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03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尤指一种利用非同轴凸轮的行程差异进行光收发器的插入或退出的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



背景技术:

光收发器是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电信号的装置,目前较普及的装置是使用可插拔式光收发器,在基板上设有固定用壳体,在安装时将可插拔式光收发器插入固定用壳体内,在需维修、更换或拆卸时,将该光收发器自固定用壳体的限制件脱离后拔出。

目前可插拔式光收发器其体积大小已大致成一公定规格,一般在固定用壳体上设有安装插脚,并在插入口处设有一限制部,限制部一般为三角型开口,同时在光收发器插入时与限制部相对应位置设有一与该限制部对应的凸块,利用该凸块与限制部的扣合而将光收发器固定于固定用壳体内。随后,在想要将光收发器自固定用壳体退出时,则利用一退出机构使凸块脱离限制部而退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以更简便的结构进行光收发器从固定外壳中插入及拔出,而不会引起弹性疲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该退出装置系安装于可插拔式光收发器的一侧端,用于将光收发器从固定外壳中拔出,其中该固定外壳具有一用以限制并固定该光收发器的限制件;该退出装置包括:一限制块,设于所述退出机构之一端面上,且于所述固定外壳上对应处设有一限制件,当光收发器推入所述固定外壳,限制块受到限制件的卡掣而予以固定,不致脱落;一拉柄,其具有一通过该光收发器对应侧端的旋转轴且于旋转轴上设有一非同轴凸轮,该拉柄可绕着该旋转轴旋转90度以下;一弹片,其设于该光收发器该端部并以一倾斜度向内延伸,其一端为自由端,且于该倾斜段与上述拉柄的非同轴凸轮抵靠,借由非同轴凸轮的转动而使其上升或下降;以及一压板,从光收发器对应端部向内延伸且呈一阶梯状,具有一高阶部及一低阶部,该高阶部与该弹片抵靠,该低阶部在该非同轴凸轮的最小直径处和该弹片抵靠时位于该限制块单侧或两侧,且此时所处高度低于该限制块高度;借由旋转该旋转轴而连动使该非同轴凸轮转动,当非同轴凸轮转动至直径距离最大时,将该弹片向上推同时使该弹片的自由端将压板 的高阶部向上顶开并推移并带动低阶部将固定外壳上所设的限制件向上推移,借此使光收发器上的限制块从设在固定外壳上的限制件上脱离,而光收发器从固定外壳中拔出。

其中该非同轴凸轮系具有一可变半径之凸轮,随着凸轮转动,令弹片随半径改变而改变位移量,借此令弹片移动。该非同轴凸轮具有一最小半径及一最大半径,该最小半径至该最大半径之间半径系逐渐递增。

其中该弹片及该压板是由具有刚性但略具挠性的材料构成,例如可由金属、塑胶等材质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借由将弹片设为具有倾斜度,并且倾斜段中间一位点与凸轮接触,可以较短的凸轮行程使压板达到较大的上移行程,并且压板设计为阶梯状,据此可避免弹片及压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之弹性疲劳。当非同轴凸轮由半径较长距离旋转至半径较短距离时,弹片由于本身之下压弹性力而使所述拉柄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器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收发器安装于固定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有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光收发器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有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光收发器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非同轴凸轮以半径最小的距离抵靠于弹片;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有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光收发器退出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其中非同轴凸轮以半径最大的距离抵靠于弹片并使限制件与限制块处于脱离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3所示,光收发器1主要是在一基座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光接收端2、至少一个光发出端3并与主电路板4以电性连接,并借由一外罩6封住安装而完成,该组装完成后的光收发器如图2所示。上述元件为光收发器的主要构成元件,且为本领域所悉知,故于本文中不再赘述。

光收发器1,为安装于主机板上(图中未示出),而另使用一固定外壳8安装于主机板上,令光收发器1可借插入或拔出固定外壳8而进行安装或维修甚或更换。为与固定外壳8固定,而于连结于基座5之一侧设有用以安装本创作的光收发器的退出机构的槽座,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是由一限制块7、一拉柄11、一弹片12以及一压板13所构成。限制块7是设于该退出机构之一端面上,且于该固定外壳8上对应处设有一限制件81。当光收发器1推入该固定外壳8,限制块7受到限制件81的 卡掣而予以固定,不致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中,该拉柄11设于该槽座之一端侧,并具有一通过该槽座该端侧的旋转轴111,在该旋转轴大略中间处设有一非同轴凸轮112,非同轴凸轮112具有一可变半径,且非同轴凸轮112与弹片12抵靠。

弹片12设于槽座的端侧并以一倾斜度向内延伸,其一端为自由端,且于该倾斜段与上述拉柄11的上述非同轴凸轮112抵靠。

压板13设于该槽座该端部位于上述弹片12上方向内延伸且呈一阶梯状而具有一高阶部131及一低阶部132,该高阶部131与该弹片12的自由端抵靠,且该低阶部132在非同轴凸轮112以最小直径处与弹片12抵靠时位于限制块7单侧或两侧,且此时所处高度低于限制块高度。借此,该限制块7被限制件81所卡住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光收发器的退出装置的限制块7与固定外壳8的限制件81呈卡掣的状态显示于图4。

在想要将光收发器退出固定外壳8时。如图5所示,将拉柄11朝箭头方向旋转,使非同轴凸轮112自半径最小的位置转动至半径最大的位置,借此抵靠弹片12并将其向上顶开,同时弹片12的自由端顶住该压片13的高阶部131向上位移同时带动该压片13的低阶部132向上位移,而将固定外壳8的限制件81向上推移,而使限制块7脱离固定外壳8上所设限制件81的牵制,同时将拉柄11朝外拉出,即可将光收发器退出固定外壳8。

随后,当将拉柄11朝图5箭头相反方向稍微位移,由于弹片12具有回复力且该非同轴凸轮112表面系呈圆弧状,借此借由该弹片12回复力而下压使非同轴凸轮112回到以最小半径与弹片12抵靠,同时使拉柄11回到初起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之”向上”的方位,是以图3为准的上、下、左、右方位。故所谓”向上推移”,意指朝图3上面位移之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