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272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12月30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14-0193764以及于2015年1月12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15-0004071的优先权,这两份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如在本文中充分陈述的那样并入本文。技术领域各实施方式涉及透镜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难以将通常在常规相机模块中使用的音圈马达(VCM)技术应用于旨在实现低功耗的超紧凑型相机模块中,并且因此,已经在积极进行对该技术的研究。安装在小尺寸电子产品如智能电话中的相机模块可以包含自动找出透镜相对于物体的最佳焦点的自动对焦功能。另外,相机模块在摄影时可能会因用户的手抖动而轻微地晃动。因此,能够将手抖校正功能结合到相机模块中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透镜的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用于使设置在相机模块中的透镜沿第一方向以及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下移动的透镜移动装置。当镜筒——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在该镜筒中构成光学系统——通过透镜移动装置而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时,设置在相机模块中的部件可能会相互碰撞,并且这些部件可能会因碰撞而被损坏或破坏。为了精确且有效地自动聚焦和手抖校正,必须要适当地限制透镜或镜筒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结合有超紧凑型数字相机的常规IT产品中设置有透镜移动装置,该透镜移动装置用于实现通过调节透镜与用于将外部光转换成数字图像或数字视频的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来控制透镜的焦距的自动对焦功能。自动对焦可以以如下方式实施:借助于设置在透镜移动装置中的用于检测沿光轴方向——即,第一方向——的位移的单元来测量光轴方向上的位移值,并且借助于控制器基于测得的位移值来调节图像传感器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因此,非常需要一种具有能够测量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的构型的透镜移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移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透镜或镜筒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的透镜移动装置。各实施方式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精确地测量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的构型的透镜移动装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适于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壳体,线圈架容置在该壳体中,并且该壳体能够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罩构件,该罩构件容置线圈架和壳体;以及基部,罩构件的下部部分联接至该基部,其中,罩构件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中的开口,并且罩构件在其围绕开口的区域处设置有用于限制线圈架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第一止挡件。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线圈架,该线圈架适于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壳体,线圈架容置在该壳体中,并且该壳体能够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罩构件,该罩构件容置线圈架和壳体;以及基部,罩构件的下部部分联接至该基部,其中,线圈架包括第五止挡件,第五止挡件从线圈架的下部部分向下突出以限制线圈架向下、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在又一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包括:第一磁体;壳体,第一磁体安装在该壳体上;线圈架,该线圈架的外表面上缠绕有线圈;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安装在线圈架上;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该位置检测传感器设置成面向第二磁体,其中,线圈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缠绕在线圈架的外表面的多个区域周围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多个线圈之间。附图说明可以参照以下附图对结构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架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架的仰视立体图;图6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7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仰视立体图;图8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0为示出了图9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图11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2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线圈联接至线圈架;图14A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磁体联接至线圈架;图14B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磁体的磁化结构的正视图;图14C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磁体的磁化结构的正视图;图15为示出了线圈架、位置检测传感器和第二磁体在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的布置的侧视图;图16为示出了线圈架、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二磁体和线圈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的布置的侧视图;以及图17为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驱动特性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附图中,即使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被描绘在不同的附图中时,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仍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以下描述中,当对本文中所包含的已知功能和构型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不太清楚时,将省去这样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的某些特征被放大、缩小或简化,并且附图及附图中的元件并非总是以适当比例示出。为便于参考,在各个附图中,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x、y、z)。在附图中,x轴和y轴构造出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并且为了方便起见,光轴(z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x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并且y轴方向可以被称为第三方向。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应用于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之类的移动设备的紧凑型相机模块的手抖校正装置指的是构造成防止在拍摄静态图像时捕获的图像的轮廓由于因用户的手抖动引起的振动而不能清晰地形成的装置。另外,自动对焦装置构造成使主题图像自动聚焦在图像传感器(未示出)的表面上。手抖校正装置和自动对焦装置可以以各种方式构造。在各实施方式中,透镜移动装置可以以使由多个透镜构成的光学模块沿第一方向或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面中移动的方式来执行手抖校正操作和/或自动对焦操作。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可动单元。该可动单元可以实现关于透镜的自动聚焦和手抖校正的功能。可动单元可以包括线圈架110、第一线圈120、第一磁体130、壳体140、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线圈架110可以容置在壳体140中。设置在第一磁体130中的第一线圈12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110的外表面上。线圈架110可以安装成通过第一磁体130与第一线圈12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而在壳体140的内部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线圈12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110的外表面上以与第一磁体130以电磁的方式相互作用。线圈架110可以在由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弹性地支承的同时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线圈架110可以包括内部安装有至少一个透镜的镜筒(未示出)。镜筒可以以各种方式在内部联接至线圈架110。在示例中,线圈架110的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内螺纹部,并且镜筒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与内螺纹部对应的外螺纹部,由此镜筒可以借助于镜筒与线圈架110之间的螺纹接合而联接至线圈架110。然而,镜筒与线圈架110之间的联接不限于此,并且镜筒可以以除螺纹接合之外的方式直接联接至线圈架110的内侧,而无需在线圈架110的内表面上设置内螺纹部。替代性地,在不使用镜筒的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透镜可以与线圈架110一体地形成。联接至镜筒的透镜可以由构成光学系统的单个透镜或者两个或更多个透镜构成。自动对焦功能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或者可以通过使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来实现。例如,线圈架110可以在施加有正向电流时从其初始位置向上移动,并且可以在施加有反向电流时向下移动。可以通过控制沿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的量来增大或减小线圈架110从初始位置沿一个方向移动的距离。线圈架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上支承突出部和多个下支承突出部。上支承突出部可以构造成具有圆柱形形状或矩形柱形状,并且可以用于将上弹性构件150联接或紧固至上支承突出部。和上支承突出部一样,下支承突出部也可以构造成具有圆柱形形状或矩形柱形状,并且可以用于将下弹性构件160联接或紧固至下支承突出部。上弹性构件150可以具有与上支承突出部对应的通孔,并且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具有与下支承突出部对应的通孔。各个支承突出部和对应的通孔可以通过热熔或诸如环氧树脂的粘合剂而固定地联接至彼此。壳体140可以构造成具有空心柱——例如能够支承第一磁体130的大致矩形的空心柱。壳体140的每个侧面均可以设置有紧固至所述每个侧面的支承构件220和第一磁体130。如上所述,线圈架11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内表面上,并且可以通过壳体140而在第一方向被引导并移动。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每一者均可以联接至壳体140和线圈架110两者,并且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圈架11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上下运动。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可以由片簧构成。如图2中所示,上弹性构件150可以由彼此分开的多个弹性构件构成。借助于多分区结构,可以向上弹性构件150的各个弹性构件施加具有不同极性或不同电功率的电流。下弹性构件160也可以由多个弹性构件构成并且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上弹性构件150、下弹性构件160、线圈架110和壳体140可以借助于热熔和/或利用粘合剂等粘结的方式组装至彼此。线圈架110的下面可以设置有基部210,并且该基部210可以构造成具有大约矩形的形状。基部210上可以安装有印刷电路板250。基部210的面向印刷电路板250的端子构件253的区域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支承凹部,所述支承凹部具有与端子构件253的尺寸对应的尺寸。支承凹部可以从基部210的外周表面凹进预定深度,使得端子构件253不会从基部210的外周表面向外突出,或者使得能够控制端子构件253突出的程度。支承构件220设置在壳体140的侧面上,使得支承构件220的上侧联接至壳体140并且支承构件220的下侧联接至基部210。支承构件220可以以允许线圈架110和壳体14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线圈架110和壳体140。支承构件2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第一线圈120。由于在壳体140的每个拐角的外表面上均布置有一个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20,因此总共可以设置四个支承构件220。支承构件2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具体地,支承构件22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通孔周围的区域。由于支承构件220由与上弹性构件15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因此支承构件220可以借助于导电粘合剂、焊料等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因此,上弹性构件150可以通过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的支承构件220而向第一线圈120施加电流。支承构件220可以穿过形成在电路构件231和印刷电路板250中的通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替代性地,代替在电路构件231或印刷电路板250中形成通孔,支承构件220可以导电地焊接至电路构件231的原本形成通孔的区域。尽管支承构件220在图2中被示出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实施成线型支承构件,但是支承构件220不限于此。换言之,支承构件220可以构造为呈板状等。第二线圈230可以使壳体140沿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移动,以借助于与第一磁体130的电磁相互作用来执行手抖校正。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不仅可以包括x轴方向或y轴方向,也可以包括大致接近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方向。换言之,就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而言,尽管壳体140在由支承构件220支承的状态下可以沿与x轴或y轴平行的方向移动,但是壳体也可以沿相对于x轴或y轴略微倾斜的方向移动。因此,需要将第一磁体130设置在与第二线圈230对应的位置处。第二线圈230可以设置成面向紧固至壳体140的第一磁体1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230可以在第一磁体130的外侧或者可以在第一磁体130下方设置成与第一磁体130间隔开预定距离。尽管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总共四个第二线圈230,其中,在电路构件231的每一侧各设置一个第二线圈,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仅两个第二线圈230,即,一个用于沿第二方向运动的第二线圈以及一个用于沿第三方向运动第二线圈,或者可以设置总共多于四个的第二线圈230。在该实施方式中,尽管在电路构件231上形成有具有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并且在电路构件231上设置有额外的第二线圈,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替代性地,电路构件231上可以仅设置额外的第二线圈230,而没有形成具有第二线圈230的形状的电路图案。此外,通过将线缠绕成环状而制成或者具有带精细图案的线圈的形状的第二线圈23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包括第二线圈230的电路构件231可以设置在定位于基部210上的印刷电路板250的上表面上。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第二线圈230可以以与基部210紧密接触的状态设置在基部210上,或者第二线圈230可以与基部210隔开预定距离。在其他示例中,形成有第二线圈的基板可以层叠在印刷电路板250上并且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50。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导电地连接至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的上表面。如图2中所示,印刷电路板250可以具有形成在与支承构件220对应的位置处的通孔以允许支承构件220配装到通孔中。印刷电路板250可以设置有端子构件253,该端子构件253通过使印刷电路板250的部分弯曲而形成。每个端子构件253均包括用于向端子构件253施加外部电力的多个端子25,由此电流被供给至第一线圈120和第二线圈230。设置在每个端子构件253上的端子251的数目可以根据待控制的部件的类型来增加或减少。替代性地,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端子构件253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构造为呈近似盒状的罩构件300可以容置可动单元、第二线圈230、以及印刷电路板250的一部分,并且罩构件300可以联接至基部210。罩构件300可以用于保护容置在其中的可动单元、第二线圈230、印刷电路板250等免于损坏,并且可以用于防止由第一磁体130、第一线圈120、第二线圈230等产生的电磁场向外泄漏,从而使电磁场集中。图1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止挡件410。如图1和图3中所示,第一止挡件410可以沿第一方向形成在罩构件300上。具体地,罩构件300可以构造成呈盒状且具有形成在其上壁中的开口S。第一止挡件410可以在线圈架110的上方围绕开口S的外周定位,并且可以限制线圈架110能够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一止挡件410可以包括多个止挡件,所述多个止挡件围绕开口S的外周以规则的间隔周向地设置。此处,第一止挡件410可以围绕开口S对称地设置。为了在将线圈架110保持在不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倾斜的状态中的同时限制线圈架110能够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一止挡件410可以优选地以如上所述的对称布置进行设置。第一止挡件410可以通过下压罩构件300的上壁的外表面从而使上壁的内表面突出而形成。替代性地,具有这种构型的第一止挡件410可以通过注塑模制或轧制等形成。第一止挡件410可以限制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能够向上移动的距离。如果线圈架110向上移动得过远,则难以容易且有效地控制线圈架110向上移动的距离,并且上弹性构件150和下弹性构件160会因为线圈架110的过度移位而过度变形。因此,为了防止产品的驱动特性和可靠性因上述原因而降低,可以通过为罩构件300设置第一止挡件410来适当地限制线圈架110向上移动的距离。线圈架110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一止挡件410的下端部与线圈架110的上端部之间的接触来适当地限制。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一止挡件410在第一方向上向下突出的距离以及线圈架110的接触第一止挡件410的区域的形状和高度,线圈架110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一止挡件410而被适当地限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二止挡件420。如图1和图3中所示,第二止挡件420可以形成在罩构件300上。具体地,第二止挡件420可以形成为靠近罩构件300的上壁的各个侧面。第二止挡件420可以设置成面向壳体140的上端部以限制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二止挡件420可以包括多个止挡件,所述多个止挡件围绕开口S对称地设置。为了在将壳体140保持在不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倾斜的状态中的同时限制壳体140能够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二止挡件420可以优选地以上述对称布置进行设置。第二止挡件420可以通过向下下压罩构件300的上壁的外表面从而使上壁的内表面向下突出而形成。具有这种构型的第二止挡件420可以通过注塑模制或轧制等形成。第二止挡件420可以限制壳体140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的距离。与线圈架110不同,壳体140不能主动地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然而,当透镜移动装置执行手抖校正操作时,壳体140可能会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倾斜,由此壳体可能会沿第一方向向上移动。在壳体140向上移动时,支承构件220会因为受到拉力或弯矩而在长度方向上伸长。因此,当壳体140的过度向上的运动反复发生时,支承构件220被拉长至该支承构件220的变形超过弹性极限的程度,由此支承构件220会被损坏,在严重情况下甚至断裂。因此,为了防止支承构件220的损坏或断裂等,需要限制壳体140的向上的运动。第二止挡件420可以限制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以防止支承构件220的损坏或断裂等。通过限制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具有能够在通过支承构件220产生机械共振时容易地控制共振频率的效果。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二止挡件420的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的接触来限制。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二止挡件420在第一方向上向下突出的距离以及壳体140的与第二止挡件420接触的区域的形状和高度,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二止挡件420而被适当地限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止挡件430。如图1和图3中所示,第三止挡件430可以形成在罩构件300上。具体地,第三止挡件430可以形成在罩构件300的侧壁上以限制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能够移动的距离。由于线圈架110可以由壳体140支承并且可以与壳体140一起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第三止挡件430可以限制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并且因此可以限制线圈架11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三止挡件430可以设置成面向壳体140的侧表面以用于限制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三止挡件430可以包括多个止挡件,所述多个止挡件围绕开口S对称地设置。为了在透镜移动装置执行手抖校正操作的同时允许壳体140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使壳体14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一致,第三止挡件430可以优选地以上述对称形式设置。第三止挡件430可以通过向内下压罩构件300的侧壁的外表面并且使侧壁的内表面向内突出而形成。替代性地,具有这种构型的第三止挡件430可以通过注塑模制或轧制等形成。第三止挡件430可以形成在罩构件300的侧壁的平坦部分上。可能优选的是使第三止挡件430形成在罩构件300的侧壁的平坦部分上以实现下述结构:该结构允许第三止挡件430容易地形成并且允许壳体140的外表面接触第三止挡件430同时防止壳体140的外表面以及第三止挡件430与其他部件或结构相干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止挡件430可以设置成面向形成在壳体140的侧表面上的第一突出部141。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在壳体140的外表面的每个平坦部分上各形成两个第一突出部141的方式形成有总共八个第一突出部141,因此也可以以在罩构件300的侧壁的每个平坦部分上各形成两个第三止挡件430的方式形成总共八个第三止挡件430。由于第三止挡件430定位成与第一突出部141对应,因此第三止挡件430可以以其数目和位置与第一突出部141的数目和位置对应的方式形成在罩构件300上。当第三止挡件430设置在与第一突出部141对应的位置处时,可以减小第三止挡件430的深度,并且第一突出部141可以减轻在第一突出部141与第三止挡件430之间发生碰撞时施加至壳体140的冲击和振动。然而,第三止挡件430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第三止挡件430可以设置成与壳体140的外表面的没有形成第一突出部141的部分接触。在透镜移动装置的手抖校正操作期间,壳体140可能会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支承构件220会因为受到由壳体140的运动引起的拉力或弯矩而在其长度方向上被拉长。当壳体140的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的过度运动反复发生时,支承构件220被拉长至该支承构件220的变形超过弹性极限的程度,由此支承构件220会被损坏并且可能会由于疲劳而断裂。因此,为了防止支承构件220的损坏或断裂等,需要限制壳体140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运动。第三止挡件430可以限制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以抑制支承构件220的损坏或断裂等。另外,由于对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限制,具有能够在通过支承构件220产生机械共振时容易地控制共振频率的效果。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壳体140的外表面或第一突出部141与第三止挡件430之间的接触来限制。通过适当地设定第三止挡件430从罩构件300向内突出的距离以及与第三止挡件430接触的壳体140的外表面或第一突出部141——的形状和突出高度,壳体14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第三止挡件430来适当地限制。图3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架110的立体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四止挡件440。如图3和图4中所示,第四止挡件440可以形成在线圈架110上。具体地,第四止挡件440从线圈架110的外表面突出以限制线圈架110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第四止挡件440中的每个第四止挡件均可以包括第二突出部441和第三突出部442。第二突出部441可以设置成使得其下表面面向形成在壳体140上以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的第一阶梯部142。相应地,当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时,线圈架110可以向下移动在线圈架110的第二突出部441与第一阶梯部142之间的距离。第三突出部442从第二突出部441向上突出并且与壳体14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接触,从而用于与壳体140一起引导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第二突出部441可以接触壳体140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引导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换言之,第二突出部441和第三突出部442可以共同用于引导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第二突出部441可以构造成具有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比第三突出部442的表面面积更大的表面面积。第二突出部441可以用于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并且引导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因此,与第三突出部442不同,第二突出部441可以在其下表面和侧表面处接触壳体140。因此,优选的是,可以将第二突出部441设计成具有比第三突出部442更大的表面面积以抵抗由壳体140引起的冲击和磨损。第四止挡件440可以包括多个止挡件,并且可以围绕线圈架110的中央对称地设置。为了在将线圈架110保持于不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倾斜的状态中的同时限制线圈架110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第四止挡件440优选地可以以上述对称形式进行设置。第四止挡件440可以通过第二突出部441的下端部与壳体140的第一阶梯部142之间的接触来适当地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因此,第四止挡件440可以用于防止线圈架110向下移动得过远并且将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保持在预期范围内。通过对第四止挡件440的第二突出部441在线圈架110上的位置以及第二突出部441的形状进行适当的设计,可以通过第四止挡件440来适当地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图5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圈架110的仰视立体图。图6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局部立体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五止挡件450。如图5和图6中所示,第五止挡件450可以形成线圈架110上。具体地,第五止挡件450可以从线圈架1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以用于限制线圈架110在向下方向上或者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第五止挡件450中的每个第五止挡件均可以包括第五突出部451和第六突出部452。第五突出部451可以定位成使得其下表面的一部分面向从基部210向上突出的第四突出部211。第五突出部451可以与第四突出部211的上表面接触以限制线圈架110在第一方向上向下移动的距离。第六突出部452从第五突出部451向下突出,并且第六突出部452的一部分接触第四突出部211的内表面,以限制线圈架11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第四突出部211可以从基部21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第四突出部211的上表面可以接触第五突出部451的下表面以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第四突出部211的内表面可以接触第六突出部452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以限制线圈架110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第四突出部211可以构造成具有任何形状或任何结构,只要该第四突出部211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即可。例如,第四突出部211可以构造成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呈封闭曲线状,或者可以构造成包括从与所述多个第五止挡件450对应的区域突出的不连续的突出部。第五突出部451可以构造成具有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比第六突出部452更大的表面面积。第五突出部451的下表面的区域——不包括第六突出部452向下突出的区域——可以与第四突出部211的上表面接触以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为此,第五突出部451优选地具有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比第六突出部452的表面面积更大的表面面积。当线圈架110向下移动得过远时,联接至线圈架110的镜筒的下端部会与设置在基部210下方的滤光器(未示出)发生碰撞,从而损坏滤光器。因此,为了防止损坏滤光器,需要限制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该功能可以通过第五止挡件450的第五突出部451来实现。对于手抖校正而言可能理想的是线圈架110配装到壳体140中并且与壳体140一起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然而,由于线圈架110在壳体140中沿第一方向移动,因此线圈架110的外表面与壳体140的内表面之间会存在间距w1。由于该间距w1的存在,线圈架110可以在壳体140中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从而制约透镜移动装置的精确的手抖校正功能。相应地,借助于上述构型,第六突出部452可以限制线圈架110在壳体140中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的距离,从而实现透镜移动装置的精确手抖校正功能。第五止挡件450可以包括多个止挡件,所述多个止挡件围绕线圈架110的中央对称地设置。当透镜移动装置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或手抖校正功能时,优选的是可以使线圈架110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移动,并且使第五止挡件450如上所述对称地设置,从而使得线圈架110能够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移动一致的距离。图7为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壳体140的仰视立体图。图8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0为示出了图9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六止挡件460。如图图7至图10中所示,第六止挡件460可以形成在壳体140上。第六止挡件460可以从壳体14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第六止挡件460例如可以设置在壳体140的拐角上。第六止挡件460可以包括围绕壳体140的中央对称设置的多个止挡件。为了在将壳体140保持于不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倾斜的状态中的同时限制壳体140能够向下移动的距离,优选地可以以上述对称形式设置第六止挡件460。当第六止挡件460设置在壳体140的拐角上时,第六止挡件460的下表面可以与电路构件231的未形成第二线圈230的区域接触,以防止第二线圈230由于第六止挡件460与第二线圈230之间的碰撞而被损坏。如上所述,与线圈架110不同,壳体140不会主动地沿第一方向上下移动。然而,如图10中所示,由于第一磁体130的下端部和第二线圈230的上端部定位成面向彼此且该两者之间具有间距w1,因此,当支承构件220由于外部冲击而弯曲时,间距w1限定有允许壳体140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的空间。当透镜移动装置执行手抖校正功能时,壳体140可能会在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上倾斜,由此壳体140可能会沿第一方向向下移动。在壳体140向下移动时,支承构件220会由于受到拉力或弯矩而在长度方向上被拉长。当壳体140的过度向下运动反复发生时,支承构件220被拉长至该支承构件220的变形超过弹性极限的程度,由此支承构件220会被损坏,在严重情况下甚至断裂。因此,第六止挡件460可以限制壳体140向上移动的距离,以防止支承构件220的损坏或断裂等。当壳体140过度向下移动时,配装在壳体中的线圈架110也会向下移动。当线圈架110向下移动得过远时,联接至线圈架110的镜筒的下端部会与可以设置在基部210下方的滤光器发生碰撞,从而损坏滤光器。因此,为了防止损坏滤光器,需要限制壳体140和线圈架110向下移动的距离。该功能可以通过第五止挡件450和第六止挡件460两者来实现。第六止挡件460可以用于防止第一磁体130的下表面接触第二线圈230的上表面。如图8至图10中所示,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第一磁体130的下端部可以设置成面向第二线圈230。因此,当壳体140向下移动得过远时,第一磁体130会与第二线圈230直接碰撞,从而损坏或破坏第二线圈230。出于该原因,第六止挡件460可以限制壳体140向下移动的距离,使得第一磁体130不会直接接触第二线圈230。因此,可以防止由第一磁体130的冲击引起的第二线圈230的损坏或破坏。为此,第一磁体130的下表面和第二线圈230的上表面设置成彼此间隔开,并且第六止挡件460的下端部可以定位成在第一方向上低于第一磁体130的下表面。具体地,优选的是,第一磁体130的下表面与第二线圈23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w1比在第一方向上测得的从第二线圈230的上表面至第六止挡件460的下端部的第二距离w2大。换言之,由于第二距离w2被设计成小于间距w1,因此即使在壳体140向下移动时,第六止挡件460的下端部首先接触第二线圈230的上表面,从而防止第一磁体130的下端部直接接触第二线圈230并且防止对第二线圈230施加冲击。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在支承构件220没有因弯曲、拉伸或压缩而变形的正常状态下,间距w1可以设定在0.04mm至0.2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间距w1可以设定在0.08mm至0.13mm的范围内。已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描述过的第一止挡件至第六止挡件可以独立地设置在透镜移动装置中。换言之,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止挡件至第六止挡件中的一者或更多者。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透镜移动装置中的各个止挡件具有能够防止支承构件220由于其变形而损坏或断裂的效果以及能够防止第二线圈230由于冲击而被损坏或破坏的效果。此外,当通过支承构件220产生机械共振时,止挡件中的一些止挡件具有可以容易地控制共振频率的效果。此外,止挡件中的一些止挡件具有能够防止设置在基部210下方的滤光器由于冲击而被破坏的效果。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结合到不同领域中的设备例如相机模块中。这种相机模块可以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移动设备。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联接至线圈架110的镜筒、图像传感器(未示出)、印刷电路板和光学系统。镜筒可以如上所述地构造,并且印刷电路板可以构成相机模块的安装有图像传感器的底表面。光学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图像传输至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一个透镜。光学系统可以设置有能够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的致动器模块。用于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致动器模块可以以各种形式构造,并且主要采用音圈单元马达。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用作用于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抖校正功能两者的致动器模块。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相机模块还可以包括红外线屏蔽滤光器(infrared-screeningfilter)。该红外线屏蔽滤光器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免受红外线范围内的光的影响。图2中示出的基部210可以包括安装在与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处的红外线屏蔽滤光器,并且红外线屏蔽滤光器可以联接至保持器构件(未示出)。基部210可以支承保持器构件的下部。基部210可以设置有用于与电路板250连接的额外的端子构件,并且该端子构件还可以利用表面电极一体地形成。基部21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保持件。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基部210可以沿着其侧表面设置有向下突出的突出部,但是这些突出部并非是必要的部件。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设置在基部210下面的额外的传感器保持件可以实现与突出部相同的功能。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2为示出了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中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可以包括可动单元。可动单元可以实现透镜的自动对焦功能。可动单元可以包括线圈架1100、第一线圈1200、第一磁体1300、壳体1400、上弹性构件1500、下弹性构件1600、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和第二磁体1800。线圈架1100可以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布置在第一磁体1300之间的第一线圈1200。通过第一磁体1300与第一线圈12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线圈架1100可以在壳体1400内的空间中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线圈架1100可以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200以与第一磁体1300以电磁的方式相互作用。如图12中所示,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线圈1200包括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上的两个区域周围的两个线圈。换言之,第一线圈1200可以包括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多个区域周围的多个线圈,由此缠绕在多个区域周围的第一线圈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布置成与第一线圈1200对应的第一磁体1300中的每个第一磁体均可以包括多个磁体,在所述多个磁体中,N极与S极在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排布置。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磁体1300中的每个第一磁体均可以构造成使得N极和S极仅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布置或者仅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排布置。线圈架1100可以在由上弹性构件1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支承的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壳体1400可以构造成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磁体1300的近似矩形的空心柱形状。第一磁体1300可以联接至壳体1400。如上所述,线圈架1100可以设置在壳体1400的内表面上,并且可以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状态下由壳体1400支承。壳体1400可以具有四个平坦侧壁。壳体1400的侧壁中的每个侧壁的表面面积均大于等于第一磁体1300中的每个第一磁体的表面面积。在所述四个侧壁之中,面向彼此的两个侧壁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磁体配装孔或凹部,第一磁体1300配装在所述磁体配装孔或凹部中。如图12中所示,壳体1400的侧壁中的每个侧壁均可以设置有竖向布置的两个第一磁体1300。因此,壳体1400中的磁体配装孔或凹部可以以数目与第一磁体1300的数目对应的方式设置。所述一对第一磁体1300可以布置成关于壳体1400的中央对称。如果第一磁体1300关于壳体1400的中央不对称地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偏向壳体1400的一个侧面,那么电磁力不能准确地施加至线圈架1100的线圈1200而是朝向所述一个侧面施加,由此线圈架1100会倾斜。因此,所述一对第一磁体1300优选地布置成围绕壳体1400的中央对称。壳体1400的除容纳第一磁体1300的两个侧壁之外的剩余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可以设置有传感器通孔,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稍后将对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进行描述——配装在该传感器通孔中。因此,在壳体1400的四个侧壁之中,面向彼此的两个侧壁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第一磁体1300,而除容纳第一磁体1300的两个侧壁之外的剩余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可以设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上弹性构件1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分别联接至线圈架1100和壳体1400,并且上弹性构件1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分别设置在线圈架1100的上面和壳体1400的下面。上弹性构件1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弹性地支承线圈架1100在第一方向上的向上和/或向下的运动。上弹性构件1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由片簧构成。如图12中所示,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由两个分开的弹性构件部分构成。借助于下弹性构件1600的分开式结构,可以向下弹性构件1600的相应弹性构件部分施加不同极性或不同电功率的电流。在改型中,上弹性构件1500可以由两个分开的弹性构件部分构成,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一体地构造。上弹性构件1500、下弹性构件1600、线圈架1100和壳体1400可以通过利用热熔和/或粘合剂的粘结过程来组装。此处,组装可以在热熔之后通过利用粘合剂的粘结来实施。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可以结合稍后将进行描述的第二磁体1800构成用于确定线圈架1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的位移检测单元。为此,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和传感器配装通孔可以设置在与第二磁体180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第二磁体1800可以联接至线圈架1100。因此,当线圈架11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磁体1800可以随着线圈架1100移位相同的距离。第二磁体1800可以一体地构造,并且可以设置成使得其N极定位在线圈架1100的上部处并且其S极定位在线圈架1100的下部处。然而,第二磁体1100的布置不限于此,并且N极和S极的相反布置也是可以的。第二磁体1800可以由单个磁体或由一体地联接至彼此的两个或更多个磁体构成。稍后将参照图14B和图14C对第二磁体180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第二磁体1800可以关于与光轴垂直的平面被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二磁体1800可以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基部210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1100的下方,并且可以构造成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印刷电路板2500和下弹性构件1600可以安装在基部2100上。罩构件3000可以联接至基部2100的上部。具体地,基部2100与罩构件3000可以通过涂覆至基部2100和罩构件3000的彼此接触的配合端部的粘合剂等以密封的方式紧固至彼此。印刷电路板2500可以联接至壳体1400的一个侧表面。印刷电路板2500可以设置有端子构件2530。端子构件2530可以设置有多个端子2510以接收外部电力并向线圈架1100的线圈1200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供给电流。设置在印刷电路板2500上的端子251的数目可以根据待控制的部件的类型来增加或减少。根据该实施方式,印刷电路板2500可以实施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印刷电路板2500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由位移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位移值对施加至线圈1200电流的量进行进一步控制。换言之,控制器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500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以不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500上,而是可以安装在另一板上。该额外的板可以是安装有相机模块的图像传感器的板,或者可以是另一额外的板。罩构件3000可以构造为呈近似矩形盒状。罩构件3000可以容置可动单元、印刷电路板2500的一部分等,并且可以联接至基部2100。罩构件3000可以保护容置在其中的可动单元、印刷电路板2500等,并且可以特别地防止由容置在罩构件3000中的第一磁体1300、第一线圈1200等产生的电磁场泄漏到外侧,从而使电磁场集中。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线圈1200联接至线圈架1100。如图13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线圈1200可以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图13示出了线圈1200包括两个线圈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线圈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分周围。为了使所述多个线圈1200中的每个线圈之间的间隔保持为恒定值并且将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的线圈1200保持于稳定状态中,线圈架1100可以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间隔件1110。如图13中所示,间隔件1110可以围绕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中间区域周向地形成,并且可以构造成当在第一方向上测量时具有恒定的宽度。间隔件1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多个线圈120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间隔件1110可以围绕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向地形成,并且可以一体地形成为从线圈架1100向外突出。如上所述,间隔件1110可以用于使所述多个线圈1200在第一方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彼此间隔开。如图12中所示,由于线圈1200包括布置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多个区域上的多个线圈,因此与线圈1200对应的第一磁体1300中的每个第一磁体均可以由多个磁体构成,或者可以由在多个部段处被磁化的单个磁体构成以与所述多个线圈1200对应。所述多个线圈1200可以沿相反的方向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为了增大第一磁体1300的磁力,设置成面向相应的线圈1200的第一磁体1300优选地布置成使得相邻的第一磁体的在第一方向上面向彼此的相对表面被分配有不同的极性。其原因在于,根据弗莱明的左手定律,需要使电流流经所述多个线圈1200的方向不同以使由线圈1200和第一磁体1300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同。为此,例如,所述多个线圈1200的上线圈可以以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顺时针围绕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方式缠绕,而下线圈可以以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逆时针围绕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的方式缠绕。相反地,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多个线圈1200的上线圈可以逆时针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而下线圈可以顺时针缠绕在包绕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图14A为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立体图,其中,第二磁体1800联接至线圈架1100。如上所述,第二磁体1800以及布置成面向第二磁体1800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可以共同构成用于检测线圈架1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的位移检测单元。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磁体1800可以设置在线圈架1100处。为此,线圈架1100的侧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磁体安装部1130,第二磁体1800牢固地安装在该磁体安装部1130上。如图14A中所示,磁体安装部1130可以构造成具有使得第二磁体1800牢固地安装在线圈架1100的侧表面上的尺寸和形状。例如,磁体安装部1130可以构造成具有形成在线圈架110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中的凹进形状。第二磁体1800可以安装在磁体安装部1130上,并且随后可以借助于粘合剂等紧固至线圈架。由于磁体安装部1130的存在,间隔件1110在形成磁体安装部1130的区域处被切割和中断。因此,即使在线圈1200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的情况下,第二磁体1800也可以具有非线圈区域,该非线圈区域定位在间隔件1110的中断区域处并且具有与所述多个线圈1200之间的间距对应的尺寸。因此,紧固至线圈架1100的磁体1800可以在线圈架1100的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相对的侧表面处设置成通过非线圈区域直接面向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此外,第二磁体1800可以设置成面向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检测部分。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之间设置不存在线圈1200的非线圈区域,第二磁体1800可以直接面向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而与线圈1200相干涉。因此,可以减小因与流经线圈1200的电流相干涉而引起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检测误差。图14B为示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磁体1800的磁化结构的正视图。图14C为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磁体1800的磁化结构的正视图。如图14B所示,根据实施方式的第二磁体1800可以由单个磁体构成,并且第二磁体1800可以设置成使得N极和S极沿第一方向布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磁体1800可以设置成使得N极定位得高于S极或者使得S极定位得高于N极。如图14C中所示,第二磁体1800可以由第二磁体1800-1和第二磁体1800-2两者构成,第二磁体1800-1和第二磁体1800-2中的每一者均如图14B中所示出地构造,并且第二磁体1800-1与第二磁体1800-2一体地彼此联接成使得设置有四个磁极——即,两个N极和两个S极——并且使得每个磁体的N极和S极都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磁体1800-1和第二磁体1800-2可以以使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磁极互不相同的方式设置。具体地,在定位在图中的右侧上的第二磁体1800-1中,N极定位得高于S极。在定位在图中的左侧上的第二磁体1800-2中,S极定位得高于N极。相反地,在定位在图中的右侧上的第二磁体1800-1中,S极定位得高于N极。在定位在图中的左侧上的第二磁体1800-2中,N极定位得高于S极。图15为示出了线圈架1100、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和第二磁体1800在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的布置的侧视图。第二磁体1800安装在线圈架1100的侧表面上,并且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以面向第二磁体1800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400上。在线圈架11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磁体1800与线圈架1100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且安装在壳体1400上的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可以通过检测由第二磁体180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产生的磁力的变化来检测第二磁体1800和线圈架1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由于线圈1200布置在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之间,因此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面向彼此的相对表面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会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图16为示出了线圈架1100、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第二磁体1800和线圈1200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中的布置的侧视图。如上所述,线圈1200包括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上的多个区域周围的多个线圈,以提供上线圈1200和下线圈1200。上线圈1200和下线圈1200借助于间隔件1110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预定间隔。上线圈1200与下线圈1200可以沿相反方向缠绕。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可以设置成使得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面向第二磁体180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直接面向第二磁体1800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多个线圈1200之间的间隙处。换言之,尽管线圈1200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但是第二磁体1800可以具有不存在线圈1200的非线圈体积,即,通过将上线圈1200与下线圈1200之间的间隔乘以第二磁体1800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厚度所得到的空间。因此,通过在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之间设置不存在线圈1200的非线圈区域,第二磁体1800可以直接面向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而不与线圈1200相干涉。如果线圈1200布置在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之间,则会产生经过线圈1200的电流使由第二磁体1800产生的磁场的结构或强度发生畸变的干涉现象。由于该干涉现象,当第二磁体180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对由于电流流经线圈1200而畸变的磁场进行检测,而非对由第二磁体1800产生的准确磁场进行检测。为此,在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处出现检测误差,并且因此,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不能精确地检测第二磁体18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如上所述的在第二磁体1800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之间设置非线圈区域,可以减轻因电流流经线圈1200而引起的干涉现象。因此,可以显著减小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在检测第二磁体18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时由于干涉现象而造成的检测误差。图17为表示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的驱动特性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在该曲线图中,增益(GAIN)可以通过将由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检测到的值进行适当转换而被转换为第二磁体18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在该曲线图中,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设置有非线圈区域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增益用L1表示,并且由于仅一个线圈1200缠绕在线圈架1100的外表面周围而未设置有非线圈区域的透镜移动装置的增益用L2表示。在该曲线图中,相位(PHASE)可以由线圈1200的电流输入值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电流输出值之间的相位差来表示,并且相位用L3表示。由于第二磁体18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与线圈架1100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彼此相同,因此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检测误差会随着L1或L2变得接近L3而进一步减少。根据该曲线图中的区域B,应当指出的是,L3随着频率的增大持续降低。然而,还应当指出的是,曲线L1或曲线L2在B区域中具有上升部分。比较区域B中的曲线L1与曲线L2,随着频率的增大,与曲线L3相比,曲线L1的增益增大到更大的程度,并且曲线L1的增加速率是恒定的。尽管随着频率的增大L2的增益比曲线L3的增益增加的多,但是曲线L2的增加速率显著低于曲线L1的增加速率。当在增益的增加之后进一步增大频率时,增益减小。比较曲线L1与曲线L2,曲线L2的变化图案相比于L1的变化图案更类似于曲线L3的变化图案。这表明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的由流经线圈1200的电流引起的检测误差在配备有非线圈区域的透镜移动装置中比在未配备有非线圈区域的透镜移动装置中小。位置检测传感器1700对根据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装置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值的检测误差——该误差是由增益与表示线圈1200的电流输入值的相位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可以通过校准而显著地减小或消除。尽管已经参照许多说明性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出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他改型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在本公开内容、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主题组合结构的组成部件和/或结构方面做出各种变型和改型都是可能的。除组成部件和/或结构方面的变型和改型以外,替代性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