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章装置的印章安装机构及签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5610发布日期:2020-05-08 14:2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签章装置的印章安装机构及签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印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签章装置的印章安装机构及签章装置。



背景技术:

印章,用于印在文件上表示鉴别或签署的文件,如公章等,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凭证,因此印章的规范使用和安全保管在各个行业都显得尤其重要。现有的智能印章管理设备多数采用光敏或切割式的胶质贴片印章,而目前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公章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公章一般包括印章本体和设于印章本体上侧的印章手柄,印章手柄顶部设有凸台,由于与上述的光敏或切割式的胶质贴片印章不管在高度还是直径上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现有的智能印章管理设备的印章安装机构并不能很好地装入各种尺寸的公章,特别是对于尺寸大于其所能容纳印章规格的公章,只能先破坏公章后才能装入使用,例如对公章进行切割处理,其兼容性不容乐观,而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经过处理的公章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容性好的印章安装机构,使其在不破坏印章完整性的前提下,适配多种尺寸规格的印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签章装置的印章安装机构,包括套座和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相对两侧设有活动插块,所述活动插块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固定环内腔,通过移动活动插块可调整其伸入固定环内腔的长度,所述套座内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印章容纳腔,印章容纳腔内侧壁环设有上限位台阶和下限位台阶,所述固定环设于所述套座的上侧,所述固定环和上限位台阶之间设有第一弹性支撑件。

安装印章时,印章从下向上装入所述印章容纳腔,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套设在印章手柄上,印章手柄顶部穿入固定环内腔后,所述活动插块内端承托在凸台下侧;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上端抵顶在所述固定环上或所述活动插块上,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下端抵顶在所述上限位台阶的上侧,印章本体被限制于下限位台阶的下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章安装机构安装印章时将印章的印章手柄朝上,并将印章由下往上地装入套座中,使其印章本体限位在下限位台阶的下侧,使其印章手柄伸出套座并伸入固定环内腔中,随后将活动插块插入插槽内,使活动插块的内端伸入固定环内腔卡住印章手柄顶部的凸台,在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弹力作用下和下限位台阶的限位下从而将印章拉住,防止印章向下松脱,由于第一弹性支撑件具备伸缩功能,因此可适配不同高度尺寸的印章,此外,可通过调节活动插块伸入固定环内腔的长度,从而适配不同种手柄凸台宽度尺寸的印章,而无需破坏原有印章的形状,保持印章的整体性,兼容性好,当印章拆卸后还能单独使用,并且活动插块、插槽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额外采用工具便可实现印章的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套座两侧设有导杆,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通过设置导杆和第一导向槽,一方面起到固定环上下调节时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固定环转动,使印章安装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套座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的直径大于第二筒体的直径,第一筒体上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挡壁,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与所述挡壁连接,所述挡壁上侧形成所述上限位台阶、下侧形成所述下限位台阶,所述固定环设于第二筒体的上侧。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直径的设置使套座整体呈“凸”型的结构,可进一步地适配现有印章如公章的外形,使印章安装机构与印章之间配合更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相对两侧设有贯穿其侧壁的插槽,所述活动插块活动地安装于对应的插槽内,所述插槽与活动插块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以下四种设置方式。

作为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的定位凸起,以及设于活动插块上的沿其插入插槽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槽,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与定位凸起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手柄容纳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沿活动插块插入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凸起,以及设于活动插块上的定位槽,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手柄容纳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三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的定位槽,以及设于活动插块上的沿其插入插槽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凸起,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手柄容纳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四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沿活动插块插入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槽,以及设于插片上的定位凸起,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与定位凸起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手柄容纳腔的长度的定位。

上述设置方式根据印章安装机构所适配的多种规格的印章,预设出多级的定位槽或定位凸起,安装印章时,选择其中一种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组合方式,从而便于活动插块的定位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顶壁设有若干个沿所述活动插块插入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活动插块上侧对应设有与所述滑槽活动配合的滑块。安装活动插块时,所述滑槽和滑块可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活动插块的对位安装,而且还能防止活动插块装入插槽后晃动,提高活动插块与插槽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外端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插块包括横向延伸的承托部和纵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承托部的外端,所述活动插块插入插槽时,当所述限位部随承托部的插入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侧时,所述承托部到达插入固定环内腔的最大长度。通过调节承托部伸入固定环内腔的长度便可适配多种印章,同时通过设置限位部和限位槽来实现限位,防止承托部掉入印章安装机构内,优选的,为了便于活动插块的取出,所述限位部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固定环的下侧之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印章安装机构的签章装置,其包括支架、活动壳和上述的印章安装机构,所述活动壳可上下滑动地套接在所述支架上部,所述支架内部设有供印章安装机构上下活动的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印泥的印泥安装结构,所述活动壳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驱使活动壳向上侧复位的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印章安装机构可上下活动地设于活动通道内,所述活动壳下侧连接所述印章安装机构,所述印章安装机构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翻转导向结构,向下按压所述活动壳可带动所述印章安装机构下移并翻转。由于使用了上述的印章安装机构,因此该签章装置可适配不同高度尺寸和手柄凸台宽度尺寸的印章,而无需破坏原有印章的形状,保持印章的整体性,兼容性好,当印章拆卸后还能单独使用,并且活动插块、插槽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额外采用工具便可实现印章的拆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基座和相对设于所述基座下侧的两个支脚,所述活动通道设于两侧支脚之间,所述翻转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每侧支脚上呈竖向设置的第二导向槽、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槽设于所述印章安装机构外侧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插入第二导向槽且可沿第二导向槽上下滑动,每侧第一导向柱穿过对应一侧的第二导向槽后与活动壳连接,使得向下按压活动壳可带动印章安装机构下移,活动壳向上复位时可带动印章安装机构上移。支架、印章安装机构、活动壳之间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可限定印章安装机构活动的方向,配合活动壳与印章安装机构之间的连接便可实现印章安装机构的驱动,该种印章的驱动方式操作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槽包括位于上侧的上导槽、位于下侧的下导槽、以及连接所述上导槽和下导槽的弧形导槽,所述上导槽、下导槽竖向设置,所述弧形导槽中部向第二导向槽的侧部弯曲,所述支脚内侧位于所述弧形导槽的凹陷端处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上导槽、下导槽在一直线上,所述印章安装机构的侧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柱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槽,每侧所述第二导向柱插入对应一侧的第三导向槽内,且可随印章安装机构的移动沿第三导向槽活动,活动壳移动至第一导向柱与弧形导槽配合时,驱使所述印章安装机构翻转。上述第二导向槽的设置方式结构,通过在上下两侧纵向设置的导槽之间设置弧形导槽,并且结合第三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柱构成的连杆滑块式结构,便可实现印章的翻转,结构之间配合的时机设计紧密,使翻转过程保持顺畅。优选的,所述第三导向槽设于对应一侧的导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壳对应每侧第二导向槽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可拆卸的限位扣,所述限位扣内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对应的限位块、以及相对设于所述限位块左右两侧的倒扣,所述卡槽对应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倒扣分别设有过孔,所述支脚外侧设有与所述倒扣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限位扣可调整其插入卡槽的深度,当所述活动壳下移至倒扣对应连接槽的位置时,向内按压所述限位扣以使倒扣通过过孔后卡入连接槽,使所述限位块通过过孔后伸入第二导向槽以将所述第一导向柱阻挡在所述限位块的下侧,禁止印章安装机构向上复位,以使得安装在印章本体容纳腔内的印章本体与印泥间留有间隙,随后可将印泥推出,便可添加油墨或更换印泥,该种印泥的拆卸方式方便实用,与现有的拆卸印泥方式相比,不需人工地将活动壳向下按住不让其复位后,再抽出印泥,从而降低操作的疲劳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印泥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下侧用于安装印泥的印泥容纳腔,所述印泥容纳腔侧部设有用于供印泥插入的插口,所述容纳腔下侧开口,以供印章本体通过该开口与印泥接触,印泥安装结构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印泥安装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签章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签章装置省略底盖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签章装置省略活动壳、底盖、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签章装置省略底盖和外壳的剖视图;

图5为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架的俯视图;

图7为活动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印章安装机构与印章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活动插块与插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印章安装机构与印章的爆炸图;

图11为印章安装机构与印章装配时的剖视图;

图12为固定环与活动插块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固定环与活动插块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活动插块位于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呈独立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呈一体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签章装置,包括支架1、活动壳2和用于装配印章5的印章安装机构3,涉及的印章5包括印章本体51、以及连接于所述印章本体51上侧的印章手柄,所述印章手柄包括凸台52以及连接于凸台52下侧与印章本体51上侧的握柄53,所述凸台52位于印章手柄的顶部。所述活动壳2可上下滑动地套接在所述支架1上部,所述支架1内部设有供印章安装机构3上下活动的活动通道10,所述活动通道10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印泥8的印泥安装结构,所述活动壳2与支架1之间设有驱使活动壳2向上侧复位的第二弹性支撑件61,例如弹簧等。所述活动壳2上端设有芯片、控制电路20和电源,所述控制电路20包括信号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或云端通讯连接。

参见图2至图4,所述支架1包括包括基座11和相对设于所述基座11下侧的两个支脚12,所述活动通道10设于两侧支脚12之间,所述印章安装机构3可上下活动地设于活动通道10内,所述印章安装机构3与所述支架1之间设有翻转导向结构,所述翻转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每侧支脚12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槽120、以及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槽120设于所述印章安装机构3外侧的第一导向柱31,所述第一导向柱31插入第二导向槽120且可沿第二导向槽120上下滑动,所述活动壳2侧部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柱31分别设有连接孔21,每侧第一导向柱31穿所述第二导向槽120后插入对应的连接孔21内,使得向下按压活动壳2可带动印章安装机构3下移,向上复位时可带动印章安装机构3上移。支架1、印章安装机构3、活动壳2之间的配合方式结构简单,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槽120可限定印章安装机构3活动的方向,配合活动壳2与印章安装机构3之间的连接便可实现印章安装机构3的驱动,该种印章5的驱动方式操作方便快捷。

参见图2至图4,所述第二导向槽120包括位于上侧的上导槽1201、位于下侧的下导槽1202、以及连接所述上导槽1201和下导槽1202的弧形导槽1203,所述上导槽1201、下导槽1202竖向设置,所述弧形导槽1203中部向第二导向槽120的侧部弯曲,所述支脚12内侧位于每侧弧形导槽1203的凹陷端处分别设有第二导向柱121,所述第二导向柱121与所述上导槽1201、下导槽1202在一直线上,所述印章安装机构3的侧部对应所述第二导向柱121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槽32,每侧所述第二导向柱121插入对应一侧的第三导向槽32内,且可随印章安装机构3的移动沿第三导向槽32活动,当印章安装机构3移动至第一导向柱31与所述弧形导槽1203配合时,结合所述第二导向柱121和第三导向槽32可实现印章安装机构3的翻转。需要说明的是,印章5复位时,印章本体51朝向活动壳2的一侧,当向下按压活动壳2时,印章安装机构3沿上导槽1201带动印章5下移,当第一导向柱31下移至弧形导槽1203时,印章安装机构3带动印章5向下翻转,使印章本体51朝向相对活动壳2的一侧,随后继续向下按压活动壳2,使印章安装机构3沿下导槽1202带动印章5下移,便可实现盖章操作。上述第二导向槽120的设置方式结构,通过在上下两侧纵向设置的导槽之间设置弧形导槽1203,并且结合第三导向槽32与第二导向柱121构成的连杆滑块式结构,便可实现印章5的翻转,结构之间配合的时机设计紧密,使翻转过程保持顺畅。

参见图2至图4、图7,所述印泥安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1下侧用于安装印泥8的印泥容纳腔110,所述印泥容纳腔110侧部设有用于供印泥8插入的插口81,所述印泥容纳腔110下侧开口,以供印章本体51通过该开口与印泥8接触,当活动壳2完成复位时,所述印章本体51朝向印泥8的一侧且与印泥8的下端面接触。

参见图8至图11,所述印章安装机构3包括套座34、固定环35,第一弹性支撑件37、活动插块332和导杆36,所述套座34设有上下两端开口的印章容纳腔30,印章容纳腔30内侧壁环设有上限位台阶301a和下限位台阶301b,所述固定环35可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套座34上方,其内孔设计成可供印章手柄顶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7设于固定环35和上限位台阶301a之间,具体的,所述套座34包括第一筒体341和第二筒体342,第一筒体34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体342的直径,第一筒体341上端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挡壁343,所述第二筒体342的下端与所述挡壁343连接,所述挡壁343的上侧形成所述上限位台阶301a、下侧形成所述下限位台阶301b,所述固定环35设于第二筒体342的上侧。所述挡壁343将印章容纳腔30分为下侧的印章本体容纳腔301和上侧的上部腔室302。

参见图8至图13,所述导杆36竖向设于套座34的两侧,所述第三导向槽32设于每侧的导杆36上,所述固定环35的外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导杆36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350。

所述固定环35的相对两侧设有贯穿其侧壁的插槽331,所述活动插块332活动地安装于对应的插槽331内,所述活动插块332通过所述插槽331插入所述固定环35的内腔,通过移动活动插块332可调整其伸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安装印章5时,印章5从下向上装入所述印章容纳腔30,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7套设在印章手柄上,位于印章手柄顶部的凸台52穿入固定环35内腔后,所述活动插块332内端承托在凸台52的下侧;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7上端抵顶在所述固定环35上或所述活动插块332上,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7的下端抵顶在所述上限位台阶301a的上侧,印章本体51被限制于下限位台阶301b的下侧,第一弹性支撑件37优选为压簧、空气弹簧或者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套座结构。通过调节活动插块332伸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从而适配不同宽度的凸台52。

上述印章5的安装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安装印章5时将印章5的印章手柄朝上,并将印章5由下往上地装入套座34中,使其印章本体51限位在下限位台阶301b的下侧,使其印章手柄伸出套座34并伸入固定环35内腔中,随后将活动插块332插入插槽331内,使活动插块332的内端伸入固定环35内腔卡住凸台52,在第一弹性支撑件37的弹力作用下和下限位台阶301b的限位下从而将印章5拉住,防止印章5松脱,由于第一弹性支撑件37具备伸缩功能,因此可适配不同高度尺寸的印章5,此外,可通过调节活动插块332插入插槽331的深度便可调整活动插块332内端伸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从而适配不同宽度尺寸的凸台52,而无需破坏原有印章5的形状,保持印章5的整体性,兼容性好,当印章5拆卸后还能单独使用,并且活动插块332、插槽331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额外采用工具便可实现印章5的拆装。此外,第一筒体341与第二筒体342直径的设置使印章容纳腔30整体呈下大上小的“凸”型的结构,可进一步地适配现有印章5如公章的外形,使印章容纳腔30与印章5之间配合更紧凑。

参见图15和图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还包括第一垫圈301c,所述第一垫圈301c选择性安装于下限位台阶301b下侧,用于调节下限位台阶301b下侧至所述套座34底端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规格的印章5选取不同厚度的第一垫圈301c,通过在下限位台阶301b与印章本体51之间装配上第一垫圈301c,从而使印章5凸出印章安装机构的部分调节至合适的长度,以保证能正常签章并且印迹清晰。此外,为了提高签章效果,所述第一垫圈301c优选为柔性材质,如硅胶、橡胶,上述设置可提供向下的反馈作用力,形成阻尼效果,使签章时的手感更好。当然,第一垫圈301c还可设置为刚性材料。当实际安装的印章本体51尺寸与印章本体51容纳腔适配时,不需要安装第一垫圈301c。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301c设有两种以上规格,每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分别设有对应的厚度尺寸,根据印章5的规格选取适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

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印章本体51侧部用于调节印章本体51侧壁和印章容纳腔301侧壁之间的距离的垫圈结构,其包括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作为第一种设置方式,还包括第二垫圈,所述第二垫圈选择性套设于安装在印章容纳腔301内的印章本体51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垫圈两种以上规格,每种规格的第二垫圈分别设有对应的宽度尺寸,根据印章5的规格选取适配规格的第二垫圈。可根据实际装配的印章5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二垫圈,从而提高签章装置的适配性和实用性。当实际安装的印章本体51尺寸与印章本体容纳腔301适配时,不需要安装第二垫圈301d。

作为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垫圈301c外沿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垫301e,所述侧垫301e套设于安装在印章容纳腔301内的印章本体51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301c设有两种以上规格,每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和侧垫301e分别设有对应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根据印章5的规格选取适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上述侧垫301e与第一垫圈301c为一体结构,因此可简化装配工艺,并且可根据实际装配的印章5尺寸选择合适的第一垫圈301c,从而提高签章装置的适配性和实用性。当实际安装的印章本体51尺寸与印章本体容纳腔301适配时,不需要安装带有侧垫301e的第一垫圈301c。

上述垫圈结构可使印章5与套座34之间的配合更紧密,并且可防止印章5签章时出现左右晃动或使盖印面倾斜,导致印迹不清晰的现象。

所述下限位台阶301b的下侧设有可拆卸的第一垫圈301c和第二垫圈301d,所述第一垫圈301c用于调节下限位台阶301b下侧至套座34底端的距离,所述第二垫圈301d设于所述套座34的内侧,用于调节安装在套座34内的印章本体51侧壁至套座34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二垫圈301d套设在印章本体51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垫圈301d与所述套座34的内侧壁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垫圈301c、第二垫圈301d设有多种规格,每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分别设有对应的厚度尺寸,根据实际印章本体51的尺寸选择性地选取其中一种规格的第一垫圈301c设于所述下限位台阶301b的下侧。每种规格的第二垫圈301d分别设有对应的宽度尺寸,根据实际印章本体51的尺寸选择性地选取其中一种规格的第二垫圈301d设于所述套座34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垫圈301c和第二垫圈301d为一体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垫圈301c,一方面可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印章,使印章本体51位于盖印面的一侧伸出套座34足够长度,以保证印迹清晰,并且向上复位时能触发签章装置上的行程开关,确保签章装置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设置第一垫圈301c还可提供向下的反馈作用力,形成阻尼效果,使签章时的手感更好、签章效果更好。设置第二垫圈301d可使印章5与套座34之间的配合更紧密,并且可防止印章5签章时出现左右晃动或者使盖印面倾斜,导致印迹不清晰的现象。

参见图13和图14,所述插槽331与活动插块332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以下四种设置方式。

作为第一种设置方式,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331内壁上的定位凸起351,以及设于活动插块332上的沿其插入插槽331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槽332d,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332d与定位凸起351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332不同插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沿活动插块插入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凸起,以及设于活动插块上的定位槽,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三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的定位槽,以及设于活动插块上的沿其插入插槽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凸起,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的定位。

作为第四种设置方式,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插槽内壁上沿活动插块插入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槽,以及设于插片上的定位凸起,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与定位凸起配合,可实现活动插块不同插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的定位。

上述设置方式根据印章安装机构3所适配的多种规格的印章5,预设出多级的定位槽332d或定位凸起351,安装印章时,选择其中一种定位槽332d与定位凸起351的组合方式,从而便于活动插块332的定位安装。

参见图9、图11至图13,所述插槽331外端设有限位槽333,所述活动插块332包括横向延伸的承托部332a和纵向延伸的限位部332b,所述限位部332b连接于承托部332a的外端,所述活动插块332插入插槽331时,当所述限位部332b随承托部332a的插入抵靠在所述限位槽333的内侧时,所述承托部332a到达插入固定环35内腔的最大长度。通过调节承托部332a伸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便可适配多种印章5,同时通过设置限位部332b和限位槽333来实现限位,防止承托部332a掉入印章容纳腔30,优选的,为了便于活动插块332的取出,所述限位部332b的下端面位于所述固定环35的下侧之下。

参见图8至图10,所述插槽331的顶壁设有若干个沿所述活动插块332插入方向延伸的滑槽334,所述承托部332a上侧分别设有与对应所述滑槽334活动配合的若干个导向块332c,安装活动插块332时,所述滑槽334和导向块332c可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活动插块332的对位安装,而且还能防止活动插块332装入插槽331后晃动,提高活动插块332与插槽331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参见图3至图7,所述基座11上侧设有锁定机构7,所述锁定机构7包括阻挡件71和驱动装置72,如电机,所述阻挡件71包括转动盘711以及相对设置在转动盘711外周的两个挡片712,所述转动盘711中部与所述驱动装置7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72通过转动盘711驱使两个挡片712转动,使所述挡片712具有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所述活动壳2内侧对应每侧位于第一位置a时的挡片712分别设有挡块22,当所述挡片712转动至第一位置a时,所述挡片712将挡块22限制在其上侧,以阻挡活动壳2下移,从而禁止印章安装机构3下移;当所述挡片712转动至第二位置b时,所述挡片712避让所述挡块22,从而允许印章安装机构3下移。所述驱动装置72与控制电路20电连接,从而可通过移动终端或者云端控制驱动装置72工作,使智能公章实现授权式管理。

参见图3至图7,所述支脚12外侧对应所述挡块22设有沿活动壳2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引槽124,所述导引槽124自支脚12外壁向内侧凹陷,所述挡块22与所述导引槽124可活动配合,当所述挡片712转动至第一位置a时,所述挡片712位于所述导引槽124上方,当所述挡片712转动至第二位置b时,所述挡片712避开所述导引槽124。上述设置方式可缩短挡片712的长度,从而缩小活动壳2的体积,并且结合导引槽124可使活动壳2解锁时能顺利地下降,上述配合方式结构紧凑。

参见图5和图6,所述基座11外侧边缘设有向上侧延伸的翻边111,所述翻边111对应所述挡片712分别设有缺口1110,所述挡片712外端位于所述缺口1110内,所述导引槽124设于所述缺口1110的下侧并连通缺口1110,所述挡片712在所述缺口1110内转动,所述翻边111和缺口1110可限定挡片712的转动范围,防止其转动过度出现干涉或者卡件。

参见图5和图6,所述锁定机构7还包括固定座73,所述固定座73盖设在所述阻挡件71的上侧,其中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72的槽位731,所述驱动装置72通过所述槽位731与所述阻挡件71相连接。所述固定座73下侧沿挡片712旋转轨迹分别设有对应挡片712处于第一位置a时和处于第二位置b时的限位筋732,所述挡片712处于两个限位筋732之间。设置固定座73便于安装驱动装置72,而且利用固定座73下侧的限位筋732可进一步限定挡片712转动的幅度,防止发生干涉或卡件的不良现象。

参见图2至图4、图7,所述活动壳2对应每侧第二导向槽120分别设有卡槽23,所述卡槽23内设有可拆卸的限位扣24,所述限位扣24内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20相对应的限位块241、以及相对设于所述限位块241左右两侧的倒扣242,所述卡槽23对应所述限位块241和所述倒扣242分别设有过孔231,所述支脚12外侧设有与所述倒扣242相适配的连接槽122,所述限位扣24可调整其插入卡槽23的深度,当所述活动壳2下移至倒扣242对应连接槽122的位置时,向内按压所述限位扣24以使倒扣242通过过孔231后卡入连接槽122,使所述限位块241通过过孔231后伸入第二导向槽120以将所述第一导向柱31阻挡在所述限位块241的下侧,禁止印章安装机构3向上复位,以使得安装在印章本体容纳腔301内的印章本体51与印泥8间留有间隙,随后可将印泥8推出,便可添加油墨或更换印泥8,该种印泥8的拆卸方式方便实用,与现有的拆卸印泥8方式相比,不需人工地将活动壳2向下按住不让其复位后,再抽出印泥8,从而降低操作的疲劳强度。

参见图3,所述连接槽122内腔的底壁设有自下往上向支架1内侧倾斜的导引面1220,解锁时,向下按压活动壳2,驱使导引面1220向上作用于倒扣242,从而使倒扣242脱离连接槽122解锁活动壳2与支架1,使活动壳2、印章安装机构3可以完成复位动作。所述限位扣24可采用柔性材质,如塑胶、硅胶材质。

参见图1和图2,还包括外壳4和底盖8,所述外壳4套设在所述活动壳2的上端外侧,其侧部设有二维码模块41,所述底盖8套设在所述支架1的下端外侧,其上端与所述外壳4可拆卸连接,所述二维码模块41与所述控制电路20电连接,通过该二维码模块41扫描授权二维码或条形码可以实现授权管理,当二维码模块41扫描到有效的授权二维码或条形码时,对锁定机构7进行解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签章装置设有上下敞口的印章容纳腔30,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37可调整固定环35相对套座34的高度,从而适配各种高度的印章5,并且在固定环35的侧部开设连通印章容纳腔30的插槽331,装配印章5时,先将印章5装入印章容纳腔30,随后将活动插块332插入插槽331内,使活动插块332内端伸入固定环35内腔以承托住凸台52,并且可通过调节活动插块332插入插槽331的深度便可调整活动插块332内端伸入固定环35内腔的长度,从而适配不同种宽度尺寸的凸台52,而无需破坏原有印章5的形状,保持印章5的整体性,兼容性好,当印章5拆卸后还能单独使用,并且活动插块332、插槽331的设置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无需额外采用工具便可实现印章5的拆装。此外,锁定机构7通过驱动装置72选择性地驱使挡片712正反向转动,使挡片712具有用于阻挡挡块22的第一位置a,以及具有用于避让挡块22的第二位置b,通过数字信号来控制驱动装置72便可对签章装置实现授权式管理,上述锁定机构7的设置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便于零部件的装配,而且阻挡件71的驱动方式反应迅速,使用方便,有利于对印章进行管理。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