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33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且特别是有关于可共用厚薄不同的偏光片的液 晶显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在众多种类 的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最为纯熟且普及化。 图1A为已知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液晶显示器100包括前框 110、背框120、配置于前框110及背框120之间的液晶显示面板130以及位于液晶显示面板 130上、下两侧的上、下偏光片140。其中,前框110及背框120之间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用以 容置并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30以及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30上、下两侧的上、下偏光片140。
液晶显示器100不断地开发新机种。针对不同机种的液晶显示器100所强调的功 能不尽相同,所以会使用厚薄不同的偏光片140。 图1B为将图1A的偏光片更换成厚度较厚的偏光片后,偏光片与液晶显示器之前 框及背框干涉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B,由于目前各机种的液晶显示器100之前框110及背 框120组装起来后的容置空间都只能对应单一特定厚度的偏光片140,所以在不变更前框 110、背框12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130的尺寸的情况下,使用厚度较厚的偏光片140',造成偏 光片140'会与前框110及背框120干涉,影响组装良率。换言之,前框110及背框120组 装起来后的容置空间并无法让不同厚薄的偏光片140、 140'共用。 所以,针对使用厚薄不同的偏光片140、140',液晶显示器100之前框110以及背框 120的尺寸也需要重新设计及变更,无法有效节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可容置不同尺寸的偏光片,具有共用性。 本发明提出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前框、 一背框、 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第一偏
光片组。前框具有一本体以及延伸自本体的一弯折部。背框配置于前框下,且背框具有一
承靠表面,其中前框的弯折部与背框的承靠表面的距离大于前框的本体至背框的承靠表面
的距离。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前框与背框之间。第一偏光片设置于前框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之间,其中第一偏光片承靠于本体与弯折部两者之一上。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当第一偏光片承靠于弯折部时,第一 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第一偏光片承靠于本体时,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厚度,且第一 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更具有一可视区,其中前框的 弯折部延伸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区外。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框之间 的一第二偏光片。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背框更具有多个第一限位结构,每 一第一限位结构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而第二偏光片具有多个第 二限位结构。其中,第二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凸部与多个凹部,且凸部对应位于第一限位部 内,而第二限位部对应位于凹部内。上述的第一限位部为凹部,而第二限位部为凸部。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于第二偏光片下并位于背框内 的一导光板。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于第二偏光片下并位于背框内 的一反射片。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于第二偏光片下并位于背框内 的一光学膜片,其中光学膜片为棱镜片、增光片或漫射片。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前框、一背框、一液晶显示面板以及一第 一偏光片。前框具有一承靠底面,背框配置于前框下,其中背框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且第 一限位结构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与至少一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分别具 有一第一承靠表面以及一第二承靠表面,其中承靠底面至第一承靠表面的距离大于承靠底 面至第二承靠表面的距离。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前框与背框之间。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液 晶显示面板以及背框之间,其中第一偏光片承靠于第一承靠表面与第二承靠表面两者之一 上,且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部及第 二限位部两者之一对应结合。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偏光片的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 结构的第一限位部对应结合时,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第一偏光片的第二限位结 构与第一限位结构的第二限位部对应结合时,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厚度,其中第一厚度 大于第二厚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凸部以及多 个凹部,且第一限位部对应位于该些凸部内,该些凹部对应位于该些第一限位部内。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为凹部,而第二限位部 为凸部。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前框具有一本体以及延伸自本体的 一弯折部,且弯折部较本体相对远离背框。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更具有一可视区,其中弯折部延伸至液晶 显示面板的可视区外。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第二偏光片,第二偏光片设置于 前框以及液晶显示面板之间,且第二偏光片承靠于本体与弯折部两者之一上。在本发明的 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偏光片承靠于弯折部时,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 第二偏光片承靠于本体时,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厚度,其中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导光板,且导光板配置于第一偏 光片下,并位于背框内。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反射片,此反射片配置于第一偏 光片,并位于背框内。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光学膜片,此光学膜片配置于第一偏光片下,并位于背框内。其中,光学膜片为棱镜片、增光片或漫射片。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利用前框的弯折部或是背框的限位结构,因此增加前
框及背框之间的组装空间,让液晶显示器可共用厚薄不同的偏光片。此外,利用前框的弯折
部或是在背框及偏光片设置相对应的限位结构,可以使偏光片稳固地配置于前框及背框之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为已知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IB为将图1A的偏光片更换成厚度较厚的偏光片后,偏光片与液晶显示器之前 框及背框干涉的示意图。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B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内容置第二偏光片组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背框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图3A的液晶显示器内容置厚度较厚的第二偏光片组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下偏光片及背框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例另一种背框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 :液晶显示器110、210、310 :前框120、220、320、320':背框130、230 :液晶显示面板140、 140':偏光片212 :本体212a、214a、312 :底面214 :弯折部222 :承靠表面242、242, 、344、344, 、344":第一偏光片244、244'、342、342':第二偏光片250 :导光板260 :反射片270 :光学膜片312 :承靠底面322、322':第一限位结构322a、322a':第二限位部322b、322b':第一限位部
322c,第一段差 323a、323b :表面 345、345':第二限位结构 345a、345a,凸部 345b、345b,凹部 AA :可视区 dl :弯折部的底面至背框的承载表面的距离 d2 :本体的底面至承载表面的距离 d3、d4、d5:高度差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A,液晶显示器200 具有前框210、背框220、液晶显示面板230以及第一偏光片242。前框210具有本体212以 及延伸自本体212的弯折部214。背框220配置于前框210下,且背框220具有一承靠表 面222,其中弯折部214与背框220的承靠表面222的距离dl大于前框210的本体212至 背框220的承靠表面222的距离d2。液晶显示面板230配置于前框210与背框220之间。 第一偏光片242配置于前框21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30之间,且第一偏光片242承靠本体 212或弯折部214两者其中之一上。 背框220的材料为塑胶,且液晶显示器200可还包括一第二偏光片244,且此第二 偏光片244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30以及背框220之间。详细而言,第二偏光片244承靠 于背框220的承靠表面222上,且液晶显示面板230位于第二偏光片244上。第一偏光片 24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30与前框210之间,且第一偏光片242承靠于前框210的本体212 的一底面212a,其中第一偏光片242与弯折部214之间会有一间距。此外,前框210的材料 为金属,例如是钢材或铝,且前框210的弯折部214可更延伸至液晶显示面板230的可视区 AA外围,亦即弯折部214的设置不可影响可视区AA的画面显示。附带一提,本实施例的第 一偏光片242的厚度与第二偏光片244的厚度相同,但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偏光 片242的厚度也可与第二偏光片244的厚度不同,依照实际需求决定。
液晶显示器200还包括一光源(未绘示),此光源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30下,并 位于背框220内,其中光源用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230足够的亮度,液晶显示器200得以显 示图像。本实施例的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冷阴极荧光灯 (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 lamp, CCFL)或是其他适当的发光体。 液晶显示器200可还包括一导光板250,且导光板250配置于第二偏光片244下, 并位于背框220内的光源旁,此导光板250用以将光源射出的光线导引至朝液晶显示面板 230外出射。再者,液晶显示器200还包括一反射片260,此反射片260配置于第二偏光片 244下,并位于背框220内,此反射片260用以反射光线,以提高光源利用率。另外,液晶显 示器200还包括一光学膜片270,此光学膜片270配置于第二偏光片244下,并位于背框220 内。更进一步而言,导光板250位于反射片260以及第二偏光片244之间,而光学膜片270 配置于第二偏光片244以及导光板250之间,且此光学膜片270可为用以提升光线出光辉
7度的棱镜片、提高亮度的增光片、使光线均匀散射的漫射片或其他光学膜片。 特别的是,当因应设计需求而需使用较厚的偏光片时,可不更改本实施例的液晶
显示器200之前框210以及背框220的尺寸,便可利用前框210的弯折部214以及背框220
之间的容置空间来容纳另一组厚度较厚的第一偏光片242'以及第二偏光片244'。图2B为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内容置第二偏光片组的示意图。为了让读者容易了解本发明及说明
方便,所以图2A及图2B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图2B中的第一偏光片242'以及第二偏光片244'的厚
度大于图2A中的第一偏光片242以及第二偏光片244的厚度。与图2A相同的是,第二偏光
片244'承靠于背框220的承靠表面222,而液晶显示面板230配置在第二偏光片244'上,
且第一偏光片242'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30上。 特别的是,弯折部214的设置,使弯折部214的一底面214a至背框220的承载表 面222的距离dl大于本体212的底面212a至承载表面222的距离d2,所以便可以将第一 偏光片242'、液晶显示面板230以及第二偏光片244'良好地容置在前框210以及背框220 之间,且不需要对前框210及背框220的尺寸或组装位置加以改变,也不用改变液晶显示面 板230或光源、导光板250、反射片260、光学膜片270等其他元件的尺寸。详细而言,第一 偏光片242'承靠于弯折部214的一底面214a,且前框210的弯折部214的底面214a至背 框220的承载表面222的距离dl可使第一偏光片242'、液晶显示面板230以及第二偏光片 244'良好地容置于其中。 由上述可知,当使用较薄的第一偏光片242时,第一偏光片242承靠于前框210的 本体212的底面212a,而第二偏光片244承靠于背框220的承载表面222上。当使用较厚 的第一偏光片242'及第二偏光片244'时,第一偏光片242'及第二偏光片244'与液晶显示 面板230的厚度总和较厚,所以第二偏光片244'同样承靠于背框220的承载表面222上, 但第一偏光片242'则是承靠于前框210的弯折部214的底面214a。所以,利用弯折部214 的设置,液晶显示器200便能依照需求选用厚度不同的第一偏光片242、242'及第二偏光片 244、244',液晶显示器200具有共用性。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 件。 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背框的立体示 意图,而图4A为图3A的液晶显示器内容置厚度较厚的偏光片组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 图3A、图3B及图4A,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300包括一前框310、一背框320、一液晶显示面 板230以及一第一偏光片344。前框310具有承靠底面312,背框320配置于前框310下, 其中背框320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322,且第一限位结构322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322b 与至少一第二限位部322a,第一限位部322b与第二限位部322a分别具有一第一承靠表面 323b以及一第二承靠表面323a,其中承靠底面312至第一承靠表面323b的距离大于承靠 底面312至第二承靠表面323a的距离。液晶显示面板230配置于前框310以及背框320 之间,而第一偏光片344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330以及背框320之间,其中第一偏光片344 承靠于第一承靠表面323b与该第二承靠表面323a两者之一上,且第一偏光片344具有一 第二限位结构345,第二限位结构345与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一限位部322b及第二限位部322a两者之一对应结合。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之前框310并未具有如第一实施例的弯折部 214(绘示于图2A、2B),且背框320具有第一限位结构322,此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一限 位部322b以及第二限位部322a交错排列,其中一个第一限位部322b以及一个第二限位部 322a的剖面形状如一阶的阶梯。 图4B为图4A的下偏光片及背框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A及图4B,详细地 来说,第一偏光片344'的厚度大于第一偏光片344,而第二限位结构345具有多个凸部345a 以及多个凹部345b,且凸部345a以及凹部345b交错排列。当第一偏光片344'配置于背框 320上时,背框320的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二限位部322a会对应位于第一偏光片344'的 第二限位结构345的凹部345b中。换言之,第二限位部322a是位于两相邻的凸部345a之 间。第二限位结构345的凸部345a会对应承靠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一限位部322b。
由上述可知,通过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一限位部322b的表面323b以及第二限 位部322a的表面323a之间的高度差d3,可使前框310的一底面312与背框320的第二限 位部322a的表面323a及第一限位部322b的表面323b之间形成多重容置空间,所以可进 而容纳厚薄不同的偏光片。 图5为本实施例另一种背框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我们还可以将背框320'的第 一限位结构322'设计成具有第二限位部322a'、第一限位部322b'以及高度介于第二限位 部322a'、第一限位部322b'之间的第一段差322c'。相对应地,将第一偏光片344"的第二 限位结构345'的凸部345a'设计为对应于第一限位部322b',而凹部345b'可同时对应于 第一段差322c'以及第二限位部322a',所以背框320'以及前框310之间具有多重容置空 间,可用以容置多种厚薄不一的偏光片组,液晶显示器300具通用性。图5的背框320'的 第一限位结构322'的第二限位部322a'、第一限位部322b'以及第一段差322c'的排列方 式仅为举例之用,可依照需求改变。此外,第二限位部322a'与第一段差322c'之间的高度 差d4、第一限位部322b'与第一段差322c'之间的高度差d5也可以依照需求而相同或不 同。 上述的第一偏光片344"的第二限位结构345'的凸部345a'设计为对应于第一限 位部322b',以及凹部345b'可同时对应于第一段差322c'以及第二限位部322a'仅是举例 之用。本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应需求将第一限位结构322及第二限位结构345'加以 变化。 另外,利用第一限位结构322以及第二限位结构345,还可以将第一偏光片344'与 背框320多次定位,防止第一偏光片344'偏移,进而增加组装良率。 同样地,液晶显示器300也还可包括光源(未绘示)、导光板250、反射片260以及 光学膜片270等其他元件,依照需求来设置。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其间差异之处详述于下,本实施例中与第
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便沿用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标号。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前框210具有本体
212以及延伸自本体212的弯折部214。背框320配置于前框210下,而液晶显示面板230
配置在前框210以及背框320之间,其中弯折部214较本体212相对远离背框320。值得
9留意的是,背框320具有第一限位结构322,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偏光片344的第二限位结构 (图中未绘示)与第一限位结构322对应结合。液晶显示面板230配置在第一偏光片344 上,而第二偏光片342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30以及前框210之间。 由图6可知,我们也可以整合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同时使前框210具有弯折部 214以及背框320具有第一限位结构322,以增加前框210与背框320之间的容置空间,进 而让多种厚薄不同的偏光片可容置于前框210与背框320之间。 综上所述,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利用前框的弯折部以及背框的限位结构,使 弯折部的底面至背框的承载面具有多重距离以容置多种厚度不同的偏光片。所以,液晶显 示器具有通用性。另外,通过下偏光片以及背框的限位结构,还可以达到使下偏光片及背框 多次定位的效果,增加组装良率。 此外,也可以是在背框设置如阶梯状的第一限位结构,相对应地在下偏光片的边 缘上设置第二限位结构,且使第一限位结构及第二限位结构结合,以使具有厚薄不同的偏 光片的偏光片组可容置于背框及前框之间。此外,通过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的 结合,还可以使下偏光片与背框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一前框,具有一本体以及延伸自该本体的一弯折部;一背框,配置于该前框下,该背框具有一承靠表面,其中该前框的该弯折部与该背框的该承靠表面的距离大于该前框的该本体至该背框的该承靠表面的距离;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前框与该背框之间;以及一第一偏光片,设置于该前框以及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该第一偏光片承靠于该本体与该弯折部两者之一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当该第一偏光片承靠于该弯折部时,该第一 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该第一偏光片承靠于该本体时,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厚度, 其中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更具有一可视区,其中该前框的该弯折部延伸至 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该可视区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一第二偏光片,该第二偏光片设置于该液 晶显示面板以及该背框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该背框更具有多个第一限位结构,且每一第一限 位结构具有至少一第一限位部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而第二偏光片具有多个第二限位结 构,且每一第二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凸部与多个凹部,而该些凸部对应位于该些第一限位部 内,且该些第二限位部对应位于该些凹部内。
6. —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一前框,具有一承靠底面;一背框,配置于该前框下,其中该背框具有一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具有至少 一第一限位部与至少一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分别具有一第一承靠表 面以及一第二承靠表面,其中该承靠底面至该第一承靠表面的距离大于该承靠底面至该第 二承靠表面的距离;一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该前框与该背框之间;一第一偏光片,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该背框之间,其中该第一偏光片承靠于该 第一承靠表面与该第二承靠表面两者之一上,且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限位结构,该第 二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结构的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两者之一对应结合。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当该第一偏光片的该第二限位结构与该第一 限位结构的该第一限位部对应结合时,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该第一偏光片的 该第二限位结构与该第一限位结构的该第二限位部对应结合时,该第一偏光片具有一第二 厚度,其中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二限位结构具有多个凸部以及多个凹 部,且该些凸部对应位于该些第一限位部内,该些第二限位部对应位于该些凹部内。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前框具有一本体以及延伸自该本体的一弯 折部,且该弯折部较该本体相对远离该背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更具有一可视区,其中该弯折部延伸至该液晶显 示面板的该可视区外。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一第二偏光片,该第二偏光片设置于该前框以及该液晶显示面板之间且该第二偏光片承靠于该本体与该弯折部两者之一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当该第二偏光片承靠于该弯折部时,该第 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一厚度;当该第二偏光片承靠于该本体时,该第二偏光片具有一第二厚 度,其中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前框、背框、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第一偏光片。前框具有本体以及延伸自该本体的弯折部。背框配置于前框下,且背框具有一承靠表面,其中弯折部与背框的承靠表面的距离大于前框的本体至背框的承靠表面的距离。液晶显示面板配置于前框与背框之间。第一偏光片设置于前框以及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其中第一偏光片承靠于本体与弯折部两者之一上。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726912SQ20081017461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卢基业, 吴国文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