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9305发布日期:2020-10-30 21: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单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卡的应用变得十分广泛。各大银行的储值卡、信用卡、校园的一卡通、城市的公交卡、地铁卡、小区的门禁卡以及我们手中各种预充值的储值卡,卡片也变成了商家一种独特的营销手段。

每个银行都发现着大量的信用卡,每年由于信用卡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信用卡的安全码是信用卡再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安全代码,由3-4位数字构成,通常被用于证实付款人在交易时拥有该信用卡,从而防止信用卡欺诈。通常信用卡的安全码印刷在卡片上,一旦卡片制成后便不再更改,很容易通过拍照等技术手段进行记录。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商家特定的设备或者仪器才能看到卡内的信息。公交地铁卡虽然可以通过nfc读卡器快速的获取其中的记录和储值信息,但仍需要借助其他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及时显示记录的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低功耗显示组件包括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所述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通过热压密封连接器与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具体的,ic驱动单元包括asic电路和ic芯片u2,asic电路驱动ic对低功耗显示组件进行驱动。

具体的,asic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和电容c33,所述ic芯片u2的1引脚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ic芯片u2的2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8引脚均为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所述ic芯片u2的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及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13引脚、19引脚和21引脚均接地,ic芯片u2的18引脚、20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3引脚分别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24引脚分别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5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6引脚分别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7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8引脚分别和电容c9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29引脚与电容c11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c芯片u2的30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1引脚分别和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13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2引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电容c15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3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4引脚分别和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5引脚分别与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6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7引脚分别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和ic芯片u2的39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38引脚分别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2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和电阻r7,所述电源输入端分别与mos管2端口以及电阻r7的一端电性连接,处理器的标准gpio接口nen_vcc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mos管1端口电性连接,所述mos管的3端口与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nfc天线模块包括pn532芯片、天线,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电容c108、电容c109、电容c110、电容c111、电容c112、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15、电容c116、电容c117、电阻l1、电阻l2、电阻r4、电阻r100、电阻r101和电阻r102,所述pn532芯片的1引脚、3引脚、7引脚、11引脚、18引脚和41引脚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4引脚与电阻l1电性连接,电阻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1的一端、电容c10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1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的3引脚和电容c10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2的另一端、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103的一端、电容c105的一端以及天线的2引脚均接地,电容c103的另一端分别和天线的1引脚、电容c10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6的另一端分别和电容c105的另一端、电阻l2的一端、电阻r10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所述电阻l2的另一端与pn532芯片的6引脚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5引脚分别与电容c107的一端、电容c108的一端及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容c10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8引脚分别和电源输入端及电容c11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1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9引脚分别和电容c109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9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和pn532芯片的10引脚、电容c11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电容c1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0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4引脚分别与电容c115的一端和晶振x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5引脚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和晶振x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5的另一端、电容c11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23引脚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容c1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38引脚分别与电阻r101一端和电阻r102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1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39引脚分别与分别和电容c112、电容c113以及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2另一端和电容c113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40引脚分别与电容c114一端、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4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在低功耗显示组件显示后低功耗显示组件断电处理。

具体的,所述ic芯片采用cob封装,所述ic芯片的管脚封装在柔性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稳态液晶作为显示种类,液晶显示部分仅在显示更改时候需要电能,无电状态下可以维持原有显示,采用asic电路对段码进行驱动,内置dc-dc升压电路,实现低功耗控制。

(2)本实用新型通过spi时序以及busy和reset与主控制器连接,由主控发送相应的信号实现状态显示,运用了asicic,采用cob封装,直接将ic管脚封装在卡片的fpc上,能够有效的减少卡片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6位段码液晶显示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稳态液晶材料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ic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spi方式驱动的时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nfc天线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功耗与时间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内嵌双稳态液晶低功耗柔性显示单元的卡片,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所述电源模块向处理器、ic驱动单元、nfc天线模块、按键模块和低功耗显示组件供电,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按键模块和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ic驱动单元向低功耗显示组件电性连接。ic驱动单元内置柔性电路板。

低功耗显示组件为双稳态液晶显示段式显示屏,具有双稳态特性,即在通电和断电情况下均能保持显示的稳定状态。

所述电源模块为超薄聚合物锂电池模块。

优选的,所述低功耗显示组件采用6位段码低功耗显示单元,双稳态液晶作为显示种类,液晶显示部分仅在显示更改时候需要电能,无电状态下可以维持原有显示。

具体的,所述低功耗显示组件包括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所述双稳态液晶显示单元通过热压密封连接器与ic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具体的,ic驱动单元包括asic电路和ic芯片u2,asic电路驱动ic对低功耗显示组件进行驱动,内置dc-dc升压电路。显示单元与ic驱动单元采用热压密封连接器,有效的保证连接的可靠性,通过asic驱动ic对显示单元进行驱动,asic电路可以输出两种不同的电压,即使双稳态液晶显示两种不同状态的电压(x,x/2),通过电压转换实现两种不同电压对显示单元的驱动,以满足显示单元的亮态和暗态显示。处理器作为电压和时序控制部分,采用标准四线spi方式,为方便显示,按键模块包含薄膜开关按键,可进行制定内容的显示。整个系统模块采用聚合物超薄锂电池进行供电,并通过nfc方式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低功耗显示组件采用的6位段码液晶显示单元,即可满足6个8字符的显示,以此达到显示信用卡安全码、储值卡余额及其他相关的数字信息。整个液晶显示单元厚度控制在0.1mm,以满足卡片结构的需求。6位双稳态液晶段码驱动,一共6个8字,每个8字的每段都有一个seg驱动,通过seg的波形来确定这段是亮态还是暗态,驱动时候采用暗态(x/2电压)亮态(x电压),并且采用pwm脉冲进行控制。

低功耗显示组件采用双稳态液晶材料,能够保证液晶显示的两种不同状态(亮态和暗态)并且依靠其物理特性维持其显示状态。原理如下:显示单元在外界光线的照射下,其由于液晶分子本身的结构,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则显示为暗态色,另一部分光线通过液晶分子的结构折射出来,则显示为亮态。

具体的,asic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和电容c33,所述ic芯片u2的1引脚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ic芯片u2的2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8引脚均为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所述ic芯片u2的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及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13引脚、19引脚和21引脚均接地,ic芯片u2的18引脚、20引脚均与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3引脚分别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以及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24引脚分别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5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6引脚分别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33的另一端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27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28引脚分别和电容c9的一端和电容c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29引脚与电容c11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c芯片u2的30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1引脚分别和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13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2引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电容c15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3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4引脚分别和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和电容c17的另一端均接地,ic芯片u2的35引脚分别与电容c18一端、电容c19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和电容c19另一端均与ic芯片u2的36引脚电性连接,ic芯片u2的37引脚分别和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电容c29的一端、电容c30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和ic芯片u2的39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电容c29的另一端、电容c30的另一端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ic芯片u2的38引脚分别和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2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1和电阻r7,所述电源输入端分别与mos管2端口以及电阻r7的一端电性连接,处理器的标准gpio接口nen_vcc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mos管1端口电性连接,所述mos管的3端口与输出接口vcc_sw电性连接。低功耗显示组件采用热压密封连接器将6位段码的所有笔段与ic驱动单元相连,通过spi时序即simo、uclk、ncs以及busy和reset与处理器连接,由处理器发送相应的信号实现6位段码的状态显示。

具体的,所述nfc天线模块包括pn532芯片、天线,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电容c108、电容c109、电容c110、电容c111、电容c112、电容c113、电容c114、电容c115、电容c116、电容c117、电阻l1、电阻l2、电阻r4、电阻r100、电阻r101和电阻r102,所述pn532芯片的1引脚、3引脚、7引脚、11引脚、18引脚和41引脚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4引脚与电阻l1电性连接,电阻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1的一端、电容c10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1的另一端分别与天线的3引脚和电容c10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2的另一端、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103的一端、电容c105的一端以及天线的2引脚均接地,电容c103的另一端分别和天线的1引脚、电容c10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6的另一端分别和电容c105的另一端、电阻l2的一端、电阻r10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所述电阻l2的另一端与pn532芯片的6引脚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5引脚分别与电容c107的一端、电容c108的一端及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电容c10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8引脚分别和电源输入端及电容c11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1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9引脚分别和电容c109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09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和pn532芯片的10引脚、电容c110的一端的电性连接,电容c1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00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4引脚分别与电容c115的一端和晶振x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pn532芯片的15引脚分别与电容c116的一端和晶振x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5的另一端、电容c116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23引脚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容c11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38引脚分别与电阻r101一端和电阻r102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1另一端与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0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39引脚分别与分别和电容c112、电容c113以及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2另一端和电容c113另一端均接地,所述pn532芯片的40引脚分别与电容c114一端、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14另一端接地。通过采用nfc天线模块实现与外部的数据交互。

为了保证在聚合物超薄锂电池下进行低功耗控制,还优化了段码驱动代码,其中,对低功耗显示组件驱动部分源代码优化如下:

//////////////////////////////////////////////////////////////////////////////

//function:powerondisplay

//purpose:power-upthedisplay.

//inputs:none

//outputs:none

//notes:none

///////////////////////////////////////////////////////////////////////////////

voidpowerondisplay(void)

{

//insertusercodetotri-statebusyfromthedisplayhere.

//applypowertothedisplaydriver.

clearnen_vcc();

//deassertchipselectandreset.

deselectdisplay();

deassertreset();

}

///////////////////////////////////////////////////////////////////////////////

//function:poweroffdisplay

//purpose:power-downthedisplay.

//inputs:none

//outputs:none

//notes:none

///////////////////////////////////////////////////////////////////////////////

voidpoweroffdisplay(void)

{

//setlogicinterfacesignalslowtopreventsourcingunpowereddriver.

assertreset();

selectdisplay();

clearsimo();

clearuclk();

//removepowerfromthedisplaydriver.

setnen_vcc();

//insertusercodetodrivebusylowhere(topreventafloatinginputto

//thehostmicrocontroller).

}

对asic电路电源控制、液晶初始化及低功耗控制优化代码如下:

///////////////////////////////////////////////////////////////////////////////

//function:display

//purpose:displaythegivenstringofdigits.

//inputs:pimage-pointertoastringofsixnumericdigitstodisplay

//outputs:none.

//notes:callingexample:display("012345");

///////////////////////////////////////////////////////////////////////////////

voiddisplay(constchar*pimage)

{

uint8digit,seg,digitval;

uint32imgdata[]={0,0,0,0};

//setondriveroutputsforeachofthesixdigits.

for(digit=0;digit<6;digit++)

{

//convertcharacterinstringtonumericvalue.

digitval=pimage[digit]-'0';

//onlyprocessnumerics.

if(digitval<=9)

{

//loopthroughsegmentsgtoaofthecurrentdigit.

for(seg=0;seg<7;seg++)

{

//setoutputdatabitifcurrentsegmentofcurrentdigitison.

if(fontmap[digitval]&(0x40>>seg))

{

uint8dataindex=segmap[digit][seg]/24;

imgdata[dataindex]+=(1ul<<(segmap[digit][seg]%24));

}

}

}

}

//poweron/resetdriver.

powerondisplay();

hardresetdisplay();

//configureclock.

//-internaloscillatorenabled,2mstimingbase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c6);

spiputchar(0x08);

spiputchar(0x5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dc/dc2register(boostervoltage).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2);

spiputchar(0xc8);

spiputchar(0x8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dc/dc1register(analogcontrol).

//-16xboost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4);

spiputchar(0x58);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delayfordc/dctorise.

delay(dcdc_rise);//125msminimum

//hi-zregister0.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8);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deselectdisplay();

//hi-zregister1.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a);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deselectdisplay();

//hi-zregister2.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c);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5);

deselectdisplay();

//hi-zregister3.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e);

spiputchar(0xff);

spiputchar(0xf5);

spiputchar(0x55);

deselectdisplay();

//dataregister0.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0);

spiputchar((imgdata[0]/65536)&0xff);

spiputchar((imgdata[0]/256)&0xff);

spiputchar((imgdata[0]/1)&0xff);

deselectdisplay();

//dataregister1.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2);

spiputchar((imgdata[1]/65536)&0xff);

spiputchar((imgdata[1]/256)&0xff);

spiputchar((imgdata[1]/1)&0xff);

deselectdisplay();

//dataregister2.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4);

spiputchar((imgdata[2]/65536)&0xff);

spiputchar((imgdata[2]/256)&0xff);

spiputchar((imgdata[2]/1)&0xff);

deselectdisplay();

//dataregister3.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6);

spiputchar((imgdata[3]/65536)&0xff);

spiputchar((imgdata[3]/256)&0xff);

spiputchar((imgdata[3]/1)&0xff);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1register.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8);

spiputchar(0xfa);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0);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2register.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a);

spiputchar(0x5a);

spiputchar(0xd5);

spiputchar(0x50);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3register.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c);

spiputchar(0xfa);

spiputchar(0x55);

spiputchar(0x50);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4register.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ee);

spiputchar(0x5a);

spiputchar(0xd5);

spiputchar(0x50);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5register.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f0);

spiputchar(0xff);

spiputchar(0xff);

spiputchar(0xff);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6register.(t1&t3=100ms,t2&t4=2ms)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f2);

spiputchar(0xc8);

spiputchar(0x1c);

spiputchar(0x81);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7register.(t5&t7=100ms,t6&t8=2ms)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f4);

spiputchar(0xc8);

spiputchar(0x1c);

spiputchar(0x81);

deselectdisplay();

//waveformlookup8register.(t9&t10=0ms)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f6);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update.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c0);

spiputchar(0x40);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waitforupdatetofinish.

waitnonbusy();

//disablechargepump,bias,andhvbuffer.nodc/dcdischarge.

selectdisplay();

spiputchar(0xd4);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spiputchar(0x00);

deselectdisplay();

//poweroffdriver.

poweroffdisplay();

}

具体的,在低功耗显示组件显示后低功耗显示组件断电处理。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低功耗特性,从以下两方面控制显示单元功耗,即驱动时间和驱动显示后断电维持液晶单元原来状态(此时不耗电),请参照附图7,在程序加载后,第10ms时候驱动功耗最大,但瞬间降低到30mw左右,直到50ms以后可以达到零功耗。

具体的,所述ic芯片采用cob封装,所述ic芯片的管脚封装在柔性电路板上。

一般液晶材料受限于体积很难应用在卡片上,普通液晶玻璃厚度为0.5mm,最薄可以做到0.3mm,双层液晶玻璃厚度为0.6mm-1.0mm。本实用新型专利创新性的运用pet膜材作为双稳态液晶笔段的存储,pet膜材厚度仅为0.05mm,整体双稳态液晶材料可以控制在1mm,能够满足信用卡及一般类存储卡片的厚度要求。

一般ic芯片体积较大,本实用新型创新的运用了asic电路配合ic芯片u2,采用cob封装,直接将ic芯片的管脚封装在卡片的asic电路的柔性电路板上,能够有效的减少卡片的整体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通过按键模块或者nfc天线模块对处理器输入指令,处理器将指令传输至ic驱动单元,ic驱动单元将信号转化后在低功耗显示组件进行显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