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66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系统或者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形态,已知有对印刷用纸喷出墨水而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下文也简称为“打印机”)。打印机通常具有作为收容用于供给至印刷头的墨水的罐的墨水罐和收容墨水罐的罐单元,其中上述印刷头为液体喷头的一种形态。在墨水罐设有大气连通路,以使外部的大气随着墨水的消耗被导入墨水罐内。此外,也存在于墨水罐设有墨水注入口的打印机,其中上述墨水注入口使得使用者能够从外部补充墨水(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04015492a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这类具有大气连通路和墨水注入口的墨水罐在被安装于打印机,并收容有墨水的状态下,存在连同打印机一起被搬运的情况。而且,在搬运该打印机时等,存在使打印机变为与在使用打印机时所假设的通常姿势不同的姿势的情况。此外,也存在其被配置于与在工厂出货时所假设的打印机的使用环境相比,气温显著提高的场所或海拔较高、气压显著降低的场所等与通常不同的环境的情况。因此,对于这种墨水罐,需要寻求即使在那种状况下,墨水罐内的墨水也不会从大气连通路或墨水注入口泄漏的办法。

本发明并不限于打印机中的墨水罐,而是为了解决收容液体的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中的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罐,其能够向液体喷头供给液体。上述罐具有:液体收容部、大气导入部、液体注入部和密封部件。上述液体收容部可为能够收容上述液体的结构。上述大气导入部可为能够将外部的大气导入上述液体收容部的结构。上述液体注入部可为能够从外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注入上述液体的结构。上述密封部件可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液体注入部。上述大气导入部可包括与上述液体收容部连通的第1大气导入部和第2大气导入部。上述第1大气导入部可具有在上述液体收容部开口的第1大气导入口和构成从外部至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之间的上述大气的流路的第1大气流路。上述第2大气导入部具有在上述液体收容部开口的第2大气导入口和构成从外部至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之间的上述大气的流路的第2大气流路。在上述液体收容部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体的量的1/2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i)在上述罐处于作为从上述液体注入部注入上述液体时的姿势的第1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ii)在上述墨水罐处于相对于上述第1姿势以上下反转的方式旋转180°后的第2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可位于上述液体存在的区域,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可位于上述大气存在的区域。在上述第1大气流路以堵塞上述第1大气流路的方式配置有第1部件,上述第1部件允许上述大气通过内部并抑制上述液体通过内部。在上述第2大气流路以堵塞上述第2大气流路的方式配置有第2部件,上述第2部件允许上述大气通过内部并抑制上述液体通过内部。根据该方式的罐,无论处于第1姿势还是第2姿势,都能抑制液体经由大气导入部或液体注入部泄漏。此外,无论处于第1姿势还是第2姿势,都能形成相对液体收容室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温度或海拔、气压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液体收容室内的大气发生膨胀,从而使液体收容室内的液体经由大气导入部或液体注入部被挤出至外部。

[2]在上述方式的罐中,上述第1大气流路可包括在从上述第1姿势旋转的姿势中,能够贮留流入上述第1大气流路的上述液体的第1液体收容室。根据该方式的罐,由于液体被贮留于第1液体收容室,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的液体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泄漏至外部。

[3]在上述方式的罐中,上述第2大气流路可包括在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和上述第2部件之间能够贮留流入上述第2大气流路的上述液体的第2液体收容室。根据该方式的罐,由于液体被贮留于第2液体收容室,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收容部的液体经由第2大气导入部泄漏至外部。

[4]在上述方式的罐中,述第2液体收容室可具有在上述第2大气导入口和上述第2液体收容室之间的流路空间的容积以上的容积。根据该方式的罐,由于能够将流入第2大气导入口和第2液体收容室之间的液体贮留于第2液体收容室,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液体经由第2大气导入部发生泄漏。

[5]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可在上述罐的外侧与上述罐接合。根据该方式的罐,在使第1部件或第2部件的安装容易进行的同时,能够抑制由于第1部件和第2部件的脱落而引起的液体的泄漏。

[6]在上述方式的罐中,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可在上述罐的外侧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罐。根据该方式的罐,能够使第1部件或第2部件的安装容易进行。

[7]在上述方式的罐中,上述罐可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第3壁部、第4壁部、第5壁部和第6壁部。上述第1壁部在上述第1姿势中沿垂直于重力方向的水平面配置;上述第2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相对,并在上述第1姿势中位于比上述第1壁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上述第3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交叉;上述第4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交叉,并与上述第3壁部相对;上述第5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4壁部交叉;上述第6壁部与上述第1壁部、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3壁部和上述4壁部交叉,并与上述第5壁部相对。此外,至少在上述液体收容部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体的量的1/2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在被置于上述第1姿势、上述第2姿势、第3姿势、第4姿势、第5姿势和第6姿势中的任一姿势的情况下,在上述第1大气流路和上述第2大气流路中的至少一方可存在有上述大气,其中上述第3姿势为上述第3壁部沿上述水平面配置,并且上述第4壁部位于比上述第3壁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上述第4姿势为上述第4壁部沿上述水平面配置,并且上述第3壁部位于比上述第4壁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上述第5姿势为上述第5壁部沿上述水平面配置,并且上述第6壁部位于比上述第5壁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上述第6姿势为上述第6壁部沿上述水平面配置,并且上述第5壁部位于比上述第6壁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根据该方式的罐,即使在罐被设为各种配置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从大气导入部泄漏。

[8]上述方式的罐中,在上述液体收容部收容有上述大气和占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体的量的1/2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在被设为上述第1姿势时,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可位于比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液面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根据该方式的罐,由于抑制了形成第1部件和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与液体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相对于液体收容部的大气的流通性。

[9]在上述方式的罐中,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2部件可为至少在整体被所述液体润湿的状态下,在抑制上述密封部件从上述液体注入部脱落的上述液体收容部内的极限压力以下的压力下,能够使上述大气通过。根据该方式的罐,由于抑制了在液体收容部内产生极限压力以上的压力,因此能够抑制密封部件从液体注入口脱落。因此,抑制液体经由液体注入口发生泄漏。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罐单元。该方式的罐单元可具有罐和外壳部。上述罐为上述方式所述的任一种罐。上述外壳部收容上述罐。上述罐可具有使得能够对收容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的位置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上述外壳部可具有使得能够从外部对上述罐的上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的窗口部。在上述罐处于上述第1姿势时,上述第1大气导入口位于高于上述窗口部的上端的位置。根据该方式的罐单元,能够抑制液体从罐泄漏。特别是,由于抑制了补充液体以致液面到达第1大气导入口的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液体流入第1大气导入部,从而抑制液体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发生泄漏。

[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系统。该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可具有罐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罐单元可为上述方式的罐单元。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可具有液体喷头,并与上述罐单元连接。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抑制液体从罐单元中的罐泄漏。

[12]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可具有罐、液体喷头和外壳部。上述罐可为上述方式中的任一种罐。上述液体喷头从上述罐接受上述液体的供给。上述外壳部可收容上述罐和上述液体喷头。上述罐可具有使得能够从外部对收容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液面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上述外壳部可具有设于与上述罐的上述视认部相对的位置,并使得能够从上述外壳部的外部对上述视认部进行观察确认的窗口部。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抑制液体从罐泄漏。特别是,由于使用者能够通过视认部对收容于液体收容部的液体的量进行观察确认,因此,能够抑制发生由于收容于罐内的液体的量不适当而引起的问题。

[1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视认部可具有上限标志部,上述上限标志部表示处于上述第1姿势时的上述液体收容部中的上述液面的上限位置,上述第1大气导入部在上述第1姿势中位于比上述上限标志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在补充液体时,抑制液体流入第1大气导入部。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泄漏至外部。

[1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上述外壳部可具有盖部件,上述盖部件在与被收容的上述罐相对的位置以可开闭的方式进行安装,并设有上述窗口部。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由于容易接触到收容于内部的罐,因此提高了液体喷射装置的可用性或可维护性。

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都是必要的构成要素,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可以适当地对上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其他新的构成要素、删除一部分限定内容等。此外,为了解决上述一部分或全部课题,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效果,可以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而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独立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以罐、罐单元、液体喷射系统和液体喷射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作为罐中的液体和大气的流路构造来实现。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系统”是指,为了实现一个以上的功能,多个构成要素以各自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关联的方式,在一体或分散的状态下,复合地组合而成的集合。因此,本说明书中的“系统”也包括多个构成要素一体地组合而成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中的开闭盖部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从右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从左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从左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透气盖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表示处于第1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表示处于第2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表示处于第3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表示处于第4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处于第5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表示处于第6姿势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从右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4为从左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5为从右侧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6为从背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第2大气导入部所具有的背面流路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处于第6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的示意图。

图19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处于第2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的示意图。

图20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处于第3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的示意图。

图21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参照图1、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0(下文简称为“打印机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打印机10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图示了打印机10处于假设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文简称为“通常姿势”)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姿势为打印机10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与垂直于重力方向g的水平面平行的配置姿势。打印机10的主扫描方向为在进行印刷时印刷头33往复移动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为与主扫描方向正交,并在实行印刷时在墨水被从印刷头33喷出的位置输送印刷用纸pp的方向。

在图1中,图示了表示互相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和表示重力方向的箭头g。箭头x为与主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向,并表示在使用者正对打印机10的正面时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打印机10的正面”是假设使用者在对处于通常姿势的打印机10进行操作时正对的面。箭头y表示与副扫描方向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打印机1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箭头z表示与打印机10处于通常姿势时的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并表示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在下文的说明中,“上”和“下”是指以打印机10处于通常姿势时的重力方向为基准的上下方向。此外,“左”和“右”是指与处于通常姿势的打印机10正对时的左右方向。箭头g、x、y、z也在下文的说明中所参照的各图中,适当地进行了图示。

打印机10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并实行对作为印刷媒介的印刷用纸pp喷出墨滴而形成图像的印刷处理。打印机10具有箱体部11、多个墨水罐21a、多条管道23和印刷部30。箱体部11为通过塑料注射成形而制成的树脂制的中空箱体,并在内部收容有上述墨水罐21a、管道23和印刷部30等。箱体部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壳部的下位概念。

在构成打印机10的正面的箱体部11的面设有用纸排出口12、接口(interface)部13和开闭盖部15。用纸排出口12为用于使印刷用纸pp从打印机10的内部排出的开口部。接口部13为具有用于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按钮13b和用于向使用者提供与打印机10有关的信息的表示部13s的部位。开闭盖部15是为了使得能够接触内部的墨水罐21a而设置的能够进行开闭动作的门部。开闭盖部15通过铰链机构15h安装于设于墨水罐21a的正面侧的箱体部11的开口部14。

图2为表示在打印机10中开闭盖部15打开后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在打印机10的正面,开闭盖部15通过以设于下端的铰链机构15h(图1)为支点旋转移动来进行开闭。使用者能够在开闭盖部15打开时向固定于箱体部11内的多个墨水罐21a补充墨水。在开闭盖部15设有用于使得在开闭盖部15关闭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对各墨水罐21a进行观察确认的窗口部15w。在窗口部15w安装有透明的树脂板16。即使在开闭盖部15关闭的状态下,使用者也能通过窗口部15w对各墨水罐21a中墨水的剩余量进行观察确认。

多个墨水罐21a(图1)为对用于供给至印刷部30的墨水进行收容的中空容器,并各自收容不同颜色的墨水。墨水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的下位概念,墨水罐21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罐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与青色、洋红、黄色、黑色4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4个墨水罐21a按照上述顺序沿着箭头x的方向排列于与开闭盖部15正对的位置。此外,估计消耗量多于其他颜色的黑色墨水用的墨水罐21a为在箭头x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结构,以能够比其他颜色的墨水罐21a收容量更多的墨水。黑色墨水用的墨水罐21a除了容积不同这点之外,与其他颜色的墨水罐21a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说明中,不特别地将其区别于其他墨水罐21a而进行说明。关于墨水罐21a的结构在后面进行说明。

管道23为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的配管部件。管道23逐一与各墨水罐21a连接。各墨水罐21a的墨水经由管道23被供给至印刷部30的印刷头33。

印刷部30除了印刷头33之外还具有控制部31、托架32和用纸输送机构35。控制部31例如由具有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通过中央处理装置对主存储装置读入各种程序并实行,从而发挥各种功能。在打印机10中,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实行印刷处理或者各种维护处理。

托架32以在印刷用纸pp的输送路径上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设置。来自发动机(省略图示)的驱动力被通过滑轮(省略图示)传递至托架32,并且使托架32在架设于印刷用纸pp的输送路径上的轨道32r上往复移动。在托架32的上侧沿主扫描方向排列有暂时贮留墨水的多个墨水贮留部(省略图示),在托架32的下侧安装有印刷头33。

墨水罐21a的墨水经由管道23被供给至对应颜色的墨水的墨水贮留部,并被从墨水贮留部供给至印刷头33的墨水室。此外,在墨水贮留部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墨水罐21a抽吸墨水的泵(省略图示和详细说明)。印刷头33对墨水的每种颜色设置有用于喷出墨水的喷嘴,并通过例如利用压电元件向墨水施加压力等公知方法,使墨滴从该喷嘴喷出至输送中的印刷用纸pp的印刷面。印刷头3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喷头的下位概念。

用纸输送机构35通过输送辊的旋转驱动能够沿副扫描方向输送印刷用纸pp。在实行印刷时,控制部31使印刷用纸pp在用纸输送机构35以规定的输送速度朝用纸排出口12输送。而且,使印刷头33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并在根据印刷数据而决定的时机,使墨滴从印刷头33的喷嘴喷出至印刷用纸pp的印刷面。

[墨水罐的结构]

适当地参照图3~图1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从右侧面观察墨水罐21a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为从左侧面观察墨水罐21a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从左侧面观察墨水罐21a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在图3~图5中所图示的箭头x、y、z与墨水罐21a被固定于打印机10时的上述打印机10上的方向相对应。在下文中,以墨水罐21a固定于处于通常姿势的打印机10时的姿势为基准,对墨水罐21a进行说明。在下文中,该姿势也被称为“第1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姿势为使用者将墨水注入墨水罐21a时的墨水罐21a的姿势,并为在实行印刷时将墨水供给至喷出墨滴时的印刷头33时的墨水罐21a的姿势。在下文中,对墨水罐21a的主体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并依次对设于墨水罐21a的墨水注入部60、墨水供给部61以及大气导入部62进行说明。

[墨水罐主体的简要结构]

墨水罐21a的主体部40由盒体部件41和薄片部件42构成(图3)。盒体部件41为位于箭头x方向的右侧面整体形成开口的树脂制的中空箱体。盒体部件41由例如尼龙或者聚丙烯一体成形而制成。薄片部件42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膜部件构成。薄片部件42由例如尼龙或者聚丙烯构成。薄片部件42以覆盖盒体部件41的右侧面的开口部的方式通过熔敷而接合。在图3中,与薄片部件42接合的部位通过斜线阴影进行图示。

主体部40在内部具有排列于上下两层的2个内部空间43、44。2个内部空间43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两者之间通过在盒体部件41的内部沿箭头x、y两个方向延伸的内壁部45分隔。在本说明书中,“延伸”意味着沿某方向不间断地延伸的结构。延伸的状态也包含在沿某方向延伸的中途拐弯的状态或者弯曲的状态。

第1内部空间43位于主体部40的下侧,并在主体部40中遍及箭头x、y两个方向的整体而形成。第1内部空间43具有比第2内部空间44更大的容积。在墨水罐21a中,墨水被收容于第1内部空间43。在下文中,也将第1内部空间43称为“墨水收容部43”。墨水收容部4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收容部的下位概念。

第2内部空间44形成于墨水收容部43的上侧。第2内部空间44的箭头y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墨水收容部43的箭头y方向上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部空间44的箭头y方向上的宽度大致为墨水收容部43的箭头y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另一方面,第2内部空间44的箭头x方向上的宽度大致与墨水收容部43相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内部空间44的背面侧的端部位置和墨水收容部43的背面侧的端部位置在箭头y方向上基本大致对齐。在第2内部空间44收容用于导入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在下文中,也将第2内部空间44称为“大气室44”。关于大气室44的功能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

墨水罐21a的外壁部由相对于墨水收容部43位于6个方向的6个壁部51~56构成。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壁部”并不限于平坦地延伸的壁,也可以弯曲,也可以具有屈曲部或者阶梯部。此外,在其表面也可以具有凹部或凸部、槽、倾斜面等。在下文的说明中,2个壁部“交叉”意味着处于下述状态中的任一状态:2个壁部之间相互实际交叉的状态、其中一个壁部位于另一壁部延伸的方向的前方的状态、以及2个壁部的各自的延伸方向交叉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在交叉的壁部之间插入构成弯曲面的倒角等。

第1壁部51在墨水收容部43的下方沿箭头x、y两个方向延伸,并构成墨水罐21a的底面,同时,构成墨水收容部43的底壁部(图3~图5)。第1壁部51在第1姿势中沿水平面配置。第2壁部52在墨水收容部43的上方沿箭头x、y两个方向延伸,并构成墨水罐21a的上表面。第2壁部52位于以隔着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的方式与第1壁部51相对的位置,并在第1姿势中,位于第1壁部51的上方。在本说明书中,“相对”包括对象物互相直接地相对的状态和在对象物之间插入其他部件而间接地相对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部52具有2个部位52a、52b和阶梯部52s。2个部位52a、52b以隔着阶梯部52s的方式位于互相不同的高度。第1部位52a位于打印机10的正面侧,并位于低于第2部位52b的位置。第1部位52a和内壁部45一起构成墨水收容部43的上壁部。第2部位52b位于第1部位52a的背面侧,并构成大气室44的上壁部。阶梯部52s构成大气室44的正面侧的壁部。

第3壁部53构成墨水收容部43的正面侧的壁部,并构成在打印机10中配置于正面侧的墨水罐21a的正面。第3壁部53在墨水收容部43的正面侧沿箭头x、z两个方向延伸,并与第1壁部51和第2壁部52的第1部位52a相交叉。第4壁部54构成配置于打印机10的背面侧的墨水罐21a的背面。第4壁部54构成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的背面侧的壁部。第4壁部54在墨水收容部43以及大气室44的背面侧沿箭头x、z两个方向延伸,并且位于以隔着墨水收容部43的方式与第3壁部53相对的位置。第4壁部54与第1壁部51和第2壁部52的第2部位52b交叉。

第5壁部55构成墨水罐21a的左侧面,并构成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的左侧的侧壁部(图4、图5)。第5壁部55沿箭头y、z两个方向延伸,并与第1壁部51、第2壁部52、第3壁部53和第4壁部54交叉。第6壁部56由上述薄片部件42构成(图3)。第6壁部56构成墨水罐21a的右侧面,并构成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的右侧的侧壁部。第6壁部56以隔着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的方式与第5壁部55相对,并沿箭头y、z两个方向延伸。第6壁部56与第1壁部51、第2壁部52、第3壁部53和第4壁部54交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观察确认收容于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的液面,在构成盒体部件41的5个壁部51~55中至少第3壁部53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结构。在墨水罐21a中,第3壁部53作为用于供使用者观察确认墨水的液面位置的视认部而发挥作用。

2个标识部58a、58b作为壁面的凸部设于第3壁部53。第1标识部58a表示在墨水罐21a处于第1姿势时在墨水收容部43中预先规定的墨水的液面的上限位置。第1标识部58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上限标志部的下位概念。第2标识部58b表示在墨水罐21a处于第1姿势时在墨水收容部43中的墨水的液面的下限位置。2个标识部58a、58b设于正对打印机10的使用者能够通过打印机10的窗口部15w进行观察确认的位置(图1)。应予说明,可以省略2个标识部58a、58b中的两方或者至少一方。此外,标识部58a、58b可以不以壁面的凸部的方式形成,而可以通过例如贴纸或印刷形成。

[墨水注入部]

墨水注入部60为用于接受从外部注入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的部位(图3~图5)。墨水注入部60具有与墨水收容部43连通的贯通孔64。在墨水罐21a固定于处于通常姿势的打印机10的状态下,打印机10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墨水注入部60向墨水收容部43补充墨水。墨水注入部6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注入部的下位概念。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注入部60以在第2壁部52的第1部位52a向上方突出的圆筒状的部位的方式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中,通过将墨水注入部60设于墨水罐21a的正面侧,从而提高使用者对墨水注入部60的可接触性(accessibility)。此外,墨水注入部60的上端处于比位于背面侧的第2壁部52的阶梯部52s更低的位置。因此,在经由墨水注入部60注入墨水时,能够通过阶梯部52s抑制墨水向打印机10的里面方向飞散。

盖部件65被确认无误地嵌入墨水注入部60的贯通孔64的上方的开口端部(图4、图5)。盖部件65相对于墨水注入部60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打印机10中实行印刷时,通常,盖部件65以气密地密封墨水注入部60的方式安装于墨水注入部60。在经由墨水注入部60向墨水收容部43注入墨水时,将盖部件65从墨水注入部60卸下。盖部件6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密封部件的下位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5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构成。盖部件65通过例如尼龙或聚丙烯一体成形而制成。由于盖部件65具有可挠性,因此提高了相对于墨水注入部60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件65为在从墨水收容部43内受到规定的极限压力之前不会从墨水注入部60脱落的结构。盖部件65的规定的极限压力优选为管道23(图1)的极限压力以上的压力。管道23(图1)的极限压力为使管道23(图1)从墨水罐21a的墨水供给部61的连接配管部66脱离的墨水罐21a的内压的极限值。盖部件65的规定的极限压力可以为例如20kpa以上。盖部件65例如可以通过螺纹式安装于墨水注入部60。由此,即使在出现如后文所述的墨水罐21a内的压力升高的配置环境的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盖部件65从墨水注入部60脱落。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从被无意地打开的墨水注入部60泄漏。

[墨水供给部]

墨水供给部61为与墨水收容部43和管道23连接的连接部(图3~图5)。被收容于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被经由管道23从墨水供给部61向印刷部30的印刷头33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供给部61设于第1壁部51的背面侧端部。墨水供给部61以从墨水收容部43向下方突出的中空部位的方式形成。在墨水供给部61设有与管道23连接的连接配管部66。连接配管部66具有沿箭头y的反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并且管道23沿箭头y方向嵌入连接配管部66。

[大气导入部]

大气导入部62是以能够向墨水收容部43导入墨水罐21a的外部的大气的方式连通外部和墨水收容部43的部位(图3~图5)。大气导入部62具有构成各自的大气流通路径的第1大气导入部62a(图3)和第2大气导入部62b(图4、图5),以使得即使在处于第1姿势以外的姿势时,也能够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在墨水罐21a中,即使在墨水收容部43收容有规定量的墨水的状态时被设为各种配置姿势,也能够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62a或第2大气导入部62b中的至少一方,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通常,如果在打印机10中实行印刷,从而使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被消耗,则大气将经由第1大气导入部62a被导入墨水收容部43。在被置于第1大气导入部62a被墨水闭塞这种姿势的情况下,第2大气导入部62b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在下文中,依次对第1大气导入部62a和第2大气导入部62b各自的结构进行说明,接着,对墨水罐21被置于各种姿势时的大气导入部62中的大气流通路径进行说明。

[第1大气导入部]

第1大气导入部62a由大气引入口部70、上述大气室44和大气通路部71构成(图3)。大气引入口部70是以能够向大气室44引入大气的方式连通墨水罐21a的外部和大气室44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引入口部70以从第2壁部52的第2部位52b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大气引入口部70位于在第2壁部52的第2部位52b中比阶梯部52s更靠近第4壁部54的背面侧的区域。此外,大气引入口部70位于在第2壁部52的第2部位52b中比第6壁部56更靠近第5壁部55的左侧面侧的区域。大气引入口部70具有配管部73和透气盖部件75(图4、图5)。配管部73为从第2壁部52的第2部位52b向上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并具有与大气室44连通的贯通孔。

图6为表示透气盖部件75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透气盖部件75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并且在筒孔75h内安装有过滤部件76。过滤部件76由允许气体通过内部,并抑制液体通过内部的部件构成。过滤部件76由例如ゴアテックス(注册商标)等具有透水防湿性的部件,或者将具有防水性的多孔质部件层压而成的气液分离部件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部件76以圆盘形状的膜状部件的方式构成。过滤部件76的外周整体与筒孔75h的内周面接合,以使得筒孔75h被堵塞。

透气盖部件75在其内周面与配管部73的上端的外周面紧贴的状态下气密地安装于配管部73(图4、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盖部件75相对于配管部73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透气盖部件75安装于配管部73时,过滤部件76以堵塞配管部73的开口端部的方式被固定地配置。在墨水罐21a中,通过在大气引入口部70设置过滤部件76,抑制流入大气室44的墨水经由大气引入口部70泄漏至外部。过滤部件7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部件的下位概念。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透气盖部件75相对于配管部73可装卸,因此,即使过滤部件76被堵塞等,也容易对其进行替换,并能提高打印机10的可维护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盖部件75为使得过滤部件76在受到来自墨水罐21a内的墨水的、使管道23(图1)从墨水供给部61脱落的管道23的极限压力以上的压力之前不会从配管部73脱落的结构。关于其理由在后面进行说明。

大气通路部71使大气室44和墨水收容部43连接。大气通路部71设于伸出部77,上述伸出部77设于第2壁部52的第1部位52a。伸出部77为在第1部位52a的右侧端部向上方伸出,同时遍及箭头y方向而延伸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通路部71在伸出部77的右侧的面中以遍及箭头y方向而延伸的流路槽的方式形成。大气通路部71与大气室44的正面右侧的下端连接。此外,大气通路部71与墨水收容部43的正面右侧的上端连接。在墨水收容部43,作为大气通路部71的出入口的连通口78向下方开口。连通口7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大气导入口的下位概念。大气通路部71为至少具有比大气室44更高的流路阻力的结构,以抑制墨水向大气室44流入。

在墨水罐21a处于第1姿势时,在第1大气导入部62a,经过大气取入口部70的过滤部件76的大气流入大气室44,进一步地,流经大气通路部71,并经由连通口78,向墨水收容部43流入。在第1大气导入部62a中,由大气引入口部70、大气室44和大气通路部71构成的大气流路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大气流路的下位概念。

在墨水罐21a被设为从第1姿势旋转后的姿势时,存在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经由大气通路部71流入大气室44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墨水罐21a中,也能在大气室44贮留一定程度的墨水。因此,能够抑制墨水到达过滤部件76,从而抑制过滤部件76的堵塞或劣化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引入口部70位于大气室44的上表面,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墨水到达过滤部件76。大气室4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1液体收容室的下位概念。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设于墨水收容部43的上层,并且在第1姿势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比第1标识部58a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在使用者补充墨水时,能够抑制墨水被注入以致墨水流入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情况。

[第2大气导入部]

第2大气导入部62b设于墨水罐21a的左侧面的下端部(图4、图5)。如下所述,在如第1大气导入部62a被墨水闭塞的姿势中,第2大气导入部62b能够将大气导入墨水收容部43。第2大气导入部62b具有缓冲室80、连通路81和过滤部件82(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室80位于第5壁部55的下端部的角部。缓冲室80由被壁部55w包围的空间构成,上述壁部55w以肋材上的凸部的方式形成于第5壁部55的外侧的表面。

缓冲室80通过连通路81与墨水收容部43连接。连通路81由在缓冲室80内的背面侧(第4壁部54侧)的下端部中贯穿第5壁部55的贯通孔构成。在墨水收容部43,作为连通路81的出入口的连通口83形成开口(图3)。缓冲室80通过过滤部件82与壁部55w的端面接合而被密封(图5)。

过滤部件82与第1大气导入部62a所具有的过滤部件76同样地,由允许气体通过内部并抑制液体通过内部的部件构成。过滤部件82可以由与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过滤部件76相同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材料构成。过滤部件8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部件的下位概念。

在墨水收容部43收容有墨水的状态下,在墨水罐21a处于第1姿势时,墨水经由连通口83流入缓冲室80。流入缓冲室80的墨水被过滤部件82阻塞而被贮留在缓冲室8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过滤部件82与壁部55w接合,因此即使在墨水充满缓冲室80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过滤部件82脱落。

在墨水罐21a被设为第1大气导入部62a被墨水闭塞这种姿势,例如,从第1姿势上下反转后的姿势的情况下,缓冲室80的墨水流出至墨水收容部43。由此,大气能够经由过滤部件82流入缓冲室80,并且流入缓冲室80的大气通过连通路81,经由连通口83,被导入墨水收容部43。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大气导入口的下位概念。此外,在第2大气导入部62b中,由缓冲室80和连通路81构成的大气流路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大气流路的下位概念,缓冲室8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液体收容室的下位概念。

[各种姿势中的大气流通路径]

在图7~图12中,例示了将墨水收容部43收容有约其容量的1/2程度的墨水ik的墨水罐21a设为各种姿势时的状态。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在图7~图12中省略了作为第6壁部56的薄片部件42的图示、第3壁部53的标识部58a、58b的图示、与墨水供给部61连接的管道23的图示。此外,在图7~图12中,图示了表示相对于墨水罐21a的大气的流入或流出的两个箭头ap。

在将打印机10从例如满足工厂出货时所假设的环境条件的场所搬运至气温明显较高的场所或者海拔较高、气压较低的场所等的情况下,存在墨水罐21a内的大气发生膨胀的可能性。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如下文所说明的,在墨水罐21a收容有墨水ik的状态下设为各种配置姿势,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62a或者第2大气导入部62b形成大气流通路径。因此,在进行发生上述配置环境的变化的打印机10的搬运工作时,能够抑制墨水罐21a被设为与通常不同的姿势,从而使墨水罐21a形成被密封的状态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墨水罐21a内的压力由于墨水罐21a内的大气的膨胀而升高,并抑制墨水罐21a内的墨水ik被挤出至外部。

在图7中,图示了处于第1姿势时的墨水罐21a。在墨水罐21a处于第1姿势时,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墨水ik存在的区域。因此,如上所述,由第1大气导入部62a形成相对墨水罐21a的大气流通路径。在第1姿势中,墨水罐21a内的大气能够从第1大气导入部62a向外部逃逸。因此,即使在如墨水罐21a内的大气发生膨胀的这种情况下,也能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被向墨水供给部61或第2大气导入部62b挤出。因此,在处于第1姿势时的打印机10中,能够抑制墨水ik的泄漏的发生。

在图8中,图示了处于第2姿势时的墨水罐21a。“第2姿势”为墨水罐21a从第1姿势旋转180°从而上下反转后的姿势,并且为第2壁部52沿着水平面配置,而第1壁部51配置于比第2壁部52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在处于第2姿势时,在墨水收容部43中,大气存在于第1壁部51侧,而墨水ik存在于第2壁部52侧。因此,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墨水ik所存在的区域,而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大气所存在的区域。

在第2姿势中,墨水收容部43的一部分墨水ik经由大气通路部71流入大气室44,并贮留于大气通路部71和大气室44。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过滤部件76抑制大气室44的墨水ik向外部泄漏。另一方面,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由第2大气导入部62b形成。因此,即使将处于第2姿势的墨水罐21a置于如墨水罐21a内的大气发生膨胀的环境中,也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由于大气的膨胀而被向墨水注入部60或第1大气导入部62a挤出。由此,在处于第2姿势时的打印机10中,能够抑制墨水ik的泄漏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透气盖部件75为使得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过滤部件76在受到来自墨水的、管道23的极限压力以上的压力之前都不会从配管部73脱落的结构。由此,在第2姿势中,即使在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发生堵塞并且透气性降低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透气盖部件75由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膨胀而比管道23先脱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安装于墨水注入部60的盖部件65也具有与透气盖部件75相同的耐压性能。因此,与透气盖部件75同样地,能够抑制在处于第2姿势时盖部件65受到墨水ik的压力而从墨水注入部60脱落。

在图9中,图示了处于第3姿势时的墨水罐21a。“第3姿势”为墨水罐21a从第1姿势向正面侧旋转90°而成的姿势,并且为第3壁部53沿水平面配置,第4壁部54位于比第3壁部53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在墨水罐21a处于第3姿势时的墨水收容部43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变成被墨水ik闭塞的状态,并且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在第3姿势中,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62b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从而抑制墨水ik由于墨水收容部43内的大气的膨胀而被挤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3姿势中,大气引入口部70位于大气室44上侧的大气存在的区域,并通过大气引入口部70形成外部和大气室44之间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例如在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的透气性降低的状态下,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发生膨胀,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也能够逃逸至大气室44。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注入部60的盖部件65从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受到压力,从而能够抑制盖部件65发生意外的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室44设于靠近背面侧的位置。因此,在第3姿势中,抑制了墨水ik流入大气室44的量,从而抑制墨水ik到达大气引入口部70。

在图10中,图示了处于第4姿势时的墨水罐21a。“第4姿势”为墨水罐21a从第1姿势向背面侧旋转90°而成的姿势,并为第4壁部54沿水平面配置,而第3壁部53位于比第4壁部54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在墨水罐21a处于第4姿势时的墨水收容部43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墨水ik存在的区域。在第4姿势中,与第1姿势(图7)同样地,能够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泄漏至外部。此外,由于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62a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由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而被向墨水供给部61或第2大气导入部62b挤出。

在图11中,图示了处于第5姿势时的墨水罐21a。“第5姿势”为墨水罐21a从第1姿势向左侧面侧旋转90°而成的姿势,并为第5壁部55沿水平面配置,第6壁部56位于比第5壁部55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在墨水罐21a处于第5姿势时的墨水收容部43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墨水ik存在的区域。在第5姿势中,与第4姿势(图10)同样地,能够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泄漏至外部。此外,由于通过第1大气导入部62a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由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而被向墨水供给部61或第2大气导入部62b挤出。

在图12中,图示了处于第6姿势时的墨水罐21a。在图12中,以虚线图示了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中的墨水ik的液面的位置。“第6姿势”为墨水罐21a从第1姿势向右侧面侧旋转90°而成的姿势,并为第6壁部56沿水平面配置,第5壁部55位于比第6壁部56更靠近上方的位置的姿势。在墨水罐21a处于第6姿势时的墨水收容部43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墨水ik存在的区域,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在第6姿势中,墨水ik流入并贮留于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大气通路部71和大气室44。在第6姿势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大气引入口部70位于大气室44的上侧的区域,因此抑制了流入大气室44的墨水ik到达大气引入口部70。

此外,在第6姿势中,通过第2大气导入部62b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由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的膨胀而被向墨水注入部60或墨水供给部61挤出。进一步地,在第6姿势中,通过大气引入口部70形成外部和大气室44之间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即使在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的透气性降低,墨水收容部43的膨胀的大气不能流出至外部的状况下,也能够使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向大气室44逃逸。因此,能够抑制墨水注入部60的盖部件65或者与墨水供给部61连接的管道23从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ik受到的压力由于墨水收容部43中的大气的膨胀而增大。

在此,各大气导入部62a、62b中的过滤部件76、82优选具有如下程度的透气性:即使在整体被墨水润湿的状态下也能允许使盖部件65从墨水注入部60脱落的极限压力以下的压力的气体通过。由此,即使墨水罐21a的配置姿势发生变化,过滤部件76、82从暴露于墨水的状态刚变为暴露于大气的状态时,也能够确保过滤部件76、82相对于盖部件65的极限压力以下的大气的透气性。因此,在那种状况下,能够抑制墨水收容部43内的压力升高至会使盖部件65从墨水注入部60脱落般的压力,从而能够抑制墨水从意外打开的墨水注入部60泄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总结]

如上所述,只要是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即可通过过滤部件76、82抑制墨水罐21a的墨水ik从大气导入部62泄漏。此外,即使在被设为从上述第1姿势到第6姿势的情况下,也能通过2个大气导入部62a、62b中的任一方,在墨水罐21a中形成墨水收容部43和墨水罐21a的外部之间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即使将打印机10搬运至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所或海拔较高的场所,也能抑制墨水ik由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发生膨胀而被向墨水罐21a的外部挤出。另外,只要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及具有该墨水罐21a的打印机10,即可够取得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和图1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3为从右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4为从左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除了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结构如下文中所说明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不同这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大致相同的结构。应予说明,在图13中,为了方便,省略了设于第3壁部53的2个标识部58a、58b的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相同的姿势搭载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图1、图2)相同的结构的打印机。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中,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缓冲室80和过滤部件82在第1姿势中位于比墨水收容部43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图14)。墨水收容部43和缓冲室80通过3条连通路85~87连接。第1连通路85在墨水收容部43的左侧面侧的下端的角部以贯穿第4壁部54的贯通孔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收容部43中的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出入口的连通口83在第4壁部54沿箭头y方向开口(图13)。

第2连通路86被通路壁部54w包围而形成,并以沿箭头z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槽的方式形成(图14),上述通路壁部54w以肋状的凸部的方式形成于第4壁部54的外侧的表面。第2连通路86通过使薄片部件88熔敷于通路壁部54w的端面而被密封。薄片部件88由与构成第6壁部56的薄片部件42相同的材料构成。第2连通路86的下端部与第1连通路85连接。第2连通路86的上端部位于缓冲室80的下端部的高度位置。

第3连通路87由连接第2连通路86的上端部和缓冲室80的背面侧的下端部的贯通孔形成(图14)。第3连通路87从第2连通路86的上端部沿箭头y方向延伸后,向箭头x的反方向弯曲延伸,并与缓冲室80连接。在大气室44的第5壁部55侧下端的角部设有伸出部87p,用于形成第3连通路87(图13)。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一样,第2大气导入部62b能够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此外,在处于第1姿势时,由于缓冲室80位于比墨水收容部43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流入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墨水到达缓冲室80。因此,抑制墨水附着于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从而抑制墨水引起过滤部件发生堵塞或劣化。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以及具有该墨水罐21b的打印机,能够取得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图1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1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5为从右侧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为了方便,在图15中省略了设于第3壁部53的2个标识部58a、58b的图示。图16为从背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的第2大气导入部62b所具有的背面流路部90的结构的示意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除了第2大气导入部62b具有背面流路部90以替代第2连通路86这点之外,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大致相同的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相同的姿势搭载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图1、图2)相同的结构的打印机。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2大气导入部62b,通过设于墨水罐21c的背面的背面流路部90,墨水收容部43和缓冲室80连接(图16)。背面流路部90具有背面第1流路91、背面第2流路92和中间缓冲室93。在下文中,为了区别缓冲室80和中间缓冲室93,也将缓冲室80称为“终端缓冲室80”。

背面第1流路91为墨水收容部43侧的流路,背面第2流路92为终端缓冲室80侧的流路。中间缓冲室93为连结背面第1流路91和背面第2流路92,并具有大于背面第1流路91和背面第2流路92的容积的空间。背面第1流路91、背面第2流路92和中间缓冲室93分别以被通路壁部54w包围的凹部的方式形成。通路壁部54w为形成于第4壁部54的外侧的壁面的肋状的凸部。背面流路部90的整体通过将薄片部件95熔敷于通路壁部54w的端面而被密封。薄片部件95由与构成第6壁部56的薄片部件42相同的材料构成。

背面第1流路91由三个流路部位91a~91c构成(图17)。第1流路部位91a在第4壁部54的下端从第5壁部55侧的端部沿箭头x方向延伸至第6壁部56部侧的端部。第1流路部位91a在第5壁部55侧的端部与连通于墨水收容部43的第1连通路85连接,并在第6壁部56侧的端部与第2流路部位91b连接。第2流路部位91b在第4壁部54的第6壁部56侧的端部沿箭头z方向延伸至与第5壁部55的终端缓冲室80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第2流路部位91b在其上端向箭头x的反方向侧折回,并与第3流路部位91c连接。第3流路部位91c与第2流路部位91b并列相邻,并延伸至第1流路部位91a之前。第3流路部位91c在下端与中间缓冲室93的下端连通。

背面第2流路92在第4壁部54的第5壁部55侧的端部沿箭头z方向延伸至与第5壁部55的终端缓冲室80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图17)。背面第2流路92在其上端与连通于终端缓冲室80的第3连通路87连接。此外,背面第2流路92在其下端与中间缓冲室93的下端连接。

与背面第2流路92的中间缓冲室93相邻的第1流路部位92a的箭头y方向上的深度与中间缓冲室93相同(图16、图17)。此外,该第1流路部位92a和第3连通路87之间的第2流路部位92b的箭头y方向上的深度与背面第1流路91沿箭头y方向的深度,即通路壁部54w的高度大致相同。

中间缓冲室93在与背面第1流路91的第3流路部位91c和背面第2流路92相邻的位置以具有平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形成(图17)。中间缓冲室93的箭头z方向的上端位于与背面第1流路91和背面第2流路92各自的上端的大致一半的高度。

中间缓冲室93以沿箭头y方向的深度大于背面第1流路91和背面第2流路92的方式形成,以确保比背面第1流路91的容积更大的空间容积(图16)。此外,如上所述,位于与中间缓冲室93相邻的位置的背面第2流路92的第1流路部位92a也具有与中间缓冲室93大致相同的深度。在墨水收容部43内,在中间缓冲室93和背面第2流路92的第1流路部位92a的相反侧的位置形成有收容中间缓冲室93和背面第2流路92的第1流路部位92a的伸出部96(图15)。

在墨水罐21c在墨水和大气存在于墨水收容部43的状态下处于第1姿势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流入背面第1流路91的第1流路部位91a。由于第2流路部位91b延伸至比墨水收容部43的上端更高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流入第1流路部位91a的墨水越过第2流路部位91b而到达第3流路部位91c和中间缓冲室93。

此外,在墨水罐21c处于第1姿势时,由第1大气导入部62a(图15)形成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因此,即使被置于如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发生膨胀的这种环境中,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也能够逃逸至第1大气导入部62a,从而抑制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被向第2大气导入部62b挤出。因此,也抑制了流入至背面第1流路91的第2流路部位91b的墨水被进一步挤出至第3流路部位91c。进一步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2大气导入部62b,如在下文中所说明的,由于设有能够贮留流入的墨水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墨水到达终端缓冲室80的过滤部件82。

参照图18~图20对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2大气导入部62b中贮留墨水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8为表示在墨水罐21c被设为第6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90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9为表示在墨水罐21c被设为第2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90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0为表示在墨水罐21c被设为第3姿势时的背面流路部90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至少在第6姿势(图18)、第2姿势(图19)、第3姿势(图20)等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的姿势中,中间缓冲室93为能够贮留墨水ik的结构。因此,在这种姿势中,能够抑制墨水ik到达过滤部件82,从而能够抑制过滤部件82由于附着有墨水成分而透气性降低或发生劣化。进一步地,只要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就能够取得如下文所述的效果。

在墨水罐21c的配置姿势从第1姿势旋转后的情况下,存在当处于第1姿势时流入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背面第1流路91的墨水ik到达中间缓冲室93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由于中间缓冲室93具有比背面第1流路91更大的容积,因此能够使流入背面第1流路91的墨水ik贮留于姿势变化后的中间缓冲室93。因此,进一步抑制墨水ik到达过滤部件82。

此外,如图19或图20所示,在第2姿势或第3姿势中,通过在中间缓冲室93贮留墨水ik,能够抑制第2大气导入部62b被墨水ik闭塞。因此,能够抑制相对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流通路径被阻断。

另外,在背面第2流路92,由于在第1流路部位92a和第2流路部位92b中箭头y方向上的深度不同,因此在第1流路部位92a和第2流路部位92b之间形成断层差。因此,在墨水罐21c处于第3姿势(图20)时,能够通过在第1流路部位92a和第2流路部位92b之间的断层差,抑制背面流路部90的墨水ik达到到达背面第2流路92的第2流路部位92b。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通过在第2大气导入部62b设有背面流路部90,能够抑制墨水到达过滤部件82。此外,在第2姿势或第3姿势等连通口83位于墨水收容部43的大气存在的区域的姿势中,能够抑制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流路被墨水闭塞。另外,只要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以及具有该墨水罐21c的打印机,就能够取得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各种作用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21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印刷系统100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并具有主体部110和罐单元120。主体部110具有印刷部30和箱体部111。印刷部3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所具有的印刷部30大致相同的结构。箱体部111为收容印刷部30的树脂制的中空箱体,并且除了省略收容墨水罐21a的部位这点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所具有的箱体部11大致相同的结构。应予说明,为了方便,在图21中省略了设于第3壁部53的2个标识部58a、58b的图示。

在罐单元120中,在作为树脂制的中空箱体的箱体部121内收容有多个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墨水罐21a。在箱体部121内,各墨水罐21a以第1姿势被固定,并以第3壁部53直线状地排列的方式排列成一列。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管道相同的管道23逐一与各墨水罐21a的墨水供给部61(图3)连接。各管道23以能够将墨水供给至主体部110的印刷头33的方式从箱体部121延伸,并被引入主体部110的箱体部111内,与印刷部30的托架32连接。

箱体部121具有多个贯通孔122和窗口部123。多个贯通孔122以与各墨水罐21a对应的方式进行设置。对应的墨水罐21a的墨水注入部60从各贯通孔122向外部突出。由此,使用者能够从外部经由墨水注入部60向处于被收容于箱体部121内的状态的各墨水罐21a补充墨水。

窗口部123形成于与各墨水罐21a的第3壁部53正对的位置。使用者能够通过窗口部123对透过各墨水罐21a的第3壁部53可看见的墨水的液面位置进行观察确认。在固定于箱体部121内的状态下,各墨水罐21a中的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高于窗口部123的位置,并在与窗口部123正对的使用者的视野之外。因此,在使用者向墨水罐21a补充墨水时,能够抑制过多地补充墨水以致墨水的液面到达连通口78的情况。

如果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0,由于实行印刷处理的主体部110和作为墨水的供给源的罐单元120各自以分离的方式构成,因此增加了印刷系统100的设置方式的自由度。此外,如果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罐单元120,由于能够与主体部110分开维护,因此提高了其可维护性。另外,只要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罐单元120及具有该罐单元120的印刷系统100,就能够取得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e.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在下文中进行说明的变形例所例示那样,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应予说明,在下文的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对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a~21c进行区别的情况下,统称为“墨水罐21”。

e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第1姿势中,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墨水收容部43的上表面,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墨水收容部43的下端。对此,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和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也可以设于其他位置。在墨水收容部43收容有大气和占墨水收容部43中的墨水容量的1/2的墨水的状态下,(i)在墨水罐21处于第1姿势时,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ii)在墨水罐21处于第2姿势时,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位于墨水存在的区域即可。此外,在墨水收容部43收容有大气和占墨水收容部43中的墨水容量的1/2的墨水的状态下,(i)在墨水罐21处于第1姿势时,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墨水存在的区域,(ii)在墨水罐21处于第2姿势时,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位于大气存在的区域即可。因此,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例如可以设于低于第3壁部53的上端部的位置,也可以设于箭头y方向中的墨水收容部43的中间位置。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可以不形成于墨水收容部43的下端,例如,可以形成于箭头z方向中的墨水收容部43的中间位置和下端的中间。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可以设于箭头x方向中的墨水收容部43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和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的开口方向也可以分别以朝向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的方式形成。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连通口78也可以向例如箭头y的反方向或箭头x的反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连通口83也可以以向箭头z方向或箭头y的反方向开口的方式设置。此外,上述占墨水收容部43中的墨水容量的1/2的墨水的量可以包含±10%左右的误差范围的变动幅度。

e2.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第1大气导入部62a具有大气室44,并且第2大气导入部62b具有缓冲室80。对此,也可以省略大气室44或缓冲室80。例如,墨水罐21也可以具有省略内壁部45而使墨水收容部43和大气室44一体化的结构。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大气引入口部70的配管部73的下端侧的开口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2大气导入口的下位概念。

e3.变形例3:

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以具有6个壁部51~56的中空容器的方式形成。对此,墨水罐21也可以不具有6个壁部51~56中的所有壁部。例如,墨水罐21的外形形状也可以适当地变形为大致三角柱形状、大致四角柱形状、大致五角柱形状、大致圆筒形状或大致椭圆筒形状等各种形状。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1为在盒体部件41熔敷有薄片部件42的结构。对此,墨水罐21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形而整体形成为一体的中空容器的方式构成,例如,也可以具有以各自分离的方式形成的墨水收容部43、大气室44和缓冲室80通过管道等连结的结构。

e4.变形例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过滤部件76连同透气盖部件75一起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第1大气导入部62a。对此,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过滤部件76也可以直接地与配管部73接合。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与包围缓冲室80的壁部55w接合。对此,第2大气导入部62b的过滤部件82也可以如第1大气导入部62a的过滤部件76般,相对于墨水罐21以可装卸的方式进行安装。

e5.变形例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墨水罐21的第1姿势也为通过使用者注入墨水时的姿势,并也为向喷出墨滴时的印刷头33供给墨水时的姿势。对此,墨水罐21的第1姿势也可以与向喷出墨滴时的印刷头33供给墨水时的姿势不同。或者,也可以与在通过使用者注入墨水时的姿势不同。

e6.变形例6: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第3壁部53通过形成半透明的结构,从而作为用于使得能够从外部对墨水收容部43中的墨水的液面位置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而发挥作用。对此,在墨水罐21中,第3壁部53以外的其他壁部也可以作为视认部而发挥作用。此外,在墨水罐21,也可以在通过管道与墨水收容部43连通的圆筒状的容器具有能够对表示被收容于墨水收容部43的墨水量的墨水的液面的位置进行观察确认的视认部。或者,墨水罐21也可以不具有这种视认部。

e7.变形例7: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罐单元120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罐21a。对此,罐单元120也可以具有有着与墨水罐21a不同的结构的墨水罐。罐单元120也可以具有例如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b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罐21c。在这些情况下,在罐单元120和印刷系统100中,能够取得与在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e8.变形例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或印刷系统100具有4个墨水罐21。对此,打印机10或印刷系统100可以只具有1个墨水罐21,也可以具有2个或3个。此外,也可以具有5个以上的墨水罐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墨水罐21以分别分离的方式构成。对此,各墨水罐21也可以通过例如共有第5壁部55和第6壁部56而一体连结。

e9.变形例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以能够向打印机10或印刷系统100所具有的印刷头33供给墨水的方式构成的墨水罐2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对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1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收容如下液体的罐:上述液体被供给至打印机或者印刷系统以外的液体喷射装置或液体喷射系统所具有的液体喷头。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用于向喷射作为液体的洗涤剂的洗涤剂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头供给该洗涤剂的洗涤剂罐。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墨水罐21的结构也适用于将液体供给至通过喷射液体以外的方法消耗液体的液体消耗系统的罐。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或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中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一部分或全部上述课题,或者达成一部分或全部上述效果,能够适当地对与记载于发明内容栏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不是作为在本说明书中必要的特征来进行说明的,则能够适当地进行删除。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11…箱体部、12…用纸排出口、13…接口部、13b…操作按钮、13s…表示部、14…开口部、15…开闭盖部、15w…窗口部、15h…铰链机构、16…树脂板、21a…墨水罐、23…管道、30…印刷部、31…控制部、32…托架、32r…轨道、33…印刷头、35…用纸输送机构、40…主体部、41…盒体部件、42…薄片部件、43…墨水收容部、44…大气室、45…内壁部、51~56…壁部、54w…通路壁部、55w…壁部、58a,58b…标识部、60…墨水注入部、61…墨水供给部、62…大气导入部、62a…第1大气导入部、62b…第2大气导入部、64…贯通孔、65…盖部件、66…连接配管部、70…大气引入口部、71…大气通路部、73…配管部、75…透气盖部件、75h…筒孔、76…过滤部件、77…伸出部、78…连通口、80…缓冲室、81…连通路、82…过滤部件、83…连通口、85~87…连通路、87p…伸出部、88…薄片部件、90…背面流路部、91…背面第1流路、91a~91c…流路部位、92…背面第2流路、93…中间缓冲室、95…薄片部件、96…伸出部、100…印刷系统、110…主体部、111…箱体部、120…罐单元、121…箱体部、122…贯通孔、123…窗口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