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75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热转印技术的成熟,标签打印机和标签色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现有的标签打印机中包括打印机主体和色带盒,色带盒可拆卸的安装在打印机主体内,色带盒内设有碳带供给轮和碳带回收轮,碳带供给轮和碳带回收轮均沿色带盒的高度方向设置,在初始状态下,碳带卷绕在碳带供给轮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碳带供给轮的旋转能够供给所需要的碳带,通过碳带回收轮的旋转能够使打印后碳带卷绕在碳带回收轮上。

然而,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碳带供给轮上的碳带直径较大、重量较重,因此在打印过程中,位于最外侧的碳带容易向下滑落并缠绕在色带盒内的其他部件上,导致碳带在进给的过程中发生翻折或褶皱而出现打印断线、字迹不全的情况,严重影响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色带盒及标签打印机,以提高打印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色带盒,包括:

壳体;

碳带供给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碳带供给轮上卷绕有碳带,所述碳带供给轮上卷绕的碳带在初始状态下的直径具有第一设定值,所述碳带供给轮用于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供给所述碳带;

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位于所述碳带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碳带供给轮共轴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碳带供给轮上卷绕的碳带;

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平齐。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周向均布。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一体形成结构。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还包括:碳带回收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碳带回收轮与所述碳带连接,所述碳带回收轮用于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卷绕并回收打印后的所述碳带,所述碳带回收轮上卷绕的碳带在全部回收的状态下的直径具有第二设定值;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位于所述碳带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碳带回收轮共轴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碳带回收轮上卷绕的碳带;第二突出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面平齐。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突出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突出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向均布。

所述的色带盒,优选的,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为一体形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标签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色带盒,所述色带盒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色带盒,由于第一支撑部位于碳带的下方,且第一支撑部与碳带供给轮共轴线,第一支撑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碳带供给轮上卷绕的碳带在初始状态下的直径,因此第一支撑部能够对碳带供给轮上卷绕的碳带形成支撑,从而防止外侧的碳带滑落,同时,由于第一突出部沿第一支撑部的径向突出设置在第一支撑部的侧面上,且第一突出部的顶面与第一支撑部的顶面平齐,因此,即使由于碳带供给轮上卷绕的碳带松弛而造成直径偏大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仍可对外侧的碳带形成有效支撑,防止碳带滑落,从而避免了碳带在进给的过程中发生翻折或褶皱而出现打印断线、字迹不全的情况,提高了打印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带盒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带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色带盒的包含碳带供给轮和碳带回收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壳体; 102:碳带供给轮; 103:碳带;

104:第一支撑部; 105:第一突出部; 106:碳带回收轮;

107:第二支撑部; 108:第二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色带盒,包括:壳体101;碳带供给轮102,与所述壳体101转动连接并沿所述壳体10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有碳带103,所述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在初始状态下的直径具有第一设定值,所述碳带供给轮102用于相对于所述壳体101旋转以供给所述碳带103;第一支撑部104,与所述壳体101连接并位于所述碳带103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部104与所述碳带供给轮102共轴线,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第一突出部105,沿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侧面上,所述第一突出部105的顶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顶面平齐。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部104位于碳带103的下方,且第一支撑部104与碳带供给轮102共轴线,第一支撑部10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在初始状态下的直径,因此第一支撑部104能够对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形成支撑,从而防止外侧的碳带103滑落,同时,由于第一突出部105沿第一支撑部104的径向突出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4的侧面上,且第一突出部105的顶面与第一支撑部104的顶面平齐,因此,即使由于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松弛而造成直径偏大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104仍可对外侧的碳带103形成有效支撑,防止碳带103滑落,从而避免了碳带在进给的过程中发生翻折或褶皱而出现打印断线、字迹不全的情况,提高了打印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突出部10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105沿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使第一突出部105对碳带形成多点支撑,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105沿所述第一支撑部104的周向均布。由此,使第一突出部105对碳带的支撑力更为均匀、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突出部105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4为一体形成结构。由此,提高了第一突出部105与第一支撑部104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色带盒还包括:碳带回收轮106,与所述壳体101转动连接并沿所述壳体10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碳带回收轮106与所述碳带103连接,所述碳带回收轮106用于相对于所述壳体101旋转以卷绕并回收打印后的所述碳带103,所述碳带回收轮106上卷绕的碳带103在全部回收的状态下的直径具有第二设定值;第二支撑部107,与所述壳体101连接并位于所述碳带103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部107与所述碳带供给轮102共轴线,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碳带回收轮106上卷绕的碳带103;第二突出部108,沿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径向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侧面上,所述第二突出部108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顶面平齐。

由于第二支撑部107位于碳带103的下方,且第二支撑部107与碳带供给轮102共轴线,第二支撑部107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碳带回收轮106上卷绕的碳带103在全部回收的状态下的直径,因此第二支撑部107能够对碳带回收轮106上卷绕的碳带103形成支撑,从而防止外侧的碳带103滑落,同时,由于第二突出部108沿第二支撑部107的径向突出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07的侧面上,且第二突出部108的顶面与第二支撑部107的顶面平齐,因此,即使由于碳带回收轮106上卷绕的碳带103松弛而造成直径偏大的情况下,第二支撑部107仍可对外侧的碳带103形成有效支撑,防止碳带103滑落,从而避免了碳带在进给的过程中发生翻折或褶皱而出现打印断线、字迹不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打印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突出部108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突出部108沿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周向间隔设置。由此,使第二突出部108对碳带形成多点支撑,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二突出部108沿所述第二支撑部107的周向均布。由此,使第二突出部108对碳带的支撑力更为均匀、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突出部108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7为一体形成结构。由此,提高了第二突出部108与第二支撑部107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机,包括打印机主体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色带盒,所述色带盒与所述打印机主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部104位于碳带103的下方,且第一支撑部104与碳带供给轮102共轴线,第一支撑部10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在初始状态下的直径,因此第一支撑部104能够对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形成支撑,从而防止外侧的碳带103滑落,同时,由于第一突出部105沿第一支撑部104的径向突出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4的侧面上,且第一突出部105的顶面与第一支撑部104的顶面平齐,因此,即使由于碳带供给轮102上卷绕的碳带103松弛而造成直径偏大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104仍可对外侧的碳带103形成有效支撑,防止碳带103滑落,从而避免了碳带在进给的过程中发生翻折或褶皱而出现打印断线、字迹不全的情况,提高了打印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