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14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 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扩散薄膜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广告灯箱,照明灯具,移动通讯设备按 键等需要光源的装置上以提供均匀照明。现有的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扩散薄膜多 为采用压延技术生产的单层带有图案的有机薄膜和采用涂敷方式生产的多层薄膜,其中 采用涂敷方式生产的多层薄膜的涂敷层中含有不同尺寸的散射粒子。图1为传统的采用 涂敷方式生产的光学扩散薄膜的结构示意图,此光学扩散薄膜主要包括透明基板10,上 涂敷层20以及上散射粒子40和下涂敷层30及下散射粒子50。传统的采用涂敷方式生 产的光学扩散薄膜主要依靠涂敷层中随机散布且不同尺寸的散射粒子对进入涂层内的 入射光线进行充分散射,以使出射光线的方向随机分布,从而使入射的不均匀光场均匀 化,并对薄膜下背光模组元件的瑕疵进行遮盖。同时,由于一些尺寸较大的粒子的顶部 突出于涂层表面,形成对光线具有一定聚光作用的曲面21,从而使此种光学扩散片具有 一定的聚光能力。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快速发展和在移动通讯设备显示、笔记本电脑 显示器、台式电脑显示器以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广泛应用,对显示装置中光学扩散薄膜 的性能要求日趋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亮度和照明均匀度成为人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光学均匀度 和亮度的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包括透明
基板和设置有上扩散粒子的上扩散涂层,所述的透明基板由折射率为1.4 1.75的光学
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所 述的上扩散涂层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成稀释涂料后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 涂敷而成,所述的上扩散涂层在所述的稀释剂挥发后形成的膜层厚度为所述的上扩散粒
子垂直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 7/8。
所述的透明基板由玻璃、PET、 PC、 PMMA和PS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扩散涂料为丙 烯酸酯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或有机多元醇类中的一种,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丙酮、水、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醇、异丙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包括大粒子和小粒子,所述的大粒子的最大几何尺寸为1 100 微米,所述的小粒子的最大几何尺寸为0.1 50微米,所述的大粒子平行于所述的透明 基板表面方向的几何尺寸与所述的小粒子平行于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方向的几何尺寸
之比为2: 1 100: 1,所述的大粒子与所述的小粒子间隔排列。
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形状为球形或椭球型。
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所述的防粘接涂层 内设置有防粘接粒子,所述的防粘接粒子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
上,所述的防粘接粒子所占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的防粘接涂层的面积之比为1/1000 1/10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光源组件、液晶面板组件和至少一片光学扩散薄膜,所 述的光学扩散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有上扩散粒子的上扩散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透明基板由折射率为1. 4 1. 75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 接触分布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所述的上扩散涂层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成 稀释涂料后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涂敷而成,所述的上扩散涂层在所述的稀释剂挥发 后形成的膜层厚度为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垂直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 7/8。
所述的透明基板由玻璃、PET、 PC、 PMMA和PS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扩散涂料为丙 烯酸酯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或有机多元醇类中的一种,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丙酮、水、甲苯、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醇、异丙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所述的防粘接涂层 内设置有防粘接粒子,所述的防粘接粒子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 上,所述的防粘接粒子所占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的防粘接涂层的面积之比为1/1000 1/100。
所述的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的导光板的侧 面,所述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外部电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和热阴极荧光灯中的至 少一种。
所述的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扩散板和反射板,所述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的扩散板与所 述的反射板之间,所述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外部电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和热阴极 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在上扩散涂层制备过程中稀释剂 的质量,当稀释剂挥发而使上扩散涂层成膜后,将其厚度严格地控制在上扩散粒子垂直
于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l/2 7/8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扩散薄膜的聚光能 力,通过比较实验我们得知,在此厚度范围内,亮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过薄或过 厚时亮度均呈下降的态势,这其中的原因是,如果膜层过厚,则固化成膜后的粒子突出 于涂层的部分较少,会造成聚光效果较弱;而当膜层过薄时,扩散粒子不易形成紧密堆 积结构,从而产生漏光现象,并最终导致扩散膜材料的亮度与透光率的降低。应用本实 用新型的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较少的组合组件数量,并具有较高的光 学均匀度和亮度。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光学扩散薄膜的剖面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光学扩散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剖面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光学扩散薄膜100包括一个透明基板110, 一个包含有球 形或椭球形大粒子140和球形或椭球形小粒子150的上扩散涂层120,上扩散涂层120 中大粒子140和小粒子150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大粒子140的最大几何尺寸为10 微米,小粒子150的最大几何尺寸为0. 1微米,大粒子140平行于透明基板110表面方 向的平均几何尺寸与小粒子150平行于透明基板110表面方向的平均几何尺寸之比为 100: 1,透明基板110由PMMA制成,上扩散涂层120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成 稀释涂料后在透明基板110表面上涂敷而成,扩散涂料为丙烯酸酯,稀释剂为乙酸乙酯, 扩散涂层制备时稀释剂添加量为涂料总质量的30%,上扩散涂层120成膜前的厚度等于 上扩散涂层120中大粒子140垂直于透明基板110的最大几何尺寸,上扩散涂层120成 膜后的厚度为上扩散涂层120中大粒子140垂直于透明基板110的最大几何直径的3/4, 裸露的粒子形成有聚光效果的透镜结构,使从下面传输过来的光线170向中心聚集,透 明基板11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130,防粘接涂层130内设置 有防粘接粒子160,防粘接粒子160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透明基板110的下表面上,防 粘接粒子160所占的面积之和与防粘接涂层130的面积之比为1/500。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一样,光学扩散薄膜200包括一个透明基板210, 一个包含有球形或椭球形大粒子240和球形或椭球形小粒子250的上扩散涂层220,上 扩散涂层220中大粒子240和小粒子250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大粒子240的最大几 何尺寸为100微米,小粒子250的最大几何尺寸为50微米,大粒子240平行于透明基 板210表面方向的平均几何尺寸与小粒子250平行于透明基板210表面方向的平均几何 尺寸之比为2: 1,透明基板210由P醒A制成,上扩散涂层220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 合制备成稀释涂料后在透明基板210表面上涂敷而成,扩散涂料为丙烯酸酯,稀释剂为 乙酸乙酯,扩散涂层制备时稀释剂添加量为涂料总质量的70%,上扩散涂层220成膜前 的厚度为上扩散涂层220中大粒子240垂直于透明基板210的最大几何尺寸的3倍,上 扩散涂层220成膜后的厚度为上扩散涂层220中大粒子240垂直于透明基板210的最大 几何直径的1/2,裸露的粒子形成有聚光效果的透镜结构,使从下面传输过来的光线270 向中心聚集,透明基板21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230,防粘接 涂层230内设置有防粘接粒子260,防粘接粒子260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透明基板210的下表面上,防粘接粒子260所占的面积之和与防粘接涂层230的面积之比为1/100。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为使用两层光学扩散薄膜应用于膝上型笔记本电脑显示器
的示例。其中410为灯管,420为高效率反射片,430为膝上型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中的
透明导光板,440为光学扩散薄膜,450为液晶显示面板。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为使用两层光学扩散薄膜应用桌面型电脑显示器的示例,。
其中,410为灯管,420为高效率反射片,460为桌面型电脑显示器中的导光板,440为
光学扩散薄膜,450为液晶显示面板。
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未使用两层以上光学扩散薄膜应用于液晶电视显示器的示
例。其中,410为灯管,420为高效率反射片,470为液晶电视中的扩散板,440为光学
扩散薄膜,450为液晶显示面板。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有上扩散粒子的上扩散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由折射率为1.4~1.75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所述的上扩散涂层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成稀释涂料后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涂敷而成,所述的上扩散涂层在所述的稀释剂挥发后形成的膜层厚度为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垂直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7/8。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由玻璃、 PET、 PC、 PMMA和PS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扩散涂料为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有机硅 类或有机多元醇类中的一种,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水、甲苯、 二甲苯、丁酮、环己酮、乙醇、异丙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包括大 粒子和小粒子,所述的大粒子的最大几何尺寸为1 100微米,所述的小粒子的最大几 何尺寸为0. 1 50微米,所述的大粒子平行于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方向的几何尺寸与所 述的小粒子平行于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方向的几何尺寸之比为2: 1 100: 1,所述的大 粒子与所述的小粒子间隔排列。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形状为 球形或椭球型。
5、 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所述的防粘接涂层内设置有 防粘接粒子,所述的防粘接粒子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上,所述 的防粘接粒子所占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的防粘接涂层的面积之比为1/1000 1/100。
6、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光源组件、液晶面板组件和至少一片光学扩散薄膜, 所述的光学扩散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有上扩散粒子的上扩散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透明基板由折射率为1. 4 1. 75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的上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 密接触分布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所述的上扩散涂层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 成稀释涂料后在所述的透明基板表面上涂敷而成,所述的上扩散涂层在所述的稀释剂挥 发后形成的膜层厚度为所述的上扩散粒子垂直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 7/8。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由玻璃、PET、 PC、 PMMA和PS中的一种制成,所述的扩散涂料为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类、有机硅类或 有机多元醇类中的一种,所述的稀释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水、甲苯、二甲 苯、丁酮、环己酮、乙醇、异丙醇和丁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 上设置有具有花纹结构的防粘接涂层,所述的防粘接涂层内设置有防粘接粒子,所述的 防粘接粒子互不接触分散设置在所述的透明基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的防粘接粒子所占的 面积之和与所述的防粘接涂层的面积之比为1/1000 1/100。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导 光板和反射片,所述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的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 外部电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和热阴极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扩 散板和反射板,所述的光源设置在所述的扩散板与所述的反射板之间,所述的光源为冷 阴极荧光灯、外部电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和热阴极荧光灯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包括透明基板和设置有上扩散粒子的上扩散涂层,特点是透明基板由折射率为1.4~1.75的光学透明材料制成,上扩散粒子相互之间紧密接触分布在透明基板表面上,上扩散涂层由扩散涂料和稀释剂混合制备成稀释涂料后在透明基板表面上涂敷而成,上扩散涂层在稀释剂挥发后形成的膜层厚度为上扩散粒子垂直于透明基板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7/8,优点在于成膜后的厚度可以严格地控制在上扩散粒子的最大几何尺寸的1/2~7/8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扩散薄膜的聚光能力,应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较少的组件数量及较高的光学均匀度和亮度。
文档编号G02B5/02GK201222102SQ20082012131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彦 张, 金亚东 申请人:宁波高新区激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