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790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日趋发展,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穿戴装置等可移动的显示装置应用广泛。为了保障显示装置的便携性,目前出现了一些可折叠的显示装置。

传统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基于柔性显示屏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实现,例如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折叠轴以及分别位于折叠轴两侧的支撑板,柔性显示屏覆盖在折叠轴和支撑板上,柔性显示屏上任一覆盖在支撑板上的部分可以随着支撑板绕折叠轴旋转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折叠。

但是,采用上述铰链连接的方式实现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进行折叠时,柔性显示屏向内弯折的角度过大时(也即是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的角度过大时),可能出现柔性显示屏过度弯折而导致柔性显示屏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屏向内弯折的角度过大时,可能出现柔性显示屏过度弯折而导致柔性显示屏损伤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柔性显示屏;

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两个子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所述目标侧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不平行;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的第一柔性带,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所述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相邻的子支撑板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每个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面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面为平面,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所有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面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面排布形成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弯折程度匹配的曲面。

可选的,每个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立方体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四棱柱结构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一表面连接,面积较小的底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接触,所述第一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呈梯形,所述第一纵截面为平行所述第一柔性带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截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的范围为72°至90°。

可选的,与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一竖直面,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时,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竖直面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结构的侧面贴合。

可选的,每个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二四棱柱结构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四棱柱结构的第二纵截面呈梯形;

与所述内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包括:第二斜面,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外弯折限位结构的第二柔性带,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所述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能够限制所述两个子支撑板的相对位置。

可选的,每个所述外弯折限位结构包括:第二立方体结构和设置在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三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三四棱柱结构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一表面连接,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所述第三四棱柱结构的侧面与所述两个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抵接,所述第二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纵截面为平行所述第二柔性带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截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立方体结构上的第二表面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所形成的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的范围为60°至90°。

可选的,与所述外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包括:第三斜面和第二竖直面,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三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竖直面与所述第二立方体结构的侧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子支撑板包括: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矩阵状排布的多个子支撑板,所述多个子支撑板包括:n行m列子支撑板,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多个子支撑板中未通过限位结构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柔性显示屏对应于所述间隙处设有缝隙,

其中,所述限位结构的宽度小于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多个子支撑板通过所述限位结构连接成S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柔性显示屏为透明屏,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面上形成有预设图形。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限位结构由透明材质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由于在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的两侧分别与子支撑板抵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弯折到一定程度时,由该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进行限位,避免其过度弯折,从而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弯折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弯折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显示示意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显示示意图;

图6-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显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00,如图1-1所示,该装置00可以包括:支撑板10以及设置在支撑板10上的柔性显示屏20。

支撑板10包括至少两个子支撑板101以及至少一个限位结构102,限位结构102可以用于连接相邻的子支撑板101的目标侧面,其中,该目标侧面与柔性显示屏20的显示面不平行。

图1-2为图1-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00折叠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限位结构10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的第一柔性带1021,在柔性显示屏20朝向远离支撑板10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该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能够限制相邻的子支撑板101的相对位置,也即是此时内弯折限位结构可以固定相邻的子支撑板。其中,预设角度为0至180度,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1-3,如图1-3所示,每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可以包括: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和设置在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

可选的,第一柔性带可以为具有“粘弹性质”的材料,例如橡胶、树脂等。

可选的,如图1-1所示,可以通过第一柔性带1021连接相邻两个子支撑板101,而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可以套接在第一柔性带1021上,如图1-4所示,第一柔性带102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子柔性带,相邻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可以通过一个第一子柔性带连接,与子支撑板101相邻的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也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子柔性带与子支撑板101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内弯折限位结构和第一柔性带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由于在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的两侧分别与子支撑板抵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弯折到一定程度时,由该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进行限位,避免其过度弯折,从而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的损伤。

可选的,该至少两个子支撑板可以包括: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矩阵状排布的多个子支撑板,该多个子支撑板可以包括:n行m列子支撑板,其中,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示例的,如图2-1所示,支撑板10包括多个子支撑板,该多个子支撑板可以为3行3列子支撑板,该9个子支撑板可以分别记做101a、101b、101c、101d、101e、101f、101g、101h、101i,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该多个子支撑板中未通过限位结构102连接的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之间存在间隙γ,可选的,该9个子支撑板可以通过限位结构102连接成S型结构,此时,子支撑板101b与子支撑板101e、子支撑板101c与子支撑板101f、子支撑板101d与子支撑板101g、子支撑板101e与子支撑板101h之间存在间隙γ,由于支撑板一般由金属材料或强度较高的聚合物制成,刚性强度较高,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以保证支撑板在间隙γ处的平整,间隙γ的宽度通常越小越好,例如该间隙γ的宽度一般在0.2毫米以内,较小的间隙可以保证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相应的,如图2-2所示,设置在如图2-1所示的支撑板10上的柔性显示屏20对应于间隙γ处设有缝隙γ’,柔性显示屏上设置缝隙γ’可以保证可折叠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折叠,缝隙γ’的宽度通常越小越好,通常缝隙γ’的宽度与其对应的间隙γ相等,例如该缝隙γ’的宽度一般在0.2毫米以内,该柔性显示屏上的缝隙γ’足够小,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以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支撑板可以有效折叠,如图2-1中支撑板的局部放大区域A所示,限位结构的宽度x小于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宽度y,从而当支撑板10包括至少4个矩阵状排布的子支撑板时,每4个矩阵状排布的子支撑板以及相连接的限位结构之间可以形成如图2-1所示的开口g。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结构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和/或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具体以以下四种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第一种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使得对应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的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也称向内弯折),如图1-2所示,该限位结构102可以包括第一柔性带1021,以及套接在该第一柔性带1021上的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如图1-1所示,当柔性显示屏20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每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面向柔性显示屏20的一面为平面,可以与柔性显示屏贴合,起到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作用;如图1-2所示,在柔性显示屏20朝向远离支撑板10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所有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面向柔性显示屏20的一面可以排布形成与柔性显示屏20弯折程度匹配的曲面。

其中,如图1-3所示,每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可以包括:

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和设置在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该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第一表面连接,面积较小的底面与柔性显示屏20接触,该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的第一纵截面呈梯形,其中,该第一纵截面为平行第一柔性带1021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截面。

可选的,为了提高内弯折后的可弯折装置的稳定性,相邻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中的第一四棱柱结构之间可以设置有卡合结构,例如卡扣,也可以在柔性显示屏向内弯折时的两个第一四棱柱结构的贴合面上分别对应设置凸起和凹槽,当两个第一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时,一个第一四棱柱结构的凸起和另一个第一四棱柱结构的凹槽可以卡接,从而提高折叠后的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该第一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可以呈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底角的范围可以为72°至90°。当柔性显示屏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时,梯形的底角越小,则如图1-2所示的支撑板的弯折半径R1越小(也即是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半径越小),折叠后的显示装置的厚度也越小,但是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半径与其弯折角度负相关,也即是弯折半径越小,弯折角度越大,通常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角度极限值为180度,此时,请参考图1-2,当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共4个时,该等腰梯形的底角可以为72°。

可选的,限位结构102的高度(也即是第一立方体结构和第一四棱柱结构连接后的高度)可以与子支撑板的高度相同,以保证柔性显示屏展开时限位结构可以对柔性显示屏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屏的平整。

需要说明的是,与内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可以包括:第一斜面L1和第一竖直面H1,实际应用中,如图1-2所示,在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时,第一斜面L1与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的侧面贴合,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如图1-3所示,第一竖直面H1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侧面贴合,可以实现显示装置0至180度的弯折。

第二种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使得对应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的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也称向外弯折),如图3-1所示,该限位结构10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的第二柔性带1023,在柔性显示屏20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该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能够限制两个子支撑板101的相对位置,也即是此时外弯折限位结构可以固定两个子支撑板。设置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可以实现在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对两个子支撑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两个子支撑板产生例如晃动等细微位移,尤其是图3-1中水平方向上的偏移。

可选的,可以通过第二柔性带连接相邻两个子支撑板,而外弯折限位结构可以套接在第二柔性带上;或者,第二柔性带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柔性带,相邻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可以通过一个第二子柔性带连接,与子支撑板相邻的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也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子柔性带与子支撑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对外弯折限位结构和第二柔性带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其中,如图3-2所示,每个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可以包括:

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和设置在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该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一表面连接,在柔性显示屏20朝向靠近支撑板10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101的板面贴合时,如图3-1所示,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的侧面与两个子支撑板101的目标侧面抵接,该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的第一纵截面为梯形,其中,该第一纵截面为平行第二柔性带1023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截面。

可选的,为了提高外弯折后的可弯折装置的稳定性,相邻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中的第二四棱柱结构之间可以设置有卡合结构,例如卡扣,也可以在柔性显示屏向外弯折时的两个第二四棱柱结构的贴合面上分别对应设置凸起和凹槽,当两个第二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时,一个第二四棱柱结构的凸起和另一个第二四棱柱结构的凹槽可以卡接,从而提高折叠后的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二表面与柔性显示屏20接触,当柔性显示屏20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与柔性显示屏贴合,该第二立方体结构与柔性显示屏贴合可以起到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作用,避免柔性显示屏塌陷所引起的显示不良,当柔性显示屏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与柔性显示屏部分接触,也可以起到对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作用,其中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该第二四棱柱结构的第一纵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底角的范围为60°至90°。当柔性显示屏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时,梯形的底角越小,则如图3-1所示的支撑板的弯折半径R2越小(也即是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半径越小),折叠后的显示装置的厚度也越小,但是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半径与其弯折角度负相关,也即是弯折半径越小,弯折角度越大,通常柔性显示屏的弯折角度极限值为180度,当柔性显示屏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贴合时,可以使得折叠后的显示装置的厚度最小,也即是柔性显示屏弯折至弯折角度极限值180度时,参考图3-1,当外弯折限位结构为2个时,该等腰梯形的底角可以为60°。

可选的,限位结构102的高度(也即是第二立方体结构和第二四棱柱连接后的高度)可以小于子支撑板的高度,达到进一步减小折叠后的两个子支撑板之间的间隙的目的,从而减小可折叠显示装置折叠后占有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与外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可以包括:第二斜面L2和第二竖直面H2,实际应用中,如图3-1所示,在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第二斜面L2与第二四棱柱结构的侧面贴合,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如图3-2所示,第二竖直面H2与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侧面贴合,可以实现显示装置0至180度的弯折。

第三种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使得对应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的柔性显示屏既能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又能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如图4所示,该限位结构102可以包括第三柔性带1025,以及套接在该第三柔性带1025上的至少两个弯折限位结构1026。

其中,每个弯折限位结构1026可以包括: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设置在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四棱柱结构1026b以及设置在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四棱柱结构1026c。

其中,该第一四棱柱结构1026b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的第一表面连接,面积较小的底面与柔性显示屏20接触,该第一四棱柱结构1026b的第一纵截面呈梯形,其中,该第一纵截面为平行第一柔性带1025延伸方向且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截面;该第二四棱柱结构1026c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的第二表面连接,该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四棱柱结构1026c的第二纵截面呈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与弯折限位结构连接的子支撑板的目标侧面可以包括:第三斜面L3、第三竖直面H3和第四斜面L4,实际应用中,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三竖直面H3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6a的侧面贴合;在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时,第三斜面L3与第一四棱柱结构1026b的侧面贴合,在柔性显示屏朝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的板面贴合时,第四斜面L4与第二四棱柱结构1026c的侧面贴合。

可选的,第一四棱柱结构可以参考图1-3中的第一四棱柱结构,第二四棱柱结构可以参考图3-2中的第二四棱柱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种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使得对应两个相邻的子支撑板的柔性显示屏既能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又能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如图5所示,该限位结构10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的第一柔性带1021和至少两个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以及用于连接相邻的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的第二柔性带1023,第一柔性带与第二柔性带平行设置。

可选的,内弯折限位结构和第一柔性带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第一种限位结构中的具体方式,外弯折限位结构和第二柔性带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第二种限位结构中的具体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每个内弯折限位结构1022可以包括: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和设置在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该第一四棱柱结构1022b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一立方体结构1022a的第一表面连接,面积较小的底面与柔性显示屏20接触;每个外弯折限位结构1024可以包括: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和设置在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该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的两个底面中面积较大的底面与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一表面连接,在柔性显示屏20朝向靠近支撑板10的方向弯折至两个子支撑板101的板面贴合时,第二四棱柱结构1024b的侧面与两个子支撑板101的目标侧面抵接,第二立方体结构1024a的第一表面为远离柔性显示屏的一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和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保证支撑板可以有效折叠,其中,第一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与第一立方体结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第二立方体结构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立方体结构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可选的,内弯折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种限位结构,外弯折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二种限位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柔性显示屏处于非折叠状态时,若支撑板包括矩阵状排布的多个子支撑板,该多个子支撑板可以包括:n行m列子支撑板,其中,m和n均为大于1的整数,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采用多种折叠方式折叠,以实现不同尺寸的显示界面的显示,其显示界面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1个子支撑板的面积,小于或等于m×n+1个子支撑板的面积。示例的,该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全部折叠后的显示界面的面积约为一个子支撑板的面积,完全展开后的显示界面的面积约为m×n个子支撑板的面积,通常略大于m×n个子支撑板。示例的,以设有3×3子支撑板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为例,如图6-1所示,当显示装置完全折叠时,显示界面W1约为一个子支撑板的面积;同时,该显示装置可以部分折叠,实现如图6-2所示的1×2子支撑板的显示(显示界面为W2)、如图6-3所示的2×2子支撑板的显示(显示界面为W3)以及如图6-4所示的2×3子支撑板的显示(显示界面为W4)等,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整显示面积,在显示面积减小的同时可以减小功耗,从而可以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时间续航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中的多个子支撑板的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保证支撑板可折叠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柔性显示屏可以为透明屏,通常为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屏,支撑板靠近柔性显示屏的一面上可以形成有预设图形,在支撑板上设置图形,该图形可以通过在支撑板上通过膜层的蒸镀、涂覆、贴合或者采用构图工艺形成,可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不进行图像显示时,显示该图形,增加显示装置的趣味性。该图形可以在可折叠装置制造之前由用户定制,实现图形的私人定制。

可选的,支撑板和限位结构可以由透明材质制成,使得显示装置整体呈透明结构,增加其用户黏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显示装置,由于在柔性显示屏朝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弯折到预设角度时,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的两侧分别与子支撑板抵接,使得柔性显示屏在弯折到一定程度时,由该至少两个内弯折限位结构进行限位,避免其过度弯折,从而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