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04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图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转动构件;和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朝向第二单元加压第一单元。加压机构包括: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上;臂构件,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抵接构件上;和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臂构件的支撑部分更接近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臂构件。
【专利说明】图像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这些机器的多功能机的成像设备的构造,传统地已知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通过使用诸如电子照相处理或静电记录处理的适当成像处理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由这样的成像处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片材)上。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被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加热和加压,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0003]这样的定影器件设有一对可转动构件,并且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可转动构件中的一个被朝向可转动构件中的另一个加压以形成用于允许加热记录材料的夹持部。
[0004]这里,为了在夹持部处施加适当的压力,已经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Hei8-328406中提出了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一个可转动构件被弹簧构件朝向另一个可转动构件加压。在JP-A Hei8-328406中说明的定影器件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通过使用用于维持加压状态的锁定机构来形成锁定。
[0005]然而,在使用这样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下,不能避免定影器件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i)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ii)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
(iii)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转动构件;和(iv)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第一单元朝向第二单元加压,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iv-1)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上;(iv-1i)臂构件,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抵接构件上;和(iv-1ii)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臂构件的支撑部分更接近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臂构件。
[000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i)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ii)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
(iii)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转动构件;和(iv)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第一单元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朝向第二单元加压,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iv_i)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上;(iv-1i )第一臂构件,所述第一臂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构造成被第一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臂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抵接构件上;(iv-1ii)第一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第一臂构件的第一支撑部分更接近第一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第一臂构件;(iv-1v)第二抵接构件,所述第二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上;(iv-v)第二臂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构造成被第二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二臂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二抵接构件上jP(iv-vi)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第二臂构件的第二支撑部分更接近第二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第二臂构件。
[0008]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参照附图考虑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0]图2是示出定影器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1]图3是示出定影器件的所述部分的透视图;
[0012]图4是示出定影器件的盖打开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0013]图5是在由加压臂加压期间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0014]图6是示出在 加压臂的加压位置处的力的作用的示意图;
[0015]图7是示出抵接的加压力被释放(消除)的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0016]图8是示出在加压臂的加压力释放的状态下的力的作用的示意图;
[0017]图9是示出释放臂的非释放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0018]图10是示出释放臂的操作方向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0019]图11是示出释放臂的释放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和
[0020]图12是示出加压弹簧从释放臂拆卸的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将参照图1至图12说明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将参照图1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所述成像设备包括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所述定影器件设有加压机构。
[0022]【成像设备】
[0023]如图1中所示,成像设备100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感光构件)。感光鼓I通过在铝或镍的圆筒形衬底上形成诸如有机光电导体(0PC)、非晶Se或非晶Si的感光材料层而构成。
[0024]感光鼓I沿着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被转动地驱动,并且首先,感光鼓I的表面通过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被均匀地充电。接下来,感光鼓表面通过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仪3依据图像信息被扫描曝光于0N/0FF控制的激光束α,以便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器件4被显影和可视化。作为显影方法,使用跳跃显影方法、双成分显影方法、FEED显影方法(使用单成分绝缘调色剂的接触显影方法)或类似方法,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组合地使用图像曝光和反向显影。
[0025]可视化调色剂图像通过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从感光鼓I转印到在预定定时进给的记录材料P上。这里,记录材料P的前端通过传感器8检测,以便使感光鼓I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成像位置和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写入起始位置彼此重合,从而调节定时。
[0026]在预定的定时进给的记录材料P被感光鼓I和转印辊5在某一加压力(压力)下夹持和进给。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进给到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6中,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为图像。
[0027]另一方面,残留在感光鼓I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清洁器件7从感光鼓I的表面去除。另外,在定影器件6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排出传感器9,并且当记录材料P在传感器8和排出传感器9之间导致卡纸时该排出传感器9检测到卡纸。
[0028]【定影器件】
[0029]接下来,将参照图2和图3说明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6的总体结构。定影器件6包括:定影组件10,其用于加热在记录材料P上运载的图像;作为可转动构件的相对辊20 (形成夹持部的构件),其用于形成夹持部N,在所述夹持部N处记录材料P待夹持在相对辊20和定影组件10之间;和后面将具体说明的加压器件200。定影组件10是用于可转动地保持作为可转动构件的定影膜13的单元。
[0030]定影组件10是待被加压器件200加压的待被加压的构件,并且包括定影膜13、作为加热机构的(加热)加热器11、用于保持加热器11的绝热保持器12和金属支柱14。这里,金属支柱14通过作为推压装置的加压弹簧15经由作为抵接构件的加压臂23 (加压构件)和凸缘16接收加压 (推压)力以将绝热保持器12朝向相对辊20加压。
[0031]加热器11是形成为板形状的陶瓷加热器,并且通过电力(电能)供给而发热。用于保持加热器11的绝热保持器12由诸如液晶聚合物、酚醛树脂、PPS (聚苯硫醚)或PEEK (聚醚醚酮)的耐热树脂材料形成。热导率越小,向相对辊20导热的导热程度越好,并且因此,诸如玻璃球或硅石球的填料也可以被包含到树脂材料的层中。另外,绝热保持器12还具有引导定影膜13的转动的功能。金属支柱14接触绝热保持器12,从而整体上抑制定影组件的挠曲和扭转。
[0032]【定影膜】
[0033]定影膜13是耐热膜,所述耐热膜具有小于或等于200 μ m的总厚度,以便能够快速起动成像设备。这样的定影膜13通过形成基层来制备,所述基层是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EEK的耐热树脂材料;或诸如SUS (不锈钢)、Al、N1、Cu、Zn等等的具有耐热性能和高热导率的金属或合金。
[0034]在树脂制成的基层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热导率,也可以将BN、氧化铝、Al或类似物的较高热导率的粉末混合起来。另外,为了构成长寿命的定影设备,作为具有足够强度和良好耐用性的定影膜13,总厚度优选地可大于或等于20 μ m。因此,定影膜13的总厚度在大于或等于20 μ m且小于或等于200 μ m的范围内最佳。
[0035]另外,为了确保防偏移性能和记录材料分离性能,作为表面层,使用具有较好分型性能的耐热树脂的分型层,所述耐热树脂包括:含氟树脂,例如,PTFE, PFE、FEP、ETFE, CTFE或rov ;硅树脂;和类似物。这些树脂单独地使用或混合地使用。在该实施例中,表面(分型)层由至少含有PTFE和PFA的材料构成。[0036]这里,PTFE是聚四氟乙烯,PFA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F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TFE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CTFE是聚三氟氯乙烯,并且PVDF
是聚偏二氟乙烯。
[0037]作为涂覆方法,可以在定影膜13的外表面蚀刻之后浸溃分型层、可以进行例如粉末喷涂的施加,可以使用其中定影膜13的表面用管状树脂材料涂覆的方法,或者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定影膜13的外表面被喷砂,此后施加粘合剂的底漆层,然后分型层被涂覆在底漆层上。
[0038]【相对辊】
[0039]相对辊20是弹性辊,其通过在SUS、SUM (不含硫或硫复合物的切削钢材料)、A1或类似物的芯金属21的外侧形成诸如弹性实心层、弹性海绵橡胶层或弹性泡沫橡胶层的弹性层22而制备。这里,弹性实心橡胶层用诸如硅橡胶或含氟橡胶的耐热橡胶形成。弹性海绵橡胶层通过使硅橡胶发泡而形成,以便提供进一步绝热的效果。另外,弹性泡沫橡胶层通过使空心填料(微球或类似物)分散在硅橡胶层中并通过在固化材料中包含气体成分以增强绝热效果而形成。在弹性层22的表面上,还可以形成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或类似物的分型层。
[0040]【定影器件的驱动和控制】
[0041 ] 定影组件10被后面说明的加压器件200抵抗相对辊20的弹性朝向相对辊20加压以形成夹持部N。在夹持部N处,定影膜13通过加压力被夹持在加热器11和相对辊20之间而挠曲,从而被置于定影膜13紧密地接触加热器11的加热表面的状态下。
[0042]相对辊20通过如图3中所示设置在芯金属21的端部部分处的驱动齿轮17而获得用于沿着图2中的箭头方向转动的驱动力。驱动力通过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202根据来自于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器(CPU)201的指令传输。顺便提及,控制器201也用作用于成像设备100的控制器,但是定影器件6自身包括控制器。
[0043]随着相对辊20的转动驱动,定影膜13通过与相对辊20的摩擦力而转动(运动)。此时,定影膜13与加热器11 一起滑动。在定影膜13和加热器11之间布置有润滑剂,例如氟类型或硅酮类型的耐热油脂,以便将摩擦阻力抑制到低水平,从而使定影膜13可平滑地转动(运动)。
[0044]另外,通过控制器201基于诸如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确定待施加到加热器11的通电发热电阻层的、电压的占空比或波数等来实现加热器11的温度控制。另外,夹持部N中的温度被维持在期望的定影设定温度。这里,用于温度控制的各种热敏电阻是设置在陶瓷衬底的背面上的热敏电阻18和设置在定影膜13的内表面上的热敏电阻19,用于直接检测定影膜13的温度。
[0045]另外,金属支柱14设有接地构件14a,用于确保与定影膜13接地。接地构件14a和热敏电阻19在定影膜13被安装的状态下可滑动地弹性接触定影膜13的内表面。为此,接地构件14a和热敏电阻19设有诸如金属板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弹簧特性,并且安装成使得在定影膜13在自然状态下安装期间在所述构件具有弹簧特性的同时所述构件的端部突出到定影膜13的突出形状的外部。
[0046]如上所述,保持(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进给到夹持部N处并被夹持,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从夹持部N排出的记录材料P被未示出的排出引导件引导以被排出。
[0047]【加压器件】
[0048]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5说明加压器件200,所述加压器件200用于加压作为待被加压的构件的定影组件10。加压器件200包括壳体25、作为盖构件的可打开的盖24、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臂23和作为弹簧构件(推压构件)的加压弹簧15。壳体25是用于可转动地保持相对辊20的单元,并且设有开口 25a,所述开口 25a用于允许安装和拆卸定影组件
10、相对辊20等等。该壳体25包括一对支撑板25b,定影组件10和相对辊20被容纳和布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板25b之间,并且定影组件10和相对辊20在其端部部分处被支撑在所述一对支撑板25b之间。
[0049]可打开的盖24相对于壳体25可转动地被壳体25支撑在遮蔽(关闭)位置(图5的位置)和打开位置(图4的位置)之间,在所述遮蔽位置处可打开的盖24遮盖壳体25的开口25a,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开口 25a是打开的。该可打开的盖24包括:遮盖部分240,其用于遮盖开口 25a ;和弯曲部分241,其形成为从遮盖部分240的基部端侧朝向壳体25侧弯曲。另外,设置在弯曲部分241的与遮盖部分240相反的一侧中的端部部分处的转动轴241a被壳体25的一对支撑板25b中的每个可转动地支撑。结果,可打开的盖24被壳体围绕转动中心D可转动地支撑(图5)。
[0050]加压臂23被可打开的盖24支撑,从而可在一个端侧中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另外,加压臂23还可与可打开的盖24成一体地转动。另外,加压臂23被定位在加压位置(图5的位置)处,在所述加压位置处加压臂23能够在可打开的盖24的遮蔽位置处将加压力施加到定影组件10。
[0051]在该实施例中,加压臂23在一个端侧中在其基端部分处被可打开的盖24可转动地支撑。为此,加压臂23在其基端部分处设有圆筒形可转动部分23b,并且可打开的盖24的遮盖部分240在其基部端侧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设有转动支撑部分(凸部)24c。另外,可转动部分23b与转动支撑部分24c可转动地接合,以便使加压臂23被可打开的盖24保持,从而使加压臂23可围绕转动中心C转动(图2和图5)。
[0052]另外,可打开的盖24设有第一限制部分24a和第二限制部分24b,所述第一限制部分24a和第二限制部分24b用作止动件(转动停止部分),用于限制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之间的相对转动(用于限制在超出预定的角度范围的距离中的转动)。第一限制部分24a形成在可打开的盖24的遮盖部分240的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从而在朝向加压臂23的打开方向(图4中的箭头B方向)的转动侧中遮盖加压臂23。另外,在加压臂23沿着打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加压臂23的一部分和第一限制部分24a彼此接触,以便使第一限制部分24a限制加压臂23相对于可打开的盖24沿着打开方向的转动。即,随着加压臂23沿着打开方向转动,可打开的盖24与加压臂23 —起沿着打开方向转动。
[0053]另一方面,第二限制部分24b在可打开的盖24的弯曲部分241的中心部分处突出,从而在朝向加压臂23的遮蔽方向(与图4中的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侧中遮盖加压臂23的基部。另外,在加压臂23沿着遮蔽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加压臂23的一部分和第二限制部分24b彼此接触,以便使第一限制部分24a限制加压臂23相对于可打开的盖24沿着遮蔽方向的转动。即,随着加压臂23沿着遮蔽方向的转动,可打开的盖24与加压臂23一起沿着遮蔽方向转动。[0054]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一限制部分24a和第二限制部分24b中的每个与加压臂23之间提供空隙,使可打开的盖24和加压臂23可相对于彼此略微转动。顺便提及,这样的用于限制相对转动的转动停止部分也可以具有另一种构造,所述构造使得例如加压臂23被可打开的盖24以不可转动的方式(或以可略微转动的方式)支撑。
[0055]加压弹簧15在其一个端部处固定到加压臂23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固定到壳体25,并且沿着加压力(推压力)的施加方向(加压方向)推压加压臂23。在该实施例中,加压弹簧15是张力弹簧,所述张力弹簧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与设置在壳体25中的、作为壳体侧连接部分的接合孔25c连接,并且所述张力弹簧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加压臂23侧中的、作为可转动部分侧连接部分的突出部分(凸部)29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加压弹簧15是螺旋弹簧。即,形成在加压弹簧15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15a被钩在壳体25的接合孔25c中,并且在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形成为环(圈)形状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15b被钩在突出部分29上。从而,在加压弹簧15从自由状态弹性地伸长的状态下,加压弹簧15布置在接合孔25c和突出部分29之间,以便使加压臂23沿着加压方向被推压。顺便提及,突出部分29构成以后将说明的、作为释放(消除)装置的释放(消除)机构205,并且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作为臂构件的释放臂27上,所述释放臂27被加压臂23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部分28处。另外,突出部分29布置在比释放臂27的支撑部分28更靠近自由端部(图11中所示的部分W)的位置处,所述自由端部作为释放臂27相对于延伸方向的端部。另外,在释放臂27的自由端部部分W处,设置有把手部分。
[0056]另外,加压弹簧15在加压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壳体25连接,加压臂23可以自由地与所述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和拆卸。即,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15b在加压臂23侧中从突出部分29拉开,以便使加压臂23可以从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拆卸。另外,通过将突出部分29插入另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15b中,加压臂23可以连接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顺便提及,即使在加压弹簧15被加压的状态下,也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钳子的工具执行加压弹簧15和加压臂23之间的这种连接和拆卸。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如以后将说明,在释放(消除)或减小加压弹簧15的加压力的状态下执行连接和拆卸。
[0057]定影组件10在其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通过凸缘16支撑。即,形成为待从凸缘16的内表面突出的弓状引导部分16a从定影膜13的端部部分插入定影膜13中,以便使定影膜13在其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通过设置在凸缘16上的引导部分16a可转动地支撑。这些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16通过金属支柱14连接。因此,通过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16,支撑金属支柱14、由金属支柱14支撑的绝热保持器12、由绝热保持器12保持的加热器11等等。另外,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16可拆开地安装到壳体25的一对支撑板,并且被安装成可朝向和远离相对辊20自由地运动。另外,在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16的外表面中的每个上,可在加压位置处与加压臂23接触的接触接收部分16b以突出的方式设置。
[0058]如此构成的加压器件200通过加压臂23与凸缘16的接触接收部分16b的接触而经由凸缘16将加压力施加到定影组件10。S卩,加压弹簧15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壳体25连接,而加压弹簧15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加压臂23连接。另外,加压臂23围绕转动中心C被可转动地保持并且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被加压弹簧15推压,以便使加压臂23在加压位置处接触凸缘16的接触接收部分16b。另外,加压臂23将推压力施加到凸缘16,从而将凸缘16朝向相对辊20加压。传递到凸缘16的推压力作用在金属支柱14的端部部分上,结果,金属支柱14被朝向相对辊20加压。结果,布置成与金属支柱14接触的绝热保持器12和布置成与绝热保持器12接触的加热器11被成一体地朝向相对辊20加压。
[0059]这里,如图3中所示,金属支柱14在其纵向端部部分处从绝热保持器12突出,并且被插入凸缘16中,以便使布置在凸缘16上的加压臂23通过加压弹簧被加压。结果,由加压弹簧15产生的载荷经由金属支柱14的接触绝热保持器12的支柱脚部分14b在绝热保持器12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传递。这样,金属支柱14、绝热保持器12和加热器11通过加压弹簧15被加压,以便使定影膜13被夹持在相对辊20与包括绝热保持器12和加热器11在内的结构之间以形成夹持部N。
[0060]【定影组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和拆卸】
[0061]接下来,参照图4和图5,将说明用于相对于壳体25安装和拆卸定影组件10的构造。定影组件10通过设置在壳体25中的开口 25a沿着图4中的箭头A方向被可拆开地安装到壳体25。可打开的盖24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壳体25,并且可打开的盖24沿着图4的箭头B方向转动,以便使壳体25的开口 25a暴露(打开)以将定影组件10置于可拆开地安装的状态下。
[0062]这里,用于将定影组件10朝向相对辊20加压的加压臂23通过设置在可打开的盖24上的转动支撑部分24c被可转动地支撑。另外,通过将与加压臂23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连接的加压弹簧15脱开,加压臂23可与可打开的盖24成一体地转动到打开位置。换言之,当定影组件10沿着箭头A方向拆卸时,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能够从相对于定影组件10的拆卸方向的轨迹收回。即,加压臂23从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拆卸并且然后围绕转动中心C沿着箭 头C方向转动。然后,加压臂23接触可打开的盖24的第一限制部分24a,以便使可打开的盖24与加压臂23 —起沿着箭头B方向即打开方向转动。结果,开口 25a被暴露,使得定影组件是可拆开地安装的。
[0063]另一方面,在定影器件6的使用期间,在定影组件10被安装在壳体25中的状态下,可打开的盖24沿着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遮盖开口 25a。此时,加压臂23通过第二限制部分24b与可打开的盖24 —起沿着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便使可打开的盖24定位在遮蔽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加压弹簧15与加压臂23的端部连接以将加压臂23置于如图5中所示的加压位置处,使得来自加压弹簧15的力经由加压臂23传递到定影组件10以将定影组件10朝向相对辊20加压。另外,可打开的盖24在加压臂23与加压弹簧15连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如上所述。
[0064]【固定可打开的盖】
[0065]接下来,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用于将盖24固定在遮蔽位置处的机构(即,在不使用如在传统构造中所使用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将可打开的盖24维持在遮蔽位置处的机构)。图6示意性地示出作用在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上的力。首先,如图6中所示,在由加压弹簧15所产生的推压力Gl作用在加压臂23上的状态下,加压臂23和凸缘16的接触接收部分16b之间的接触部分(点)被看作点E。另外,通过推压力Gl以点E为支点从加压臂23作用到可打开的盖24上的力被看作G2。此时,可打开的盖24的转动中心D的位置被设定成使得沿着朝向遮蔽位置的方向的力矩H通过力G2以相对于壳体25的转动中心为中心被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0066]为此,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可打开的盖24的转动中心D的位置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推压力Gl以点E为支点从加压臂23作用到可打开的盖24上的点被看作作用点F。在该情况下,可打开的盖24的转动中心D相对于可打开的盖24沿着推压力Gl的作用方向定位,并且也相对于作用点F定位在支点侧(点E侧冲。换言之,转动中心D与可打开的盖24相比定位在遮蔽位置侧(图6中的下侧)中,并且布置在作用点F和点E之间。以下将具体地说明。
[0067]一般而言,在成像设备的操作期间,为了在定影器件6中形成夹持部N,来自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被传递到定影组件10,以便使定影组件10被加压接触到相对辊20。此时,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作用在加压臂23的一个端部上,以将力矩围绕转动中心C施加到加压臂23。施加到加压臂23的力矩作为推压力被传递,用于将在点E处接触加压臂23的凸缘16朝向相对辊20推压(加压),结果定影组件10朝向辊20被加压。
[0068]另外,加压臂23与可打开的盖24可转动地连接。为此,当作为加压臂23和凸缘16之间的接触点的点E是支点并且加压臂23与加压弹簧15的连接部分(点)是施力点(力点)时,在作为可打开的盖24和加压臂23之间的接触部分(点)的点F处,产生与杠杆作用的原理中的作用点相对应的推压力。此时,施加在相应的部分上的力之间的关系如图6中所示。
[0069]即,加压臂23在其一个端部处与加压弹簧15连接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与可打开的盖24连接。当推压力Gl通过加压弹簧15沿着图6中的箭头方向施加到加压臂23时,加压臂23将推压力G2以点E为支点沿着图6中的箭头方向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上的作用点F。可打开的盖24被壳体25围绕转动中心D可转动地支撑,并且因此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的推压力G2用由图6中的箭头所示的、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的力矩G3和法向反力G4代替。可打开的盖24具有如下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可打开的盖24可围绕转动中心D转动,以便通过力矩G 3使力矩(转动力)H沿着图6中的箭头方向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通过该力的作用,可打开的盖24仅通过将加压弹簧15与加压臂23连接而沿着可打开的盖24遮盖壳体25的开口 25a (朝向遮蔽位置)的方向被推压。结果,可打开的盖24可以在不单独地使用用于将可打开的盖24紧固到壳体25的紧固机构或锁定机构的情况下被维持在遮蔽位置处。
[0070]【加压(力)调节机构】
[0071]接下来,将参照图7和图8说明加压(力)调节机构203,其作为用于调节待施加到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的装置(间隔机构)。加压调节机构203通过使定位在加压位置处的加压臂23沿着与加压力施加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来调节待施加到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为此,加压调节机构203包括:与加压臂23接触的、作为接触构件的调节凸轮26,其用于使加压臂23运动;和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204,其用于转动地驱动调节凸轮26。
[0072]调节凸轮26具有外周表面,所述外周表面离其转动中心具有不同的距离,并且调节凸轮26改变外周表面的接触加压臂23的位置,从而调节凸轮26使加压臂23运动。具体地,调节凸轮26在加压臂23的端部附近被壳体25可转动地支撑在加压弹簧15的在推压方向侧中的端部的位置处。另外,调节凸轮26的外部构造构造为相对于转动中心的偏心表面。另外,根据相位,调节凸轮26收回到与定位在加压位置中的加压臂23不接触的位置,并且调节凸轮26接触和加压加压臂23以使加压臂23沿着加压臂23抵抗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运动的方向运动。通过用来自控制器201的指令驱动电动机204来控制调节凸轮26的上述转动,以便能够将调节凸轮26的相位设定在任意位置处。
[0073]这样,调节凸轮26接触加压臂23以沿着图7中的箭头方向上推加压臂23,使得施加到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通过加压臂23释放(消除)或减轻。即,调节凸轮26的相位被设定在如图7中所示的位置处,加压臂23与凸缘16的接触接收部分16b间隔开,使得从加压臂23施加到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被释放或去除。顺便提及,即使在加压臂23与接触接收部分16b接触的状态下,由加压臂23所产生的加压力也可以通过使加压臂23从图5中所示的上述加压位置运动而被减轻。即,被凸轮26上推的加压臂23与凸缘16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0074]具体地,例如,在成像设备的非操作期间,一般而言,为了防止相对辊22的弹性层22由于来自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而导致扭曲,没有形成夹持部N或在施加较小的压力下形成微小的夹持部。为此,在该实施例中,调节凸轮26的相位被调节在预定的相位,从而通过使调节凸轮26接触和加压加压臂23而使加压臂23沿着图7中的箭头方向位移。结果,防止定影组件10由于来自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而加压接触相对辊20,或者定影组件10在低压力下加压接触到相对辊20。此时,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作用在加压臂23的一个端部上以围绕加压臂23的转动中心C施加力矩。施加到加压臂23的力矩被传递到在点J处接触加压臂23的调节凸轮26的外(构造)表面,使得待传递到定影组件10的推压力被阻挡或减轻。结果,定影组件10没有沿着相对辊20的方向被加压,或在较小的压力下朝向相对辊20被加压。
[0075]另一方面,在成像设备的操作期间,一般而言,定影器件6形成夹持部N,并且为了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调节凸轮26的相位被调节在从加压臂23收回调节凸轮26的位置(图5)处。结果,来自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被传递到定影组件10,使得定影组件10被加压接触到相对辊20以形成夹持部N,从而能够将热和压力施加到经过夹持部N的记录材料上。
[0076]另外,当待经过夹持部N的记录材料的类型改变时,在某些情况下夹持部N (相对于记录材料进给方向)的宽度改变。例如,在薄纸的情况下,夹持部N的宽度被减小以减少待施加的热量,并且在厚纸的情况下,夹持部N的宽度增大以增加待施加的热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加到定影组件10的加压力也通过改变调节凸轮26的相位而改变,从而能够适当地调节夹持部N的宽度。
[0077]这里,以上说明了用于在加压臂23定位在加压位置处的状态下将可打开的盖24固定在遮蔽位置处的机构。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即使在通过加压调节机构203释放或减轻来自加压臂23的加压力的情况下,可打开的盖24也可以优选地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
[0078]为此,在该实施例中,加压臂23的接触调节凸轮26的表面23a倾斜成满足以下条件。如图7和图8中所示,调节凸轮26和加压臂23之间的接触位置是点J,并且基于从加压弹簧15施加到加压臂23的推压力Gl而使来自加压臂23的力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的作用点是点F。另外,经过点J和点F的直线被看作假想线L。此时,假想线L与动态假想臂相对应。另外,基于推压力G1,由加压臂23在点J处所接收的反作用力是G5,并且由可打开的盖24在作用点F处所接收的反作用力是G8。在该情况下,上述表面23a相对于假想线L倾斜成使得相对于壳体25围绕转动中心D朝向遮蔽位置转动的力矩H通过基于推压力Gl的反作用力G5和G8的合力而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
[0079]在该实施例中,加压臂23形成为使得与调节凸轮26接触的表面23a沿着加压弹簧15的推压方向朝向另一个端侧(端侧,即,与加压弹簧15连接的连接部分侧)倾斜。结果,表面23a具有与假想线L不平行的角度,使得由调节凸轮26在点J处接收的法向反力经由加压臂23产生沿着可打开的盖24的关闭方向的力矩。以下将参照图8具体地说明。顺便提及,在以下说明中,在比较力矩大小(值)的情况下,将按照绝对值进行比较。
[0080]当推压力Gl通过加压弹簧15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施加到加压臂23时,以点J为支点的力矩施加到加压臂23,所述点J是加压臂23和调节凸轮26之间的接触位置。此时,加压臂23在点J处从调节凸轮26接收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指向的法向反力(反作用力)G5。这里,相对于将点J和使力以点J为支点从加压臂23作用到可打开的盖24上的作用点F连接起来的假想线L,法向反力G5具有非直角的角度。为此,法向反力G5可以用与假想线L垂直的力G6和与假想线L平行的力G7代替。在这两个力G6和G7之中,力G7是与假想线L平行的平行分力,力G7是用于沿着假想线L的G7方向拉入加压臂23的力。加压臂23在点F处与可打开的盖24连接,因此加压臂23通过力G7沿着假想线L的方向被拉入,由此力矩以转动中心D为中心沿着图8中的箭头D (与力矩H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
[0081]另一方面,当推压力Gl通过加压弹簧15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施加到加压臂23时,加压臂23以点J为支点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将推压力G8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上的作用点F。可打开的盖24被壳体25围绕转动中心D可转动地支撑,因此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的推压力G8用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的法向反力G9和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指向的力矩GlO代替。可打开的盖24构造成可围绕转动中心D转动,因此通过力矩G10,沿着由图8中的箭头指示的、与力矩H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指向的力矩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
[0082]这里,如上所述,当通过作用在点J上的力G7产生的力矩大于作用在点F上的力矩GlO时,沿着图8中的箭头方向指向的力矩H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换言之,通过在点J处的反作用力G5和在点F处的反作用力G8的合力,力矩H沿着使可打开的盖24相对于壳体25以转动中心D为中心朝向遮蔽位置运动的方向施加到可打开的盖24。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适当地设定转动中心D的位置和加压臂23的表面23a的倾斜角,使通过力G7作用在点J上所得到的力矩大于作用在点F上的力矩G10。结果,力矩H作用在可打开的盖24上,使得可打开的盖24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
[0083]在上述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在释放或减轻加压臂23的加压力的状态下,可打开的盖24也仅通过将加压弹簧15与加压臂23连接而沿着遮盖壳体25的开口 25a的方向被推压。因此,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与加压调节机构203的操作无关地,在不单独地使用用于将可打开的盖24紧固到壳体25的紧固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将可打开的盖24固定在遮蔽位置处。
[0084]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作用在点F上的力矩GlO与用于朝向遮蔽位置推压可打开的盖24的力矩H相反。这是因为可打开的盖24相对于壳体25的转动中心D尽可能布置在定影器件6的外部。即,在定影器件6的内部,布置有诸如定影组件10的各种构件,并且当转动中心D布置在定影器件6的中心侧中时,可能降低设计的自由度。另一方面,通过将转动中心D尽可能布置在定影器件6的外部,可以减小可打开的盖24的可转动部分对定影器件6中的各种构件的布置的影响,以便改进设计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当采用这样的构造时,作用在点F上的力矩GlO如上所述沿着与力矩H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然而,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定加压臂23的表面23a的倾斜角,通过作用在点J上的力G7产生的力矩大于力矩G10,结果提供用于将可打开的盖24固定在遮蔽位置处的力。
[0085]通过使可打开的盖24相对于壳体25的转动中心D运动到比图8的位置更靠近点J侧中的位置,作用在点F上的力矩GlO也可以沿着与力矩H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指向。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使通过作用在点J上的力G7产生的力矩大于力矩G10,因此可以使加压臂23的与调节凸轮26接触的表面23a相对于假想线L的倾斜角较小。为此,改进加压臂23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当通过力G7作用在点J上所得到的力矩小于力矩GlO时,通过力G7所得到的力矩的方向也可与力矩H的方向相反。
[0086]【推压力的释放】
[0087]接下来,将参照图9和图12说明作为释放装置的释放机构205,其用于释放由加压弹簧15所产生的推压力。释放机构205包括:作为可转动部分的释放臂27,所述释放臂27被加压臂23可转动地支撑;和作为转动侧连接部分的突出部分(凸部)29,所述突出部分(凸部)29设置在 释放臂27的转动中心Q之外的位置处并且与加压弹簧15连接。另外,基于释放臂27的转动位置,突出部分29的位置被设定成使得可以通过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对加压臂23加压,使得可以减轻或释放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即,在释放臂27定位在图9中所示的加压位置处的情况下,加压臂23通过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经由释放臂27被加压。另一方面,如图11或图12中所示,在释放臂27定位在释放位置处的情况下,在所述释放位置处释放臂27从加压位置转动了预定的角度,与释放臂27定位在加压位置处的情况相比,减轻或释放了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以下将具体地说明。
[0088]释放臂27的基端部分相对于加压臂23围绕转动轴(支撑部分)28可转动地连接在加压臂23的另一个端部处。释放臂27设有突出部分29,用于在转动轴28之外的位置处连接加压弹簧15,并且加压弹簧15和释放臂27通过将设置在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的另一个端侧钩部分15b钩在突出部分29上而彼此连接。另外,通过将设置在加压弹簧15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一个端部侧钩部分15a钩在设置在壳体25中的接合孔25c中,加压弹簧15和壳体25在连接部分K处彼此连接。结果,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经由释放臂27施加到加压臂23。
[0089]另外,释放臂27的突出部分29设置在转动轴28的转动中心Q之外的位置处,使得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通过围绕转动轴28转动释放臂27而改变。即,通过沿着图9的箭头Ml方向(释放方向)转动释放臂27,突出部分29围绕转动轴28转动和位移。顺便提及,在释放臂27的自由端部W处,设置有用于在释放操作期间操作释放臂27的把手部分27a。
[0090]然后,通过转动释放臂27来减小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使得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侧钩部分15b可在释放位置处从突出部分29拆卸,在所述释放位置处该距离等于加压弹簧15的自然长度(或小于自然长度)。换言之,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突出部分29的位置被设定成使得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 (接合孔25c)之间的距离在释放臂27的释放位置处是加压弹簧15的自然长度。[0091]在该释放位置处,通过将与突出部分29连接的加压弹簧15脱开,可打开的盖24、加压臂23和释放臂27可成一体地围绕转动中心转动。然后,如上所述,定影组件10是可安装的。
[0092]另一方面,通过沿着图10的箭头M2方向(非释放方向)转动释放臂27,使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大于加压弹簧15的自然长度,使得可施加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此时,通过将端部接触部分27b抵靠在释放臂23的底板部分23c上来限制释放臂27的转动,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即,接触部分27b接触底板部分23c,以便限制释放臂27相对于加压臂23沿着箭头M2方向的进一步转动。此外,在该状态下,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作用在感光鼓29上,使得沿着箭头M2方向指向的力矩施加在释放臂27上,从而使接触部分27b可靠地接触底板部分23c。结果,释放臂27固定到加压臂23。
[0093]接下来,将更加具体地说明通过释放臂27的操作而作用在相应部分上的力。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分K、突出部分29和转动轴28中的每个都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如上所述,释放臂27围绕转动轴28可转动地安装到加压臂23,使得释放臂27能够沿着图9至图12中所示的轨迹转动和位移。图9示出其中释放臂27置于非释放状态(加压弹簧15的设定状态)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设置在释放臂27上的、与加压弹簧15连接的突出部分29的中心与连接加压弹簧15和壳体25的连接部分K连接起来的假想线(直线)LI相对于释放臂27的转动轴28沿着非释放方向定位。另外,通过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提供用于朝向非释放位置(加压弹簧15的设定位置或预定位置)推压释放臂27的力矩。
[0094]这里,在释放臂27的转动轴28的中心(转动中心Q)和突出部分29的中心之间的距离L2以及在转动轴28的中心和把手部分27a之间的距离L3设定成使得提供足够大的杠杆比,例如,使得L3是L2的5倍。结果,即使在当释放臂27被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例如,300N)推压到非释放位置时,通过使用杠杆作用原理,释放臂27也可以仅通过乘以杠杆t匕(例如,5)的倒数(反数)的力沿着释放方向抵抗推压力转动。
[0095]当释放臂27沿着释放方向转动到图10的位置时,将突出部分29的中心与连接部分K连接起来的假想线L经过转动轴28的中心,并且在该状态下,用于朝向非释放位置推压释放臂27的力矩消失。从作为转折点(位置)的该位置,当释放臂27朝向非释放位置转动时,用于朝向非释放位置推压释放臂27的力矩通过加压弹簧15施加到释放臂27。另一方面,当释放臂27从上述位置朝向释放方向转动时,用于朝向释放位置推压释放臂27的力矩通过加压弹簧15施加到释放臂27。
[0096]另外,当释放臂27沿着释放方向转动到图11的位置时,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等于加压弹簧15的自然长度,使得在该状态下加压弹簧15的加压力消失。为此,可容易地从突出部分29拆卸加压弹簧15。
[0097]另外,当释放臂27转动到图12的位置时,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最小,并且此时距离L4被设定成短于加压弹簧15的自然长度L5。结果,即使在当突出部分29和连接部分K之间的距离L4由于部件中的形状变化和安装准确度而波动时,也可以使距离L4可靠地短于自然长度L5。另外,加压弹簧15总是处于非负载状态,以便设定成使得可以无载荷地可靠执行加压弹簧15的拆卸操作。
[0098]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图11的位置可以是释放位置,但是考虑到部件准确度等,图12的位置可以优选地是释放位置。即,通过将释放臂27从图9的非释放位置(预定位置)转动到图12的位置所得到的角度可优选地被视为提供非释放位置的预定角度。
[0099]顺便提及,在加压弹簧15从突出部分29拆卸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消失。然而,当与释放臂27定位在预定位置处的情况相比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减轻时,加压弹簧15的拆卸在一定程度上变容易,并且因此,上述预定的角度也可以被设定在使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没有消失的位置处。
[0100]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将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侧钩部分15b从突出部分29脱开而实现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的转动。然而,例如在释放位置处,可使释放臂27与加压臂23分离,使得释放臂27和加压弹簧15从加压臂23脱开,从而也可以实现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的转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加压弹簧15安装到释放臂27的同时从加压臂23拆卸加压弹簧15。
[0101]另外,加压弹簧15也可以构造成从壳体25拆卸。S卩,在加压弹簧15和加压臂23照原样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加压弹簧15的一个端部侧钩部分从壳体25拆卸。在这样的构造中,减轻或释放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加压弹簧15的拆卸。
[0102]根据如此构造的该实施例,能够通过将加压臂23与加压弹簧15连接或通过从加压弹簧15拆卸加压臂23而容易地执行定影组件10的更换操作。即,在加压臂23与加压弹簧15连接的状态下可打开的盖24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并且在加压臂23从加压弹簧15拆卸的状态下可打开的盖24可转动到打开位置。为此,在定影组件10从壳体25取出的情况下,可打开的盖24可以通过从加压弹簧15拆卸加压臂23而转动到打开位置。此时,力口压臂23也与可打开的盖24 —起转动,并且因此仅通过操作这些构件中的任一个,加压臂23和可打开的盖24从定影组件10的相对于拆卸方向的轨迹收回,以便使定影组件10可以容易地从壳体25取出。
[0103]总之,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当执行定影组件10、相对辊20等等的更换操作时,仅通过从加压臂23释放加压弹簧15的连接,就消除或去除用于推压和固定可打开的盖24的力矩。为此,仅通过使可打开的盖24转动打开,与可打开的盖24可转动地连接的加压臂23就与可打开的盖24成一体地从定影组件10相对于拆卸方向的轨迹基本收回。然后,壳体25的开口 25a暴露,从而能够在不从定影器件6拆卸部件的情况下执行定影组件相对于定影器件6的安装和拆卸。
[0104]另一方面,在定影组件10放置在壳体25中之后,可打开的盖24与加压臂23 —起转动到遮蔽位置,在所述遮蔽位置处加压臂23与加压弹簧15连接,以便使可打开的盖24固定。为此,在不单独地使用用于紧固可打开的盖25的紧固装置的情况下,可打开的盖24可以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结果,也可以容易地将定影组件10安装到壳体25中。而且,类似地,可以连同定影组件10 —起容易地执行相对辊20的更换操作。
[0105]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设置有用于通过使加压臂23运动来调节加压力的加压调节机构203,并且因此即使在上述构造中,用于朝向相对辊20推压定影组件10的推压力是可调节的。结果,在定影器件6的非操作期间,能够抑制相对辊22的弹性层22产生由来自定影组件10的推压力所导致的扭曲。另外,依据记录材料的类型等,可以适当地调节夹持部N的宽度。
[0106]另外,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转动释放臂27,可以减轻或释放加压弹簧15的推压力,并且因此可以通过操作释放臂27而容易地执行加压弹簧15从加压臂23的拆卸。结果,在执行定影组件10和相对辊20的更换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等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加压弹簧15从加压臂23拆卸(释放连接)。
[0107]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当执行定影组件10等的更换操作时,可以容易地执行可打开的盖24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特别地,不需要执行诸如用于紧固可打开的盖24的紧固装置的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另外,不需要使用用于执行加压弹簧15的安装和拆卸的工具。为此,可以缩短更换操作所需的时间,并且因此可以缩短成像设备的停机时间,以便改进便利性。另外,更换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因此可以以高准确度执行部件的安装。
[0108]〈其它实施例〉
[0109]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定影器件,说明了将定影膜与相对辊组合的构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构成定影器件的可转动构件,即使当使用其中包括加热器的定影辊或待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所加热的加热带时,也可类似地应用本发明。
[0110]另外,作为从壳体拆卸和安装在壳体中的构件,不但可以使用定影膜(定影组件),而且可以使用相对辊。
[0111]另外,定影膜和相对辊中的任一个可以仅需要朝向这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被加压。
[0112]另外,作为推压装置,也可以采用除了上述张力弹簧以外的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用于通过从弹性压缩状态向延伸方向指向的弹性回复力来推压加压构件。
[0113]另外,如果加压构件在如上所述使用凸轮的构造中运动,则加压调节装置也可以具有除了该构造以外的构造。例如,通过使用齿条和小齿轮,电动机的转动力被转换成沿着线性方向指向的力,以便使加压构件也可以通过该线性方向的力运动。
[0114]虽然已经参照本文所公开的结构说明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受所阐述的细节限制,并且该申请意欲覆盖如可以落入改进的目的内或落入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修改或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其包括: (i)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ii)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 (iii)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和 (iv)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单元朝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 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iv-1)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上; (iv-1i)臂构件,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所述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抵接构件上;和 (iv-1ii)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述臂构件的所述支撑部分更接近所述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 述臂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开口,所述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单元安装和拆卸;和盖构件,所述盖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构造成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抵接构件, 其中,所述盖构件构造成能通过从所述臂构件拆卸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而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臂构件还包括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设置在所述位置处,并且所述弹簧构件包括钩部分,所述钩部分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处,所述钩部分被钩在所述突出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并且所述臂构件能转动到使所述螺旋弹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钩部分具有圈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抵接构件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构造成限制所述抵接构件相对于所述盖构件转动到超出所述预定的角度范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单元被所述加压机构朝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时,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构造成抵抗所述弹簧构件的推压力将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构造成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并且所述抵接构件通过抵靠在所述支撑构件上而将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加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凸轮,所述凸轮构造成将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是环形带,并且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转动地驱动所述环形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构造成加热所述环形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定位在所述臂构件的端部部分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臂构件能转动到使所述螺旋弹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臂构件包括把手部分,所述把手部分设置在所述自由端部处。
16.一种图像加热设备,包括: (i)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ii)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 (iii)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和 (iv)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单元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 其中,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iv-1 )第一抵接构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上; (iv-1i )第一臂构件,所述第一臂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抵接构件上; (iv-1ii)第一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述第一臂构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更接近所述第一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述第一臂构件; (iv-1v)第二抵接构件,所述第二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上; (iv-v)第二臂构件,所述第二臂构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二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上;和 (iv-vi )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元,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述第二臂构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更接近所述第二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述第二臂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开口,所述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单元的安装和拆卸;和盖构件,所述盖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构造成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 其中,所述盖构件构造成能通过分别从所述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拆卸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而打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抵接构件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构造成限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抵接构件相对于所述盖构件转动到超出所述预定的角度范围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单元被所述加压机构朝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时,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间隔机构,所述间隔机构构造成分别抵抗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推压力将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构件中的每个都包括螺旋弹簧,并且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每个都能转动到使相关联的螺旋弹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4035307SQ201410082057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高桥昌弘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