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46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并具体涉及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在潜像载体表面上形成墨粉图像并接着通过从潜像载体转印所述墨粉图像到转印元件上进行图像形成。
背景技术
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一些装置包括处理盒(成像单元),其具有整体支撑至少两个来自下列的替换模块的单个框架潜像载体模块,其具有潜像载体如感光元件;清洁模块,其具有用于清洁潜像载体表面的清洁设备;和显影模块,其具有用于对潜像载体表面执行显影操作的显影设备。尤其,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H1-03876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成像单元支撑的潜像载体模块、清洁模块和显影模块被配置为独立可更换的替换模块。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H1-03876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滑动方式沿潜像载体的旋转轴方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成像单元的安装位置和成像单元暴露于图像形成装置外部的暴露位置之间支撑成像单元。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成像单元被滑动并拉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外侧的暴露位置,并且可保持在该状态。接着,当成像单元保持在该状态时,替换模块可被更换。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H1-03876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潜像载体模块和清洁模块相对于成像单元可拆卸地连接时,出现下列问题。当清洁模块从成像单元移开时,潜像载体表面与清洁元件分开。在分开时,积聚在清洁单元邻近部分的转印剩余墨粉仍然附在清洁单元邻近的潜像载体表面的该部分(即,在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此外,在包括用于供应润滑剂到潜像载体表面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润滑剂也与转印剩余墨粉一起仍然附着。由于在移开潜像载体时候的物理影响,附着的物质如仍然附着于潜像载体表面上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从潜像载体表面散落,并附着至操作者的衣服或落在地板上,从而使它变脏。所以,需要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仍然附着于潜像载体表面上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附着物质被防止从潜像载体表面散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决常规技术中的问题。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在具有旋转性质的潜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墨粉图像并接着通过从潜像载体上转印墨粉图像到转印元件上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其中在墨粉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潜像载体表面上的剩余转印墨粉被紧靠潜像载体表面的清洁元件除去。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和成像单元支撑元件,成像单元包括共用成像单元框架,用于整体支撑作为可独立更换的替换模块的潜像载体模块和清洁模块,潜像载体模块具有潜像载体,清洁模块具有清洁元件;成像单元支撑元件以可移动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成像单元的安装位置和成像单元暴露在图像形成装置外侧的暴露位置之间支撑成像单元。当法线和经过该法线的起点的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在法线位于该水平面的 上侧时表示为正值并且在法线位于该水平面的下侧时表示为负值时,成像单元框架以这样的方式支撑潜像载体模块使得潜像载体能够旋转至角度比在潜像载体表面与清洁元件分开时的角度大的特定旋转位置;所述法线从所述潜像载体的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朝向外,在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与所述清洁元件分开之前,所述清洁元件保持靠近在所述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上。在潜像载体从分开时的正常旋转位置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之前,从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潜像载体模块受到限制,而一旦潜像载体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则允许从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潜像载体模块。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面本发明目前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上面和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


图I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四个成像单元的代表性成像单元的整体构造不意图;图3是透视图,图解了根据实施方式沿水平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拉出成像单元的情形;图4是位于其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前侧的正视图;图5是图解了在图4中图解的成像单元前侧盖被移除情形的正视图;图6是当成像单元位于安装位置时连接点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当成像单元位于能够替换的位置时连接点的放大透视图;图8是移除所有安放的替换模块之后成像单元情形的透视图;图9是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沿着感光元件轴向的剖视图;图10是用于解释从成像单元移除根据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时的情形的说明图IIA和图IIB是用于解释充电模块锁定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图12是充电模块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图13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的透视图;图14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的后侧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15是当从上方看时成像单元的后侧部分的透视图,充电模块的后侧部分连接于该成像单元的后侧部分;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解释将充电模块的后侧部分连接于成像单元的操作的剖视图;图17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前侧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18是当从上方看时,成像单元前侧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充电模块前侧部分连接于该成像单元前侧部分;图19是用于解释将充电模块前侧部分连接于成像单元的作业的剖视图;图20是充电模块前侧部分连接于成像单元的情形的剖视图;图21A和图21B是用于解释不能安装在成像单元中的充电模块的构造实例的说明图;图22A和图22B是用于解释不能安装在成像单元中的充电模块的另一种构造实例的说明图; 图23A和图23B是用于解释可安装在成像单元中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构造实例的说明图;图24是已经从成像单元中移除的根据实施方式的清洁模块的透视图;图25是清洁模块的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运载路径,通过所述运载路径,过多的润滑剂和转印剩余墨粉被运载至废墨粉运载路径;图26是清洁模块后侧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27是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的后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相对于成像单元的清洁模块后侧部分的锁定机构;图28是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的前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相对于成像单元的清洁模块前侧部分的锁定机构;图29A是说明图,图解了当清洁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操作杆的方位;图29B是说明图,图解了当清洁模块处于解锁状态时锁定操作杆的方位;图30是当从在成像单元前侧部分上的内壁看时的透视图,清洁模块已经从中移除;图31是当从在成像单元后侧部分上的内壁看时的透视图,清洁模块已经从中移除;图32A和图32B是图解了从成像单元移除清洁模块时的情形的透视图;图33A是清洁模块位于成像单元中安装位置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3B是清洁模块被转动约10°至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4A是图解了用于解释清洁模块位于其安装位置情形的成像单元前侧部分内表面的说明图;图34B是用于解释清洁模块处于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5A和图35B是用于解释在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清洁模块从成像单元向上倾斜移除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6是布置在清洁模块后侧部分上的后侧主参照元件周围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37A到37C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被从成像单元移除时情形的说明图;图38是图解了在锁定状态的感光元件表面上的已经面向清洁模块并且具有大量的墨粉或润滑剂附着其上的表面部分的位置的说明图;图39是图解了在解锁状态的感光元件表面上的已经面向清洁模块并且具有大量的墨粉或润滑剂附着其上的表面部分的位置的说明图;图40A到40D是用于解释在转动感光模块的感光模块框架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时,布置在感光模块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和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上的联结目标元件之间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41是图解了当感光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时,感光模块框架将成像单元内部的空间明确分成充电模块空间和清洁模块空间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42是图解了布置在感光模块的感光模块框架上的错误安装预防突起的说明图;图43是图解了当由于错误安装预防突起而充电模块不能被安装时的情形的说明图;图44A到44D是说明图,用于解释根据实施方式修改例的在转动感光模块框架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时,布置在感光模块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和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上的联结目标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5A和45B是用于解释根据实施方式拉出感光模块的作业的说明图;图46A和46B是用于解释根据修改例拉出感光模块的作业的说明图;图47A是图解了根据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的球形捏手用手指把持住的情形的说明图;和图47B是图解了根据修改例的感光模块的球形捏手用手指把持住的情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进行解释。图I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图。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其中四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彼此平行布置。在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中分别布置用于支撑下列模块的共用成像单元框架感光模块20Y、20M、20C和20K,其是潜像载体模块并且其包括起潜像载体作用的鼓样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 ;充电模块30Y、30M、30C和30K,其起充电设备作用;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其执行两组分显影方法;和清洁模块50Y、50M、50C和50K,其包括鼓清洁设备。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的每一个能够以独立的方式可拆卸地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连接。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20Y、20M、20C和20K ;充电模块30Y、30M、30C和30K ;和清洁模块50Y、50M、50C和50K配置为替换模块。相反,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未配置为替换模块。但是,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也可配置为替换模块。在图像形成单元I的上侧布置起潜像形成单元作用的曝光单元9。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布置阅读设备10,其通过扫描的方式阅读放置在压印盘上的原稿。在图像形成单元I的下侧布置转印单元2,其包括起为转印目标元件的中间转印元件作用的中间转印带15。中间转印带15在支撑时绕多个辊,并参照图I沿顺时针方向进行环状运动。在转印单元2的下侧布置包括二次转印辊17的二次转印设备4,其通过在中间转印带15被面向转印带的辊16旋转的位置,紧靠中间转印带15的前面形成二次转印夹区。向二次转印辊17施加来自电源(未图解)的二次转印偏压。而且,面向转印带的辊16是电接地的。那样导致在二次转印夹区形成二次转印电场。在图I中所图解的二次转印设备4的左侧,为了将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的目的,布置定影单元7,其包括具有内部加热元件的加热辊。在二次转印设备4和定影单元7之间布置运输带6,其用于运输在其上具有转印的墨粉图像的纸张到定影单元7。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侧布置输纸单元3,其用于从纸存放单元(未图解)输送已经被分开并且一张一张进送的纸张到二次转印设备4。同时,布置纸排出单元8,用于将已经经过定影单元7的纸张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面或到双面单元5。在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复印操作期间,阅读设备10阅读原稿。当原稿被阅读时,中间转印带15参照图I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同时,在图像形成单元I中,曝光单元9参照基于被阅读的原稿内容的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颜色信息,并因此暴露于分别被充电 模块30Y、30M、30C和30K的充电设备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电荷电势的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的表面。结果,在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接着,显影设备40Y、40M、40C和40K分别显影在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上形成的潜像。结果,在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上形成单色墨粉图像。随后,单色墨粉图像以互相重叠的方式被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那样导致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复合墨粉图像。一旦墨粉图像被转印,清洁模块50Y、50M、50C和50K的清洁设备分别除去残留在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上的剩余墨粉。由此,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为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做好准备。当墨粉图像形成进行时,纸张从纸存放单元(未图解)中一张接一张地出来并通过紧靠一对套准辊14停止。当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的复合墨粉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区时,使套准辊对14旋转,从而输送纸张到二次转印夹区。接着,二次转印设备4转印复合墨粉图像到纸张上。随后,在其上具有转印的墨粉图像的纸张在运输带6上运输并输送到定影单元7。接着,定影单元7施加热和压力,以便将墨粉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并输送纸张到纸排出单元8。在纸排出单元8中,转换爪转换纸张的方向,要么朝着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外(并且在左侧)的纸排出盘(未图解),要么朝着双面单元5。在本文,在双面单元5中,纸张被倒转并再次引导至二次转印夹区。接着,图像也在纸张的背面形成,然后它通过纸排出单元8被排出至纸排出盘。同时,一旦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0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剩余墨粉。由此,中间转印带15为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做好准备。下面就四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进行解释。在本文,除了墨粉颜色的不同,四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因此,参考代表性成像单元而不指定颜色特异性字母Y、M、C和K而进行下面的解释。图2是四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的代表性成像单元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如在图2中所图解,当感光元件21参照图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其表面通过充电模块30的充电辊31被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设备是接触充电/邻近充电类型的充电设备,其均匀给感光元件21的表面充电。为此,充电设备包括充电辊31,其用作具有施加来自电源(未图解)的充电偏压的充电元件并且其放置与感光元件21的表面接触或放置于感光元件21的表面附近。但是,充电设备不限于该具体构造。稍后给出关于充电模块30的详细解释。在已经被充电的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上,通过从曝光单元9 (未图解)发射的激光束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40供应墨粉至静电潜像以便形成墨粉图像。显影设备40包括显影辊45,其在参照图2当沿顺时针方向进行表面移动的同时,供应保存在显影剂容器中的显影剂至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使静电潜像显影。显影辊45包括可旋转的显影套筒,在其里面布置有由多个磁极构成的磁体(未图解)。需要磁体用于保留显影剂在显影辊45的表面上。
而且,显影设备40包括用作供应/运输元件的供应螺杆,当供应显影剂至显影辊45时,参照图2其沿着显影辊45的轴的方向朝着近侧运输显影剂。相对于面向显影辊45的供应螺杆48的部分,在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布置刮墨刀42,其用作显影剂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供应至显影辊45的显影剂以具有合适的厚度。与位于感光元件21对面的显影辊45的显影区域相比较,在表面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收集路径47位于显影辊45对面,用于收集已经经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所述显影剂已经与显影辊45表面分离,并且其已经用在显影中。收集路径47具有与显影辊45的轴的方向平行放置的螺旋收集螺杆46。螺旋收集螺杆46用作收集运输元件,其用于沿着显影辊45的轴的方向并且与供应螺杆48的方向相同,运输所收集的显影剂。具有供应螺杆48的供应路径49位于显影辊45的横向方向;并且具有收集螺杆46的收集路径47位于显影辊45下方并且与显影辊45平行。为了将显影剂与显影辊45分离,在显影套筒内侧存在的磁体设置为在显影剂将被分离的部分处没有磁极。那样使得能够实现显影剂的分离。可选地,也可能使用这样的磁体,其中磁极布置导致在显影剂将被分离的部分处形成排斥磁场。显影设备40进一步包括平行于供应路径49下方的收集路径47的搅动路径44。搅动路径44具有螺杆形搅动螺杆43,其与轴向平行布置,其具有固定于搅动轴的螺旋搅动刮刀,并且用作搅动运输元件,用于参照图2沿着显影辊45的轴的方向——在供应螺杆48相反的方向一朝着远侧运输显影剂同时搅动显影剂。供应路径49和搅动路径44被用作分隔元件的第一分隔壁41a分隔。第一分隔壁41a分隔供应路径49和搅动路径44的部分在两端——参照图2在近端和远端——具有孔。通过这些孔,供应路径49和搅动路径44彼此连通。类似地,供应路径49和收集路径47也被第一分隔壁41a分隔。但是,在第一分隔壁41a分隔供应路径49和收集路径47的部分没有形成孔。同时,两个显影剂运载路径,即搅动路径44和收集路径47,被用作分隔元件的第二分隔壁41b分隔。参照图2,第二分隔壁41b在近端上具有孔。通过那个孔,搅动路径44和收集路径47彼此连通。用作显影剂运输元件的供应螺杆48、收集螺杆46和搅动螺杆43由树脂或金属制成。在显影操作期间,稀疏形式的显影剂由刮墨刀42——其放置在显影辊45上并且其由不锈钢制成一运输至面向感光元件21的显影区域。显影辊45表面被处理以具有V形槽用于调整螺杆,或进行喷砂,并且具有用铝管或不锈钢(SUS)管形成的显影套筒。接着已经在显影中使用的显影剂在收集路径47中收集并且参照图2朝着近端运输。接着,显影剂在放置在图像区域外的第二分隔壁41b的孔处被转移到搅动路径44。而且,在搅动路径44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形成那个第二分隔壁41b的孔附近,在搅动路径44的上游侧形成墨粉再充填孔(未图解)。从墨粉再充填孔供应墨粉到搅动路径44。同时,显影设备40中的显影剂容器由构成搅动路径44、收集路径47和供应路径49的壁元件形成。在得到从搅动路径44供应的显影剂的供应路径49中,当供应显影剂到显影辊45时,显影剂沿供应螺杆48的显影剂运输方向被运输到下游侧。接着,过多的显影剂——其未被供应至显影辊45而是沿供应路径49的显影剂运输方向被运输至下游侧末端——通过在第一分隔壁41a上形成的额外孔被供应至搅动路径44。另一方面,供应至显影辊45的显影剂用于在显影区域进行的显影中并接着与显影辊45分离并转移到收集路径47。从显影辊45转移到收集路径47并被收集螺杆46运输至沿收集路径47的显影剂运输方向下游侧的末端的所收集显影剂,接着通过在第二分隔壁41b上形成的收集孔供应至搅动路径44。随后,过多的显影剂和收集的显影剂在搅动路径44中被搅动并且搅动的显影剂被运输至搅动螺杆43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下游侧并且至供应螺杆48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上游侧,并且经过在第一分隔壁41a上形成的供应孔供应至供应路径49。
在搅动路径44中,搅动螺杆43运输同时搅动收集的显影剂、过多的显影剂和必要时在转印单元中沿收集路径47和供应路径49中显影剂相反方向供应的墨粉。接着,搅动的显影剂被转移至沿供应路径49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上游侧,其通过供应孔91与沿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下游侧相通。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显影设备40具有供应路径49和收集路径47。由此,使用分开的显影剂运载路径,进行显影剂的供应和收集。那样防止已经在显影操作中使用的显影剂在供应路径49中混合。结果,防止下面的情况也变得可能其中供应至显影辊45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朝着供应路径49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下游侧持续降低。此外,因为显影设备40具有收集路径47和搅动路径44,使用不同的显影剂运载路径进行显影剂的收集和搅动。那样防止在搅动期间已经在显影操作中使用过的显影剂脱落。因此,只有已经被充分搅动的显影剂被供应至供应路径49。那样使得能够防止供应至供应路径49的显影剂未充分搅动的情况。因此,通过防止在供应路径49中显影剂墨粉浓度的降低并且通过防止供应路径49中显影剂的未充分搅动,在显影操作期间图像密度可保持在恒定水平。但是同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设备不限于上面提到的构造。作为通过显影设备40进行的显影操作的结果,在感光元件21上形成的墨粉图像接着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上。接着,在墨粉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元件21表面的剩余墨粉通过清洁模块50的清洁刮刀51被除去。除了清洁刮刀5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清洁模块50也包括润滑剂施加刷52,其用作润滑剂供应元件,用于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供应粉末状的润滑剂,其是从通过固化至少包含氮化硼和硬脂酸锌的润滑剂制造的固态润滑剂54刮下的。而且,清洁模块50包括抹平刮刀53,用于抹平供应在感光元件21表面的润滑剂。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以该顺序从上游侧沿感光元件21的表面移动方向布置。同时,清洁模块50不限于该具体构造。具体地,润滑剂的材料不限于上面提到的材料。而且,润滑剂供应元件也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刷样元件。例如,可选地,可能使用海绵样元件。稍后给出清洁模块50的详细解释。图3是图解了成像单元100沿水平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拉出的情形的透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水平拉出成像单元100时,首先,操作者打开构成图像形成装置外壁的门(未图解)。门布置在与成像单元100的引导端面(前面)相对的位置,在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其安装位置滑动成像单元100到能够替换位置一在此位置可能更换由成像单元100支撑的替换模块20、30和50—的时候,其正好在引导侧(下文,称为“前侧”)。当打开门时,操作者将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手指放在布置在成像单元100前面的手柄103上并用大拇指下压锁定释放杆106。结果,成像单元10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从锁定状态释放。那样使得能够在水平方向朝着前侧拉出成像单元100。接着,当用大拇指压锁定释放杆106时,操作者朝前侧拉手柄103并拉出成像单元100至前侧。由此,如在图3中所图解,滑动成像单元100至能够替换位置变得可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滑动轨105布置为成像单元支撑元件,其支撑成像单元100。两个滑动轨105沿滑动方向以这种方式布置在两侧,以便即使当成像单元100被滑动至如图3所示的能够替换位置时,它不脱落并且保持在能够替换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一旦成像单元100拉出至能够替换位置,更换替换模块20、30和50变得可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像单元100从安装位置滑动至能够替换位置的滑动路径中,唯一的障碍是门。但是,当被打开时,门位于远离成像单元100的滑动路径的位置。因此,一旦门被打开,操作者可拉出成像单元100而不必移动任何其他构件远离滑动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粉供应孔在显影设备40的搅动路径44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上游侧末端形成。通过墨粉供应孔,墨粉被供应至布置在成像单元100上方的显影设备40。通过至显影设备40的墨粉供应孔被再充填的再充填墨粉经来自放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的墨粉瓶(未图解)的墨粉路径运输。因此,墨粉路径被分为在成像单兀100侧的墨粉路径(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和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的墨粉路径(主体侧墨粉路径)。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和主体侧墨粉路径需要彼此连接。在此方面,如果连接点位于成像单元100的后侧,主体侧墨粉路径不位于前侧。因此,主体侧墨粉路径不在妨碍成像单元100的滑动路径的位置。但是,在那种情况下,需要放置用于显影设备40的墨粉供应孔在后侧或需要将用于运输再充填墨粉到墨粉供应孔的墨粉路径放置在前侧。在前一情况下,由于在显影设备40的后侧分配给驱动元件或电源供应元件的空间限制,在合适的位置形成墨粉供应孔变得困难。在后一情况下,从位于在后侧的连接点至在前侧形成的墨粉供应孔,再充填墨粉需要经位于成像单元100上方的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运输。因此,不仅仅需要为在成像单元100上方的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预留空间,也需要具有驱动电源以驱动在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中运输墨粉至墨粉供应孔的运输机构。结果,难以避免成像单元100的尺寸和复杂度的增加。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和主体侧墨粉路径的连接点位于成像单元前侧上。下面参照附图给出其具体解释。图4是位于其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100前侧的正视图。图5是图解了在图4中图解的成像单元100的前侧盖104被移除情形的正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粉供应孔61a在显影设备40的搅动路径44的显影剂运输方向的上游侧末端的顶面形成。如在图5中所图解,当与在前侧存在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相比较时,墨粉供应孔61a形成在更前侧。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的下端连接墨粉供应孔61a。在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的上端形成墨粉接收孔61b,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其接合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主体侧墨粉路径62的排出孔62a。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粉接收孔61b和排出孔62a之间的接合点,即,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和主体侧墨粉路径62之间的连接点,远离成像单元100的滑动路径放置。因此,因为主体侧墨粉路径62远离成像单元100的滑动路径放置,成像单元100的滑动移动不被主体侧墨粉路径62所阻碍。
图6是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连接点的放大透视图。图7是当成像单元100位于能够替换位置时连接点的放大透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侧墨粉路径62形成的排出孔62a沿向下方向开孔。所以,当成像单元100拉出至能够替换位置从而造成在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中形成的墨粉接收孔61b和排出孔62a之间分离时,则墨粉可能从排出孔62a中落下。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孔62a设置有遮板63,其与成像单元100的拉出和压进相合作地打开和关闭。遮板63通过偏压元件如弹簧(未图解)偏向前侧。当成像单元100朝着安装位置滑动时,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的墨粉接收孔61b邻近遮板63。当成像单元100进一步朝着安装位置压入时,挤压力造成墨粉接收孔6Ib朝着后侧将遮板63压向偏压元件的偏压力。结果,处于关闭状态以盖住排出孔62a的遮板63滑向后侧并变成打开状态。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如在图6中所图解,成像单元侧墨粉路径61中的墨粉接收孔61b接合主体侧墨粉路径62的排出孔62a,并且遮板63仍然被墨粉接收孔61b挤压(保持在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当成像单元100从安装位置朝着能够替换位置滑动时,保持遮板63处在打开状态的挤压力被释放。所以,由于偏压元件的偏压力,遮板63滑向前侧。由此,遮板63变成关闭状态从而盖住排出孔62a。那样防止墨粉从排出孔62a落出。下面就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各种设备的位置构造给出解释。图8是移除所有替换模块20、30和50之后成像单元100的情况的透视图。图9是沿着感光元件21的轴向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10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替换模块20、30和50和其他设备(如显影设备40)由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整体支撑。在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前侧部分,为了增加强度以及关于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部分的定位精确性的目的,连接金属前板102。关于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布置在成像单元100后侧部分的各种驱动系统的联结元件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联结目标元件在多个位置连接。这导致强度的增强以及关于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的定位精确性。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替换模块20、30和50的每一个与成像单元框架101可拆卸地连接。在安放时,锁定机构(稍后描述)用于相对于成像单元框架101固定和定位替换模块20、30和50。因为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替换模块20、30和50和其他设备(如显影设备40)相对于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定位,因此用高尺寸精确度制造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使得能够实现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各种设备之间的高精确度相对位置关系。而且,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通过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及其轴承222实现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更具体而言,在感光模块20的感光元件21上形成插入孔21a,用于将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的感光元件驱动轴221插入。一旦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完全插入插入孔21a,则,如在图9中所图解,在感光元件驱动轴221上的感光元件驱动接头223与在感光元件21上形成的插入孔21a的接头目标元件21b联接。由此,感光元件21与感光元件驱动轴221整体地旋转。而且,一旦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完全插入插入孔21a,在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前侧上的末端配合于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部分上的前面配合元件101a,并且在感光元件驱动轴221上的轴承222配合于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的后面配合元件101b。结果,相对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在前侧以及后侧实现了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在本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称为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的那种。因此,在四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中的感光元件21Y、21M、21C和21K的相对位置分别地未高精度确定时,位置差异主要以图像中色偏移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关于除了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感光元件21之外的各种其他设备(充电模块30、显影设备40、清洁模块50等),相对于感光元件21的位置关系从图像质量的角度是重要的,但是相对于其 他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的位置关系不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因此,关于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感光元件21,高精度确定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定位,并且关于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充电模块30、显影设备40和清洁模块50,高精度确定相对于感光元件21的定位。这种定位配置使得能够保持高图像质量。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定位配置中,相对于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感光元件驱动轴221,直接实现了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感光元件21的定位。那样使得能够实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高定位精度。另一方面,就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充电模块30、显影设备40和清洁模块50而言,至少经与感光元件驱动轴221分开的成像单元框架101实现了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的定位。因此,当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感光元件21的定位精度相比较时,未实现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高定位精度。但是,就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充电模块30、显影设备40和清洁模块50而言,因为经成像单元框架101——其也确定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感光元件21的定位——实现定位,可实现相对于感光元件21的高定位精度。下面给出关于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充电模块30的解释。图10是用于解释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充电模块30时的情况的说明图。图IIA和图IIB是用于解释充电模块30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的说明图。当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充电模块30时,首先,操作者把持住布置在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上的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的球形捏手131a并转动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从在图IlA中所图解的锁定状态至在图IlB中所图解的解锁状态。一旦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转动至解锁状态,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的上部限制被释放。结果,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可向上举起,如在图10中所图解。图12是充电模块30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图13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30的透视图。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模块30中,充电辊31和清洁充电辊31的清洁辊32经支撑充电辊31和清洁辊32的共用旋转轴两端的共用旋转轴支撑元件33a和33b连接至充电模块框架34。在充电辊31后侧的旋转轴上固定从动齿轮35。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安装位置时,从动齿轮35啮合位于其下方的驱动齿轮(未图解)。接着,随着来自驱动齿轮的力输送至从动齿轮35,充电辊31被旋转驱动。同时,清洁辊32被连接,以相对旋转轴支撑元件33a和33b可旋转,并由于充电辊31的旋转而旋转。支撑充电辊31和清洁辊32的旋转轴支撑元件33a和33b,通过在充电模块框架34上布置为偏压元件的压力弹簧36偏压向感光元件21。因此,当通过设定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为图IlA中所图解的锁定状态并通过用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从上方挤压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将充电模块30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时,压力弹簧36的偏压力使得充电辊31经旋转轴支撑元件33a和33b偏压向感光元件21。在充电辊31的外周的两端,具有比充电辊31外周的中心区域更大直径的间隔物31a被布置在充电辊31的整个圆周上。当充电模块30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时,由于压力弹簧36的偏压力,间隔物31a紧靠感光元件21表面上的非成像区域。由此,在充电辊31的外周中心区域和感光元件21的表面之间形成清除空隙(clearance gap)。即使当充电棍31被旋转驱动,清除空隙也由间隔物31a稳定地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邻近充电方法,其中充电辊31靠近感光元件21表面的附近放置以进行充电操作。但是,可选地,也可能实施接触充电方法,其中充电辊31 与感光元件21的表面接触放置以进行充电操作。同时,靠近在充电辊31后侧上的旋转轴的端面的是布置在充电模块框架34上的电极37。该电极与电力馈线接收元件37a连接,所述电力馈线接收元件37a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电力供给单元(未图解)联接。因此,一旦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电力供给单元得以连接。由此,经电极37向充电辊31施加预定充电偏压变得可能。作为充电模块30相对于成像单元100的定位配置,可实施下面的配置。例如,成像单元100配置为包括底座,在其上在充电模块30的纵向(前后方向)在两端上托住(rest)底面。接着,将销针竖起并固定在底座上并安在充电模块30两端的底面上形成的配合孔中。随后,充电模块30以这种方式锁定,以便保持在充电模块30两端的底面紧靠底座的状态。如果实施这种定位配置,则利用在充电模块30两端的底面和利用成像单元100的底座实现沿充电模块30垂直方向的定位。类似地,利用在充电模块30上形成的配合孔和利用在成像单元100中的竖起的销针,实现沿充电模块30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下文,称为“横向方向”),在水平面上旋转)的定位。但是,在这种定位配置中,在成像单元100中安装充电模块30时,操作者需要直接从上方放下充电模块30。在此时,通常,操作者用双手沿充电模块30的纵向把持住两端。但是,充电模块30相对于沿前后方向的移动、沿横向方向的移动和旋转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取决于操作者的掌控,充电模块30可自由移动或旋转。因此,当完全用手调整移动和旋转时,操作者需要以这种方式安装充电模块30 :在成像单元100中竖起的销针安装在充电模块30上形成的配合孔中。这种安装任务不容易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安装充电模块30时降低操作者的负担,下面的构造作为相对于成像单元100的充电模块30的定位配置进行实施。图14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放大透视图。图15是当从上方看时成像单元100的后侧部分的透视图,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连接于该后侧部分。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解释将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连接于成像单元100的操作的剖视图。
在后侧部分30b布置后侧定位元件38,用于沿高度方向和横向方向定位。在连接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时,当后侧定位元件38安放在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的临时定位底座132时,后侧定位元件38具有用于临时定位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临时定位部分38a ;突出物38b,其放置在临时定位部分38a的下方并且其沿充电模块30的纵向突出在外侧;底面30c,其靠近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的下部限制元件133并且其因此确定沿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高度方向的位置;和在底面38c上形成的下凹区域38d。如在图14中所图解,下凹区域38d具有沿充电模块30的纵向方向从外侧的向内凹陷。在下凹区域38d中配合定位突出物134,其出现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由此,实现沿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横向方向的定位。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充电模块30至成像单元100的情况下,首先,充电模块30 的后侧部分30b的临时定位部分38a放置在临时定位底座132上,所述临时定位底座132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如在图10或在图16A中所图解。由此,利用临时定位底座132并利用临时定位底座132和临时定位部分38a之间的接触部分,实现沿高度方向的临时定位。而且,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存在两个临时定位壁135,其与临时定位部分38a的侧面(沿横向方向的端面)接触。由此,实现沿横向方向的临时定位。两个临时定位壁135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比临时定位部分38a的长度稍大(即,大于临时定位部分38a侧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就沿横向方向的临时定位而言,存在余量(allowance)。由于该原因,仅仅通过用手调整沿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横向方向的大体位置,操作者在放置后侧部分30b的临时定位部分38a在临时定位底座132上不存在任何困难。一旦以上面提到的方式实现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临时定位,操作者在临时定位底座132上滑动临时定位部分38a以便朝着后侧移动整个充电模块30,如在图16A中箭头A所指示,并接着沿着向下的方向降低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如在图16A中箭头B所指示。因为后侧部分30b的临时定位已经实现的事实,可进行该任务而没有困难。通过进行该任务,在后侧定位元件38上的突出物38b进入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后侧部分上形成的定位孔136,而后侧定位元件38的底面38c搁(rest)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下部限制元件133上。那样导致如在图16B中所图解的情况。在图16B中所图解的情况下,突出物38b的上边缘靠近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的定位孔136的上部中的内壁。所以,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被限制向上移动。因此,利用搁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下部限制元件133上的后侧定位元件38的底面38c,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被限制向下移动;并且利用紧靠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的定位孔136的上部中内壁的突出物38b,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被限制向上移动。那样使得能够实现沿着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高度方向的定位。而且,在图16B中所图解的情况下,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突出物134安放在后侧定位元件38的底面38c上形成的下凹区域38d中。那样使得能够实现沿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横向方向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6B中所图解,当与限制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向下移动的下部限制点C2的水平位置相比较时,限制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向上移动的上部限制点Cl朝后侧安放。利用这种构造,仅仅通过改变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的方位从在图16A中所图解的朝下的方位至在图16B中所图解的水平方位,完成沿充电模块30的后侧部分30b高度方向的定位。图17是当从下方看时,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的放大透视图。图18是当从上方看时成像单元100的前侧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连接于该前侧部分。图19是用于解释连接充电模块30的前 侧部分30a至成像单元100的作业的剖视图。图20是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连接于成像单元100的情形的剖视图。在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上布置前侧定位元件39,用于在前后方向、横向方向和高度方向确定定位。前侧定位元件39具有底面39a,其搁在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部分上的定位底座137上、具有在底面39a上形成的定位孔39b并具有锁定目标部分39c,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紧靠锁定目标部分39c布置为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上的锁定机构。在定位孔39b中装入在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部分上存在的定位突出物138。那样使得能够实现沿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的横向方向的定位。在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部分布置两个临时定位壁139,每个紧靠前侧定位元件39的侧面(横向方向的端面)。那样导致实现沿横向方向的定位。两个临时定位壁139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沿前侧定位元件39横向方向的长度稍大(即,大于前侧定位元件39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就沿横向方向临时定位而言,存在余量。由于该原因,仅通过用手调整沿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的横向方向的大体位置,操作者适当降低前侧部分30a的底面39a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不会面对任何困难。因此,将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突出物138安放在充电模块30的底面39a上形成的定位孔39b中变得更容易。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突出物138安放入在充电模块30的底面39a上形成的定位孔39b的情况下,当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的底面39a放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时,由于上面提到的安放,实现了沿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的横向方向的定位。而且,当底面39a放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时,则,如在图20中所图解,朝着前侧定位元件39的前侧突出的突出物39d经过成像单元框架101中的空隙并靠近连接于成像单元框架101前侧的前板102。由此,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被限制沿向前的方向移动。此外,当底面39a放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时,则,如在图20中所图解,在前侧定位元件39上形成的定位孔39b前侧上的内壁靠近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出现的定位突出物138。由此,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被限制沿向后的方向移动。因此,当底面39a放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时并且当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存在的定位突出物138安放入在充电模块30上形成的定位孔39b时,实现沿横向方向以及沿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的前后方向的定位。以这种方式,一旦充电模块30的底面39a放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定位底座137上,操作者围绕旋转轴131c转动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以便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从在图IlB中所图解的解锁状态改变为在图Il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在此时,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的挤压元件131b靠近充电模块30的前侧定位元件39中的锁定目标部分39c,并且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落下为锁定状态,同时向着定位底座137挤压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那样使得能够实现沿充电模块30前侧部分30a的高度方向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20中所图解,当与限制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沿向后方向移动的后限制点D2的竖直位置相比较时,限制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沿向前方向移动的前限制点Dl朝着上侧布置。利用这种构造,仅仅通过改变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的方位从图19中所图解的向上的方位至图20中图解的水平方位,能够完成沿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的前后方向的定位而没有困难。同时,如在图21或图22中所图解,在前限制点Dl和后限制点D2位于垂直方向相同水平时,则,当以图21A或图22A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式转动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时,前侧部分30a沿着如图21B或图22B所图解的路线被卡住。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限制点Dl沿垂直方向位于比沿后限制点D2的垂直方向更高的水平上。因此,当以如图23A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式转动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时,前侧部分30a沿着该路线不被卡住并且可平稳地连接,如在图23B中所图解。下面就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清洁模块50进行解释。图24是已经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的清洁模块50的透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清洁模块50中,通过清洁模块孔,清洁刮刀51和润滑剂施加刷52被暴露,该孔朝着感光元件21的表面开孔。在该情况下,清洁模块50被清洁模块框架的前侧部分50a和后侧部分50b支撑。下密封元件55连接于清洁模块孔的下端,并且在清洁模块孔的上端布置抹平刮刀53。因此,从沿感光元件21表面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即,在垂直方向的下侧),下密封元件55、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以该顺序接触并面向感光元件21的表面。在本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清洁模块50可广义地分为从感光元件21的表面清扫转印剩余墨粉的清洁单元,和供应润滑剂至感光元件21的表面的润滑剂供应单元。就清洁单元而言,清洁刮刀51从相反方向靠近感光元件21的表面。清洁刮刀51刮掉的转印剩余墨粉由于重力落入盒内。在本文,连接了下密封元件55,以防止被清洁刮刀51刮掉的转印剩余墨粉从盒和感光元件21的表面之间的空隙散落。下密封元件55是高度柔韧的聚酯薄膜,其被布置以沿尾随方向紧靠感光元件21的表面并横跨感光元件21的轴向。盒内布置有废墨粉运输螺杆56a,如在图2中所图解。废墨粉运输螺杆56a具有螺旋刮刀,其固定于螺杆轴并沿螺杆轴的轴向朝着后侧运输已经被清洁刮刀51刮掉并落入盒中的转印剩余墨粉。
就润滑剂供应单元而言,润滑剂施加刷52靠近感光元件21的表面并靠近固体润滑剂54,如在图2中所图解。润滑剂施加刷52相对于感光元件21的表面沿相反方向被旋转驱动。一旦被旋转驱动,润滑剂施加刷52刮掉固体润滑剂54,并且通过刮擦得到的粉末状润滑剂附着于润滑剂施加刷52。接着,利用润滑剂施加刷52的旋转,粉末状润滑剂被运输至与感光元件21的表面接触的位置并被施加至感光元件21的表面。随后,由于感光元件21的表面移动,已经被施加至感光元件21的表面的粉末状润滑剂经过抹平刮刀53紧靠感光元件21表面的位置。在该位置,润滑剂被抹平,以便消除由于润滑剂施加刷52造成的施加不均匀。同时,固体润滑剂54被润滑剂架54a引导并被弹簧54b朝着润滑剂施加刷52偏压。因此,即使当固体润滑剂的数量减少时,固体润滑剂54和润滑剂施加刷52之间的靠近压力可保持在恒定水平。那样使得润滑剂施加刷52能够以稳定的方式刮掉固体润滑剂54。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润滑剂施加刷52刮擦的固体润滑剂54的刮掉量对于感光元件21的运行(km)被调整至120mg/km至150mg/km的范围。在从固体润滑剂54刮掉的并且附着于润滑剂施加刷52的粉末状润滑剂中,过多的润滑剂在拍打器(flicker) 59和固体润滑剂54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弹去。被弹去的润滑剂接着落入润滑剂供应单元的盒内。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打器59与盒一起整体成型。可选地,拍打器59和盒也可以是分开的元件。而且,通过清洁刮刀51的清洁位置溜掉的少量转印剩余墨粉附着于润滑剂施加刷52。这种转印剩余墨粉也在拍打器59和固体润滑剂54之间接触的位置被弹去,并且落入润滑剂供应单元的盒内。因为落入盒内的过多润滑剂由于重力在盒底积聚,它再次附着于润滑剂施加刷52并施加至感光元件21的表面。因此,只要过多的润滑剂在适合的数量内,它有助于增强施加从固体润滑剂54刮掉的润滑剂至感光元件21表面的效率。但是,如果过多的润滑剂大量积聚,那么有过多量的越过抹平刮 刀53的润滑剂或转印剩余墨粉。那样可造成问题,如图像瑕疵或由于充电元件的污点引起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污染。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排出积聚在润滑剂供应单元盒内的过多润滑剂,布置过多润滑剂运输螺杆56b,如在图2中所图解。过多润滑剂运输螺杆56b具有螺旋刮刀,其固定于螺杆轴并且沿着螺杆轴的轴向朝着前侧运输过多的润滑剂。图25是清洁模块50的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运载路径,通过所述运载路径,过多的润滑剂和转印剩余墨粉被运载至废墨粉运载路径210。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模块50需要运载在清洁单元中产生的转印剩余墨粉和在润滑剂供应单元中产生的过多的润滑剂至废墨粉瓶(未图解),其布置在清洁模块50的外面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清洁模块50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以可拆卸地连接的方式被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中。因此,就用于运输转印剩余墨粉和过多的润滑剂的运载路径而言,在安装成像单元100时,成像单元100中的运载路径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的运载路径需要被连接。为建立该连接,需要实现那些运载路径之间的定位。如果运载路径之间连接点的数量大,那么需要定位的地点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在连接或拆卸成像单元100时,残留在运载路径内的转印剩余墨粉或过多的润滑剂很可能从连接点落出。因此,运载路径之间连接点的数量越大,散落的风险越高。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25中所图解,用于运输转印剩余墨粉的下部运载路径50c和用于运输过多的润滑剂的上部运载路径50d通过在清洁模块50内侧前侧的连接路径50e连接。由此,一旦积聚在润滑剂供应单元的盒内的过多的润滑剂被过多润滑剂运输螺杆56b运载至上部运载路径50d的前端,它经过连接路径50e落入下部运载路径50c。接着,与积聚在清洁模块50的盒内的转印剩余墨粉一起,已经落入下部运载路径50c的过多的润滑剂被废墨粉运输螺杆56a运载至下部运载路径50c的后端。在本文,下部运载路径50c的后端与单个排出单元50f连接,所述单个排出单元50f在清洁模块50外面朝后侧从清洁模块50h的后侧部分50b突出。在排出单元50f末端的底部上开设排出喷口50g。经下部运载路径50c运载至排出单元50f内的转印剩余墨粉和过多的润滑剂(下文,统称为“废墨粉”),从排出喷口 50g落入废墨粉运载路径210。但是,在连接路径50e—下部运载路径50c和上部运载路径50d汇聚于其中——位于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上图像区域(即,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上可形成墨粉图像的区域)沿感光元件21旋转轴方向的内侧的情况下,则出现下列问题。因为在上部运载路径50d中过多的润滑剂在它们之间的连接处进入下部运载路径50c,下部运载路径50c内连接处附近的转印剩余墨粉或过多的润滑剂局部增加。例如,如果从上部运载路径50d的流入临时增加从而导致在下部运载路径50c内连接处大过量的转印剩余墨粉或过多的润滑剂,则连接处附近的转印剩余墨粉或过多的润滑剂可遮蔽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上并可附着在感光元件21表面上的图像区域。那样可造成感光元件21表面上成膜或擦伤,或可导致供应至各种元件如清洁刮刀51和充电辊31的墨粉或润滑剂数量的增加。那样可影响元件的 寿命,或可导致散落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墨粉或润滑剂数量的增加,从而造成各种问题。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路径50e—下部运载路径50c和上部运载路径50d汇聚于其中——位于沿感光元件21旋转轴方向的图像区域的外侧上。那样使得能够实现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废墨粉运输螺杆56a具有IOmm的外径Φ、8mm的螺距和180rpm的旋转频率。相比之下,过多润滑剂运输螺杆56b具有IOmm的外径Φ、8mm的螺距和IOOrpm的旋转频率。因此,当与运输从清洁刮刀51除掉的转印剩余墨粉的废墨粉运输螺杆56a比较时,运输过多的润滑剂的过多润滑剂运输螺杆56b设定具有更小的旋转频率,以便降低润滑剂的运输能力。这样做是为了通过将过多的润滑剂再附着于润滑剂施加刷52并将它供应至感光元件21表面来增强润滑剂的重复利用效率。图26是清洁模块50后侧部分50b的放大透视图。排出单元50f包括遮板50h,用于打开和关闭排出喷口 50g。当成像单元100不位于安装位置时,由于弹簧50i的偏压力,遮板50h向后偏并保持在关闭状态,同时阻塞排出喷口 50g。一旦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如在图25中所图解,在清洁模块50后侧部分50b的排出单元50f插入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废墨粉运载路径210上侧上形成的联结目标元件211内。当成像单元100朝着安装位置滑动时,排出单元50f中遮板50h后侧上的端面靠近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联结目标元件211前侧的端面。那样阻塞成像单元100的滑动。结果,相对于与成像单元100 —起朝着后侧移动的排出单元50f,遮板50h通过对抗弹簧50i的偏压力朝着前侧相对移动。因此,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如在图25中所图解,遮板50h保持在打开状态,其中排出喷口 50g是打开的。在此时,排出喷口 50g面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废墨粉运载路径210中形成的接收孔。由此,从排出喷口 50g落下的废墨粉可积聚在废墨粉运载路径210中。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清洁模块50中,在前侧部分50a上布置主参照元件57a和次参照元件57b,同时在后侧部分50b上布置主参照元件58a和次参照元件58b。在主参照元件57a和58a上形成配合孔,其中分别安放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的主参照销针152和153 (后面描述)。当主参照销针152和153放入配合孔并分别与主参照元件57a和58a联合时,相对于成像单元100实现了沿清洁模块50的垂直方向和沿横向方向的定位。而且,次参照元件57b和58b分别放入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的次参照凹陷156a和157a(后面描述)。通过设定这种次参照,不仅限制了清洁模块50围绕主参照的旋转,而且也确定了围绕主参照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图27是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100后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相对于成像单元100,清洁模块50后侧部分50b的锁定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像单元100被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拉出的情况下,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后侧部分上的后侧主参照销针153通过弹簧155的偏压力朝着后侧保持移位的状态。结果,后侧主参照销针153的后端从成像单元100的后侧部分向后突出并且后侧主参照销针153的前端远离在清洁模块50后侧部分50b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上形成的配合孔。因此,在成像单元100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拉出的情况下,清洁模块50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总是保持解锁状态,其中对成像单元100的锁被解开。
另一方面,当成像单元100朝着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安装位置滑动时,成像单元100后侧主参照销针153的后端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主体框架230接触。由此,后侧主参照销针153被阻止向后移动。结果,通过进一步朝着后侧滑动成像单元100,后侧主参照销针153相对于成像单元100朝着前侧移动并且后侧主参照销针153的前端进入在清洁模块50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上形成的配合孔。这样,在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如在图27中所图解,成像单元100的后侧主参照销针153进入在清洁模块50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上形成的配合孔并落入锁定状态。因此,实现清洁模块50的后侧部分50b的定位。图28是位于安装位置的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的局部剖视图,目的是用于解释相对于成像单元100,清洁模块50前侧部分50a的锁定机构。图29A是图解了当清洁模块50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操作杆151方位的说明图;和图29B是图解了当清洁模块50处在解锁状态时,锁定操作杆151方位的说明图。当成像单元100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拉出至能够替换位置时,清洁模块50的后侧部分50b相对于成像单元100从锁定状态被释放,如上所述。接着,一旦清洁模块50的前侧部分50a相对于成像单元100从锁定状态被释放,清洁模块50可被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当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清洁模块50时,首先,操作者把持住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前侧部分上形成的锁定操作杆151并转动它从图29A中所图解的锁定状态至图29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在锁定操作杆151的旋转中心轴上固定前侧主参照销针152,其通过弹簧154的偏压力相对于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偏向前侧。因此,当锁定操作杆151处在解锁状态时,如在图29B中所图解,它通过弹簧154的偏压力从成像单元100朝着前侧保持突出。在此时,固定于锁定操作杆151的前侧主参照销针152朝着前侧移动并远离在清洁模块50前侧部分50a上的主参照元件57a上形成的配合孔。因此,当锁定操作杆151转动至解锁状态时,清洁模块50的前侧主参照元件57a相对于成像单元100落入解锁状态。相对照地,在相对于成像单元100锁定清洁模块50的前侧主参照元件57a的情况下,首先,操作者对着弹簧154的偏压力挤压锁定操作杆151并朝着后侧移动它。接着,从该状态,操作者转动锁定操作杆151至锁定状态,如在图29A中所图解,并从锁定操作杆151抽出手。由此,尽管锁定操作杆151朝着弹簧154的前侧受到偏压力,但锁定操作杆151的突出物的前端(未图解)——其处在正在被转动至锁定状态的方位——碰撞成像单元100的制动器(未图解)。结果,锁定操作杆151保持在锁定状态。为了防止锁定操作杆151朝着图29图解的解锁状态转动,制动器具有靠近锁定操作杆151突出物的限制元件,用于限制移动的目的。同时,在朝着解锁状态转动锁定操作杆151时,操作者对着弹簧154的偏压力轻轻挤压成像单元100内的锁定操作杆151。由此,锁定操作杆151的突出物可越过制动器的限制元件。那样使得操作者能够朝着解锁状态转动锁定操作杆151。图30是当从在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上的内壁观察时的透视图,清洁模块50已经从所述成像单元100移除。图31是当从在成像单元100后侧部分上的内壁观察时的透视图,清洁模块50已经从所述成像单元100移除。在图30和31中,尽管为了解释的目的,清洁模块50已经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但前侧主参照销针152和后侧主参照销针153被图解处于清洁模块50锁定状态期间各自的位置。 当清洁模块5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时,清洁模块50的前侧次参照元件57b安装在次参照引导槽156下端上形成的前侧次参照凹陷156a中,所述次参照引导槽156在成像单元100的前侧部分的内壁上形成,如在图30中所图解。由此,前侧次参照凹陷156a限制前侧次参照元件57b沿除了沿次参照引导槽156方向的任何方向移动。结果,清洁模块50前侧部分50a被限制在围绕主参照元件57a的旋转方向移动。而且,如在图31中所图解,清洁模块50的后侧次参照元件58b安装在次参照引导上壁157下端上形成的后侧次参照凹陷157a中,所述次参照引导上壁157在成像单元100的后侧部分的内壁上形成。由此,后侧次参照凹陷157a限制后侧次参照元件58b沿除了沿次参照引导上壁157方向的任何方向移动。结果,清洁模块50的后侧部分50b被限制在围绕主参照元件58a的旋转方向移动。图32A和32B是用于图解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清洁模块50时的情形的透视图。即使操作者转动锁定操作杆151至解锁状态从而相对于成像单元100从锁定状态释放清洁模块50的前侧部分50a,清洁模块50的次参照元件57b和58b仍然锁定在次参照凹陷156a和157a中并被其支撑。因此,清洁模块50不从成像单元100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模块50的主参照元件57a和58a从锁定状态释放之后,除非清洁模块50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沿图32A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转动约100°,清洁模块50不能被拉出和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如在图32B中所图解。更具体而言,在相对于成像单元100连接或拆卸清洁模块50时,已经附着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的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被暴露在外。当连接或拆卸清洁模块50时,它遭受一些类型的物理冲击。因为该冲击,有时候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落下。在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落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情况下,则在更换作业期间其可附着在操作者的手或衣服上。而且,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也可落在地板上,从而弄脏地板。就这点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模块50配置为可以以附着物质抗落方位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其中附着于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落在清洁模块50的清洁单元和润滑剂供应单元的盒内。图33A是清洁模块50位于成像单元100中安装位置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3B是清洁模块50被转动约10°至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情形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清洁模块50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时,如在图33A中所图解,当与清洁模块50中清洁模块孔下端(B卩,下密封元件55上端)横向方向的位置相比较时,清洁刮刀51和润滑剂施加刷52的横向方向的位置更加在感光元件21表面的相对侧(即,更加在清洁模块50侧)。由此,附着于清洁刮刀51和润滑剂施加刷52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可落在清洁模块50的盒内。但是,就抹平刮刀53而言,如在图33A中所图解,抹平刮刀53横向方向的位置E位于清洁模块50中清洁模块孔下端(即,下密封元件55上端)横向方向的位置正上方,或比清洁模块50中清洁模块孔下端(S卩,下密封元件55上端)横向方向的位置更加位于感光元件21侧。即,在位于安装位置的清洁模块50的方位中,抹平刮刀53横向方向的位置E远离清洁模块50的盒内侧定位。因此,在位于安装位置的清洁模块50的方位中,如果试图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清洁模块50,则附着于抹平刮刀53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不落在清洁模块50的盒内。那样可造 成上面提到的问题。而且,同样就清洁刮刀51和润滑剂施加刷52而言,其横向方向的位置相对于下密封元件55稍微朝着清洁模块50的盒内侧移动。因此,在位于安装位置的清洁模块50的方位中,如果试图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清洁模块50,则附着于清洁刮刀51和润滑剂施加刷52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也远离清洁模块50的盒落下。那样可造成上面提到的问题。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构造是这样的不是当清洁模块50位于安装位置时,而是当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横向方向的位置位于清洁模块50的盒内(即,在附着物质抗落方位期间)时,清洁模块50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图34A是图解了成像单元100的前侧部分内表面的说明图,用于解释清洁模块50位于安装位置的情形。图34B是用于解释清洁模块50在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情形的说明图。图35A和图35B是说明图,用于解释在附着物质抗落方位的清洁模块50被向上倾斜地从成像单元100移除的情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者转动锁定操作杆151至解锁状态从而从锁定状态释放清洁模块50的前侧部分50a时,清洁模块50在移动远离感光元件21的方向上变得可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旋转。在此时,清洁模块50的重心J——其位于图34A中所图解的安装位置——当与次参照元件57b和58b比较时具有在横向方向上远离感光元件21的位置。因此,由于重力,在清洁模块50上作用了沿移动离开感光元件21的方向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的旋转力。因此,操作者一转动锁定操作杆151以将清洁模块50从锁定状态释放,清洁模块50就改变方位至图34B中所图解的附着物质抗落方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旦清洁模块50转动约10°,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中的旋转防止元件158防止清洁模块50继续旋转。当清洁模块50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转动约10°时,清洁模块50的外壁靠近旋转防止元件158并且无法继续旋转。结果,清洁模块50保持在离安装位置方位约10°的方位。因此,清洁模块50不过度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从成像单元100中安装位置拉出清洁模块50,实施下面的构造。在清洁模块50中,在前侧部分50a上布置凸台(boss) 57c,如在图24中所图解,并且在后侧部分50b上布置凸台58c,如在图26中所图解。当清洁模块50位于安装位置时,如在图34A中所图解,前侧凸台57c进入在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上形成的凸台凹陷156b中,所述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如在图30中所图解。而且,当清洁模块50位于安装位置时,后侧凸台58c进入在次参照引导上壁157上形成的凸台凹陷156b,所述次参照引导上壁157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如在图31中所图解。因此,当清洁模块50处在安装位置方位时,凸台57c和58c分别卡在凸台凹陷156b和157b中,从而防止清洁模块50被拉出。另一方面,当清洁模块50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转动约10°至图34B中所图解的附着物质抗落方位时,凸台57c和58c分别从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的凸台凹陷156b和157b中出来。因此,清洁模块50的凸台57c和58c以及次参照元件57b和58b变得沿次参照引导槽156和次参照引导上壁157可移动。所以,如在图35A和35B中所图解,通过沿着次参照引导槽156和次参照引导上壁157将清洁模块50拉出,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清洁模块50变得可能。同时,从防止附着于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的转印剩余墨粉 或润滑剂散落的角度,在图34B所图解的阶段(即,就在开始拉出清洁模块50前的阶段),期望以通过旋转大于10°获得的方位(S卩,以更期望的附着物质抗落方位)把持住清洁模块50。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如滑动轨105的存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4B中所图解阶段的方位不能改变至通过进一步旋转获得的方位。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成像单元100拉出清洁模块50时,该构造使得清洁模块50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能够逐渐旋转,以便获得更期望的附着物质抗落方位。更具体而言,如在图35A和35B中所图解,在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的成像单元框架101上形成的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被形成像大于号。更具体而言,这样形成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 :其上部的引导方向比下部的引导方向更接近水平方向。因此,当从成像单元100拉出清洁模块50时,清洁模块50的前侧次参照元件57b被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的下部分引导,而清洁模块50的前侧凸台57c被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的上部分引导。以这种方式,因为清洁模块50的前侧次参照元件57b和前侧凸台57c被具有相互不同引导方向的部分引导,当被旋转时清洁模块50被拉出。因此,如在图35B中所图解,当清洁模块50被拉出至其前侧凸台57c离开前侧次参照引导槽156的阶段时,与图34B中所图解的方位相比较,清洁模块50进一步旋转,并进入更期望的附着物质抗落方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操作者一转动锁定操作杆151以解锁清洁模块50,由于清洁模块50的重心J和次参照元件57b和58b之间的位置关系,清洁模块50就改变方位从图34A中图解的方位至图34B中所图解的方位。在此时,如果操作者不用手支撑清洁模块50,清洁模块50的外壁与成像单元框架101的旋转防止元件158冲撞并遭受大的物理冲击。由于该大的物理冲击,已经附着于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被搅动并散落。图36是布置在清洁模块50的后侧部分50b上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周围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钩元件159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目的是用于当清洁模块50位于成像单元100内安装位置时临时定位清洁模块50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而且,尽管未图解,相同的钩元件布置在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目的是用于临时定位清洁模块50的前侧主参照元件57a。钩元件159大体上是L形元件,具有臂,其大体上水平地沿远离感光元件21的方向从固定于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固定端延伸,并且具有制动器,其在臂的顶端向下弯曲。当清洁模块50位于安装位置时,清洁模块50的后侧主参照元件58a被钩元件159的制动器卡住。同时,清洁模块50的前侧主参照元件57a也在相应的钩元件(未图解)的制动器处卡住。由于该原因,即使在操作者解锁清洁模块50而不用手支撑它的情况下,由于钩元件159,清洁模块50保持在安装位置。结果,在解锁时清洁模块50可免于遭受物理冲击。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已经被解锁的清洁模块50时,操作者把持住清洁模块50的前侧部分50a和后侧部分50b的合适地方并施加力以改变清洁模块50的方位从图34A中图解的方位至图34B中图解的方位。即,操作者沿清洁模块50围绕次参照元件57b和58b旋转的方向施加力。由于该力,主参照元件57a和58a移动并造成钩元件159的臂弯曲。因此,钩元件159的制动器被举起,以便主参照元件57a和58a从被钩元件159临时定位释 放。下面就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感光模块20进行解释。图37A至37C是图解了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感光模块20时的情形的说明图。当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感光模块20时,首先,操作者需要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由于该原因,更换感光模块20的作业增加了操作者的负担。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感光模块20在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替换模块之中要求更高的定位精度,因此更换感光模块20的繁琐作业受益于限制相对于成像单元100其过度的连接和拆卸。而且,考虑到感光模块20中感光元件21表面的破坏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并且感光模块20与其他替换模块比较更昂贵的情况,期望限制相对于成像单元100的感光模块20过度的连接和拆卸,即使这意味着在更换感光模块20的作业期间负担增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实施下面的方法降低了在更换感光模块20作业期间的负担。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与除非其他替换模块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否则不能更换的感光模块20的更换间隔(span)相比较时,在位于安装位置可被更换的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配置为具有更短的更换间隔。更具体而言,根据进行图像形成的纸的数量,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配置为具有30万张纸的更换间隔。相比之下,根据进行图像形成的纸的数量,感光模块20配置为具有120万张纸的更换间隔。通过选择材料、设计控制方法或实施已知方法,可适当调整替换模块20、30和50的这种更换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上所有替换模块20、30和50的更换间隔(根据进行图像形成的纸的数量,下文同)的最小公倍数是120万,其与感光模块20的120万的更换间隔相同,作为替换模块20、30和50更换间隔之中最长的更换间隔。因此,只要在机械寿命期间没有故障,感光模块20的更换时机与其他替换模块30和50的更换时机相匹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其他替换模块30和50需要被移除以使得能够更换感光模块20,但所有模块的更换具有相同的时机,使得减少操作者的实际负担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具有相同的更换时机,所有替换模块20、30和50可在单个更换作业期间被更换。因此,当与在不同时间点更换每个替换模块20、30和50的情况相比较,可减少相对于图像形成的总停工时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配置为可更换的,即使当其他替换模块仍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那样也使得能够实现降低负担,同时更换具有高更换频率的替换模块30和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配置为具有相同的更换间隔。因此,只要在机械寿命期间没有故障,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需要被同时更换。即,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 二者可在单个替换作业期间被更换。因此,当与在不同时间点更换每个替换模块30和50的情况相比较,可减少相对于图像形成的总停工时间。一旦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被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为了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感光模块20,操作者把持住感光模块框架22的球形捏手22a——其用作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之间的隔离物——并转动感光模块框架22从图37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至图37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一旦感光模块框架22被转动至解锁状态,沿远离显影设备40的方向倾斜地向上举起感光模块20变得可能,如在图37C中所图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38中所图解,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面向清洁模块50的表面部分F具有大量的附着其上的墨粉或润滑剂。发生这是因为,例如,通过被阻挡在感光 元件21的表面和清洁刮刀51、润滑剂施加刷52和抹平刮刀53之间接触部而积聚的转印剩余墨粉或润滑剂在移除清洁模块50时附着于感光元件21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模块50的清洁刮刀51沿大体上水平方向紧靠着感光元件21的表面。因此,当清洁模块50被移除时,在清洁模块50上的墨粉或润滑剂附着于感光元件21的表面侧。结果,万一感光模块20以这种方位从成像单元100移除,在移除它的作业期间的震动造成墨粉或润滑剂从感光元件21的表面落下。具体地,在清洁刮刀51靠近的刮刀邻近部分F’中,墨粉或润滑剂以浓缩的形式附着。由于在移除清洁模块50作业期间轻微的震动,以浓缩形式的墨粉或润滑剂容易从感光元件21的表面脱落。在此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20以这种方式配置当感光模块框架22从图37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转动至图37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时,感光元件21也旋转。更具体而言,感光模块20具有连接于其上的弹簧,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该弹簧给予感光元件21偏压力,以使感光元件21的后侧端面紧靠感光模块框架22后侧端面上的背面(即,紧靠感光模块框架22后侧部分22的内表面)。由此,当成像单元100位于能够替换位置时,感光模块框架22和感光元件21落入可整体旋转的联接状态。另一方面,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则,如在图9中所图解,感光元件驱动轴221上的感光元件驱动接头223和感光兀件21上的接头目标兀件21b从感光兀件21旋转轴方向联接。结果,感光元件21对着上面提到的偏压力并沿远离感光模块框架22后侧部分22的方向偏移,并落入未联接的状态——其中它可独立于感光模块框架22旋转。在感光模块框架22的后侧部分22上形成支承眼,用于在感光元件21上滑动支承接头目标元件21b的外周。在驱动感光元件21时,感光元件21上的接头目标元件21b旋转并滑动支承在感光模块框架22上形成的支承眼。在成像单元100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拉出至能够替换位置的情况下,感光元件驱动轴221从在感光元件21上形成的插入孔21a抽出。因此,感光元件21变得可自由旋转。在此时,如上述,布置在感光模块20上的弹簧的偏压力造成感光元件21的后侧部分紧靠感光模块框架22,并且感光模块框架22和感光元件21落入可整体旋转的联接状态。在该情况下,如果感光模块框架22从图37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旋转至图37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感光元件21也旋转。因此,当感光模块框架22从图37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旋转至图37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时,面向清洁模块50的感光 元件表面部分F改变方位从图38中图解的横向方位至图39中图解的向上的方位。更具体而言,在图38中图解的情况下,法线L——其从感光元件21的清洁刮刀51靠近的刮刀邻近部分F’朝向外面取向一与经过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F’的水平面K成约-15°的角θ 00相对照地,在图39中图解的情况下,法线L和水平面K形成约+45°的角Θ1Ι5因此,角Q1是锐角,当法线L位于水平面K上侧时定义为具有正值并且当法线L位于水平面K下侧时定义为具有负值。当从感光元件2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如在图38或图39中所图解,当通过定义经过感光元件21旋转轴的水平面和垂直面定义的四个象限时,上面提到的角在刮刀邻近部分F’位于上部右手第一象限时范围在0°至+90°,当刮刀邻近部分F’位于上部左手第二象限时范围在0°至+90°,当刮刀邻近部分F’位于下部左手第三象限时范围在0°至-90°,并且当刮刀邻近部分F’位于下部右手第四象限时范围在0°至-90°。在本实施方式中,构造是这样的一旦感光模块框架22旋转至图37Β中图解的解锁状态,只要当它从成像单元100中拉出时感光模块20可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而不用改变上面提到的倾斜向上的方位,如在图37C中所图解或如被图39中箭头所指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操作者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感光模块20时,表面部分F——其具有大量的附着于其上的墨粉或润滑剂——保持在向上的方位,如图39中所图解。图40Α至40D是用于解释在转动感光模块框架22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时,布置在感光模块20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23和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的联结目标元件121之间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同时,相同的锁定机构也配置在感光模块20的后侧部分上。但是,在下面参照图40Α至40D的解释中,只解释感光模块20前侧部分上的锁定机构。布置在感光模块20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23与感光模块框架22 —起整体成型,并且可围绕感光元件21的旋转轴沿着感光模块框架22旋转。当感光模块20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时,如在图40Α中所图解,布置在感光模块20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23与布置在成像单元100前侧部分上的成像单元框架101内壁上的联结目标元件121连接。一旦感光模块20安装在成像单元100中,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的联结目标元件121的两个圆弧部分121a和121b分别紧靠布置在感光模块20上的联结元件23的两个圆弧部分23a和23b。由此,感光模块20相对于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锁定。而且,实现了沿感光模块20垂直方向和沿横向方向的定位。当感光模块框架22从图40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旋转至图40B中图解的解锁状态时,与感光模块框架22 —起整体成型的联结元件23也旋转。在成像单元框架101的联结目标元件121上形成沿着拉出感光模块20的方向(即,沿着倾斜向上方向)线性延伸的引导槽121c。引导槽121c的宽度设置为比感光模块20中存在于联结元件23上的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宽度稍大。当感光模块框架22处在解锁状态方位时,引导目标元件23c是沿着拉出感光模块20的方向(即,沿着倾斜向上方向)延长的和线性的元件,如在图40B中所图解。一旦感光模块框架22处在解锁状态的方位,感光模块20中引导目标兀件23c的延长方向与成像单元100中引导槽121c的凹槽方向配合,如在图40B中所图解。所以,沿着引导槽121c的凹槽方向倾斜地向上举起感光模块框架22变得可能。因此,通过沿着引导槽121c的凹槽方向倾斜地向上举起感光模块框架22,操作者可从成像单元100中移除感光模块20,如在图40C和40D中所图解。同时,为了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可按照与上面提到的移除感光模块20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因此,当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时,在成像单元100的引导槽121c入口——其中插入了感光模块20的引导目标元件23c,圆弧部分121b与靠近感光元件21旋转轴的引导槽121c的那个引导壁连接。因此,引导槽121c的入口正好具有朝着引导目标元件23c插入方向的锥形。那样使得能够平稳引导该引导目标元件23c进入引导槽121c。
而且,当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时,在感光模块20完全进入图40B中图解的位置之前的阶段,感光模块框架22不能朝着图40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旋转。更具体而言,如在图40C中所图解,当感光模块20的引导目标元件23c在进入成像单元100引导槽121c的中途时,即使试图旋转感光模块框架22,引导目标元件23c靠近引导槽121c的内壁,从而限制感光模块框架22的旋转。一旦感光模块20完全进入图40B中图解的位置,弓丨导目标元件23c完全从引导槽121c中出来。因此,当试图旋转感光模块框架22时,引导目标元件23c不能紧靠引导槽121c,从而使得感光模块框架22能够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之后设置感光模块框架22至图40A中图解的锁定状态时,则,如在图41中所图解,感光模块框架22明确地将成像单元100内的空间分隔成两个空间,即充电模块空间G和清洁模块空间H。因此,当将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时,操作者不必过多担心用于连接那些模块的位置。那样有利于增强用户友好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感光模块20相对于成像单元100未处在锁定状态时,即,当感光模块框架22处在解锁状态时,如在图40B中所图解,成像单元100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被阻止向内挤压。更具体而言,如在图42中所图解,错误安装预防突起24布置在感光模块20的感光模块框架22上。当感光模块框架22处在解锁状态时,如在图42中所图解,错误安装预防突起24这样放置以致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被防止搁在定位底座137上。在该情况下,如果试图在成像单元100中安装充电模块30,则,如在图43中所图解,充电模块30的前侧部分30a靠着错误安装预防突起24卡住并不能搁在定位底座137上。因此,充电模块30不能安装在成像单元中100中。那样使得操作者意识到感光模块20未处在锁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将被安放在成像单元100上的替换模块20、30和50,就相对于成像单元框架101在那些模块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转换而言,构造是这样的操作者需要仅仅操作充电模块30的充电模块锁定元件131、清洁模块50的锁定操作杆151和感光模块20的感光模块框架22上的球形捏手22a。因此,操作者不需要使用任何其他工具,如起子。[修改例]下面解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的修改例。在本修改例中,图44A至44D是用于解释在转动感光模块框架22从锁定状态到解锁状态时,布置在感光模块20前侧部分上的联结元件23和布置在成像单元框架101上的联结目标元件121之间位置关系的说明图。根据本修改例,除了用作把持元件以便操作者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感光模块20时把持的球形捏手122a具有不同形状的事实外,感光模块20具有与根据上面提到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2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因此,下面仅给出关于球形捏手122a的解释,而其余的构造不再解释。感光元件21的重量占感光模块20重量的大部分。因此,当从感光元件21的轴向观察时(即,当沿附图纸平面的方向观察时),感光模块20重心的位置大体上在感光元件21旋转轴的位置(实际上,当与感光元件21旋转轴相比较时,在参照附图向左侧稍微移动的位置)。在根据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20中,如在图40B中所图解,当感光模块框架22旋转至解锁状态时(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感光模块20时),当从感光元件21的轴向观察时,球形捏手22a沿水平方向的位置(即,参照附图,球形捏手22a沿左-右方向的位置),当与感光模块20重心的位置相比较时,参照附图明显向左侧移动。因此,当通过把持住球形捏手22a从成像单元100拉出感光模块20时,感光模块20参照附图沿顺时针方向围绕球形捏手22a转动并且感光模块20重心的位置朝向球形捏手22a的右下。但是,许多把持住球形捏手22a的操作者试图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因此,当拉出感光模块20时,在图45A中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上,感光模块20的联结元件23上的引导目标元件23c强力靠近成像单元100的引导槽121c从而产生大的摩擦力。因此,当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时,它卡在图45A中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因此,如图45B中“ X ”所指示,平稳地拉出感光模块20可能是困难的。在此方面,在本修改例中,如在图44B中所图解,在感光模块框架22已经被转动至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感光模块20的球形捏手122a配置为当与根据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的球形捏手22a相比较时参照附图沿右手方向延伸。所以,在感光模块框架22已经被转动至解锁状态(即,在从成像单元100移除感光模块20时)的情况下,当从感光元件21的轴向观察时,球形捏手122a沿水平方向的位置(即,球形捏手122a参照附图沿左-右方向的位置)接近感光模块20重心的位置。因此,当通过把持住球形捏手122a从成像单元100拉出感光模块20时,感光模块20仅仅稍微转动。此外,由于相对于成像单兀100的引导槽121c的内壁面,感光模块20在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转动,引导目标元件23c以最小的靠近角度靠近。因此,相对于引导槽121c的内壁面,由于感光模块20的转动在引导目标元件23c和引导槽121c内壁面之间产生的靠近力的垂直分量相对更小。结果,在本修改例中,当操作者试图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时,如在图46A中所图解,感光模块20的引导目标元件23c和成像单元100的引导槽121c之间在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处的靠近压力当与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相比较时相对更小。所以,当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时,感光模块20的引导目标元件23c和成像单元100的引导槽121c之间在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仅仅产生小的摩擦力。因此,感光模块20可被平稳地拉出而不被卡住。同时,也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5B中“O”所指示,如果感光模块20被倾斜地向上拉出,以便当防止感光模块20参照图45B沿顺时针方向围绕球形捏手22a转动时,感光模块20的引导目标元件23c沿着成像单元100的引导槽121c移动。则,在图45A中字母P所指示的位置产生更小的摩擦力。因此,感光模块20可被平稳地拉出。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当拉出感光模块20时,操作者被迫只使用把持球形捏手22a的手指防止感光模块20围绕球形捏手22a转动。考虑到感光元件21的重量,它需要操作者使用大量能量进行该作业。那样可严重影响用户友好性。、
相对照地,根据本修改例,防止感光模块20围绕球形捏手122a转动需要更少量的能量。因此,在拉出感光模块20时,在把持球形捏手122a的手指只用更少量的能量,可防止感光模块20围绕球形捏手122a转动。那样使得能够实现增强用户友好性。而且,如在40B中所图解,在感光模块框架22已经旋转至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的球形捏手22a具有与垂直平面平行的其把持面(即,与操作者用于把持球形捏手22a的手指接触的面)。由于该原因,球形捏手22a的把持面与拉出感光模块20的方向(即,倾斜向上方向)具有大的角度差。许多操作者尝试沿着球形捏手22a的把持面拉出感光模块20。因此,如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如果球形捏手22a的把持面与垂直平面平行,一些操作者可能尝试沿与拉出感光模块20的方向(即,倾斜向上方向)不同的垂直方向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结果,拉出感光模块20的作业可能不平稳地进行。 在此方面,在本修改例中,如在图44B中所图解,球形捏手122a以这种方式配置其把持面大体上与拉出感光模块20的方向(即,倾斜向上方向)平行。因此,如果操作者试图沿着球形捏手122a的把持面拉出感光模块20,感光模块20沿拉出它的正常方向拉出。结果,拉出感光模块20的作业可平稳进行。以这种方式,根据本修改例,不论操作者是否试图在倾斜向上方向沿着把持面拉出感光模块20或操作者是否不管把持面试图径直向上拉出感光模块20,感光模块20可被平稳地拉出。下面就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的作业进行解释。图47A是图解了根据上面提到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20的球形捏手22a用手指把持的情形的说明图。图47B是图解了根据本修改例的感光模块20的球形捏手122a用手指把持的情形的说明图。如在附图中所图解,引导槽121c沿着拉出感光模块20的正常方向(B卩,沿着倾斜向上方向)线性延伸的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关于根据上面提到实施方式的感光模块20,当球形捏手22a被把持住时,重心的位置导致在水平面和感光模块20的联结元件23上的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形成40°的角。因此,在连接作业期间,操作者必须以这种方式将引导目标元件23c插入引导槽121c以便水平面和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的角为60°。即,为了确保水平面和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的角为60°,操作者需要转动感光模块20 20°。相比之下,就根据本修改例的感光模块20而言,当球形捏手122a被把持住时,重心的位置导致水平面和在感光模块20的联结元件23上的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形成45°的角。因此,为了确保水平面和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的角为60°,操作者需要转动感光模块20的方位15°。因此,根据本修改例,在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时,感光模块20的旋转方位当与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相比较时需要较小程度调整。所以,根据本修改例,能平稳地将感光模块20连接于成像单元100。那样是因为下面的事实在拉出感光模块20时,参照附图在左-右方向上球形捏手122a的位置接近感光模块20的重心位置。当球形捏手122a被把持住时,水平面和引导目标元件23c的引导目标面之间的角越接近60°,连接感光模块20的作业越平稳。同时,就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造而言,只要水平面和引导目标面之间角度的范围在45°至70°,感光模块20可被平稳地连接。如上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墨粉图像在用作具有旋转性质的潜像载体的感光元件21表面上形成。接着,墨粉图像被从感光元件21转印到用作转印元件的中间转印带15。一旦墨粉图像被转印,用作清洁元件并靠近感光元件21表面的清洁刮刀51清除残留在感光元件21表面上的转印剩余墨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单元100,其具有共用成像单元框架101,该框架整体支撑用作具有感光元件21的潜像载体模块的感光模块20和具有清洁刮刀51、作为独立可更换的替换模块的清洁模块50。而且,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滑动轨105,其用作成像单元支撑元件,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成像单元100的安装位置和成像单元100暴露于图像形成装置外的暴露位置之间以可移动方式支撑成像单元100。法线L和水平面K之间的锐角Θ,当法线L位于水平面K上侧时表示为正值并且当法线L位于水平面K下侧时表示为负值,所述法线L从作为感光元件21的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刮刀邻近部分F’朝向外,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与清洁刮刀51分开之前清洁刮刀51保持靠近该刮刀邻近部分F’上,所述水平面K经过刮刀邻近部分F’;成像单元框架101以这样的方式支撑感光模块20 :感光元件21在感光元件21表面与清洁刮刀51分开 时能够旋转至角Q1大于角Θ ^的特定旋转位置。则,感光模块20从成像单元框架101的移除被限制,直到感光元件21从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Θ ^的旋转位置)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即,在角Q1的旋转位置)。一旦感光元件21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允许感光模块20从成像单元框架101移除。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除非感光元件21被旋转至图39中图解的特定旋转位置(即,在角Θ i的旋转位置),感光模块20不能从成像单元100移除。一旦感光元件21的旋转位置处在特定旋转位置(S卩,在角Q1的旋转位置),刮刀邻近部分F’的倾斜量变得比在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Θ。的旋转位置)的倾斜量更小。换句话说,在特定旋转位置,当与正常旋转位置相比较时刮刀邻近部分F’朝向的方向在上侧。结果,关于作用于附着于刮刀邻近部分F’的附着物质的重力,在刮刀邻近部分F’的切线方向分量或在远离刮刀邻近部分F’方向的分量降低(或变为零)。因此,附着物质不容易从刮刀邻近部分F’脱离。所以,即使当移除感光模块20时有一些物理冲击,也可防止附着物质从感光兀件21的表面脱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20的感光模块框架22用作支承元件,其是固定于感光元件21的轴元件,具有在其上滑动支承接头目标元件21b的支承眼。在感光模块框架22上布置球形捏手22a,其用作把持元件,以便操作者把持。在成像单元100位于暴露位置(能够替换位置)的情况下,感光模块框架22和感光元件21处在可整体旋转的联接状态。因此,与感光模块框架22围绕感光元件21旋转轴的旋转一起,感光元件21可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即,在角Q1的旋转位置)。当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时,出现未联接状态,其中感光元件21可独立于感光模块框架22旋转。利用这种简单的构造,仅仅通过把持住球形捏手22a并转动感光模块框架22,操作者可旋转感光元件21至特定旋转位置(即,在角Q1的旋转位置)。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像单元配置为沿着感光元件21旋转轴方向在安装位置和暴露位置(B卩,能够替换位置)之间可滑动。在成像单元100位于暴露位置的情况下,在感光模块20中,感光模块框架22和感光元件21通过下面的方式保持在联接状态向感光元件21施加偏压力以使感光元件21的引导侧端面(即,后侧端面)一其位于朝着安装位置滑动成像单元100时的引导侧(后侧)上——紧靠位于与引导侧端面相对的感光模块框架22的相对面。在成像单元100位于安装位置的情况下,感光元件驱动接头223和接头目标元件21b从感光元件21旋转轴的方向联接,感光元件驱动接头223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感光元件驱动轴221上形成为联结元件,接头目标元件21b在感光元件21上形成为联结目标元件。结果,感光元件21对着上面提到的偏压力以这种方式移动以便感光元件21的后侧端面在远离感光模块框架22对面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感光元件21和感光模块框架22落入未联接状态。可没有困难地实施这种构造。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整体支撑作为替换模块的充电模块30,其用作表面作用模块,包括充电辊31,充电辊31用作表面作用元件并且直到感光元件21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其才在感光元件21的表面上通过与感光元件21的表面在与刮刀邻近部分F’经过的区域相对的位置接触进行预定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充电模块30连接于成像单元框架101的情况下,构造是这样的当感光元件21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时,充电模块30位于部分感光模块框架22通过的路径上,以便感光元件21被防止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在感光元件21被允许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同时充电模块30位于其安装位置时,则刮刀邻近部分F’上的附着物质在感光元件21旋转期间附着于充电模块30,从而污染充电模块3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充电模块30被移除以后,感光元件21才被允许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因此,刮刀邻近部分F’上的附着物质不会附着于充电模块30。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锁定机构布置为模块固定单元,用于当感光元件21位于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Qtl的旋转位置)时将感光模块20固定至成像单元框架101。此外,布置错误安装预防突起24为模块安装限制元件,用于当感光元件21位于特定旋转位置(即,在角Q1的旋转位置)时限制充电模块30的安装并且用于当感光元件21位于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Qtl的旋转位置)放开对充电模块30安装的限制。因此,在感光模块20未处于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Θ ^的旋转位置)的不适当安装情况下,充电模块30不能连接于成像单元100。因为可容易意识到充电模块30未连接于成像单元100,操作者不会挤压成像单元100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安装位置。即,在感光模块20未处于正常旋转位置(即,在角Qtl的旋转位置)的不适当安装情况下,能防止成像单元100被挤压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安装位置的情形。同时,在修改例中,感光模块20包括作为把持元件以便操作者把持的球形捏手122a。成像单元框架101包括作为引导元件的引导槽121c,其当操作者用手指把持住球形捏手122a的把持面以从成像单元框架101移除感光模块20时,限制感光模块20的移动方向至特定的向上方向。在从成像单元框架101移除感光模块20时,球形捏手122a位于感光模块20的上部,并且当从感光元件21的轴向观察时,在球形捏手122a水平方向的位置在或接近感光模块20的重心位置。这种定位使得能够相对于成像单元框架101平稳地连接和拆卸感光模块20。而且,在修改例中,球形捏手122a具有其大体上与拉出感光模块20的正常方向平行的把持面。因此,把持住球形捏手122a的操作者可迅速沿着拉出的正常方向(即,沿着倾斜向上方向)拉出感光模块20。因此,可平稳进行拉出感光模块20的作业。
同时,到现在为止对显影设备40整体固定于成像单元100的成像单元框架101的实例进行了解释。但是,那不是唯一可能的情况。可选地,显影设备40也可配置为可拆卸地与成像单元100连接的替换模块。仍可选地,相反,根据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的替换模块,即,感光模块20、充电模块30和清洁模块50可整体固定于成像单元框架101。
而且,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成像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但是,实施方式也可实施为只包括单个成像单元100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除非潜像载体从正常旋转位置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潜像载体模块不能从成像单元框架移除。在本文,特定旋转位置指下面的旋转位置在该位置上从潜像载体的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朝向外的法线和经过法线的起点的水平面之间的角比在正常旋转位置的该角更大。该角是锐角,当法线位于该水平面上侧时其具有正值并且当法线位于该水平面下侧时其具有负值。因此,当从其旋转轴方向观察潜像载体时,当四个象限通过定义经过潜像载体的旋转轴的水平面和垂直面进行定义时,上面提到的角当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位于上部右手第一象限时范围为0°至+90°,当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位于上部左手第二象限时范围为0°至+90°,当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位于下部左手第三象限时范围为0°至-90°,并且当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位于下部右手第四象限时范围为0°至-90°。因此,一旦潜像载体从正常旋转位置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倾斜量比在正常旋转位置的倾斜量更小。换句话说,在特定旋转位置,当与正常旋转位置相比较时,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朝着的方向在上侧。结果,关于作用在附着于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附着物质的重力,在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切线方向分量或在远离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方向的分量降低。因此,附着物质不容易从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脱离。所以,即使当移除潜像载体时有一些物理冲击,也可防止附着物质从潜像载体表面脱落。因此,仍附着于潜像载体表面上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的附着物质被防止从潜像载体表面散落。尽管为了充分和清楚的公开,本发明已经就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并不因此受到限制,而应当解释为体现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合理地落入本文所述基本教导之内的所有改型和替代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通过下述进行图像形成在具有旋转性质的潜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墨粉图像并接着从所述潜像载体转印所述墨粉图像至转印元件上,并且其中所述墨粉图像已经被转印之后残留在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上的剩余转印墨粉通过紧靠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的清洁元件除去,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其包括共用成像单元框架,用于整体支撑作为可独立更换的替换模块的潜像载体模块和清洁模块,所述潜像载体模块具有所述潜像载体,所述清洁模块具有所述清洁元件;和 成像单元支撑元件,其以可移动方式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内的所述成像单元的安装位置和所述成像单元暴露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外的暴露位置之间支撑所述成像单元;其中 当法线和经过所述法线的起点的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在所述法线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侧时表示为正值并且在所述法线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下侧时表示为负值时,所述成像单元框架以这样的方式支撑所述潜像载体模块所述潜像载体能够旋转至角度比在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与所述清洁元件分开时的角度更大的特定旋转位置,所述法线从所述潜像载体的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朝向外,在从所述清洁元件分开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之前,所述清洁元件保持靠近在所述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上,并且 所述潜像载体模块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的移除受到限制,直到所述潜像载体从在分开时的正常旋转位置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并且一旦所述潜像载体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允许所述潜像载体模块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潜像载体模块包括支承元件,在其上支承固定于所述潜像载体的轴元件,并且包括把持元件,该把持元件可被操作者把持并布置在所述支承元件上, 在所述成像单元位于所述暴露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支承元件和所述潜像载体处在可整体旋转的联接状态,以便与所述支承元件围绕所述轴元件的旋转一起,所述潜像载体能够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并且 在所述成像单元位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发生未联接状态,其中所述潜像载体变得能够独立于所述支承元件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成像单元支撑元件以滑动方式沿着所述潜像载体的旋转轴的方向在所述安装位置和所述暴露位置之间支撑所述成像单元, 在所述成像单元位于所述暴露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潜像载体模块中,通过向所述潜像载体施加偏压力以使所述潜像载体的引导侧端面紧靠所述支承元件的相对面,所述支承元件和所述潜像载体保持在所述联接状态,其中所述引导侧端面位于滑动所述成像单元朝着所述安装位置时的引导侧,所述支承元件的相对面位于与所述引导侧端面相对,并且 在所述成像单元位于所述安装位置的情况下,在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的感光元件驱动轴上的联结元件和在所述潜像载体上的联结目标元件从所述潜像载体的旋转轴的方向联接,以便所述潜像载体抵抗所述偏压力并且后侧端面在远离所述支承元件的所述相对面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导致所述潜像载体和所述支承元件之间的所述未联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成像单元的所述成像单元框架整体支撑作为替换模块的表面作用模块,所述表面作用模块包括表面作用元件并且直到所述潜像载体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其在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上通过与所述潜像载体的表面在与所述清洁模块面对的表面部分经过的区域相对的位置处接触而进行预定的动作,并且 在所述表面作用模块连接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的情况下,所述表面作用模块位于当所述潜像载体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时部分所述支承元件经过的路径上,以便所述潜像载体被防止旋转至所述特定旋转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模块固定单元,其当所述潜像载体位于所述正常旋转位置时将所述潜像载体模块固定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和 模块安装限制元件,其当所述潜像载体位于所述特定旋转位置时限制除了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所述替换模块的安装,并且其当所述潜像载体位于所述正常旋转位置时放开对除了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所述替换模块的安装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潜像载体模块包括可被操作者把持的把持元件, 所述成像单元框架包括引导元件,其当所述操作者把持所述把持元件以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所述潜像载体模块时,限制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移动方向至特定的向上方向,并且 在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所述潜像载体模块时,所述把持元件位于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上部分,并且当从所述潜像载体的轴向观察时,在所述把持元件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在或接近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重心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潜像载体模块包括可被操作者用手指把持的把持元件, 所述成像单元框架包括引导元件,其当所述操作者用手指把持所述把持元件的把持面以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所述潜像载体模块时,限制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移动方向至特定的向上方向,并且 在从所述成像单元框架移除所述潜像载体模块时,所述把持元件位于所述潜像载体模块的上部分,并且其所述把持面大体上与所述特定的向上方向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当法线和经过所述法线的起点的水平面之间的锐角在法线位于水平面上方时表示为正值并且当法线位于水平面下方时表示为负值时,成像单元框架这样支撑感光模块以便感光元件可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所述特定旋转位置具有比在感光元件的表面与清洁刮刀分开时的角更大的角;所述法线从感光元件的刮刀邻近部分朝向外,在感光元件的表面与清洁刮刀分开之前清洁刮刀保持靠近该刮刀邻近部分。直到感光元件从正常旋转位置旋转至特定旋转位置,感光模块才能从成像单元框架移除。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2629087SQ20121002235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日
发明者富田大辅, 小菅明朗, 川原真一, 桑原延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