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特别是彩色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受液晶显示器的市场拉动,背光源产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藉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0-50%,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可说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如高亮度化、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轻薄化等)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在背光模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反射片安装,但是目前背光模组上反射片的安装一般都是通过工人手工进行,人工操作发繁琐,组装速度慢,并且每个工人的手法大多都不相同,易造成组装后的反射片歪斜、与其他光学材料发生干涉的问题,生产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背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与立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位于操作箱的左侧,所述立柱的正表面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立柱一侧的顶部 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靠近立柱的一侧与滑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贯穿立柱且延伸至立柱的外部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正表面对应滑动杆的位置开设有通槽,且通槽位于控制器的上方,所述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通槽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表面与滑动杆活动连接,所述滚轴的一端贯穿支架且延伸至支架的外部,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皮带与延伸至支架外部的滚轴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器,且红外接收器位于气缸的左侧,所述气缸的自由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背板配合组装的反射片。
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背板的底部与放置槽内壁的底部接触,所述操作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表面与杠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杠杆一端的顶部与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另一端贯穿操作箱且延伸至放置槽的内部与背板的底部接触,所述杠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按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动杆的另一端贯穿操作箱且延伸至操作箱的顶部与按动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与上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远离连接杆的一侧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位于背板的左侧。
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管,所述直管的底部贯穿安装板且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与吸盘体固定连接,所述直管与吸盘体内部连通,所述吸盘体远离直管的一侧与反射片的顶部接触,所述直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远离吸盘体的一侧与活塞杆 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贯穿直管且延伸至安装板的内部与金属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金属板配合使用的电磁铁装置,所述安装板内壁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微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微控制器位于电磁铁装置的右侧。
所述红外发射器的输出端与红外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比对模块、电机、气缸和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比对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装置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与市政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市政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装置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动块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轨配合使用滑轮,在滑轨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滚轮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相适配的第二齿牙。
优选的,所述按动块远离按动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点。
优选的,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推动杆相适配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操作箱的顶部开设有与按动杆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装置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一端与安装板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金属板配合使用的接触板,所述铁芯的表面设置线圈,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蓄电池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比对模块的内部设置有预设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操作简单,组装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生产量大,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方便实用。
(2)、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当反射片组装完成后,向下按动按动块,按动块向下移动过程中推动连接杆,从而带动杠杆旋转促使推动杆向上运动,推动杆向上运动过程中将背板弹出放置槽,降低了操作人员拿取背板的操作难度,缩短了组装成品的收取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并且弹簧在拿取背板后利用自身的特性使按动块复位,不需要人工进行复位,有效节约了人力。
(3)、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通过蓄电池对电磁铁装置进行供电,电磁铁装置在通电时产生磁性,产生的磁性促使金属板向上运动,金属板运动过程中带动活塞板往远离吸盘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吸盘体内部的气体吸入直管的内部,促使反射片与吸盘体紧密接触,夹紧牢固可靠,有效防止了在组装时因为外界抖动金属板脱离安装板,保证了组装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电磁铁装置在断电时磁性消失,调节工作简单快速,便于人们操作。
(4)、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电机旋转时通过皮带带动滚轴旋转,滚轴旋转过程中带动滚轮旋转,滚轮旋转过程中带动滑动杆运动,从而调节气缸底部安装板的位置进行组装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推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量,节省了组装时间,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通过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进行组装对位工作,对位精度高,有效避免了对位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对位质量高,组装完成后的产品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B-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操作箱、3背板、4立柱、5主控制器、6顶板、7滑动块、8滑动杆、9限位板、10通槽、11电机、12支架、13滚轴、14滚轮、15转轴、16皮带、17气缸、18红外接收器、19安装板、20反射片、21放置槽、22支座、23旋转杆、24杠杆、25推动杆、26连接杆、27按动杆、28按动块、29上固定块、30弹簧、31下固定块、32红外发射器、33安装槽、34直管、35吸盘体、36活塞板、37活塞杆、38金属板、39电磁铁装置、40微控制器、41蓄电池、42信号放大模块、43 A/D转换模块、44数据比对模块、45反馈模块、46市政电源、47滑轨、48滑轮、49限位块、50第一齿牙、51第二齿牙、52凹槽、53防滑凸点、54第一通孔、55第二通孔、56铁芯、57接触板、58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操作箱2,操作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背板3,底座1的顶部与立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立柱4位于操作箱2的左侧,立柱4的正表面设置有主控制器5,立柱4一侧的顶部与顶板6固 定连接,顶板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块7,顶板6的底部设置有滑轨47,滑动块7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轨47配合使用滑轮48,在滑轨47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49,限位块49防止滑轮49脱离滑轨47,滑动块7靠近立柱4的一侧与滑动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动杆8的另一端贯穿立柱4且延伸至立柱4的外部与限位板9固定连接,限位板9限制滑动杆8脱出立柱4,立柱4的正表面对应滑动杆8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0,且通槽10位于控制器5的上方,通槽10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1,通槽10内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设置有滚轴13,滚轴1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滚轮14,滚轮14的表面与滑动杆8活动连接,滑动杆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齿牙50,滚轮14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齿牙50相适配的第二齿牙51,滚轴13的一端贯穿支架12且延伸至支架12的外部,电机11的转轴15通过皮带16与延伸至支架12外部的滚轴13传动连接,滑动块7的底部与气缸17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滑动块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接收器18,且红外接收器18位于气缸17的左侧,气缸17的自由端与安装板19固定连接,安装板19远离气缸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背板3配合组装的反射片20,电机11旋转时通过皮带16带动滚轴13旋转,滚轴13旋转过程中带动滚轮14旋转,滚轮14旋转过程中带动滑动杆8运动,从而调节气缸17底部安装板19的位置进行组装工作,不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推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量,节省了组装时间,效率高。
如图2所示,操作箱2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21,背板3的底部与放置槽21内壁的底部接触,操作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座22,支座2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旋转杆23,旋转杆23的表面与杠杆24的中部固定连接,杠杆24一端的顶部与推动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推动杆25的另一端贯穿操作箱2且延伸至放置槽21的内部与背板3的底部接触,操作箱2的顶部开设有与推动杆25相适配的第一通孔54,杠杆2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26固定连接,连接杆26的顶部与按动杆27的一端固定连接,按动杆27的另一端贯穿操作箱 2且延伸至操作箱2的顶部与按动块28固定连接,操作箱2的顶部开设有与按动杆27相适配的第二通孔55,按动块28远离按动杆2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2,凹槽5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凸点53,通过在按动块28上开设凹槽52,并在凹槽52内部设置防滑凸点53,增加了手部与按动块28之间的摩擦力,便于人们按动按动块28,连接杆26的底部与上固定块29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固定块29远离连接杆26的一侧与弹簧30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30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块31固定连接,操作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红外发射器32,红外发射器32位于背板3的左侧,当反射片20组装完成后,向下按动按动块28,按动块28向下移动过程中推动连接杆26,从而带动杠杆24旋转促使推动杆25向上运动,推动杆25向上运动过程中将背板3弹出放置槽21,降低了操作人员拿取背板3的操作难度,缩短了组装成品的收取时间,提高了组装效率;并且弹簧30在拿取背板3后利用自身的特性使按动块28复位,不需要人工进行复位,有效节约了人力。
如图3所示,安装板19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33,安装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直管34,直管34的底部贯穿安装板19且延伸至安装槽33的内部与吸盘体35固定连接,直管34与吸盘体35内部连通,吸盘体35远离直管34的一侧与反射片20的顶部接触,直管3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板36,活塞板36远离吸盘体35的一侧与活塞杆37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杆37的另一端贯穿直管34且延伸至安装板19的内部与金属板38固定连接,安装板19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金属板38配合使用的电磁铁装置39,电磁铁装置39包括铁芯56,铁芯56的一端与安装板19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铁芯5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金属板38配合使用的接触板57,铁芯56的表面设置线圈58,安装板19内壁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微控制器40和蓄电池41,微控制器40位于电磁铁装置39的右侧,线圈58通过导线与蓄电池41固定连接,通过蓄电池41对电磁铁装置39进行供电,电磁铁装置39在通电时产生磁性,产 生的磁性促使金属板38向上运动,金属板38运动过程中带动活塞板37往远离吸盘体35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吸盘体35内部的气体吸入直管34的内部,促使反射片20与吸盘体35紧密接触,夹紧牢固可靠,有效防止了在组装时因为外界抖动金属板38脱离安装板19,保证了组装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且电磁铁装置39在断电时磁性消失,调节工作简单快速,便于人们操作。
如图6所示,红外发射器32的输出端与红外接收器18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接收器18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43的输入端连接,A/D转换模块43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5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5的输出端分别与数据比对模块44、电机11、气缸17和微控制器40的输入端连接,数据比对模块44的内部设置有预设值,数据比对模块4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45的输入端连接,反馈模块45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5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40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装置39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5的第三输入端与市政电源46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市政电源46的第二输出端与蓄电池41的输入端连接,市政电源46对蓄电池41进行充电,并对电机11进行供电,蓄电池41的输出端与电磁铁装置39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蓄电池41只对电磁铁装置39进行供电,红外发射器32发出信号,红外接收器18接收红外发射器32发生的信号,信号经过信号放大模块42进行放大传输给A/D转换模块43进行转换,A/D转换模块43即模数转换模块,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通常的模数转换模块43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主控制器5将转换完成后的信号传输到数据比对模块44,数据比对模块44将传输进来的信息与预设值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合格时,主控制器5控制电机11停止,并同时控制气缸17伸长进行组装时,当比对结果不合格时,电机11继续工作,直到滑动块7上的红外接收器18接收的信号为合格时,主控制器5才控制电机11停止工作,对位精度高,有效避免了对位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对位质量高,组装完成后的产品整齐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片组装装置,操作简单,组装迅速,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生产量大,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方便实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