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069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以使得屏幕上由外部光反射产生的出射光较不可见。

背景技术:
通常,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框架部分(虚设像素部分)以及有效像素部分内的配线部分的顶部覆盖有遮光层(其每一个例如由碳材料等制成)以防止外部光被反射(称为黑遮光)。因为遮光层的材料具有低的电阻,所以当所有的遮光层彼此连接时电荷进入像素,并且有效像素部分的像素甚至在像素处于黑显示状态时也会不希望地变亮。作为抑制上述现象的技术,已经公开了采用正交尼科耳偏光片的技术(见日本特开第2011-170134号公报)。然而,该技术不足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另外,为了抑制充电,框架部分的遮光层和有效像素部分内的配线部分顶部的遮光层在有效像素部分的最外周边部分处彼此分开。

技术实现要素:
在现有技术中,即使采取措施,例如采用正交尼科耳偏光片并在有效像素部分的最外周边部分处使隔遮光层彼此分开,图像显示的质量也不充分。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希望的是提供可显示较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在其中排列成矩阵的显示部分、选择像素的多条扫描线、向选择的像素提供图像信号的多条信号线以及设置为对应于像素的彩色显示的彩色滤光片,并且显示部分包括有效像素部分和围绕有效像素部分的框架部分。另外,框架部分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配线电路被遮光层覆盖,遮光层在显示部分中的一分开位置处彼此分开,并且具有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堆叠在该分开位置处。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像素在其中排列成矩阵的显示部分、选择像素的多条扫描线、向选择的像素提供图像信号的多条信号线以及设置为对应于像素的彩色显示的彩色滤光片,并且该方法包括用遮光层覆盖显示部分中的框架部分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配线电路,并且遮光层形成为在显示部分中的一分开位置处彼此分开,在遮光层彼此分开的位置处通过堆叠彩色滤光片而设置具有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中,因为遮光层彼此分开,所以可以防止充电。另外,具有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堆叠在遮光层彼此分开且没有遮光层的部分上,从而光透射率变低,并即使当由于外部光的入射而存在自基板的配线部分反射的光时也难以看到自基板的配线部分反射的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抑制有效像素部分由于充电而变亮的现象,并且可抑制由外部光引起的反射,因此实现了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A至1C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像素构造的示意图;图2A至2D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遮光层和彩色滤光片的布置的截面图;图3A至3F是示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像素构造以及遮光层和彩色滤光片的布置的示意图;图4A至4D是示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像素构造以及遮光层和彩色滤光片的布置的示意图;图5A至5C是示出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像素构造以及遮光层和彩色滤光片的布置的示意图;图6A至6D是示出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像素构造以及遮光层和彩色滤光片的布置的示意图;图7A至7D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修改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液晶面板内的示意性构造的截面图;图9A至9C的每一个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以及图11A至11E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应用示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面的顺序描述各实施例。<1.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造><2.第一实施例><3.第二实施例><4.第三实施例><5.第四实施例><6.第五实施例><7.电子设备的应用示例和修改><1.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造>将描述液晶显示装置,以作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首先,参考图8描述液晶面板30的示意性构造。图8是示出液晶面板30的截面结构的示意性构造示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液晶面板30包括像素基板和对向基板,像素基板包括用作电路板的薄膜晶体管(TFT)基板31、像素电极32和偏光片37,对向基板设置为面对像素基板且包括玻璃基板34、彩色滤光片33、驱动电极COML和偏光片35。液晶面板30包括液晶层36,该液晶层36设置为插设在像素基板和对向基板之间。像素基板包括用作电路板的TFT基板31、在TFT基板31上设置成矩阵的多个像素电极32以及设置在TFT基板31下方的偏光片37。在TFT基板31中,形成像素的TFT以及配线,该配线例如为向像素电极32提供图像信号的信号线和驱动TFT的信号线(TFT和配线在图8中没有示出)。对向基板包括玻璃基板34、形成在玻璃基板34的一个表面上的彩色滤光片33以及形成在彩色滤光片33之下的多个驱动电极COML。彩色滤光片33构造为例如重复排列红(R)、绿(G)和蓝(B)的三色彩色滤光片层,并且红、绿和蓝的三色作为一组对应于各显示像素。驱动电极COML用作液晶面板30的公用驱动电极,并且在示例中设置为一个驱动电极COML对应于两个像素电极32(像素电极32构成一行)。驱动电极COML通过接触导电柱(未示出)连接到TFT基板31,并且驱动信号通过接触导电柱从TFT基板31提供到驱动电极COML。偏光片35设置在玻璃基板34的另一个表面上。液晶层36根据电场状态调制通过液晶层36的光,并且例如具有诸如扭曲向列(TN)、垂直取向(VA)和电控双折射(ECB)的各种不同模式的液晶可用于液晶层36。因为液晶层36本身不发光,所以采用光源来显示图像。通常,光源提供在液晶面板30的与液晶面板30的显示表面相反的后表面上。因此,该光源称为背光(未示出)。来自背光的光在光波的振荡方向被偏光片37调整的情况下从TFT基板31侧到达液晶层36。光与液晶像素内的液晶分子相遇。液晶分子的取向根据设置在液晶分子周围的电极所产生的电场而变化,并且在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的影响下光被弯曲并折射(调制)。偏光片35设置在图像输出侧(图像显示表面侧,即用户侧),进入液晶层36的光不直接输出到图像输出侧,即液晶层36处于黑显示状态。然而,如上所述,在液晶层36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的影响下光振荡方向改变,从而光从偏光片35输出。就是说,液晶层36的每个液晶像素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进行来自背光的光的明暗显示。仅进行明暗显示产生黑白图像。然而,通过采用彩色滤光片33,当从进行明暗显示且对应于红色滤光片的液晶像素、进行明暗显示且对应于绿色滤光片的液晶像素以及进行明暗显示且对应于蓝色滤光片的液晶像素分别出射红(R)光、绿(G)光和蓝(B)光时,进行彩色显示。在该示例中,采用三基色(红、绿和蓝)像素的构造。备选地,例如,除了红、绿和蓝像素之外可采用白像素。取向膜设置在液晶层36和像素基板之间以及液晶层36和对向基板之间。然而,这里省略了取向膜的图示。现在详细描述像素结构。像素设置成矩阵,并且像素形成为液晶层36中的液晶像素。TFT基板31包括TFT,并且例如包括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TFT。TFT基板31的每个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图像信号线,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扫描信号线,并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液晶像素的一端。液晶像素的另一端连接到驱动电极COML。每个液晶像素通过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连接到液晶面板30中与该液晶像素属于相同行的另一个液晶像素。扫描信号从栅极驱动器提供到对应的扫描信号线。另外,每个液晶像素通过对应的图像信号线连接到液晶面板30中与该液晶像素属于相同列的另一个液晶像素。图像信号从源极驱动器提供到对应的图像信号线。另外,每个液晶像素通过驱动电极COML连接到液晶面板30中与该液晶像素属于相同行的另一个液晶像素。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属于相同行的多个液晶像素共享一个驱动电极COML。在这样的构造中,在液晶面板30中,液晶面板30中的一条水平线通过进行驱动而被顺序选择,从而以时分(timedivision)方式顺序对扫描信号线进行扫描,并且通过向属于一条水平线的液晶像素提供图像信号而为每条水平线进行显示。<2.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A至2D描述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图1A是示意性示出液晶面板1的前表面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在液晶面板1中,包括红(R)像素2、绿(G)像素3和蓝(B)像素4的像素被重复设置并且整体上排列成矩阵。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对应于前述的液晶像素。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设置成矩阵以用于显示的部分是有效像素部分。该部分的外侧是框架部分,并且虚设像素(dummypixel)排列在框架部分中。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的排列与有效像素部分的像素排列类似。如图1A所示,液晶面板1的框架部分被遮光层5覆盖。另外,即使在设置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的有效像素部分中,设置配线电路部分(包括扫描线、信号线、TFT等)的区域(图1A中未示出)也被遮光层5覆盖。遮光层5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和光泄漏。遮光层5例如由碳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在有效像素部分中的设置包括最左侧R像素2的像素列的部分处以及在有效像素部分中的设置包括最右侧B像素4的像素列的部分处,框架部分的遮光层5和配线电路部分的遮光层5彼此分开。图1B是图1A中的液晶面板1的左侧处由点线围绕部分的放大图。遮光层5由阴影部分表示。如图1B所示,遮光层5覆盖液晶面板1的框架部分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配线电路部分,在有效像素部分中排列有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在此情况下,在有效像素部分的设置包括最左侧R像素2的像素列的部分处,也就是,设置在框架部分的右侧且设置为紧邻框架部分的包括R像素2的像素列的部分处,框架部分的遮光层5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遮光层5彼此分开。使遮光层5彼此分开的原因如下。电阻相对低的碳材料等用于遮光层5,当框架部分的遮光层5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遮光层5彼此连接时,来自有效像素外面的电荷进入像素,从而有效像素部分的像素甚至在黑显示状态中也会不希望地变亮。因此,通过使遮光层5分开,可以防止有效像素部分的像素由于充电而变亮。在图1B中的分开位置处,在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上,堆叠颜色与该像素列的颜色不同的彩色滤光片。图1C是位于图1A中的液晶面板1的右侧且由点线围绕的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C所示,在液晶面板1中,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以及有效像素部分的配线电路部分,在有效像素部分中排列有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设置在框架部分的左侧且设置为紧邻框架部分的包括B像素4的像素列的部分处,框架部分的遮光层5和有效像素部分的遮光层5彼此分开。在图1C的分开位置处,在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上,堆叠颜色与该像素列的颜色不同的彩色滤光片。图2A至2D是示出图1A至1C中的液晶面板1的截面结构的简图。图2A是示出沿着图1B中的IIA-IIA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与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之间。一个遮光层5覆盖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被覆盖的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并且是像素电路或扫描线设置于其中的部分。另一个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另外,遮光层5在红滤光片11(也就是,图1B的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彼此分开。具有与红色不同的颜色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图2B是示出沿着图1B中的IIB-IIB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以及有效像素部分中的信号线配线。红滤光片11和蓝滤光片13如图2A所示堆叠在遮光层5的分开位置处的原因如下。当遮光层5彼此分开以防止如上所述的充电时,由于外部光引起的光反射发生在没有设置遮光层5的部分(图1A至1C中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R像素2之间的配线电路部分)处。当外部光反射发生在于垂直方向上设置的R像素2之间的每个空隙处时,一条垂直的红线(反射出射光谱)将在显示屏的左侧被不希望地视觉识别,从而屏幕质量下降。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反射出射光谱被视觉识别,通过在该部分的红滤光片11上堆叠颜色不同于红色的彩色滤光片来降低透射率,由此防止由配线电路部分的反射引起的反射出射光谱被视觉识别。绿滤光片12可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然而,当蓝滤光片13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时,蓝滤光片13在降低透射率方面更加有效。图2C是示出沿着图1C中的IIC-IIC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2C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与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之间。一个遮光层5覆盖红滤光片11和绿滤光片12。被覆盖的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并且是设置像素电路或扫描线的部分。另一个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另外,遮光层5在蓝滤光片13(也就是,图1C中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彼此分开。具有与蓝色不同的颜色的红滤光片11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蓝之外的颜色。图2D是示出沿着图1C中的IID-IID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2D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和有效像素部分中的信号线配线。蓝滤光片13和红滤光片11如图2C所示堆叠在遮光层5的分开位置处的原因与图2A的原因相同。就是说,通过在该部分的蓝滤光片13上堆叠颜色不同于蓝色的彩色滤光片来降低透射率,由此防止由于配线电路部分的反射引起的反射出射光谱被视觉识别。在此情况下,发生在显示屏的右侧的蓝滤光片13的配线部分处的外部光出射光变为蓝线,并且该蓝线原本不甚明显。然而,在此情况下,通过在蓝滤光片13上设置且堆叠彩色滤光片,该外部光出射光将变得更加不明显。上面描述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在该构造中,有效像素部分由于充电而变亮并且外部光的反射出射光谱被视觉识别的现象可以被防止。结果,实现了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3.第二实施例>参考图3A至3F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有效像素部分的设置包括最左R像素2的像素列的部分处或有效像素部分的设置包括最右B像素4的像素列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框架部分的位于右侧和左侧的虚设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与上述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图3A和3B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具体构造的示意图,它们对应于图1B和1C。首先,参考图3A进行描述。图3A是液晶面板1的左端部的放大图。如图3A所示,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并且遮光层5覆盖有效像素部分中包括的设置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的各行之间的间隙。在框架部分的左侧的虚设像素部分(也就是,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图3C是示出沿着图3A中的IIIC-IIIC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蓝滤光片13、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红滤光片11堆叠在最左的蓝滤光片13上。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遮光层5覆盖液晶面板的左侧的框架部分。另外,在设置像素的各行之间的间隙中,遮光层5不设置在最左的蓝滤光片13上,因为在框架部分的右侧虚设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遮光层5还设置在有效像素部分中的信号线配线上。如上所述,颜色与蓝滤光片13不同的红滤光片11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该蓝滤光片13包括在框架部分中且包括框架部分右侧的虚设像素。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蓝之外的颜色。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图3D是示出沿着图3A中的IIID-IIID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3D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蓝滤光片13、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从左侧开始设置。红滤光片11堆叠在最左蓝滤光片13上。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的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一个遮光层5覆盖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被覆盖的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是像素电路或扫描线设置于其中的部分,并且是有效像素的一部分。另外,另一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另外,在框架部分的紧邻有效像素部分的蓝滤光片13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颜色不同于蓝色的红滤光片11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蓝色之外的颜色。通过使遮光层5分开而抑制了充电,并且通过在分开位置上堆叠颜色不同于蓝滤光片13的彩色滤光片而降低了透射率,因此抑制了外部光的反射和反射出射光谱。如上所述,图3B是对应于图1C的示意图。就是说,图3B是液晶面板1的右端部的放大图。如图3B所示,遮光层5覆盖设置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的各行之间(的间隙)。在框架部分的右侧虚设像素部分(即,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图3E是示出沿着图3B的IIIE-IIIE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3E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和红滤光片11从左侧开始设置。蓝滤光片13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遮光层5覆盖液晶面板1的右侧的框架部分。另外,在设置像素的各行之间的间隙中,遮光层5不设置在最右的红滤光片11上,因为在框架部分的左侧虚设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遮光层5还提供在有效像素部分中的信号线配线上。如上所述,颜色与红滤光片11不同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该红滤光片11包括在框架部分中且包括框架部分左侧的虚设像素。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之外的颜色。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图3F是示出沿着图3B中的IIIF-IIIF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3F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和红滤光片11从左侧开始设置。蓝滤光片13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该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一个遮光层5覆盖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和蓝滤光片13。被覆盖的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是像素电路或扫描线设置于其中的部分,并且是有效像素的一部分。另外,另一个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另外,在框架部分的紧邻有效像素部分的红滤光片11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颜色不同于红色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通过使遮光层5分开而抑制了充电,并且通过在分开位置上堆叠颜色不同于红滤光片11的彩色滤光片而降低了透射率,因此抑制了外部光的反射和反射出射光谱。通过上述构造,可抑制由于充电引起的有效像素部分变亮的现象,并且可抑制由于外部光引起的反射,因此实现了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充电时,出射光的红像素和蓝像素被视觉识别。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因为颜色与分开位置的像素的颜色不同的彩色滤光片CF堆叠在框架部分的分开位置的像素上,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甚至当像素在充电时出射光时,出射的光也难于被视觉识别。<4.第三实施例>参考图4A至4D描述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液晶面板10被作为描述对象,在液晶面板10中白(W)像素增加到液晶面板的像素。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外部光的反射,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有效像素部分中的像素行之间的间隙、以及信号线配线。另外,在有效像素部分中的最左R像素2部分处和最右B像素4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在第三实施例中,在包括在从有效像素部分的右侧开始的第二列中的B像素4的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颜色与像素列的B像素不同的彩色滤光片堆叠在分开位置处。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与上述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图4A是示出液晶面板10的前表面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在液晶面板10中,包括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的像素重复设置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的每一个对应于液晶像素。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排列成矩阵以用于显示的部分是有效像素部分。有效像素部分的外面是框架部分,在框架部分中排列有虚设像素。框架部分中的虚设像素的排列顺序类似于有效像素部分中的排列顺序。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设置有效像素部分的最左R像素2的像素列的部分处以及设置最右B像素4的像素列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在最右W像素7像素列的左侧的B像素4像素列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因为当遮光层5在W像素7的像素部分处彼此分开时,W像素7的像素部分的配线反射将不希望地变得明显。图4B是图4A的点线围绕部分的放大图。如图4B所示,遮光层5覆盖液晶面板10的框架部分,并且覆盖包括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的设置像素的各行之间的间隙。在有效像素部分中,在最右W像素7像素列的左侧的B像素4像素列的部分(也就是,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通过在该部分使遮光层5分开,可防止W像素7部分中的配线反射。颜色与像素列的B像素不同的彩色滤光片堆叠在分开位置处。该结构的截面如图4C和4D所示。图4C是示出沿着图4B中的液晶面板10的IVC-IVC线剖取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C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和白滤光片14从左侧开始设置。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红滤光片11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IVC-IVC部分不位于像素行之间的间隙处,并且遮光层5形成在信号线配线上。图4D是示出沿着图4B中的IVD-IVD线剖取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D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和白滤光片14从左侧开始设置。红滤光片11堆叠在最右白滤光片14的左侧的蓝滤光片13上。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IVD-IVD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的间隙处。因此,遮光层5形成在诸如扫描线和像素电路部分的配线电路部分上,并且覆盖红滤光片11和绿滤光片12。另外,遮光层5覆盖白滤光片14和框架部分。另外,在有效像素部分中,遮光层5在最右白滤光片14的左侧的蓝滤光片13处彼此分开。颜色不同于蓝色的红滤光片11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蓝滤光片13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蓝色之外的颜色。通过使遮光层5分开而抑制了充电,并且通过在分开位置上堆叠颜色与蓝滤光片13不同的彩色滤光片而降低了透射率,由此抑制了由外部光引起的配线反射。通过上述构造,实现了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5.第四实施例>参考图5A至5C描述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液晶面板10被作为描述对象,在液晶面板10中W像素7增加到液晶面板的像素。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液晶面板的左侧和右侧的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在第四实施例中,在液晶面板右侧的框架部分的紧邻有效像素部分的红虚设像素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与上述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图5A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详细构造的示意图,并且对应于图4B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遮光层5覆盖包括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的设置像素的各行之间的间隙。在液晶面板右侧的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也就是,通过涂黑表示的部分)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图5B是示出沿着图5A中的VB-VB线剖取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白滤光片14和红滤光片11从左侧开始设置。颜色与红滤光片11不同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的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遮光层5覆盖液晶面板的右侧的框架部分。另外,遮光层5仅形成在信号线配线上,因为VB-VB部分不位于像素行之间的间隙处。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颜色与红滤光片11不同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分开位置处。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图5C是示出沿着图5A中的VC-VC线剖取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C所示,彩色滤光片CF设置在TFT基板31上方。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白滤光片14和红滤光片11从左侧开始设置。颜色与红滤光片11不同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堆叠部分是框架部分中的虚设像素部分。其它的彩色滤光片包括在有效像素部分中。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B像素4和W像素7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VC-VC部分位于像素行之间的间隙处。因此,遮光层5形成在诸如扫描线和像素电路部分的配线电路部分上,并且覆盖红滤光片11、绿滤光片12、蓝滤光片13和白滤光片14。另外,被覆盖的部分是有效像素部分。另外,在框架部分的紧邻有效像素部分的红滤光片11处,遮光层5彼此分开。另外,遮光层5覆盖有效像素部分外面的框架部分。颜色不同于红色的蓝滤光片13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在此情况下,任何的彩色滤光片可堆叠在最右红滤光片11上,只要该彩色滤光片具有除红色之外的颜色。通过上述构造,在W像素7增加到像素的液晶面板10中,可抑制当W像素7出射光时由于充电引起的有效像素部分变亮的现象。结果,实现了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另外,可改善液晶面板的产率。<6.第五实施例>参考图6A至6D描述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图6A是示出液晶面板20的前表面的示意图。盖板21安装在液晶面板20上。图6C示出了盖板21的外观。图6D示出了盖板21安装在液晶面板20上的状态下的外观。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与上述部件类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描述。如图6A所示,在液晶面板20中,包括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的像素重复设置且整体上排列成矩阵。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的每一个像素对应于上述的液晶像素。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排列成矩阵以用于显示的部分是有效像素部分。有效像素部分的外侧是排列虚设像素的框架部分。框架部分中的虚设像素的排列与有效像素部分中的排列类似。在第五实施例中,覆盖框架部分的遮光层5的分开位置位于液晶面板20的框架部分处,并且遮光层5彼此分开以在分开部分24处形成“口”字形的形状。图6B是示出沿着图6A中的VIB-VIB线剖取的截面的示意图。如图6B所示,遮光层5覆盖框架部分且在分开部分24处彼此分开。例如,蓝滤光片堆叠在分开部分24上。结果,可防止外部光的配线反射。另外,通过在分开部分24上增加红滤光片,蓝滤光片和红滤光片可作为整体堆叠在分开部分24上。结果,可进一步减少配线反射。另外,遮光金属23设置在分开部分24下方。结果,可防止来自背光的光从分开部分24输出。没有示出的R像素2、G像素3和B像素4分别形成在TFT基板31和彩色滤光片CF之间。图6C是示出要安装在液晶面板20上的盖板21的外观的示意图。当盖板21安装在液晶面板20上时,液晶面板20的框架部分被盖板21覆盖。因此,当对应于液晶面板20的框架部分的盖板21的光透射率低时,可省略在分开部分24上的红滤光片11和蓝滤光片13等的上述堆叠。图6D是示出盖板21安装在液晶面板20上的状态22下的外观的示意图。图6D示出了液晶面板20被使用的状态。由于盖板21的框架部分,分开部分24不能被视觉识别。接下来,参考图7A至7D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例的两个修改。图7A示出了密封材料41施加至液晶面板20的位置。密封材料41是接合由TFT基板31等形成的像素基板42和由彩色滤光片33等形成的对向基板43的粘合剂。如图7A所示,密封材料41施加到框架部分并接合两个基板。图7B示出了该位置的截面结构。如图7B所示,像素基板42和对向基板43通过框架部分的密封材料41而彼此接合。另外,通常,遮光层5形成在框架部分的整个表面上。在此状态下,外部电荷可能会从液晶面板的右端进入像素,并且甚至在有效像素部分处于黑显示状态时有效像素部分也可能不希望地变亮,因为遮光层5的电阻低。图7C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一个修改。如图7C所示,在该修改中,沿着框架部分从液晶面板20的端部到密封材料部分去除遮光层5,从而被去除的形状呈“口”字形。另外,留下的遮光层5与外部隔离,从而密封材料41密封遮光层5。结果,因为密封材料是绝缘体,所以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电荷进入,因此防止了屏幕变亮。图7D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另一个修改。如图7D所示,遮光层5彼此分开为沿着框架部分在密封材料41的一部分处形成“口”字形。另外,蓝滤光片13和红滤光片11堆叠在分开位置24处。如所期望的那样,因为遮光层5的分开位置位于密封材料41的一部分中,所以防止了电荷从外部进入以及光从液晶面板20的端部泄漏,并且可防止外部光的配线反射。通过上述构造,可抑制由于充电引起的有效像素部分变亮的现象,并且可抑制由于外部光引起的反射。另外,可抑制背光的光透射到外面。结果,实现了可显示高质量图像的显示装置。<7.电子设备的应用示例和修改>上面描述了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为示例,并且像素的构造也是示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构造。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广泛地应用于除了液晶显示装置外的各种显示装置。接下来,参考图9A至11E描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应用示例。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应用于任何领域的电子设备以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或在电子设备中产生的图像信号显示为图像或视频,任何领域的电子设备可以例如为电视机、数字相机、膝上型个人计算机、包括移动电话的移动终端或摄像机。(第一应用示例)图9A是示出应用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机的外观的示意图。电视机例如包括图像显示屏部分510,该图像显示屏部分510包括前面板511和滤光片玻璃512,并且该图像显示屏部分510由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第二应用示例)图9B是示出应用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膝上型个人计算机的外观的示意图。膝上型个人计算机例如包括主体531、用于字符输入操作等的键盘532以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分533,显示部分533由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第三应用示例)图9C是示出应用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摄像机的外观的示意图。摄像机例如包括主体单元541、拍摄目标图像且设置在主体单元541的前侧表面上的镜头542、图像拍摄时的开始/停止开关543以及显示部分544,并且显示部分544由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第四应用示例)图10A和10B是示出应用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数字相机的外观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数字相机外观的前侧,而图10B示出了数字相机外观的后侧。数字相机例如包括具有触摸屏的显示部分520、成像镜头521、用于闪光的发光部分523以及快门按钮524,并且显示部分520由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第五应用示例)图11A至11E是示出应用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移动电话的外观的示意图。图11A示出了移动电话在外壳打开状态下的外观的操作表面和显示表面。图11B示出了移动电话在外壳关闭状态下的外观的上表面侧。图11C示出了移动电话在外壳关闭状态下的外观的底表面侧。图11D和11E是外壳关闭状态下的从上表面侧和底表面侧看的透视图。移动电话例如由通过连接部分(铰链部分)556彼此连接的上壳体550和下壳体551形成,并且包括显示器552、子显示器553、键盘操作部分554和相机555。显示器552或子显示器553由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形成。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可采用下面的构造。(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分,在该显示部分中多个液晶作为像素排列成矩阵;多条扫描线,用于选择该像素;多条信号线,向所选择的像素提供图像信号;以及彩色滤光片,设置为对应于该像素的色彩显示,其中该显示部分包括有效像素部分和围绕该有效像素部分的框架部分,并且该框架部分和该有效像素部分的配线电路被遮光层覆盖,该遮光层在该显示部分中的一分开位置处彼此分开,并且具有不同颜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设置为堆叠在该分开位置处。(2)根据前面(1)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分开位置位于该有效像素部分的左端的像素部分处和右端的像素部分处。(3)根据前面(1)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分开位置位于该框架部分中,紧邻该有效像素部分且位于该有效像素部分的外侧。(4)根据前面(1)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分开位置位于该框架部分中,该分开位置沿着该框架部分形成,并且该分开位置的形状为口字形。(5)根据前面(1)的显示装置,其中包括该扫描线和该信号线的像素基板与包括该彩色滤光片的对向基板通过密封材料而彼此接合,并且该分开位置的形状为口字形,该分开位置位于该密封材料的一部分中。(6)根据前面(1)至(5)任何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像素包括红、绿和蓝三色。(7)根据前面(1)至(5)任何一项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像素包括红、绿、蓝和白四色。(8)根据前面(7)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分开位置位于该有效像素部分的最右部分的左侧的部分中。(9)根据前面(7)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分开位置位于该框架部分中,紧邻该有效像素部分并且位于该有效像素部分外侧。本申请包含2012年3月21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12-64162中公开的相关主题事项,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