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此散热模组的光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48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此散热模组的光机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领域,特别是涉及热管型散热模组和采用此散热模组的光机模块。



背景技术:

数字光源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简称DLP)投影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光源所发出来的照明光束,经过高速旋转的色轮(color wheel)将光束过滤成红、绿、蓝(R,G,B)三种颜色后传递到数字微镜组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以转换成影像光束,再藉由投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影在屏幕上形成画面。通过数字微镜组件上的微镜片不断地变化角度,并配合高速旋转的色轮,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一个图素(pixel)就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此外,利用激光光源发出蓝色光束,且此蓝色光束可激发荧光轮上的荧光粉后,产生红色或绿色光束。

为了避免外界的灰尘堆积在色轮上而影响投影装置的投影质量或造成投影装置无法正常运作,在一些设计中将色轮配置于壳体所构成的密闭空间内以隔绝外界的灰尘。然而,色轮的马达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难以从密闭空间被排出,且高能量光束将导致色轮上的荧光粉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光学转换效率。以往对荧光轮的散热主要采用风扇、冷却装置等进行主动散热,其散热效果不佳,因此目前已采用热传导的方式对荧光轮进行主动散热,采用由散热片和导热管结合的散热器,将荧光轮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

中国专利CN104516178A公开了一种光机模块,该光机模块采用一个热管型散热模组进行主动散热。散热模组由第一散热件、导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组成,第一散热件要配置在光机模块中,将荧光轮运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件传递第二散热件中进行散发。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的结构一样,都是有数片散热片组成,散热片与导热件之间的固定采用锡焊工艺。锡焊虽说操作简便,但是却存在着诸多缺点,例如:散热片与导热件之间有锡铅混合物隔离,使得散热片优良的导热性能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锡焊密封性差、遇高温锡料容易融化流到散热片和荧光轮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导热管与吸热件之间采用铆合紧配制程进行固定连接,不会污染荧光轮,而且导热管与吸热件直接接触,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传热的介质,能够对荧光轮进行较佳地散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热管型散热模组,包括导热管、吸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管具有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件设置在吸热端,所述散热件设置在冷凝端;所述吸热件由数片散热片组合而成,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管之间采用铆合紧配制程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散热片具有对应所述导热管数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圆周侧设置有一圈圆周凸缘,所述圆周凸缘的内壁与所述导热管吸热端的外壁相匹配,所述圆周凸缘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铆接齿,所述圆周凸缘通过所述铆接齿与所述导热管的吸热端铆接组装。

进一步的是,所述散热件也是由数片散热片组成,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吸热管之间采用锡焊焊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散热件也是由数片散热片组成,所述散热片具有对应所述导热管数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圆周侧设置有一圈圆周凸缘,所述圆周凸缘的内壁与所述导热管冷凝段的外壁相匹配,所述圆周凸缘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铆接齿,所述圆周凸缘通过所述铆接齿与所述导热管的冷凝端铆接组装。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热管上套设安装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吸热件与散热件之间。

导热管与吸热件之间采用铆压紧配制程进行固定连接,导热管与吸热件直接接触,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传热的介质,充分保证了散热模组的散热性能。

一种光机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密封腔,荧光轮置于所述密封腔中,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安装上述热管型散热模组;所述吸热件从安装孔插入密封腔中,所述吸热件贴合于荧光轮 的底面上,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面;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锁附在壳体上将安装孔进行封闭。光机模块内部的荧光轮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到达吸热件后,经由导热管被传递至光机模块外部的散热件中,以确实地对荧光轮进行散热。由于吸热件与导热管之间采用的是铆压紧配制程,而不是锡焊,因此吸热件不会污染荧光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热管型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导热管与散热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所公开的光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所公开的热管型散热模组与光机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中所示的是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包括四根圆形的导热管1、吸热件2和散热件3,导热管1具有吸热端和冷凝端,吸热件2设置在吸热端,散热件3设置在冷凝端;导热管上套设安装有一块固定板6,固定板位于吸热件与散热件之间。

参见图2,吸热件2由数片散热片2a组合而成,散热片与导热管1之间采用铆合紧配制程进行固定连接。散热片与导热管1之间的具体铆合结构如下:散热片具有对应导热管数量的通孔2b,通孔的圆周侧设置有一圈圆周凸缘2c,圆周凸缘的内壁与导热管1吸热端的外壁相匹配,圆周凸缘为连续一体式等高设置以确保导热管1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并确保散热效 率;散热片通过圆周凸缘的间隔作用而等间距同向平行设置,以使圆形的通孔及圆周凸缘形成供导热管13穿过的圆形通道。圆周凸缘的内壁上设置有数个铆接齿2d(参见图3),这些铆接齿沿圆周凸缘的轴向圆周等间距设置一圈,铆接齿的具体数量根据导热管1的壁厚很直径决定,圆周凸缘通过铆接齿与导热管1的吸热端铆接组装。铆接齿在铆接后需插入导热管1中,所以铆接齿的厚度要根据导热管1的壁厚决定,但是要以铆接齿的铆接深度不能破坏导热管1内部具有毛细作用的颗粒层为前提条件。

散热件3与吸热件2的结构一样,也是由数片散热片组成,散热片与导热管1之间也采用相同结构的铆压紧配制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散热件3也是由数片散热片组成,但是散热片与吸热管之间采用锡焊焊接。由于散热件3是位于光机模块的外面,因此散热件3中锡焊料不会因为高温融化,即使出现融化现象,也不会污染荧光轮。

综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可以得出,导热管与吸热件之间采用铆压紧配制程进行固定连接,导热管与吸热件直接接触,中间没有任何阻碍传热的介质,充分保证了散热模组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三

图4、图5和图6中所示的一种光机模块,包括壳体5,壳体内具有密封腔5a,荧光轮5b置于密封腔中,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孔5c,该安装孔用于安装安装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吸热件2从安装孔插入密封腔中,吸热件贴合于荧光轮的底面上,散热件3位于壳体的外面;固定板6通过螺栓锁附在壳体上将安装孔进行封闭。光机模块内部的荧光轮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到达吸热件后,经由导热管被传递至光机模块外部的吸热件中,以确实地对荧光轮进行散热。由于吸热件与导热管之间采用的是铆压紧配制程,而不是锡焊,因此吸热件不会污染荧光轮。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 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