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330681阅读:来源:国知局
式中,各液体供给管50由能够分离和连接的至少2个管构成。即,如图5(a)、(b)所示,各液体供给管50具有与液体容纳部30连接的上游侧管51和与滑架15连接的下游侧管52,上游侧管51通过设在弯曲流路部52C的上游端的连接部53而能够与下游侧管52分离和连接。并且,在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分别设置有用于进行上游侧管51和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的开口 12K。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对上部侧壳体12A的开口 12K进行图示。
[0077]并且,如图7所示,构成为,通过盖壳体12C覆盖各液体供给管50的弯曲流路部52C,以免其露出。即,盖壳体12C以将分别设置于上部侧壳体12A和下部侧壳体12B的开口 12K堵塞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并且,在进行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时,从打印机主体12卸下盖壳体12C,在上游侧管51与下游侧管52的分离作业或连接作业结束后,将盖壳体12C安装于打印机主体12。
[0078]接下来,对液体回收部60进行说明。
[0079]液体回收部60经由未图示的油墨回收流路,回收在进行液体喷射头16的维护时通过喷射或抽吸被从该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或者,在例如无边框印刷等时,也可以经由在印刷时从下方支承打印纸P的打印纸支承部,回收从液体喷射头16喷射的油墨中的没有用于印刷的油墨。
[0080]如图5(b)和图10所示,液体回收部60具备:有底箱型的壳体61,其在从上方(+Z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 ;和油墨吸收件62(图中以交叉阴影线表示的部分),其被插入该壳体61内,能够吸收油墨。作为油墨吸收件62,例如可以采用海绵等树脂制的发泡材料。并且,液体回收部60根据需要而具备罩部件,该罩部件用于抑制油墨的溶剂从油墨吸收件62蒸发。
[0081]关于液体回收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油墨回收流路不会变长以有效地回收油墨,在接近液体喷射头16的位置、或接近打印纸支承部的位置即收纳部32中,壳体61被收纳在液体容纳部30的后方侧的位置。因此,供给路径KK形成在液体回收部60、与位于该液体回收部60的后方的下部侧壳体12B之间,该供给路径KK用于将在位于该液体回收部60的下方(-Z方向)侧的供给盒40中容纳的打印纸P供给至液体喷射头16。
[008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具有能够在液体回收部60中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结构。即,液体回收部60与液体容纳部30 —样被设置于排出部20的下方,并且能够通过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而向排出部20的拉出方向侧、即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Y方向)侧拉出。并且,通过该拉出,液体回收部60能够如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位于打印机主体12 (下部侧壳体12B)夕卜。
[0083]因此,能够像这样向打印机主体12外拉出的液体回收部60形成为,其壳体61的左右方向(±X方向)的长度在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以下。换而言之,壳体6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能够增大至与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相同的长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壳体6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液体容纳部30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
[0084]另外,如图10和图7所示,液体回收部60的壳体6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能够延长至下述这样的位置:其后方侧能够形成打印纸P的供给路径KK,另外,其前方侧在铅直方向上与排出部20重合且与液体容纳部30相邻。另外,排出部2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与排出的打印纸P相对应的长度,因此,设置在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处的液体回收部60也能够对应于排出部20而增大前后方向的长度。其结果是,打印机11能够在打印机主体12内具备油墨吸收件62的容积大的液体回收部60。
[0085]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10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在液体回收部60中将油墨吸收件62更换为新的油墨吸收件的更换动作(作用)进行说明。该更换动作由打印机11的用户、或受该用户委托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的委托人等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作业员(仅称作“作业员”)进行。
[0086]另外,如图4所示,作业员在更换液体回收部60的油墨吸收件62的情况下,首先使收纳部32滑动移动,以将液体容纳部30从打印机主体12内向前方侧(正面侧)拉出。通过该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收纳于收纳部32的液体回收部60如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与液体容纳部30 —起被从打印机主体12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拉出,从而被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0087]此时,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通常,作为占有区域而确保有为了接受排出的打印纸P而被拉出的排出部20所占用的排出空间。因此,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具有该排出空间(占有区域)的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以可以接近液体回收部60的方式,将液体回收部60抽出至打印机主体12外。
[0088]接下来,作业员接近抽出的液体回收部60,从壳体61取出油墨吸收件62,更换为新的油墨吸收件62。然后,如图1和图7所示,作业员将像这样更换了油墨吸收件62后的液体回收部60与液体容纳部30 —起借助于收纳部32的滑动移动,再次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通过该推入,打印机11成为具备液体回收部60和液体容纳部30的可印刷状态。
[0089]该可印刷状态下的打印机11在打印机主体12内将液体回收部60装备在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Z方向)、且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用于其设置而占有的面积、即从铅直方向观察的打印机主体12的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具备液体回收部60。
[0090]接下来,参照图1、图4、图6和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即在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的油墨用尽等情况下,从注入口 35向液体容纳部30 (液体容纳体31)注入油墨的注入动作(作用)进行说明。该注入动作由被委托注入油墨的委托人或打印机11的用户等油墨的注入作业员(仅称作“作业员”)进行。
[0091]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在向液体容纳部30(液体容纳体31)注入油墨时,作业员先从打印机主体12内将液体容纳部30向前方侧(正面侧)拉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部30通过设置于收纳部32的滑动机构,如在图6中以虚线所示这样从打印机主体12与收纳部32 —起被向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Y方向)拉出。并且,收纳部32也可以具备旋转机构作为移动机构,该旋转机构通过从正面侧观察时设在右方向(+X方向)的端部的未图示的铰链,如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这样,通过以铅直方向为轴线方向的旋转(摆动),从正面侧观察时被从左方向(-X方向)的端部侧向近前拉出。
[0092]此时,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通常,确保有为了接受排出的打印纸P而被拉出的排出部20所占用的排出空间。因此,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具有该排出空间的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液体容纳部30的拉出作业。作业员通过该拉出作业将液体容纳部30向打印机主体12的前方侧(正面侧)抽出规定的量。
[0093]接下来,作业员将像这样抽出了规定的量的液体容纳部30的第I罩部件37打开而使注入口 35露出,并且,根据需要使圆筒部36的波纹部伸长而使注入口 35向上方移位。然后,作业员将油墨从像这样露出或移位了的注入口 35注入液体容纳体31,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0094]此时,作业员能够通过设在打印机主体12的正面侧的液量目视确认部33来确认注入液体容纳部30 (液体容纳体31)中的油墨的液量。因此,作业员能够容易地将油墨注入直至表示油墨向液体容纳部30的各液体容纳体31注入的注入限度的上限液面线34a。
[0095]如图1和图7所示,像这样成为了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液体容纳部30被与收纳部32一起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打印机11成为可印刷状态。并且,在该可印刷状态下的打印机11中,推入打印机主体12内的液体容纳部30被设置在比排出部20靠铅直方向的下方(-Z方向)且沿铅直方向与该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液体容纳部30可以抑制打印机主体12的从铅直方向观察的面积、即在设置打印机11时所占有的打印机主体12的面积增加。
[0096]根据第I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下面所示的效果。
[0097](I)在接近液体容纳部30 (液体容纳体31)时,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打印纸P的排出侧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通过从注入口 35注入油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2的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印刷(记录)用油墨的状态。另外,由于以从铅直方向观察时与打印机主体12内的排出部20重合的方式具备液体容纳部30,因此,即使具备油墨的容纳容量比较大的液体容纳部30,也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0098](2)通过使注入口 35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2移位至容易注入油墨的位置,能够使向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作业变得容易。
[0099](3)作业员能够通过目视把握容纳于液体容纳部30中的油墨的量,因此,能够容易知道例如对液体容纳部30注入油墨的时机等、应该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的时机。因此,能够在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的同时,容易地使设置于打印机主体12的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印刷(记录)用油墨的状态。
[0100](4)在打印机11中,即使供给盒40形成为能够供给比较多的张数的打印纸P的、铅直方向的长度较大的厚供给盒,液体容纳部30与液体喷射头16之间也没有变远,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50内的压力损失。换而言之,打印机11能够具备能任意变更可容纳的打印纸P的张数的供给盒40,而不会使液体供给管50内的压力损失变化。
[0101](5)在打印机主体12中,排出部20位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侧,因此,能够从打印纸P的排出侧容易地接近液体容纳部30。
[0102](6)作业员能够容易地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0103](7)在打印机主体12中,利用设置于收纳部32的滑动机构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由此,还能够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至作业员可以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0104](8)通过使液体容纳部30收纳于移动自如的收纳部32,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打印机主体12中使液体容纳部30移动。
[0105](9)能够在不妨碍打印纸P向排出部20排出的情况下从液体容纳部30向液体喷射头16供给油墨。另外,通常,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的长度比与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长,因此,通过使液体供给管50的配设位置成为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供给管50的长度。
[0106](10)作业员能够在不受液体供给管50妨碍的情况下从打印纸P的排出方向接近液体容纳部30,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部30成为充满油墨的状态。
[0107](11)液体回收部60被设置在打印纸P的排出部20的下方且与排出部20重合的位置。因此,在打印机11中,不会妨碍打印纸P的排出,且作业员不移动打印机11就能够从在打印纸P的排出侧设置的排出部20的占有区域接近液体回收部60,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液体回收部60的作业。另外,液体回收部60被设置在打印机11的打印机主体12内,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
[0108](12)在具备供给盒40的打印机11中,液体回收部60在排出部20的下方与该排出部20重合,由此能够抑制打印机11的设置面积的增加。另外,液体回收部60由于位于供给盒40的上方而没有远离液体喷射头16,因此,能够容易地回收从液体喷射头16排出的油墨。
[0109](13)能够将液体回收部60从打印机主体12抽出并移动至可进行油墨吸收件62的更换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