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563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印章组件。



背景技术:

印章是一种雕刻和书法融合的艺术,是和中国书法、绘画密不可分的艺术样式。由于印章独具特色,所以在古玩鉴赏领域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现代印章用途有很多种,有儿童玩具的木质橡胶章,教学运用的学生章,还有饭店等地方运用的数字章和教育儿童用的字母章等。

印章一般收容于一个四四方方的印章盒子内,用户需要使用印章时需先将印章盒子的盒盖打开才能取出印章,因此现有的印章组件存在取放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取放的印章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印章组件,包括外壳、内芯和印章,所述外壳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柱体,所述内芯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印章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内芯与所述外壳通过磁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内芯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配合的第二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凸出于所述外壳的内周壁,所述内芯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磁铁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还设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内芯的周壁。

进一步的,所述印章的两端分别设有印记。

进一步的,所述印章包括本体、第一活字模块和第二活字模块,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第一活字模块的第一孔洞,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第二活字模块的第二孔洞。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第三柱体,第一孔洞设于第一柱体上,第二孔洞设于第三柱体上;第一柱体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第一孔洞相连通;第二柱体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第一圆柱段与第一盲孔相适配,第二圆柱段的直径与第一柱体的直径相同,第二圆柱段远离第一圆柱段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底部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三盲孔;第三柱体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三圆柱段和第四圆柱段,第三圆柱段与第三盲孔相适配,第四圆柱段与第二盲孔相适配,第二孔洞贯穿第三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第一盲孔内,第二柱体和第一活字模块分别抵持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位于第三盲孔内,第二柱体与第二活字模块分别抵持第二垫片。

进一步的,第二垫片上设有第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的揭盖取放印章、翻盖取放印章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章组件通过推拉内芯的方式取放印章,为用户带来巨大方便;通过磁铁将内芯与外壳固定,可以避免印章组件出现非预期开启,方便用户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内芯未装入外壳时);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中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中的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中的印章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印章组件中的印章的爆炸图(另一视角)。

标号说明:

1、外壳;2、内芯;3、第一凹槽;4、印章;51、第一磁铁;

52、第二磁铁;6、第二凹槽;7、开孔;8、第一活字模块;

9、第二活字模块;10、第一孔洞;11、第二孔洞;12、第一柱体;

121、第一盲孔;13、第二柱体;131、第一圆柱段;132、第二圆柱段;

133、第二盲孔;134、第三盲孔;14、第三柱体;141、第三圆柱段;

142、第四圆柱段;15、第一垫片;16、第二垫片;17、第三凹槽;

18、第四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区别于现有的揭盖取放印章、翻盖取放印章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章组件通过推拉内芯的方式取放印章,为用户带来巨大方便。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印章组件,包括外壳1、内芯2和印章4,所述外壳1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柱体,所述内芯2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内芯2上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印章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3内;所述内芯2与所述外壳1通过磁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在需要使用印章4时,用户只需将内芯2从外壳1中推出/拉出就可以取放印章4,免去传统的揭盖/翻盖烦恼,为用户取放印章4带来巨大便利;内芯2与外壳1通过磁铁固定连接可以避免内芯2出现非预期移位。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的揭盖取放印章、翻盖取放印章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章组件通过推拉内芯的方式取放印章,为用户带来巨大方便;通过磁铁将内芯与外壳固定,可以避免印章组件出现非预期开启,方便用户携带。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磁铁51,所述内芯2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51配合的第二磁铁52。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磁铁异性相吸的特性进行外壳与内芯的固定,有效地避免印章组件在转移的过程中外壳与内芯出现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51凸出于所述外壳1的内周壁,所述内芯2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四凹槽18,所述第二磁铁52设于所述第四凹槽18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内芯设置第四凹槽可以对第一磁铁进行避位,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一磁铁与第四凹槽的配合可以避免内芯在外壳内发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2还设有第二凹槽6。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用于放置印泥的第二凹槽,使得用户不必再额外携带印泥盒,为用户来带便利,增强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3的底部设有开孔7,所述开孔7连通所述内芯2的周壁。

由上述描述可知,用户在取放印章时,可以通过所述开孔抵出印章,有利于进一步方便用户取放印章。

进一步的,所述印章4的两端分别设有印记。

由上述描述可知,印章是双头印,用户可以使用同一印章印出不同的内容,有利于增强用户体验,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印章4包括本体、第一活字模块8和第二活字模块9,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第一活字模块8的第一孔洞10,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第二活字模块9的第二孔洞11。

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活字模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印制内容,极大的提高印章的使用价值,减少了生产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柱体12、第二柱体13和第三柱体14,第一孔洞10设于第一柱体12上,第二孔洞11设于第三柱体14上;第一柱体12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盲孔121,第一盲孔121第一孔洞10相连通;第二柱体13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一圆柱段131和第二圆柱段132,第一圆柱段131与第一盲孔121相适配,第二圆柱段132的直径与第一柱体12的直径相同,第二圆柱段132远离第一圆柱段131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盲孔133,第二盲孔133的底部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三盲孔134;第三柱体14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三圆柱段141和第四圆柱段142,第三圆柱段141与第三盲孔134相适配,第四圆柱段142与第二盲孔133相适配,第二孔洞11贯穿第三柱体14。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主体分为多个部分,为第一、二孔洞的加工带来方便,有利于提高印章的加工精度,降低印章的加工难度,提升印章的良品率。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垫片15和第二垫片16,所述第一垫片15位于第一盲孔121内,第二柱体13和第一活字模块8分别抵持第一垫片15;第二垫片16位于第三盲孔134内,第二柱体13与第二活字模块9分别抵持第二垫片16。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一垫片对第一活字模块进行支撑,避免印章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一柱体出现变形导致第一活字模块印出的字迹深浅不一,有利于提高印章组件印制质量。

进一步的,第二垫片16上设有第三凹槽17。

由上述描述可知,垫片上设置第三凹槽有利于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因为第二垫片只需要支撑第二活字模块的四个角部(或中心区域),即可保证印章的印制质量,没有必要同时对第二活字模块的整个底面进行支撑。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印章组件,包括外壳1、内芯2和印章4,所述外壳1为至少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的柱体,所述内芯2容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内芯2上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印章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3内;所述内芯2与所述外壳1通过磁铁固定连接。

当外壳1只有一端开口时,内芯2靠近开口的一端可以稍稍凸出于外壳1,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抽出位,或者在内芯2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一个拉取位,比如凸块、拉绳、把手等。当外壳1的两端都具有开口时,用户可以从外壳1的一端开口向另一端的开口抵出内芯2。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壳1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磁铁51,所述内芯2的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铁51配合的第二磁铁52。当然,当外壳1只有一端开口时,第一磁铁51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端部的内侧,第二磁铁52设置在内芯2远离开口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51凸出于所述外壳1的内周壁,所述内芯2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四凹槽18,所述第二磁铁52设于所述第四凹槽18内。以预防内芯2在外壳1中出现转动的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内芯2还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可用来盛放印泥。

如图2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方便用户取放印章4,所述第一凹槽3的底部设有开孔7,所述开孔7连通所述内芯2的周壁,用户可通过所述开孔7抵出印章4。

可选的,所述印章4的两端分别设有印记。比如说印章4的一端设置合格证印记,另一端设置RoHS印记,以方便用户使用。

请结合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印章4包括本体、第一活字模块8和第二活字模块9,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第一活字模块8的第一孔洞10,本体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第二活字模块9的第二孔洞11。

具体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柱体12、第二柱体13和第三柱体14,第一孔洞10设于第一柱体12上,第二孔洞11设于第三柱体14上;第一柱体12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盲孔121,第一盲孔121第一孔洞10相连通;第二柱体13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一圆柱段131和第二圆柱段132,第一圆柱段131与第一盲孔121相适配,第二圆柱段132的直径与第一柱体12的直径相同,第二圆柱段132远离第一圆柱段131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盲孔133,第二盲孔133的底部具有沿其轴线设置的第三盲孔134;第三柱体14包括相连的同轴的第三圆柱段141和第四圆柱段142,第三圆柱段141与第三盲孔134相适配,第四圆柱段142与第二盲孔133相适配,第二孔洞11贯穿第三柱体14。

可选的,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垫片15和第二垫片16,所述第一垫片15位于第一盲孔121内,第二柱体13和第一活字模块8分别抵持第一垫片15;第二垫片16位于第三盲孔134内,第二柱体13与第二活字模块9分别抵持第二垫片16。第一垫片15和第二垫片16可以由硬度较高的材料制成,比如铁、不锈钢等。

为减少生产材料的使用,第二垫片16上可以设置第三凹槽1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章组件,通过推拉内芯的方式取放印章,为用户带来巨大方便;通过磁铁将内芯与外壳固定,可以避免印章组件出现非预期开启,方便用户携带;内芯设置第四凹槽可以对第一磁铁进行避位且通过第一磁铁与第四凹槽的配合可以避免内芯在外壳内发生转动;设置用于放置印泥的第二凹槽,使得用户不必再额外携带印泥盒,为用户来带便利,增强了用户体验;用户在取放印章时,可以通过第一凹槽底部开孔抵出印章,有利于进一步方便用户取放印章;采用活字模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印制内容,极大的提高印章的使用价值,减少了生产资源的浪费;将主体分为多个部分,为第一、二孔洞的加工带来方便,有利于提高印章的加工精度,降低印章的加工难度,提升印章的良品率;设置第一垫片对第一活字模块进行支撑,避免印章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一柱体出现变形导致第一活字模块印出的字迹深浅不一,有利于提高印章组件印制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