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680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蔽式反射屏装置。



背景技术:

抬头显示器(全称:Heads Up Display,简称HUD)是将驾驶需要的车速、油量、导航、驾驶安全辅助等行车信息投射成像于驾驶员前方的适宜位置上供驾驶员观看,从而使驾驶员始终保持抬头的姿态,避免了因低头观看仪表、导航仪或其它驾驶辅助设备上显示信息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引起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以增加行车安全。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抬头显示器大多都是通过设置反射屏来镜像显示电子屏中的行车信息的。其中,为了方便反射屏的展开和收合,反射屏是活动的安装在一底座上的,而底座上还需设置各种旋转驱动器、传动部件等内部零件来驱使反射屏作动。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不但使得底座上所设置的旋转驱动器、传动部件等内部零件会显露出来,使得用户很容易能够观察到底座上所设置的旋转驱动器、传动部件等内部零件,严重影响了反射屏在底座上安装的外形的美观性;而且还存在反射屏的作动空间有限、反射屏作动容易受到阻碍的问题。

因此,急需要一种遮蔽式反射屏装置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蔽式反射屏装置,该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美观及反射屏具有足够的作动空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包括:

底座,

上盖,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共同围成一容置腔,所述底座的前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凹槽,所述上盖的前侧形成有对位连通于所述第一避让凹槽的第二避让凹槽,且所述第二避让凹槽与所述第一避让凹槽共同形成一避让区;

旋转安装座,所述旋转安装座绕一垂直所述底座的第一轴心线枢接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旋转安装座的前侧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凹槽内;

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左右两端绕一垂直所述第一轴心线的第二轴心线枢接于所述旋转安装座上,且所述旋转支架位于所述避让区内;

反射屏,所述反射屏固定于所述旋转支架上,所述反射屏具有一闭合于所述上盖的闭合位置及一展开于所述上盖的展开位置;

展收驱动机构,所述展收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旋转安装座上,且所述展收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旋转支架传动连接于所述展收驱动机构上,且所述展收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旋转支架带动所述反射屏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于所述闭合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以及

遮蔽盖,所述遮蔽盖固定于所述旋转安装座的顶部,且所述遮蔽盖至少遮蔽于所述旋转支架左右两端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遮蔽盖包含中部盖体、第一侧盖体及第二侧盖体,所述第一侧盖体连接于所述中部盖体的左端,所述第二侧盖体连接于所述中部盖体的右端,且所述第一侧盖体及所述第二侧盖体均位于所述中部盖体的前侧。

较佳地,所述旋转支架的左端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二轴心线的第一弧形齿段,所述展收驱动机构包含旋转驱动器及传动组件,所述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旋转安装座上,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段之间;所述第一侧盖体遮蔽于所述第一弧形齿段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侧盖体的顶部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一弧形齿段转动的避让缺口。

较佳地,所述第二避让凹槽的左侧朝右方延伸有第一遮蔽片,所述第一遮蔽片遮蔽于所述第一侧盖体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及齿轮离合器,所述第一蜗杆固定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蜗轮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蜗轮底部形成有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二蜗杆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蜗杆底部形成有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一蜗轮啮合于所述第一蜗杆,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圆柱齿轮,所述齿轮离合器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段之间;所述中部盖体遮蔽于所述齿轮离合器及所述第二蜗杆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遮蔽式反射屏装置还包括电位器及从动齿轮,所述旋转支架的右端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二轴心线的第二弧形齿段,所述电位器固定于所述旋转安装座上,所述从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电位器上,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弧形齿段;所述第二侧盖体遮蔽于所述第二弧形齿段、所述从动齿轮及所述电位器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避让凹槽的右侧朝左方延伸有第二遮蔽片,所述第二遮蔽片遮蔽于所述第二侧盖体的顶部。

较佳地,所述上盖的前侧还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旋转安装座带动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转动的第三避让凹槽,所述第三避让凹槽呈扇形结构并连通于所述第二避让凹槽。

较佳地,所述遮蔽式反射屏装置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绕一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三轴心线枢接于所述底座的后侧,所述防护盖具有一闭合于所述上盖的遮蔽位置及一展开于所述上盖的避让位置;当所述反射屏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遮蔽位置的所述防护盖遮蔽于所述反射屏的顶部;当所述防护盖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防护盖避让所述反射屏在所述闭合位置与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上盖固定于底座的顶部,上盖与底座共同围成一容置腔,底座的前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凹槽,上盖的前侧形成有对位连通于第一避让凹槽的第二避让凹槽,且第二避让凹槽与第一避让凹槽共同形成一避让区;旋转安装座绕一垂直底座的第一轴心线枢接于底座内,且旋转安装座的前侧位于第一避让凹槽内;旋转支架的左右两端绕 一垂直第一轴心线的第二轴心线枢接于旋转安装座上,且旋转支架位于避让区内;反射屏固定于旋转支架上,反射屏具有一闭合于上盖的闭合位置及一展开于上盖的展开位置;展收驱动机构设于旋转安装座上,且展收驱动机构位于容置腔内,旋转支架传动连接于展收驱动机构上,且展收驱动机构驱使旋转支架带动反射屏绕第二轴心线转动于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遮蔽盖固定于旋转安装座的顶部,且遮蔽盖至少遮蔽于旋转支架左右两端的顶部。从而,通过底座、上盖及遮蔽盖体的遮蔽作用,能够将展收驱动机构等内部零件及旋转支架两端在旋转安装座上的枢接结构遮蔽起来,避免显露于外界,进而大大提高了外形的美观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底座上的第一避让凹槽与上盖上的第二避让凹槽共同形成的避让区,能够更合理的避让旋转安装座、旋转支架及反射屏的作动,从而避免旋转安装座、旋转支架及反射屏的作动受到阻碍,使得旋转安装座、旋转支架及反射屏具有足够的作动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在防护盖位于遮蔽位置且反射屏位于闭合位置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在防护盖位于避让位置且反射屏位于闭合位置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在防护盖位于避让位置且反射屏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在防护盖位于遮蔽位置且反射屏位于展开位置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上盖安装于底座上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拆除防护盖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拆除上盖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7拆除遮蔽盖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旋转支架、展收驱动机构、电位器、从动齿轮及遮蔽盖安装于旋转安装座上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0拆除遮蔽盖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的遮蔽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包括底座10、上盖20、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反射屏50、展收驱动机构60及遮蔽盖70,上盖20固定于底座10的顶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适用于与发射行车信息的抬头显示器的主机(图中未示)配合使用,即,抬头显示器的主机将行车信息投射到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上的反射屏50上,通过反射屏50将行车信息反射到驾驶员的眼中,以供驾驶员观看。具体地,上盖20与底座10共同围成一容置腔90a,底座10的前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凹槽11,上盖20的前侧形成有对位连通于第一避让凹槽11的第二避让凹槽21,且第二避让凹槽21与第一避让凹槽11共同形成一避让区90b。旋转安装座30绕一垂直底座10的第一轴心线枢接于底座10内,且旋转安装座30的前侧位于第一避让凹槽11内。旋转支架40的左右两端绕一垂直第一轴心线的第二轴心线枢接于旋转安装座30上,且旋转支架40位于避让区90b内。反射屏50固定于旋转支架40上,反射屏50具有一闭合于上盖20的闭合位置(如图1及图2所示)及一展开于上盖20的展开位置(如图3至图5所示),当反射屏50位于展开位置时,即可将抬头显示器的主机发射出来的行车信息反射到驾驶员的眼中。展收驱动机构60设于旋转安装座30上,且展收驱动机构60位于容置腔90a内,旋转支架40传动连接于展收驱动机构60上,且展收驱动机构60驱使旋转支架40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转动于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遮蔽盖70固定于旋转安装座30的顶部,且遮蔽盖70至少遮蔽于旋转支架40左右两端 的顶部。从而,通过底座10、上盖20及遮蔽盖70体的遮蔽作用,能够将展收驱动机构60等内部零件及旋转支架40两端在旋转安装座30上的枢接结构遮蔽起来,避免显露于外界,进而大大提高了外形的美观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底座10上的第一避让凹槽11与上盖20上的第二避让凹槽21共同形成的避让区90b,能够更合理的避让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的作动,从而避免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的作动受到阻碍,使得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具有足够的作动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的优点。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0及图12,遮蔽盖70包含中部盖体71、第一侧盖体72及第二侧盖体73,第一侧盖体72连接于中部盖体71的左端,第二侧盖体73连接于中部盖体71的右端,且第一侧盖体72及第二侧盖体73均位于中部盖体71的前侧,使得遮蔽盖70的形成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9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支架40的左端形成有环绕第二轴心线的第一弧形齿段41,第一弧形齿段41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此不再赘述。展收驱动机构60包含旋转驱动器61及传动组件62,旋转驱动器61具体优选为微型步进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旋转驱动器61固定于旋转安装座30上,传动组件62传动连接于旋转驱动器61的输出端与第一弧形齿段41之间,从而,使得旋转驱动器61能够通过传动组件62驱使旋转支架40绕第二轴心线转动,以带动旋转支架40上的反射屏50于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自动转动,使用方便,结构更为合理。第一侧盖体72遮蔽于第一弧形齿段41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一侧盖体72遮蔽住第一弧形齿段41及旋转支架40的左端在旋转安装座30上的枢接结构,而不会显露出来,外形更为美观。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盖体72的顶部开设有避让第一弧形齿段41转动的避让缺口721,以进一步减小第一侧盖体72沿第一轴心线方向的高度,进而减小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的整体高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的体积更薄更小,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而且,通过避让缺口721还能避让第一弧形齿段41的转动,防止阻 碍第一弧形齿段41的转动,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1、图4至图7,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凹槽21的左侧朝右方延伸有第一遮蔽片22,第一遮蔽片22遮蔽于第一侧盖体72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一遮蔽片22遮蔽住避让缺口721及第一侧盖体72,避免第一弧形齿段41及第一侧盖体72显露出来,以保障外形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62包含第一蜗杆621、第一蜗轮622、第二蜗杆623及齿轮离合器624,第一蜗杆621固定于旋转驱动器61的输出端,第一蜗轮622枢接于底座10上,第一蜗轮622底部形成有第一圆柱齿轮627,第二蜗杆623枢接于底座10上,第二蜗杆623底部形成有第二圆柱齿轮628,第一蜗轮622啮合于第一蜗杆621,第一圆柱齿轮627啮合于第二圆柱齿轮628,齿轮离合器624传动连接于第二蜗杆623与第一弧形齿段41之间。则,由旋转驱动器61通过第一蜗杆621带动第一蜗轮622转动,第一圆柱齿轮627与第一蜗轮622一起转动,第一圆柱齿轮627带动第二圆柱齿轮628转动,第二蜗杆623与第二圆柱齿轮628一起转动,第二蜗杆623驱使齿轮离合器624带动第一弧形齿段41转动,进而实现驱使旋转支架40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的转动,结构简单合理。其中,齿轮离合器624的具体结构可以选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而且,通过齿轮离合器624能够防止反射屏50被手动扳动绕第二轴心线转动时损坏展收驱动机构60的部件,结构更为安全合理。再者,中部盖体71遮蔽于齿轮离合器624及第二蜗杆623的顶部,从而通过中部盖体71遮蔽住齿轮离合器624及第二蜗杆623而不会显露出来,外形更为美观。

请参阅图8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还包括电位器80a及从动齿轮80b,旋转支架40的右端形成有环绕第二轴心线的第二弧形齿段42,第二弧形齿段42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此不再赘述。电位器80a固定于旋转安装座30上,从动齿轮80b安装于电位器80a上,从动齿轮80b啮合于第二弧形齿段42。则,当旋转支架40转动时,第二弧形齿段42会带动从动齿轮80b转动,转动的从动齿轮80b会相应的改变电位器80a的电学参数例如电阻或与电阻对应的电压), 电位器80a的电学参数与从动齿轮80b的转动角度一一对应,从而通过电位器80a实现对旋转支架40的转动角度的检测及控制。其中,电位器80a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再者,第二侧盖体73遮蔽于第二弧形齿段42、从动齿轮80b及电位器80a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二侧盖体73遮蔽住第二弧形齿段42、从动齿轮80b及电位器80a而不会显露出来,外形更为美观。

请参阅图1、图4至图7,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凹槽21的右侧朝左方延伸有第二遮蔽片23,第二遮蔽片23遮蔽于第二侧盖体73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二遮蔽片23遮蔽住第二侧盖体73,避免第二侧盖体73显露出来,而且,通过第一遮蔽片22与第二遮蔽片23形成于第二避让凹槽21的左右两侧,结构设计上更具对称性,使得外形的更为美观。

请参阅图6及图7,上盖20的前侧还形成有用于避让旋转安装座30带动旋转支架40绕第一轴心线转动的第三避让凹槽24,第三避让凹槽24呈扇形结构并连通于第二避让凹槽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避让凹槽24位于靠近第一遮蔽片22的一侧,以使第三避让凹槽24避让旋转支架40的左端及第一侧盖体72的绕第一轴心线的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还包括防护盖80c,防护盖80c绕一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第三轴心线枢接于底座10的后侧,防护盖80c具有一闭合于上盖20的遮蔽位置(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及一展开于上盖20的避让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当反射屏50位于闭合位置时,位于遮蔽位置的防护盖80c遮蔽于反射屏50的顶部;当防护盖80c位于避让位置时,防护盖80c避让反射屏50在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动。以防止反射屏50显露于外界,能够更好的保护反射屏50,避免在反射屏50上积淀灰尘等杂质而影响反射屏50的反射效果,从而起到给反射屏50防尘的作用,能够更好的保护反射屏50;而且在防护盖80c的遮蔽作用下,还能阻挡外界的光线照射到位于闭合位置的反射屏50,从而防止出现外界的光线经位于闭合位置的反射屏50反射而进入到驾驶员的眼中的情况,进而避免造成驾驶员眩晕不适的问题,能够更好的保障驾驶安全。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处于收合关闭的状态,即反射屏50位于闭合位置,防护盖80c位于遮蔽位置,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切换至如图4及图5所示的使用的状态时,先驱使防护盖80c绕第三轴心线由如图1所示的遮蔽位置转动展开至如图2所示的避让位置,再由旋转驱动器61驱使传动组件62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由如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转动展开至如图3所示展开位置,接着,再驱使防护盖80c绕第三轴心线转动返回至如图4所示的遮蔽位置,则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即处于使用的状态。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处于使用的状态时,即反射屏50在展开位置时,可根据驾驶员的使用需求,通过驱使旋转安装座30绕第一轴心线转动来调整反射屏50的向左或向右摆动,而旋转安装座30带动旋转支架40及遮蔽盖70在避让区90b内转动,以及由旋转驱动器61驱使传动组件62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转动来调整反射屏50的倾斜角度,以调整反射屏50的沿左右方向及沿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位置的使用需求。

如图4及图5所示,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切换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收合关闭的状态时,先驱使防护盖80c绕第三轴心线由图4所示的遮蔽位置转动展开至如图3所示的避让位置,再由旋转驱动器61驱使传动组件62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由图3所示的展开位置转动返回至如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接着,再驱使防护盖80c绕第三轴心线转动返回至如图1所示遮蔽位置以遮蔽于位于闭合位置的反射屏50的顶部,则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即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收合关闭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的上盖20固定于底座10的顶部,上盖20与底座10共同围成一容置腔90a,底座10的前侧形成有第一避让凹槽11,上盖20的前侧形成有对位连通于第一避让凹槽11的第二避让凹槽21,且第二避让凹槽21与第一避让凹槽11共同形成一避让区90b;旋转安装座30绕一垂直底座10的第一轴心线枢接于底座10内,且旋转安装座 30的前侧位于第一避让凹槽11内;旋转支架40的左右两端绕一垂直第一轴心线的第二轴心线枢接于旋转安装座30上,且旋转支架40位于避让区90b内;反射屏50固定于旋转支架40上,反射屏50具有一闭合于上盖20的闭合位置及一展开于上盖20的展开位置;展收驱动机构60设于旋转安装座30上,且展收驱动机构60位于容置腔90a内,旋转支架40传动连接于展收驱动机构60上,且展收驱动机构60驱使旋转支架40带动反射屏50绕第二轴心线转动于闭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遮蔽盖70固定于旋转安装座30的顶部,且遮蔽盖70至少遮蔽于旋转支架40左右两端的顶部。从而,通过底座10、上盖20及遮蔽盖70体的遮蔽作用,能够将展收驱动机构60等内部零件及旋转支架40两端在旋转安装座30上的枢接结构遮蔽起来,避免显露于外界,进而大大提高了外形的美观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通过底座10上的第一避让凹槽11与上盖20上的第二避让凹槽21共同形成的避让区90b,能够更合理的避让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的作动,从而避免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的作动受到阻碍,使得旋转安装座30、旋转支架40及反射屏50具有足够的作动空间,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式反射屏装置100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