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81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 (例如,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
色)的每种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旋转多面体反射镜/polygon mirror), 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 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 形成彩色图像。特别涉及彩色复印机、彩色打印机以及具有这些功能中的 任何功能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称为静电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得到了 使用,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例如,品 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每种 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 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 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达到减少功 耗的目的,在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以上(例如1分钟)从外部没有输入操 作等的情况下,设定为备用状态(standby state)、或者节电状态(power save state)。
在该备用状态等除打印工作中以外的状态下,驱动多角镜的棱镜马达 处于不驱动的状态,因此,当从备用状态向运行状态恢复时,有时由于与 各颜色对应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发生偏差(二发生相位差)而发生色偏 移。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色偏移,需要进行多角镜的驱动控制,以使两个 以上的规定数量(这里为四种颜色)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
这里,将多角镜中一个镜面的朝向相对于基准朝向(例如,从多角镜
的旋转轴的中心相对于感光鼓的轴向而向下的垂线的朝向)的旋转角度称 为"旋转相位"。例如,在具有六个镜面的多角镜的情况下,多角镜间的旋 转相位之差是一30。 +30°范围内的值。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的打印机如在日本专利公开1997-233281号 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具有激光束检测器,从而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 位置检测使用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等 每种颜色对应的多角镜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输出信号来计算出以 一个多角镜(例如,与黑色(K)对应的多角镜)为基准时其他所有多角 镜(这里是红色(M)、青色(C)以及黄色(Y)等三个多角镜)的旋转 相位的差(=相位差),然后将与三个多角镜对应的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 率仅改变规定时间。
这里,在上述打印机等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基于将一个多角镜 (例如,与黑色(K)对应的多角镜)作为基准的其他多角镜(例如,与 红色(M)对应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差(二相位差),改变驱动所述 其他多角镜(这里是与红色(M)对应的多角镜)的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 率。因此,当旋转相位的差(=相位差)大时,使旋转相位一致所需的时 间(这里称为相位控制时间)会变长。此外,如果为了縮短相位控制时间 而增大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的变更量的话,多角镜马达的旋转频率就会 发生过冲(overshoot)或下冲(undershoot),从而有时会难以使旋转相位 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建议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使多 角镜的旋转相位一致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 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 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
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其中包括多角镜驱
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 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 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 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
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
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 检测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果 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然 后,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 致。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 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够容 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通过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 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 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 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 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 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 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 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 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
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规定数 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
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将各自的 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 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 制旋转频率,所述规定频率被设定在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PLL来控制旋转频率,并且作为通 过多角镜驱动部而增减的旋转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被设定在预先设定 的阈值以下,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 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 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 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 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位控 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 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 率,直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 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 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 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 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将对 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 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 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 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将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
频率的变更图案与所述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对 应起来保存的图案存储部,所述相位控制部分别算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 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所述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 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所述规定数 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分别算出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相对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并从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 变更图案,然后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 转频率,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控制部包括相位差计 算部,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结 果,分别求出由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 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 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频率控 制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述频率设定部 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每当由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 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规定 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然后基于由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 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并将规定数量多 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设定的旋转频率。
因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 而求出的相位差,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 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越大,就越是 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快 速接近基准相位。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将所述规定 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
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通过适当地选择基准相位,能使多角镜的旋 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例如,如果求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 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设定为基准相位,则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就会 变小,从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 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 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 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使多 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 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 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 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 致。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 频率设定部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 位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
率,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lmsec)的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与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 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将旋转频率与所述相位差对 应起来保存的频率存储部,所述频率设定部通过从所述频率存储部中读出 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从频率存储部中读出与由相位差计 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 构设定适当的频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 制旋转频率,所述频率存储部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所述稳态旋 转频率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通过PLL来控制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
率,并且在频率存储部中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稳态旋转频率之
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因而可防止PLL从锁 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是一种图像形成装 置中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 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 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
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并且包括多角镜驱
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 以及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
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所述图像形成方法执行基准相位设
定步骤,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
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相
位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 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 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 果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然 后,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 致。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 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够容 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通过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
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 够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 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 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规定数 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 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 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 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 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 致。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部中,控制所述规定数 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 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频率达到一致。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通过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将各自的 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 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当所述规定数 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频率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 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 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 止。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频率时,所述相 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 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 频率,直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 基准频率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 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 频率直至稳态旋转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 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当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频率时,将对 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 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至稳态旋转 频率,因而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 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执行相位差计 算步骤,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基于其检测 结果,分别求出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 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相位差计算 步骤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 率;以及频率控制步骤,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 为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每当由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 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在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位与 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然后基于在相位差计算步骤 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并将规定 数量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设定的旋转频率。
因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 而求出的相位差,来控制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 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越大,就越是 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快 速接近基准相位。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将所述规定数量 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将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 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通过适当地选择基准相位,能使多角镜的 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例如,如果求出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 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设定为基准相位,则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就会 变小,从而能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 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 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 位。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将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 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使多 角镜的旋转相位更加有效地达到一致。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 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 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驱动部,以 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的大 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 致。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所述相位差的 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方法,由于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 位间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
率,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lmsec)的规定数量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 基准相位间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 相位达到一致。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打印机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个例子的
结构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激光照射单元的结构例的结构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5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 的时序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中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7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中的变更图案的与图6不同的另一例子 的曲线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主要为CPU)的动作的
一个例子的流程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10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例
子的时序图11是示出保存于频率存储部中的相位差AO以及旋转频率的一个例 子的图表;
图12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算出的相位差AO以及由频率设定部设定 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13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算出的相位差AO以及由频率设定部设定 的频率的与图12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主要为CPU)的动作 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下面 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这 里,对图像形成装置为打印机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针对两个以
上规定数量的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使用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 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 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的其他图像 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复合机等)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包括供纸部1、第一运送路径2、图像形
成单元3、中间转印单元4、密度传感器5、定影单元6、第二运送路径 7、以及排纸托盘8。此外,打印机100在适当的位置配置了用于控制打印 机100的动作的省略了图示的控制部9 (参见图4)(或者控制部9A (参 见图9))。此外,打印机100与省略图示的个人计算机(PC)等可通信 地连接,并在记录纸上形成与从PC接收的原稿图像对应的图像。
供纸部1构成为在其中层叠承载了记录纸、并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部 9 (或者控制部9A)的指示可送出最上位置的记录纸的结构。第一运送路 径2向图像形成单元3运送从供纸部1供应的记录纸。图像形成单元3具 有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用的图像形成单 元3M、 3C、 3Y、 3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3M、 3C、 3Y、 3K在从第一运 送路径2传输来的记录纸上重合形成规定数量颜色(在这里,是品红色 (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 像。
中间转印单元4在将从第一运送路径2供应来的记录纸经由图像形成 单元3向定影单元6运送的同时,经由图像形成单元3形成与从省略图示 的PC接收到的原稿图像相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或者,修正色偏移用的图 案)。密度传感器5检测由图像形成单元3在中间转印单元4上形成的修 正色偏移用的图案的密度。定影单元6对由中间转印单元4形成在记录纸 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第二运送路径7配置在定影单元6的下游 侧,向排纸托盘8运送由定影单元6对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加热定影后的记 录纸。排纸托盘8配置在第二运送路径7的下游侧,层叠承载被加热定影 了的记录纸。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单元3以及中间转印单元4的一个例 子的结构图。图像形成单元3的品红色(M)、青色(C)、黄色(Y)以
及黑色(K)用的图像形成单元3M、 3C、 3Y、 3K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结 构,并在感光鼓31的周围,从感光鼓31的上方沿着旋转方向(箭头方 向)依次配置了带电器32、激光照射单元33、显影器34、清洁器35以及 消电器36。
感光鼓31向右(箭头方向)旋转,首先,感光鼓31的表面通过带电 器32而被均匀带电。接着,通过激光照射单元33而被照射与从省略图示 的PC等受理的原稿图像(或者,修正色偏移用的图案)对应的激光,从 而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由显影器34向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将其显影 为调色剂图像。接着,感光鼓31进一步旋转,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1被 转印到由中间转印单元4运送过来的记录纸上。具有与感光鼓31接触的 刮板等的清洁器35从感光鼓31去除没有被转印的残留调色剂,接着,消 电器36去除感光鼓31的表面电荷,由此完成一系列的图像形成过程。
中间转印单元4包括一次转印辊41、无端带42、以及驱动辊43和 44。无端带42被配置成其上侧的外周表面与图像形成单元3M、 3C、 3Y、 3K的各个感光鼓31滑动接触,从而通过图像形成单元3而形成修正 色偏移用的图案,并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43、 44上。驱动辊43、 44撑挂 无端带42,从而将无端带42在图2中向左(箭头方向)旋转驱动。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激光照射单元3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激光照射单元33包括多角镜马达330、激光二极管331、多角镜332、 仿透镜333、传感器用反射镜334、以及光束传感器335。
从激光二极管331射出的激光束被入射到由多角镜马达330旋转驱动 的多角镜332上。这里,多角镜332为正六边形,其受省略图示的多角镜 马达330的驱动而向顺时针方向匀速旋转。
此外,多角镜马达330 (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经由在后面 使用图4及图9进行说明的马达驱动装置37 (或者,马达驱动装置 37A),根据来自控制部9的CPU91 (或者,控制部9A的CPU91A)的 指示而驱动。此外,多角镜332不限于正六边形,只要是正多边形,也可 以使用其他形状的多角镜。此外,多角镜332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可
以按照装置的规格而适当地进行设定。
被多角镜332反射的激光束入射到仿透镜333上并被变换为匀速度, 然后作为光束点经由省略图示的反射镜而在感光鼓31上成像。这样,激 光束向感光鼓31的主扫描方向(图3的向左方向)进行扫描。传感器用 反射镜334被配置在仿透镜333的左侧方,用于向光束传感器335反射从 激光二极管331出射的激光束。
光束传感器335 (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包括光敏二极管、光 敏晶体管等光敏传感器等,并被配置在仿透镜333的右侧方,从而在扫描 路径上的传感器用反射镜334的配置位置处(这里,为仿透镜333的左侧 方)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而进行扫描的激光束。此外,光束传感器335的 检测信号(下面称为BD (Beam Detect,光束检测)信号)被输入到使用 图4及图9进行说明的控制部9的CPU 91 (或者,控制部9A的CPU 91A)中。
<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结 构图。控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控制部9包括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91、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 储器)92、以及省略图示的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此外,马达驱动装置37 (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包括基本时钟生 成电路371、分频器372、设定寄存器(Configuration Register) 373、以及 马达驱动器374,并根据来自CPU91 (后述的驱动控制部914)的指示, 控制用于旋转驱动图3所示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330。
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包括水晶振荡器等,其生成比多角镜马达330 的稳态旋转频率大的频率(这里为2MHz)的时钟信号(下面称为"基本时 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分频器372。
分频器372通过对来自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的基本时钟信号进行分 频,生成设定于设定寄存器373中的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马达 驱动器374。
设定寄存器373保存从CPU 91 (后述的驱动控制部914)设定的频率(以下称为设定频率),并将设定频率输出给分频器372。
马达驱动器374基于来自分频器372的时钟信号,通过PLL (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控制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转速。具体来说,马 达驱动器374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转速与在设定寄存器373中设 定的频率相对应的转速(例如2000rps (二每秒2000转)) 一致。
CPU 91在功能上包括光束检测部911、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相位控 制部913以及驱动控制部914, RAM 92在功能上包括图案存储部921。这 里,CPU 91通过读出并运行预先保存在ROM等中的程序,作为光束检测 部911、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相位控制部913、驱动控制部914等的功能 部而发挥功能,并使RAM 92作为图案存储部921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 能。
在保存于RAM92、 ROM中的各种数据之中,可保存到可装卸的记录 介质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可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硅 磁盘驱动器、盒式介质读取器等驱动器读取的数据,此时,记录介质例如 是硬盘、光盘、软盘、CD (Compact Disk) 、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k)、半导体存储器等。
光束检测部911 (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受理来自光束传感器 335的检测信号,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3所示的传感器 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进行扫描的激光束,生成BD信 号。
基准相位设定部912 (相当于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光束检测部911 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二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 骤),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这里,基 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 结果,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 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
图5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个 例子的时序图。从图的上侧起依次为与品红色(M)、青色(C)、黄色 (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 SC、 SY、 SK、以
及基准相位信号S0。这里,与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K)
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 SY、 SK的相位分别比与青色(C)对应 的BD信号SC的相位超前时间TA、时间TB、时间TC。
因此,基准相位设定部912生成基准相位信号S0,该基准相位信号 S0具有作为相位最超前的信号的BD信号SK和作为相位最落后的信号的 BD信号SC的中间相位(=基准相位)。
再次返回到图4,对CPU91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相位控制部913
(相当于相位控制部)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 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的基准相位一致
(=执行相位控制步骤)。此外,相位控制部913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 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 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来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的基准相位达到 一致。
另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与 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 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 设定的规定频率AFA (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 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 为止。
此外,规定频率AFA、 AFB (这里为10Hz)被设定在预先设定的阈 值以下。具体来说,规定频率AFA、 AFB被设定在如下的阈值(例如为 50Hz二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即该阈值小于当由马达驱动器374对多角 镜马达330的转速进行PLL控制时从锁定状态脱离的边界的变更频率(例 如为300Hz)。
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由于与青色(C)以及黄色(Y)的每种颜色 对应的BD信号SC、 SY落后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图5)对应的基 准相位,所以,相位控制部913为了使与青色(C)以及黄色(Y)分别对 应的BD信号SC、 SY提前时间(TC/2)以及时间(TC/2—TB),将对应 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
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 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为止。
此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与 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 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 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 定的规定频率AFA (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 为止。
例如,在图5的情况下,由于与品红色(M)以及黑色(K)的每种 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 SK超前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对应的基准相 位,所以,相位控制部913为了使与品红色(M)以及黑色(K)分别对 应的BD信号SM、 SK延迟时间(TA—TC/2)以及时间(TC/2),将对 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 依次减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 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为止。
此外,相位控制部913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 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的 相位差,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所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 基于所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 的旋转频率。
驱动控制部914为了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 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一致,经由设定寄 存器373、分频器372、马达驱动器374而控制多角镜马达330。
图案存储部921 (相当于图案存储部)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 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相对应地,保 存作为用于变更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的图案的变更图案。
图6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
图。其中,图6中的(a)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一 个例子的曲线图,图6中的(b)是示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变化的 曲线图。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 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超前30psec (=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 (= 30/1,000,000/ (1/2,000) X36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中的(a)所示,在时刻Tll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 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减少10Hz,设定 为1.99kHz。然后,在从时刻T11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 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2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B 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定为1.98kHz。而且,在从时刻T12 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 间)的时刻T13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 10Hz,设定为1.97kHz。
然后,在从时刻T13经过了 l.O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4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 述旋转频率增加10Hz,设定为1.98kHz。接着,在从时刻T14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 时刻T15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 定为1.99kHz。而且,在从时刻T15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 (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16的定时,相位控制 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2.0kHz (二稳态旋转频 率)。
这样,由于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 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 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 里为2kHz)为止,因而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如图6中的(b)所示那样 变化,从而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O (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 致。
图7是示出存储于图案存储部921中的变更图案的与图6不同的另一
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7中的(a)是示出图案存储部921中存储的变更 图案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7中的(b)是示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 的变化的曲线图。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 S0 (参见图5)对应的基准相位落后30psec (二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
(=30/1 ,000,000/ (1/2,000) X36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中的(a)所示,在时刻T21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 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增加10Hz,设定 为2.01kHz。然后,在从时刻T21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 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2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 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10Hz,设定为2.02kHz。而且,在从时刻T22 经过了 0.5msec (二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 间)的时刻T23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增加 10Hz,设定为2.03kHz。
然后,在从时刻T23经过了 l.O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4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 述旋转频率减少10Hz,设定为2.02kHz。接着,在从时刻T24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 时刻T25的定时,相位控制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10Hz,设 定为2.01kHz。而且,在从时刻T25经过了 0.5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
(这里为2kHz)的一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26的定时,相位控制 部913将所述旋转频率进一步减少lOHz,设定为2.0kHz (=稳态旋转频 率)。
这样,由于相位控制部913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 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然后 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直到稳态旋转频率(这 里为2kHz)为止,因而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如图7中的(b)所示那样 变化,从而与对应于基准相位信号SO (参见图5)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 致。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 (主要为CPU 91)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这里,对打印机100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备用状态
(=驱动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不进行驱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是否从个人计算机(PC)等输入了意为开 始印刷的指示信息(S101)。然后,当判定为没有输入意为开始印刷的指 示信息时(在S101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
当判定为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101中为"是"),基 准相位设定部912开始进行多角镜马达330的驱动(步骤S103)。然后, 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多角镜马达330是否达到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下的匀速旋转(S105)。当判定为没有达到匀速旋转时(在S105 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当判定为达到了匀速旋转时(在S105中 为"是"),由光束检测部911经由光束传感器335而生成BD信号
(S107)。
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BD 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 的相位(S109)。接着,相位控制部913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 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O (参见图5)对应 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Sill)。
然后,相位控制部913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在步骤Slll中算 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根据变更图案来改变多角镜马达330的旋 转频率(S113)。接着,相位控制部913判定与变更图案对应的多角镜马 达330的旋转频率的变更是否完成(S115)。当判定为没有完成变更时 (在S115中为"否"),处理返回步骤S113,重复执行步骤S113以后的处 理。当判定为完成变更时(在S115中为"是"),结束处理。
如此,由光束检测部911在规定的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 3所示的光束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 个)的多角镜332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并基于其检测结果来设定基 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然后, 为了使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 致,驱动控制多角镜马达330,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基准相位,能够有
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因而能 够容易地设定适当的基准相位。例如,如图5所示,通过将规定数量(这 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 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 到一致(参见图5)。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 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 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马达 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 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 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而且,由于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将各自的 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因而可抑制旋转 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并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 到一致。
此外,由于通过马达驱动器374的PLL (Phase Locked Loop,锁相
环)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并且作为通过多角镜马达330而 增减的旋转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这里为10Hz)被设定在预先设定 的阈值(例如,100Hz)以下,因而可防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 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 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 (这里为10Hz),然 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直到 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为止,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 冲),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同样地,当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 基准相位时,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
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 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直到稳态旋转频率 (这里为2kHz)为止,可抑制旋转频率发生过冲(或下冲),因此能够 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 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图案存储部921中读出与所算出的相位 差对应的变更图案,并基于所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对应的多角镜马达 330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 达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A)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规定数量(这 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来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 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 定为基准相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通过其 他的方法来设定基准相位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求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 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并 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方 式(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将与黄色(Y)对应的BD信号SY设定为基准 相位信号S0)。
(B)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由相位控制部913增减的频率的变 化量的规定频率AFA、 AFB恒定(这里为10Hz)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 也可以是作为由相位控制部913增减的频率的变化量的规定频率AFA、 AFB为可变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越是接近基准 相位,就越是减少规定频率AFA、 AFB的方式。此时,能使多角镜332的
旋转相位更加准确地达到一致。
(C)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 准相位落后时,相位控制部913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 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这里为10Hz),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但也可以是 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基准相位落后时,相位控制部913至少在 减少频率时分阶段地进行减少的方式。
艮口,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 部913在只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 (例如,30Hz)之后,再分 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 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相反地,也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 超前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减少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 AFB (例如,30Hz)之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 (这里为10Hz)直至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方式。在这种情况 下,可简化处理。
此外,也可以是相位控制部913只频率增加减少一次的方式。即,也 可以是当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 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A (例如,30Hz)之后,再只减少一次预 先设定的规定频率AFB (这里为30Hz)的方式。此外,可以是当多角镜 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时,相位控制部913在只减少一次预先设 定的规定频率AFB (例如,30Hz)之后,再只增加一次预先设定的规定频 率AFA (这里为30Hz)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进一步简化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结构图。控 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控制部9A包括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 央处理单元)91A、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92A、以及省略图示的ROM (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此外, 马达驱动装置37A (相当于多角镜驱动部的一部分)包括基本时钟生成电 路371A、分频器372A、设定寄存器373A、以及马达驱动器374A,并根 据来自CPU91A (后述的频率控制部915A)的指示,控制用于旋转驱动 图3所示多角镜332的多角镜马达330。
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A包括水晶振荡器等,其生成比多角镜马达 330的稳态旋转频率大的频率(这里为2MHz)的时钟信号(下面称为"基 本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分频器372A。
分频器372A通过对来自基本时钟生成电路371A的基本时钟信号进行 分频,生成设定于设定寄存器373A中的频率的时钟信号,并将其输出给 马达驱动器374A。
设定寄存器373A保存从CPU91A (后述的频率控制部915A)设定的 频率(下面称为设定频率),并将设定频率输出给分频器372A。
马达驱动器374A基于来自分频器372A的时钟信号,通过PLL (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控制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转速。具体 来说,马达驱动器374A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其转速与对应于设定 在设定寄存器373A中的频率的转速(例如2000rps (=每秒2000转)) 一致。
CPU 91A在功能上包括光束检测部911A、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相 位差计算部913A、频率设定部914A以及频率控制部915A, RAM 92A在 功能上包括频率存储部921A。这里,CPU 91A通过读出并运行预先保存 在ROM等中的程序,作为光束检测部911A、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相 位差计算部913A、频率设定部914A、频率控制部915A等的功能部而发 挥功能,并使RAM92A作为频率存储部921A等的功能部而发挥功能。
在保存于RAM92A、 ROM中的各种数据之中,可保存到可装卸的记 录介质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可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 硅磁盘驱动器、盒式介质读取器等驱动器读取的数据,此时,记录介质例 如是硬盘、光盘、软盘、CD、 DVD、半导体存储器等。
光束检测部911A (相当于光束检测部的一部分)受理来自光束传感 器335的检测信号,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图3所示的传感器 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多角镜332进行扫描的激光束,生成BD信 号。
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 (相当于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光束检测部 911A的检测结果(=BD信号)来设定基准相位(=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 骤),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相位。这里,基
准相位设定部912A基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 测结果,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 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
图IO是示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执行的基准相位的设定方法的一 个例子的时序图。从图的上侧起依次为与品红色(M)、青色(C)、黄 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 SC、 SY、 SK、 以及基准相位信号S0。这里,与品红色(M)、黄色(Y)以及黑色 (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BD信号SM、 SY、 SK的相位分别比与青色 (C)对应的BD信号SC的相位超前时间TA、时间TB、时间TC。
因此,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生成基准相位信号S0,该基准相位信号 S0具有作为相位最超前的信号的BD信号SK和作为相位最落后的信号的 BD信号SC的中间相位(二基准相位)。
再次返回到图9,对CPU91A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每当光束检测部 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每当生成BD信号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 (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相位差计算部)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 出由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 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执行相位差计算步骤(=相位控制步 骤的一部分))。
例如,当生成了图IO所示的BD信号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将与品 红色(M)、青色(C)、黄色(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对应的相 位差分别求出为时间(TA — TC/2)、时间(一TC/2)、时间(TB — TC/2)、时间(TC/2)。这里,当表示相位差的时间为正时,表示多角镜 332的旋转相位超前于基准相位,当表示相位差的时间为负时,表示多角 镜332的旋转相位落后于基准相位。
频率设定部914A (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频率设定部)基于 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 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执行频率设定步骤(二相位控制步骤的 一部分))。此外,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 频率设定部914A就越是设定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差大的旋
转频率(参见图11)。而且,频率设定部914A通过从频率存储部921A 中读出与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 率。
频率控制部915A (相位控制部的一部分,相当于频率控制部)经由 设定寄存器373A、分频器372A以及马达驱动器374A来控制规定数量 (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以使其达到频率设定部 914A设定的旋转频率(=执行频率控制步骤(=相位控制部分的一部 分))。
频率存储部921A (相当于频率存储部)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 率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 位差对应起来保存。此外,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 转频率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之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 (例如,100Hz)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图11是示出保存于频率存储部921A中的相位差AO以及旋转频率的 一个例子的图表。如图所示,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例如在基准相位设 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为一 20ji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 2.03kHz,在超过(大于)一20|isec且为一 8p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 2.02kHz,在超过(大于)一8网ec且为一 2psec以下的情况下,保存了 2.01kHz。
此外,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例如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 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为20Msec以上的情况下,保 存了 1.97kHz,在8psec以上且小于20psec的情况下,保存了 L98kHz, 在2psec以上且小于^sec的情况下,保存了 1.99kHz。
此外,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 相位的相位差AO超过一2psec且小于2)isec的情况下,保存了 2.0kHz (= 稳态旋转频率)。即,在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 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超过一2psec且小于2psec的情况下,多角镜马达 330的频率被设定为稳态旋转频率(=2.0kHz)。
图12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AO以及由频率设定
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12中的(a)是示出 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12中的(b)是 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AO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O (参见图
10) 对应的基准相位超前30psec (=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 (= 30/1,000,000/ (1/2,000) X360))的情况(=相位差△<!>为30jisec的情 况)进行说明。此外,相位差计算部913A在每次由光束检测部911A检测 出激光束时,计算相位差AO,但在这里,由于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 转频率为2.0kHz,因而每隔0.5msec (1/2000)计算相位差AO。
如图12中的(a)所示,在时刻T31的定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 算出相位差AO为30p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 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 1.97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 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控制到1.97kHz。然后,在从时刻T31经过了 1.0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 时刻T32的定时,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AO为15(isec,由频 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 (参见图ll),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1.98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 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1.97kHz控制到1.98kHz。
接着,在从时刻T32经过了 1.0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33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 913A计算出相位差AO为5p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 中读出与相位差A①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 1.99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 1.98kHz控制到1.99kHz。然后,在从时刻T33经过了 1.0msec (=与稳态 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34的定时, 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AO大致为0psec,由频率设定部 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
11) ,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
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1.99kHz控制到2.0kHz。
如此,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 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由频率设定部914A读出(参见 图11)并设定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 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控制到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旋转频率上。通 过每当由光束检测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二每隔0.5msec)重复进行上 述动作,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如图12中的 (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 信号SO (参见图10)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13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AO以及由频率设定 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与图12不同的另一例子的曲线图。其中,图13中 的(a)是示出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频率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图13 中的(b)是示出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的相位差AO的一个例子的曲 线图。
这里,对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0 (参见图 10)对应的基准相位落后30psec (=换算成旋转角时为21.6° (二 30/1,000,000/ (1/2,000) X360))的情况(=相位差AO为—30,的场 合)进行说明。此外,相位差计算部913A在每次由光束检测部911A检测 出激光束时,计算相位差A<D,但在这里,由于多角镜马达330的稳态旋 转频率为2.0kHz,因而每隔0.5msec (1/2000)计算相位差AO。
如图13中的(a)所示,在时刻T41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 计算出相位差AO为一30p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 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 2.03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稳态 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控制到2.03kHz。然后,在从时刻T41经过了 L0msec (二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 时刻T42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AO为一15psec, 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 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2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
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2.03kHz控制到2.02kHz。
接着,在从时刻T42经过了 l.Omsec (=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43的定时,由相位差计算部 913A计算出相位差AO为一5)isec,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 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并将旋转频率 设定为2.01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 从2.02kHz控制到2.01kHz。然后,在从时刻T43经过了 1.0msec (=与稳 态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两个周期相当的时间)的时刻T44的定 时,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计算出相位差AO大致为0psec,由频率设定部 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参见图 11),并将旋转频率设定为2.0kHz,而且,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镜 马达330的旋转频率从2.01kHz控制到2.0kHz。
如此,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算出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 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由频率设定部914A读出(参见 图11)并设定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由频率控制部915A将多角 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控制到由频率设定部914A设定的旋转频率上。通 过每当由光束检测器911A检测出激光束时(二每隔0.5msec)重复进行上 述动作,基准相位与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AO如图13中的 (b)所示那样变化,从而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对应于基准相位 信号S0 (参见图10)的基准相位大致达到一致。
图14是示出打印机100 (主要为CPU91A)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 图。这里,对打印机100处于作为初始状态的备用状态(二驱动多角镜 332的多角镜马达不进行驱动的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基准相位 设定部912A判定是否从个人计算机(PC)等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 信息(S201)。然后,当判定为没有输入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 S201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
当判定为输入了意为开始印刷的指示信息时(在S201中为"是"),基 准相位设定部912A开始进行多角镜马达330的驱动(步骤S203)。然 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判定多角镜马达330是否达到稳态旋转频率(这
里为2kHz)下的匀速旋转(S205)。当判定为没有达到匀速旋转时(在 S205中为"否"),反复进行流程处理。当判定为达到了匀速旋转时(在 S205中为"是"),由光束检测部911A经由光束传感器335而生成BD信 号(S207)。
然后,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A的检测结果(BD信 号)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基准的 相位(S209)。接着,相位差计算部913A分别计算出规定数量(这里为 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相对于与基准相位信号SO (参见图10) 对应的基准相位的相位差AO (S211)。
然后,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在步骤S211中 算出的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频率控制部915A改变多角镜马达330 的旋转频率(S213)。接着,通过频率设定部914A进行相位差AO是否 在阈值以下(这里,是否为一2psec < AO <2psec)的判定(S215)。当判 定为不在阈值以下(这里为八①^一2psec或A0^2psec)时(在S215中 为"否"),处理返回到步骤S207,重复执行步骤S207以后的处理。当判 定为在阈值以下(这里为一2psec<M)<2psec)时(在S215中为"是"), 结束处理。
如此,由于每当由光束检测部911A经由光束传感器335检测出激光 束时,根据基于其检测结果而求出的相位差A0),来控制规定数量(这里 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频率,因而能够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 旋转相位达到一致。即,例如通过相位差AO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 旋转频率(这里为2kHz)的频率差大的旋转频率,能使多角镜332的旋转 相位快速接近基准相位。
此外,由于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 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能 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艮口,以往需要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 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但由于将最超前的相位和最 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因而只需控制多角镜马达 330,以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改变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之间 的相位差的大约1/2的相位差即可,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 旋转相位达到一致。
另外,由于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相位与 基准相位的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为与稳态旋转频率(这里为 2kHz)的差大的旋转频率(参见图11),因而每单位时间(例如, lmsec)的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 的相位差的减少量增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 达到一致。
此外,由于通过从频率存储部921A中读出与由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 出的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 设定适当的频率。
此外,由于通过马达驱动器374A的PLL来控制多角镜马达330的旋 转频率,并且在频率存储部921A中设定了为使与稳态旋转频率之差取预 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例如,100Hz)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因而可防 止PLL从锁定状态脱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达 到一致。
此外,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以下的方式。
(D)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基于规定数量(这 里为四个)的光束传感器335的检测结果,来将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 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设 定为基准相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通过其 他的方法来设定基准相位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是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求出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 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中间相位, 并将最接近所求出的中间相位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设定为基准相位的 方式(在图IO所示的例子中,将与黄色(Y)对应的BD信号SY设定为 基准相位信号S0)。
(E)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由频率设定部914A从频率存储部921A
中读出与相位差计算部913A求出的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 转频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频率设定部914A通过其他的方法 来设定与相位差AO对应的旋转频率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频率设定部 914A使用预先设定的规定公式(例如,下述的公式(1))从相位差AO 求出旋转频率来进行设定的方式。
旋转频率二2.0—A①(psec) x0.01 (1) (F)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由频率存储部921A将多角镜马达330的 旋转频率和基准相位设定部912A设定的基准相位与多角镜马达330的旋 转相位的相位差A(D对应起来保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由频率 存储部921A按每种颜色(这里,按品红色(M)、青色(C)、黄色 (Y)以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分别将对应的多角镜马达330的旋转 频率和相位差AO对应起来保存的方式。此时,能设定更加适当的频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以及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 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控制部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以使其通过将各 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与所述基准相位达 到一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 所述规定频率被设定在所述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 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 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 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所述相 位控制部将对应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 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 频率,直到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案存储部,该图案存储部将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的变 更图案与所述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对应起来保 存,所述相位控制部分别算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相对于所 述基准相位的相位差,从所述图案存储部中读出与算出的相位差对应的变 更图案,并基于读出的变更图案来控制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 转频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控制部包括相位差计算部,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时, 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由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设定的基准相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部,基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定所述 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频率控制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所述 频率设定部设定的旋转频率。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相位设定部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 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所述频率设定部就越是设定与所述稳态旋 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频率存储部,该频率存储部将旋转频率与所述相位差对应起来保存,所述频率设定部通过从所述频率存储部中读出与由所述相位差计算部 求出的相位差对应的旋转频率来设定旋转频率。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角镜驱动部经由PLL来控制旋转频率,所述频率存储部保存了为使所保存的旋转频率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之 差取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内的值而设定的旋转频率。
13. —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针对两 个以上的规定数量颜色的每种颜色,分别经由多角镜,向感光鼓照射激光 束形成潜像,并形成与该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然后将所形成的所述规 定数量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记录纸上,由此来形成彩色图像,并 且包括多角镜驱动部,分别以预先设定的稳态旋转频率旋转驱动所述规 定数量的多角镜;以及光束检测部,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检测 通过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执行基准相位设定步骤,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设 定基准相位,该基准相位是作为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标准 的相位;以及相位控制步骤,控制所述多角镜驱动部,以使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 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基准相位一致。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对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将各自的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减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来 与所述基准相位达到一致。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落后于所述基准相位时,将对应 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 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 稳态旋转频率为止,当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超前于所述基准相位时,将对应 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从所述稳态旋转频率分阶段地依次减少预先设 定的规定频率,然后再分阶段地依次增加预先设定的规定频率,直到所述 稳态旋转频率为止。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位控制步骤中执行相位差计算步骤,每当由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检测出激光束 时,基于其检测结果,分别求出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基准相 位与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的相位差;频率设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相位差计算步骤中求出的相位差,分别设 定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以及频率控制步骤,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驱动部的旋转频率控制为在 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设定的旋转频率。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中的一个多角镜的旋转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相位设定步骤中,基于所述规定数量的光束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多角镜的旋转相位中的最超前的相位和最落后的 相位的基本中间的相位设定为所述基准相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频率设定步骤中,所述相位差的绝对值越大,就越是设定与所 述稳态旋转频率的差大的旋转频率。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CPU(91)包括光束检测部(911),在扫描路径上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光束传感器(335)的配置位置)检测通过规定数量(这里为四个)的多角镜(332)而分别进行扫描的激光束;基准相位设定部(912),基于光束检测部(911)的检测结果来设定作为规定数量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的标准的相位、即基准相位;相位控制部(913),控制多角镜马达(330),以使规定数量的多角镜(332)的旋转相位与基准相位一致。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174116SQ200710181600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30日
发明者冈田雅典, 北尾朋之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