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6767发布日期:2018-07-04 04: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背光源包括:

光源;

偏光导光板,所述偏光导光板包括相邻且相连的入光面与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自然光并从所述出光面出射偏振光,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偏光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

第一光线调制层,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由各向同性的材料组成,且被基本上尺寸一致地设置在所述偏光导光板之上,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远离所述偏光导光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连续排列的光调制单元,以调制所述偏振光出射的横向角度,所述光调制单元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入光面方向延伸,每个光调制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相交的两个平面,所述两个平面沿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法线对称,且每个平面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相交所形成的夹角为≤45°的锐角;以及

低折射率层,所述低折射率层被基本上尺寸一致地设置在所述偏光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调制单元彼此相邻地平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单元的高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总厚度的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制单元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顶部为弧形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范围为20°-4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范围为25°-45°,短底边与长底边的比值范围在0-0.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为弧形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形状的底角范围为20°-45°,所述弧形的曲率半径与底边的比值范围在0-0.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47-1.57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背光源进一步包括第二光线调制层,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由各向同性的材料组成,且被基本上尺寸一致地设置在所述偏光导光板之上,以调制所述偏振光出射时的纵向角度,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远离所述偏光导光板的表面设置有平行排列的斜三角形棱镜结构,所述斜三角形棱镜结构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位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上方,或者所述第二光线调制层位于所述第一光线调制层与所述偏光导光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角度可调制的偏光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导光板包括:

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具有微型棱镜结构,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偏光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平行;以及

双折射层,所述双折射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层的上表面无缝紧密结合,所述双折射层的上表面为基本上光滑的表面,所述双折射层的光轴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微型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

其中,所述基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双折射层的寻常光折射率基本上一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