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57127阅读:1206来源:国知局
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包括:模拟杆塔,内部设有上下方向传输的链条,链条连接有滑动导轨,滑动导轨上连接有运球凹槽;模拟横担,其一端连接在模拟杆塔的上方,另一端开有落球孔;高空落物防护罩,设于模拟横担的正下方,顶端开口,内部距离顶端一段长度处设有安全挡板,安全挡板开有接球孔,接球孔位于落球孔的正下方,接球孔内安装有安全帽,安全帽上设有与冲击力测试仪连接的冲击力传感器;以及回球导槽,其一端与安全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模拟杆塔内运球凹槽开口的一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落下的钢球回收至模拟横担中,以进行下一次高空坠物模拟,提高了打击体验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对大量学员进行打击体验。
【专利说明】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验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用于模拟电力施工环境中高空坠物对人体的打击。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力施工现场,高空坠物现象屡有发生,工作人员由于未能佩戴安全帽而导致受伤或死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划定及电力生产实际需要,电业生产职员进入变电站高压区(室)、基本建设工地、修造车间以及其它高空功课等现场,都必需戴安全帽,这是保障职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0003]目前,对于电力行业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及作业中戴安全帽重要性的教育主要停留在宣传、观看DVD视频等方面,工作人员并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因而不佩戴安全帽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所以培训效果并不太理想。
[0004]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空坠物的体验装置,使电力作业人员切身体会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及作业中戴安全帽的重要性。而目前的高空坠物体验装置不能自动、快速地重复模拟高空坠物,其模拟的效率不高,不适于给大量学员进行模拟。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该体验装置能够模拟高空坠物对人体的冲击,使学员能亲身体验该状况,且该体验装置能够自动回收落下的钢球,并回传进行下一次模拟,提高了模拟高空坠物的效率。
[0006]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包括:
[0007]模拟杆塔,所述模拟杆塔的内部设有上下方向传输的链条,所述链条连接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连接有运球凹槽,所述运球凹槽为四面封闭,顶面和一侧面开口 ;
[0008]模拟横担,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模拟杆塔的上方,另一端开有落球孔,且与所述模拟杆塔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0009]高空落物防护罩,设于所述模拟横担的正下方,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的顶端开口,高空落物防护罩内距离顶端一段长度处设有安全挡板,所述安全挡板开有接球孔,所述接球孔位于所述落球孔的正下方,所述接球孔内安装有安全帽,所述安全帽上设有冲击力传感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连接有冲击力测试仪;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内底端设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上设有载物板;以及
[0010]回球导槽,其一端与所述安全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模拟杆塔内运球凹槽开口的一侧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球导槽与安全挡板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安全挡板与回球导槽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球孔中设有电控开关门。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拟横担和高空落物防护罩均为三个,三个模拟横担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两个模拟横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第三个模拟横担位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正中间,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分别成90度角,三个高空落物防护罩分别位于三个模拟横担的正下方。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从落球孔落下的钢球砸到接球孔中安全帽上,让位于高空落物防护罩内的学员真实体验到高空坠物给人体头部造成的冲击力,以提高学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0016]2、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落下的钢球回收至模拟横担中,以进行下一次高空坠物模拟,提高了打击体验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对大量学员进行打击体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模拟杆塔,2-档球板,3-模拟横担,4-导球凹槽,5-落球孔,6_滑动导轨,7-链条,8-冲击力传感器,9-安全帽,10-安全挡板,11-回球导槽,12-运球凹槽,13-载物板,14-升降机,15-高空落物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包括模拟杆塔1,模拟杆塔I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模拟杆塔I的上方设有模拟横担3,本实施例中模拟杆塔I的上方设有三个模拟横担2,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放置,三个模拟横担3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两个模拟横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第三个模拟横担位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正中间,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分别成90°角。
[0021]模拟横担3的一端与模拟杆塔I连接,另一端开有落球孔5,模拟横担3中设有导球凹槽4,导球凹槽4的一端与模拟杆塔I连通,另一端与落球孔5连通,导球凹槽4与模拟杆塔I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即开有落球孔5的一端),因此,钢球能够从模拟杆塔I从导球凹槽4中滚入到落球孔4中,落球孔4中设有电控开关门(图中未示出),电控开关门与地面操作室内的电控开关门控制器连接,通过电控开关门控制器打开电控开关门,钢球即可从落球孔5中落下。本实施例中三个模拟横担3中的导球凹槽4孔径各不相同,每一个孔径对应一种直径的实验钢球。
[0022]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还包括设于模拟横担3正下方的高空落物防护罩15,高空落物防护罩15的顶端开口,高空落物防护罩15内距离顶端一段长度处设有安全挡板10,由于安全挡板10距离高空落物防护罩15的顶端有一段长度,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落下的钢球反弹到外部空间,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安全挡板10开有接球孔,接球孔位于落球孔5的正下方,接球孔内安装有安全帽9,安全帽9上设有冲击力传感器8,冲击力传感器8与地面操作室内的冲击力测试仪电信号连接。高空落物防护罩15的底端设有升降机14,升降机14上设有载物板13。本实施例中高空落物防护罩4均为三个,三个高空落物防护罩4分别对应地位于每一个模拟横担3的正下方。
[0023]为了每次体验结束后,便于将钢球运回到模拟横担3中,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的安全挡板10与模拟杆塔I之间还连接回球导槽11,回球导槽11与安全挡板10连接的一端高于与模拟杆塔2连接的一端。为了利于落入到安全挡板10中的钢球快速滚动到回球导槽11中,安全挡板10与回球导槽11连接的一端可以设置为低于另一端。此夕卜,模拟杆塔I内部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链条7,链条7连接三个滑动导轨6,三个滑动导轨6上分别设有运球凹槽12,运球凹槽12为四面封闭,顶面和一侧面开口,开口的侧面与回球导槽8相对,钢球从回球导槽11进入到运球凹槽12内。运球凹槽12随滑动导轨6被链条拉升,直至钢球与导球凹槽12相平,由于导球凹槽4为倾斜状,因此钢球能够滚入导球凹槽4。为了保证钢球自动滚入导球凹槽4,在模拟杆塔I内高于模拟横担3处设有倾斜的档球板2,档球板2靠近模拟横担3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这样当钢球被提升到档球板2处时,档球板2对钢球产生一个向模拟横担3方向的力,将钢球推入到导球凹槽4中。
[00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5]1、学员进入高空落物防护罩15内的载物板13上,根据不同学员的身高,调节升降机14,直至学员的头部正好位于安全帽9的下方。
[0026]2、通过电控开关门控制器控制电控开关门打开,钢球从落球孔5中落下。
[0027]3、落下的钢球击打到安全帽6上,安全帽6上的冲击力传感器8检测到钢球的打击力,并将打击力信号传输至地面操作室内的冲击力测试仪,冲击力测试仪实时显示钢球的打击力,完成一次高空坠物打击体验。
[0028]4、落下的钢球从安全挡板10滚动到回球导槽11中,从回球导槽11滚入到运球凹槽12中,控制链条7上升,链条7带动滑动导轨6上升,滑动导轨6带动运球凹槽12上升直至钢球到导球凹槽4处,由于上方有倾斜的档球板2对钢球产生一个推力,将钢球推入到导球凹槽4中,钢球从导球凹槽4滚入到落球孔5中。重复上述步骤I?3,进行下一次的高空坠物打击体验。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拟杆塔,所述模拟杆塔的内部设有上下方向传输的链条,所述链条连接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连接有运球凹槽,所述运球凹槽为四面封闭,顶面和一侧面开口 ; 模拟横担,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模拟杆塔的上方,另一端开有落球孔,且与所述模拟杆塔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高空落物防护罩,设于所述模拟横担的正下方,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的顶端开口,高空落物防护罩内距离顶端一段长度处设有安全挡板,所述安全挡板开有接球孔,所述接球孔位于所述落球孔的正下方,所述接球孔内安装有安全帽,所述安全帽上设有冲击力传感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连接有冲击力测试仪;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内底端设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上设有载物板;以及 回球导槽,其一端与所述安全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模拟杆塔内运球凹槽开口的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球导槽与安全挡板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安全挡板与回球导槽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球孔中设有电控开关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横担和高空落物防护罩均为三个,三个模拟横担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两个模拟横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第三个模拟横担位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正中间,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分别成90度角,三个高空落物防护罩分别位于三个模拟横担的正下方。
【文档编号】G09B25/00GK204117470SQ20142045212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袁新星, 张秋实, 徐琛, 陈华浦, 王栋梁, 胡建勋, 叶征, 张月金 申请人:武汉科迪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