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27781阅读:来源:国知局
夹持辊61能够旋转。
[0070]辊保持器85被引导轨56支撑,从而能够以辊保持器85的前部作为远端部而枢转。将详细解释这种构造。如图8中所示,辊保持器85的后部包括向上突出的突出部77。突出部77形成在螺旋弹簧73对以及被布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接合构件74的右侧和左侧上。突出部77中的每个突出部的远端部都具有向后弯曲的弯曲部79。引导轨56的后部具有与相应突出部77相对地设置的开口 82。每个开口 82在外形上比对应一个突出部77稍大。突出部77配合在相应开口 82中。弯曲部79和引导轨56的上表面99在突出部77配合在相应开口 82中的状态下彼此接合。通过辊保持器85和引导轨56的上述构造,辊保持器85在箭头95指示的方向上枢转与配合在相应开口 82中的突出部77相对于相应开口82的游隙或间隙对应的量。
[0071 ] 应明白,其中辊保持器85由引导轨56可枢转地支撑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可采用众所周知的机构。例如,MFPlO可被构造成使得,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轴被设置在辊保持器85的后端部中,并且该轴被引导轨56支撑。此外,辊保持器85可由不同于引导轨56的部件(例如,侧框架55)可枢转地支撑。
[0072]如图2和3中所不,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棍保持器85的下表面96的后部覆盖弯曲部33的外部,并且辊保持器85的下表面96的前部覆盖延伸部34的上部。
[0073]辊保持器85支撑的夹持辊61从输送辊60的上侧接触输送辊60。在夹持辊61和输送辊60被保持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夹持辊61的轴位于输送辊60的轴前方。因此,被输送辊对59夹压的记录片材在向前方向上被向下倾斜地输送,并且被压到压盘42上。这种构造能够固定在记录头38和被压盘42支撑的记录片材之间的距离。
[0074]螺旋弹簧和接合构件74
[0075]如图2和3中所示,辊保持器85设有推压构件72 (作为推压力施加器的一个示例),用于朝向输送辊60推压夹持辊61。推压构件72包括螺旋弹簧73 (每个均作为弹性构件和压缩螺旋弹簧的一个示例)和接合构件74 (每个均作为盖的一个示例)。螺旋弹簧73中的每个螺旋弹簧与接合构件74中的对应一个接合构件成对设置。螺旋弹簧73和接合构件74对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间隔开。螺旋弹簧73中的每个螺旋弹簧都由辊保持器85支撑,并且接合构件74中的每个接合构件都由螺旋弹簧73中的对应一个螺旋弹簧73支撑。螺旋弹簧73介于辊保持器85和相应接合构件74之间。
[0076]相应螺旋弹簧73的下端部保持与辊保持器85接触,并且相应螺旋弹簧73的上端部保持与相应接合构件74接触。相应接合构件74的下表面66分别保持与相应螺旋弹簧73的上端部接触。接合构件74中的每个接合构件都具有从对应下表面66向下延伸的侧部71。接合构件74的下表面66和侧部71覆盖螺旋弹簧73。
[0077]在相应接合构件74的上表面上形成凸起75。引导轨56在与相应接合构件74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开口 76 (每个均作为接合部的一个示例)。
[0078]如图2和3中所示,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设置在相应接合构件74上的凸起75分别保持与负荷调节构件80 (每个均作为推压力调节器的一个示例)接触。如图4至6中所示,当与第一位置相比,外引导构件18更靠近第二位置时,相应接合构件74的上表面67就保持与引导轨56的下表面98接触。
[0079]接合构件74能够经由相应螺旋弹簧73相对于辊保持器85移动。具体地,接合构件74中的每个接合构件都能够通过对应螺旋弹簧73的延伸和压缩,在图4和5中所示的上部位置(作为盖的第二位置的一个示例)和位于上部位置的下侧上的图2和3中所示的下部位置(作为盖的第一位置的一个示例)之间移动。
[0080]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弹簧73用于向上推压相应凸起75,并且朝向输送辊60推压相应夹持辊61。然而,用于向上推压凸起75的推压构件和用于朝向输送辊60推压夹持辊61的推压构件可彼此独立。
[0081]负荷调节构件80
[0082]如图2和3中所示,负荷调节构件80在外引导构件18上彼此成一体地形成。负荷调节构件80从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外引导构件18的远端部向前突出。负荷调节构件80在左右方向90上彼此间隔隔开。具体地,负荷调节构件80中的每个负荷调节构件都被设置成对应于螺旋弹簧73中的对应一个螺旋弹簧73和接合构件74中的对应一个接合构件。应明白,为了简要而向负荷调节构建80中的一个负荷调节构建提供下文解释,除非上下文另外需要。
[0083]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负荷调节构件80的上表面保持与引导轨56的下表面98 (作为第二接触表面的一个示例)接触,并且负荷调节构件80的下表面保持与设置在接合构件74上的凸起75接触。作为结果,负荷调节构件80介于引导轨56和推压构件72之间。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73被负荷调节构件80压缩,因此增加了推压构件72的推压力。在该状态下,接合构件74位于下部位置处,并且螺旋弹簧73产生的推压力是第一推压力。
[0084]负荷调节构件80的远端部设有突出部81。在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突出部81从负荷调节构件8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突出部81插入到引导轨56的对应开口 76中。作为结果,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负荷调节构件80与开口 76接合。应明白,负荷调节构件80可不具有突出部81。
[0085]当外引导构件18在前后方向8上移动时,负荷调节构件80在前后方向8上与外引导构件18 —体地移动。当外引导构件18在箭头91指示的方向上枢转时,负荷调节构件80在箭头91指示的方向上与外引导构件18—体地枢转。换句话说,与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的变化连动地,负荷调节构件80在箭头91指示的方向上以及在与推压构件72推压夹持辊61的向下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8上移动。
[0086]如图6中所示,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负荷调节构件80与推压构件72间隔开。在该状态下,接合构件74位于上部位置处,并且螺旋弹簧73产生的推压力是比第一推压力小的第二推压力。
[0087]外引导构件18的枢转移动
[0088]接下来将解释外引导构件18的枢转移动。首先,将解释外引导构件18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
[0089]如图2和3中所示,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负荷调节构件80介于引导轨56和推压构件72之间。在该状态下,负荷调节构件80被推压构件72向上推压。突出部81插入在引导轨56的开口 76中,并且负荷调节构件80与开口 76接合。
[0090]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接合构件74位于下部位置处。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时,夹持辊61中的每个夹持辊都被推压构件72的第一推压力压在输送辊60上。
[0091]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轴90位于长孔47中的每个长孔的前端部处。在该状态下,负荷调节构件80在上下方向7上的移动受到引导轨56和推压构件72的限制。出于该原因,外引导构件18不能够在箭头91指示的方向上枢转。因而,外引导构件18通过轴90从长孔47中的每个长孔的前端部至后端部的移动而从第一位置向后移动至图4中示意的位置。
[0092]当外引导构件18向后移动时,突出部81与开口 76的后侧表面17形成接触,从而挤压该后侧表面17。作为结果,突出部81接收来自后侧表面17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使负荷调节构件80向下弯曲。作为结果,突出部81离开开口 76,这释放了负荷调节构件80和开口 76的接合。
[0093]当外引导构件18进一步向后移动,并且到达图4中示意的位置时,就从推压构件72移开负荷调节构件80。作为结果,接合构件74被螺旋弹簧73推压,并且从下部位置移动至上部位置,使得凸起75插入到开口 76中,导致螺旋弹簧73的延伸。同样在该状态下,推压构件72通过比第一推压力小的第二推压力朝向输送辊60推压夹持辊61。然而,由于螺旋弹簧73延伸,所以将夹持辊61压在输送辊60上的压紧力比在外引导构件18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的小。
[0094]当外引导构件18位于图4中示意的位置处时,负荷调节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