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026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有效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具有规定的百叶窗结构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e):(a)准备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b)形成第1涂布层的工序;(c)对第1涂布层,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1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1百叶窗结构的工序;(d)形成由第1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工序;(e)对第2涂布层,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2百叶窗结构,其中,从膜上方看时,使第1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所成的锐角θ1为10~90°的范围内的值的工序。
【专利说明】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0002]本发明特别涉及如下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向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背景技术】
[0003]以往,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所属的光学【技术领域】中,提出了能够使来自特定方向的入射光向特定方向扩散而使来自该特定方向以外的方向的入射光直接直行透射的光扩散膜的使用。
[0004]作为这样的光扩散膜,已知有各种方式,特别是,具有将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板状区域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交替地配置而成的百叶窗结构的光扩散膜被广泛使用(例如,专利文献I?2)。
[0005]即,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 一种光控制板(光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是塑料片,对该片选择性地散射2个以上角度范围的入射光。
[0006]另外,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光控制板(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第I工序和第2工序构成:第I工序,将由多个各折射率存在差别的在分子内具有一个以上的聚合性碳-碳双键的化合物构成的树脂组合物维持成膜状,从特定方向照射紫外线而使该组合物固化;第2工序,在得到的固化物上将树脂组合物维持成膜状,并从与第I工序不同的方向照射紫外线而使其固化,根据需要重复第2工序。
[0007]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投影用屏幕,其特征在于,是将数张光控制膜(光扩散膜)层叠而成的,所述光控制膜(光扩散膜)在雾度方面具有角度依赖性,且在使光以O?180°的角度对其表面入射时,显示60%以上的雾度的光散射角度域(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为30°以上,其中,如图23 (a)?(b)所示,数张光控制膜(光扩散膜)中的2张是以光散射角度域(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的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式层叠而成的。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309902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1635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

【发明内容】

[0010]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在连续大量生产光扩散膜时,一边用输送机等移动由光扩散膜用组合物构成的涂布层,一边使用线状光源对该涂布层照射活性能量线,从而制造具有规定的百叶窗结构的光扩散膜。
[0011]因此,对于专利文献I而言,发现了如下问题:虽然能够得到使入射光在沿着涂布层的移动方向、即膜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光扩散膜,但无法得到使入射光在与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光扩散膜。
[0012]更具体而言,为了得到使入射光在与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光扩散膜,需要形成由在膜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区域构成的百叶窗结构。
[0013]因此,在专利文献I中,如果要形成这样的百叶窗结构,则将线状光源以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成为沿着涂布层移动方向的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
[0014]但是,即使这样配置线状光源,由于从涂布层的移动方向截面看时,在涂布层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位置不同,导致来自线状光源的活性能量线被以不同的角度照射,所以得到的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特性也会变得不均匀。
[0015]因此,在引用文献I中,如果要得到使入射光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长条状光扩散膜,则首先有必要得到从上面看膜时具有沿着宽度方向配置板状区域而成的百叶窗结构的光扩散膜。接着,产生将它们裁断并改变90°方向而将多个光扩散膜接合的必要。因此,发现了在接缝部分光扩散性变得不均匀、或者膜的强度变得容易降低之类的问题。
[0016]另外,在引用文献I中,第I工序中得到的百叶窗结构中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2工序中得到的百叶窗结构中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
[0017]因此,发现了如下问题,S卩,根本不可能使入射光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
[0018]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23 (a)?(b)所示,使多张光扩散膜中的2张以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的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式层叠,所以乍一看,也会认为能够使入射光不仅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也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
[0019]然而,对于专利文献2而言,在连续大量生产光扩散膜时,也要一边用输送机等移动由光扩散膜用组合物构成的涂布层,一边使用线状光源来照射活性能量线。
[0020]因此,出于与专利文献I相同的理由,难以得到如图23 Ca)所示的使入射光在与膜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光扩散膜221。
[0021]因此,结果是,即使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扩散膜,如果要得到如图23 (a)所示的使入射光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长条状光扩散膜221,则也产生将多个光扩散膜接合的必要,所以与专利文献I的情况同样地,在接缝部分光扩散性变得不均匀、或者膜的强度变得容易降低。
[0022]因此,发现了如下问题:无法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也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来有效地扩大入射光的扩散面积。
[0023]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容易应用于大画面屏幕等且不产生接缝等问题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24]S卩,寻求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也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0025]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鉴于如上情况而经过深入努力,结果发现在包括使用了线状光源的2次活性能量线照射工序的规定的制造方法中,将该2次活性能量线照射工序中的各线状光源的配置角度的关系规定为规定的范围,从而能够得到解决了上述问题的长条状光扩散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6]S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向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0027]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上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是沿着膜的膜厚方向从下方开始依次具有将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板状区域在沿着膜面的任一方向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I百叶窗结构和第2百叶窗结构的长条状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并且包括下述工序(a)?(e):
[0028](a)准备含有折射率不同的2个聚合性化合物的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0029](b)对工艺片材涂布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第I涂布层的工序;
[0030](C)对第I涂布层,一边使该第I涂布层进行移动,一边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I百叶窗结构的工序;
[0031](d)对形成有第I百叶窗结构的第I涂布层,涂布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工序;
[0032](e)对第2涂布层,一边使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进行移动,一边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2百叶窗结构,其中,从膜上方看时,使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所成的锐角0 I为10?90°的范围内的值的工序。
[0033]S卩,如果为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则在使用了线状光源的2次活性能量线照射工序中,将各线状光源的配置角度的关系规定为规定的范围,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使第I百叶窗结构中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2百叶窗结构中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以规定的角度交叉而成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34]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向沿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35]更具体而言,可以得到能够在不像以往那样地将多个光扩散膜接合的情况下,使入射光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以及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光扩散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36]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C)中,从膜上方看时,使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沿着第I涂布层的移动方向的假想线所成的锐角θ 2为10?80°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在工序(e)中,从膜上方看时,优选使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由沿着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方向的假想线所成的锐角Θ 3为10?80°的范围内的值。
[0037]通过这样实施,能够更效率良好地制造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向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38]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e)中,从膜上方看时,使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相对于与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假想线成为线对称。
[0039]通过这样实施,从而能够使入射光在得到的光扩散膜中更均匀地进行光扩散。
[0040]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C)和工序(e)中,介由具有长槽状的活性能量线透射部的遮光板进行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并且活性能量线透射部的长边方向优选为与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向。[0041]通过这样实施,能够进一步效率良好地制造通过使入射光不仅向沿着其长度方向的方向、也向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光扩散而有效地扩大了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长条状光扩散膜。
[0042]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C)中,使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第I涂布层的表面的峰值照度为0.1?50mW/cm2的范围内的值,并且使第I涂布层的表面的累计光量为5?300mJ/cm2的范围内的值。
[0043]通过这样实施,能够更有效率地形成第I百叶窗结构。
[0044]应予说明,此处所谓的峰值照度是指在被照射到第I涂布层表面的活性能量线显示最大值的部分的测定值。
[0045]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e)中,使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第2涂布层的表面的峰值照度为0.1?50mW/cm2的范围内的值,并且使第2涂布层的表面的累计光量为5?300mJ/cm2的范围内的值。
[0046]通过这样实施,能够更有效率地形成第2百叶窗结构。
[0047]应予说明,此处所谓的峰值照度是指在被照射到第2涂布层表面的活性能量线显示最大值的部分的测定值。
[0048]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在工序(b)中,使第I涂布层的膜厚为80?700 μ m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在工序(d)中,使第2涂布层的膜厚为80?700 μ m的范围内的值。
[0049]通过这样实施,能够进一步有效率地形成第I和第2百叶窗结构。
[0050]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时,优选使工序(C)中的第I涂布层的移动速度和工序(e)中的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速度分别为
0.1?IOm/分钟的范围内的值。
[0051]通过这样实施,能够进一步有效率地形成第I百叶窗结构和第2百叶窗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2]图1 (a)?(b)是为了说明光扩散膜中的百叶窗结构的概略而提供的图。
[0053]图2 (a)?(b)是为了说明光扩散膜中的入射角度依赖性、各向异性和开口角而提供的图。
[0054]图3 (a)?(C)是为了对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光扩散膜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0055]图4 (a)?(d)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各工序而提供的图。
[0056]图5 (a)?(b)是为了对使用了线状光源的活性能量线照射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0057]图6 (a)?(b)是为了对线状光源的配置角度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0058]图7是为了对使用了线状光源的活性能量线照射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另一图。
[0059]图8 (a)?(e)是为了对线状光源的配置角度与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关系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0060]图9 (a)?(e)是为了对线状光源的配置角度与入射光的扩散面积的关系进行说明而提供的照片。
[0061]图10 (a)?(b)是为了说明百叶窗结构而提供的图。[0062]图11 (a)?(b)是为了对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形状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0063]图12是为了说明实施例1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构成而提供的图。
[0064]图13 Ca)?(b)是为了说明实施例1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截面的情况而提供的照片。
[0065]图14Ca)?(b)是为了说明实施例1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特性而提供的图。
[0066]图15是为了说明比较例I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构成而提供的图。
[0067]图16 Ca)?(b)是为了说明比较例I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截面的情况而提供的照片。
[0068]图17Ca)?(b)是为了说明比较例I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特性而提供的光谱图和照片。
[0069]图18 Ca)?(C)是为了说明比较例2中的形成有第I百叶窗结构的第I涂布层的构成而提供的图。
[0070]图19是为了说明比较例2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构成而提供的图。
[0071]图20 Ca)?(b)是为了说明比较例2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截面的情况而提供的照片。
[0072]图21 Ca)?(b)是为了说明比较例2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非接缝部分的光扩散特性而提供的光谱图和照片。
[0073]图22Ca)?(b)是为了说明比较例2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接缝部分的光扩散特性而提供的光谱图和照片。
[0074]图23 Ca)?(b)是为了对以往的光扩散膜进行说明而提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一种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沿着膜的膜厚方向从下方开始依次具有将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板状区域在沿着膜面的任一方向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I百叶窗结构和第2百叶窗结构的长条状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e):
[0076](a)准备含有折射率不同的2个聚合性化合物的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0077](b)对工艺片材,涂布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第I涂布层的工序;
[0078](C)对第I涂布层,一边使该第I涂布层进行移动,一边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I百叶窗结构的工序;
[0079](d)对形成有第I百叶窗结构的第I涂布层涂布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工序;
[0080](e)对第2涂布层,一边使由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进行移动,一边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2百叶窗结构,其中,从膜上方看时,使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所成的锐角0 I为10?90°的范围内的值的工序。
[0081]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为了使该说明容易理解,首先,对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的基本原理和利用本发明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规定的光扩散膜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0082]1.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的基本原理
[0083]最初,使用图1?2对光扩散膜的光扩散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0084]首先,图1 (a)表示光扩散膜10的俯视图(平面图),图1 (b)表示将图1 (a)所示的光扩散膜10沿着虚线A-A在垂直方向切断并从箭头方向看切断面时的光扩散膜10的截面图。
[0085]另外,图2 (a)表示光扩散膜10的整体图,图2 (b)表示从X方向看图2 (a)的光扩散膜10时的截面图。
[0086]如该图1(a)的平面图所示,光扩散膜10具备在沿着膜面的任一方向上,折射率相对高的板状区域12与折射率相对低的板状区域14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百叶窗结构13。
[0087]换言之,将膜放置于水平面时,膜内具备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而成的板状区域构成的百叶窗结构。
[0088]另外,如图1 (b)的截面图所示,相对高折射率的板状区域12和相对低折射率的板状区域14分别具有规定厚度,即使在光扩散膜10的法线方向(膜厚方向)上,也保持交替地平行配置的状态。
[0089]由此,如图2 (a)所示,入射角在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内时,推定入射光被光扩散膜10扩散。
[0090]S卩,如图1 (b)所示,入射光对光扩散膜10的的入射角相对于百叶窗结构13的边界面13'为从平行到规定的角度范围的值,换言之,为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内的值时,推定入射光(52、54)通过在百叶窗结构内的相对高折射率的板状区域12的内部,一边改变方向,一边沿着膜厚方向穿过,从而在出光面侧的光的行进方向变得不同。
[0091]其结果是,入射角为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内时,推定入射光被光扩散膜10扩散(52' 、54')。
[0092]另一方面,入射光对光扩散膜10的入射角在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外时,如图1(b)所不,推定入射光56不被光扩散膜扩散,而直接透过光扩散膜10 (56/ )。
[0093]应予说明,在本发明中,“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是指,相对于光扩散膜,改变来自点光源的入射光的角度时,与发出的扩散光对应的入射光的角度范围。
[0094]另外,上述“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是指,如图2(a)所示,根据光扩散膜中的百叶窗结构的折射率差、倾斜角等而对每个该光扩散膜确定的角度区域。
[0095]根据以上基本原理,具备百叶窗结构13的光扩散膜10例如如图2 (a)所示,能够在光的透射和扩散中发挥入射角度依赖性。
[0096]另外,如图1?图2所示,具有单一的百叶窗结构13的光扩散膜通常具有“各向异性”。
[0097]此处,在本发明中“各向异性”是指,如图2 (a)所示,具有在入射光被膜扩散时,被扩散的射出光的在与膜平行的面内的该光的扩散情况(扩散光的扩大形状)因在该面内的方向不同而异的性质。
[0098]更具体而言,如图2 (a)所示,对于入射光所含有的成分中与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而延伸的百叶窗结构的朝向垂直的成分而言,会选择性地发生光的扩散,另一方面,对于入射光中含有的成分中与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而延伸的百叶窗结构的朝向平行的成分而言,难以发生光的扩散,所以实现各向异性光扩散。
[0099]因此,如图2(a)所示,具有各向异性的光扩散膜的扩散光的扩大形状大致呈椭圆形状。
[0100]另外,如上所述,有助于光扩散的入射光的成分主要是与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延伸的百叶窗结构的朝向垂直的成分,所以如图2 (b)所示,在本发明中,提到入射光的“入射角Θ 4”时,是指与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延伸的百叶窗结构的朝向垂直的成分的入射角。另外,此时,入射角Θ 4是指将相对于光扩散膜的入射侧面的法线的角度设为0°时的角度(° )。
[0101]另外,在本发明中,“光扩散角度区域”是指,相对于光扩散膜,将点光源固定在入射光最扩散的角度,在该状态下得到的扩散光的角度范围。
[0102]进而,在本发明中,“扩散光的开口角”是上述“光扩散角度区域”的宽度,是指如图2(b)所示,从与沿着沿膜面的任一方向延伸的百叶窗结构的朝向平行的方向X看膜的截面时的扩散光的开口角Θ5。
[0103]另外,如图2 (a)所不,就光扩散膜而言,入射光的入射角被包含于光扩散入射角度区域时,即使该入射角不同,也能够使几乎相同的光扩散在出光面侧进行。
[0104]因此,可以说得到的光扩散膜具有使光集中于规定位置的聚光作用。
[0105]应予说明,就百叶窗结构内的高折射率区域12的内部的入射光的方向变化而言,除了成为如图1 (b)所示的通过全反射而呈直线状地、呈之字型地改变方向的阶跃折射率型的情况之外,也可考虑成为呈曲线状地改变方向的梯度折射率型的情况。
[0106]另外,在图1 (a)和(b)中,为了简单起见而将折射率相对高的板状区域12与折射率相对低的板状区域14的界面用直线表示,但实际上,界面略有曲折,各板状区域形成伴随分支、消失的复杂的折射率分布结构。
[0107]其结果,推定它们复杂地作用于光扩散特性。
[0108]2.基本构成
[0109]接着,用图3对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光扩散膜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0110]S卩,如图3 (c)所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光扩散膜20的特征是沿着膜的膜厚方向从下方开始依次具有图3 (a)所示的第I百叶窗结构13a和图3 (b)所示的第2百叶窗结构13b。
[0111]进而,图3 (a)所示的第I百叶窗结构13a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图3 (b)所示的第2百叶窗结构13b的板状区域的延伸方向分别不同,从膜上方向看时,发生交叉。
[0112]因此,如果是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光扩散膜20,则使向膜入射的光例如首先通过如图3 (b)所示第2百叶窗结构13b进行各向异性光扩散。
[0113]接着,使通过第2百叶窗结构13b而进行了各向异性光扩散的扩散光进一步如图3 (a)所示通过第I百叶窗结构13a,在与第2百叶窗结构13b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各向异性光扩散。
[0114]其结果,如图3 (C)所示,入射到本发明的光扩散膜20的光被光扩散成矩形形状,从而能够有效地扩大入射光的扩散面积。
[0115]应予说明,上述“下方”是指,在工艺片材上设有涂布层时,涂布层的膜厚方向上的靠近工艺片材的一侧。因此,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简便的用语,并不对光扩散膜本身的上下方向进行任何制约。
[0116]另外,“入射光的扩散面积”是指,如图3(C)所示,入射光被膜扩散时,被扩散的射出光在从膜起规定距离的与膜平行的面内的扩散光分布的面积。
[0117]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
[0118]3.工序(a):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准备工序
[0119]工序(a)是准备规定的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0120]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将折射率不同的至少2种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根据所需而定的其它添加剂混合的工序。
[0121]另外,混合时,可以在室温下直接搅拌,但从提高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例如,优选在40?80°C的加热条件下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
[0122]另外,还优选进一步添加稀释溶剂以成为适合涂装的所希望的粘度。
[0123]以下,对工序(a)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0124](I)高折射率聚合性化合物
[0125](I)-1 种类
[0126]折射率不同的2种聚合性化合物中,折射率相对高的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A)成分)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其主成分为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
[0127]其理由是由于推定如下:作为(A)成分,通过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从而能够使(A)成分的聚合速度比折射率相对低的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B)成分)的聚合速度快,使这些成分间的聚合速度产生规定之差,有效地降低两成分的共聚性。
[0128]其结果,光固化时,能够效率良好地形成来自(A)成分的板状区域和来自(B)成分的板状区域交替地延伸的所谓百叶窗结构。
[0129]另外,推定作为(A)成分,通过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从而虽然在单体阶段与(B)成分具有充分的相溶性,但是能够在聚合过程中,在多个相连的阶段使与(B)成分的相溶性降低至规定的范围,进一步效率良好地形成百叶窗结构。
[0130]进而,作为(A)成分,通过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从而能够提高来自百叶窗结构中的(A)成分的板状区域的折射率,将与来自(B)成分的板状区域的折射率之差调节为规定以上的值。
[0131]因此,作为(A)成分,通过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从而与后述的(B)成分的特性结合,能够有效率地得到折射率不同的板状区域交替地延伸的百叶窗结构。
[0132]应予说明,“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在(甲基)丙烯酸酯的酯残基部分具有多个芳香环的化合物。
[0133]另外,“(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这两者。
[0134]另外,作为这样的(A)成分的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联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酯、(甲基)丙稀酸联苯基氧基烧基酷、(甲基)丙稀酸蔡基氧基烧基酷、(甲基)丙稀酸恩基氧基烧基酷、(甲基)丙烯酸苄基苯基氧基烷基酯等,或者芳香环上的氢原子的一部分被卤素、烷基、烷氧基、齒代烧基等取代而得的(甲基)丙稀酸酷等。
[0135]另外,对于作为(A)成分的含有多个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包含含有联苯环的化合物,特别优选包含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联苯化合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沿着膜的膜厚方向从下方开始依次具有将折射率不同的多个板状区域在沿着膜面的任一方向交替地平行配置而成的第I百叶窗结构和第2百叶窗结构的长条状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所述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a)~(e): Ca)准备含有折射率不同的2个聚合性化合物的光扩散膜用组合物的工序, (b)对工艺片材涂布所述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第I涂布层的工序, (C)对所述第I涂布层,一边使该第I涂布层进行移动,一边使用线状光源进行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I百叶窗结构的工序, Cd)对形成有所述第I百叶窗结构的所述第I涂布层,涂布所述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形成由所述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工序, (e)—边移动由所述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一边使用线状光源对所述第2涂布层进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形成第2百叶窗结构,其中,从膜上方看时,使所述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所成的锐角Θ I为10~90°的范围内的值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c)中,从膜上方看时,使所述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沿着所述第I涂布层的移动方向的假想线所成的锐角Θ2为10~80°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在所述工序(e)中,从膜上方看时,所述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沿着由所述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方向的假想线所成的锐角Θ 3为10~80°的范围内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e)中,从膜上方看时,所述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相对于与由所述第I涂布层和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假想线成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c)和工序(e)中,介由具有长槽状的活性能量线透射部的遮光板进行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和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并且所述活性能量线透射部的长边方向为与所述线状光源的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c)中,使所述第I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所述第I涂布层的表面的峰值照度为0.1~50mW/cm2的范围内的值,并且使所述第I涂布层的表面的累计光量为5~300mJ/cm2的范围内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e)中,使所述第2活性能量线照射时的所述第2涂布层的表面的峰值照度为0.1~50mW/cm2的范围内的值,并且使所述第2涂布层的表面的累计光量为5~300mJ/cm2的范围内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b)中,使所述第I涂布层的膜厚为80~700 μ m的范围内的值,并且在所述工序(d)中,使所述第2涂布层的膜厚为80~700 μ m的范围内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工序(c)中的所述第I涂布层的移动速度和所述工序(e)中的由所述第I涂布层和所述第2涂布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移动速度分别为0.1`~IOm/分钟的范围内的值。
【文档编号】G02B1/10GK103513302SQ20131017745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大类知生, 草间健太郎, 富冈健太, 片桐麦 申请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