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1021发布日期:2020-10-02 10:1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去除附着于介质的印刷面的尘埃、绒毛等异物的去除部即预处理部能够相对于固定部拆装的内容。由此,进行使所述预处理部的异物去除能力即预处理能力恢复的维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735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即,所述预处理部的预处理能力根据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以及介质支承部的位置而发生变化。在上述结构中,当进行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预处理部的拆装时,存在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的印刷面进行印刷;输送部,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介质;介质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印刷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具有支承所述介质的介质支承面;预处理部,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预处理;以及装配部,与所述介质支承面对置,所述预处理部可拆装地装配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限定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的位置限定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状态且表示预处理部的装配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状态且表示预处理部的装配后状态的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状态且表示预处理部的装配后状态的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放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位置限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位置限定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2…装置主体,3…印刷面,4…介质支承面,布帛支承面,5…印刷部,6…介质支承部(布帛支承部),7…驱动辊,8…喷出头,9…从动辊,11…输送辊、输送部,12…输送带、输送部,13…转动支点,15…从动辊保持件,17…预处理部、第二预处理部,21…预处理部保持件,23…动力传递机构,25…拉伸螺旋弹簧,29…释放凸轮,31…除尘器,32…绒毛压缩部,33…齿轮传动机构,35…旋转轴,37…位置限定机构,39…弹性部件,41…嵌合孔部,43…嵌合凸部,45…转动杆,46…前端部,47…板材,48…凹陷部,49…支承臂,50…装配部,51…安装保持件,53…安装座板,55…插入座部、嵌合部,57…卡合孔,59…卡合爪,61…弹性卡合爪,63…卡合接受部,m…介质,n…布帛,f…输送方向,+f…上游,-f…下游,x…宽度方向,y…进深方向,+y…前方,-y…后方,z…高度方向,o…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的印刷面进行印刷;输送部,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介质;介质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印刷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具有支承所述介质的介质支承面;预处理部,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部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预处理;以及装配部,与所述介质支承面对置,所述预处理部可拆装地装配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位置限定机构,所述位置限定机构限定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装配部具有限定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的位置限定机构。换言之,由于所述装配部是兼作限定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的位置限定部的结构,所以通过将所述预处理部装配于所述装配部,能够使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输送面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由此,即使相对于所述装配部拆装所述预处理部,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也容易被维持在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抑制预处理能力降低。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中,所述位置限定机构为卡扣型。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位置限定机构为卡扣型,所以能够用简易结构限定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的印刷面进行印刷;输送部,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介质;介质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印刷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具有支承所述介质的介质支承面;预处理部,对被所述介质支承面支承的所述介质进行预处理;以及装配部,与所述介质支承面对置,所述预处理部可拆装地装配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以使所述介质支承面成为用于将所述预处理部装配于所述装配部的引导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装配部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相对配置是将所述介质支承面作为引导部而能够对所述装配部装配所述预处理部的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对所述装配部装配所述预处理部。

特别地,在对一个所述预处理部存在两处以上的所述装配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引导部的状态下,使所述预处理部侧的各装配部配合两处以上的所述装配部是不容易的。

根据本方式,即使针对这种结构,通过将所述介质支承面作为引导部,也能够容易进行对所述装配部对准所述预处理部侧的所述装配部的操作,所以,能够提高所述预处理部的装配操作性。

另外,根据所述相对配置,也能够得到容易将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维持在规定位置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中,所述装配部以使所述介质支承面成为用于将所述预处理部装配于所述装配部的引导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意一个个方式中,具备平面部,在所述预处理部装配于所述装配部的状态下,所述平面部能够与所述介质支承面接触。

根据本方式,由于具备在所述预处理部装配于所述装配部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介质支承面接触的平面部,通过以所述平面部沿着所述介质支承面的方式引导所述平面部,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预处理部的装配操作性。此外,易于进一步将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介质支承面的位置维持在规定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个方式中,所述介质支承面是与将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装配部进行装配时的接入方向相交的具有向上倾斜度的倾斜面。

根据本方式,所述介质支承面是与将所述预处理部相对于所述装配部进行装配时的接入方向相交的具有向上倾斜度的倾斜面。通过具有所述倾斜面,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由用户对所述预处理部进行所述装配时的操作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意一个个方式中,所述输送部配置于比所述印刷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所述预处理部和所述装配部配置于比所述输送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预处理部和所述装配配置于比所述输送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所以当进行所述装配时用户的接入性提高,易于进行所述预处理部的维护。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七的方式的任意一个个方式中,具备相对于所述印刷部配置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的第二预处理部,所述预处理部和所述第二预处理部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排列设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预处理部和所述第二预处理部沿着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排列设置。由此,在所述预处理部因为污垢、损伤等而劣化的情况下,仅交换所述预处理部和所述第二预处理部中的劣化的一个即可,因此能够抑制所述预处理部的维持费用。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八方式的任意一个个方式中,所述预处理部是回收附着于所述介质的表面的粉尘的除尘器。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布帛的印刷面进行印刷;布帛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印刷部配置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具有支承所述布帛的布帛支承面;绒毛压缩部,相对于所述印刷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处,压缩所述印刷面具有的绒毛;以及装配部,与所述布帛支承面对置,所述绒毛压缩部可拆装地装配于所述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具有位置限定机构,所述位置限定机构限定已装配所述绒毛压缩部时的所述绒毛压缩部相对于所述布帛支承面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在布帛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所述绒毛压缩部作为所述预处理部之一,能够得到与所述各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首先基于图1对根据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接着,基于图2至图5对成为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介质支承面、预处理部以及装配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1)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参照图1以及图2)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部5,在介质m的印刷面3上进行印刷;输送部11,沿输送方向f输送介质m;介质支承面4,相对于印刷部5位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支承介质m;预处理部17,对被介质支承面4支承的介质m进行预处理;以及装配部50,位于与介质支承面4相对处,预处理部17可拆装地装配于装配部50。

并且,装配部50具有位置限定机构37,位置限定机构37限定装配有预处理部17时的预处理部17相对于介质支承面4的位置。

图示的印刷装置1a是将纸张等介质m从装置主体2的背面侧插入而放置的类型的喷墨打印机,在从输送部11到预处理部17的装置主体2的背面具备介质支承部6,介质支承部6具有弯曲的介质支承面4而作为支承介质m的一例。

印刷部5设置于作为输送部的输送辊11中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f的位置处,并具备喷出头8,喷出头8通过将从未图示的墨盒等供给的各色墨水等液体朝向介质m的印刷面3喷出来执行印刷。

作为输送部的输送辊11由具备下方的驱动辊7、上方的从动辊9的一对夹持辊构成。此外,其中从动辊9被设置为能够在从动辊保持件15中的进深方向y的前方+y侧的端部旋转自如的状态。

另外,从动辊保持件15是在进深方向y上较长的部件,并且在从设置有从动辊9的前方+y侧的端部起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处具有转动支点13。

此外,被输送辊11输送的介质m的输送方向f在印刷部5的附近与进深方向y大致平行。

预处理部17沿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x延伸,并且由板状部件构成。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处理部17的数量作为一例为六个,沿装置主体2的宽度方向x排列设置。即,一个预处理部17与五个第二预处理部17沿着作为与输送方向f相交的相交方向的宽度方向x排成一列而设置。

换句话说,具备相对于印刷部5配置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的一个预处理部17和其他五个第二预处理部17。然后,五个第二预处理部17是与一个预处理部17相同的结构。

另外,预处理部17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f侧的端部和下游-f侧的端部为突出曲面形状。由此,降低通过预处理部17与介质支承部6的介质支承面4之间的介质m被勾住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执行介质m的顺利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了除尘器31来作为预处理部17,除尘器31回收以及去除附着于介质m的印刷面3的纸粉、灰尘、尘埃等异物(粉尘)。此外,作为除尘器31的材料可采用布、多孔材料或者橡胶等来作为一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能够与以转动支点13为中心来转动的从动辊保持件15的动作联动地切换使预处理部17与介质m的印刷面3接触的接触状态与使预处理部17从介质m的印刷面3分离的分离状态。

并且,作为用于实现这种联动动作的机构,设置有由利用释放凸轮29的旋转轴35的驱动力的齿轮传动机构33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23。并且,设置于动力传递机构23的输出端的支承臂49的前端部成为装配部50。

位置限定机构

另一方面,除尘器31被安装保持件51保持,安装保持件51包括平板状的安装座板53和在安装座板53的宽度方向x上设置于左右的两个插入座部55l、55r。这两个插入座部55l、55r成为与支承臂49的前端部的装配部50嵌合的嵌合部55。

并且,通过对装配部50装配嵌合部55,使得除尘器31被安装保持件51保持,从而确定除尘器31相对于介质支承面4的高度方向z、输送方向f以及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限定机构37由装配部50与嵌合部55的嵌合结构构成。

(2)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具体结构(参照图2至图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限定机构37是仅通过将安装有除尘器31的安装保持件51的两个插入座部55l、55r插入到支承臂49的两个装配部50l、50r来简单地确定位置的卡扣型机构。

参照图3至图5,对使用卡扣型机构的位置限定机构37进行说明。设置于安装保持件51的插入座部55l、55r包括在下端开口的卡合孔57、设置于插入座部55l、55r的外侧部的弹性卡合爪61。另外,设置于支承臂49的装配部50l、50r包括能够插入到卡合孔57的卡合爪59、能够与弹性卡合爪61卡合的卡合接受部63。当将插入座部55l、55r从装配部50l、50r拆下来时,以如下方式进行。抓住插入座部55l、55r的弹性卡合爪61而将其从设置于装配部50l、50r的卡合接受部63解除。这样一来,卡合爪59会从卡合孔57拔出来。由此,能够以不需要工具的简单操作将安装保持件51从装配部50拆下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备印刷部5、输送部11、介质支承面4以及装配部50的印刷装置1a中,装配部50与介质支承面4的相对配置被设定为将介质支承面4作为引导部而能够将预处理部17相对于装配部50装配的配置。换言之,装配部50以介质支承面4成为用于将预处理部17(除尘器31)装配于装配部50的引导部的方式,相对于介质支承面4配置。具体而言,装配部50相对于介质支承面4的位置被设定为如下:在使预处理部17以处于使之与介质m或者介质支承面4接触的状态这一姿态设置的状态下,支承臂49的延伸方向与装配部50的延伸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与介质支承面4大致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除尘器31的介质支承面接触的底面由平面部34构成。在安装有作为预处理部17的除尘器31的安装保持件51的嵌合部55装配于装配部50的状态下,通过使与介质支承面4接触的除尘器31的平面部34在介质支承面4上滑动,能够容易地执行将嵌合部55装配到装配部5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支承面4由与当预处理部17相对于装配部50进行装配时的接入方向相交的具有向上倾斜度的倾斜面构成。接入方向是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与进深方向y平行的方向。即,接入方向是在装置主体2的背面与进深方向y的前方+y相同的方向。

由此,用户利用安装有除尘器31的安装保持件51,将除尘器31的底面的平面部34载置于介质支承面4的上游+f的位置处,并以使平面部34在倾斜的介质支承面4上滑动的方式将除尘器31推向斜上方,由此能够操作性良好并且简单地对位于斜上方的装配部50装配嵌合部5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11配置于比印刷部5更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并且,预处理部17和装配部50配置于比输送部11更靠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由此,当进行预处理部17相对于装配部50的装配时提高用户的接入性,容易进行预处理部17的维护。具体而言,与预处理部17和装配部50配置于输送方向f上的输送部11与印刷部5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输送部11与印刷部5成为障碍物而妨碍预处理部17相对于装配部50的拆装操作的情况。

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的视觉确认性良好并且容易接入的位置处设置有每组两个的六组装配部50,被构成为能够装配安装保持件51,其中安装保持件51安装有具备与各组的两个装配部50l、50r对应的两个嵌合部55l、55r的预处理部17。

(3)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状态(参照图3至图5)

接着,将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a的主要部分的工作状态分为(a)预处理部的装配前状态和(b)预处理部的装配后状态来具体地说明。

(a)预处理部的装配前状态(参照图3)

在将作为预处理部17的除尘器31安装于印刷装置1a的装置主体2的情况下,准备将结束维护的除尘器31安装于安装保持件5这一状况。维护是预先去除附着于除尘器31的粉尘等而至少使除尘器31的底面的平面部34为洁净状态的工作。然后,使除尘器31的底面的平面部34与介质支承部6的介质支承面4在上游+f的位置以图3所示的方式接触。然后,在该状态下将介质支承面4作为引导部而使安装保持件51向斜上方滑动,从而使作为安装保持件51的装配部的插入座部55l、55r向与装置主体2侧对应的装配部50l、50r靠近。

(b)预处理部的装配后状态(参照图4以及图5)

若插入座部55l、55r插入到装配部50l、50r,则确定了高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若在该状态下沿插入方向推压到底,则卡合爪59卡合于卡合孔57。与此同时,弹性卡合爪61卡合于卡合接受部63并确定了插入方向即输送方向f上的位置,成为作为装配部的插入座部55l、55r装配于装配部50l、50r的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装配状态。

此外,若插入座部55l、55r装配于装配部50l、50r,则如前所述,卡合爪59进入到在插入座部55l、55r的下端开口的卡合孔57并成为向下方突出的状态。而且,插入座部55l、55r的外侧部的弹性卡合爪61卡合于装配部50l、50r的卡合接受部63,成为插入方向以及拔出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

(4)印刷装置的作用、效果

并且,根据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a,通过采用卡扣型的位置限定机构37,用户能够不使用工具而容易地将作为预处理部17的除尘器31相对于装置主体2的装配部50拆装。

另外,由于如果嵌合部55嵌入装配部50就必然确定了除尘器31的安装位置,所以即使多次拆装除尘器31也能够将除尘器31每次都安装于相同安装位置。由此,由于即使相对于装配部50拆装除尘器31,也易于将除尘器31相对于介质支承面4的位置维持在规定位置处,所以能够抑制垃圾的去除能力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当将除尘器31装配于装配部50时将介质支承面4作为引导部使用的结构,所以即使将除尘器31的维护委托给用户,用户也能够无负担地在短时间内进行维护。并且,由于被构成为能够对除尘器31设定适当的推压力并以无间隙的配置方式进行装配,所以还会充分地发挥除尘器31的性能。

实施方式二(参照图6)

接着,基于图6对与实施方式一部分结构不同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c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实施方式二的印刷装置1c是对布帛n执行印刷的所谓的印染装置,利用预处理部17进行使布帛n特有的绒毛平整的处理。

因此,在此对于与实施方式一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以对于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本实施方式特有的结构即布帛n执行印刷的印染装置特有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c具备:印刷部5,在布帛n的印刷面3进行印刷;输送部12,沿输送方向f输送布帛n;介质支承部6(布帛支承部),相对于印刷部5配置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具有支承布帛n的布帛支承面4;绒毛压缩部32,相对于印刷部5位于输送方向f的上游+f处,压缩印刷面3具有的绒毛;以及装配部50,位于与布帛支承面4相对处,绒毛压缩部32可拆装地装配于装配部50。

并且,装配部50包括位置限定机构37,装配部50限定装配有绒毛压缩部32时的绒毛压缩部32相对于布帛支承面4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一中作为预处理部17而设置的除尘器31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绒毛压缩部32所代替,布帛支承面4与绒毛压缩部32的间隔比所述实施方式一的介质支承面4与除尘器31的间隔大与布帛n的厚度的相应的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输送布帛n,将适合输送布帛n的输送带作为输送部12使用。输送带是例如在其表面涂有粘着剂的粘着带。

相应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对装置主体2中的固定状态的适当的支承框架等设置装配部50,对该固定状态的装配部50装配绒毛压缩部32。

并且,即使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c,也能够发挥与根据实施方式一的印刷装置1a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容易进行绒毛压缩部32的拆装操作并在绒毛压缩部32能够充分地发挥性能的最佳位置处反复装配绒毛压缩部32。

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印刷装置1以具有上述那种结构为基础,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局部结构的变更和省略等。

例如,在实施方式一中,采用能够与从动辊保持件15针对从动辊9的夹持动作及释放动作联动地将预处理部17切换为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动力传递机构23,并且对位于该动力传递机构23的输出端的支承臂49设置了装配部50,但这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不具有动力传递机构23。在该情况下,如实施方式二所示,能够对装置主体2中的固定状态的适当的支承框架等设置装配部50,并对该固定状态的装配部50装配预处理部17。

另外,位置限定机构37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一中叙述的卡扣型机构,位置限定部与固定部还可以是其他的例如螺丝固定式的位置限定机构37等。

另外,作为位置限定机构37的其他方式,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的位置限定机构37a。位置限定机构37a是将装配部50和嵌合部55形成为沿插入方向变窄的楔形状的嵌合式的位置限定机构。在装配部50的内壁面粘贴设置有橡胶等弹性部件39,若嵌合部55插入到装配部50,则通过弹性部件39的弹性力以及嵌合部55与装配部50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来限定嵌合部55的位置。

另外,作为位置限定机构37的其他方式,还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结构的位置限定机构37b。位置限定机构37b具备装配部50侧的嵌合孔41以及嵌合部55侧的内嵌于嵌合孔41的嵌合突出部43。另外,在装配部50侧安装有以支点o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杆45,转动杆45的前端部46贯通装配部50的侧壁并到达嵌合孔41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嵌合部55的嵌合突出部43的前端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板材47,在板材47的外侧面形成有供转动杆45的前端部46嵌入的凹陷部48。

若将这种结构的嵌合部55的嵌合突出部43插入到装配部50的嵌合孔41,则如虚拟线所示,板材47抵到转动杆45的前端部46,并因其弹性,板材47一边向内侧弯曲一边进入到嵌合孔41内,从而使转动杆45逆时针转动。

若转动杆45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则转动杆45超过平衡位置并通过板材47的弹性和转动杆45的前端部46与板材47的凹陷部48的卡合来限定嵌合部55的位置。

另外,还可以在装配部50和嵌合部5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适当的引导部件。在设置有这种引导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即使装配部50和嵌合部55的位置偏离初始位置,也会被引导部件引导而使两装配部50和嵌合部55的位置被引导至最佳位置,所以预处理部17的拆装工作更加容易。

除此之外,不需要将介质m引导到输送部11的介质支承面4的全部区域作为将预处理部17装配于装配部5时的引导部使用,还可以仅将到嵌合部55装配于装配部50为止的区域用作引导部。

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例如如图1所示,使作为引导部使用的输送方向f的上游+f的部位为平滑的面,并且到达输送部11的其余的输送方向f的下游-f的部位由弯曲面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