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79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终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用户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各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移动终端的结构、外观、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更新也日益频繁。

以手机为例,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当用户在短信界面激活输入法后,输入法界面几乎占用屏幕的一半面积,从而致使用户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大幅减少,用户体验并不理想。此外,当手机分屏显示两个界面,例如同时打开视频播放界面和聊天界面时,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每个界面分得的面积比较小,从而无法展示更多的细节,也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

因此,如何丰富屏幕的尺寸选择,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展示可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丰富屏幕的尺寸选择,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展示可能。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固定板;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层叠滑动装配设置;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部和与所述主显示区部连接并能够弯曲收纳的副显示区部,所述主显示区部与所述滑动板背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滑动板对所述主显示区部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滑动时,所述主显示区部带动所述副显示区部由弯曲收纳状态展开,所述固定板对展开的所述副显示区部进行支撑。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底板部和位于所述底板部靠近所述滑动板一侧且沿所述滑动板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栅条部,所述滑动板具有沿所述滑动板滑动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栅条部交叉滑动装配的第二栅条部,所述第一栅条部和第二栅条部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滑动板叠放设置在所述底板部上,所述滑动板背离所述底板部的表面与第一栅条部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形成平整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转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副显示区部能够卷曲收纳于所述转轴。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收纳筒,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副显示区部能够收纳于所述收纳筒。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具有沿所述滑动板滑动方向设置的滑槽以及滑动装配于所述滑槽的滑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副显示区部与所述滑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当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反向滑动时将所述副显示区部恢复弯曲收纳状态的复位簧,以及用于当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正向滑动至设定位置时将所述副显示区部保持展开状态的锁紧机构。

可选的,所述锁紧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并能够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表面伸出的限位部。

可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凸起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滑动板一侧且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坑。

可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滑动板一侧的凸起和设置于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固定板一侧且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坑。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端面具有凸出部。

优选的,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滑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副显示区部展开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正向滑动,及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副显示区部收纳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滑动板相对所述固定板反向滑动。

优选的,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为柔性触控显示屏。

具体的,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主显示区部和副显示区部,副显示区部可以弯曲收纳,当用户需要较大尺寸的显示屏时,可以使滑动板相对固定板滑动,进而带动副显示区部展开,在用户观看视频或者进行分屏操作时,该柔性显示装置可以较为清晰地为用户展示界面细节,便于用户操作,另外,还可以展示更多的信息内容;当用户不需要较大尺寸的显示屏时,可以使滑动板相对固定板滑动,进而使副显示区部恢复弯曲收纳状态,用户使用主显示区部作为显示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收纳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的滑动板未滑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柔性显示装置的滑动板滑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滑动板掀开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丰富屏幕的尺寸选择,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展示可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收纳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固定板1、滑动板2和柔性显示面板3。滑动板2与固定板1层叠滑动装配。

柔性显示面板3包括主显示区部31和与主显示区部31连接并能够弯曲收纳的副显示区部32,主显示区部31与滑动板2背向固定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当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时,主显示区部31带动副显示区部32由弯曲收纳状态展开至与主显示区部31位于同一平面;当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时,副显示区部32恢复弯曲收纳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面板3包括主显示区部31和副显示区部32,其中,主显示区部31固定连接至滑动板2背向固定板1的一侧,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贴连接,可以是主显示区部31远离副显示区部32的端部与滑动板2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主显示区部31的周部与滑动板2固定连接,或者是主显示区部31的背面全部与滑动板2固定连接,主显示区部31与滑动板2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妨碍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滑动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对主显示区部31进行支撑,并且,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滑动时,主显示区部31带动副显示区部32由弯曲收纳状态展开,固定板1对展开的副显示区部32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2与主显示区部31相贴合的表面设为平整的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滑动板2与主显示区部31相贴合设计成曲面,由于柔性显示面板3的可弯折性能,也能够实现与滑动板2的良好贴合,从而实现曲面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32可以弯曲收纳,当用户需要较大尺寸的显示屏时,如图2所示,可以使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进而带动副显示区部32展开,在用户观看视频或者进行分屏操作时,该柔性显示装置可以较为清晰地为用户展示界面细节,便于用户操作,另外,还可以为用户展示更多的信息内容;当用户不需要较大尺寸的显示屏时,如图1所示,可以使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进而使副显示区部32恢复弯曲收纳状态,用户使用主显示区部31作为显示屏即可。当然,在日常使用中,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主显示区部31作为显示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出现的“正向滑动”指滑动板2朝向使滑动板2与固定板1之间的重叠区域减小的方向滑动,即滑动板2可以带动副显示区部32展开的方向;“反向滑动”指滑动板2朝向使滑动板2与固定板1之间的重叠区域增大的方向滑动,即可以使副显示区部32弯曲收纳的方向。

具体的,滑动板2与固定板1层叠滑动装配,即滑动板2与固定板1叠置,而且,滑动板2可以相对固定板1滑动。滑动板2与固定板1具体的滑动装配结构不限,可以为导轨和导向槽配合结构,即滑动板2设置导轨,固定板1设置与滑动板2的导轨适配的导向槽;或者固定板1设置导轨,滑动板2设置与固定板1的导轨适配的导向槽。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的滑动板未滑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柔性显示装置的滑动板滑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更好的说明结构特征,柔性显示面板被省略未画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滑动板2与固定板1层叠滑动装配还可以通过栅条交叉滑动配合的结构实现,即,固定板1包括底板部11和位于底板部11靠近滑动板2一侧且沿滑动板2滑动方向设置的第一栅条部12,滑动板2具有沿滑动板2滑动方向设置且与第一栅条部12交叉滑动装配的第二栅条部21,第一栅条部12和第二栅条部2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5、6所示,滑动板2叠放设置在底板部11上,底板部11为L形结构,滑动板2设置在底板部11的厚度较小部分,从而固定板1与滑动板2可以组成较为长方体结构,从而便于用户收纳。滑动板2背离底板部11的表面与第一栅条部12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的表面形成平整表面,从而为柔性显示面板3提供平整的支撑平面。

该实施例中,第二栅条部21的每一个栅条与第一栅条部12的每一个栅条相间装配,可以提高滑动板2与固定板1之间滑动的稳定性。由于第一栅条部12的间隙以及第二栅条部21的间隙可以设置的较小,因此,当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时,第一栅条部12和第二栅条部21也可以较好为柔性显示面板3提供平面支撑,因此不会出现柔性显示面板3没有支持结构的情况,进一步保证了不管是展开还是收缩状态,滑动板2和固定板1虽然相对移动了,但是通过栅条结构使得滑动板2和固定板1能持续为柔性显示面板3提供支撑。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板1和滑动板2靠近柔性显示面板3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即无论滑动板2未相对固定板1滑动使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还是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使副显示区部32展开以后,柔性显示面板3的支撑面均为一个平面。以上述滑动板2与固定板1栅条配合滑动的实施例为例,具体可以为,固定板1的第一栅条部固定部13、第一栅条部12、滑动板2的第二栅条部固定部22和第二栅条部2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无论滑动板2与固定板1滑动状态如何,柔性显示面板3的支撑面均为一个平面。若滑动板2与固定板1的滑动装配结构为导轨和导向槽配合结构,则固定板1、导轨、导向槽和滑动板2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固定板和滑动板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在0至0.15mm内,这样可以避免人眼观察到台阶位置,也可以恰当地保证对柔性显示面板3的支撑作用。

对于用于收纳副显示区部32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转轴4,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能够卷曲收纳于转轴4。具体的,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一端与转轴4固定连接,当副显示区部32弯曲收纳时,可以绕卷于转轴4表面从而卷曲收纳于转轴4;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从转轴4表面绕下;当副显示区部32完全展开时,转轴4使副显示区部32限位于固定板1的端部。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做阐述,下面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收纳筒5,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能够收纳于收纳筒5。

具体的,收纳筒5具有可以使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穿过的开口。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一端具有能够限位于收纳筒5内的限位结构6,当副显示区部32弯曲收纳时,可以卷曲收纳于收纳筒5内,限位结构6位于副显示区部32卷曲形成的卷筒的中部;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副显示区部32卷曲形成的卷筒逐步展开;当副显示区部32完全展开时,限位结构6使副显示区部32限位于固定板1的端部。更具体的,限位结构6可以为限位杆。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副显示区部为展开状态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做阐述,下面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收纳副显示区部32的结构,如图4所示,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的一侧具有沿滑动板2滑动方向设置的滑槽8,该滑槽位于靠近副显示区部的一端侧。滑杆7滑动装配于滑槽8中,并且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与滑杆7连接。

该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一端与滑杆7固定连接,滑杆7在滑槽8内滑动从而带动副显示区部32移动,当副显示区部32弯曲收纳时,滑杆7朝向固定板1中部滑动,带动副显示区部32翻折收纳于固定板1远离滑动板2的一侧;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滑杆7朝向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滑动;当副显示区部32完全展开时,滑杆7滑动至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并限位于该端部。

具体的,滑槽8可以为一个,滑杆7的中部具有与滑槽8适配的滑动部;或者滑槽8可以为两个,滑杆7的两端具有与滑槽8适配的滑动部;当然,滑槽8也可以为多个,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当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时将副显示区部32恢复弯曲收纳状态的复位簧,以及用于当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至设定位置时将副显示区部32保持展开状态的锁紧机构。

若副显示区部32能够卷曲收纳于转轴4,则复位簧为平面涡卷弹簧,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转轴4固定连接,外端与副显示区部32未与转轴4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平面涡卷弹簧外端受到副显示区部32的拉动作用处于收紧状态;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副显示区部32由于受到平面涡卷弹簧的弹性作用而被收回,从而卷绕于转轴4。

若副显示区部32能够收纳于收纳筒5,则复位簧仍可以为平面涡卷弹簧,平面涡卷弹簧的内端与限位结构6固定连接,外端与副显示区部32未与限位结构6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平面涡卷弹簧外端受到副显示区部32的拉动作用处于收紧状态;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副显示区部32由于受到平面涡卷弹簧的弹性作用而被收回,从而卷曲收纳于收纳筒5。

若副显示区部32翻折收纳于固定板1远离滑动板2的一侧,则复位簧可以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滑杆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朝向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固定连接,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拉伸弹簧处于拉伸受力状态;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连接副显示区部32的滑杆7由于受到拉伸弹簧的弹性作用而带动副显示区部32收回,副显示区部32翻折收纳于固定板1远离滑动板2的一侧;复位簧还可以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滑杆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背离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部固定连接,当将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压缩弹簧处于压缩受力状态;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连接副显示区部32的滑杆7由于受到拉伸弹簧的弹性作用而带动副显示区部32收回,副显示区部32翻折收纳于固定板1远离滑动板2的一侧。

对于锁紧机构,可以为设置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并能够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表面伸出的限位部。具体的,限位部可以铰接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滑动板2具有限位部的收纳空间,当限位部收纳于收纳空间时,不会伸出滑动板2表面,即不影响滑动板2与固定板1层叠滑动装配。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至设定位置,设置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的一侧的限位部的收纳空间露出,用户将限位部从收纳空间中转出,限位部抵于固定板1朝向滑动板2正向滑动方向的端侧,以使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固定,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用户将限位部转回至收纳空间即可。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滑动板掀开后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做阐述,下面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锁紧机构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一侧的凸起23和设置于固定板1靠近滑动板2一侧且与凸起23对应的凹坑14。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一侧沿滑动方向设置多个凸起23,如图7所示,固定板1靠近滑动板2一侧设置有比凸起23数量更多的凹坑14,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凸起23位于对应的凹坑14内,当副显示区部32展开时,用户向正向滑动滑动板2,凸起23向位于正向滑动方向的凹坑14移动,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柔性显示面板3的尺寸处停止滑动滑动板2,凸起23与凹坑14配合使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固定,副显示区部32展开,当副显示区部32收纳时,用户反向滑动滑动板2即可。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凸起23的数量和凹坑14的数量也可以相同。具体的,凸起23可以为橡胶材质凸起,橡胶材质的凸起23具有较大的弹性,且表面摩擦力较大,与凹坑14配合时较为稳定,不易脱出。当然,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为:凸起23位于固定板1靠近滑动板2一侧,凹坑14位于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一侧。

在其他实施方式最后,滑动板2和固定板1的锁紧机构还可以是用于限位的卡槽和卡头,卡头可以设置在滑动板2朝向固定板1的表面上,卡槽设置在固定板1朝向滑动板2的表面上,卡头嵌合装入卡槽中,卡头可以在卡槽中移动,并且在柔性显示面板3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卡槽中的固定机构可以固定住卡头,实现屏的尺寸固定。这种设计可以方便柔性显示面板3的定位,并且不会影响滑动板2在固定板1上平稳的移动。

在优选实施例中,滑动板2与滑动方向平行的端面具有凸出部。用户可以推拉凸出部使滑动板2相对于固定板1滑动,不用在主显示区部31进行推拉的操作,进而可以保护主显示区部31,提高柔性显示面板3的使用寿命。

在更优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滑动的驱动电机,柔性显示面板3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副显示区部32展开指令,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及根据接收到的副显示区部32收纳指令,控制驱动电机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

采用该实施例方案,用户只需触发柔性显示装置的相关设定程序或者点击相关按钮,即可实现展开或收纳柔性显示面板3的副显示区部32,而无需用力推动滑动板2,操作方便、省力。例如,设置副显示区部32控制按钮,用户需要展开副显示区部32时,触发按钮,则驱动电机接收到显示区部的展开指令,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将副显示区部32展开;当用户需要收纳副显示区部32时,再次触发按钮,驱动电机接收到显示区部的收纳指令,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将副显示区部32收纳。用户还可以自行设定控制驱动电机的操作,如,当激活输入界面时,向驱动电机发送副显示区部32展开指令,则驱动电机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正向滑动,当输入界面收回时,向驱动电机发送副显示区部32收纳指令,则驱动电机驱动滑动板2相对固定板1反向滑动,使副显示区部32收纳。当然,用户还可以设定其它操作作为控制驱动电机的操作,例如进行分屏、打开视频播放器或者打开游戏界面等操作。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3也可以为一整片式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并且,可以将主显示区部31设定显示部分,副显示区部32可以作为输入部分,当用户需要输入信息时,将副显示区部32展开,进行触控输入操作,与此同时,主显示区部31的显示画面大小不发生变化,从而很好地解决现有显示装置中输入界面占据显示图像的画面的问题。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装置的柔性显示面板3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柔性显示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发送显示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

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形成于柔性基板一侧并依次排列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元件层以及薄膜封装层。其中,发光元件层包括阳极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材料层以及阴极层。其中,阳极层位于驱动电路层和OLED有机发光材料层之间,阴极层位于OLED有机发光材料层和薄膜封装层之间。柔性基板可以采用PI(聚酰亚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聚碳酸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COP(环烯烃聚合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等可弯折材料,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较大的的弯曲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