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82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2月27日、申请号为201510088823.9的发明专利申请“打印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具收据等的打印机被广泛用于商店等的收银机、银行等的atm(automatedtellermachine:自动取款机)或cd(cashdispenser:付款机)等用途。对于这种开具收据等的打印机,通常一边输送作为记录纸的热敏纸,一边通过热感头等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等,并在输送记录纸至预定的长度后,用切刀以预定的长度将记录纸切断。这样的切刀具有固定刀和可动刀,通过使可动刀向设有固定刀的一侧移动,从而将被夹持在固定刀与可动刀之间的记录纸切断。

作为这种打印装置,存在一种翻盖(clamshell)式的打印装置。所谓的翻盖式的打印装置,其具有打印主体部、和以能够开闭的状态与打印主体部连接的盖部,通过在打印主体部的内部设置被缠绕成卷状的记录纸之后关闭盖部,从而变成能够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状态。在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安装有用于切断记录纸的切刀,由于记录纸是被夹持在固定刀与可动刀之间被切断,因此固定刀或可动刀的任意一个设置在打印主体部上,另外一个设置在盖部上。因此,在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由于通过关闭盖部而将固定刀和可动刀设置在用作切刀的预定位置上,因此变成能够利用固定刀和可动刀进行记录纸的切断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3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14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将与打印主体部连接的盖部关闭,从而将固定刀和可动刀设置在预定位置上,变成起到切刀作用的状态。在这样的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在关闭盖部时,如果关闭在与预定位置错开的位置上,则固定刀及可动刀未被设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因此有时会损害作为切刀的功能等。另外,对于打印装置,特别是能够携带的小型的打印装置,寻求进一步小型化的装置。

因此,寻求一种小型的打印装置,其在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关闭盖部时,能够将固定刀和可动刀设置在预定位置上关闭。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包括:具有固定刀的固定刀单元;以及具有可动刀的可动刀单元,在所述固定刀单元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突起部,在所述可动刀单元的一端上形成有第一槽部,在所述固定刀单元的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二槽部,在所述可动刀单元的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进入所述第一槽部,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进入所述第二槽部,由此所述固定刀单元与所述可动刀单元连接,利用所述固定刀和所述可动刀形成用于切断所述记录纸的切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包括:具有第一刀的第一切刀单元;以及具有第二刀的第二切刀单元,在所述第一切刀单元的一端附近形成有第一突起部或第一槽部之中的一者,在与所述第一切刀单元的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二切刀单元的一端附近形成有所述第一突起部或所述第一槽部之中的另一者,在所述第一切刀单元的另一端附近形成有第二突起部或第二槽部之中的一者,在与所述第一切刀单元的另一端对应的所述第二切刀单元的另一端附近形成有所述第二突起部或所述第二槽部之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突起部进入所述第一槽部,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部进入所述第二槽部,由此所述第一切刀单元与所述第二切刀单元连接,利用所述第一刀和所述第二刀形成用于切断所述记录纸的切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打印装置,其在翻盖式的打印装置中关闭盖部时,能够将固定刀和可动刀设置在预定位置上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1)。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2)。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3)。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固定刀单元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可动刀单元的说明图(1)。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可动刀单元的说明图(2)。

图8是常平架板的说明图。

图9是将可动刀单元设置在盖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1)。

图10是将可动刀单元设置在盖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2)。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侧面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固定刀单元与可动刀单元连接的状态的说明图(1)。

图1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固定刀单元与可动刀单元连接的状态的说明图(2)。

图15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固定刀单元与可动刀单元连接的状态的说明图(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相同部件等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打印装置)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是从各个不同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盖部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是翻盖(clamshell)式的打印装置,具有打印主体部10和盖部20。在打印主体部10上形成有具有空间的记录纸托架11,该空间用于设置缠绕成卷状的记录纸,盖部20在盖部20的一个端部20a以能够开闭的状态与打印主体部10连接。也即,盖部20在设在盖部20的一个端部20a附近的转动轴与打印主体部10连接,以该转动轴为中心,通过使盖部20转动,从而能够开闭盖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打印装置时,在打印主体部10中的记录纸托架11的内侧,设置未示出的缠绕成卷状的记录纸,如图4所示,将盖部20关闭。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变成能够在记录纸上进行打印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在打印主体部10上设置作为打印头的热感头30,在盖部20上设置压纸辊40。在打印主体部10上设置有固定刀51,在盖部20上设置有可动刀61。在打印主体部10上,设置有用于为了输送未示出的记录纸而使压纸辊40转动的输送用马达52、及用于驱动可动刀61的可动刀用马达53。需要说明的是,压纸辊40及可动刀61设置在盖部20的另一个端部20b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通过关闭盖部20,从而在热感头30与压纸辊40之间夹持记录纸,在固定刀51与可动刀61之间夹持记录纸。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通过关闭盖部20,从而将固定刀51和可动刀61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而形成切刀,变成能够对记录纸进行打印及切断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打印主体部10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12。

(固定刀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在打印主体部10上,设置具有图5所示的固定刀51的固定刀单元50。需要说明的是,图5(a)是固定刀单元50的立体图,图5(b)是侧面图。在固定刀单元50上,除了固定刀51,还设有输送用马达52、可动刀用马达53、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在输送用齿轮盒54的内部设有未示出的多个输送用齿轮,输送用齿轮盒54覆盖该多个输送用齿轮。另外,在可动刀齿轮盒55的内部设有未示出的多个可动刀用齿轮,可动刀用齿轮盒55覆盖该多个可动刀用齿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输送用马达52转动,经由输送用齿轮盒54中的内部的未示出的多个输送齿轮,从而能够使压纸辊40转动。另外,通过使可动刀用马达53转动,经由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中的内部的未示出的多个可动刀用齿轮,从而能够使可动刀61滑动而移动。

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通过锌压铸来形成,输送用齿轮盒54及可动刀用齿轮盒55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各个侧面上。换言之,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设有输送用齿轮盒54,在另一个侧面上,设有可动刀用齿轮盒55。

(可动刀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在盖部20的另一个端部20b的附近,设置有图6及图7所示的可动刀单元60。该可动刀单元60具有可动刀61。需要说明的是,图6(a)是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图6(b)是侧面图。图7是在设置有压纸辊40、并拆下常平架板(gimbalplate)70的状态下的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

可动刀单元60具有通过弯折整体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而形成的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在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的内部设置有可动刀61。在可动刀单元60上,在安装在盖部20的一侧,连接有常平架板70,在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之间,设置有2个卷簧81。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在常平架板70上的2个安装孔71插入未示出的螺丝,利用该螺丝,通过将常平架板70螺丝固定在盖部20上,从而能够将可动刀单元60安装在盖部2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71以位于卷簧81的中央部分的空间的方式来形成。

再进一步,参照图7来更详细地说明可动刀单元60。常平架板70通过对由不锈钢等构成的金属板进行加工而形成,在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之间设置有2个卷簧81。可动刀61安装在齿条63上,通过使固定刀50上的可动刀用马达53转动,从而透过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中的未示出的可动刀用齿轮,能够使可动刀61随着齿条63滑动并移动。

(常平架板)

接着,参照图8对常平架板70更具体进行说明。图8(a)是从上表面方向观察常平架板70的立体图,图8(b)是从背面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在常平架板70上,在其两侧的端部,设有形成为“コ”字形的第一钩部72,在中央部分弯折的连接弯折部73的两端,设有第二钩部74。由此,在常平架板70上,第一钩部72在两处被设置,第二钩部74也在两处被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有常平架板70时,第一钩部72形成在靠近固定刀51的一侧,第二钩部74形成在第一钩部72的相反侧、也即远离固定刀51的一侧。常平架板70通过弯折金属板而形成,以形成第一钩部72的面与形成第二钩部74的面正交的方式形成。

当将常平架板70连接在可动刀单元60上时,如图6(a)、图7等所示,首先使设在常平架板70上的第一钩部72钩挂分别设在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的两端的第一凸部62a。之后,通过使第二钩部74钩挂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的第二凸部62b,从而能够将常平架板70连接在可动刀单元60上。此时,在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之间设置有卷簧81,该卷簧81的复原力向着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远离的方向作用。换言之,对抗卷簧81的复原力,通过使第一钩部72钩挂第一凸部62a、使第二钩部74钩挂第二凸部62b,使得常平架板70与可动刀单元60连接。

以使将常平架板70安装在盖部20上时所使用的安装孔71的位置、与卷簧81的内侧的空间一致的方式来设置卷簧81。这样一来,通过以使卷簧81的内侧的空间与安装孔71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来设置卷簧81,从而能够确保利用螺丝将常平架板70固定在盖部20上时的作业空间。换言之,如果将卷簧81的内侧空间与安装孔71的位置形成在不同位置上,则打印装置会大出该部分的大小。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卷簧81的内侧空间与安装孔71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来形成。由此,能够将卷簧81的内侧空间中的死角、作为利用螺丝将常平架板70安装在盖部20上时的作业空间来有效利用,能够使打印装置小型化。

另外,在常平架板70中的靠近固定刀51的一侧,设有接触并引导未示出的记录纸的记录纸侧部引导部75和记录纸面引导部76。记录纸侧部引导部75用于引导未示出的记录纸的侧部的端,分别设在常平架板70的两端的附近。也即,在2处设置。另外,记录纸面引导部76用于引导未示出的记录纸的纸面,在常平架板70上,在2处设置在与未示出的记录纸接触侧。

(可动刀单元60的向盖部20的设置)

接着,参照图9至图12对可动刀单元60的向盖部20的设置进行说明。图9及图10是从打印主体部10上拆下的盖部20的立体图,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从打印主体部10上拆下的盖部20的图。图11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将盖部20打开大约45°的状态的侧面图,图12是将盖部20打开大约45°的状态的剖面图。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盖部20的一个端部20a的附近形成有转动轴20c,盖部20以能够在转动轴20c上转动的状态,与打印主体部10连接。

可动刀单元60在盖部20的另一个端部20b的附近,通过常平架板70而设置。如图10等所示,在可动刀单元60中,在设置有卷簧81的部分上,形成有筒状的圆筒部6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筒部66的外侧(盖部20侧)设置卷簧81,以使圆筒部66内侧的空间、与常平架板70中的安装孔71的位置一致的方式来形成。由此,使未示出螺丝通过常平架板70上的安装孔71,能够将常平架板70安装在盖部20上。由此,由于能够将圆筒部66的内侧的空间、作为将常平架板70安装在盖部20上时的作业空间来充分利用,因此能够使打印装置小型化。

(关闭盖部20状态的打印装置)

通过关闭盖部20,从而使图5所示的固定刀单元50及图6所示的可动刀单元60如图13所示地连接,利用固定刀51和可动刀61来形成切刀。需要说明的是,图13(a)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关闭盖部20的状态下的固定刀单元50和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图13(b)是侧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如图5、图6、图13等所示,在固定刀单元50上,在输送用齿轮盒54的附近,设有与输送用齿轮盒54同样地通过锌压铸而形成的第一突起部56。另外,在可动刀单元60上,在与该第一突起部56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关闭盖部20时能够使第一突起部56进入的第一槽部64。第一槽部64通过弯折金属板的一部分而形成,如图13(a)所示,通过利用弯折金属板的一部分的第一弯折部64a与第二弯折部64b的间隙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槽部64,以第一突起部56容易进入的方式,使第一槽部64的入口的宽度较宽地形成,随着进入里面而逐渐变窄。

在可动刀单元60上设有第二突起部65,第二突起部65通过弯折形成可动刀单元壳体部62的金属板的一部分而形成。另外,在固定刀单元50上,在与该第二突起部65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当关闭盖部20时能够使第二突起部65进入的第二槽部57。第二槽部57形成在可动刀用齿轮盒55的一部分上,通过锌压铸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槽部57,以使第二突起部65容易进入的方式,使第二槽部57的入口的宽度较宽地形成,随着进入里面而逐渐变窄。

换言之,第一突起部56形成在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的输送用齿轮盒54的附近,第二槽部57形成在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可动刀用齿轮盒55的一部分上。与此对应地,第一槽部64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一个侧面上,第二突起部65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另一个侧面的附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关闭盖部20,首先,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突起部56进入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槽部64。之后,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另一个侧面附近的第二突起部65进入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第二槽部57。

因此,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关闭盖部20的状态下,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突起部56进入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一个侧面上的第一槽部64。另外,形成在可动刀单元60的另一个侧面附近的第二突起部65进入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第二槽部57。需要说明的是,图14是关闭盖部20状态下的固定刀单元50和可动刀单元60的立体图。另外,图15(a)是在图14中的一点虚线14a中围绕的区域的立体图,图15(b)是在图14中的一点虚线14b中围绕的区域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第一突起部56,在另一个侧面上形成第二槽部57。另外,在可动刀单元60的一个侧面上形成第一槽部64,在另一个侧面上形成第二突起部65。由此,通过关闭盖部20,使得第一突起部56进入第一槽部64,第二突起部65进入第二槽部57,因此盖部20能够在预定位置上关闭。由此,由于盖部20以使固定刀51及可动刀61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的方式进行关闭,因此能够防止固定刀51与可动刀61的冲突等。

另外,第一突起部56形成在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一个侧面上的输送用齿轮盒54的附近,第二槽部57形成在设在固定刀单元50的另一个侧面上的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上。换言之,第一突起部56通过对利用锌压铸所形成的输送用齿轮盒54的附近进行加工而形成,第二槽部57形成在可动刀用齿轮盒55上。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无需特别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突起部56及第二槽部57的空间。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中,能够不特别设置用于形成第一突起部56及第二槽部57的空间而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打印装置的大型化,能够使其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符号说明

10打印主体部

11记录纸托架

12控制基板

20盖部

30热感头

40压纸辊

50固定刀单元

51固定刀

52输送用马达

53可动刀用马达

54输送用齿轮盒

55可动刀用齿轮盒

56第一突起部

57第二槽部

60可动刀单元

61可动刀

62可动刀单元壳体部

62a第一凸部

62b第二凸部

63齿条

64第一槽部

65第二突起部

66圆筒部

70常平架板(gimbalplate)

71安装孔

72第一钩部

73连接弯折部

74第二钩部

75记录纸侧部引导部

76记录纸面引导部

81卷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