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及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616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镜头组件及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镜头组件及相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子产品,不仅追求功能多,效果好,还追求体积小,轻薄,便于携带。相机作为旅行必备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专业的数码相机为了获取更好的拍照效果,镜头组件往往具有调焦等功能,并且效果越好的相机,其镜头组件长度一般越长,此种镜头组件长度较长的相机若应用于无人机挂载,相机载荷过重且不容易实现平衡,因为不适用于无人机挂载。无人机飞行具有轻微的震动,尽管经过云台减震后,效果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避免,然而还是对负载相机有影响,因此无人机的负载相机的镜头组件其中一个主要功能在于固定相机镜头不抖动,并且要求结构布局紧凑。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及相机,旨在优化镜头组件及相机组件内部结构布局,使得镜头不抖动,且实现所述镜头组件及相机的小型化和轻巧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固定调节件、安装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调节件包括用于调光的调节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调节部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形成所述镜头的收容空间,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所述安装件背离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安装腔,所述调节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套接部,所述连接部套接于所述环形套接部中。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套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套装于所述镜头的外圆周上,所述固定件包括套装于所述镜头的前端外圆周上的第一固定部以及套装于所述镜头的镜身外圆周上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所述环形套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的一端凸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环的周向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相机的外壳卡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上开设有两个位于相对位置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由所述安装环的外周面往径向方向开设。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呈喇叭状,所述调节部的喇叭开口开向远离镜头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内设有与所述镜头同轴的入光孔,所述调节部的内圆周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入光孔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台阶由调节部内径较小的一端往调节部开口的方向依次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还安装有透光镜片,所述透光镜片位于所述调节部喇叭开口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以及相机的外壳,所述镜头组件装设于所述相机的外壳内,所述安装件装设于所述相机的外壳上。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固定调节件、安装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调节件包括用于调光的调节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调节部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形成所述镜头的收容空间,所述安装件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所述安装件背离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安装腔,所述调节部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所述安装件与相机的外壳连接,以固定固定调节件,固定调节件设置连接部与镜头上的固定件进行连接,所述镜头通过固定调节件和固定件固定,实现镜头的固定不抖动;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固定调节件、安装件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上的固定件,所述镜头、固定调节件、安装件以及固定件之间布局紧凑,固定调节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的镜头收容空间,使得相机的外壳中不用再另外预留空间来收容镜头,缩短了镜头的整体长度,减小了镜头组件的整体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件与固定调节件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调节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调节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相机的正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A-A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镜头2固定调节件3固定件21调节部31环形套接部22连接部32第一固定部211环形台阶33第二固定部4透光镜片5安装件51安装腔52安装环521环形卡槽522安装口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至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调节件2与固定件3的组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组件,用于安装于相机内,其包括镜头1、固定调节件2、安装件5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1上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调节件2包括用于调光的调节部21以及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背离所述调节部21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连接形成所述镜头1的收容空间;所述安装件5与相机的外壳连接,所述安装件5背离与相机的外壳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安装腔51,所述调节部2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51内。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所述安装件5与相机的外壳连接,以固定固定调节件2,固定调节件2设置连接部22与镜头1上的固定件3进行连接,所述镜头1通过固定调节件2和固定件3固定,实现镜头1的固定不抖动;镜头1、固定调节件2、安装件5以及固定件3之间布局紧凑,固定调节件2与固定件3之间形成的镜头1收容空间,使得镜头1的外壳中不用再另外预留空间来收容镜头1,缩短了镜头1的整体长度,减小了镜头组件的整体体积。具体地,固定镜头1时,镜头1装设于所述收容空间中,镜头1外沿抵在连接部22的内壁上,同时配合固定件3将镜头1的外周固定,使得镜头1的固定固定性更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连接部2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套接部31,所述连接部22套接于所述环形套接部31中。优选地,所述固定件3为柔性材料制作形成。所述固定件3通过设置环形套接部31直接套紧所述连接部22,这种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所述固定调节件2快速安装于所述固定件3上,且能够快速从所述固定件3上拆卸。相应地,所述调节部21与所述固定件3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所述调节部21与所述固定件3连接的一端设置环形套接部31,所述固定件3套接于所述环形套接部31中。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套接部31与所述调节部21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节部21上的入光孔要求与所述镜头1的轴线同轴,所述调节部21与所述环形套接部31采用过盈配合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提高所述入光孔与所述镜头1的同轴精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3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外圆周上,所述固定件3包括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前端外圆周上的第一固定部32以及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镜身外圆周上的第二固定部33,所述第一固定部32背离所述第二固定部33的一端设置所述环形套接部31,所述第一固定部3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33的内径。由于镜头1前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镜头1的镜身,将第二固定部33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镜身外圆周上,而第一固定部32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前端外圆周上,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所述固定件3与位于所述镜头1前方的固定调节件2的连接,另一方面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防止所述固定件3脱离所述镜头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件3用于连接所述镜头1与所述固定调节件2,所述固定件3设置于所述镜头1上,省去所述固定件3在所述镜头1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固定件3结构简单,直接套装于所述镜头1的外圆周上,装配方式简单。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3至图4,所述安装件5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连接的一端凸设有安装环52,所述安装环52与所述安装腔51连通;所述安装环52的周向开设有环形卡槽521,所述环形卡槽521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卡合连接。所述安装件5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通过安装环52连接,所述安装环52嵌入所述镜头1的外壳内,所述镜头1的外壳卡入所述环形卡槽521中,实现所述安装件5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环52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连接通过卡合的方式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牢固,且环形卡槽521定位,有利于提高所述安装件5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的装配精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环52与所述镜头1的外壳的安装方式有多种,还可以在所述安装环52的内周上凸设有环形卡槽521,在所述镜头1的外壳的外圆周上设置环形凸台,所述安装环52套设于所述镜头1的外壳上,所述环形凸台521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实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52上开设有两个位于相对位置的安装口522,所述安装口522由所述安装环52的外周面往径向方向开设。在安装环52上设置安装口522,安装环52可通过旋转的方式旋入所述镜头1的外壳内,进而使所述镜头1的外壳卡入所述环形卡槽521中,安装方式简单,有利于所述安装环52的快速装入和快速拆卸。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5至图6,所述调节部21内设有与所述镜头1同轴的入光孔,所述调节部21由所述入光孔的圆周往所述镜头1的轴线延伸以形成喇叭状,所述调节部21的喇叭开口开向远离镜头1的一侧。所述调节部21用于调节进入所述镜头1的光,在所述调节部21上设置于所述镜头1同轴的入光孔,便于光线射入;所述调节部21的喇叭开口方向与所述镜头1接收光线的方向相反,光线射入时经过调节部21后反射,并通过入光孔进入镜头1,所述调节部21呈喇叭状设计,有利于将光线汇集,让所述镜头1捕捉到足够的光线,使得照相机达到更好的拍照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调节部2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所述调节部21呈杯状,光线由杯口射入,在调节部21的内壁上反射后由入光孔进入镜头1,同样起到汇集光线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部21内设有与所述镜头1同轴的入光孔,所述调节部21的内圆周上设有若干个环形台阶211,所述环形台阶211与所述入光孔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台阶211由调节部21内径较小的一端往调节部21开口的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调节部21的内圆周上设置环形台阶211,相对于光滑的内表面,光射入后的反射效果更佳,且更有规律的反射进入所述镜头1中。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所述环形台阶211是为了让所述镜头1捕捉到更多更好的光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51内还安装有透光镜片4,所述透光镜片4位于所述调节部21喇叭开口处。光线进入所述镜头1前,先经过透光镜片4后射入所述固定调节件2上,再经过所述调节部21聚光后从入光孔进入所述镜头1,被所述镜头1接收,使得聚光效果更好,拍摄的图片更清晰。参照图7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机,所述相机包括镜头组件以及相机的外壳,所述镜头组件装设于所述相机的外壳内,所述安装件装设于所述相机的外壳上。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1、固定调节件2、安装件5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1上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调节件2包括用于调光的调节部21以及连接部22,所述连接部22背离所述调节部21一端与所述固定件3连接形成所述镜头1的收容空间;所述安装件5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所述安装件5背离与所述相机的外壳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安装腔51,所述调节部2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51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相机具有固定调节件2,使得相机的拍照效果更好,且由于镜头组件的布局紧凑,镜头1的长度较短,使得相机整体的体积变小,方便携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