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764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显微镜光学适配装置是一种用于连接在显微镜与数码摄像设备之间的装置,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数码摄像设备显示或者进行拍摄记录。此时除了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操作者如医生之外,操作者的助手、旁观者也可以同时通过数码摄像设备看见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内容。但是由于使用显微镜场所的不同,助手、旁观者所在的位置也不同,而显微镜光学适配装置连接后无法调整,造成观察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包括主体外壳、设置在所述的主体外壳内的光学镜片组,所述的主体外壳设置有用于连接显微镜的第一连接口、用于连接数码摄像设备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的主体外壳包括第一主体外壳和第二主体外壳,所述的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上,所述的第二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上,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口,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第四连接口,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与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通过所述的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的第四连接口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的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的开口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的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的开口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包括前第一主体外壳和后第一主体外壳,所述的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的前第一主体外壳上,所述的第三连接口设置在所述的后第一主体外壳上,所述的前第一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五连接口,所述的后第一主体外壳上还设置有第六连接口,所述的前第一主体外壳与所述的后第一主体外壳通过所述的第五连接口与所述的第六连接口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光学镜片组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成像透镜组、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所述的第一成像透镜组、第一反射棱镜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内;所述的第二反射棱镜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学镜片组还包括转向棱镜,所述的转向棱镜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内,位于所述的第一成像透镜组、第二反射棱镜之间的光路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转向棱镜能够单独绕其光轴旋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主体外壳上设置有能够绕其轴线旋转的转动壳体,所述的转向棱镜与所述的转动壳体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光学镜片组还包括第二成像透镜组,所述的第二成像透镜组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主体外壳内,位于所述的第二反射棱镜下游的光路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反射棱镜、第二反射棱镜为直角棱镜。

优选地,所述的显微镜为手术显微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中的一种;所述的数码摄像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中的一种。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主体外壳、第二主体外壳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可以调节数码摄像设备的连接方向,使观察更加便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户体验操作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状态二示意图(相对状态一转向90度);

附图3为本实施例状态三示意图(相对状态一转向180度);

附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0、第一主体外壳;10a、前第一主体外壳;10b、后第一主体外壳;100、第一连接口;101、第三连接口;102、第五连接口;103、第六连接口;11、第二主体外壳;110、第二连接口;111、第四连接口;20、第一成像透镜组;21、第一反射棱镜;22、第二反射棱镜;23、第二成像透镜组;24、转向棱镜;3、转动壳体;4、数码摄像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一种显微镜影像转向系统,包括主体外壳、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光学镜片组,主体外壳设置有用于连接显微镜的第一连接口100、用于连接数码摄像设备4的第二连接口110。其中:显微镜一般为手术显微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数码摄像设备4主要为手机、照相机,当然平板电脑、摄像机也可以连接。

如图1、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外壳包括第一主体外壳10和第二主体外壳11,第一连接口100设置在第一主体外壳10上,第二连接口110设置在第二主体外壳11上,第一主体外壳10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口101,第二主体外壳11上还设置有第四连接口111,第一主体外壳10的第一连接口100与第三连接口101的开口方向相垂直,第二主体外壳11的第二连接口110与第四连接口111的开口方向相垂直,第一主体外壳10与第二主体外壳11通过第三连接口101与第四连接口111转动连接。当数码摄像设备4连接在第二连接口110上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二主体外壳11调整数码摄像设备4所面对的方向,满足坐在侧部和对面的观察者观察。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主体外壳的结构,光学镜片组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成像透镜组20、第一反射棱镜21、第二反射棱镜22,第一成像透镜组20、第一反射棱镜21设置在第一主体外壳10内;第二反射棱镜22设置在第二主体外壳11内,第一反射棱镜21、第二反射棱镜22可以采用直角棱镜。此时第二连接口110可以连接照相机、摄像机。当第二连接口110连接手机、平板电脑时,光学镜片组还包括第二成像透镜组23,第二成像透镜组23设置在第二主体外壳11内,位于第二反射棱镜22下游的光路上。

此外,光学镜片组还可以包括转向棱镜24,转向棱镜24设置在第一主体外壳10内,位于第一成像透镜组20、第二反射棱镜21之间的光路上,转向棱镜24能够单独绕其光轴旋转,从而调整成像在数码摄像设备感光单元上光学图像方向,如使数码摄像设备感光单元上的光学图像的方向始终是正向的便于观察者观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外壳10上设置有能够绕其轴线旋转的转动壳体3,转向棱镜24与转动壳体3相连接,通过操作转动壳体3便可以调节转向棱镜24。

此外,第一主体外壳10还可以分成两部分,包括前第一主体外壳10a和后第一主体外壳10b,此时:第一连接口100设置在前第一主体外壳10a上,第三连接口101设置在后第一主体外壳10b上,前第一主体外壳10a上还设置有第五连接口102,后第一主体外壳10b上还设置有第六连接口103,前第一主体外壳10a与后第一主体外壳10b通过第五连接口102与第六连接口103转动连接,即前第一主体外壳10a和后第一主体外壳10b可以绕同一轴线旋转。这样,第一成像透镜组20、转向棱镜24具体设置在前第一主体外壳10a内,转动壳体3设置在前第一主体外壳10a上;第一反射棱镜21则设置在后第一主体外壳10b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