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261177阅读:来源:国知局
驱动模块的开启阈值漂移导致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
[0068]进一步的,当所述像素电路中的阈值补偿模块包括第一受控开关单元、第二受控开关单元、第三受控开关单元、第四受控开关单元时,所述施加控制信号使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将所述储能单元第一端的电压补偿为所述驱动模块的阈值与补偿电压输入端所接入的电压之和,包括:
[0069]施加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一受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受控开关单元导通,使所述第三受控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受控开关单元关闭。
[0070]当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复位模块时,在所述补偿阶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1]复位阶段,施加控制信号使所述复位模块对所述储能单元第一端的电压进行复位。
[0072]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在上述的补偿阶段之后,上述的方法还一般包括发光阶段。
[0073]下面结合一种具体的电路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为一种可能的像素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包括T1-T7共七个P型开关晶体管、一个P型驱动晶体管DT、一个电致发光元件OLED和一个电容C,其中开关晶体管Tl、T2、T3、T4构成阈值补偿模块,晶体管T5构成复位模块,晶体管T6构成重置模块,晶体管T7构成数据电压写入模块,电容C构成储能模块;该像素电路还具有工作电压输入端Vdd,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接地端GND,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l、Scan2、Scan3和EM ;其中,开关晶体管Tl、T2、T6的栅极均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2,开关晶体管T3和T4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EM,开关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3,开关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l ;开关晶体管Tl的漏极、开关晶体管T4的源极均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漏极d,开关晶体管Tl的源极连接补偿电压输入端Vcom,开关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阳极,OLED的阴极连接接地端GND ;开关晶体管T2的漏极、开关晶体管T5的源极、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电容C的第一端a端,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S,开关晶体管T5的漏极连接接地端GND ;开关晶体管T3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S,源极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Vdd ;开关晶体管T6的源极、开关晶体管T7的漏极连接电容C的第二端b端,开关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接地端GND,开关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
[0074]图4为用于对图3的像素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方法中关键信号的时序图,具体包括:
[0075]复位阶段SI,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3施加低电平,使开关晶体管T5导通,并在其他各个控制信号输入端施加高电平,使除晶体管T5之外的其他开关晶体管均关断。此时,如图5a所示,电容C的第一端a端连接接地端GND,其中存储的电荷经开关晶体管T5流向接地端,a端的电平被复位为O。开关晶体管T5起到对a端的电压进行复位的作用。
[0076]补偿阶段S2,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2施加低电平,在其他控制信号输入端均施加高电平,使开关晶体管Tl、T2和T6到导通,其他开关晶体管关断。此时,驱动晶体管DT的漏极与补偿电压输入端Vcom导通,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与电容C的a端导通。如图5b所示,补偿电压输入端Vcom经开关晶体管Tl、驱动晶体管DT、开关晶体管T2向电容C的a端充电,直到a端的电压达到Vcom+Vth(此时达到驱动晶体管DT的截止条件,这里的Vth为驱动晶体管DT的开启阈值,在这里为负值)。这个阶段,由于开关晶体管T3和T4被关断,能够很好的保证对a端成功进行阈值补偿。且由于开关晶体管T4的关断,此时电致发光元件OLED不会发光,延长了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开关晶体管T6的导通,使得电容C的b端的电压与接地端一致,均为O。此时电容C的ab两端的压差为Vcom+Vth。开关晶体管T1、T2、T3和Τ4共同实现了对电容C的a端的阈值补偿。开关晶体管T6则起到了对电容C的b端重置的作用。
[0077]数据电压写入阶段S3,在控制信号输入端Scanl施加低电平,在其他控制信号输入端均施加高电平,此时在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上施加本次发光所需的数据电压。此时仅开关晶体管T7导通,其他开关晶体管均关断。如图5c所示,数据电压输入端Data经开关晶体管T3与电容C的b端导通,经开关晶体管T4向电容b端充电,将数据电压Vdata写入到电容C的b端。此时为了保持原来的压差Vcom+Vth,电容C的a端发生等压跳变,电压跳变为 Vcom+Vth+Vdata。
[0078]发光阶段S4,在控制信号输入端EM上施加低电平,在其他控制信号输入端均施加高电平,此时开关晶体管T3和T4导通,其他开关晶体管均关断。如图5d所示,工作电压接入端Vdd接入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驱动晶体管DT产生驱动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电流并通过开关晶体管T4流向电致发光元件0LED,使电致发光元件OLED发光。由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电压为Vcom+Vth+Vdata,则根据由TFT饱和电流公式可以得到:
[0079]1led= K(VGS-Vth) 2
[0080]= K[(Vcom+Vth+Vdata) - Vdd - Vth]2[0081 ] = K(Vcom+Vdata - Vdd)2
[0082]由上式中可以看到此时工作电流IcmdF受驱动晶体管的开启阈值Vth的影响,只与数据电压Vdata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DT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开启阈值Vth漂移的问题,消除其对I_D的影响,保证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正常工作。
[0083]在实际应用中,作为重置模块的开关晶体管T6的漏极也可以如图6所示连接补偿电压输入端Vcom,或者如图7所示连接工作电压输入端Vdd。此时,也可以利用上述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
[0084]不同的是,对于图6中所示的像素电路,在补偿阶段S2后,电容b端的电压为Vcom,电容C两端的压差为Vcom+Vth-Vcom,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S3后,电容C的a端的电压为Vth+Vdata,最后在发光阶段S4,得到的
[0085]1led= K(VGS-Vth) 2
[0086]= K (Vth+Vdata - Vdd - Vth)2
[0087]= K (Vdata - Vdd)2
[0088]对于图7中所述的像素电路,在补偿阶段S2后,电容b端的电压为Vcom,电容C两端的压差为Vcom+Vth-Vdd,在数据电压写入阶段S3后,电容C的a端的电压为Vcom+Vth-Vdd+Vdata,最后在发光阶段S4,得到的
[0089]1led= K(VGS-Vth) 2
[0090]= K (Vcom+Vth~Vdd+Vdata - Vdd - Vth)2
[0091]= K(Vcom+Vdata - 2Vdd)2
[0092]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图6和图7中的像素电路以及相应的驱动方法,工作电流I_D也均不受驱动晶体管的开启阈值Vth的影响,只与数据电压Vdata有关。彻底解决了驱动晶体管DT由于工艺制程及长时间的操作造成开启阈值Vth漂移的问题,消除其对Imd的影响,保证电致发光元件OLED的正常工作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