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2010-10762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辊,该转印辊形成夹紧记录材料并且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的转印咬合部;以及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具有加热源的可旋转定影构件和被按压而抵靠定影构件以形成定影咬合部的加压辊。定影装置在定影咬合部中夹紧在转印咬合部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转印辊沿与其轴向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是冠形或倒冠形,并且加压辊沿与其轴向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是与转印辊沿与轴向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倒冠形或冠形。转印咬合部从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看时的形状是弯曲的,并且定影咬合部从记录材料传送方向看时的形状沿与转印咬合部相同的方向弯曲。转印咬合部的弯曲量和定影咬合部的弯曲量这两者均大于100μm。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满足图像均匀和能量效率这两者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该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部,该一次转印部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部,该二次转印部接触记录介质的背面,以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部,该定影部包括定影构件,该定影构件被加热以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和加压构件,该加压构件通过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夹紧所述记录介质而与所述定影构件协作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二次转印部的能够将所 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沿所述轴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定影构件的能够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沿所述轴向的最大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该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部,该一次转印部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部,该二次转印部接触记录介质的背面,以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部,该定影部包括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该定影构件被加热以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该加压构件通过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夹紧所述记录介质而与所述定影构件协作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所述二次转印部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沿所述轴向的接触宽度大于所述加压构件与所述定影构件之间的沿所述轴向的所述接触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与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的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相对设置并且在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上使色调剂图像显影的显影部的能够使所述色调剂图像显影的沿所述轴向的所述最大宽度大于所述二次转印部的能够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沿所述轴向的所述最大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与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的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相对设置并且在所述色调剂图像承载体上使色调剂图像显影的显影部的沿所述轴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二次转印部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沿所述轴向的所述接触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色调剂图像形成部,该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部,该一次转印部将由所述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部,该二次转印部接触记录介质的背面以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送纸部,该送纸部设置在所述二次转印部的上游侧上并且向所述二次转印部供给所述记录介质;定影部,该定影部包括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该定影构件被加热以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该加压构件通过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夹紧所述记录介质而与所述定影构件协作来传送所述记录介质;输出部,该输出部布置在所述定影部的所述下游侧上并且输出经由所述定影部定影有所述色调剂图像的所 述记录介质;以及记录介质传送部,该记录介质传送部在所述输出部与所述送纸部之间垂直延伸。所述二次转印部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沿所述轴向的接触宽度大于所述加压构件与所述定影构件之间的沿所述轴向的所述接触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定影构件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沿轴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二次转印部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沿轴向的最大宽度的情况相比,二次转印部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部分沿轴向的宽度大。因此,可以抑制不均匀图像浓度。而且,因为可以减小定影构件的可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部分沿轴向的宽度,所以可以抑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加压构件与定影构件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大于或等于二次转印部与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的情况相比,二次转印部与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大。因此,可以抑制不均匀图像浓度。而且,因为可以减小加压构件与定影构件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所以可以抑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当浓度降低出现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的端部区域中时,抑制了浓度降低对可打印宽度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输出部和送纸部之间没有大致竖直地延伸的记录介质传送部的情况相比,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短。因此,可以提高生产率,抑制不均匀的图像浓度,并且抑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耗的增加。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感光体单元和显影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是示出包括显影辊的感光体单元的主要部件的沿轴向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正面展开图,并且图3B是示出感光体单元的内部的正面图;
图4A是示出包括二次转印辊的转印装置的部件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4B是示出感光鼓和包括二次转印辊的转印装置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定影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定影装置从送纸侧看时的示意性正面图;
图7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各个部件的沿轴向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以及
图8A和8B是最大纸张尺寸是SRA3时的纸张检测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下面将参照附图并通过使用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
而且,应当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尺寸比例与实际的尺寸比例不同。为了易于理解,省略除了用于说明所必要的那些部件之外的部件的例示。
要注意的是,为了易于理解以下描述,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将在图中分别指示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
1、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和操作
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将参照附图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的整体构造和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控制单元10、送纸装置20、感光体单元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和定影装置60。图像形成设备1在其顶面(Z方向)中具有输出托盘1a,上面记录有图像的纸张被输出并存储到该输出托盘1a上。
控制单元10包括:控制器11,该控制器11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操作;图像处理部12,该图像处理部12由控制器11控制;电源单元13等。电源单元13向下面描述的充电辊33、显影辊42、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等施加电压。
图像处理部12将从外部信息发送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然后在预定时刻向曝光装置LH输出驱动信号。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LH由其中LED线性布置的发光二极管(LED)头形成。
图像形成设备1在底部具有送纸装置20。送纸装置20具有承载充当记录介质的多页纸张P的纸张托盘21。纸张托盘21上存储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由调节板(未示出)调节的纸张P由纸张拉出部22从顶部逐一朝向前侧(-X方向)拉出,并且传 送到配准辊对23的咬合部。
除了A3纸张P(宽度:297mm×长度:420mm)(其通常是最大尺寸),纸张托盘21能够容纳大于A3纸张P的SRA3纸张P(宽度:320mm×长度:450mm)和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长度:488mm)。
感光体单元30在送纸装置20上方(在送纸装置20的Z方向侧上)彼此平行设置,并且均包括充当旋转色调剂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31。充电辊33、曝光装置LH、显影装置40、一次转印辊52和清洁刮刀35以该顺序沿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布置。用于清洁充电辊33的表面的清洁辊34被设置为与充电辊33接触。
显影装置40包括内部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壳体41。显影剂壳体41容纳与感光鼓31相对布置并充当显影部的显影辊42,和设置在显影辊42的后下侧上并且在搅拌的同时朝向显影辊42传送显影剂的一对螺旋推运器44A和44B。调节显影剂层的厚度的层调节构件46设置在显影辊42附近。
各个显影装置40除了在显影剂壳体41中含有的显影剂之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并且均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像中的对应的一个色调剂图像。
旋转感光鼓31的表面被充电辊33充电,并且静电潜像经由从曝光装置LH发出的潜像形成光而形成在旋转感光鼓31的表面上。感光鼓3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经由显影辊42被显影成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50包括:充当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1,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所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多层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51;充当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2,该一次转印辊52向中间转印带51顺序地转印(一次转印)在感光体单元30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及充当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辊53,该二次转印辊53将以叠加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充当记录介质的纸张P。
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由从控制器11所控制的电源单元13等接收预定转印电压的一次转印辊52顺序地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由此,形成内部叠加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叠加色调剂图像。
随着中间转印带51移动,中间转印带51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53被布置的区域(二次转印部TR)。在叠加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TR 的同时,送纸装置20向二次转印部TR供给纸张P。然后,预定转印电压经由被控制器11控制的电源单元13施加于二次转印辊53,以将中间转印带51上的多层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由配准辊对23供给且由传送导向装置引导的纸张P。
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残留色调剂被清洁刮刀35去除,并且在废弃色调剂容器(未示出)中被回收。感光鼓31的表面被充电辊33再次充电。未被清洁刮刀35去除的、且附着到充电辊33的残留物被与充电辊33接触而旋转的清洁辊34的表面捕捉并累积。
定影装置60包括:环状定影带61,该环状定影带61沿一个方向被旋转;以及加压辊62,该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的周面接触并沿一个方向旋转。定影带61和加压辊62被推压而彼此抵靠的区域充当定影咬合部N(定影区域)。
由转印装置50转印有色调剂图像、但该色调剂图像未被定影的纸张P经由传送导向装置传送到定影装置60。传送到定影装置60的纸张P在形成一对的定影带61与加压辊62之间被加压并加热,并且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由传送导向装置引导,并且从输出辊对69输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顶面上的输出托盘1a上。
如上面已经描述的,因为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从送纸装置20经由二次转印辊53延伸到输出辊对69的纸张传送路径形成C形的C路径构造,所以纸张传送路径的长度最小。由此,可以最小化第一打印输出时间(FPOT),该第一打印输出时间是在开始打印之后输出第一纸张P所需的时间。
2、感光体单元的构造
图2是充当色调剂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单元30和显影装置4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是示出包括显影辊42的感光体单元30的主要部件的沿轴向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正面展开图,并且图3B是示出感光体单元的内部的正面图。
感光体单元30包括:感光鼓31,该感光鼓31充当色调剂图像承载体;单元壳体32,该单元壳体32充当支撑构件;充电辊33,该充电辊33充当充电构件;清洁辊34,该清洁辊34充当清洁构件;以及清洁刮刀35。感光体单元30可去除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1。
单元壳体3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感光鼓31,并且以固定方式支撑用于清洁感光鼓31的表面的清洁刮刀35。而且,单元壳体32临时存储被清洁刮刀35从感光鼓31 的表面去除的色调剂、纸粉等。
感光鼓31包括鼓形导电支撑件31a和设置在鼓形导电支撑件31a上的感光层31b,感光层31b包括顺序堆叠的底涂层、电荷发生层、电荷传输层和保护层。要注意的是,感光鼓31不一定具有底涂层。
感光层31b的涂布宽度PCW是360mm,以便与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兼容。
充电辊33包括导电轴33a和形成在导电轴33a上的充电层33b,充电层33b包括导电弹性层和表面层。
构成充电层33b的导电弹性层通过用例如含有适当量的用于调节导电弹性层的电阻的导电材料(诸如炭黑或离子导电材料等)的弹性材料(诸如橡胶等)来覆盖导电轴33a的周面而形成。
设置构成充电层33b的表面层,以防止由于色调剂成分、纸粉等的污染,并且由氟碳聚合物或硅酮聚合物(更具体地,氟碳改性丙烯酸聚合物)形成。
充电层33b沿轴向的宽度CHW是340mm,对应于与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兼容的感光鼓31的感光层31b的涂布宽度。
清洁辊34由轴34a和海绵层34b形成,该轴34a由易切钢、不锈钢等形成,并且海绵层34b由多孔海绵形成并螺旋地卷绕在轴34a周围。海绵层34b在被充电辊33旋转的同时有效地刮除色调剂外添剂和纸粉。
海绵层34b沿轴向的宽度CLW是342mm,对应于充电辊33的充电层33b沿轴向的宽度(340mm)。当带到海绵层34b中的微孔中的色调剂外添剂和纸粉聚集在一起并且达到预定尺寸时,它们从清洁辊34经由充电辊33返回到感光鼓31,并且由用于清洁感光鼓31的清洁刮刀35去除并回收。
清洁刮刀35由具有良好机械特性(即,耐磨性、抗崩裂性、抗蠕变性等)的材料(诸如聚氨酯橡胶等,如热固性聚氨基甲酸酯橡胶)制成,并且具有的沿轴向的宽度BLW为347mm,以从感光鼓31的表面去除色调剂、纸粉等。
3、显影装置的构造
在显影装置40中,显影辊42被显影剂壳体41的侧板支撑,以便能够旋转。
显影剂壳体41包括显影剂存储室,并且传送螺旋推运器44A和44B被支撑在显影剂存储室中,以便能够旋转。将传送螺旋推运器44A和44B彼此分开的分隔壁47 在截面图中设置在显影剂存储室的中间。
显影辊42借助显影剂壳体41中设置的开口41C,与感光鼓31的外周面相对布置。而且,显影辊42包括:圆筒状显影套筒42A,该圆筒状显影套筒42A由显影剂壳体41支撑,以便能够旋转;以及圆柱状磁体42B,该圆柱状磁体42B设置在显影套筒42A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固定到显影剂壳体41。
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驱动单元(未示出)供给的旋转驱动力使显影套筒42A旋转。显影套筒42A经由磁体42B的磁力在显影套筒42A的外周面上保持显影剂,并且经由显影套筒42A的旋转向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供给显影剂。
显影套筒42A沿轴向的宽度DW是350mm,以便与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兼容。
4、转印装置的构造
图4A是示出包括二次转印辊53的转印装置50的部件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4B是示出感光鼓31和包括二次转印辊53的转印装置50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中间转印带单元500包括:中间转印带51,该中间转印带51充当环状带构件;一次转印辊52;驱动辊54;以及支撑辊55。这些辊由支撑构件(未示出)支撑在沿旋转轴方向的端部。中间转印带单元500还包括中间转印带清洁器58,该中间转印带清洁器58去除留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残留色调剂等。
中间转印带51是由含有适量导电剂(诸如炭黑等)的聚酰亚胺或聚酰胺树脂形成的膜状环带。中间转印带51具有106至1014Ω·cm的体积电阻率,并且具有例如大约0.1mm的厚度。
中间转印带51沿宽度方向的宽度ITW是363mm,以便与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兼容。
中间转印带51在驱动辊54(驱动辊54使中间转印带51转动)与支撑辊55之间被拉伸,该支撑辊55支撑沿布置感光鼓31的方向大致线性延伸的中间转印带51,向中间转印带51施加预定张力,并且防止中间转印带51的蛇行。
驱动辊54由例如内部布置有碳的乙烯丙烯二烃单体(EPDM)橡胶形成。驱动辊54具有28mm的直径,并且具有例如70度的Asker C硬度。
驱动辊54的轴向尺寸(即,与中间转印带51的内表面接触并且施加用于使中间 转印带51转动的摩擦力的橡胶部的宽度DW)是345mm。
一次转印辊52与感光鼓31相对布置,其间具有中间转印带51,并且极性与色调剂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施加于一次转印辊52。结果,各个感光鼓3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顺序地静电吸引到中间转印带51,并且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51上。
一次转印辊52具有外径是例如8mm的圆筒形,并且由诸如不锈钢(SUS)、铁或铝等的已知金属形成。金属表面期望地镀有镍、铜或铬。
另选地,一次转印辊52可以是均由例如不锈钢导电芯和卷绕在不锈钢导电芯周围的导电泡沫弹性橡胶构件形成的弹性辊,橡胶构件具有的Asker C硬度为30至50度。电阻通过将离子导电材料混合到导电泡沫弹性构件中来调节。用导电泡沫弹性构件覆盖的一次转印辊52的直径是例如16mm至25mm。
一次转印辊52沿轴向的宽度1TW是332mm,以从内部接触中间转印带51并将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
二次转印辊53由具有的体积电阻率为例如106至1010Ω·cm的半导电橡胶形成,并且与驱动辊54相对布置,其间具有中间转印带51。二次转印辊53和驱动辊54形成二次转印部TR,其中,支撑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从送纸装置20传送的纸张P。
二次转印辊53沿宽度方向的宽度2TW是340mm,以在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上维持均匀的压力分布,并且抑制转印到纸张P的图像的不均匀浓度。
这里,二次转印辊53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沿轴向的最大宽度(有效转印宽度)是327mm。而且,二次转印辊53与中间转印带51之间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是340mm。
中间转印带清洁器58由具有良好机械特性(即,耐磨性、抗崩裂性、抗蠕变性等)的材料(诸如聚氨酯橡胶(如热固性聚氨基甲酸酯橡胶)或不锈钢薄板(刮板))制成。中间转印带清洁器58沿轴向的宽度BCW为339mm,以从中间转印带51的表面刮除色调剂、纸粉等。
5、定影装置的构造
图5是定影装置60的示意性截面图,并且图6是定影装置60从送纸侧看时的示意性正面图。
定影装置60包括:感应加热(IH)加热器80,该感应加热(IH)加热器80充当磁场生成构件的示例;定影带61,该定影带61充当借助电磁感应由IH加热器80加热并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定影构件的示例;以及加压辊62,该加压辊62充当加压构件的示例,与定影带61相对布置。
在定影带61的内侧上设置:按压垫63,该按压垫63被加压辊62按压,其间具有定影带61,形成定影咬合部N;支架65,该支架65充当支撑构件的示例,其支撑按压垫63等;以及传热部64,该传热部64通过由于由IH加热器80产生的交变磁场而被电磁感应,来发热。
传递用于使定影带61旋转的旋转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构件67设置在定影带61的两端处。
而且,支持从定影带61分离纸张P的分离支持构件70沿定影带61与加压辊62之间的定影咬合部N的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下游侧上。
定影带61由初始形状为圆筒形的环带构件形成,直径为例如20mm至50mm,并且沿轴向的宽度BW为369mm。而且,定影带61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基层611、形成在基层611上的导电发热层612、改善色调剂图像定影特性的弹性层613以及在顶部上形成的表面离型层614。
基层611支撑薄导电发热层612,并且由确保整个定影带61的机械强度的防热片状构件形成。基层61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厚度为例如30μm至200μm(更优选地,50μm至150μm)的非磁性金属(诸如非磁性不锈钢等)和厚度为50μm至200μm的树脂(诸如聚酰亚胺树脂等)。
加压辊62包括:由例如金属形成的圆筒状芯621;防热弹性层622(由例如硅橡胶或氟碳橡胶形成),该防热弹性层622形成在芯621的外周表面上;以及如果需要,由防热树脂(诸如PFA)或防热橡胶形成的离型层623。
加压辊62具有的沿轴向的宽度PW是332mm,以在抑制从被加热的定影带61的热吸收以确保高能量效率的同时向SRA3纸张P(宽度:320mm)施加充分压力。
因此,加压辊62与作为最大记录介质的SRA3纸张P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最大接触宽度)是320mm。而且,定影构件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沿轴向的最大宽度(有效转印宽度)是326mm。而且,加压辊62与定影带61之间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是332mm。
按压垫63被布置为被加压辊62按压,其间具有定影带61,并且在按压垫63与加压辊62之间形成定影咬合部N。由此,按压垫63具有的沿轴向的宽度是355mm,该宽度足够大于加压辊62沿宽度方向的长度。
按压垫63可以由任意材料制成,只要被加压辊62按压时与支架65组合的变形量是可允许值或更小(更具体地,0.5mm或更小)即可。这种材料的示例包括弹性材料(诸如硅橡胶、氟碳橡胶等),以及防热树脂(诸如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PPS)、苯酚、聚酰亚胺、液态晶体聚合物等)。
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7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的各个部件的沿轴向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图8A和图8B是最大纸张尺寸是SRA3时的纸张检测过程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辊53与加压辊62沿轴向的宽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设置:可打印宽度:305mm<最大纸张宽度(SRA3):320mm<有效定影宽度:326mm<有效转印宽度:327mm<加压辊62沿轴向的宽度PW:332mm<二次转印辊53沿轴向的宽度2TW:340mm<显影辊42沿轴向的宽度DW:350mm<感光鼓31的感光层涂布宽度PCW:360mm。
如上所述,在用于SRA3纸张P的可打印宽度(即,305mm)内,因为二次转印辊53具有340mm的宽度,所以可以实现沿轴向的更均匀的咬合,并且抑制被转印图像的不均匀浓度。
而且,因为显影辊42具有的沿轴向的宽度DW是350mm,所以即使当在显影辊42的端部出现浓度降低时,这种浓度降低的影响也被抑制在可打印宽度305mm内。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压辊62具有的沿轴向的宽度PW是332mm,该宽度是能够向SRA3纸张P(宽度:320mm)施加足够压力的最小尺寸。因此,加压辊62在抑制从被加热的定影带61的热吸收以实现高能量效率的同时,具有从通电起的短暖机时间。
在由此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最大纸张尺寸为SRA3(宽度:320mm×长度:450mm)的情况下,当操作者在纸张托盘21上设置A3全出血(宽度:330mm×长度:488mm)纸张P时,因为定影装置不与A3全出血纸张P兼容,所以执行以下处理。
纸张托盘21设置有用于控制在其上所设置的纸张P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的调节板(未示出)。当纸张托盘21的调节板初步固定到对应于SRA3纸张P的位置时,无法设置A3全出血纸张P。
当纸张托盘21的调节板被固定到不会限制纸张P的位置的位置时,其上设置A3全出血纸张P。
当输入打印作业时,开始打印作业处理,并且确定充当用于确定作业中所使用的纸张P的类型的纸张属性信息的尺寸信息是否匹配充当存储在纸张托盘21上的纸张P的纸张属性信息并分配给托盘的尺寸信息(S101)。
作为确定的结果,当作业中所使用的纸张P的尺寸(SRA3)不匹配纸张托盘21上存储的纸张P的尺寸信息时(S101;否),检测到尺寸错配,并且指示该信息(S102),并且图像形成设备1不开始打印作业(参见图8A)。
当图像形成设备1不具有检测纸张托盘21上的纸张P的尺寸的功能时,一旦输入打印作业,就开始打印作业处理,并且纸张P被纸张拉出部22拉出,并被供给到配准辊对23的咬合部(S201)。
纸张P临时停止在配准辊对23处,并且形成预定环(配准环)。在该状态下,开始配准辊对23的旋转,并且纸张P穿过所花费的时间由配准传感器(未示出)测量(S202)。这样,检测到纸张P的尺寸。
作为检测的结果,当作业中所使用的纸张尺寸(SRA3)不匹配从纸张托盘21供给的纸张P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时(S203;否),检测到尺寸错配,并且指示该信息(S204)。然后,图像形成设备1停止打印作业(S205)。当仅纸张P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匹配作业中所使用的纸张尺寸(SRA3)(S203;是)并且继续打印作业时,纸张P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TR(在此,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该二次转印部TR),然后传送到定影咬合部N(参见图8B)。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二次转印辊53具有的宽度2TW为340mm(该宽度与A3全出血尺寸兼容),并且加压辊62具有的宽度PW为332mm(该宽度是与SRA3尺寸(宽度:320mm)兼容的最小尺寸)。
当最大纸张尺寸是A3全出血(宽度:330mm×长度:488mm)时,该定影装置需要用与A3全出血尺寸兼容的定影装置替换。
例如,加压辊具有342mm的宽度,使得加压辊能够在抑制从被加热的定影带的 热吸收以确保高能量效率的同时,向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施加足够的压力。
加压辊与作为最大记录介质的A3全出血纸张P之间的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最大接触宽度)为330mm。而且,定影构件的能够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的沿轴向的最大宽度(有效定影宽度)是334mm。而且,加压辊与定影带之间沿轴向的接触宽度是342mm。
因此,还在供给A3全出血纸张P的情况下,抑制图像浓度的不均匀,并且在A3全出血纸张P的抵抗部(resister section)中确保良好的定影特性。
如上所述,即使当最大纸张尺寸是SRA3(宽度:320mm×长度:450mm)时,也可以通过替换定影装置而使用A3全出血纸张P(宽度:330mm×长度:488mm)。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是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的。并非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穷尽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而易见的是,很多修改例和变型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明显的。选择了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用途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