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0513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所包括的按压机构包括按压部件、支持机构以及垫片。在形成了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按压部件按压加压带。支持机构支持所述按压部件。垫片介于按压部件与支持机构之间且相对于支持机构拆装自如,并且垫片相对于支持机构和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被定位。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上述的定影装置。
【专利说明】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其中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定影装置:通过定影部件和朝向该定影部件按压的按压部件来形成定影啮合区,从而将记录材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加热并对其进行定影。
【背景技术】
[0002]现今,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具有将记录材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加热并定影的定影装置,其中,按压部件以规定的压力隔着加压带压接在定影辊的外周面上,从而在加压带和定影辊之间形成定影啮合区。在记录材通过定影啮合区时,记录材被设置在定影辊内的加热机构加热,从而对附着于记录材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0003]为了对定影辊的弯曲变形进行补偿,例如可以将定影辊形成直径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减小的鼓形,或者,使按压加压带的按压部件呈中央凸出的凸状。然而,由于定影啮合区的压力对定影辊和按压部件的尺寸变化非常敏感,即使是设计出了理想的定影辊和按压部件,也会由于制造误差或部件个体之间的尺寸差异而仍然造成定影啮合区的压力不均匀。或者,由于定影辊和按压部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差而限制了定影辊或按压部件等在不同型号产品之间的通用性/互换性。
[0004]为此,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特许第381228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这样一种结构:在产品的装配过程中,先在按压部件与支持该按压部件的测量片之间加装测量片,从而测定出每个定影装置个体所对应的定影辊和按压部件之间的配合尺寸差,然后使定影装置个体的按压部件形成具有特定的凸出量的凸状,该特定凸出量与上述测定结果相对应。
[0005]然而,这样做不但使装配工序复杂化,而且要针对每个按压部件个体,按照不同的测量结果来加工出不同的凸出量,这样不利于产品的批量生产,进而增加成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既能应对定影辊和按压部件之间的实际尺寸差,又能控制装配的复杂程度,或控制生产的成本。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的定影装置,其具有定影辊,该定影辊能绕转轴转动,并且在其外周具有弹性层;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配置在所述定影辊内部;加压带,通过该加压带的一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规定的第一按压力被压接于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上,而与所述定影辊一起形成的定影啮合区,该定影啮合区在与所述转轴平行的纵向上延伸;以及按压机构,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该按压机构从所述加压带的另一侧表面按压所述加压带的至少一部分。当记录材沿输送方向通过所述定影啮合区时,所述加热机构通过加热对记录材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部件、支持机构以及垫片。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该按压部件从所述加压带的所述另一侧表面至少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对应的区域上按压所述加压带。所述支持机构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支持机构支持所述按压部件。所述垫片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介在部介在于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支持机构之间,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持机构拆装自如,并相对于所述支持机构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被定位。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定影装置,由于介在与按压部件和支持机构之间的垫片可以拆装自如,因此可以针对定影装置个体中的各部件的尺寸差异和/或装配而产生误差,来选择不同的垫片,进而减小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在各装置个体间的差异。进而,无需针对各定影装置个体来制造不同的按压部件、支持机构和/或加载机构等,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生成环节。
[0009]另外,由于可以选择不同厚度的垫片,增强了在不同型号定影装置中的各部件的通用性。即,即使对于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也可以采用相同的部件,然后通过选择不同的垫片来消除不同型号间所引起的不合适的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进而使各种型号的定影装置都能得到合适的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进而,提高了产品部件的通用性,进而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了生成环节。
[0010]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例如上述技术方案的
定影装置。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至少相应地具有所述定影装置的上述优点。【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0013]图2是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0014]图3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装置的立体构成图。
[0015]图4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装置在图3的A-A处的断面图。
[0016]图5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支持架的立体构成图。
[0017]图6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支持板的立体构成图。
[0018]图7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垫片的立体构成图。
[0019]图8是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装置的立体构成图。
[0020]图9是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的加压装置的立体构成图。
[0021]图10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啮合区的压力分布图。
[0022]图11是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啮合区的压力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其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的各技术要素可以在本领域的公知技术范畴内作各种变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基于以权利要求的记述,再考虑到说明书的记述以及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并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判断。
[0024]以下,首先通过图1对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设有用于收容处于层叠状态的记录材的收容盒10。这里,记录材例如可以是各种纸张,也可以是可用于记录的薄膜或布类等。记录材中的最上面的一张记录材通过拾纸辊22被拾起,然后通过供纸辊对24,26以及正时辊对28等经由输送路20被输送至二次转印啮合区30。
[0025]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大致沿水平延伸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40,中间转印带可以被驱动而向图示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中间转印带40的下方,沿着方向A依次配置着黑色成像单元42K、深蓝色成像单元42C、杨红色成像单元42M以及黄色成像单元42Y。在各成像单元42K、42C、42M、42Y的下方配置有可以分别向各成像单元照射对应颜色的激光L的曝光装置50。
[0026]各成像单元42K、42C、42M、42Y分别具有感光鼓44、使各感光鼓44均匀起电的起电器46以及在各感光鼓4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器48。在显影过程中,通过曝光装置44分别向被均勻起电后的各感光鼓44的表面照射对应颜色的激光L而形成各对应颜色的静电潜像,进而再通过各显影器48以与所要形成的图像对应的方式使感光鼓44上附着对应颜色的调色剂,从而在各感光鼓44的表面上分别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在相对于各成像单元42K、42C、42M、42Y位于中间转印带40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各感光鼓44对置的一次转印辊52,使中间转印带40夹在各一次转印辊52和各感光鼓44之间,从而将各色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44的表面上转印至中间转印40的表面上。
[0027]在中间转印带40的上方,以与各成像单元42K、42C、42M、42Y对应的方式沿方向A依次排列着各色的调色剂盒54K、54C、54M、54Y。各色的调色剂盒54K、54C、54M、54Y根据所对应的各成像单元48中的调色剂剩余量分别向各成像单元48供给各色的调色剂。
[0028]在与方向A相反的一端,中间转印带40被支持辊56所支持,二次转印辊58以夹着中间转印带40的方式与支持辊56相抵接而形成二次转印啮合区30。由此,在记录材被输入至二次转印啮合区30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转印至记录材上。通过二次转印啮合区30的记录材被进一步输送至并通过定影装置600。在定影装置600中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记录材上,从而在记录材上完成了图像形成。此后,完成了图像形成的记录材进而经由输送辊对58以及排纸辊对59等被排出到的排纸盘70上。
[0029]以上以图像形成装置I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并不仅限于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包括集成打印、扫描以及传真等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0030]以下结合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600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600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600例如包括可以被驱动而绕转轴旋转的定影棍610、配置于定影棍610的内部并对定影棍610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620以及与定影辊610对置的加压装置650。定影辊610形成为由多层组成的大致筒状部件,沿着筒状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为将定影辊610支撑为筒状的支持筒(未标注)以及包覆在支持筒外周面上的表面弹性体层612。这里表面弹性体层例如可以由PFA或PFA等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而形成的多个弹性层层叠而成。加热机构620可以被控制成为按照所需的加热时刻和所需的加热温度对定影辊610进行加热。为了便于以下的说明,将与定影辊610的转轴平行的方向(即图2中垂直于图面的方向)称为定影装置600 (也是下述的加压装置650以及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也简称为纵向),而将图2中箭头T所示的方向,即记录材通过定影装置600时被输送的方向称为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也简称为输送方向)。[0031]以下通过如图3和图4对加压装置650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3为加压装置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表示,图3为没有安装后述的按压衬706和加压带654的情况下的图示。而图4为图3中A-A处的断面图,其中表示出安装有后述的按压衬706和加压带654并形成定影啮合区的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加压装置650主要包括大致呈两端开放的筒状的支持主体652、配置于支持主体652内部的按压机构700、环绕并固定在支持主体652的外周的加压带654、配置于支持主体652的筒体的两端而封止支持主体652的两端的侧端壁656以及配置在支持主体652的筒体的两端的摆动侧臂658。
[0032]具体地讲,支持主体652在其周面上沿加压装置650的纵向形成贯通支持主体652的筒体的全长的开口,从而使支持主体652在图2中呈大致“C”字形。在支持主体652内侧周面上形成有配置按压机构700的多个支持肋652a,通过多个支持肋652a对配置于其中的按压机构700进行支持和沿按压机构700的纵向的定位。加压带654为完整的筒状的带部件,其固定并套在支持主体652的外周上而将支持主体652的周向开口封住。对于支持主体652、按压机构700以及加压带654在加压装置650的纵向上的尺寸而言,它们至少为记录材通过定影装置600时在加压装置650的纵向上所需定影的图像的最大宽度,即所需形成的后述的定影啮合区的纵向的长度。配置在支持主体652的筒体的两端的摆动侧臂658为大致呈“U”字形的板材形成,各摆动侧臂658通过将支持主体65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各自的“U”字的内侧底部而与支持主体652装配在一起。摆动侧壁658的一端658a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于打印装置I的主体(或定影装置600的主体),另一端658b上安装有作为加载机构的拉簧660的一端。拉簧660的另一端安装在打印装置I的主体(或定影装置600的主体)上。从而,在拉簧660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对整个加压装置650向靠近定影辊610的方向加载,进而使加压装置650以规定的按压力压接在定影辊610上,更确切地讲,使按压机构700隔着加压带654压接在定影辊610上,从而与定影辊610 —起形成定影啮合区。进而,将通过侧端壁656将支持主体652的两端封止而实现对按压机构700的纵向定位,并将摆动侧臂658进一步固定在支持主体652上。加压带654的外周表面为光滑的表面,在记录材随着定影辊610的转动而通过定影啮合区时,记录材与定影辊610的外表面之间不产生相对滑动,而与加压带654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0033]以下再结合图5?图7进一步对按压机构700进行说明。如图2?图7中所示,按压机构700具有断面大致呈“ 口”字形的支持机构701,支持机构701包括由大致呈“ 口 ”字形的支持架702以及架设在支持架702的“ - ”字开口上的支持板704。按压机构700还包括配置在支持板704上的作为按压部件的按压衬706、配置在按压衬706上的弹性衬708、以及作为介在部介在于按压衬706和支持板704之间的垫片710。对于支持架702、支持板704、按压衬706以及弹性衬708在纵向上的尺寸而言,它们例如可以为至少大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的尺寸。
[0034]支持架702的“ 口 ”字的开口朝向支持主体652的开口,并且在“ 口 ”字的两侧壁702a和702b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作为定位部的定位凸起702c。于此对应,在支持板704的沿纵向延伸的两侧边上形成有与定位凸起702c对应的作为定位部的定位凹部704c,通过使定位凹部704c与定位凸起702c相嵌合而使支持板704定位于支持架702上。在支持板704上形成有沿纵向排列的两个定位缺口部704d。在按压衬706的与支持板704相接触的一面,即底面上形成有与定位缺口部704d相对应的凸起部(未示出),通过该凸起部与定位缺口部704d的嵌合而将按压衬706安装并定位在支持板704上。按压衬706例如可以由耐热性的树脂构成。对于与按压衬706的底面位于相反侧的按压衬706的顶面而言,其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按压加压带654的内表面的按压部706d,其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形成用于安装弹性衬708的收容部706b。在支持板706的收容部706b中支持并固定着弹性衬708,弹性衬708相对于按压衬706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按压加压带654的内表面。由此,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使加压带654的位于按压衬706和弹性衬708之间的部分抵接于定影辊610的周面上而形成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啮合区。这里,将该啮合区中的由按压衬706隔着加压带654按压的区域称为定影啮合区,而将其它区域称为辅助啮合区。弹性衬708例如可以由耐热性的弹性橡胶构成,弹性衬708相对于按压衬706具有加大弹性。因此,在形成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按压衬706按压加压带654的按压力大于弹性衬708按压加压带654的按压力。
[0035]当记录材通过定影装置600时,记录材在定影啮合区被加热、加压从而使附着在其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上。此时,当记录材刚通过定影啮合区后,由于调色剂等的作用,有粘在定影辊610上的趋势/可能性,进而会影响记录材的输送和定影的连续进行。而辅助啮合区的作用在于,使记录材的尚未通过定影啮合区的部分发生弯曲,在该弯曲产生的挠性力的作用下,使记录材的已通过定影啮合区的部分从定影辊610剥离。
[0036]对于本发明的按压机构而言,其中的支持机构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的结构,例如可以由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部件配置而成,其断面也不限于“ 口”字,甚至可以为实心的板状,或由多个板层叠而成。而作为按压部件的按压衬也可以安装在支持架上,弹性垫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支持板或支持架上。
[0037]垫片710为沿纵向纵长且大致呈“L”字形的片状部件,其“L”字的一侧边710a沿着支持架702的侧壁702b的表面延伸设置,而其“L”字的另一侧边710b沿着支持板704的表面延伸设置。在垫片710上形成有位置和形状分别与支持架702的其中一个定位凸起702c对应的一个定位方孔710c以及两个定位凹部710d,定位方孔710c形成在垫片710的另一侧边710b上的靠近一侧边710a的一侧的大致中央,两个定位凹部710d与支持板704的定位缺口部704d的位置相对应。通过使定位方孔710c与对应的定位凸起702c相嵌合,使垫片710相对于支持板704被定位,并且定位凹部7IOd与支持板704的定位缺口部704d一起用于按压垫706的安装和定位。同时,当按压垫706定位于支持板704的定位缺口部704d和垫片710的定位凹部710d中后,垫片710也被进一步定位。垫片710的另一侧边710b在输送方向上覆盖支持板704的大部分区域,另一侧边710b在纵向上覆盖支持板704的大致中央区域。这里,另一边侧710b作介在与支持机构701与按压垫706之间的介在部而发挥作用。而“L”字形的一侧边710b则覆盖支持架702的侧壁702b的上端,由此可限制垫片710自身的倾斜,所以也起到定位的作用。这里,虽然垫片710的定位方孔710c、一侧边710a以及定位凹部710d都参与了垫片710自身的定位,但这仅是一个优选例,本发明并不要求同时具备多个定位部。
[0038]这里,垫片710可以由金属、树脂等形成,并没有特别限制。形成在垫片710上的定位方孔和定位缺口的形状、位置和数量也并不限于此,甚至垫片相对于支持板的定位方式也不限于以上方式,例如可以仅形成定位方孔和定位缺口中的一方,或者可以在支持架702的侧壁上端形成定位凸起,而在一侧边710a上形成定位方孔和/或定位缺口,或者通过螺纹件等的其它紧固件将短边侧固定在支持架702的侧壁上,或者可以定位于按压垫706上。总之只要能使垫片710相对于支持机构701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和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上定位即可。
[0039]以下对在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定影装置600的组装过程中如何选择垫片710进行说明。首先,事先准备出各种标准尺寸的垫片,这里垫片(更准确地讲是垫片的介在部)的尺寸主要包括厚度Ts、在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Ls、以及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Ws。其中长度Ls以及宽度Ws而言,根据定影装置的型号就可以选定。对于特定型号的定影装置,其都有对应的定影啮合区的设计尺寸。一般来讲,垫片710的宽度Ws要大于等于定影啮合区在记录材输送方向上的设计尺寸,而定影啮合区的纵向设计尺寸越大,则对应的垫片710的长度Ls则越大。实际选择时,可以根据定影装置的型号与垫片的长度Ls以及宽度Ws的对应表来进行选配。由于,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分布相对于垫片710宽度Ws和长度Ls的变化不是非常敏感,因此无需考虑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个体间的差异。由此,有利于实现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之间的部件的通用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0040]设置垫片710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选择不同厚度的垫片710,可以消除相同型号的定影装置的个体间的差异。具体地讲,先将定影装置进行不安装垫片710的预组装,然后对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进行测量,得到按压压力分布。一般来讲,定影啮合区的最大压力越小,则选用的垫片710的厚度Ts则越厚。实际选择时,根据最大按压压力与垫片厚度Ts的对应表来选配对应厚度Ts的垫片,当然如果对于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也可以进一步考虑型号的差异而在对应表中增加型号一项。这样,虽然定影啮合区的最大按压压力相对于垫片710厚度Ts的变化非常敏感,但由于在选配过程中不但考虑到了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之间的差异,而且需考虑到了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可以使每个型号、每个型号中的每个装置个体都能在定影啮合区得到较理想的最大按压压力,有利于实现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之间的部件的通用化,而且有利于消除装置个体在部件尺寸和装配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选配无需针对每个装置个体制造特殊尺寸的按压部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0041]设置垫片710的另一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定影啮合区的在纵向上的按压压力的均匀性。这里,需要考虑不同型号的装置间的差异,还要考虑同型号个体间的差异。首先,在对上述那样预组装的定影装置进行按压压力测试,不但得到最大按压压力,而且得到完整的压力分布。在综合考虑最大按压压力差以及定影啮合区中央与两侧间的压力差等的情况下来确定垫片710的厚度。一般来讲,定影啮合区中央与两侧间的压力差越大,则选用的垫片710的厚度Ts则越厚。实际选择时,根据最大按压压力、定影啮合区中央与两侧间的压力差与垫片厚度Ts的对应表来选配对应厚度Ts的垫片,当然如果对于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也可以进一步考虑型号的差异而在对应表中增加型号一项。这样,虽然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分布相对于垫片710厚度Ts的变化非常敏感,但由于在选配过程中不但考虑到了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之间的差异,而且需考虑到了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可以使每个型号、每个型号中的每个装置个体都能在定影啮合区得到较理想的按压压力分布,有利于实现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之间的部件的通用化,而且有利于消除装置个体在部件尺寸和装配中产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选配无需针对每个装置个体制造特殊尺寸的按压部件,进而提闻生广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0042]作为可选配对象的垫片的厚度Ts例如可以为0.05mm、0.lmm、0.15mm以及0.2mm这样的等间距,也可以为不等间距,长度Ls例如可以为定影啮合区纵向的1/4、1/3这样的比例,也可以为具体的长度值。
[0043]图10表示出了定影啮合区中在纵向上按压压力分布一例。其中,实线表示加装有本实施例的垫片710的压力分布线,虚线表示未加装垫片710时的压力分布线。从图中看出,相对于未加装垫片710的情况,对于本实施例的啮合区的压力分布而言,其中央部的压力下降明显得到补偿,并且整个纵向的压力均匀性也得到明显改善。从图10中还可以看出,在弹性衬708所对应的辅助啮合区上,由于弹性衬708具有较大的弹性而没有使压力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0044]以上对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对垫片710而言,也可以不形成“L”形,而形成为仅具有另一侧边710b的平板状。此时,对应于定位方孔710c而形成定位凹部,通过该凹部与710d —起也能实现垫片710自身的定位。
[0045]另外,垫片710的一侧边710a不沿着支持架702的侧壁702b延伸,而沿着侧壁702a延伸。此时,为了使另一侧边710b能延伸至对应定影啮合区的位置,可以增加另一侧边710b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的尺寸。
[0046]另外,另一侧边710b形成在大致中央,但也可以形成在包括中央的相分离的多处,例如在中央及其两侧共形成三处。此时,通过垫片的一侧边将多处的另一侧边连接成一体。
[0047]实施例2
[0048]以下结合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此着重对区别于其它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而简化或省略与其它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构成的说明。
[0049]图8为表示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加压机构800的立体图。在图8中,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垫片,表示出未安装按压部件以及弹性垫的状态。如图8所示,垫片810沿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在与定影啮合区的全长对应的范围上。垫片810为断面大致呈“L”字形的片状部件,其“L”字的一侧边810a沿着支持架702的侧壁702b的表面延伸设置,而其“L”字的另一侧边810b沿着支持板704的表面延伸设置。
[0050]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T上,垫片810的另一侧边810b仅形成在与定影啮合区对应的位置上。S卩,与实施例1的垫片710相比,垫片810在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上较长,而垫片810的另一侧边810b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T上的尺寸较小。另外,由于垫片810在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上较长,作为垫片810上的定位部的定位方孔810的数量也如图所示那样为三个,它们分别如实施例1中所述那样与对应的定位凸部702c相配合,对垫片810进行定位。另一方面,由于垫片810的另一侧边810b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T上的尺寸较小,则无需形成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凹部710d那样的凹部。由于垫片810的一侧边810a在在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上较长,能更好地对垫片810自身进行定位,防止在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上的歪斜。
[0051]根据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在具有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其附加技术效果。图11为根据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啮合区中的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的按压压力分布图,其中在对应定影啮合区的区域上,表示有垫片情况下的压力分布的实线与表示没有垫片情况下的压力分布的虚线相分离,而在对应辅助啮合区的区域上,表示有垫片情况下的压力分布的实线与表示没有垫片情况下的压力分布的虚线基本重合。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加装实施例2的垫片可以有效提高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因此,在针对定影装置个体(或不同型号的装置个体)在整个定影啮合区上的按压压力不足时,可以根据该个体与规定的按压压力之差,选择安装适当厚度的垫片,从而使各装置个体都能在定影啮合区上得到规定的按压压力。
[0052]实施例2中的垫片810的另一侧边810b在记录材的输送方向T上仅形成在与定影啮合区对应的位置上,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得更大,甚至延伸至整个支持板704上。
[0053]实施例3
[0054]以下结合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在此着重对区别于其它实施例的构成进行说明,而简化或省略与其它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构成的说明。
[0055]图9为表示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加压机构900的立体图。在图9中,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垫片,表示出未安装按压部件以及弹性垫的状态。如图9所示,在加压机构900中,垫片910由片材911和片材912层叠而成。其中,片材911除厚度之外与实施例I的垫片710具有相同的形状,片材912除厚度之外与实施例2的垫片810具有相同的形状。片材912如实施例2所述那样安装在支持板704和支持架702上,片材911则层叠在片材912之上,其安装和定位方式与实施例1的垫片710大致相同。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垫片910在中央(即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中央对应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在两侧(SP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两侧对应的区域)具有较小的厚度。
[0056]对于实施例1的垫片710和实施例2的垫片810而言,有时在对应最大按压压力和定影啮合区的中央和两侧的压力差时,不能很好地兼顾。而实施例3的垫片910则能通过调节片材911和片材912的厚度之间的平衡来兼顾上述问题。如实施例1中所述那样,片材911越厚则对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中央的按压压力下降的补偿作用越大。而片材912越厚则对整个定影啮合区的按压压力的提升的作用越大。另外,对于片材911在定影啮合区的纵向的长度而言,其长度越大则对定影啮合区的在纵向的按压压力补偿范围就越大,但对中央的集中补偿作用就越不明显。反之,片材911的长度越小则对定影啮合区的在纵向的按压压力补偿范围就越小,但对中央的集中补偿作用就越明显。因此,片材911和片材912的厚度可以根据定影装置的个体的情况进行具体选择和调节。
[0057]在以上的说明中,实施例3的垫片910由两个片材层叠而成,但也可以由实施例1中所提及的垫片710及其各种变形例和/或实施例2中所提及的垫片810及其各种变形例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片材层叠而成,各片材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也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各片材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各片材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各片材的层叠顺序也可任意组合。对于层叠而成的垫片而言,只要使其在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中央对应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厚度,而在与定影啮合区的纵向两侧对应的区域上具有较小厚度即可。例如垫片的厚度也可以从中央到两侧形成为逐渐较小的三级或三级以上。另外,在弹性垫的个体(或不同型号间通用时)的尺寸差异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垫片安装类似的方法,来调节辅助啮合区的按压压力。[0058]根据实施例3的定影装置,在具有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效果的基础上,还同时兼备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各自的附加技术效果。进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定影装置的个体或不同型号的定影装置来在更广泛的范围上选择和安装相应的垫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 定影辊,该定影辊能绕转轴转动,并且在其外周具有弹性层; 加热机构,该加热机构配置在所述定影辊内部; 加压带,通过该加压带的一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规定的第一按压力被压接于所述定影辊的外周面上,而与所述定影辊一起形成的定影啮合区,该定影啮合区在与所述转轴平行的纵向上延伸;以及 按压机构,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该按压机构从所述加压带的另一侧表面按压所述加压带的至少一部分, 当记录材沿着输送方向通过所述定影啮合区时,所述加热机构通过加热对记录材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所述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机构包括: 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该按压部件从所述加压带的所述另一侧表面至少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对应的区域上按压所述加压带; 支持机构,该支持机构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支持机构支持所述按压部件;以及 垫片,该垫片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介在部介在于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支持机构之间,并且该垫片相对于所述支持机构拆装自如,所述垫片相对于所述支持机构和所述按压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被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载机构,该加载机构用于在所述定影啮合区产生所述第一按压力, 在所述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垫片的所述介在部至少被设置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对应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的所述介在部配置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的中央或者全长对应的范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垫片的所述介在部仅被设置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对应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由多个片材层叠而成,使得所述垫片的所述介在部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的中央对应的部分具有较大厚度,而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的两侧对应的部分具有较小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机构包括支持架和支持板,其中,所述支持架沿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延伸,并且该支持架的断面呈“ ”字;所述支持板沿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延伸,并且配置在所述支持架的“ ”字开口侧, 在所述垫片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在所述支持板和所述支持架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第二定位部,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配合而使所述垫片至少在与记录材的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及在与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所述纵向平行的方向上被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的断面呈“L”字形, 该“L”字的一侧边在所述支持板上延伸而成为所述介在部,该“L”字的另一侧边在所述支持架的外部表面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件上形成有按压部和收容部,其中,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所述按压部从所述加压带的另一侧面按压所述加压带,所述收容部在所述记录材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按压部的上游侧, 在所述收容部上配置有比所述按压部件弹性大的弹性垫,在形成了所述定影啮合区的情况下,所述弹性垫以小于所述第一按压力的第二按压力从所述加压带的所述另一侧面按压所述加压带,从而在相对于所述定影啮合区位于所述记录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上形成辅助啮合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包括与所述定影辊对置的加压装置,所述加压带和所述按压机构包含在所述加压装置中 , 所述加压装置可以绕转动中心摆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定影辊, 所述加载机构对所述加压装置向接近所述定影辊的方向进行加载,以产生所述第一按压力和所述第二按压力。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文档编号】G03G15/20GK203433274SQ20132013563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林英明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