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882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例如电视机、投影机、收音机、空调、冰箱、音响等等。目前的电子产品市场上,为了便于识别电子设备的品牌或进行品牌的推广,电子产品生产商都会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上设置自己产品的标识物(Logo)。

但是,现有的电子产品的Logo通常是通过印刷、刻蚀或者以其他方式形成于电子产品的外壳上。这种Logo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展示方式比较单一,显著性不够,美观性也较差,且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对Logo进行调整;二是制作方式简单,非常容易被仿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标识物的显著性和操控灵活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背光源、电路板和发光组件;其中:所述背光源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背光源的状态;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设置有标识物,入光侧安装有所述背光源和所述电路板,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从所述标识物射出,且所述发光组件具有一控制信号穿透区,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用于透过所述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的入光侧与所述背光源粘合。

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单元的出光侧粘合。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包括背板和设置于所述背板端部的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底板和导光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导光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扩散板的两端部与所述导光单元粘合。

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铝箔纸,所述铝箔纸包围所述背光源、所述导光单元和所述扩散板的周边。

优选的,所述发光组件经透明塑胶材质成型后,在其表面依次经喷黑漆形成黑漆层、半透明真空电镀形成电镀层、镭雕形成所述标识物。

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设置于所述标识物四周的至少一侧,且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在喷黑漆工序前进行遮挡,喷黑漆工序后除去遮挡。

优选的,所述电镀层为银色。

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为红外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背光源,增加了标识物的显著性,且美观性增强;同时,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接收器以接收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标识物发光与否,增强了所述标识物的操控灵活性,解决了现有的标识物展示方式单一的问题,不易被仿冒。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斜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爆炸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源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单元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背光源的发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斜视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爆炸图。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光装置包括背光源11、电路板12和发光组件13。

如图1-4所示,所述背光源11连接所述电路板12,所述背光源1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可以是红色、绿色、蓝色或黄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优选的,为了使得所述标识物(Logo)更加显眼,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为红色。所述电路板12上设置有接收器121,所述接收器121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背光源11的状态。所述电路板可以为印刷电路板(PCB)或柔性电路板(FPC)。由于现有的电子设备大多可采用红外遥控器进行控制,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优选的,所述控制信号可以为红外信号。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红外信号时,所述接收器121相应的就为红外信号接收器或遥控头。所述发光组件13的出光侧132设置有标识物,例如,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物即为字符串WHALEY。所述发光组件13的入光侧131安装有所述背光源11和所述电路板12,所述背光源11发出的光从所述标识物射出,且所述发光组件13具有一控制信号穿透区137,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用于透过所述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可以位于所述标识物的下方、所述标识物的上方或所述标识物的侧面,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与所述标识物的位置关系。且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是长方形、圆形等。采用上述结构,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红外遥控器或其他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背光源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标识物发光或不发光,克服了传统的标识物展示方式单一的缺陷,增加了所述标识物的操控灵活性,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2和图3中的带箭头实线表示控制信号的传播路径。例如当所述控制信号为红外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时,所述红外信号从遥控器发出,从所述发光装置的所述发光组件13外侧经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进入所述发光装置内部,经所述发光组件13后侧的C型角折射后,进入所述电路板12的接收器121中,从而实现红外遥控效果。

为了使得所述背光源11发出的光均匀扩散至所述标识物区域,提高所述标识物的展示效果,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导光单元14,所述导光单元14的入光侧与所述背光源11粘合。更优选的,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扩散板15,所述扩散板15与所述导光单元14的出光侧粘合。所述导光单元14将所述背光源11发出的光导出,使得整个导光单元14的出光面发亮,所述扩散板15将从导光单元14射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使得光线可以均匀的照亮整个标识物区域。为了防止导光单元14与扩散板15粘合的过程中,粘胶影响所述标识物的发光效果,所述扩散板15的两端部与所述导光单元14粘合。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源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为了简化制作工序,节约能源,优选的,所述背光源11包括背板111和设置于所述背板111端部的发光二极管112。所述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方向如图6中箭头所示。为了提高所述标识物发光时的亮度,增强所述标识物的显著性,如图7所示,所述导光单元14包括底板141和导光板143,所述底板141与所述导光板143相对设置,所述底板141上设置有通孔142,所述通孔142用于容纳所述发光二极管112。此时,发光二极管112发出的光经所述通孔142射向所述导光板143,进一步避免了漏光,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在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导光单元14组装的过程中,所述导光单元14的所述底板141的整个表面与所述背光源11粘合。按上述结构将所述背光源与所述导光单元14组装之后,所述发光二极管112发出的光即可照向整个导光板143。所述背光源11还包括连接线113,所述连接线114用于与所述电路板12电连接,以接收电路板下发的控制信号或电源电压信号。

为了防止所述发光装置的边缘漏光,影响所述标识物的展示效果,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铝箔纸16,所述铝箔纸16包围所述背光源11、所述导光单元14和所述扩散板15的周边。在组装所述发光装置的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所述导光单元14与所述扩散板15粘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组合体;第二步,将所述背光源11与所述第一组合体组装以形成第二组合体;第三步,将所述铝箔纸16包围所述第二组合体的周边以形成第三组合体;第四步,将所述第三组合体与所述发光组件13组装以形成第四组合体;第五步,将所述电路板12与所述第四组合体组装,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光装置。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安装背光源的发光组件结构示意图。为了简化安装步骤,如图5、8所示,在进行所述电路板12与所述第四组合体组装的过程中,所述发光组件13两端的固定柱134分别插入所述电路板12两端的两通孔124内,以防止所述电路板12移动;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柱134外侧的两个卡勾133用于勾住所述电路板12的两端部,在防止所述电路板12移动的同时,保护所述电路板12的边缘免受损坏;所述发光组件13上的筋位136插入所述电路板12上的缺口125,以防止电路板12在与所述第四组合体组装的过程中装反向;所述发光组件13上还设置有线材连接器135,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线材连接器135插入所述电路板12的电源连接器122中,以实现所述背光源11与所述电路板12的供电连接。所述电路板12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123,可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所述背光源的状态。

为了增加所述发光装置的美观性,优选的,所述发光组件13经透明塑胶材质成型形成基体后,在所述基体表面依次经喷黑漆工序形成黑漆层、半透明真空电镀工序形成电镀层、镭雕工序形成标识物。例如,所述发光组件13首先采用透明塑胶材质(例如聚碳酸酯)经模具成型形成一基体,为了防止漏光影响所述标识物的展示效果,先将所述基体的周边喷一层黑漆形成黑漆层,然后在周边喷有黑漆层的基体的整个外表面进行半透明真空电镀形成电镀层,所述电镀层覆盖周边的黑漆层,最后在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侧用镭雕技术雕去发光组件上预定区域的电镀层,雕出需要的Logo字符形状,露出所述发光组件的透明塑胶材质,所述背光源11发出的光经所述标识物所在区域射出,呈现发光标识物的效果,且由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面并未喷黑漆,即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未喷黑漆,因而不影响所述控制信号进入。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也可以将所述基体的整体表面喷一层黑漆,此时,为了让控制信号顺利的进入所述发光装置,例如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设置于所述标识物四周的至少一侧(例如下侧),在喷黑漆工序之前,需要对所述控制信号穿透区137进行遮挡,喷黑漆工序结束去除遮挡,然后对整个发光组件的出光面进行半透明真空电镀,最后用镭雕技术雕去发光组件上预定区域的电镀层和黑漆层,雕出需要的标识物字符形状,露出所述发光组件的透明塑胶材质。为了允许红外射线透过,从而实现通过红外遥控器即可控制所述发光装置的发光与否,更优选的,所述电镀层为银色。

不仅如此,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电视机、投影机、空调、冰箱、音箱等。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背光源,增加了标识物的显著性,且美观性增强;同时,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接收器以接收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标识物发光与否,增强了所述标识物的操控灵活性,解决了现有的标识物展示方式单一的问题,且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结构较现有的标识物复杂,不易被仿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