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776602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36不与印刷基材11接触,通过吸引就能够使印刷基材11相对于驱动辊53卷绕的长度增加。因此,可使驱动辊53上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以及输送印刷基材11的输送力提高。
[0124]另外,如果是如本实施方式的基材吸引部36那样,利用文丘里效应的结构,则使印刷基材11过度接近基材吸引部36的喷嘴部68的情况得到抑制,可确保对印刷基材11的保护性。而且,基材吸引部36,因为使空气流接触印刷基材11的背面llr,所以使印刷面Ilp的未干燥的墨由于该空气流而流动从而导致印刷图像劣化的情况得到抑制。
[0125]由基材吸引部36产生的对印刷基材11的吸引力,优选比由张力施加部35产生的对印刷基材11的吸引力小。由此,使印刷基材11通过基材吸引部36的吸引力而过度地接近基材吸引部36的情况得到抑制,使由与基材吸引部36的接触引起印刷基材11损伤的情况得到抑制。
[0126](第I实施方式的总结)
[0127]如上所述,根据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通过第I从动辊52提高了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通过第2从动辊54和/或基材吸引部36提高了驱动辊53上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以及输送力。另外,可抑制由于与第I从动辊52和/或第2从动辊54的所产生的印刷图像的劣化。进一步,通过具有辊间输送路径38,可提高印刷基材11的输送控制的控制性等,通过张力施加部35和/或基材吸引部36,提高了辊间输送路径38中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和保护性等。
[0128]B.第2实施方式:
[0129]参照图7?图9对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在将印刷基材11向输送方向输送时和将印刷基材11向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时,使印刷部30A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改变。以下,为了方便,将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那样的印刷图像形成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称为“第I输送方向”,将与第I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第2输送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上游”、“下游”时,只要没有特别明确记载,就与第I实施方式时同样地意味着以第I输送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0130]在图7、图8中分别图示有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的结构。图7表不在第I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基材11时的印刷部30A,图8表不在第2输送方向上输送印刷基材11时的印刷部30A。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在印刷部30A的基材输送部31A追加了移位辊70与张力调整辊74这一点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图1)大致相同。另外,在图7、图8中,为了方便,省略了检测传感器39以及导向板56、57的图不O
[0131]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如果要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上形成印刷图像,则印刷基材11被向第I输送方向输送。印刷基材11在对齐其位置或执行针对印刷装置的维修等时,有时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A,为了提高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而在基材输送部31A设有移位辊70与张力调整辊74。
[0132]移位辊70 (图7)具备辊部71和动力气缸部72。动力气缸部72由促动器构成,该促动器例如通过液压机构或螺线圈机构等而直线状伸缩。辊部71可旋转地安装于动力气缸部72的前端,通过动力气缸部72的伸缩驱动而直线变位。为了确保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辊部7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优选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辊部71,优选遍及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与印刷基材11接触。
[0133]移位辊70,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上游侧的位置,被配置于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移位辊70配置成,辊部71能够在第I从动辊52的下方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变位。
[0134]控制部15,通过控制动力气缸部72的伸缩驱动,而使辊部71在第I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变位。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I输送方向输送的期间,动力气缸部72成为收缩的状态,辊部71位于从印刷基材11离开的第I位置(图7)。另一方面,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期间,动力气缸部72成为伸长的状态,辊部71位于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接触的第2位置(图8)。辊部71,在位于第2位置时遍及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与整个印刷基材11接触。
[0135]图9是表示移位辊70的辊部71位于第2位置时的印刷基材11的状态的概略图。在图9中,通过虚线图示在第I输送方向上输送时的印刷基材11的位置。另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省略了移位辊70的动力气缸部72的图示。如上所述,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移位辊70的辊部71向第2位置变位。此时,印刷基材11由辊部71按压,向接近旋转鼓50的方向即从第I从动辊52离开的方向变位。
[0136]由此,在第I从动辊52上卷绕有印刷基材11的范围变动,,与印刷基材11被向第I输送方向输送时相比,卷绕于第I从动辊52的印刷基材11的长度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成为几乎不卷绕于第I从动辊52的状态。这样,可以理解为,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印刷基材11相对于第I从动辊52卷绕的范围由位于第2位置的移位辊70的辊部71规定。
[0137]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印刷基材11由移位辊70支撑而且被放入第I从动辊52与旋转鼓50之间。因此,与从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挠曲的状态直接被放入第I从动辊52与旋转鼓50之间的情况相比,使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特别是,使印刷基材11以在第I从动辊52的2个辊部52a、52b之间悬浮的状态被放入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之间而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0138]张力调整辊74 (图7),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配置于移位辊70的下游侧。张力调整辊74具备辊部75和辊支撑部76。辊部75,优选,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比印刷基材11的宽度大,在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上在整个区域与印刷基材11接触。辊部75,由辊支撑部76保持于在印刷基材11的上方与印刷面Ilp相对的位置。辊支撑部76例如由伸缩臂构成,被保为持在辊部71受到外力时能够向重力方向变位。
[0139]张力调整辊74的辊部75配置于下述位置:在移位辊70的辊部71变位到第2位置而按压印刷基材11时,能够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接触(图8)。辊部75,在与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Ilp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自重而向重力方向下方按压印刷基材11。张力调整辊74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作为所谓的松紧调节辊(dance roll)而起作用。通过张力调整辊74的辊部75的按压,印刷基材11,其挠曲被消除而成为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由此,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提高,能够提高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速度。
[0140]可以理解为,在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中执行: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印刷基材11在挠曲状态下被向第I输送方向输送的第I输送工序;和在向印刷基材11施加张力使辊间输送路径38中的印刷基材11的挠曲消除的状态下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第2输送工序。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A,通过具备在使输送方向反转时能够向印刷基材11施加张力的移位辊70和/或张力调整辊74,由此可有效地提高第2输送工序时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能够起到与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0141]C.第3实施方式:
[0142]图10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部30B的结构的概略图。在图10中,为了方便,仅摘取并图示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B的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附近的结构。
[0143]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除了在辊间输送路径38中在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的上游侧追加有基材吸引部36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图1)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将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配置于印刷基材11的挠曲顶点下游侧的基材吸引部36(图1)称为“第I基材吸引部36d”,将配置于上游侧的基材吸引部36(图10)称为“第2基材吸引部36u”。
[0144]第2基材吸引部36u除了配置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I基材吸引部36d大致相同的结构。第2基材吸引部36u配置为,在第I从动辊52的下游侧的相邻位置由送风部67产生的空气流能够使沿着印刷基材11的背面Ilr向下方流动。第2基材吸引部36u由控制部15控制,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I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暂停,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驱动。
[0145]在印刷基材11被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情况下,印刷基材11通过第2基材吸引部36u在面向印刷基材11的背面Ilr的区域产生的负压而被向第2基材吸引部36u侧拉近。由此,印刷基材11向卷绕于旋转鼓50的圆周侧面50s的方向变位,在卷绕于旋转鼓50而抑制了错位的状态下,被放入于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之间。因此,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是在印刷基材11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
[0146]如上所述,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部30B,通过第2基材吸引部36u,能够提高将印刷基材11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由旋转鼓50所实现的对印刷基材11的支撑性。由此,使在向第2输送方向输送时在印刷基材11上产生褶皱的情况得到抑制。此外,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能够起到与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同样的作用效果。
[0147]D.变形例:
[0148]Dl.变形例 I:
[0149]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构成为行式打印机。与此相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也可以不构成为行式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印刷头的滑架往复移动而排出墨滴的串行式打印机。
[0150]D2.变形例 2:
[015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从旋转鼓50与第I从动辊52之间放出印刷基材11的出口配置有导向板56,在向驱动辊53与第2从动辊54之间放入印刷基材11的入口配置有导向板57。与此相对,既可以将导向板56、57的任一方省略,也可以将导向板56、57双方省略。
[0152]D3.变形例 3:
[015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干燥部40配置于相对于印刷部30、30A、30B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与此相对,干燥部40也可以配置于相对于印刷部30、30A、30B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干燥部40也可以配置于印刷部30、30A、30B的下方。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