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37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应用得越来越广,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PC —
体机等显示设备,无论是应用于哪一种产品,也无论是应用于哪一领域,追求 体积轻量化、节约加工成本及能源,倶是目前现代产品追求的目标。目前,现 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由面框、液晶屏、主板模块、金属支架组合后再与后 壳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液晶屏主要由前框、液晶玻璃模块、中框、光学片、 光源、灯罩以及背板组成,上述构件通常是先加工组装成相应的组合模块后再 装配而成,因而需另外增加中框和背板等部件固定,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 通常较厚,成本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而且背板通常为一金属构件,更使得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比较笨重。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设计理念,找寻一 种新设计,该设计能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降〗氐成本,满足目前液晶显示 面板日益轻薄化得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 采用多个附加构件进行固定而引起力口工成本较高、整体重量重之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 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本实用新型 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 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
4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面为第 一光学片的出光面,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 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各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光板。 所述各光学膜片为依序排列的上扩散片、增光片和下扩散片,所述第一光
学片为上扩散片。
在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邻接的光学片之间,还设有间隔片,进一步地,所 述间隔片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 构件,贴合于第一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所述液晶屏玻璃与导光板之间夹设有弹性垫,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或为 至少一条形构件,或为一框架结构,贴合于导光板周边。
在所述反光板的上下两端,还向外延伸有一弯曲部,该弯曲部含有一凹形 腔,所述凹形腔内装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通过两灯座固于反光板上。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面框上,还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 之定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面框为一中空的四方形框体,由两横框和两侧框 构成,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两横框或/和两侧框之背面,所述定位结构为用 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于面框之两横框或/和侧框背面之至少一横向定位 部或/和一纵向定位部。
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面框之侧框背面,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可 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配合之凸缘。所述压条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 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所述压条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可容定位件穿越之定
位孔;所述面框上"i殳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 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配合固定之螺孔。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组成显示面板之各基本零件依序叠合 排列,再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采用各零件分 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背板和中框,可大大节约 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还可减少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定位、防震、 防滑、防辐射等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夹固后各零件配合断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各光学片零件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框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夹固后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open cell)、若干 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2和驱动电路板3,其是将液晶 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压条14将各零件夹固于对应的 面框1上,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便构成一液晶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 分散的零件相应叠合,再进行统一夹固,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先组合成模块,再 集合装配的构成方式,既可减少加工工序,同时还可减少由现有技术结构而衍 生的附加构件,如中框、背板等,故而降低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及装配成本, 又可降低产品的重量,进一步达到了液晶显示装置整体轻薄化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之各零 件包括液晶屏玻璃2、驱动电路板3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 玻璃2与光学片邻接,其中与液晶屏玻璃2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 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10和反光板13。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和增光片7,其中扩散片可分设上扩散片5和下扩散片8,上扩散片5、增光片7、下扩散片8依序叠合排列。所 述扩散片的主要用于发散光束,能给液晶显示屏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增光片7 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光的方向,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益,提高整体的辉度;导光板 10的作用是引导光线方向,提高液晶显示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反光板13 的作用是将未进入导光板10的光进行反射,使其重新通过导光板10传输到液 晶屏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5,所述上扩散片5和下扩 散片8分别位于增光片7的两个侧面,其中第一光学片-—上扩散片5之两面分 别为出光面51和入光面52,所述出光面51与液晶屏玻璃2邻接。在所述上扩 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还设有间隔片6。所述间隔片6可为至少一条形构件, 如图1、图3所示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构件,贴合于所述上扩散片5之入光面52 的两侧,也可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上扩散片5的入光面52四周。所述增光片 7与下扩散片8借助间隔片6定位后与导光板10的一面叠合,导光板10的另 一面与反光板13叠合,所述反光板13与导光板10叠合的面为一光滑面,用于 反射光线到导光板10中。
所述间隔片6可以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可用于定位增光片 7和下扩散片8,同时可保持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具有一微小间隔,防止 由于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叠合引起的偏光现象。
上述描述为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还可针对上述结构设置^(故一些变形, 比如,可省略下扩散片8和增光片7。
如图2所示,所述反光板IO上下两端向外分别延伸有一弯曲部131,该弯 曲部131分别包括第一边1311及整个反光板板面之第二边1312,所述第一边 1311和第二边1312之间的空隙形成两凹形腔1313。在所述两凹形腔1313内, 分别装有一发光体14,所迷发光体14呈长条状,可以是任意发光组件,比如 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或者由若干LED形成的长条状LED灯,该发光体14两端通 过两灯座11粘贴或采用其它方式固于反光板13上。这种结构,将现有技术之 灯罩和反光板结合在一起,可节约加工材料,减少装配工序,同时可进一步减少液晶面;f反厚度方向的尺寸。
由于本实用新型反光板13同时作为发光体14之安装构件,因此,具体实施例中,反光板13的厚度可比现有常用反光板稍厚,以保持适当的强度。同时,由于反光板13为一非金属构件, 一体成型的弯曲部131容易产生回弹,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有两粘合条9,装配时,用于将反光板13之第一边1311内侧粘合于导光板1G上,防止其产生变形。
上述零件依序叠合,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之间可夹设有弹性垫4,以保持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之间一适当之间隙,防止
由于光学片受热膨胀而引起光学片的变形。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在液晶屏玻璃2和导光板10之间,夹设有弹性垫4。所述弹性垫4可以为一体成型而成的环形或框架形结构,贴合于导光板10的出光面四周;也可以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如平行设置的两条形构件,贴合于导光板10的出光面两侧。所述弹性垫4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由橡胶材料或者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既可使液晶屏玻璃2与导光板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同时对液晶屏玻璃2在垂直于其平面方向进行定位。同时,弹性垫4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避免外部振动对整个产品带来的影响,且在压力作用下可使液晶屏玻璃2与导光板10紧密结合,能防止外部灰尘入侵,污染玻璃面,影响成^f象效果。另外,由于弹性垫材料的摩擦系数通常比较大,在压力作用下,弹性垫4和液晶屏玻璃2之间的摩擦力也比4支大,故而还能有效防止液晶屏玻璃2滑动。
为了防尘,可在下扩散片8、导光板10之侧面设置一防尘片(图中未示),该防尘片可粘贴于下扩散片8、导光板10的侧面,也可置于下扩散片8、导光板10的侧面与面框1之间的间隙内并固定。
如图1、图3、图5所示,为了良好的固定液晶屏玻璃2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本实用新型通过面框1上之结构设计与压条14对应配合将液晶屏玻璃2及各光学片夹固。所述压条14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l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本实用新型图示实施例为上下设置的两金属压条。 一方面金属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厚度较薄时同样可较好的压固各组件,另一方面,可选择可覆盖驱动电路板3之长度,并借助金属条本身的特性,同时起到防电
磁干扰的作用。在所述压条1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6。
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面框1上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具体地,所述面框1为一中心中空的四方型框体,由两横框101和两侧框102构成,在所述两横框101或/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设置于面框1上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一横向定位部107或/和一纵向定位部104,可为液晶屏玻璃组品之对黄向或/和纵向定位。同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面框1之侧壁和底面连接,可增强定位部之强度,同时也可起到在面框l设置加强筋之作用。在所述侧框102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16对应的固定柱105,所述固定柱105可置于纵向定位部104与面框1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其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15配合固定之螺孔106。两定位件15可穿越压条定位孔16,旋合于螺孔106内,通过压条14将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各光学片紧紧夹固于面框1上,同时可^f吏整个液晶显示面板外表统一、美观。
为加强面框1本身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两4黄框101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之加强肋109;为便于后续与后壳的装配,在所述两横框101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还设有至少一-^扣108。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定位部103设置于面框1之侧框102背面,对应地,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一凸缘,其为上扩散片凸缘53、增光片凸缘71、下扩散片凸缘81、导光板凸缘lll,反光板凸缘132,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03对应配合,装配时,各光学片侧面的凸缘可置于两第二定位部103之间,从而达到对光学片之横向和纵向定位的目的。同时,所述第二定位部103与面框1之侧壁和底面连接,可增强定位部之强度,也可起到在面框l设置加强筋之作用。
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如下1) 将液晶屏玻璃2放于面框1上,利用面框1上的横向定位部107和纵向定位部104将液晶屏玻璃2定位,并将液晶屏玻璃2上的驱动电路板3翻开;
2) 将各光学膜片依序叠放于液晶屏玻璃2上,利用光学膜片上的各凸缘,结合面框1之侧框102上的第二定位部103将各光学膜片定位于面框1上;
3 )将发光体12置于灯座11上,再将灯座11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侧面,然后将发光体12置于反光板13的弯曲部131内,从而将导光板10、发光体12和反光板13组装在一起。由于反光板13材料的特性,其弯折而成的弯曲部131可能不易定型,因此,可将弯曲部131的第一面1311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上,也可将第二面1312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上。4)将导光板10、发光体12和反光板13组装的整体放置于下扩散片8上,并使导光板10的出光面与下扩散片8相邻,利用导光板10和反光板13的凸缘,结合面框1上的第二定位部103定位于面框1上;可适当设计第一定位部的高度,使导光板10的出光面可置于-镜向定位部107和^/v向定位部104的上表面上,也可在导光4反10的出光面粘贴弹性垫4,以保持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的间隙,同时对液晶屏玻璃2在垂直于其平面方向进行定位。5)利用金属压条14压于反光板13背面,并将压条定位件15 ——螺钉或卡扣固定于面框1上,然后将液晶屏玻璃2上的驱动电路板3固定于金属压条14上,从而完成液晶面板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者计算机之显示面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 邻的光学片为第 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面为第 一光 学片的出光面,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 各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光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光学膜片为依 序排列的上扩散片、增光片和下扩散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 邻接的光学片之间设有间隔片。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或为至少 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第一 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玻璃与导 光板之间夹设有弹性垫。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或为至少 一条形构件,或为一框架结构,贴合于导光板周边。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上下两端 向外延伸有一弯曲部,该弯曲部含有一凹形腔,所述凹形腔内装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通过两灯座固于反光板上。
10、 如权利要求l-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 上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为一中空 的四方形框体,由两横框和两侧框构成,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两横框或/ 和两侧框之背面,所述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 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 设置于面框之两横框或/和侧框背面之至少一横向定位部或/和一纵向定位部。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设 置于面框之侧框背面,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 配合之凸缘。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为上、下 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所述压条上开设有至少两 个可容定位件穿越之定位孔;所述面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对应的固 定柱,所迷固定柱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配合固定之螺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将组成显示面板之各基本零件依序叠合排列后用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采用各零件分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附加构件,可大大节约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还可减少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定位、防震、防滑、防辐射等问题。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327554SQ20082021389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
发明者何章建, 李海滨 申请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