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7779发布日期:2020-03-31 10:27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板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缩小gip空间占用的电路设计。



背景技术:

gip技术(gatedriverinpanel):阵列栅极驱动技术,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面板(lcd)以及amoled显示面板。gip技术就是将水平扫描线的驱动电路制作在显示区(activearea)周围的基板上,使之能替代外接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circuit,ic)来完成水平扫描线的驱动。gip技术能减少外接ic的焊接(bonding)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面板设计上多采用双边gip驱动,来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需求。如图1-1所示,现有的7t2c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在面板设计上限制窄边框。而且随着边框越小,封框胶和显示面板内有效显示区域(activearea)的距离就越近,越容易对有效显示区域内的元件造成污染,产生一些周边亮度不均(mura)等问题难以实现显示面板窄边框的需求。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实现窄边框的gip驱动电路,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gip的面板驱动电路设计,用更少的元件达到相同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

具体地,所述t1的源极与片上高电压vgh连接。

具体地,所述t4的源极与时钟信号clk连接。

具体地,所述t2的漏极与片上低电压vgl连接。

本发明通过减少tft数量从而实现面板窄边框的需求以及减轻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面板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现有技术面板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i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ii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阶段iv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包括开关管t1、t2、t3、t4、电容,所述t1的栅极与上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漏极与t4的栅极、电容的一端、t2的源极连接;所述t4的漏极与电容的另一端、t3的源极连接,t4的漏极还与当前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和t3的栅极与下一级驱动信号连接,所述t2的漏极与t3的漏极连接。t1作为上拉tft,用于q电压上拉至高电平;t2,作为下拉tft,用于q点下拉至低电平。clk信号及g(n-1),g(n),g(n+1)波形信号如波形图所示。该发明架构相比图2展示的现有gip电路少了3个tft以及一个电容,进而可以缩减gip的大小,减轻设计难度。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t1的源极与片上高电压vgh连接;t4的源极与时钟信号clk连接。t2的漏极与片上低电压vgl连接。片上高电压与片上低电压是常用的面板上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下可以用data信号线替代vgh,用地线代替vgl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置换,以达到同样的效果。clk用于发出时钟信号,在时序上我们可以看到,上一级驱动信号g(n-1)、当前级驱动信号g(n)、下一级驱动信号g(n+1)用于顺序使能。

以下针对电路的时序功能进行分阶段介绍,

阶段i:如图3所示当g(n-1)输入高电平,t1开启,vgh电压写入,则q点电压为vgh,此时t4导通,写入clk电压,此时vclk=vgl_clk,即g(n)输出vclk_vgl低电压。g(n+1)此时为低电压,即t2,t3关闭。各点其电压为:

vq=vgh

vg(n)=vgl_clk

阶段ii:如图4所示,此时g(n-1)输入低电平,t1截止,但由于电容的维持,q保持高电压,t4处于导通,ckl高电平vgh_clk写入vg(n)=vgh_clk。即q的上拉电压为:

vq=vgh+vgh_ckl

阶段iii:如图5所示,此时g(n+1)为高电平,t2,t3导通,vgl写入,q点被拉低至vgl,g(n)被拉低至vgl,g(n-1)低电平,t1关闭;q点此时为vgl,t4关闭。q电压为:

vq=vgh

阶段iv:如图6所示,g(n-1)、g(n)、g(n+1)均为低电平,即t1、t2、t3、t4均关闭。

通过上述阶段,本面板驱动电路能够达到面板驱动面内pixel发光的目的,同时实现gip电路中tft及电容数量减少,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增强显示器外观美感。并且边框减小,在同样尺寸比例上,有益于增大显示区的面积,设计上可以增大面板解析度,增强画面显示,还减轻设计人员layout困难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