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046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一像素阵列配置于一第一基板上并至少包含一像素,像素具有一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电极部。一遮光层沿一第一方向间隔配置于一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光部,第一电极层对应于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之间,第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且这些电极部包含邻近第一遮光部的一第一电极部。像素沿第一方向的一亮度分布具有一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的一第一位置。其中PTB为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到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Px为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满足: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进而可提高其显示品质。
【专利说明】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 色偏现象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平面显示装置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各种领域,尤其是液晶显示 装置,因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 显示装置,而应用至许多种类的电子产品中,例如移动电话、可携式多媒体装置、笔记本电 脑、液晶电视及液晶屏辱等等。
[0003] 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含一液晶显示面板(IXD Panel)以及一背光 模块(Backlight Module),两者相对设置。液晶显不面板包含一彩色滤光基板、一薄膜晶体 管基板以及一夹设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色滤光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液晶层可形 成多个阵列配置的像素,且各像素包含多个液晶分子。背光模块可发出光线穿过液晶显示 面板,并经由液晶显示面板的各像素显示色彩而形成一影像。
[0004] 另外,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是透过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电 场来控制像素的液晶分子转动而有亮暗的灰阶变化。然而,当两相邻像素中,一个像素为亮 态,而另一像素为暗态时,暗态像素的液晶分子将会受到亮态像素的电场分布影响,使得暗 态像素中靠近亮态像素边缘的液晶分子也跟着转动,进而使得暗态像素产生漏光的现象, 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色偏及对比度下降等问题。
[0005]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进 而提高其显示品质,已成为一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进而提高显示 品质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与第一基板 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板、一像素阵列以及一遮光层。像素阵列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 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像素阵列至少包含一像素,像素具有一第一电极层,第 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部彼此间隔一距离并沿一第一方向设置。遮光层 沿第一方向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光部,第一电极 层对应于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之间,第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 的一第一边缘,且这些电极部包含邻近第一遮光部的一第一电极部。其中,当一光线 通过像素时,像素沿第一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且亮度分布对应于第一电极部及第一 遮光部之间具有一第一亮度最大值,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的一第一位置, 且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电极部及第一遮光部之间,其中PTB为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 到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Px为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3.9 + 77.卜百 + 4.5e疋 + 0_5t^ S /m.9 + 77_卜百 + 4.5t^ + 0_5r^,PTB 与 Px 的单位为 微米。
[000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 及与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板、一像素阵列以及一遮光层。像素阵列配置于第 一基板上,并位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像素阵列至少包含一像素,像素具有一第 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电极部,这些电极部彼此间隔一距离并沿一第一方向设 置。遮光层沿第一方向间隔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光部, 第一电极层对应于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之间,第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具有远离第 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且这些电极部包含邻近第一遮光部的一第一电极部。其中,当 一光线通过像素时,像素沿第一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且亮度分布对应于第一电极部及 第一遮光部之间具有一第一亮度最大值,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的一第一位 置,且第一位置对应于第一电极部及第一遮光部之间,其中PTB为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 到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Px为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 ^ 3.9 + 77.1^27 + 4.5^+0.5^ ,u < PTB <S.9 + 77Ae2J +4.5^+0.5^01 , PTB^PxW#-^^ 微米。
[0009] 在一实施例中,PTB与Px还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0010] 3.9 + 77· 1 7 +4,5(·^.;+〇·&,"」€/):Γβ<7· 9+ 77 k, 27 +4 5f).;4。
[0011] 在一实施例中,这些电极部还包含邻近第二遮光部的一第二电极部,且亮度分布 对应于第二电极部及第二遮光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二亮度最大值,第二亮度最大值对应于 第二基板的一第二位置,且第二位置对应于第二电极部及第二遮光部之间,其中m为第 二位置沿第一方向到第一位置的最大宽度,B为第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 = (Px+B-m)/2, B、m的单位为微米。
[001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这些电极部的 相对两侧,并与这些电极部连接。
[0013]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环设于这些电极部 的外侧周缘,并与这些电极部连接。
[0014] 承上所述,因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第一电极 层具有多个电极部,而第一电极层对应于遮光层的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之间,其中,第 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且这些电极部包含邻近第一遮光 部的第一电极部。另外,当光线通过该像素时,该像素沿第一方向的亮度分布对应于第一电 极部及第一遮光部之间具有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的第一位置,PTB为第一位置 沿第一方向到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Px为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 程式: -Px -Px -Px -Px -Pr -Px
[0015] 3.9 + 77,^= +4.54^+0.5(^1 <Fra<8.9 + 77,k27 +4.5^^+0.5(^1。
[0016] 借此,当第二基板的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 PTB与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Px满足上式的方程式时,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 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进而可提 商其显不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两个相邻像素PI、P2的示意 图。
[0018] 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中,沿直线A-A的剖视示意图。
[0019] 图1C为显不面板的一第一电极层的不意图。
[0020] 图2A为图1B的显示面板中,当像素 P1为亮态而像素 P2为暗态时,像素 P1、P2的 结构与其沿第一方向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示意图。
[0021] 图2B为图2A中,像素 P1的中间位置与像素 P2的中间位置及其对应的亮度分布 曲线示意图。
[0022] 图3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23] 图3B为图3A的显示面板中,沿直线B-B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3C为图3B的第一电极层的示意图。
[0025]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又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中,一个像 素的配置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27]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 l、la?lc、3:显示面板 11: 第一基板
[0029] 12 : 第二基板 13 : 液晶层
[0030] 141、141a、141b、141c :第一电极层 1411:电极部
[0031] 1411a : 第一电极部 1411b:第二电极部
[0032] 1412 : 第一连接部 1413 : 第二连接部
[0033] 142 : 第一绝缘层 143: 第二电极层
[0034] 144 : 第二绝缘层 2 : 显示装置
[0035] 4 : 背光模块 a : 位置
[0036] A-A、B-B: 直线 B、Px、t:宽度
[0037] BM: 遮光层 BM1 : 第一遮光部
[0038] BM2 : 第二遮光部 C : 区域
[0039] D : 数据线 E : 光线
[0040] E1 : 第一边缘 E2 : 第二边缘
[0041] L : 亮度分布曲线 m: 最大宽度
[0042] Pl、P2、Pla、Plb、Plc :像素 P1W1、P1W2、P2D1 :面积
[0043] PTB : 最小宽度 S : 扫描线
[0044] X: 第一方向 XI: 第一位置
[0045] X2 : 第二位置 Y: 第二方向
[0046] Z : 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 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0048] 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1C所示,其中,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 面板1中,两个相邻像素 PI、P2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1中,沿直线A-A的剖 视不意图,而图1C为显不面板1的一第一电极层141的不意图。
[0049] 显示面板1例如但不限于为一边缘电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式液 晶显示面板,或为其他水平驱动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另外,为了之后的说明容易了解,图ΙΑ 只显示显示面板1的二条扫描线S、三条数据线D、二个像素 Ρ1、Ρ2、二个第一电极层141及 一遮光层ΒΜ的配置,并未显示显示面板1的其它元件。此外,图1Α、图1Β及图1C中显示了 一第一方向χ(水平方向)、一第二方向Υ(垂直方向)及一第三方向Ζ,第一方向X、第二方 向Υ及第三方向Ζ实质上两两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方向X与扫描线S的延伸方向实质上 平行,第二方向Υ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而第三方向Ζ分别为垂直第一方向X 与第二方向Υ的另一方向。
[0050] 显不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第二基板12以及一液晶层13。第一基板11与 第二基板12相对而设,而液晶层13则夹设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其中,第一 基板11及第二基板12为透光材质所制成,并例如为一玻璃基板、一石英基板或一塑料基 板,并不限定。
[0051] 显示面板1还包括一个像素阵列,像素阵列配置于第一基板11上,并位于第一基 板11及第二基板12之间。其中,像素阵列包含至少一像素。于此,为多个像素,这些像素 夹置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并配置成由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Υ所构成的矩 阵状。此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多条扫描线S与多条数据线D,这些扫描线S与这些数据 线D交错设置,并且相互垂直而定义出这些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
[0052] 以像素 Ρ1为例,像素 Ρ1包含一第一电极层141、一第一绝缘层142、一第二电极层 143及一第二绝缘层14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144、第二电极层143、第一绝缘层142 及第一电极层141是由下而上依序设置于第一基板11面向第二基板12的一侧。
[0053] 数据线D设置于第一基板11上,而第二绝缘层144覆盖在数据线D上。另外,第 二电极层143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44上,且第一绝缘层142夹置于第一电极层141与第二 电极层143之间,以隔开第一电极层141与第二电极层143,避免两者产生短路。其中,第一 绝缘层142及第二绝缘层144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包含氧化硅(SiOx)或氮化硅(SiNx),或 其它材质。另外,第一电极层141及第二电极层143分别为一透明导电层,且其材质例如但 不限于为氧化铟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41为一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并 与数据线D电连接,而第二电极层143为一共同电极(common electrode)。不过,在其它的 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41也可为一共同电极,而第二电极层143可为一像素电极。
[0054] 第一电极层141具有多个电极部1411及一第一连接部1412。于此,第一电极层 141以3个电极部1411及2个第一连接部1412为例。其中,2个第一连接部1412分别位 于这些电极部1411的相对两侧,并与这些电极部1411连接。另外,这些电极部1411彼此 间隔一距离并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此,这些电极部1411彼此间隔一距离,并沿第一方向 X平行设置。
[0055] 请再参照图1B所示,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遮光层BM及一滤光层(图未显示), 遮光层BM为一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其中,遮光层BM沿第一方向X间隔配置于第二 基板12上,并与数据线D对应设置。于此,遮光层BM包含一第一遮光部BM1及一第二遮光 部BM2。遮光层BM为不透光材质,例如为金属或树脂,而金属例如可为铬、氧化铬或氮氧铬 化合物。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BM设置于第二基板12面对第一基板11的一侧,并对应位 于数据线D沿第三方向Z的上方,故俯视显示面板1时,遮光层BM可遮蔽数据线D。
[0056] 滤光层设置于第二基板12与遮光层BM面对第一基板11的一侧上,而且两相邻滤 光部之间具有至少一遮光部。由于遮光层BM为不透光材质,因此于第二基板12上可形成 不透光的区域,进而界定出可透光的区域。因此,当光线通过像素 PI、P2时,像素 PI、P2会 有一发光区域(即光线可以穿过像素 PI、P2的区域)。此外,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一保护 层(例如为over-coating,图未显示),保护层可覆盖遮光层BM及滤光层。其中,保护层的 材质可为光刻胶材料、树脂材料或是无机材料(例如SiOx/SiNx)等,用以保护遮光层BM及 滤光层不受后续工艺的影响而被破坏。
[0057] 当显示面板1的这些扫描线S接收一扫描信号时可分别使各扫描线S对应的一薄 膜晶体管(图未显示)导通,并将对应每一行像素的一数据信号通过这些数据线D传送至 对应的这些像素电极,使显示面板1可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灰阶电压可由各数据线D 传送至各像素的第一电极层141 (像素电极),使第一电极层141与第二电极层143 (共同电 极)之间形成一电场,以驱使液晶层13的液晶分子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所构成的平 面上旋转,进而可调制光线而使显示面板1显示影像。
[0058] 然而,当第一电极层141与第二电极层143形成电场而驱动液晶分子转动时,于两 相邻像素 PI、P2中,例如当像素 P1为亮态而像素 P2为暗态时,暗态的像素 P2的液晶分子 将会受到亮态的像素 P1的电场分布影响,使得暗态的像素 P2靠近亮态的像素 P1边缘的液 晶分子也跟着转动,进而使得暗态的像素 P2产生漏光的现象,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色偏及 对比度下降等问题。因此,遮光层BM的遮光范围需要被定义来解决这个问题。
[0059] 以下,请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图1B的显示面板1中,当像素 P1为 亮态而像素 P2为暗态时,像素 P1、P2的结构与其沿第一方向X所对应的亮度分布曲线L示 意图,而图2B为图2A中,像素 P1的中间位置与像素 P2的中间位置及其对应的亮度分布曲 线L示意图。于此,图2B显示一半的像素 P1与一半的像素 P2的结构及与该结构对应的亮 度分布曲线L。另外,图2B纵坐标所显示的亮度已经过了正规化(即最大亮度表示为"单 位1")。此外,像素 P1为亮态,表示像素 P1处于最亮态时的亮度,亦即像素 P1处于100% 灰阶亮度的状态(即为全亮状态)。
[0060] 如图2A所示,第一电极层141对应于第一遮光部BM1与第二遮光部BM2之间。其 中,这些电极部1411包含邻近第一遮光部BM1的一第一电极部1411a,以及邻近第二遮光 部BM2的一第二电极部1411b。另外,第一遮光部BM1沿第一方向X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 141 (第一电极部1411a)的一第一边缘E1,而第二遮光部BM2沿第一方向X具有邻近第一 电极层141 (即第二电极部1411b)的一第二边缘E2。像素宽度Px为像素 P1沿第一方向X 的宽度,换言之,宽度Px为第一边缘E1到第二边缘E2的宽度,并例如为5微米=Px = 500 微米(μ m)。或者,宽度Px也可为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遮光部BM1的中间与第二遮光部 BM2的中间的距离。
[0061] 当光线通过像素 P1而使像素 P1为亮态,且光线不通过像素 P2而使像素 P2为暗 态时,如图2A所示,像素 P1沿第一方向X具有一亮度分布(即亮度分布曲线L)。于此,光 线通过像素 P1的亮度分布,指光线沿第三方向Z通过像素 P1的大约中间位置所具有的亮 度分布。其中,亮度分布曲线L对应于第一电极部1411a及第一遮光部BM1之间具有一第 一亮度最大值,且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12的一第一位置XI。另外,亮度分布对 应于第二电极部1411b及第二遮光部BM2之间还可具有一第二亮度最大值,且第二亮度最 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12的一第二位置X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XI位于图2A的像素 P1的右侧,而第二位置X2位于图2A的像素 P1的左侧。不过,在其它的实施态样中,第一 亮度最大值所对应的第一位置XI与第二亮度最大值所对应的第二位置X2也可互换,本实 用新型并不限定。特别一提的是,上述的第一位置XI对应于第一电极部1411a及第一遮光 部BM1之间,指第一位置XI于第二基板12上可对应于第一电极部1411a的左侧边缘到第 一遮光部BM1的右侧边缘(即第一边缘E1)之间,亦即包含第一电极部1411a与第一遮光 部BM1本身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另外,第二位置X2对应于第二电极部1411b及第二遮光 部BM2之间,指第二位置X2于第二基板12上可对应于第二电极部1411b的右侧边缘到第 二遮光部BM2的左侧边缘之间,亦即包含第二电极部1411b与第二遮光部BM2本身沿第一 方向X的宽度。
[0062] 另外,m为第二位置X2沿第一方向X到第一位置XI的最大宽度,而B为第一遮光 部BM1(或第二遮光部BM2)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因此,第一位置XI沿第一方X到第一边 缘E1的最小宽度PTB等于(Px+B-m) /2,且PTB、Px、B、m的单位均为μ m。
[0063] 另外,如图2B所示,当像素 P1为亮态而像素 P2为暗态时,部分的光线将出现 在像素 P2的区域内(图2B的区域C),因此,只要亮度分布曲线L于像素 P1的对应面积 (P1W1+P2W2、亮度分布曲线L的积分代表能量)远大于像素 P2的对应面积(即区域C的面 积,P2D1)的话,就可使像素 P2漏光的现象降至最低,就可改善因像素 P2漏光所造成的色 偏现象。具体而言,只要2倍的P1W1加上2倍的P1W2的面积比上2倍的P2D1的面积的比 值够大即可。于此,定义一参数CR来量化色偏的程度:亦即CR = 2(P1W1+P1W2)/2P2D1 = (Plffl+Plff2)/P2Dl〇
[0064] 令图2B的P1W1的面积为A,其大约为矩形,且面积大约为l*(Px/2-t_B/2)。另外, 于位置〇 (即第一位置XI)往右至无穷大的亮度分布曲线L等效为一指数函数:(k例如 但不限于为〇· 8)。故川妒2 = fV A',而/>2D1 = f % A',且 JO Ji+B " P\IV\ + P\W2 A+\ e^kxdx
[0065] (-R =-= - 户 2D1 e^dx Jt+B
[0066] 将A = Px/2_t_B/2,且k = 0· 8代上式,并经计算可得到:
[0067] a? = 0_8,(,…X+ 2 0.8
[0068] 一般而言,CR的值若大于等于1000 (CR兰1000)时,则漏光造成的色偏现象为人眼 可接受范围,因此,PTB(PTB = t+B) (PTB即为第一位置XI沿第一方向X到第一边缘E1的 最小宽度)与Px将会满足以下方程式(此为PTB的下限值): -Px -Px -Px
[0069] PTB > 3 9 + 77> ]{J- + 4.5t,^T + 〇_5t,^·
[0070] 另外,请再参照图2A所示,于像素 PI中,由于Px+B =左侧PTB+m+右侧PTB。理论 上,左侧PTB的值等于右侧PTB的值,但是,于实际工艺上,像素 P1的左侧PTB与右侧PTB 的值会因工艺变异而其数值有些许差异,导致遮光部没遮到的漏光区域变大,造成CR值的 下降而影响色偏。因此,考虑到工艺变异的情况(一般是小于等于5um),以确保色偏于可接 受范围,故再加上PTB的上限值,使PTB与Px可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0071 ] 3.9 + 77. It·,77 + 4.5r互7 + 0.5t^ 乞 < 8.9 + 77. It·,77 + 4.5e疋 + 0.5t^
[0072] 因此,当PTB与Px满足此方程式时,将可改善像素 P2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不 过,较佳者,PTB与Px还可满足以下方程式,使显示面板1具有更高的显示品质: -Px -Px -Px -Px -Px -Px
[0073] 3.9 + 77.\e~ + 4.5c^ + 0.5c^ < PTB < 7.9 + 77. It-77' + 4.5c^ + 0.5^
[0074] 另外,请参照图3A、图3B及图3C所示,其中,图3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 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la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显示面板la中,沿直线B-B的剖视示 意图,而图3C为图3B的第一电极层141a的示意图。于此,图3A及图3B只显示一个像素 Pla〇
[0075] 显示面板la与显示面板1主要的不同在于,显示面板la的第一电极层141a为共 同电极,而第二电极层143为一像素电极。如图3B及图3C所示,第一电极层141a具有3 个电极部1411及一个第二连接部1413,第二连接部1413环设于这些电极部1411的外侧周 缘,并与这些电极部1411连接。另外,第一绝缘层142覆盖在第二电极层143及数据线D 上,而第一电极层141a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42上。于此,第一绝缘层142夹置于第一电极 层141a与第二电极层143之间,以隔开第一电极层141a与第二电极层143 (及数据线D), 避免产生短路。
[0076] 另外,请分别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其中,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 实施例又一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lb、lc中,一个像素 Plb、Pic的配置示意图。
[0077] 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lb与显示面板1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lb中,第二 方向Y仍与数据线D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但是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并非相互垂直, 而是夹一钝角,使得像素 Plb大约为平行四边形。换言之,本实施态样的显示面板lb的这些 扫描线S与这些数据线D仍为交错设置,但并不相互垂直,而是夹有一钝角,使得像素 Plb、 第一电极层141b实质上为平行四边形的态样。
[0078] 另外,如图4B所示,显示面板lc与显示面板1主要的不同在于,于显示面板lc的 像素 Pic中,数据线D具有一弯折,使得像素 Pic并非平行四边形,而是与数据线D的弯折 处一样对应有一弯折的形状。另外,第一电极层141c的电极部1411亦对应于像素 Pic而 分别具有弯折。
[0079] 此外,显示面板la、显示面板lb及显示面板lc的其它特征可对应参照显示面板1 的相同元件,不再赘述。
[0080] 另外,请参照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2的示意图。
[0081] 显示装置2包括一显示面板3以及一背光模块4 (Backlight Module),显示面板3 与背光模块4相对设置。其中,显示面板3可为上述的显示面板l、la、lb、lc的其中之一, 不再多作说明。当背光模块4发出的光线E穿过显示面板3时,可透过显示面板3的各像 素显示色彩而形成影像。
[0082] 综上所述,因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第一电极 层具有多个电极部,而第一电极层对应于遮光层的第一遮光部与第二遮光部之间,其中,第 一遮光部沿第一方向具有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且这些电极部包含邻近第一遮光 部的第一电极部。另外,当光线通过该像素时,该像素沿第一方向的亮度分布对应于第一电 极部及第一遮光部之间具有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于第二基板的第一位置,PTB为第一位置 沿第一方向到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Px为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 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0083] 3.9 + 77. + 4.5(,疋 + < 8.9 + 77. k,77 + 4.5(,疋 + 0.5t^。
[0084] 借此,当第二基板的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到第一遮光部的第一边缘的最小宽度 PTB与像素沿第一方向的宽度Px满足上式的方程式时,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 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改善像素漏光所造成的色偏现象,进而可提 商其显不品质。
[0085]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 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及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而设的一第二基板; 一像素阵列,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像素阵列 至少包含一像素,该像素具有一第一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电极部,所述电极部彼 此间隔一距离并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以及 一遮光层,沿该第一方向间隔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 光部,该第一电极层对应于该第一遮光部与该第二遮光部之间,该第一遮光部沿该第一方 向具有远离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且所述电极部包含邻近该第一遮光部的一第一电 极部, 其中,当一光线通过该像素时,该像素沿该第一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且该亮度分布 对应于该第一电极部及该第一遮光部之间具有一第一亮度最大值,该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 于该第二基板的一第一位置,其中PTB为该第一位置沿该第一方向到该第一边缘的最小宽 度,Px为该像素沿该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程式: -Px-Px -Px -Px -Px -Px 3.9 + 77.1^ + 4.5(^ + 0.5^ 5:^7^5:8.9 + 77.1^ + 4.5^ + 0.5^ , PTB ^ Px ^ 单位为微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PTB与Px还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3.9 + 77.1t*27 +4.5^.^+0.5(^11 <尸7^<7.9 + 77.1(·-27 +4.5W4J+0.5(,!11。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还包含邻近该第二遮光部 的一第二电极部,且该亮度分布对应于该第二电极部及该第二遮光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二 亮度最大值,该第二亮度最大值对应于该第二基板的一第二位置,其中m为该第二位置沿 该第一方向到该第一位置的最大宽度,B为该第一遮光部沿该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 = (Px+B-m)/2, B、m的单位为微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 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极部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 第二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电极部的外侧周缘,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
6.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不面板,具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像素阵列以及一遮光层,该第一基板与 该第一基板相对而设,该像素阵列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 之间,该像素阵列至少包含一像素,该像素具有一第一电极层,该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电极 部,该些电极部彼此间隔一距离并沿一第一方向设置,该遮光层沿该第一方向间隔配置于 该第二基板上,并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光部,该第一电极层对应于该第一遮光部 与该第二遮光部之间,该第一遮光部沿该第一方向具有远离该第一电极层的一第一边缘, 且该些电极部包含邻近该第一遮光部的一第一电极部, 其中,当一光线通过该像素时,该像素沿该第一方向具有一亮度分布,且该亮度分布对 应于该第一电极部及该第一遮光部之间还具有一第一亮度最大值,该第一亮度最大值对应 于该第二基板的一第一位置,其中PTB为该第一位置沿该第一方向到该第一边缘的最小宽 度,Px为该像素沿该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与Px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3.9+ 77.17 +4.5^^+0.5^01 < PTB <S.9 + 77.\e27 +4.5^^-+0.5^01 , PTB ^ Px ^ 单位为微米。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PTB与Px还满足以下方程式: -Px -Px -Px -Px -Px -Px 3.9 + 77. + + 0.5c^ S /):Γβ < 7.9 + 77. + 4.5c,$ + 。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还包含邻近该第二遮光 部的一第二电极部,且该亮度分布对应于该第二电极部及该第二遮光部之间具有一第二 亮度最大值,该第二亮度最大值对应于该第二基板的一第二位置,其中m为该第二位置沿 该第一方向到该第一位置的最大宽度,B为该第一遮光部沿该第一方向的宽度,且PTB = (Px+B-m)/2, B、m的单位为微米。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 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电极部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层还具有一第二连接部, 该第二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电极部的外侧周缘,并与所述电极部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43GK203870358SQ20142031265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日
【发明者】徐毓伦, 李宜锦, 王兆祥, 汪安昌 申请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