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图像系统的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49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图像系统的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调整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图像系统的可 微调高度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投影机之类的图像系统通常安装于天花板以近似水平 投射的方式投射图像于投影布幕上,或者置放于桌面上以仰角投射 的方式投射图像,而为了满足此类报告系统、影片播放系统的可移 植性要求,除了 一般在大型会议室中会将投影机固定安装于天花板 外, 一般投影机多采用前述第二种方式,也就是将投影机置放一平 面上(通常为低于投影布幕的桌面),并通过调整投影机底部调整 脚的高度以及调整投影机内设的梯形失真参数,以将画面投射于墙 面或才殳影幕布上。
现有的投影机调整脚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在调整脚上设置 有固定齿距的齿条,当进行调整脚高度调整时,通过按压扣合住齿 条的制动装置,使调整脚脱离与制动装置卡合的状态,接着调整调 整脚至所需高度后再使制动装置与齿条卡合以固定调整脚于所需 高度。这种现有作法虽可满足一般架设投影机快速调整的需求,然 而由于齿条的固定齿距决定了调整脚可调整的精度,而且由于齿条 齿距的设计也具有制造上的尺寸限制,因此这种调整脚的精度也较 为粗糙。 第二种现有的才更影才几调整脚则运用螺杆装置来进4于高度的调 整,以转动螺杆的方式,使投影机调整脚具备相当高的调整精度。 然而由于这种螺杆装置每转动一圈只能在高度上移动一个螺距的 间^巨,因此相4交于前述第一种冲史影才几调整扭卩而言,这种调整扭卩的调 整效率太差,也不符实际使用。
另有针对前述两种现有的投影机调整脚加以改良的复合式调 整脚构件,在原有的螺杆上通过一闩锁构件与螺杆扣合。当闩锁构 件解除对螺杆的扣合时,螺杆可进行大幅度的移动,而当闩锁构件 与螺杆扣合的状态下,可转动螺杆以进行高度微调。然而对于诸如 投影机一 类需调整其置放高度的图像系统来说,为使其高度调整的 程序能同时满足精度以及速度的要求,这种现有的4殳影机调整脚构 件需通过两个动作以分別进行快速的粗调以及细部的微调,对使用 者操作上来说仍显复杂。且对于若干不熟悉该类型操作的使用者来 说,往往会发生仅会操作其中一个动作而忽略另一动作的状况,因 jt匕i曾力口不^f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图像系统的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该高度 调整装置包含基座、变速齿轮组、支撑部以及致动件。该变速齿轮 组设置于该基座上,该变速齿轮组包含有第 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 该支撑部可相对该基座移动,该支撑部具有齿条,用来与该变速齿 4仑组的该第二齿l仑啮合。该致动件设置于该基座上,用来以可移动 的方式啮合该变速齿4仑组的该第 一齿轮,以止动该第 一齿轮及该第
二齿4仑。当该致动件与该第一齿4仑分开,该第一齿4仑转动并与该致 动件间产生第 一相对距离时,该第二齿轮同时转动并与该齿条间产 生第二相对距离,且该第一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相对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第 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为同 轴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第 一齿轮的节径大于第二齿 寿仑的节径。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三齿轮,第二齿轮通过 第三齿豸仑与齿条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第三齿轮为阻尼齿轮,当阻 尼齿轮与齿条啮合时,用来对支撑部提供减速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致动件包含卡钩,用来与第 一齿轮喷合。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卡 钩与基座间,用来带动卡钩与第一齿轮啮合。
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二弹性组件,连接于支 撑部与基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第二弹性组件为定力弹簧。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具有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的图像系统,其包 含有壳体、镜头组以及两高度调整装置。该镜头组设置于该壳体上, 用来将图像投射至平面上。两高度调整装置分别设置于该壳体的底 面,分别包含有基座、变速齿4仑组、支撑部以及致动件。该基座连 接于该壳体的底面。该变速齿轮组i殳置于该基座上,包含有第一齿 轮以及第二齿4仑。该支撑部可相对该基座移动,其具有齿条,用来 与该变速齿轮组的该第二齿寿仑啮合。该致动件设置于该基座上,以 可移动的方式啮合该变速齿轮组的该第 一齿轮,以止动该第 一齿轮
及该第二齿4仑。其中当该致动件与该第一齿4仑分开,该第一齿l仑转 动并与该致动件间产生第一相对距离时,该第二齿4仑同时转动并与 该齿条间产生第二相对距离,且该第 一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相对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其中第 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为同轴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其中第 一齿轮的节径大于第二齿轮的节径。
冲艮据本发明的图4象系统,还包含第三齿轮,第二齿4仑通过第三 齿4仑与齿条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其中第三齿轮为阻尼齿轮,当阻尼齿 轮与齿条啮合时,用来对支撑部提供减速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其中致动件包含卡钩,用来与第一齿 轮啮合。
才艮据本发明的图4象系统,还包含第一弹性组件,连4妄于卡钩与 基座间,用来带动卡钩与第一齿轮啮合。
才艮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还包含第二弹性组件,连接于支撑部 与基座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系统,其中第二弹性组件为定力弹簧。


图1为本发明可微调的高度调整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度调整装置相对图l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度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致动件未被按压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致动件,皮」接压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有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的图像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可微调的高度调整装置10 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可应用于如投影机的图像系统,然而对于任 何具有操作高度调整需求的装置,不论是整体的高度调整或任何部 分的高度调整,本发明都可应用于其上,在以下实施例中,则以投 影机作说明。如图6所示,4殳影才几100具有壳体110,在壳体110 上的镜头组120用来将图像投射至一平面(图中未显示)上,在壳 体110底部相对应于4竟头组120的两侧分别具有高度调整装置10, 利用两侧的高度调整装置10可分别调整投影机100左右侧的高度L 以及R,以调整投影机100的高度,使镜头组120将图像投射至适 当位置。图2为高度调整装置IO相对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 则为高度调整装置IO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高度调整装置10包含 有基座20、支撑部30、第一齿4仑40、第二齿寿仑50、阻尼齿4仑60 以及致动件70。本发明可微调的高度调整装置10则通过由第一齿 轮40以及第二齿轮50所组成的变速齿轮组来实现调整脚(即支撑 部30)的高度4且调以及孩t调的功能。由于第一齿4仑40以及第二齿 寿仑50以转轴45为共同轴心,因此第 一齿4仑40以及第二齿4仑50为 具有相同转速的同轴齿4仑。基座20固定i殳置于4殳影片几100的壳体 110底部,而第一齿轮40以及第二齿轮50则通过转轴45安装于基 座20上。
支撑部30 (实际上应用于投影才几100时,至少应i殳置在才殳影才几 100中与4竟头组120同侧的两边底部)则用来支撑才史影才几100于桌 面上,其通过具有多齿的齿条32,以可相对基座20以及其上的变 速齿轮组移动的方式与变速齿轮组互相啮合。致动件70为提供使 用者4安压调整的组件,其也i殳置于基座20上,由图2可看出,致 动件70上的卡钩72用来与第一齿4仑40啮合,且在卡钩72与基座 20间连4姿弹簧74。
请参考图4,图4为卡钩72与第一齿轮40啮合时(即致动件 70尚未被按压的状态),高度调整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由于 卡钩72与第一齿4仑40啮合,而与第一齿l仑40同轴的第二齿4仑50 与阻尼齿轮60啮合,阻尼齿轮60又与齿条32啮合,因此变速齿 轮组处于被锁定的状态,支撑部30也被锁定而无法在N方向移动。
请参考图5,图5为卡钩72与第一齿轮40脱离啮合状态时(即 致动件70被按压的状态),高度调整装置10的剖面示意图。当使 用者4安压致动件70时,卡钩72脱离与第一齿4仑40 。齿合的状态且 拉动弹簧74使弹簧74呈现被拉伸的状态,此时第一齿轮40 (以及 第二齿4仑50)处于可转动的状态。由于第二齿寿仑50与第一齿4仑40 为同轴齿轮且第二齿轮50通过阻尼齿4仑60与齿条32啮合,换言 之,当卡钩72脱离与第一齿轮40啮合的状态时,第二齿轮50以 及阻尼齿4仑60也处于可转动的状态,而齿条32则可相对于阻尼齿 轮60移动,也就是支撑部30可相对基座20移动,如此可达到投 影机100高度调整的目的。在支撑部30与基座20上的固定部22 之间另i殳置有定力弹簧34 (固定部22与基座20的连^^部分图中未 显示),当齿条32可相对阻尼齿轮60移动时,由于定力弹簧34的 作用,支撑部3(H皮定力弹簧34 4i动而向N方向移动,达到高度调 整装置10粗调的目的。同时啮合于第二齿4仑50以及齿条32间的 阻尼齿轮60提供齿条32 —减速阻力,使支撑部30向N方向移动 时不致被定力弹簧34快速拉动而不易将支撑部30调整至预定位。
当l"吏用者^f亭止4姿动致动4牛70时,#皮4立伸的弹簧74则^立动卡钩72 使卡钩72再度与第一齿轮40啮合,使高度调整装置10恢复如图4 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高度调整装置10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由第二齿 轮50直接与齿条32啮合,而不需通过阻尼齿轮60,以达到调整支 撑部30的目的,而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完全不需"i殳置阻 尼齿轮60以及定力弹簧34,通过致动件70、变速齿4仑组(包含第 一齿轮40以及第二齿轮50 )以及支撑部30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如前所述,本发明所披露的高度调整装置10通过变速齿轮组 实现支撑部30的高度粗调以及微调的功能。其中在本发明所披露 的实施例中,第一齿4仑40的节径大于第二齿4仑50的节径,且第一 齿4仑40上具有40齿而第二齿寿仑50上具有10齿。由于第一齿4仑40 以及第二齿轮50同轴的效果,第一齿轮40与第二齿轮50的转动 距离为4比1,因此当高度调整装置IO处于图5的致动状态时,当 第一齿4仑40相对卡钩72转动一个齿距时,第二齿4仑50则转动1/4 个齿距,同时齿条32 (或阻尼齿轮60连动齿条32)也移动1/4个 齿距,因此当致动件70相对第一齿轮40需以齿距为单位调整时, 通过变速齿轮组可使支撑部30以1/4齿距为单位调整高度,因此通 过本发明所披露的高度装置10,在该实施例中可使调整精度提升为 四倍。至于第一齿轮40以及第二齿轮50的节径比例则可根据对精 度调整的需求做出任何可能的设计,本发明披露的技术特征并不因 此受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数据。
本发明所披露的高度调整装置应用于具有操作高度调整需求 的装置,如投影机的图像系统上。在高度调整装置中设置一变速齿 轮组,透过变速齿轮组中不同大小齿轮的组合,当按压致动件使高 度调整装置处于可调整状态时,与致动件啮合的第 一齿轮转动并产 生第 一相对距离,而与支撑部上的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与齿条间则
产生第二相对距离,且第二相对距离小于第一相对距离,以达到通 过单一致动对支撑部进^f亍粗调以及樣史调的目的。
以上所述^叉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4艮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所做的等同替换与修饰,都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符号说明
10 高度调整装置
22 固定部
32 齿条
40 第一齿4仑
50 第二齿轮
70 《丈动件
74 弹簧
100 投影机
120 镜头组
20
30
34
45
60
72
N
110
L,R
基座 支撑部 定力弹簧 转轴
阻尼齿轮
卡钩
方向
壳体
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图像系统的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包含有基座;变速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变速齿轮组包含有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支撑部,可相对所述基座移动,所述支撑部具有齿条,用来与所述变速齿轮组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及致动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致动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啮合所述变速齿轮组的所述第一齿轮,以止动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其中当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分开,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并与所述致动件间产生第一相对距离时,所述第二齿轮同时转动并与所述齿条间产生第二相对距离,且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以及 所述第二齿轮为同轴齿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的节 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节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三齿轮,所述 第二齿轮通过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齿轮为阻 尼齿轮,当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时,用来对所述支撑 部才是供减速阻力。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致动件包含卡 钩,用来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一弹性组件, 连接于所述卡钩与所述基座间,用来带动所述卡钩与所述第一 齿4仑啮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还包含第二弹性组件, 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座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度调整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弹性组件 为定力弹簧。
10. —种具有可微调高度调整装置的图像系统,包含有壳体;镜头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来将图像投射至一平面 上;以及两高度调整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高 度调整装置包含有基座,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变速齿轮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变速齿轮组包含 有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支撑部,可相对所述基座移动,所述支撑部具有齿条, 用来与所述变速齿轮组的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及致动件,i殳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致动件以可移动的方 式啮合所述变速齿轮组的所述第一齿4仑,以止动所述第一齿4仑 及所述第二齿哞仑;其中当所述致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分开,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并与所述致动件间产生第 一相对距离时,所述第二齿4仑同 时转动并与所述齿条间产生第二相对距离,且所述第 一相对距 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全文摘要
在高度调整装置中设置一变速齿轮组,通过变速齿轮组中不同大小齿轮的组合,当按压致动件使高度调整装置处于可调整状态时,与致动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并产生第一相对距离,而与支撑部上的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与齿条间则产生第二相对距离,且第二相对距离小于第一相对距离,以达成通过单一致动对支撑部进行粗调以及微调的目的。
文档编号G03B21/54GK101373319SQ20071014613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3日
发明者李信宏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