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7871发布日期:2019-11-01 20:0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要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尤指一种具有多个显示装置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普遍采用显示屏幕作为动态显示广告的方法。受限于显示屏幕的尺寸,难以利用单独一个显示屏幕来显示大面积的画面。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于已知技术中利用将多个显示屏幕拼接为一个屏幕墙的方式来显示大面积的画面。然而,已知的显示屏幕的装设较为复杂,需用多个连接线提供每一显示屏幕电源及信号。此外,显示屏幕之间对位困难,难以将显示屏幕的显示面对齐于同一平面上,进而增加了组装屏幕墙的时间。

因此,虽然目前的屏幕墙符合了其使用的目的,但尚未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屏幕墙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显示设备在显示装置组装的过程中可不需额外的连接线连接于每一显示装置,进而减少安装显示设备的复杂度。此外,显示设备可利用显示装置之间的限位机构辅助显示装置之间的对位,以减少显示设备的组装时间。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一固定架、一第一显示装置、以及一第二显示装置。第一显示装置设置于固定架上。第一显示装置包括一顶部、以及位于顶部的一上电连接器。第二显示装置设置于固定架上。第二显示装置包括一底部、以及位于底部的一下电连接器,且下电连接器电性连接于上电连接器。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位于一收纳位置。

图9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位于一连接位置。

图10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位于一连接位置。

图11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位于一收纳位置。

图12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显示设备

10~固定架

11~固定脚

12、13~固定杆

131~锁孔

20~显示装置

20a~显示装置(第一显示装置)

20b~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

20c~显示装置(第三显示装置)

21(21a、21b、21c)~壳体

211(211a、211b、211c)~顶部

212(212a、212b、212c)~底部

213(213a、213b)~上容置槽

214(214a、214b、214c)~下容置槽

215(215a、215b)~通道

216(216a、216b、216c)~后侧面

22(22a、22b、22c)~显示面板

221(221a、221b、221c)~发光二极管

23(23a、23b、32c)~上电连接器

24(24a、24b、24c)~下电连接器

25~弹性元件

26~移动元件

27~第一磁性元件(磁性元件)

30~连接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m1~导电胶

p1~参考平面

t1、t2~固定元件

t3~磁性装置

t31~安装架

t32~第二磁性元件

w1~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申请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申请,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例如,第一特征在一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结构的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直接接触,或是以另一特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以致于第一和第二特征并不是直接接触。

此外,本说明书于不同的例子中沿用了相同的元件标号及/或文字。前述的沿用仅为了简化以及明确,并不表示于不同的实施例以及设定之间必定有关联。

本说明书的第一以及第二等词汇,仅作为清楚解释的目的,并非用以对应于以及限制专利范围。此外,第一特征以及第二特征等词汇,并非限定是相同或是不同的特征。

于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关的词汇,例如上方或下方、顶或底等,仅用以简易描述附图上的一元件或一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于不同的方位使用或是操作的装置。附图中的形状、尺寸以及厚度可能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绘制或是被简化,仅提供说明之用。

图1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为了清楚表示的目的,于图2中仅绘制了三个显示装置20。显示设备1可为一电视墙,设置于一墙壁w1上。显示设备1包括一固定架10以及多个显示装置20。固定架10可固定于墙壁w1上。

固定架10可包括多个固定脚11、多个固定杆12、以及多个固定杆13。固定脚11可固定于墙壁w1上。固定杆12可固定于固定脚11,且固定杆13可固定于固定杆12。

于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脚11可垂直于墙壁w1延伸。固定杆13可垂直于固定杆12,且可相互平行。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2以及固定杆13可与墙壁w1分离,借以方便施工人员将显示装置20固定于固定杆13上。

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3可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每一固定杆13可具有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多个锁孔131。固定元件t1沿一第二方向d2穿过固定架10的锁孔131,并连接于显示装置20,借以将显示装置20固定于固定架10的固定杆13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可垂直第二方向d2,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可不同于第一方向。

显示装置20可以阵列排列的方式排列于固定架10上。显示装置20的数目可为两个以上。举例而言,显示装置20的数目可为4个、6个、9个、12个、或16,但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的数目可为9个。

每一显示装置20可用以显示一影像。所有显示装置20所显示的影像可拼接为一整体影像。每一显示装置20可包括一壳体21以及一显示面板22。壳体21以及显示面板22可垂直于第二方向d2延伸。显示面板22可设置于壳体21的一侧。

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的尺寸可相同或大致相同。于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可为矩形。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尺寸、形状相同的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只要是需要组合且显示信号有互相连接的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即可。换句话说,每一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的尺寸及/或形状可不同。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可为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形状。上述多边形可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以上。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22(或显示装置20)为不规则的形状,且彼此相连。

显示面板22可为一发光二极管面板或是一液晶面板。于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2可为发光二极管面板,且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221。发光二极管221可以阵列的方式排列于显示面板22上。发光二极管221可为无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每一发光二极管221可用以发出一特定颜色的光线,例如红光、黄光或蓝光。通过每一发光二极管221所发出的光线可形成一影像。

为了简洁的目的,于本申请的附图中放大了发光二极管221的尺寸且减少了发光二极管221的数目。举例而言,发光元件的数目可约为一千个至三千万个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4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每一显示装置20(20a、20b、20c)可更包括一上电连接器23(23a、23b、23c)以及一下电连接器24(24a、24b、24c)。上电连接器23位于壳体21的顶部211(211a、211b、211c),且下电连接器24位于壳体21的底部212(212a、212b、212c)。此外,下电连接器24可电性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

壳体21可具有多个上容置槽213(213a、213b)以及多个下容置槽214(214a、214b、214c)。上容置槽213位于壳体21的顶部211(211a、211b、211c),且下容置槽214位于壳体21的底部212(212a、212b、212c)。于本实施例中,上容置槽213露出于壳体21之后侧面216(216a、216b、216c)。上电连接器23连接(或枢接)于壳体21的顶部211,且下电连接器24可位于下容置槽214内。

于本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可相对于壳体21旋转。当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收纳位置时,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上容置槽213内,且上电连接器23并未突出于壳体21的顶部211。当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连接位置时,上电连接器23可移动且可突出于第一顶部211,且上电连接器23的一端并未位于上容置槽213内。

如图2及图4所示,当组装显示设备1时,可先将显示装置(第一显示装置)20a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此外,旋转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至连接位置。

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20b可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上。换句话说,显示装置20b的底部212b对应(对齐)于显示装置20a的顶部211a。之后,将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对应(对齐)及连接于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于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a电性连接下电连接器24b。又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a邻近下电连接器24b且上电连接器23a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至少部分重叠于下电连接器24b。

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位于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内,且上电连接器23a于下容置槽214b内连接于下电连接器24b。换句话说,当上电连接器23a连接于下电连接器24b时,上电连接器23a位于下容置槽214b内。最后,显示装置20b可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即可简易地完成显示装置20b的组装。

显示装置(第三显示装置)20c可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上。换句话说,显示装置20c的底部212c对应(对齐)于显示装置20b的顶部211b。之后,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移动至连接位置,并将上电连接器23b对应及连接于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于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b电性连接下电连接器24c。又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b邻近下电连接器24c且上电连接器23b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至少部分重叠于下电连接器24c。

于本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b位于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内,且上电连接器23b于下容置槽214c内连接于下电连接器24c。换句话说,当上电连接器23b连接于下电连接器24c时,上电连接器23b位于下容置槽214c内。最后,显示装置20c可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即可简易地完成显示装置20c的组装。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20c的上电连接器23c可位于收纳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下容置槽214的形状可配合上电连接器23的形状。当显示装置20b组合于显示装置20a的上方时,上电连接器23a插入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内。因此可通过上电连接器23a以及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限制显示装置20b相对于显示装置20a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可辅助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齐及组装。

此外,当显示装置20c组合于显示装置20b的上方时,上电连接器23b插入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内。因此可通过上电连接器23b以及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限制显示装置20c相对于显示装置20b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可辅助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齐及组装。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容置槽214可简易地进行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位,以将显示面板22位于一参考平面p1上,以减少显示设备1的组装时间并使显示设备1可显示出较佳品质的整体影像。

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20a、显示装置20b、以及显示装置20c沿第一方向d1排列。显示装置20a的下电连接器24a电性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a,且上电连接器23a电性连接于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电性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b,且上电连接器23b电性连接于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

于本实施例中,一信号源以及一电源(图未示)可电性连接于显示装置20a的下电连接器24a。因此,信号源所产生的影像信号可经由下电连接器24a传递于显示装置20a、经由下电连接器24b传递于显示装置20b、且经由下电连接器24c传递于显示装置20c。电源所产生的电力可经由下电连接器24a传递于显示装置20a、经由下电连接器24b传递于显示装置20b、且经由下电连接器24c传递于显示装置20c。

据此,当显示装置20安装于固定架10后,可不需要额外的连接线连接于每一显示装置20,进而减少安装显示设备1的复杂度。

图5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20中的一者损坏时,可直接沿第二方向d2将损坏的显示装置20移除,而不需将邻近的显示装置20拆除,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并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如图5所示,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将固定元件t1从显示装置20b移除,并将上电连接器23b由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移出,并移动至显示装置20b的上容置槽213b内的收纳位置。之后即可将显示装置20b沿第二方向d2移动并脱离固定架10、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c。因此,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不需要拆除显示装置20a及/或显示装置20c,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与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图6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上容置槽213内。显示设备1更包括多个连接元件30,可拆卸地连接两相邻的显示装置20的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

如图6所示,当组装显示设备1时,可将显示装置20a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之后,可将显示装置20b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对齐于显示装置20a的上容置槽213a。换句话说,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可于第一方向d1上连接于显示装置20a的上容置槽213a。

之后,将连接元件30插入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b以及显示装置20a的上容置槽213a内,并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a以及下电连接器24b,以使上电连接器23a以及下电连接器24b经由连接元件30电性连接。最后,将显示装置20b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b的组装。

显示装置20c可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对齐于显示装置20b的上容置槽213b。之后,将连接元件30插入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以及显示装置20b的上容置槽213b内,并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b以及下电连接器24c,以使上电连接器23b以及下电连接器24c经由连接元件30电性连接。最后,将显示装置20c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c的组装。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元件30、上容置槽213以及下容置槽214可简易地进行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位,以将显示面板22位于一参考平面p1上,以减少显示设备1的组装时间并使显示设备1可显示出较佳品质的整体影像。

如图6所示,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将固定元件t1从显示装置20b移除,并将显示装置20b的上容置槽213b与下容置槽214b内的连接元件30与显示装置20b分离。之后即可将显示装置20b沿第二方向d2移动并脱离固定架10、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c。因此,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不需要拆除显示装置20a及/或显示装置20c,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并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图7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可不包括上容置槽213以及下容置槽214。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设置于壳体21之后侧面216。连接元件30可拆卸地连接两相邻的显示装置20的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元件30可经由固定元件t2固定于壳体21之后侧面216。

如图7所示,当组装显示设备1时,可将显示装置20a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之后,可将显示装置20b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b对齐于显示装置20a。之后,连接元件30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a以及下电连接器24b。此外,利用固定元件t2将连接元件30固定于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b。最后,将显示装置20b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b的组装。

显示装置20c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c对齐于显示装置20b。之后,连接元件30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b以及下电连接器24c。此外,利用固定元件t2将连接元件30固定于显示装置20b以及显示装置20c。最后,将显示装置20c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c的组装。

于上述安装连接元件30的过程中,使用者可通过连接元件30、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简易地进行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位,以将显示面板22位于一参考平面p1上,以减少显示设备1的组装时间并使显示设备1可显示出较佳品质的整体影像。

图8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收纳位置。图9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连接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上容置槽213(213a、213b)以及下容置槽214(214a、214b、214c)经由一通道215(215a、215b)相互连通,也就是说上容置槽123、下容置槽214以及通道215为一个整体,因此显示装置20可于上容置槽213、下容置槽214以及通道215内布设线路,或利用通道215进行散热。

上电连接器23可移动地设置于上容置槽213内,且下电连接器24位于下容置槽214内。如图8所示,当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收纳位置时,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上容置槽213内,且可不突出显示装置20的顶部211。如图9所示,当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连接位置时,上电连接器23可移动且可突出于顶部211。

每一显示装置20更包括一弹性元件25以及一移动元件26。弹性元件25设置于上容置槽213内,且用以提供一弹性力,此弹性力可用于推动上电连接器23。于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5可为弹簧。弹性元件25的一端接触壳体21且另一端接触上电连接器23。

移动元件26可设置于壳体21。移动元件26可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且突出于壳体21之后侧面216。因此,使用者可于壳体21之后侧移动移动元件26,可选择性地移动上电连接器23至收纳位置以及连接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施力移动移动元件26以将移动元件26移动至收纳位置。当上电连接器23位于收纳位置时,弹性元件25可提供一弹性力使上电连接器23移动至连接位置。

如图8所示,当组装显示设备1时,可将显示装置20a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之后,将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移动至收纳位置,并将显示装置20b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之上。之后,如图9所示,将上电连接器23a移动至连接位置,并插入显示装置20b的下容置槽214内,并连接于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最后,将显示装置20b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b的组装。

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可移动至收纳位置,并将显示装置20c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之上。之后,如图9所示,将上电连接器23b移动至连接位置,并插入显示装置20c的下容置槽214c内,并连接于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最后,将显示装置20c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c的组装。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容置槽214可简易地进行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位,以将显示面板22位于一参考平面p1上,以减少显示设备1的组装时间并使显示设备1可显示出较佳品质的整体影像。

如图8所示,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将固定元件t1从显示装置20b移除,并将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以及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移动至收纳位置。之后即可将显示装置20b沿第二方向d2移动并脱离固定架10、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c。因此,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不需要拆除显示装置20a及/或显示装置20c,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与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图10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连接位置。图11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电连接器23位于一收纳位置。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移动元件26连接(或枢接)于壳体21内。显示装置20更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27,设置于移动元件26上。

于本实施例中,移动元件26可为一l形,移动元件26的一端连接于上电连接器23,且第一磁性元件27设置于移动元件26的另一端上。

于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至少一个磁性装置t3将上电连接器23由图10的连接位置移动至图11的收纳位置时。磁性装置t3可用以产生一磁力至第一磁性元件27。当磁性装置t3产生的磁力吸引第一磁性元件27朝向显示面板22移动时,可使移动元件26转动,并带动上电连接器23移动至收纳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磁性装置t3可包括一安装架t31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t32。安装架t31可拆卸地设置于显示装置20,且可接触或邻近于显示面板22。第二磁性元件t32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架t31上,且可位于安装架t31内。

当欲将上电连接器23由连接位置移动至收纳位置时,可如图10所示,将磁性装置t3安装于显示装置20上,且可接触或邻近于显示面板22。此时,第二磁性元件t32可位于一第一位置,且远离显示面板22。当第二磁性元件t32远离显示面板22时,第二磁性元件t32对于第一磁性元件27所产生的磁力小于弹性元件25对于上电连接器23施加的弹性力,因此上电连接器23保持于连接位置。

如图11所示,当将第二磁性元件t32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并邻近于显示面板22时,第二磁性元件t32对于第一磁性元件27所产生的磁力大于弹性元件25对于上电连接器23施加的弹性力,因此移动元件26可将上电连接器23移动至收纳位置。

如图11所示,当上电连接器23a、23b移动至收纳位置时,可将固定元件t1从显示装置20b移除,即可将显示装置20b沿第二方向d2移动并脱离固定架10、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c。因此,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不需要拆除显示装置20a及/或显示装置20c,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与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图12为本申请的显示装置20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为本申请的显示设备1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可为排线。上电连接器23的一端连接于壳体21的顶部211,且上电连接器23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21之后侧面216。下电连接器24设置于壳体21的底部212。

于本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可突出于壳体21的顶部211,且下电连接器24可位于壳体21的底部212之内。当连接两显示装置20时,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可具有对位的功能,用以对齐两显示装置20。

如图12及图13所示,当组装显示设备1时,可将显示装置20a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之后,涂布一导电胶m1于显示装置20a的顶部211a。再将显示装置20b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对齐于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本申请并不特别限定导电胶m1涂布的位置,只要导电胶m1设置于两显示装置20之间即可。也就是说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电胶m1涂布于显示装置20b的底部212b,接者再将显示装置20b放置于显示装置20a上。

当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对齐于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后,可容易地将显示装置20b对齐于显示装置20a,并可使得显示装置20b的下电连接器24b对应或连接于显示装置20a的上电连接器23a。于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a电性连接下电连接器24b。又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a邻近下电连接器24b且上电连接器23a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至少部分重叠于下电连接器24b。最后,将显示装置20b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b的组装。

之后,涂布一导电胶m1于显示装置20b的顶部211b。再将显示装置20c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之上,且将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对齐于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本申请并不特别限定导电胶m1涂布的位置,只要导电胶m1设置于显示装置20之间即可。也就是说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电胶m1涂布于显示装置20c的底部212c,接者再将显示装置20c放置于显示装置20b上。

当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对齐于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后,可容易地将显示装置20c对齐于显示装置20b,并可使得显示装置20c的下电连接器24c对应或连接于显示装置20b的上电连接器23b。于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b电性连接下电连接器24c。又另一实施例中,上电连接器23b邻近下电连接器24c且上电连接器23b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上至少部分重叠于下电连接器24c。最后,将显示装置20c经由固定元件t1固定于固定架10上,即可完成显示装置20c的组装。

于本实施例中,导电胶m1可为异方性导电胶m1(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两相邻的显示装置20的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可经由导电胶m1于第一方向d1上良好地电性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上电连接器23以及下电连接器24可简易地进行显示装置20之间的对位,以将多个显示面板22位于参考平面p1上,以减少显示设备1的组装时间并使显示设备1可显示出较佳品质的整体影像。

如图13所示,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将固定元件t1从显示装置20b移除,并施力或使用适当工具(切割刀)将显示装置20b沿第二方向d2移动并脱离固定架10、显示装置20a以及显示装置20c。因此,当显示装置20b损坏需进行维修时,可不需要拆除显示装置20a及/或显示装置20c,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1的效率,与降低维修显示设备1的困难度。

于本实施例中,于移除显示装置20b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上电连接器23及/或下电连接器24的损坏。但由于上电连接器23及/或下电连接器24是贴附于壳体21之外侧,因此可简易地进行置换。

上述已公开的特征能以任何适当方式与一或多个已公开的实施例相互组合、修饰、置换或转用,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显示设备于显示装置组装的过程中可不需额外的连接线连接于每一显示装置,进而减少安装显示设备的复杂度。此外,显示设备可利用显示装置之间的限位机构(例如下容置槽、上电连接器、连接元件进行进行显示装置之间的对位,以减少显示设备的组装时间。再者,当显示装置中的一者损坏时,可直接将损坏的显示装置移除,进而可提高维修显示设备的效率。

本申请虽以各种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于不同实施例间混合搭配或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