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29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二点光源及导光元件,该导光元件接收该至少二点光源发出的光,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扩散元件,该光扩散元件包括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导光元件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而进入该导光元件。上述背光模组边框窄。
【专利说明】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模组【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一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一侧的光源。所述光源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大多采用了发光二极管。然而,因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指向性较强,在二相邻的发光二极管间距较大时容易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形成多个明显的“亮点”(hotspot)。因此,在设置框架结构时需要于靠近导光元件入光侧的位置处预留出用于遮挡亮点区域及光源区域的边框。较宽的边框所占用的整个背光模组的区域较大,不能迎合消费者对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窄边框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不能作为出光区域的边框区域较宽,导致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边框区域较窄的背光模组。
[0004]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0005]更有必要提供一种扩散效果较好的光源模组。
[0006]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二点光源及导光元件,该导光元件接收该至少二点光源发出的光,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扩散元件,该光扩散元件包括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导光元件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而进入该导光元件。
[0007]—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邻该液晶面板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至少二点光源及导光元件,该导光元件接收该至少二点光源发出的光,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扩散元件,该光扩散元件包括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导光元件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而进入该导光元件。
[0008]一种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二点光源与光扩散元件,该光扩散元件包括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进而射出该光源模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背光模组的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导光元件的折射率,因此,光在各层膜的交界面位置多次的折射而扩大了传播的角度,从而达到扩散的作用,缩短了相邻二点光源所发出的光能够混合的混光距离,可令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明显变窄,满足消费者需求。此外,上述光源模组具有光扩散元件,出光较为均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元件、光扩散元件及光源的平面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光扩散元件的中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_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至少二点光源及导光元件,该导光元件接收该至少二点光源发出的光,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扩散元件,该光扩散元件包括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导光元件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而进入该导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光学膜片组,该导光元件包括出光面,该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该出光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设置微结构,用于将入射光进一步的扩散传播,该微结构是V型槽、圆柱型槽、圆锥状槽、半球形槽结构,或者是V型凸起、圆柱型凸起、圆锥状凸起、半球形凸起结构或者上述各结构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设置微结构,该微结构为平行设置的V型槽,每一该点光源具有出光面,该V型槽在靠近该点光源的出光面的中心线的设置越密集,远离该出光面的中心线的设置越疏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设置微结构,该第二透光层与该导光元件的交界面上设置微结构,设置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区域小于设置于该第二透光层与该导光元件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区域,微结构的设置区域设置在点光源所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设置密度大于第二透光层与导光元件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设置密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体积小于第二透光层与导光元件的交界面上微结构的体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该胶框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的内侧向该胶框的中心共同延伸一支撑板,以将胶框围成的收容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该第四侧板的支撑板遮挡该光扩散元件与该至少二点光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扩散元件与该导光元件为一体结构。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邻该液晶面板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11.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二点光源与光扩散兀件,该光扩散兀件包括第一透光层及第二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该至少二点光源产生的光线经由该第一透光层进入该光扩散元件,然后由该第一透光层与第二透光层的交界面折射后进入该第二透光层,再由该第二透光层射出该光扩散元件进而射出该光源模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3511913SQ20121021753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黄星童, 康文旗 申请人: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