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保持机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学元件保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066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光学元件保持机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光学元件保持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主张于2012年5月21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12-115223号以及2012年7月5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12-150962号的优先权,本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在日本特愿2012-115223号以及日本特愿2012-150962号中被公开。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具备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具备该激光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光学元件保持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激光打印机、数字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搭载有激光扫描光学装置,该激光扫描光学装置利用由被光源保持件保持的光源射出的半导体激光扫描感光体。近年来,对激光扫描光学装置的要求性能日益增高,光学元件的性能、光学元件的安装精度也存在高度化的趋势。另外,长条的光学元件在安装并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件时容易变形,因此很难操作。另外,反射光学系统与透过光学系统相比,安装位置的误差、光学元件自身的变形对感光体上的激光的照射位置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很难确保感光体上的激光的照射位置的精度。因此,寻求在将光学元件安装于光学元件保持件时不对光学元件施加应力并且在减少安装后的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位置偏移的安装方法。作为现有的光学元件的安装方法,在日本特开平11-281865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前端部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定位销将光学元件定位的结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65500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前端形状相同的定位销和弹性部件夹持光学元件的结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3373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将光学元件遍及其整个圆周地粘结并固定于基座的结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20773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后利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将光学元件粘结并固定于基座的结构。另外,在专利第4744125号公报中,作为现有的光学元件的保持机构而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具备:利用弹力按压长条光学元件的弹性部件;和与弹性部件成对并克服来自弹性部件的按压力而支承长条光学元件的支承部件以及调整部件,固定或者一体形成于保持部件的支承部件支承长条光学元件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并且保持于保持部件的调整部件能够沿来自弹性部件的按压力的方向移动。根据日本专利第4744125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能够调整长条光学元件的形变量,因此,能够修正由呈偏离了理想状态的形状的长条光学元件或长条光学元件以外的光学部件的形状误差或者组装误差引起的扫描线的弯曲等光束位置性能。然而,日本特开平11-281865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是利用前端部的曲率半径相同的定位销固定光学元件的结构,因此无法在周向上进行定位,存在无法抑制光学元件绕光轴的旋转的问题。另外,日本特开2007-65500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是使用前端形状相同的定位销夹持光学元件的结构,因此无法在光学元件的长边方向上确定作为因线性膨胀差而产生的伸长的基点的点,在反复产生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伸缩的情况下,存在产生光学元件的位置偏移的问题。另外,日本特开2008-3373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是利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将光学元件遍及其整个圆周地粘结并固定于基座的结构,因此,在光学元件与基座的线性膨胀系数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存在由温度变化引起光学元件变形而导致形成的图像劣化的问题。另外,日本特开2003-207733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是在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后利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将光学元件粘结并固定于基座的结构,但未设置暂时确定光学元件的单元,因此紫外线固化粘合剂的固化收缩可能会引起光学元件的安装位置偏移。另外,在专利第4744125号公报所记载的光学元件的保持机构中,通过在修正光束位置性能时使光学元件变形而产生应力,通过反复发生环境变化而使该应力变化,结果产生光束位置性能相对于初始调整时发生变化的问题。另外,在光学元件为反射镜等反射系统的情况下,若为了修正光束位置性能而使光学元件变形,则产生光束直径、像面弯曲等光束成像性能大幅度恶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大幅度地抑制光学元件的位置偏移并将光学元件不变形地保持的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具备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具备该激光扫描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光学元件保持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课题中的至少一个,反映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其中,多个抵接部件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与光轴正交的面的至少三个位置固定上述光学元件,作为上述多个抵接部件中的一个的基点抵接部件配置于规定位置,上述基点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元件的陷入量比其它抵接部件相对于上述光学元件的陷入量大。另外,本发明的一个侧面反映的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其具备:支承部件,其在保持位置支承上述光学元件;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能够保持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并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由上述支承部件支承的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而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从而调整上述光学元件的保持位置;以及按压部件,其构成为能够在隔着上述光学元件与上述调整部件相对的位置保持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并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由上述调整部件调整了保持位置的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上述光学元件。另外,反映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光学元件保持方法是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的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光学元件保持方法,其包括:调整部件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上述光学元件定位的状态下,将调整部件以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进行保持,使能够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的调整部件移动而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和光学元件按压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调整部件抵接工序中使上述调整部件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后,在隔着上述光学元件与上述调整部件相对的位置保持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使能够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的按压部件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来按压上述光学元件。附图说明根据以下所示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完全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说明和附图不限定本发明。此处,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光学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从Z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以及调整销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图6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图3的VII-VII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图9的XI-XI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光学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4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4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5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均为退避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配置在光学元件上的支承销以及调整销的配置位置的仰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16的状态使调整销与光学元件抵接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图18的状态解除第二按压销的退避状态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2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3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3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4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4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5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5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配置的一个变形例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调整销以及第二按压销的配置以及移动方向的一个变形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0例如作为激光打印机、数字复印机等而被使用,如图1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1000构成为,具备:按照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各色设置的多个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与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对应地设置的感光鼓等感光体(被照射体)200、使感光体200带电的带电部210、通过对被激光照射过的感光体200供给显影剂而使静电潜影显影为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的显影部220、中间转印带300、将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转印于记录介质的转印辊(转印部)400、将由转印辊400转印的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部500等。图像形成装置1000对利用由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照射的激光形成静电潜影的感光体200供给显影剂,从而将该静电潜影显影为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并使该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00上。接下来,图像形成装置1000利用转印辊400将转印于中间转印带300的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按压并转印于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利用定影部500对该纸张P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将利用显影剂所成的像定影在纸张P上。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000利用排纸辊(省略图示)等将纸张P输送至托盘(省略图示),从而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如图2所示,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是对通过带电部210而带电的感光体200照射激光L而在感光体200上形成静电潜影的装置。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射出激光L的光源1、保持光源1的光源保持件2、使由光源1射出的激光L成为平行光的第一光学系统3、仅使透过第一光学系统3的激光L的副扫描方向分量会聚的第二光学系统4、使透过第二光学系统4的激光L偏转的偏转器5、使由偏转器5偏转的激光L在感光体200上聚光的第三光学系统6、使由偏转器5偏转的激光L的一部分聚光的第四光学系统7、输入透过了第四光学系统7的激光L的传感器8,并利用光学外壳9保持上述各部件。光源1是射出激光L的半导体激光器。从光源1射出的激光L射向第一光学系统3。光源保持件2是用于保持光源1的保持件。第一光学系统3构成为包括准直透镜等,将从光源1射出的激光L变换为平行光。第二光学系统4构成为包括狭缝、柱面透镜。而且,第二光学系统4以通过狭缝在感光体200上将束斑整形的方式限制由第一光学系统3变换为平行光的激光L的透过量。另外,第二光学系统4通过柱面透镜使由第一光学系统3变换为平行光的激光L在副扫描方向上会聚。偏转器5构成为包括:侧面由镜面构成的呈多棱柱形状的多面镜、和对多面镜施加转动力而使多面镜转动的马达。偏转器5使透过第二光学系统4的激光L朝与旋转对应的方向偏转。而且,偏转器5使偏转的激光L经由第三光学系统6照射至感光体200的周面。此时,偏转器5使激光L与旋转位置对应地照射至感光体200的长边方向的不同位置,因此,能够进行激光L沿主扫描方向(图2的感光体200的长边方向)的扫描。第三光学系统6使由偏转器5偏转的激光L在感光体200表面聚光并成像。另外,第三光学系统6具备多个用于使激光L在感光体200表面聚光的光学元件62,并形成为将该光学元件62固定并保持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结构(参照图3等)。第四光学系统构成为包括柱面透镜等。而且,第四光学系统7将由偏转器5偏转的激光L的一部分聚光,并使聚光的激光L射入传感器8。传感器8是检测由第四光学系统7聚光的激光L的光传感器。而且,具备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0的控制部(省略图示)基于由传感器8检测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向感光体200的写入位置的定时调整等。(将光学元件62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结构)接下来,使用图3~图7对将光学元件62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处,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用双点划线表示光学元件保持件61以及罩610,能容易地观察光学元件保持件61内部的构造。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3等所示的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长边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短边方向定义为Z方向,将与Y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X方向。另外,在图3等所示的第三光学系统6中,将配置有第一按压销67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一侧定义为上侧,将与上侧相反方向侧定义为下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激光L沿X方向、即上下方向射入并透过光学元件62。即,X方向与激光L的光轴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光学元件保持件61是在Y方向上为长条且在下表面侧开口的大致箱状部件,形成为与光学元件62的形状对应地朝X方向下方略微弯曲的形状。另外,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上表面部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在Y方向上为长条且在X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61a,将该贯通孔61a构成为能够使激光L通过。另外,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内部插入有光学元件62。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上表面的Y方向中央部配置有用于固定光学元件保持件61和光学元件62的第一按压销67。另外,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Y方向两端部配置有朝X方上方按压光学元件62的X按压部630、和朝Z方向一侧(图中近前方向)按压光学元件62的Z按压部64,并且配置有将光学元件62在Y方向定位的Y方向定位销65。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下表面侧安装有以从下方覆盖的方式支承光学元件62的罩610。在罩610配置多个将光学元件62在X方向定位的调整销66,从而形成为能够将罩610与光学元件62固定。调整销66构成为具备调整轴66A、螺旋弹簧66B以及定位球66C等。具体而言,调整销66通过未图示的金属板安装于罩610。调整销66构成为,能够通过使在一部分形成有外螺纹的调整轴66A旋转而沿X方向进退。利用螺旋弹簧66B从X方向下方对调整轴66A施加与螺纹部啮合松动量对应的力。在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前端部配设有定位球66C。定位球66C例如是钢球,与伴随着调整轴66A的旋转而进行的X方向的进退对应地移动。定位球66C通过未图示的间隙配合与设置于调整轴66A的前端部的沉孔嵌合,在该嵌合部分涂覆润滑脂,以使定位球66C能够旋转。该润滑脂使用不对光学元件62造成化学侵蚀的物质。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且是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配置有将光学元件62在Y方向定位的第一按压销67以及多个第二按压销68。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按压销67、多个第二按压销68以及多个调整销66形成在三个位置以上夹持光学元件62的结构,第一按压销67、第二按压销68、以及调整销66作为抵接部件发挥作用。而且,多个抵接部件在光学元件62的与光轴正交的面的至少三个位置固定光学元件62。第一按压销67构成为具备按压轴67A和螺旋弹簧67B等。具体而言,第一按压销67在光学元件62的上表面的Y方向中央部通过未图示的金属板安装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其轴的一部分与形成于未图示的金属板的孔部嵌合,第一按压销67构成为能够在X方向进退。按压轴67A构成为,总是被螺旋弹簧67B从X方向上方施力,并与调整销66一起夹持光学元件62。第二按压销68构成为具备按压轴68A和螺旋弹簧68B等。具体而言,第二按压销68与第一按压销67相同,在光学元件62的上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金属板安装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其轴的一部分与形成于未图示的金属板的孔部嵌合,第二按压销68构成为能够在X方向进退。按压轴68A构成为,总是被螺旋弹簧68B从X方向上方施力,并与调整销66一起夹持光学元件62。此外,优选第一按压销67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配置于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中央部。这是因为基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与光学元件62的线性膨胀差的相对差以作为长边方向的Y方向的中央部为基点而在两个方向上产生,因此光学元件62的伸缩量变成最小。如图6A所示,在第一按压销67中,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前端部67C形成为球形状。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R形成为比调整销66的定位球66C、第二按压销68的前端部68C的曲率半径小。具体而言,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为R=0.25mm(直径0.5mm)。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第二按压销68与第一按压销67相同,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前端部68C形成为球形状。其曲率半径R1形成为比第一按压销67的曲率半径R大。具体而言,第二按压销68的前端部68C为R1=1.6mm(直径3.2mm)。此处,在光学元件62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若将前端部67C的直径设为D,将前端部67C陷入树脂(光学元件62)时的凹陷的面积设为A,将凹陷深度设为H,则前端部67C的直径D能够由公式1表示(其中,公式1参照日本特开2008-292234等)。[公式1]另外,若将树脂与前端部67C的复合杨氏模量设为Er,将比例系数设为S,则复合杨氏模量Er与凹陷面积A的关系能够由公式2表示。[公式2]此处,若将前端部67C的杨氏模量设为Es,将前端部67C的泊松比设为νs,将树脂的杨氏模量设为Ei,将树脂的泊松比设为νi,则复合杨氏模量Er能够由公式3表示。[公式3]Er=[(1-νs2)/Es+(1-νi2)/Ei]-1根据公式1以及公式2,凹陷深度H与前端部67C的直径D的关系能够由公式4表示。[公式4]H=S2/(6·D·Er2)根据公式4,可知凹陷深度H与D·Er2存在呈反比例的关系。即,前端部67C的直径D的值越小,则凹陷深度H的值越大,因此,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R越小,则前端部67C陷入树脂越深。此外,D·Er2的值优选为45000左右。即,在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R较小的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第一按压销67较深地陷入光学元件62来固定光学元件62。因此,光学元件62与保持第一按压销67的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相对的位置差减小。此处,在由环境变化引起光学元件62产生扩大或收缩的情况下,在前端部68C的曲率半径较大的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第二按压销68不会较深地陷入光学元件62,因此在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之间产生光学元件62的沿Y方向的滑动。即,能抑制光学元件62的变形而不会妨碍光学元件62的伸缩。另一方面,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总是成为光学元件62的伸缩的基点。因此,在恢复为稳定温度后,光学元件62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位置关系以上述抵接部分为基点而恢复为原始关系。根据以上内容,能够与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伸缩对应地进行光学元件62的保持。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比第二按压销68的前端部68C更深地陷入光学元件62,从而能够与环境变化引起的伸缩对应地进行光学元件62的保持。因此,第一按压销67作为基点抵接部件发挥作用。而且,作为基点抵接部件的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相对于光学元件62的陷入量比其它抵接部件相对于光学元件62的陷入量大。接下来,对将光学元件62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光学元件62插入光学元件保持件61,使光学元件62与Z按压部64以及Y方向定位销65抵接,并且利用X按压部630按压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从而决定光学元件62的位置。X按压部630配设于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的一个位置或者两个位置,与配设于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中央部的第一按压销67共同进行最少三点的固定,从而规定对于光学元件62的X方向的安装面。即,对于光学元件62的X方向的固定点配设于光学元件62的Y方向端部与Y方向中央部中的任意一方的一个位置、另一方的两个位置即可。另外,如图7所示,配置于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的X按压部630在相对于铅垂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上支承光学元件62。上述情况在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光学元件62具有曲面的情况下有效,以使光学元件62的曲面的垂线成为支承方向的方式外插有X按压部630。由此,对于由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引起的、由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与光学元件62的线性膨胀差而产生的光学元件62的伸缩,能够使之沿光学面的曲线的延长方向笔直地伸缩,因此能够使作为曲面的光学面不会过度变形。在将光学元件62定位后,从光学元件62的X方向下方安装罩610,利用调整销66和第一按压销67夹持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中央部。另外,还利用多个调整销66以及多个第二按压销68分别夹持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中央部以外的多个位置。这样,若在Y方向中央部以外、特别是作为长边方向的Y方向上的多个位置支承光学元件62,则固定光学元件62的位置增加,因此能够将光学元件62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固定。此外,固定点的间距越窄,则更能够实现抑制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光学元件62的变形的效果。在决定了调整销66以及第一按压销67的位置并固定了光学元件62的阶段,抽出Y方向定位销65。此外,在安装罩610之后、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一按压销67夹持光学元件62之前,未在光学元件62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作用应力,因此能抑制由于搭载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而产生的光学元件62的变形。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所需的最小限的抵接来决定X、Y、Z方向的位置,而未进行基于定位突出部等的位置限制。因此,在固定光学元件62的阶段,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光学元件62的变形。此外,在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一按压销67、或者第二按压销68进行夹持光学元件62的作业时,若利用未图示的测定器监视光学元件62的状态,则能够高精度地监视在光学元件62产生变形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构成第三光学系统6的光学元件62被多个能够沿激光L的光轴方向(X方向)进退的抵接部件(第一按压销67、第二按压销68以及调整销66)在三个位置以上夹持,从而固定于能够保持该光学元件62的光学元件保持件61。另外,多个抵接部件中的配置于光学元件62的光轴方向一侧的面(上表面)的长边方向(Y方向)的规定位置的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陷入光学元件62,因此相互的位置关系固定,总是成为光学元件62的伸缩的基点。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光学元件62的伸缩动作,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光学元件62的位置偏移。特别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多个抵接部件的前端部形成为球形状,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比其它抵接部件(第二按压销68以及调整销66)的前端部小,因此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能够较深地陷入光学元件62。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光学元件62的伸缩动作,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光学元件62的位置偏移。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第一按压销67配置于光学元件62的上表面的Y方向中央部,因此能够以Y方向中央部为基点向两个方向分配基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与光学元件62的线性膨胀差的相对差。因此,能够使光学元件62的伸缩量最小。以上,基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变更。(变形例1)例如,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与其它抵接部件的曲率半径相同,另一方面,按压轴67A的形状与其它抵接部件的按压轴不同。具体而言,在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67中,按压轴671A为圆柱状。此外,例如在光学元件62形成为曲面状的情况下,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67的按压轴671A可能会与光学元件62接触。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按压轴的形状优选如图6A所示的按压轴67A那样,是越接近前端部67C则越细的形状。(变形例2)例如,在图9~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在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涂覆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来增强光学元件62的定位强度。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比第二按压销68小,更深地陷入光学元件62。并且,能够抑制由于涂覆在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固化收缩而产生光学元件62的位置偏移,因此形成能够更加高精度地进行向光学元件62的固定的结构。此处,若增加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涂覆量,则图11所示,涂覆在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高度h1增高。由此,即使在各光学元件保持件61因落下的冲击而使光学元件62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内弹跳,第一按压销67暂时从光学元件62离开而使光学元件62的位置相对地偏离的情况下,也很难越过堆得很高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因此能够以优异的耐冲击性保持光学元件62。因此,通过以第一按压销67从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状态离开的离开可能距离h2以上的高度h1涂敷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从而即使第一按压销67暂时分离,光学元件62也能够维持原来的位置。此外,第一按压销67为按压轴67A越接近前端部67C则越细的形状,因此在构造上,与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粘合力比光学元件62与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粘合力小。然而,在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残留有与第一按压销67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即使在第一按压销67暂时离开的情况下,第一按压销67在再次与光学元件62抵接时,也会沿着残留于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的形状与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密合。由此,第一按压销67与光学元件62的位置关系恢复为原来的关系,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落下冲击的耐性。以上,在变形例2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中,在第一按压销67的前端部67C与光学元件62的抵接部分涂覆有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该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涂敷了该第一按压销67的离开可能距离以上的高度h1,因此,第一按压销67即使在暂时从光学元件62离开而使光学元件62的位置相对地偏离的情况下,也无法越过高高地堆起的紫外线固化粘合剂G,光学元件62能够在稳定状态下维持原来的位置。(变形例3)例如,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实施方式比,在以下方面不同:在作为光学元件62的短边方向的Z方向上并排地配置有多个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按压销67。此外,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光学元件保持件61以及罩610的记载。具体而言,在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上并排地配置有两个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较小的第一按压销67,并且在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分别各配置有一个前端部67C的曲率半径较大的第二按压销68。由此,在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上设置多个与光学元件62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第一按压销67的固定点,因此能够更加稳固地固定光学元件62。此外,通过在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上设置多个固定点,从而虽然受到光学元件保持件61与光学元件62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的影响,但与在Y方向上设置多个固定点的情况相比是十分小的影响,能够忽略。以上,根据变形例3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在短边方向(Z方向)上并排配置有多个第一按压销67,因此在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上设置多个与光学元件62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第一按压销67的固定点。因此,能更加稳固地固定光学元件62。(其它变形例)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按压销(第一按压销67以及第二按压销68)中的第一按压销67设为唯一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按压销,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构成为将多个调整销66中的一个设为曲率半径较小的调整销66。其中,若缩小调整销66的前端部的曲率半径而使其成为能陷入光学元件62的形状,则陷入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增加。若陷入量过度增加,则光学元件62可能会朝被调整销66按压的方向移动。因此,优选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构成为将第一按压销67设为唯一的曲率半径较小的按压销。另外,也可以在光学元件62的上表面配置调整销66,在光学元件62的下表面配置第一按压销67以及第二按压销68。此外,关于构成激光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各装置的详细结构以及详细动作,能够不脱离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利用光学元件保持件61固定光学元件62的结构)首先,使用图13~图15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利用光学元件保持件61固定光学元件62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而在图13~图1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光学元件保持件61,能容易地观察光学元件保持件61内部的构造。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3等所示的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短边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Y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另外,在图13等所示的第三光学系统6中,将配置有后述的第一按压销67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一侧设为上侧,将与上侧相反方向侧设为下侧。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激光L沿X方向、即上下方向射入并透过光学元件62。即,X方向与激光L的光轴方向一致。如图13所示,光学元件保持件61构成为具备:形成为在Y方向上为长条且上侧开口的近似箱状部件的光学元件壳体611和从上方覆盖光学元件壳体611的上表面侧的形成为近似盖状部件的光学元件罩612,能够在该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内部插入并保持光学元件62。光学元件壳体611以及光学元件罩612与插入于内部的光学元件62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朝X方向上方略微弯曲的形状。在光学元件壳体611的Y方向两端部配置有从X方向下方在保持位置支承光学元件62的支承销(支承部件)63、朝Z方向一侧(图中近前方向)按压光学元件62的Z按压部64以及将光学元件62在Y方向上定位的Y方向定位销65。在光学元件壳体611的下表面部的Z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在Y方向上为长条且沿X方向贯通的贯通孔611a,激光L通过该贯通孔611a。另外,在光学元件壳体611的下表面部的Z方向两端部,沿着Y方向配置有多个(图中为三个)从X方向下方支承光学元件62的调整销(调整部件)66。并且,如图13所示,调整销66在光学元件62的短边方向(Z方向)上配置为多列(图中为两列)。如图14所示,调整销66具备:圆筒部661,其在调整销66的一端(图中上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被保持部662,其在调整销66的另一端(图中下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间隔壁部663,其以沿着圆筒部661与被保持部662的边界将两者隔开的方式设置;以及压缩螺旋弹簧664,其设置于圆筒部661的外周面。通过使调整销66从下方侧插通于沿X方向贯通光学元件壳体611的插通孔611b,从而能够支承光学元件62。在圆筒部661的上表面设置有形成为球形状的抵接部661a,该抵接部661a与光学元件62抵接。在被保持部662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在被保持部662的下表面形成有十字型的螺纹槽662a。间隔壁部663为圆板状。间隔壁部663的直径以沿与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正交的YZ平面突出的方式比圆筒部661以及被保持部662长。压缩螺旋弹簧664的一端与光学元件壳体611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另一端与间隔壁部663的上表面抵接。压缩螺旋弹簧664螺旋状地卷绕于圆筒部661的外周面。该压缩螺旋弹簧664朝长边方向下方施加同被保持部662与后述的调整销保持件665的啮合松动量对应的力。另外,调整销66被调整销保持件665保持于光学元件壳体611。调整销保持件665为板状部件,具备折弯而形成为近似U字状的保持部665a。调整销保持件665具有能够收纳调整销66的收纳空间,能够保持调整销66。调整销保持件665在光学元件壳体611的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上为长条,其长边方向两端部被固定螺纹665b固定于光学元件壳体611。在保持部66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调整销66的被保持部662直径大致相同的圆形孔665c。能够通过使被保持部662插通于圆形孔665c来保持调整销66。另外,在圆形孔665c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被保持部662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通过使调整销66以调整销66的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为旋转轴旋转,从而调整销66沿长边方向进退。此外,图14A所示的调整销66表示从调整前的光学元件62退避后的状态。图中的M1表示调整销66的抵接部661a与光学元件62之间的间隙。另外,图14B所示的调整销66表示使调整销66旋转并朝长度方向上方移动而使调整销66的抵接部661a与光学元件62抵接后的状态。即,调整销66构成为能够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保持,并作为通过从退避的状态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与光学元件62抵接来调整光学元件62的保持位置的调整部件发挥作用。在光学元件罩612的Y方向两端部、且是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支承销63相对的位置,配置有从X方向上方按压光学元件62而将其固定的第一按压销67。另外,在光学元件罩612的上表面部的Z方向两端部、且是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沿着Y方向配置有多个朝X方向上方按压光学元件62而将其固定的第二按压销(按压部件)68。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第二按压销68具备:圆筒部681,其在第二按压销68的一端(图中下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被保持部682,其形成于第二按压销68的另一端(图中上端)侧,并由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保持,该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是将第二按压销68以退避的状态保持的保持机构;间隔壁部683,其以沿着圆筒部681与被保持部682的边界将两者隔开的方式设置;以及压缩螺旋弹簧684,其设置于被保持部682的外周面。通过将第二按压销68从上方侧插通于沿X方向贯通光学元件罩612的插通孔612b,从而能够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在圆筒部681的下表面设置有形成为球形状的抵接部681a,该抵接部681a与光学元件62抵接。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球形状的抵接部681a的半径与调整销66的抵接部661a的半径相同。即,调整销66的与光学元件62抵接侧的一端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与光学元件62抵接侧的一端形成为直径相同的球形状。被保持部682形成为圆筒形状,由后述的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保持。另外,在被保持部682的上端侧(不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一侧)形成有沿与第二按压销68的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的插通孔(锁止销插通孔)682a。间隔壁部683为圆板状。间隔壁部683的直径以沿与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正交的YZ平面突出的方式比圆筒部681以及被保持部682长。压缩螺旋弹簧684的一端与后述的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的保持部685a的下表面抵接,并且另一端与间隔壁部683的上表面抵接。压缩螺旋弹簧684螺旋状地卷绕于被保持部682的外周面。该压缩螺旋弹簧684朝长边方向下方对第二按压销68施力,产生用于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力。另外,第二按压销68被第二按压销保持件(按压部件保持件)685保持于光学元件罩612。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为板状部件,具备折弯而形成为近似U字状的保持部685a。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具有能够收纳第二按压销68的收纳空间,能够保持第二按压销68。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在光学元件罩612的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上为长条,利用固定螺钉685b将其长边方向两端部固定于光学元件罩612。在保持部68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第二按压销68的被保持部682直径大致相同的圆形孔(按压部件插通孔)685c。能够通过使被保持部682插通于圆形孔685c来保持第二按压销68。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14A以及图15A所示,在使形成于被保持部682的插通孔682a位于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的上方的状态下,使由与该插通孔682a直径大致相同的棒状部件形成的锁止销686插通于插通孔682a,从而能够将第二按压销68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固定。此外,图14A中的L1表示第二按压销68的抵接部681a与光学元件62之间的间隙。而且,如14B以及图15B所示,通过将插通于插通孔682a的锁止销686抽出,能够使第二按压销68朝长边方向下方下降,使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抵接。作为将锁止销686从第二按压销68抽出的方法,例如列举用手指、钳子等夹持锁止销686的一端而将其抽出的方法等。即,第二按压销68构成为,能够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被保持为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并作为从退避的状态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部件发挥作用。接下来,参照图13~图21对将光学元件62固定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6~图21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省略光学元件保持件61,能容易地观察光学元件62被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固定的状况。首先,将光学元件62插入并搭载于光学元件壳体611。接下来,使光学元件62与Z按压部64以及Y方向定位销65抵接而定位。而且,利用支承销63支承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如图13以及图17所示,以在一个位置支承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一端部(图中左端部)并在两个位置支承Y方向另一端部(图中右端部)的方式配置有三个支承销63。通过在三处(图中A1~A3)支承光学元件623来规定对于光学元件62的X方向的安装面。即,支承销63在三处将光学元件62相对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的光学元件壳体611定位。在利用支承销63支承光学元件62后,从光学元件62的X方向上方安装光学元件罩612。而且,利用第一按压销67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两端部的与支承销63相对的位置。即,以在一个位置按压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一端部并在两个位置按压Y方向另一端部的方式配置共计三个第一按压销67,在三处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由此,在三处将光学元件62相对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定位。此时,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被固定(参照图16)。接下来,在将光学元件62相对于光学元件保持件61定位的状态下,使调整销66以调整销66的长边方向为旋转轴旋转,从而使调整销66朝光学元件62侧移动,使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抵接(参照图18)。作为使调整销66旋转的方法,例如列举将驱动器插入于形成在被保持部662的下表面上的螺纹槽662a并使该驱动器旋转的方法。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位置成为调整销66的调整位置。例如,通过在与感光体的表面位置相同的位置观察光束位置的变化,能够以亚μm程度的精度掌握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瞬间。此外,由于各调整销66的移动方向(图中C1~C3)不同,所以分别独立地进行调整作业。如图13以及图17所示,以沿着Y方向在三个位置分别支承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两端部(图中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的方式配置共计六个调整销66,在六处支承光学元件62(图中B1~B6)。接下来,将插通于第二按压销68的插通孔682a的锁止销686抽出,而使第二按压销68朝长边方向下方下降。而且,利用第二按压销68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两端部的与调整销66相对位置(参照图19)。即,以沿着Y方向在三个位置按压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两端部的方式配置共计六个第二按压销68,在六处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如图20所示,将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接触的点设为P1,将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接触的点设为P2。连结P1与P2的直线T3、调整销66的移动方向D4、第二按压销68的按压方向D5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退避方向D6全部平行。另外,如图21所示,直线T3同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接触的点P1附近的光学面的法线D7平行。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沿着Y方向分别在三个位置共计六个位置夹持光学元件62的Z方向两端部,从而能够在多个位置固定光学元件62,因此能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固定光学元件62。此外,固定点之间的间距越窄,则越能够实现抑制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光学元件62的变形的效果。在决定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位置并固定光学元件62后,抽出Y方向定位销65。此外,在进行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夹持光学元件62的作业时,若利用未图示的测定器监视光学元件62的状态,则能够高精度地监视在光学元件62产生的变形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具备:支承销63,其在保持位置支承光学元件62;调整销66,其构成为能够保持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并从退避的状态朝与由支承销63支承的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与光学元件62抵接,从而调整光学元件62的保持位置;以及第二按压销68,其构成为能够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保持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并从退避的状态朝与由调整销66调整了保持位置的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光学元件62。因此,能够在光学元件62未产生变形的状态下决定调整销66的位置后,利用第二按压销68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能够将光学元件62不变形地保持。特别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支承销63在三处将光学元件62定位。通常,由于通过在三处保持部件来决定支承面,所以能够通过在三处保持而将部件不变形地保持。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能够在将光学元件62不变形地定位的状态下使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抵接,能够将光学元件62不变形地保持。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不仅通过支承销63进行三处保持,还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在一处以上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在四处以上保持整个光学元件62,提高防止振动的效果。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中,在光学元件保持件61设置有能够供第二按压销68插通的圆形孔685c。另外,具备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其对插通于该圆形孔685c的第二按压销68进行保持。并且,第二按压销68具备产生用于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力的压缩螺旋弹簧684和形成于不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一侧的插通孔682a。另外,第二按压销68具备锁止销686,其形成为能够插通于插通孔682a,并将第二按压销68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固定。通过从第二按压销68抽出锁止销686,能够使该第二按压销68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二按压销68的退避状态,能够提高作业效率。以上,对第二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第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能够在不退避其主旨的范围内变更。(变形例1)例如,在图22以及图23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第二按压销68以及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的构造不同。此外,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68A具备:圆筒部681,其在第二按压销68A的一端(图中下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被保持部682,其形成于第二按压销68A的另一端(图中上端)侧,并由后述的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保持;间隔壁部683,其以沿着圆筒部681与被保持部682的边界将两者隔开的方式设置;压缩螺旋弹簧684,其设置于被保持部682的外周面;以及固定锁止销686A,其插通并固定于形成在被保持部682上的插通孔682a。能够通过使第二按压销68A从上方侧插通于沿X方向贯通光学元件罩612的插通孔612b来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固定锁止销686A由与插通孔682a直径大致相同的棒状部件形成。固定锁止销686A插通于插通孔682a,并以其两端从插通孔682a略微突出的状态被固定。另外,变形例1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68A被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保持于光学元件罩612。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形成为近似板状部件,具备折弯而形成为近似U字状的保持部685a。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具有能够收纳第二按压销68A的收纳空间,能够保持第二按压销68A。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在光学元件罩612的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上为长条,利用固定螺钉685b将其长边方向两端部固定于光学元件罩612。在保持部68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第二按压销68A的被保持部682直径大致相同的圆形孔685c。能够通过使被保持部682插通圆形孔685c来保持第二按压销68A。另外,在保持部685a的短边方向(图中Z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为能够供固定锁止销686A嵌合的嵌合槽685d沿着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与圆形孔685c一体形成。如图22A以及图23A所示,在变形例1中,为了固定第二按压销68A,以使插通于形成在被保持部682上的插通孔682a的固定锁止销686A朝向与形成于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的嵌合槽685d正交的方向(图中Z方向)的方式使第二按压销68A以该第二按压销68A的移动方向为旋转轴旋转,将固定锁止销686A载置于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的上表面。由此,能够将第二按压销68A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固定。此外,图22A中的L2表示第二按压销68A的抵接部681a与光学元件62之间的间隙。而且,如图22B以及图23B所示,通过使第二按压销68A旋转,使固定锁止销686A与嵌合槽685d嵌合,从而能够使第二按压销68朝长边方向下方下降,使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抵接。作为使第二按压销68A旋转的方法,例如列举用手指、钳子等夹持固定锁止销686A的一端而使其旋转的方法。即,第二按压销68A构成为,能够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保持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并作为从退避的状态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部件发挥作用。如以所述,根据变形例1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光学元件保持件61具备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该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具有能够供第二按压销68A插通的圆形孔685c,并使第二按压销68A插通于该圆形孔685c来保持第二按压销68A。另外,第二按压销68A具备:压缩螺旋弹簧684,其产生用于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力;和固定锁止销686A,其以插通于形成在另一端侧的插通孔682a的状态被固定,沿同与圆形孔685c一体形成的嵌合槽685d正交的方向载置于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A而将第二按压销68A以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固定。并且,使第二按压销68A以该第二按压销68A的移动方向为旋转轴旋转,使固定锁止销686A与嵌合槽685d嵌合,从而能够使该第二按压销68A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从第二按压销68A的退避状态,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变形例2)例如,在图24以及图25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第二按压销68、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的构造以及形成于光学元件罩612的插通孔612b的形状不同。此外,为了简化说明而对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第二按压销68B具备:中空的圆筒部681B,其在第二按压销68B的一端(图中下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被保持部682B,其在第二按压销68B的另一端(图中上端)侧形成为圆筒形状,并由后述的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保持;抵接部687B,其插通于形成于圆筒部681B的下表面的插通孔681b;圆板部688B,其设置于圆筒部681B内,并与抵接部687B一体形成;以及压缩螺旋弹簧684B,其设置于圆筒部681B内,一端与圆板部688B的上表面抵接,另一端与圆筒部681B的上端部的下表面抵接。通过使第二按压销68B将沿X方向贯通光学元件罩612的插通孔612b从上表面侧插通,从而能够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另外,在变形例2中,在形成于光学元件罩612的插通孔612b的下端部形成有与圆筒部681B的下表面抵接的座面612c。此外,在图24以及图25中,为了便于说明而用双点划线表示圆筒部681B,能容易地观察圆筒部681B内的构造。圆筒部681B由中空的圆筒部件形成,在其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第二按压销68B的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贯通的插通孔681b。在被保持部682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在被保持部682B的上表面形成有十字型的螺纹槽682b。即,被保持部682B以与后述的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的圆形孔685cB螺合的方式形成,并作为螺钉部发挥作用。抵接部687B形成为与插通孔681b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状,下端形成为球形状。该抵接部687B与光学元件62抵接。此外,在变形例2中,形成为球形状的抵接部687B的下端的半径与调整销66的抵接部661a的半径相同。圆板部688B形成为直径与圆筒部681B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圆板形状,在下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固定有抵接部687B的上端。压缩螺旋弹簧684B的一端与圆板部688B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另一端与圆筒部681B的上端部的下表面抵接。压缩螺旋弹簧684B经由圆板部688B对抵接部687B朝长边方向下方施力,产生用于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力。另外,第二按压销68B被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保持于光学元件罩612。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形成为板状部件,具备折弯而形成为近似U字状的保持部685a。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具有能够收纳第二按压销68B的收纳空间,能够保持第二按压销68B。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在光学元件罩612的长边方向(图中Y方向)上为长条,利用固定螺钉685b将其长边方向两端部固定于光学元件罩612。在保持部685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与第二按压销68B的被保持部682B直径大致相同的圆形孔685cB。能够通过使被保持部682B插通圆形孔685cB来保持第二按压销68B。另外,在圆形孔685cB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形成于被保持部682B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通过使第二按压销68B以第二按压销68B的长边方向(图中X方向)为旋转轴旋转,能够使第二按压销68B沿长边方向进退。作为第二按压销68B旋转方法,例如列举将驱动器插入于形成在被保持部682B的上表面上的螺纹槽682b并使该驱动器旋转的方法等。此外,图24A以及图25A所示的第二按压销68B表示调整前的状态。并且,图24A中的L3表示第二按压销68B的抵接部687B与光学元件62之间的间隙。另外,图24B以及图25B所示的第二按压销68B表示使第二按压销68B以该第二按压销68B的移动方向为旋转轴旋转并朝长边方向下方移动来使抵接部687B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状态。即,第二按压销68B构成为,能够在隔着光学元件62与调整销66相对的位置保持从光学元件62退避的状态,并作为从退避的状态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部件发挥作用。此处,如图24A以及图25A所示,在变形例2中,在调整前的退避状态下,形成为圆板部688B的下表面与圆筒部681B的下端部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使第二按压销68B旋转而朝长边方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首先,抵接部687B与光学元件62抵接。若抵接部687B与光学元件62抵接后还使第二按压销68B旋转,则圆筒部681B继续朝下方移动。但是,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抵接部687B的位置不变,因此,在圆板部688B的下表面与圆筒部681B的下端部的上表面之间开始产生间隙。若使第二按压销68B进一步旋转,则如图24B以及图25B所示,圆筒部681B的下表面与座面612c抵接,圆筒部681B向下方的移动停止。在变形例2中,通过具备上述构造,能够防止抵接部687B对光学元件62的过度按压。此外,图24B中的L4表示圆筒部681B的下表面与座面612c抵接时的、圆板部688B的下表面与圆筒部681B的下端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如上所述,根据变形例2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光学元件保持件61具备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该第二按压销保持件685B具有能够供第二按压销68B插通的圆形孔685cB,并使第二按压销68B插通于该圆形孔685cB来保持第二按压销68B。另外,圆形孔685cB的内周面形成为与形成于第二按压销68B的另一端侧的被保持部682B螺合。并且,第二按压销68B具备产生用于按压光学元件62的按压力的压缩螺旋弹簧684B。通过使第二按压销68B以该第二按压销68B的移动方向为旋转轴旋转,能够使该第二按压销68B朝与光学元件62抵接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解除第二按压销68B的退避状态,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其它变形例)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调整销66从X方向下方支承光学元件62,利用第二按压销68从X方向上方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6所示,也可以使调整销66与第二按压销68的位置关系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相反。即,利用调整销66从X方向上方支承光学元件62,利用第二按压销68从X方向下方按压并固定光学元件62。另外,如图18~图21所示,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沿同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接触的点P1附近的光学面的法线D7平行的方向移动。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27所示,也能以使调整销66的移动方向(图中C2、C4、C5)、第二按压销68的移动方向以及将调整销66与光学元件62接触的点和第二按压销68与光学元件62接触点连结的直线全部平行的方式配置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由此,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能够缩小作业范围,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长条的光学元件62应用本发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需要相对于光学元件保持件定位的形状,则可以对任意形状的光学元件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的第三光学系统6应用本发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对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的其它光学系统应用本发明,还可以对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00以外的光学装置所具备的光学元件应用本发明。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利用支承销63以及第一按压销67在一个位置固定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一端部并在两个位置固定Y方向另一端部,从而在共计三处进行固定而定位。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将光学元件62定位的结构,则可以在任意数量的位置进行定位。例如,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一处固定光学元件62的Y方向一端部,利用相比支承销63以及第一按压销67具有宽度的部件将Y方向另一端部面固定而定位。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利用调整销66以及第二按压销68在共计六个位置固定光学元件62的结构。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任意位置固定光学元件62。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在一个位置进行固定,也可以构成为在十个位置进行固定。此外,关于构成激光扫描光学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各装置的详细结构以及详细动作,能够在不脱离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其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其中,多个抵接部件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与光轴正交的面的至少三个位置固定上述光学元件,作为上述多个抵接部件中的一个的基点抵接部件配置于规定位置,上述基点抵接部件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光学元件的陷入量比其它抵接部件相对于上述光学元件的陷入量大。在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中,能够顺畅地进行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光学元件的伸缩动作,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光学元件的位置偏移。另外,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光学元件保持机构,其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其具备:支承部件,其在保持位置支承上述光学元件;调整部件,其构成为能够保持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并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由上述支承部件支承的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而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从而调整上述光学元件的保持位置;以及按压部件,其构成为能够在隔着上述光学元件与上述调整部件相对的位置保持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并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由上述调整部件调整了保持位置的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而按压上述光学元件。在该光学元件保持机构中,能够将光学元件不变形地保持。另外,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光学元件保持方法,其是将光学元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规定位置的光学元件保持机构的光学元件保持方法,其包括:调整部件抵接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上述光学元件定位的状态下将调整部件以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保持,使能够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的调整部件移动而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和光学元件按压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调整部件抵接工序中使上述调整部件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后,在隔着上述光学元件与上述调整部件相对的位置将按压部件以从上述光学元件退避的状态保持,使能够从上述退避的状态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的按压部件朝与上述光学元件抵接的方向移动来按压上述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保持方法能够将光学元件不变形地保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