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自动补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238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自动补码装置。



背景技术:

票据在日常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票据的防伪印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票据的防伪码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漏印的现象,当发生这种现象时,就要对漏印的票据进行补码印刷,但因为规模化的印刷机器过于庞大,而漏印的票据又数量稀少,所以用号码机进行补码印刷不方便也不实际,所以缺少一个能对漏印的票据的补码装置。

中国专利201420471446.8公开了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补码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架、补码块、连接杆、压轮、压杆和弹簧,所述连接杆下端与补码块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侧边与压轮焊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置于固定架内,所述压杆一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另一端在补码时下压压轮,带动压轮向下运动,进一步带动补码块向下运动。上述专利中的补码装置虽然携带简单,但是由于其纯手工操作的方式,防伪码在各个票据上的补印位置的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自动补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自动补码装置,包括:

送纸组件:包括与待补印票据尺寸匹配的进纸口,以及连接所述进纸口并将送入的待补印票据送入补印组件的送纸轨道;

补印组件:包括用于摆放待补印票据的底板,以及悬于所述底板上方并用于补码印刷的补印单元;

控制单元:与所述送纸组件与补印组件的运动部件连接,并用于协调各运动部件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送纸轨道靠近进纸口的位置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留有供待补印票据通过的间隙,所述下压辊还与压辊电机连接并由其驱动;

工作时,待补印票据从进纸口送入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间隙,压辊电机驱动下压辊转动,带动待补印票据沿送纸轨道送入/带出所述底板。

更优选的,在下压辊与进纸口之间还设有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进纸探头;

待补印票据从进纸口送入时,进纸探头监测到进纸信息并反馈给控制单元,再由控制单元驱动送纸组件与补印组件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用于夹紧送入的待补印票据的夹板,该夹板还与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一气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补印单元包括第二气缸,和用于补码印刷的补码块,其中,所述第二气缸悬于底板上方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补码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固定夹块,所述的补码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夹块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将漏印的防伪印刷票据经进纸口送入下压辊与上压辊的间隙处,控制单元(如PCL控制系统等)接受从进纸探头传来的进纸信息驱动下压辊逆时针转动,将待补印票据沿送纸轨道送入底板上,此时,待补印票据还有一小部分处于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补印单元接着工作,固定夹板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夹紧位于底板上的票据的大部分,补码块在第二气缸驱动下下压对票据补码印刷。补码完成后,补码块和固定夹板复位,下压辊反向转动,拉动补印完成的票据经送纸轨道送至进纸口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自动化程度高:经控制单元的准确控制各运动部件的工作,工作人员只需要向存取款一样,将待补印票据经进纸口送入,待补印票据就可以在装置内部完成补码印刷再由进纸口送出,操作方便安全。

(2)由于所有的票据均进行统一规范化印刷,补印位置的精度控制均由机械装置控制,有效的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了补码印刷的位置精度。

(3)补码块通过固定夹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气缸上,更换维修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气缸,2-固定夹块,3-补码块,4-壳体,5-第一气缸,6-夹板,7-底板,8-送纸轨道,9-下压辊,10-进纸口,11-上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用于防伪印刷票据的自动补码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4,以及安装在壳体4内的以下组件:

送纸组件:包括与待补印票据尺寸匹配的进纸口10,以及连接进纸口10并将送入的待补印票据送入补印组件的送纸轨道8;送纸轨道8靠近进纸口10的位置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上压辊11和下压辊9,上压辊11和下压辊9之间留有供待补印票据通过的间隙,下压辊9还与压辊电机连接并由其驱动,在下压辊9与进纸口10之间还设有连接控制单元的进纸探头;工作时,待补印票据从进纸口10送入上压辊11和下压辊9之间间隙,压辊电机驱动下压辊9转动,带动待补印票据沿送纸轨道8送入/带出底板7。

补印组件:包括用于摆放待补印票据的底板7,以及悬于底板7上方并用于补码印刷的补印单元,底板7上还设有用于夹紧送入的待补印票据的夹板6,该夹板6还与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一气缸5连接。补印单元包括第二气缸1,和用于补码印刷的补码块3,其中,第二气缸1悬于底板7上方并与控制单元连接,补码块3与第二气缸1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二气缸1的输出端上设有固定夹块2,补码块3设置在固定夹块2下方。

控制单元:与送纸组件与补印组件的运动部件(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1和版辊电机,进纸探头等)连接,并用于协调各运动部件的工作。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将漏印的防伪印刷票据经进纸口10送入下压辊9与上压辊11的间隙处,控制单元(如PCL控制系统等)接受从进纸探头传来的进纸信息驱动下压辊9逆时针转动,将待补印票据沿送纸轨道8送入底板7上,此时,待补印票据还有一小部分处于上压辊11与下压辊9之间。补印单元接着工作,固定夹板6在第一气缸5的作用下夹紧位于底板7上的票据的大部分,补码块33在第二气缸1驱动下下压对票据补码印刷。补码完成后,补码块33和固定夹板6复位,下压辊9反向转动,拉动补印完成的票据经送纸轨道8送至进纸口10送出。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