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6952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屏、显示装置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显示,例如,触摸功能、镜面功能。其中,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屏或者显示装置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化妆镜、卧室或者客厅中的整理镜等。

目前,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屏是通过将反射偏光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贴附于液晶显示屏(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或者有机发光显示屏(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外表面,使得显示屏在黑态时具有镜子一样的反射功能;当显示屏正常工作时,镜面仍然具有镜面反射功能,且能够正常显示。

然而,反射偏光膜价格昂贵,且反射率和透过率很难调节;膜材易划伤,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制备方法,以提高带有镜面功能的显示屏、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并可以通过简单的调节方式设计出具有不同反射率和透过率的显示屏。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的一侧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镜面反射材料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其中,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所述镜面反射层具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面积。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权利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提供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形成镜面反射材料层,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通过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面积;提供一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设置。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提供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提供一盖板;在所述盖板的一侧形成镜面反射材料层,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通过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面积;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将镜面反射材料层设置在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划伤镜面反射材料层,从而提高显示屏、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具有多个开口,因此,通过调节开口的数量能够调节镜面反射材料层的反射面积,从而设计不同反射率和透过率的显示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镜面反射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的开口为圆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开口并非局限于圆形,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图形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10、位于显示面板10出光的一侧的盖板3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10与盖板30之间的镜面反射材料层20。其中,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06,像素单元106是由多条相互绝缘、交叉设置的扫描线102和数据线104定义形成;盖板30与显示面板10相对设置;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为金属。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出光的一侧是指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的一侧。

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2,图2为图1中镜面反射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镜面反射层20具有多个开口202,每一像素单元106'对应至少一个开口202,且开口202的面积小于像素单元106'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10中的扫描线102和数据线104在镜面反射层20的垂直投影为扫描线102'和数据线104',像素单元106在镜面反射层20的垂直投影为像素单元106'。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中,镜面反射材料层20设置在显示面板10和盖板30之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划伤镜面反射材料层,从而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此外,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为金属,且具有多个开口202,因此,通过调节开口202的数量能够调节镜面反射材料层20的反射面积,从而设计不同反射率和透过率的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为白色金属。白色金属是金属中反射率较高的一类金属,具体地,白色金属对于光线的反射率大于等于50%。因此,采用白色金属制作镜面反射材料层20能够提高显示屏的反射率,能够使得显示屏在黑态时的反射率与镜子更加接近。其中,白色金属可以是银、铝、铜、金、铬、铁、镍。

进一步地,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为银或铝。在白色金属中,银的反射率最高,铝的反射率稍低于银,但是银和铝的反射率都高于9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镜面反射材料层在显示屏中的一种位置:镜面反射材料层位于显示面板表面并与显示面板直接接触。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10、镜面反射材料层20、盖板30以及连接盖板30和镜面反射材料层20的连接层40。其中,镜面反射材料层20位于显示面板10表面并与显示面板10直接接触。具体地,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0a、彩膜基板10b、液晶层10c以及连接阵列基板10a和彩膜基板10b的封框胶层10d,镜面反射材料层20位于彩膜基板10b的表面并与彩膜基板10b直接接触。更进一步地,镜面反射材料层20通过成膜工艺形成于彩膜基板10b的表面上,因此,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显示面板10形成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盖板30和显示面板10是相互独立的结构,而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显示面板10形成一体结构,因此,盖板30与镜面反射材料层20之间需要通过连接层40连接,连接层40可以是具有粘性的透明物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镜面反射材料层在显示屏中的另一种位置:镜面反射材料层位于盖板表面并与盖板直接接触。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3所示的显示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镜面反射材料层20所在的位置不同,其他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10、镜面反射材料层20、盖板30以及连接显示面板10和镜面反射材料层20的连接层40,镜面反射材料层20位于盖板30表面并与盖板30直接接触。具体地,镜面反射材料层20通过成膜工艺形成于盖板30的表面上,因此,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盖板30形成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盖板30和显示面板10是相互独立的结构,而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盖板30形成一体结构,因此,显示面板10与镜面反射材料层20之间需要通过连接层40连接,同样地,连接层40可以是具有粘性的透明物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更为具体地、形象地说明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盖板30、显示面板20之间的关系,图3和图4所述的显示屏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然而,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以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具体地,当显示面板10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镜面反射材料层20可以通过成膜工艺形成于显示面板10的封装层表面以实现与显示面板10为一体结构,也可以先与盖板30形成一体结构,再通过连接层与显示面板10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除了具有显示功能和镜面反射功能外,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功能,例如,触摸功能。当显示屏增加触摸功能时,镜面反射材料层可以包括多个镜面反射单元,且多个镜面反射单元复用为触控电极。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10、镜面反射材料层20以及盖板30,镜面反射材料层20位于显示面板10和盖板30之间,且镜面反射材料层20包括多个开口202。镜面反射材料层20包括多个镜面反射单元201,且多个镜面反射单元201复用为触控电极,具体地,镜面反射单元201通过触控引线204连接控制部(图中未示出),控制部通过触控引线204给镜面反射单元201传输触控信号。如图5所示,一个镜面反射单元201包括多个开口202,且镜面反射单元201对应至少一个像素单元(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盖板30在显示面板10上的垂直投影投影覆盖了镜面反射材料层20在显示面板10上的垂直投影,因此,图5中盖板30和显示面板10并未单独标注。

可选地,各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绝缘。如图5所示,各镜面反射单元201之间相互独立,且电绝缘。当个镜面反射单元201之间相互电绝缘时,显示屏可以是自电容触摸显示屏。此时,镜面反射材料层20与显示面板10是一体结构,或者是与盖板30是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引线204可以与镜面反射材料层20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具有触摸功能的镜面反射显示屏。具体地,多个镜面反射单元包括第一镜面反射单元和第二镜面反射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各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连接,各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绝缘;在第二方向上,各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绝缘,各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镜面反射单元与所述第二镜面反射单元之间电绝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显示屏相比,图6所示的显示屏的不同之处在于镜面反射单元的连接关系,其他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多个镜面反射单元201包括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和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在第一方向Y上,各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之间电连接,各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之间电绝缘;在第二方向X上,各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之间电绝缘,各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之间电连接,且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与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之间电绝缘,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

具体地,如果第一方向Y上电连接的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之间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电连接,则第二方向X上电连接的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之间采用跨桥的方式电连接;如果第二方向X上电连接的第二镜面反射单元201b之间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电连接,则第一方向Y上电连接的第一镜面反射单元201a之间采用跨桥的方式电连接。此时,显示屏可以是互电容触摸显示屏。

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以及根据上述各实施例进行简单变换所得的显示屏中,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等于20um2。上述实施例中,一个像素单元106对应多个开口202,而像素单元106的面积因分辨率要求不同而不同,然而,开口202的面积在小于像素单元106的面积的前提下,开口202的面积还受曝光工艺的限制。目前,曝光极限为3um,再加上刻蚀误差,能够形成的开口202的面积为20um2。此外,当开口的202的面积较小时,但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开口202的面积可以小于20um2

可选地,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以及根据上述各实施例进行简单变换所得的显示屏中,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的反射面积占所述显示面板的面积比例为: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70%。需要说明的是,反射面积是指反射材料层的面积减去开口的面积,其中,反射材料层的面积是指反射材料层的轮廓形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可选地,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的厚度小大于或等于

请参考表1,表1为镜面反射材料层在不同条件下对透射率和反射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以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铝为例进行说明,因此,下述中镜面反射材料层以铝膜代替。从表1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当铝膜没有设置开口时,当铝膜厚度小于时,铝膜厚度对显示屏的透过率和反射率有影响。根据实验结果,铝膜越薄,透过率越高,反射率越低。但是,当铝膜厚度大于或等于时,铝膜厚度变化不会引起显示屏透过率的改变。

另一方面,当铝膜的反射面积为20%时,只要铝膜厚度大于或等于显示屏的反射率大于等于16%,透过率小于82%且大于80%。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的反射率小于等于5%,即使反射率较低,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也有人将黑态的液晶显示屏作为镜子使用。因此,反射率大于等于16%不仅能够在黑态下作为镜子使用,在显示时也具有镜面反射的功能。此外,带有镜面反射功能的显示屏的透过率通常为15%至55%,因此,透过率小于82%且大于80%,能够正常显示。

当铝膜的反射面积为70%时,只要铝膜厚度大于或等于显示屏的反射率大于等于56%,透过率小于37%且大于30%。同样地,当铝膜的反射面积为70%时同样能够实现镜面反射功能和正常显示。

为了确保良好的镜面反射效果和显示效果,可以通过调节开口的数量使得铝膜的反射面积为20%至80%。需要说明的是,在白色金属中,银的反射率最高,因此,当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银时,反射面积为20%时,反射率会更高,即反射率更加接近20%。

再一方面,铝膜厚度变化和开口数量(反射面积)均会影响铝膜的方阻,其中,方阻为单元面积内的电阻。从表1中看出,铝膜厚度越小,方阻越大;开口数量越多(反射面积越小),方阻越大。当铝膜(镜面反射材料层)复用为触控电极时,其方阻对触控的灵敏度影响较大。现有技术中,触控电极通常为透明氧化物,例如,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ITO的方阻通常为几十欧姆,因此,对于大尺寸显示面板而言,不能使用ITO作为触控电极。然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中,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金属的方阻与ITO相比要小,更加适合作为触控电极。具体地,请参考表1,当铝膜厚度为时,反射面积为20%的铝膜的方阻为7欧姆,且随着反射面积的增加,铝膜的方阻逐渐变小。对于大尺寸触摸屏显示屏时,触控电极的方阻需要尽量小于10欧姆。由于铝膜的方阻与铝膜的厚度成反比,因此,铝膜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然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镜子的面积远大于手机的面积,因此,铝膜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当铝膜厚度为时,反射面积为20%的铝膜的方阻为1.3欧姆,反射面积为70%的铝膜的方阻为0.36欧姆。

表1镜面反射材料层在不同条件下对透射率和反射率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显示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作为镜子使用,同时可以正常显示。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具体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S11:提供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显示面板通过成膜、曝光、干刻、湿刻、封装等工艺制备而成。像素单元是由多条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扫面线和数据线定义而成,在像素单元中,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像素单元中还包括像素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对应的公共电极;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像素单元还包括阳极以及与阳极对应的阴极。

S12: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形成镜面反射材料层,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通过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面积。具体地,带有多个开口的镜面反射材料层经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首先,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沉积一层金属膜。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可以是彩膜基板的远离液晶层的一侧沉积金属膜;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以是在封装层远离发光层的一侧沉积金属膜。然后,在金属膜上形成光刻胶,并通过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最后,进行刻蚀得到具有多个开口的镜面反射材料层。

S13:提供一盖板。具体地,盖板是透明的面状物,例如,透明玻璃,透明塑料等。

S14:所述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设置。由于镜面反射材料层是通过成膜工艺形成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因此,将盖板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能够保护镜面反射材料层。具体地,盖板与镜面反射材料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胶进行粘结。

除上述制备方法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显示屏制备方法。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屏的制备方法。具体地,制备方法如下:

S21:提供一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显示面板通过成膜、曝光、干刻、湿刻、封装等工艺制备而成。像素单元是由多条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扫面线和数据线定义而成,在像素单元中,还包括薄膜晶体管。对于液晶显示面板而言,像素单元中还包括像素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对应的公共电极;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像素单元还包括阳极以及与阳极对应的阴极。

S22:提供一盖板。具体地,盖板是透明的面状物,例如,透明玻璃,透明塑料等。

S23:在所述盖板的一侧形成镜面反射材料层,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为金属,且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通过刻蚀形成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面积。具体地,带有多个开口的镜面反射材料层经过成膜、曝光、刻蚀形成。首先,在盖板的一侧沉积一层金属膜。然后,在金属膜上形成光刻胶,并通过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最后,进行刻蚀得到具有多个开口的镜面反射材料层。

S24:所述盖板设置有所述镜面反射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设置。由于盖板的一侧已经通过成膜工艺形成了镜面反射材料层,因此,将盖板设置有镜面反射材料层的一侧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相对设置能够防止镜面反射材料层在使用中被划伤。具体地,盖板与镜面反射材料层之间可以通过透明胶进行粘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中,将镜面反射材料层设置在显示面板和盖板之间,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划伤镜面反射材料层,从而提高显示屏、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调节开口的数量能够调节镜面反射材料层的反射面积,从而设计不同反射率和透过率的显示屏、显示装置。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