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7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背投影显示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背投影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显示装置主要分为两种,一为映像管(Cathode RayTube,CRT)技术、另一为利用内藏光机引擎的背投影技术;而CRT技术因显示尺寸增加,随之造成装置体积增大,因此,已不敷使用于讲究轻、薄、短小的场合;而背投影技术可具有高亮度及体积较薄小的特点,目前常被应用于家用电视、家庭电影院、电动玩具、视讯会议等大尺寸显示的场合。
请参阅图1所示,习知背投影显示装置包括一壳体1、及置于壳体1内的光学投影系统,其中光学投影系统包括光机2、反射镜3及萤幕4;藉由光机2产生一影像光束并投射于反射镜3上,反射的光束再投射于萤幕4以完成影像呈现。
而光机2提供的影像光束其投射路径决定投射于萤幕2的影像是否歪斜,然各光学元件及壳体1存在制造公差,及组装时会产生累积公差,因此组装后需藉调整光机2及反射镜3的相对位置,使影像对正并以适当比率投射于萤幕4,使系统具有最佳投影效果。
请参阅图2所示,是台湾第88120280号专利所揭示的背投影显示装置10结构,其包括一下壳体11、一上壳体12、一光机13、一反射镜14及一显示幕15;该下框体11上方具有一开口111,上框体12底部具有一窗口121;该下壳体11内部设有框架结构112以供固设光机13,反射镜14则固设于该上壳体12后侧内面,显示幕15则内嵌于上壳体12前端其组装时,是先将光机13固定于下壳体11的框架结构112上,再将反射镜14及显示幕15装设于上壳体12,再由下壳体11上方将上壳体12置入,而组装完成一封闭的壳体结构。
当试机时发现影像无法正确投射于显示幕15时,则需将整个上壳体12拆开后才可调整光机13位置,调整后再将上壳体12组装再进行试机,而上壳体12拆除后再组装会造成反射镜14位置变动,因此将增加调整时间;且下壳体11具有壁面及框架结构112,所以组装电子元件及投影光学元件于下壳体时,视线易被阻挡而妨碍组装。
另外,目前LCD萤幕或CRT萤幕其壳体组装,常使用卡扣结合方式,但卡扣结构会阻碍模具脱模,因此于模具设计时需加设脱模设计(如滑块等)以助脱模;且壳体以卡扣组装后,即无法辨识卡扣结构,因此不易拆卸壳体,然卡扣结构与壳体一般是采用塑胶材质,故不当的拆装则易使卡扣结构损坏,致造成壳体无法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可方便调整光机与反射镜的相对位置,且调整光机时不致变动反射镜位置,可节省调整时间,且该壳体便于拆装定位,并且整体组合结构美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其周缘开设有沟槽,该基板前端垂设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调整孔;一背盖,该背盖的底面连结于基板上,且该背盖具有相连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该底面延伸设有凸缘结合于该基板的沟槽;以及一萤幕框架,是设于该背盖前端面。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是呈L形。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包括一圆弧板及固设于该圆弧板两侧的侧板。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投影显示装置的电子模组及光学模组是设于该基板上。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底面内侧垂设至少一锁固片,该锁固片与基板上设有相对的固定孔。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两侧设有通风口。
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萤幕框架内固设一萤幕,该萤幕封闭该背盖的前端面。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不采用卡扣结构,所以制造时不需考量脱模设计,且壳体利用螺丝锁固故易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模组及电子模组是先组装于开放的基板上,完成后再装上背盖,因而可避免背盖阻挡组装视线,方便组装。
当试机时发现影像无法正确投射于显示幕时,则仅需将面板盖拆开后即可露出框架形成的调整孔,而可调整光机及反射镜的相对位置,故反射镜位置不致变动,且调整时可同时显示萤幕观看画面,因此可准确调整并节省调整时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组装,壳体表面不致具有裸露的螺丝头以及不平滑的表面,而使组装后壳体整体美观。

图1是习知背投影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习知另一背投影显示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基板与背盖分解示意图。图4B、图4C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基板与背盖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余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20包括一基板21、一背盖22及一萤幕框架23,藉由背盖22连结于基板21上方,设有显示萤幕232的萤幕框架23设于背盖22前端面,而组成一封闭的壳体20。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该基板21前端垂设一框架211,使基板21形成一概呈L形的结构,框架211是供电子元件如喇叭、视讯控制板(图未示)等固定,并形成至少一调整孔2111,而基板21具有一表面212供该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光学模组(投影光学模组)、电子模组(电源供应器、控制模组等)搭配固定元件或调整装置装设于预定位置,基板21后侧周缘两侧开设有沟槽213,以供背盖22组装定位用。
背盖22是由一圆弧板221及固设于圆弧板221两侧的左侧板222及右侧板223组成,使背盖22的底面224与前端面225相连通,背盖22的底面224延伸有凸缘2241,且该凸缘2241可配合基板21沟槽213导引置入,其结合面形成平整面,使背盖22连结于基板21上;另背盖22底面224内侧垂向设一对锁固片2242,且于锁固片2242与基板21相对应位置设有固定孔2243、214,以供锁固元件215穿设后而由内侧将背盖22与基板21锁固;背盖22内壁面226且于前端面225背后固设有一反射镜(图未示),以将影像光束反射至设于前端面225的萤幕232;该背盖22其左侧板222与右侧板223均开设有通风口2221、2231。
而该萤幕框架23是套设于背盖22前端面225,其呈矩形状并具有一窗口231,萤幕框架23内固设一显示萤幕232(如图3),并使窗口231封闭。
其组装过程,再参阅图4所示,首先,将投影显示装置的光学模组及电子模组先固定安装于基板21预定位置上,再将背盖22的凸缘2241对准沟槽213置入后定位,使背盖22底面及侧边缘连结于基板21上,形成一整体的平整面,并组成一前端面225为开口的结构,再锁入锁固元件215以固定结合背盖22及基板21,而反射镜可于背盖22组装前或后固设于背盖内壁面226;如图5所示,背盖22组装完成后,再将固设有显示萤幕232的萤幕框架23组装于背盖22前端面225后以埋头螺丝锁固固定,以封闭背盖22前端面225,并将喇叭盖24、面板盖25盖住于框架211以组装完成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壳体(如图3所示)。
由于本实用新型不采用卡扣结构,所以制造时不需考量脱模设计,且壳体利用螺丝锁固故易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模组及电子模组是先组装于开放的基板21上,完成后再装上背盖22,因而可避免背盖22阻挡组装视线;以及基板21与背盖22组装时利用沟槽213与凸缘2241导引及锁固元件21 5内部锁固,并配合背盖22两侧设置的通风口2221,因此,可达到方便组装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20。
当试机时发现影像无法正确投射于显示幕时,则仅需将面板盖24拆开后即可露出框架211形成的调整孔2111,而调整光机及反射镜的相对位置,故反射镜位置不致变动,且调整时可同时显示萤幕观看画面,因此可准确调整并节省调整时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组装,是利用凸缘2241搭配沟槽213结合,并将锁固元件215锁固于内部而固定,因此,壳体表面不致具有裸露的螺丝头以及不平滑的表面,而达到壳体美观的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板,其周缘开设有沟槽,该基板前端垂设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调整孔;一背盖,该背盖的底面连结于基板上,且该背盖具有相连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该底面延伸设有凸缘结合于该基板的沟槽;以及一萤幕框架,是设于该背盖前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是呈L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包括一圆弧板及固设于该圆弧板两侧的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投影显示装置的电子模组及光学模组是设于该基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底面内侧垂设至少一锁固片,该锁固片与基板上设有相对的固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背盖的两侧设有通风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萤幕框架内固设一萤幕,该萤幕封闭该背盖的前端面。
专利摘要一种背投影显示装置的壳体,包括一基板,其周缘开设有沟槽,该基板前端垂设一框架,形成至少一调整孔;一背盖,该背盖的底面连结于基板上,且该背盖具有相连通的一底面及一前端面,该底面延伸设有凸缘结合于该基板的沟槽;以及一荧幕框架,是设于该背盖前端面。本实用新型可方便调整光机与反射镜的相对位置,且调整光机时不致变动反射镜位置,可节省调整时间。
文档编号G03B21/14GK2599615SQ0320143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俊尧, 康志忠, 曾湧泉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