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7794发布日期:2019-02-15 22:4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随着人们对视觉效果要求的提高,窄边框化已成为显示屏的主流趋势,受限于现有集成电路芯片、软性电路板焊接、信号线路等的制程工艺影响,显示屏的边框仍然比较宽。

为了进一步减小显示屏边框的宽度,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将显示屏设计成异形显示屏,也即显示屏的形状为非规则矩形状,异形显示屏虽然可以较好地避开电子设备中的一些功能模块,比如摄像头模块、扬声器模块等,以提高屏占比,但会使得边框处的线路排布更加密集,造成显示屏内信号线路的负载差异明显,影响显示屏的正常显示。

因此,如何在提高这些电子设备屏占比的同时,降低显示屏内信号线路负载差异,以确保显示效果,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时,降低显示屏内信号线路的负载差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以及至少一个槽体;显示区包括异形边、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多条第一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异形边和多条第二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异形边包括至少一子边缘,子边缘朝向显示区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显示区包括第一常规区、第二常规区和异形区,异形区和槽体沿行方向排列,第一常规区和第二常规区位于异形区沿列方向相对的两侧;位于第一常规区的第一信号线为第一常规信号线,位于第二常规区的第一信号线为第二常规信号线;位于异形区的第一信号线为异形信号线,且至少一条异形信号线为第一异形信号线,剩余的异形信号线为第二异形信号线;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常规信号线、第一异形信号线电连接,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二常规信号线、第二异形信号线电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显示区异形边的子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满足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多样化需求。位于第一常规区的第一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形区的第一异形信号线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位于第二常规区的第二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性区的第二异形信号线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内线路的排布密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常规区、第二常规区和异形区之间信号线的负载差异,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有效确保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设置了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两部分驱动电路,使得驱动线路在非显示区内的排布更加灵活方便,有利于降低显示设备的制作难度,提高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驱动单元的一种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驱动单元的一种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显示面板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bb以及至少一个槽体10;显示区aa包括异形边a、多条第一信号线20和多条第二信号线30,多条第一信号线20沿行方向延伸,异形边s和多条第二信号线30沿列方向延伸;异形边s包括至少一子边缘s1,子边缘s1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形成槽体10;

显示区aa包括第一常规区a1、第二常规区a2和异形区a3,异形区a3和槽体10沿行方向排列,第一常规区a1和第二常规区a2位于异形区a3沿列方向相对的两侧;位于第一常规区a1的第一信号线20为第一常规信号线21,位于第二常规区a2的第一信号线20为第二常规信号线22;位于异形区a3的第一信号线20为异形信号线23,且至少一条异形信号线23为第一异形信号线231,剩余的异形信号线23为第二异形信号线232;

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一常规信号线21、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电连接,第二驱动电路50和第二常规信号线22、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1的显示区aa内未示意出第二信号线30,同时,为了更易于区分第一常规信号线21、第二常规信号线22、第一异形信号线231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对四者进行了不同图案的填充;图2中未示意出第一信号线20。

具体的,通过将异形边s的子边缘s1朝向显示区aa的内部凹陷可以形成槽体10,槽体10的数量取决于子边缘s1的数量,子边缘s1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比如图1所示;子边缘s1可以是两条甚至两条以上,比如图3所示,但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此外,子边缘s1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的程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从而使得所形成的槽体10的大小能够适应不同型号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的安装要求,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在通过两条子边缘s1形成两个槽体10的情况下,显示区aa在行方向上与子边缘s1相邻的区域均为异形区a3,而在列方向上,位于异形区a3两侧的显示区aa部分则可以分别为第一常规区a1和第二常规区a2,且其中一个第一常规区a1或第二常规区a2位于两个异形区a3中间,此时,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图3中仅以设置两个第一驱动电路40和一个第二驱动电路50为例进行了示意。

槽体10既可以是贯穿整个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通孔,也可以是仅贯穿显示面板部分膜层的盲孔,也即在不影响后续安装的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功能的情况下不挖除或者仅保留部分透明膜层,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后续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常规区a1内的第一常规信号线21由第一驱动电路40提供驱动信号,位于第二常规区a2内的第二常规信号线22由第二驱动电路50提供驱动信号;而位于异形区a3内的异形信号线23,一部分由第一驱动电路40提供驱动信号,余下部分由第二驱动电路50提供驱动信号,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区aa内的第一信号线20可以通过分区域的方式由不同的驱动电路驱动,有利于减小显示区aa各区域之间第一信号线20的负载差异,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

同时,第一信号线20和第一驱动电路40、第二驱动电路50之间的线路的排布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从而有利于减小线路排布的密度,降低线路之间的耦合影响,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非显示区bb在行方向上的宽度。此外,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在非显示区bb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也并不作具体限制,仅以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同侧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通过显示区异形边的子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满足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多样化需求。位于第一常规区的第一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形区的第一异形信号线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位于第二常规区的第二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性区的第二异形信号线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内线路的排布密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常规区、第二常规区和异形区之间信号线的负载差异,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有效确保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设置了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两部分驱动电路,使得驱动线路在非显示区内的排布更加灵活方便,有利于降低显示设备的制作难度,提高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示,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为第奇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为第偶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或者,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为第偶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为第奇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

本实施例中,在异形区a3内,第奇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可以由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中的一者驱动,第偶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则可以由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的另一者驱动,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异形信号线23之间的负载差异,在进行画面显示时,能够有效防止异形区a3出现横条纹的情况,提升显示设备的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对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为第奇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且和第一驱动电路40电连接,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为第偶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且和第二驱动电路50电连接为例进行了示意。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为第偶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为第奇数行的异形信号线23时,异形信号线23和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根据图4进行相应调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驱动电路40包括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和多个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42,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出端与至少一条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或至少一条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电连接,且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入端和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电连接;

第二驱动电路50包括第二初始化信号线51和多个级联的第二移位寄存器52,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出端与至少一条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或至少一条第二异形信号线电连接,且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入端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6所示,每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入端ck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线ck1给出的时序信号,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给出的初始化信号,从第二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开始,后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导通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的每次导通维持时间为时钟信号线ck1一个时序信号的时长。

请继续参考图7所示,每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入端ck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线ck2给出的时序信号,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入端in用于接收第二初始化信号线51给出的初始化信号,从第二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开始,后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入端in与前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出端out电连接,以逐级导通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的每次导通维持时间为时钟信号线ck2一个时序信号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画面显示的均一性,时钟信号线ck1和时钟信号线ck2的时序信号的时长可以相同,而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51的初始化信号之间可以不同步。比如在图5所示的平面图中,若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按第一行第一信号线20至最后一行第一信号线20的顺序逐级导通,此时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51会存在时差,但对于画面显示而言,具有较好地均一性效果,也即时序信号的时长和初始化信号之间的时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8所示,第一移位寄存器42的输出端与至少两条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或至少两条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电连接,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出端与至少两条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或至少两条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移位寄存器42和第二移位寄存器52的输出端均可以与至少两条第一信号线20电连接,也即一个移位寄存器能够为至少两条第一信号线20提供驱动信号,从而可以减少移位寄存器的数量,使得非显示区bb有更多的空间用于线路排布或器件安装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电路40中各第一移位寄存器42所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2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均相同的情况,同样的,第二驱动电路40中各第二移位寄存器52所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20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相同的情况,图8中仅以第一驱动电路40中一部分第一移位寄存器42和两条第一常规信号线21电连接、余下部分第一移位寄存器42和三条第一异形信号线231电连接,第二驱动电路50中一部分第二移位寄存器52和两条第二常规信号线22电连接、余下部分第二移位寄存器52和三条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电连接为例进行了示意。

此外,请参考图9所示,由于移位寄存器数量的减少,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bb中与槽体10不相邻的区域内,从而可以使子边缘s1朝向显示区aa内部凹陷的程度更大,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同时,可以为器件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

可选的,请参考图10所示,第一驱动电路40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驱动电路40位于显示区aa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二驱动电路50也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驱动电路50位于显示区aa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区aa沿行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了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在满足第一驱动电路40为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第一异形信号线231提供驱动信号、第二驱动电路50为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提供驱动信号的基础上,可以使得线路和寄存器的排布方式更加灵活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仅以两个第一驱动电路40双边交叉驱动第一常规信号线21和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两个第二驱动电路50双边交叉驱动第二常规信号线22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为例进行了示意,当然,两个第一驱动电路40和两个第二驱动电路40的线路及各自寄存器的排布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11所示,第一常规信号线21的一端和其中一个第一驱动电路40的第一移位寄存器42电连接,第一常规信号线21的另一端和另一个第一驱动电路42的第一移位寄存器42电连接;第二常规信号线22的一端和其中一个第二驱动电路50的第二移位寄存器52电连接,第二常规信号线22的另一端和另一个第二驱动电路50的第二移位寄存器52电连接。也即通过两个第一驱动电路40为每条第一常规信号线21进行双边驱动,通过两个第二驱动电路50为每条第二常规信号线22进行双边驱动。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常规信号线21为例,由于第一常规信号线21的两端均有驱动信号输入,能够有效降低与同一条第一常规信号线21连接的像素之间的信号延迟程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均一性,也有利于实现宽屏显示。

可选的,请参考图12所示,第一异形信号线231仅远离槽体10的一端和第一移位寄存器42电连接;第二异形信号线232仅远离槽体10的一端和第二移位寄存器5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所示,多条第二信号线30沿列方向延伸,故至少存在一条第二信号线30需要绕开槽体10设置,此时与子边缘s1相邻的非显示区bb部分可以为这些第二信号线30提供一定的绕线空间。由于该绕线空间内线路的排布较其他区域会密集些,故对于窄屏或者驱动能力较大的显示面板,可以仅为第一异形信号线231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远离槽体10的一端提供驱动信号,从而在确保显示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寄存器的使用数量,并降低绕线空间内线路之间的耦合影响。

而对于第一常规区a1和第二常规区a2内的第一信号线20,仍然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寄存器排布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所示,非显示区bb包括第一子区b1和第二子区b2,第一子区b1和第二子区b2位于显示区aa沿列方向相对的两侧;第一子区b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驱动单元60,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一驱动电路40电连接;第二子区b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单元70,第二驱动单元7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4所示,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可以分别由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驱动,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的具体位置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当然,第一驱动单元60在第一子区b1内的具体位置及数量、第二驱动单元70在第二子区b2内的具体位置及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仅以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均为一个、且位于显示区aa沿行方向的同侧,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均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同时,受限于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的位置关系,此时第一级第一移位寄存器42和第一级第二移位寄存器52均取决于与异形区a3内第一异形信号线231和第二异形信号线232的排布方式。

具体的,在第一驱动电路40中,时钟信号线ck1和第一初始化信号线41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60提供相应的信号,并通过第一移位寄存器42导通相应的第一信号线20;同样的,在第二驱动电路50中,时钟信号线ck2和第二初始化信号线51可以直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70提供相应的信号,并通过第二移位寄存器52导通相应的第一信号线20。此外,在显示区aa内,部分第二信号线30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驱动单元60驱动,剩余的第二信号线30可以直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70驱动,从而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第一信号线20和第二信号线30的驱动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显示区aa各区域之间的显示差异,提升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可以均为ic驱动芯片,由于ic驱动芯片具有体积小,且能够集成大量的晶体管、电容等微电子元器件等优点,使得非显示区bb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得以进一步减小,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信号线20为扫描线或发光控制线,第二信号线30为数据线。

通常,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区aa设置若干像素以实现画面的显示。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为第一信号线20提供驱动信号时,若第一信号线20为扫描线,则与扫描线连接的像素被选中,并接收来自第二信号线30,也即数据线的数据信号,从而这些被选中的像素发光,发光时长则由所连接的发光控制线控制,也即在显示区aa内,第一信号线20可以均为扫描线,也可以为扫描线和发光控制线的组合,当然,第一驱动电路40和第二驱动电路50对于这些扫描线和发光控制线具体驱动方式同上述实施例的阐述。随着驱动电路40逐行为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显示区aa内的像素逐行打开,并在时钟信号线ck1和时钟信号线ck2的作用下持续到下一帧画面改变。

可选的,请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非显示区bb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驱动单元80,第三驱动单元80位于第一子区b1、第二子区b2的任一者;第三驱动单元80和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30电连接。也即第二信号线30中的至少一条可以通过第三驱动单元80驱动。

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单元80也可以为ic驱动芯片,具体优点同上述对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的阐述。第三驱动单元8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并且任意一个第三驱动单元80的位置可以是在第一子区b1内,也可以在第二子区b2内,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仅以设置一个第三驱动单元80,且第三驱动单元80位于第二子区b2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二信号线30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三驱动单元80可以有效减少第二信号线30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减小显示面板沿行方向上的显示差异,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和图18所示,显示区aa通过折叠轴w分为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0,折叠轴w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和行方向相交;显示面板包括平板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平板状态,至少两个子显示区a0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折叠状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子显示区a0之间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中,折叠轴w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和行方向相交,各子显示区a0在沿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部分或者均不相同,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同时,折叠轴w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折叠要求设计,本实施例仅以第一方向和列方向平行为例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考图17所示,在平板状态,也即不对显示面板沿折叠轴w做任何弯折操作,子显示区a0均位于同一平面,此时显示面板所能显示的画面最大,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效果。

请继续参考图18所示,在折叠状态,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子显示区a0之间至少部分交叠,使得显示设备更易于收纳和携带。以设置一条折叠轴w为例,显示区aa被该折叠轴w分为两个子显示区a0,若两个子显示区a0在行方向上的宽度不同,则显示面板沿折叠轴w折叠后,两个子显示区a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并不完全交叠;若两个子显示区a0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则显示面板沿折叠轴w折叠后,两个子显示区a0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可以完全交叠,但位于显示区aa两侧的非显示区bb则不一定完全交叠,具体以两侧非显示区bb在行方向上的宽度设置为准,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制。

可选的,请参考图19所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第一驱动单元60、第二驱动单元70和折叠轴w均不交叠。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均与折叠轴w不交叠,从而在对显示面板沿折叠轴w进行弯折操作时,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不会受到弯折操作的影响而损坏,有利于延长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能够降低非显示区bb内线路排布的难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20所示,沿行方向上,第一驱动单元60位于折叠轴w的其中一侧,第二驱动单元70位于折叠轴w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驱动单元60和第二驱动单元70分别位于折叠轴w的两侧,故两者也不会因对显示面板的弯折操作而损坏;同时,在显示区aa沿行方向的两侧均设置驱动单元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子显示区a0之间的亮度差异,有利于提升画面显示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21所示,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可变形、可弯曲性能,从而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视觉和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直观地示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图21仅简单示意出了主要膜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主要包括柔性基板90、阵列层91、有机发光器件92和薄膜封装层93,阵列层91位于柔性基板90的一侧,有机发光器件92位于阵列层91远离柔性基板90的一侧,薄膜封装层93位于有机发光器件92远离阵列层91的一侧。具体的,柔性基板90可以由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柔性材料制成,比如聚酰亚胺等;阵列层91包括若干薄膜晶体管t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线20和第二信号线30,薄膜晶体管t包括半导体层t1、栅极t2、源极t3和漏极t4,第一信号线20可以和栅极t2电连接,第二信号线30可以和漏极t4电连接;有机发光器件92包括第一电极921、发光层922、第二电极923和像素定义层924,且第一电极921通常和薄膜晶体管t的漏极t4电连接,从而第一信号线20和第二信号线30可以通过薄膜晶体管t控制有机发光器件92的开闭。此外,薄膜封装层93通常包括两层无机封装层以及位于两层无机封装层之间的一层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原子层沉积等工艺形成,有机封装层可以通过喷墨工艺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请参考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22仅以平板电脑为例,对显示装置200进行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还可以是手机、电视、车载显示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显示区异形边的子边缘形成槽体,槽体所在区域可以安装摄像头、扬声器等器件,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满足人们对于视觉效果的多样化需求。位于第一常规区的第一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形区的第一异形信号线由第一驱动电路驱动,位于第二常规区的第二常规信号线和位于异性区的第二异形信号线由第二驱动电路驱动,一方面,有利于减小非显示区内线路的排布密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小第一常规区、第二常规区和异形区之间信号线的负载差异,提升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有效确保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设置了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两部分驱动电路,使得驱动线路在非显示区内的排布更加灵活方便,有利于降低显示设备的制作难度,提高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