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44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景窗的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
就数字相机来说,由于数字相机内部的电子零件可以非常小,所以现在的数字相机的体积可以远小于早期数字相机的体积。但是,目前限制数字相机尺寸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观景窗(View Finder)的长度。由于观景窗是用来让用户观察数字相机所撷取的影像的,而依据光学成像原理,观景窗的长度必须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观景窗的长度对数字相机尺寸大小的限制已经大于电子零件尺寸大小对数字相机尺寸大小的限制。
目前,针对观景窗长度对数字相机尺寸大小的限制,可以利用改变数字相机的外观的方式来解决,换言之,将数字相机的外观做成观景窗部分的长度大于机身部分的厚度,但是,如此一来,会影响数字相机的外观,而且,在携带数字相机时会造成用户的不方便,并且容易损毁突出的观景窗部分。
另外,为解决观景窗长度对数字相机尺寸大小的限制,可以将观景窗改成液晶屏幕。然而,虽然使用液晶屏幕作为观景窗可以缩小观景窗的长度,但是,因为液晶屏幕较为昂贵,所以使用液晶屏幕会增加数字相机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观景窗,使得数字相机的厚度可以减少,同时成本比采用液晶屏幕为观景窗为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观景窗,其成本比采用液晶屏幕为观景窗为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包括一第一观景窗构件、一第二观景窗构件、一第一弹性构件、一第一卡合构件以及一第二卡合构件。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观景窗构件固定于数字相机中,第二观景窗构件则设置于第一观景窗构件中,且相对于第一观景窗构件可滑动。第一弹性构件与第二观景窗构件连接,且能够将第二观景窗构件由一预备位置推至一弹出位置。第一卡合构件固定设置于第二观景窗构件,而第二卡合构件与第一卡合构件配合,使当第二卡合构件位于一卡合位置时,能够抵住第一卡合构件,以便第二观景窗构件保持在预备位置,而当第二卡合构件向一未卡合位置移动时,第二观景窗构件即被第一弹性构件推至弹出位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形态,第二卡合构件可具有一拨动部。一使用者能够通过拨动前述的拨动部,将第二卡合构件自卡合位置向未卡合位置移动。另外,第一卡合构件与第二卡合构件的至少一个具有一斜面,当第二观景窗构件自弹出位置被压向至预备位置时,斜面使第二卡合构件向未卡合位置移动,以便第二观景窗构件能够移动至预备位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态,数字相机中还可以包括一第二弹性构件以及一切换开关。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构件与第二卡合构件连接,且能够将第二卡合构件由未卡合位置推向卡合位置;切换开关用来切换数字相机的状态,且其设置的位置是当第二卡合构件向未卡合位置移动时,能够触动到该切换开关。
利用此种设计,由于观景窗由第一观景窗构件与第二观景窗构件组合成,且第二观景窗构件的位置可相对于第一观景窗构件改变,所以观景窗的长度在数字相机不使用时可缩短。如此,数字相机的厚度可较薄。在不使用数字相机时,使用者可将观景窗收纳于厚度较薄的数字相机中,使其不会突出于厚度较薄的数字相机之外。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中,观景窗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中,第二观景窗构件位于预备位置的状态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中,第二卡合构件向未卡合位置移动时的状态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中,第二观景窗构件位于弹出位置的状态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中,第二观景窗构件被压回至预备位置时的状态立体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数字相机100包括一观景窗组件101、一第一相机主体102以及一第二相机主体103,且观景窗组件101装设于第一相机主体102与第二相机主体103之间。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观景窗组件101包括了第二观景窗构件11、一第一弹性构件12、一第一卡合构件13、一第二卡合构件14、一第二弹性构件15以及一切换开关16。其中,第二观景窗构件11装设于一第一观景窗构件17之中,使其可相对于第一观景窗构件17滑动,且具有一与第一弹性构件12接触的突出部111。第一弹性构件12是一弹簧,其一端抵于第二观景窗构件11的突出部111,另一端则设置于套筒18中。第一卡合构件13固定设置于第二观景窗构件11内。第二卡合构件14与第二弹性构件15互相接触,且具有一拨动部141。第二弹性构件15也是一弹簧,其一端抵于第二卡合构件14,另一端则抵于一固定于数字相机100中的构件(图2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观景窗构件17与套筒18固定于数字相机100中,而第二观景窗构件11、第一弹性构件12、第一卡合构件13、第二卡合构件14与第二弹性构件15于数字相机100中则为可活动的构件。
图3显示第二观景窗构件11位于一预备位置的状况。在图3中,第二卡合构件14位于一卡合位置,以抵住第一卡合构件13。此时,第一弹性构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但由于第二卡合构件14抵住了第一卡合构件13,所以第二观景窗构件11会保持在图3所示的预备位置上。
如图4所示,当一使用者拨动拨动部141,使第二卡合构件14沿方向B往一未卡合位置移动时,由于其不再抵住第一卡合构件13,所以第一弹性构件12会往方向A推动第二观景窗构件11。当第二卡合构件14沿方向B移动时,其会触动切换开关16,使数字相机100进入准备撷取影像的状态。
如图5所示,第二卡合构件14沿方向B移动时会挤压第二弹性构件15。当使用者松开拨动部141,亦即,使用者拨动拨动部141的手指离开拨动部141时,第二卡合构件14会被第二弹性构件15向B’的方向推动,直到抵住第一卡合构件13为止。此时,第二观景窗构件11位于一弹出位置,使用者可透过第二观景窗构件观看按下快门时镜头会撷取到的影像。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卡合构件13与第二卡合构件14的至少一个具有一斜面,因此,当第二观景窗构件11自弹出位置沿方向A’被压向至预备位置时,斜面会使第二卡合构件14向未卡合位置移动,使第二观景窗构件11能够移动至预备位置。
当第二观景窗构件11移动至预备位置后,第二弹性构件15会将第二卡合构件14由未卡合位置推回卡合位置,以抵住第一卡合构件13,将第二观景窗构件11固定于如图3所示的预备位置。
当第二观景窗构件11自弹出位置沿方向A’被压向至预备位置时,第二卡合构件14会向未卡合位置移动,因此会再度触动切换开关16,以切换数字相机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观景窗构件17与第二观景窗构件11构成了一长度可改变的观景窗。当不使用数字相机时,使用者可将第二观景窗构件11置于预备位置,以缩短观景窗的长度。当需要使用数字相机时,使用者可拨动拨动部141,以使第二观景窗构件11弹出至弹出位置,以增加观景窗的长度。
通过此种设计,由于观景窗的长度在数字相机不使用时可缩短,所以数字相机的厚度可较薄。在不使用数字相机时,使用者可将观景窗收纳于厚度较薄的数字相机中,使其不会突出于厚度较薄的数字相机之外。
以上所述仅为非限制性的举例。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定设置于该数字相机中的第一观景窗构件;一相对于该第一观景窗构件可滑动的第二观景窗构件;一能够将该第二观景窗构件由预备位置推至一弹出位置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与该第二观景窗构件连接;一第一卡合构件,其固定设置在第二观景窗构件上;以及一与第一卡合构件配合的第二卡合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卡合构件具有一拨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能够将第二卡合构件由未卡合位置推向卡合位置的第二弹性构件,其与第二卡合构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合构件与第二卡合构件二者的至少一件具有一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可切换数字相机的状态的切换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特征在于第二观景窗构件设置于第一观景窗构件内部。
7.一种用于数字相机中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定地设置于该数字相机中的第一观景窗构件;一可相对于该第一观景窗构件滑动的第二观景窗构件;一能够将该第二观景窗构件由预备位置推至一弹出位置的第一弹性构件,其与该第二观景窗构件连接;一固定设置于该第二观景窗构件的第一卡合构件;以及一与第一卡合构件配合的第二卡合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卡合构件具有一拨动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能够将第二卡合构件由未卡合位置推向卡合位置的第二弹性构件,其与该第二卡合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合构件与第二卡合构件二者的至少一件具有一斜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可切换数字相机的状态的切换开关。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观景窗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观景窗构件设置于第一观景窗构件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观景窗长度可调整的数字相机,其包括一第一观景窗构件、一第二观景窗构件、一第一弹性构件、一第一卡合构件以及一第二卡合构件。其中,第一观景窗构件固定于数字相机中,第二观景窗构件设置于第一观景窗构件中,且可相对于第一观景窗构件滑动。第一弹性构件与第二观景窗构件连接,且能够将第二观景窗构件由一预备位置推至一弹出位置,而第一卡合构件固定设置于第二观景窗构件,并与第二卡合构件配合,使当第二卡合构件位于一卡合位置时,能够抵住第一卡合构件,以便第二观景窗构件保持于预备位置,而当第二卡合构件向一未卡合位置移动时,第二观景窗构件即被第一弹性构件推至弹出位置。
文档编号G03B13/10GK2525553SQ02201519
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6日
发明者柯玉振, 陈永镇 申请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