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9939发布日期:2019-04-16 23:5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纸显示是一种具有类似纸张显示性能的平板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面板在电子阅读器(电子书)、电子价格牌,工业仪器仪表、动态显示广告牌以及媒介产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以作为商品标签的长条形电子纸显示屏为例,目前的长条形电子纸显示屏通常包括多个独立控制和分别显示的小型电子纸显示模组,各个独立的电子纸显示模组之间的间距非常小,在不同控制芯片协同作用下使得整个长条形电子纸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但是由于其是独立控制的,需要设置多颗控制芯片和多个柔性电路板为显示屏内的数据信号线提供驱动信号,需要的控制芯片的数量较多,例如像指示牌,广告牌等长度超过1.5m的电子纸产品,需要10颗控制芯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存在的需要的控制芯片的数量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中,其显示区包括多个子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数据线,每个所述子显示区包括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条扫描线交叉设置形成多个子像素;在所述显示区内,同一列上的所述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在每个子显示区内,同一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扫描线,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包括第1条扫描线、第2条扫描线……第N条扫描线,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相互电绝缘,不同子显示区的第1条扫描线相互电连接,不同子显示区的第2条扫描线相互电连接,……,不同子显示区的第N条扫描线相互电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阵列基板还包括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每一子显示区的全部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不同子显示区的子像素电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纸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基板、电泳膜和公共电极层,电泳膜位于公共电极层与阵列基板之间,且电泳膜覆盖该阵列基板上的多个子显示区。其中,阵列基板可以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阵列基板、电子纸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中,显示区包括多个子显示区,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相互电绝缘,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相互电连接,并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每一个子显示区的显示时间,可以减少扫描信号引脚的数量,节省成本。当采用控制芯片和/或柔性电路板时,只需要少量甚至只需要一颗控制芯片和/或柔性电路板即可实现驱动多个子显示区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减少控制芯片和/或柔性电路板的数量,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中一个子像素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5是沿着图4中a1-a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沿着图4中a3-a4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9是沿着图8中a5-a6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沿着图8中a7-a8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沿着图13中b1-b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阵列基板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沿着图15中b3-b4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膜层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19是沿着图18中c1-c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阵列基板100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的至少一端或者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至少包括两个子显示区,图1中阵列基板示例性的设置有五个子显示区,分别为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第四子显示区AA4与第五子显示区AA5。该多个子显示区沿列向依次排列,形成一个沿列向延伸的条状的阵列基板100,且该阵列基板可以实现对每一个子显示区的单独控制,进而实现在由该阵列基板形成的显示面板的各个子显示区显示不同的画面。

阵列基板100的非显示区BB内还设置有绑定区1001,位于阵列基板100的在列向上的一端,例如可以在靠近第一子显示区AA1的一端的非显示区BB内,用于绑定控制芯片IC和/或柔性线路板。例如可以为:阵列基板100至设置有一个控制芯片IC和/或一个柔性线路板,并可以通过该一个控制芯片IC和/或一个柔性线路板同时驱动阵列基板100上的多个子显示区实现独立的画面显示或者刷新。

图2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中一个子像素的结构组成示意图,为清楚起见,图2只是示例性的示出了其部分子显示区。如图1、图2与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10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三个子显示区沿列向排列,形成一个沿列向延伸的条状的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100还设置有多条数据线DL,多条数据线DL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且多条数据线DL分别依次贯穿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或者说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共用该多条数据线DL。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分别设置有多条扫描线GL,在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内,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内,多条数据线DL与多条扫描线GL交叉设置形成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SP。

在显示区AA内,位于同一列上的子像素SP电连接至同一条数据线DL,在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内,位于同一行上的子像素SP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GL。例如可以为:多条数据线DL包括相互电绝缘设置的第1条数据线DL1、第2条数据线DL2……第M条数据线DLm……,分别与阵列基板100上的第一列、第二列……第M列……上的子像素SP电连接;在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内,多条扫描线GL包括相互电绝缘设置的第1条扫描线GL1、第2条扫描线GL2……第N条扫描线GLn……,分别与其所在的子显示区内的第一行、第二行……第N行……上的子像素SP电连接。其中,M、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在该实施例中,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的第1条扫描线GL1相互电连接,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的第2条扫描线GL2相互电连接,……,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的第N条扫描线GLn相互电连接,……。

具体的,可以为:阵列基板100的非显示区BB内还设置有扫描信号引脚G0,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1条扫描线GL1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1条扫描线GL1同时电连接至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1条扫描线GL1,并通过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1条扫描线GL1与位于非显示区BB内的对应扫描信号引脚G0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2条扫描线GL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2条扫描线GL2同时电连接至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2条扫描线GL2,并通过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2条扫描线GL2与位于非显示区BB内的对应扫描信号引脚G0电连接,……,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N条扫描线GLn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N条扫描线GLn同时电连接至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N条扫描线GLn,并通过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N条扫描线GLn与位于非显示区BB内的对应扫描信号引脚G0电连接,……。使得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对应扫描线GL可以电连接至同一个扫描信号引脚G0,以节省扫描信号引脚G0的数量,在该由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组成的阵列基板100中,可以对其中某一个或者多个子显示区不再单独设置扫描信号引脚,进一步的可以只在阵列基板的在列向上的一端(如靠近第一子显示区AA1的一端)设置扫描信号引脚,其它子显示区的扫描线GL全部通过该子显示区(如第一子显示区AA1)的扫描线GL与对应扫描信号引脚电连接。

阵列基板100还包括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KL,每一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全部子像素SP电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KL,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子像素SP电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KL。

例如,可以为:控制信号线KL与子显示区(AA1、AA2、AA3……)一一对应设置,控制信号线KL的数量与子显示区(AA1、AA2、AA3……)的个数相等。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控制信号线KL包括第一控制信号线KL1、第二控制信号线KL2与第三控制信号线KL3,第一子显示区AA1内的全部子像素SP电连接至第一控制信号线KL1,第二子显示区AA2内的全部子像素SP电连接至第二控制信号线KL2,第三子显示区AA3内的全部子像素SP电连接至第三控制信号线KL3,等等。当只需要其中某一个子显示区显示,或者,某一个子显示区需要更新显示画面时,与该子显示区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KL打开,而与其它子显示区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KL关断,并打开多条扫描线GL自上而下依次扫描多行子像素,并通过的多条数据线DL写入数据信号,从而实现各个子显示区的独立控制。当需要某两个或多个子显示区显示,或者,某两个或多个子显示区需要更新显示画面时,按照上述刷新方式依次实现该两个或多个子显示区的画面更新。

具体的,例如可以为:每个子像素SP还包括像素驱动模块PE与像素电极PX,像素驱动模块PE至少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Kp、扫描信号输入端Gp、数据信号输入端Dp与数据信号输出端Xp。其中,像素驱动模块PE的控制信号输入端Kp电连接至对应的控制信号线KL,由控制信号线KL为该像素驱动模块PE提供开关信号,控制对应像素驱动模块PE的关断或导通,控制信号线KL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BB的控制信号引脚K0;像素驱动模块PE的扫描信号输入端Gp电连接至对应的扫描线GL,扫描线GL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的扫描信号引脚G0,像素驱动模块PE的数据信号输入端Dp电连接至对应的数据线DL,像素驱动模块PE的数据信号输出端Xp电连接至像素电极PX,数据线DL的另一端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BB内的数据信号引脚G0。当某个子显示区内的像素驱动模块PE在控制信号线KL提供的开关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时,该子显示区内的全部像素驱动模块PE处于导通状态,由多条扫描线GL对该子显示区内的全部子像素SP进行自上而下的逐行扫描,并通过数据线DL为对应子像素SP内的像素电极PX提供数据信号,使得该子显示区实现图像显示或者进行显示图像的更新。

在本实施例内,绑定区1001只位于阵列基板一端的非显示区BB内,数据信号引脚D0、扫描信号引脚G0与控制信号引脚K0位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1001内,全部子显示区的数据线DL、扫描线GL、控制信号线KL与该绑定区1001内的对应引脚电连接。阵列基板100还包括一个控制芯片IC,例如可以只包括一个控制芯片IC,绑定在阵列基板的绑定区1001,数据信号引脚D0、扫描信号引脚G0与控制信号引脚K0与控制芯片IC上的对应驱动引脚电连接。阵列基板例如还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控制芯片IC上的驱动引脚通过柔性线路板上的走线电连接至外部驱动电路。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中,其显示区包括多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子显示区,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相互电绝缘,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相互电连接,并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每一个子显示区的显示时间。可以只在其中一个子显示区对应的非显示区内设置扫描信号引脚,其它子显示区的扫描线通过该子显示区的扫描线与扫描信号引脚电连接,减少扫描信号引脚的数量;每条数据线依次贯穿多个子显示区,使得不同子显示区内的同一行子像素可以共用同一条数据线,进而减少数据信号引脚的数量,节省成本。同时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每个子显示区的显示与关闭,使得即使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共用同一个扫描信号引脚、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数据线共用同一个数据信号引脚,也可以实现不同子显示区的独立控制。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将全部信号引脚集中设置在同一个位置的绑定区内,如同时位于阵列基板的一端,当采用控制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时,只需要少量甚至只需要一颗控制芯片和一个柔性线路板即可驱动多个子显示区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多颗控制芯片和多个柔性线路板而言,可以减少控制芯片和柔性线路板的数量,节省成本。

图4是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图5是沿着图4中a1-a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沿着图4中a3-a4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5、6示出了其中一种不同子显示区内的走线方式,在本实施例内:阵列基板10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沿列向排列,多条数据线DL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且多条数据线DL分别依次贯穿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位于同一列上的子像素电连接至同一条数据线DL,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分别设置有多条扫描线GL。在每个子显示区内,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每个子显示区内,位于同一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线GL。具体的,多条扫描线GL包括相互电绝缘设置的第1条扫描线GL1、第2条扫描线GL2、……、第N条扫描线GLn、……,分别与其所在的子显示区内的第一行、第二行……第N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的扫描信号引线Gy,位于非显示区BB内,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GL通过扫描信号引线Gy相互电连接。例如可以为: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1条扫描线GL1、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1条扫描线GL1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1条扫描线GL1通过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对应的扫描信号引脚G0,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2条扫描线GL2、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2条扫描线GL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2条扫描线GL2通过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对应的扫描信号引脚G0,……,第一子显示区AA1的第N条扫描线GLn、第二子显示区AA2的第N条扫描线GLn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N条扫描线GLn通过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对应的扫描信号引脚G0,……,最终使得第二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各条扫描线通过对应的扫描信号引线电连接至位于扫描信号引脚G0。

具体的,可以设置为:各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GL位于同一膜层,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与各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GL位于不同膜层。

请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101;第一金属层M1,位于衬底101上,第一金属层M1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扫描线GL,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制造过程中例如可以对第一金属层M1图形化形成多条扫描线GL;第一钝化层102,位于衬底101上,并覆盖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一钝化层102上,并通过第一钝化层102与第一金属层M1绝缘间隔层叠设置,第二金属层M2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数据线DL与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多条数据线DL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在制造过程中例如可以对第二金属层M2图形化形成多条数据线DL与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1条扫描线GL1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2条扫描线GL2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N条扫描线GLn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扫描信号引线Gy,……。

请参考图6所示,在每个子显示区内,控制信号线KL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B内的沿列向延伸的主线Kx,与多条沿行向延伸沿列向排列的辅线Ky,每条辅线Ky自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BB内并电连接至对应主线Ky上。位于同一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至同一条辅线Ky,每个子像素通过辅线Ky电连接至主线Kx,并最终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的控制信号引脚K0。全部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例如可以通过第二金属层M2形成,或者说同数据线DL同层形成,全部控制信号线KL的辅线Ky通过第一金属层M1形成,或者说同扫描信号引线Gy同层形成,每条辅线Ky通过贯穿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电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主线Kx。

如此,可以通过位于显示区内的扫描信号引线实现不同子显示区内对应扫描线的电连接,在减少扫描信号引脚与控制芯片数量、节省成本的同时,可以优化走线结构,进而减小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大阵列基板的显示区的面积占比。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全部控制信号线的主线、扫描信号引线与数据线通过同一膜层、在同一制作步骤中形成,全部控制信号线的辅线与扫描线通过同一膜层、在同一制作步骤中形成,不会增加掩膜版的数量,可以进一步节省成本。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内,阵列基板100包括显示区AA与至少位于显示区AA一侧的非显示区BB,显示区AA包括多个沿列向排列的子显示区(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第四子显示区AA4、第五子显示区AA5),该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AA5)可以独立控制。

阵列基板100还包括绑定区1001,且该绑定区1001只位于阵列基板100的在行向上的一侧,且位于其中一个子显示区(例如第一子显示区AA1)一侧的部分非显示区BB内,数据信号引脚、扫描信号引脚与控制信号引脚位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1001内,全部子显示区的数据线、扫描线、控制信号线与该绑定区1001内的对应引脚电连接。阵列基板100还包括且可以只包括一个控制芯片IC,绑定在阵列基板的绑定区1001,数据信号引脚、扫描信号引脚与控制信号引脚与控制芯片IC上的对应驱动引脚电连接。阵列基板例如还可以包括柔性线路板,控制芯片IC上的驱动引脚通过柔性线路板上的走线电连接至外部驱动电路。

图8是图7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方式示意图,图9是沿着图8中a5-a6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沿着图8中a7-a8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内:阵列基板10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沿列向排列,多条数据线DL分别依次贯穿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同一列上的子像素电连接至同一条数据线DL,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分别设置有多条扫描线GL,在每个子显示区内,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每个子显示区内,位于同一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扫描线GL。阵列基板100还包括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KL,每一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全部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KL,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子像素电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KL。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连接线Gx,位于显示区内,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GL通过连接线Gx相互电连接。

具体的,可以设置为:阵列基板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与第三金属层M3,其中,多条扫描线GL位于第一金属层M1,多条数据线DL位于第二金属层M2,多条连接线Gx位于第三金属层M3。

请参考图7、8、9、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101;第一金属层M1,位于衬底101上,第一金属层M1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扫描线GL,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制造过程中例如可以对第一金属层M1图形化形成扫描线GL;第一钝化层102,位于衬底101上,并覆盖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一钝化层102上,并通过第一钝化层102与第一金属层M1绝缘间隔层叠设置,第二金属层M2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数据线DL,多条数据线DL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第二钝化层103,位于第一钝化层102上,并覆盖第二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M3,位于第二钝化层103上,并通过第二钝化层103与第二金属层M2绝缘间隔层叠设置,第三金属层M3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连接线Gx,多条扫描线GL分别通过依次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H与对应的连接线Gx电连接。例如: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1条扫描线GL1分别通过依次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连接线Gx,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2条扫描线GL2分别通过依次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连接线Gx,……,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与第三子显示区AA3的第N条扫描线GLn分别通过依次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H电连接至同一条连接线Gx,……,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每条控制信号线KL包括主线Kx与多条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的辅线Ky。在每个子显示区内,位于同一列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辅线Ky,每个子像素通过辅线Ky电连接至同一条主线Kx,并最终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的控制信号引脚,每条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自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BB内。全部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金属层M1形成,或者说同扫描线GL同层形成,全部控制信号线KL的辅线Ky通过第三金属层M3形成,或者说同连接线Gx同层形成,每条辅线Ky通过依次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第二钝化层103的过孔电连接至与其对应的主线Kx。

具体的,可以为:控制信号引脚全部位于绑定区1001内,与该子显示区(例如第一子显示区AA1)对应的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沿行向延伸至非显示区BB并与位于该处的对应控制信号引脚电连接,与该阵列基板的其它子显示区(例如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对应的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沿行向延伸至非显示区BB,接着在非显示区BB改变延伸方向并延伸至绑定区1001,与位于该处的对应控制信号引脚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的数据信号引线Dx1,与多条数据线DL一一对应电连接,多条数据线DL分别通过多条数据信号引线Dx1电连接至位于非显示区BB的数据信号引脚。全部数据信号引线Dx1例如可以通过第一金属层M1形成,或者说同扫描线GL同层形成,每条数据线DL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的过孔电连接至与其对应的数据信号引线Dx1。具体的,可以为:数据信号引脚全部位于绑定区1001内,多条数据信号引线Dx1全部自该子显示区(例如第一子显示区AA1)延伸至非显示区BB内并分别与对应数据信号引脚电连接。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其中,多条扫描线位于第一金属层,多条数据线位于第二金属层,多条连接线Gx位于第二金属层。

从而,可以使得全部数据信号引脚、控制信号引脚与扫描信号引脚位于同一个绑定区内,以实现可以通过少数或者一个控制芯片和/或柔性线路板驱动整个阵列基板显示的目的,以节省成本,增加显示区的面积占比。在本实施例中,多条扫描线通过位于显示区的多条连接线电连接,可以减小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加显示区的面积占比。在本实施例中,多条扫描线、多条控制信号线的主线与多条数据信号引线同层同材料形成,多条控制信号线的辅线与多条连接线同层同材料形成,可以减少掩膜版与制程数量,进而节省制作成本。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阵列基板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与图7、8、9、10所示阵列基板类似的:多条数据线DL分别依次贯穿多个子显示区,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GL分别通过位于显示区的连接线Gx相互电连接,每条控制信号线KL包括主线Kx与多条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的辅线Ky。其中,扫描线GL与控制信号线KL的主线Kx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数据线DL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连接线Gx与控制信号线KL的辅线Ky形成于第三金属层M3。

不同之处在于:绑定区1001只位于阵列基板100的沿行向上的一端的非显示区BB内,例如位于阵列基板的靠近第一子显示区AA1的一端的部分非显示区内。数据信号引脚D0、扫描信号引脚G0与控制信号引脚K0位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1001内,全部子显示区的扫描线、数据线、控制信号线与该绑定区1001内的对应引脚电连接。具体的:多条数据线DL沿列向一直延伸至绑定区1001,并与绑定区1001内的数据信号引脚D0电连接。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的扫描信号引线Gy,靠近绑定区1001的一个子显示区(例如第一子显示区AA1)内的多条扫描线GL分别与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 x1一一对应电连接,并分别通过对应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绑定区1001内的扫描信号引脚G0。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沿列向延伸并沿行向排列的控制信号引线Kx1,自显示区延伸至绑定区1001内并分别与绑定区内的控制信号引脚K0电连接。多条控制信号线KL分别与多条控制信号引线Kx1一一对应电连接,并分别通过多条控制信号引线Kx1电连接至位于绑定区1001内的控制信号引脚K0。

其中,多条控制信号引线Kx1与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形成于第三金属层,如此通过第三金属层走线可以将扫描线与控制信号线引至阵列基板的一端,克服不同走线交叉时需要做跨线设计的问题。当采用控制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时,只需要少量甚至只需要一颗控制芯片和一个柔性线路板即可驱动多个子显示区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多颗控制芯片和多个柔性线路板而言,可以减少控制芯片和柔性线路板的数量,节省成本。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图14是沿着图13中b1-b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SP内设置有像素驱动模块PE,每个包括像素驱动模块PE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d11与像素驱动模块PE的数据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1与像素驱动模块PE的数据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g1与像素驱动模块PE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g2与像素驱动模块PE的扫描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d11与对应数据线DL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d12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d2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2与像素电极PX电连接。

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g1与对应控制信号线KL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g2与对应扫描线GL电连接,当然,也可以为: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端g1与对应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端g2与对应控制信号线GL电连接。当需要某一个子显示区显示画面,或者,某一个子显示区需要跟新显示画面时,与该子显示区电连接的控制信号线KL打开,该子显示区内的全部像素驱动模块PE处于导通状态,由多条扫描线GL对该子显示区内的全部子像素SP进行自上而下的逐行扫描,并通过该子显示区内的多条数据线DL为对应子像素SP内的像素电极PX提供数据信号,使得该子显示区实现图像显示或者显示图像的更新,从而实现各个子显示区的独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子显示区,因此具有较高的刷帧频率,第一晶体管T1与第二晶体管T1例如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可以保证每个子像素的充电率,从而更好的满足该长条形阵列基板的画面刷新需求。

图15是图12所示阵列基板的另一种像素结构示意图,图16是沿着图15中b3-b4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与图12、13、14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像素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阵列基板还包括存储电压信号线CL,存储电压信号线CL可以与扫描线GL同层形成,例如可以通过对第一金属层图形化形成,并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2存在重叠区域,当给存储电压信号线CL提供一公共电压信号,并给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2提供一数据信号时,存储电压信号线CL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d22中间形成存储电容C1,可以增加其所在子像素的像素电容电荷存储量,提高其驱动能力。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提供的阵列基板100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与第四子显示区AA4,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沿列向排列,形成一个沿列向延伸的条状的阵列基板。

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条数据线DL,多条数据线DL分别依次贯穿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与第四子显示区AA4,位于同一列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数据线DL。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分别包括多条扫描线GL,在每个子显示区内,多条扫描线GL沿行向延伸并沿列向排列。在每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内,位于同一行上的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扫描线GL。以及,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KL,每一子显示区(AA1、AA2、AA3、AA4……)内的全部子像素电连接同一条控制信号线KL,不同子显示区(AA1、AA2、AA3……)内的子像素电连接不同的控制信号线KL。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组扫描信号引线AG,与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一一对应设置,位于非显示区BB内。每组扫描信号引线AG包括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各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内的多条扫描线GL一一对应电连接,每个子显示区内的多条扫描线GL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非显示区BB内的扫描信号引脚。

具体的,例如可以为:阵列基板100包括沿列向排列的第一子显示区AA1、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与第四子显示区AA4,多组扫描信号引线AG包括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与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其中,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一子显示区AA1内的多条扫描线GL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二子显示区AA2内的多条扫描线GL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三子显示区AA3内的多条扫描GL一一对应电连接,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二四子显示区AA4内的多条扫描线GL一一对应电连接。

以第一子显示区AA1与第二子显示区AA2为例:第一子显示区AA1与第二子显示区AA2相邻设置,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一一对应电连接。具体的,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第N条扫描信号引线Gyn、……,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内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第N条扫描信号引线Gyn、……,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进一步的,第三子显示区AA3与第二子显示区AA2相邻设置,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与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一一对应电连接,例如,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内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2、……、第N条扫描信号引线Gyn、……,分别电连接至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第N条扫描信号引线Gyn、……,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等等。

如此,第二子显示区AA2、第三子显示区AA3、第四子显示区AA4……内的多条扫描线GL都可以通过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电连接至扫描信号引脚,从而实现多个子显示区(AA1、AA2、AA3、AA4……)内的多条扫描线GL共用扫描信号引脚,可以减少扫描信号引脚的数量,同时通过控制信号线控制每个子显示区的显示与关闭,使得即使不同子显示区的对应扫描线共用同一个扫描信号引脚,也可以实现不同子显示区的独立控制。当采用控制芯片和柔性电路板时,只需要少量甚至只需要一颗控制芯片和一个柔性线路板即可驱动多个子显示区进行显示,相对于现有技术多颗控制芯片和多个柔性线路板而言,可以减少控制芯片和柔性线路板的数量,节省成本。

图18是图17所示阵列基板的其中一种走线膜层结构设置示意图,图19是沿着图18中c1-c2方向的截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7、18、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至相邻子显示区(AA1、AA2、AA3、AA4……)的不同扫描信号引线Gy位于不同的膜层,例如,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与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与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与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包括:衬底101;第一金属层M1,位于衬底101上,第一金属层M1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扫描线GL;第一钝化层102,位于衬底101上,并覆盖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一钝化层102上,并通过第一钝化层102与第一金属层M1绝缘间隔层叠设置,第二金属层M2包括相互电绝缘的多条数据线DL。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或者说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与所述多条数据线DL通过对第二金属层M2图形化形成;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或者说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与所述多条扫描线GL通过对第一金属层M1图形化形成,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每条扫描信号引线Gy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对应扫描线GL实现电连接。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一一对应电连接。或者,也可以为: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每条扫描信号引线Gy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对应扫描线GL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一一对应电连接。或者,也可以为: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内的每条扫描信号引线Gy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对应扫描线GL电连接;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分别通过贯穿第一钝化层102的过孔与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内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一一对应电连接。或者,也可以为: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形成于第一金属层M1,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形成于第二金属层M2。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为: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GL形成于第二金属层,多条数据线DL形成于第一金属层;或者,每个子显示区的多条扫描线GL形成于第一金属层,多条数据线DL形成于第二金属层,而多条扫描信号引线形成于其它金属层,只要满足连接至相邻子显示区的不同扫描信号引线位于不同的膜层即可,以实现扫描信号引线的跨线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扫描信号引线AG中的多条扫描信号引线Gy至少包括沿行向排列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与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位于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靠近第二子显示区AA2的一侧,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位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靠近第二子显示区AA2的一侧。其中,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依次跨过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后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电连接。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跨过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电连接,……。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为:每条扫描信号引线Gy包括沿行向延伸的走线部Gy01与沿列向延伸的跨线部Gy02,其中,每条扫描信号引线Gy的跨线部Gy02通过其走线部Gy01与对应扫描线GL电连接。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后,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电连接;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后,与第一组扫描信号引线AG1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电连接,……。

类似的,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后,与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电连接;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后,与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电连接,……。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后,与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电连接;第四组扫描信号引线AG4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至少跨过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后,与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的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电连接,……。

在第二组扫描信号引线AG2中: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位于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远离第一子显示区AA1的一侧,则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大于该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在行向上,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位于该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跨线部Dy02的右侧;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位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远离第一子显示区AA1的一侧,则该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大于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在行向上,该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的跨线部Gy02位于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的右侧,……。

类似的,在第三组扫描信号引线AG3中: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位于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远离第二子显示区AA2的一侧,则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大于该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在行向上,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位于该第1条扫描信号引线Gy1的跨线部Gy02的右侧;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位于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远离第二子显示区AA2的一侧,则该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大于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走线部Gy01的长度,在行向上,该第3条扫描信号引线Gy3的跨线部Gy02位于该第2条扫描信号引线Gy2的跨线部Gy02的右侧,……。由此,在与每个子显示区对应电连接的每组扫描信号引线中,即使各条扫描信号引线形成于同一膜层,也不会在走线的过程中产生因相互交叉导致的短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子显示区内的扫描线通过位于非显示区的扫描信号引线实现电连接,连接至相邻子显示区的不同扫描信号引线位于不同的膜层,可以实现跨线电连接,避免了在走线的过程中的短路问题,优化了走线设置,减小非显示区的走线所占面积,有利于窄边框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该电子纸显示面板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图2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电子纸显示面板1000还包括电泳膜200、公共电极层300,电泳膜200位于公共电极层300与阵列基板100之间,电泳膜200覆盖阵列基板100上的多个子显示区,电泳膜200内设置有电泳层,电泳层包括多个电泳粒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针对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纸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参见图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纸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两条控制信号线,控制至少一个子显示区内的子像素导通,同时控制其他子显示区内的子像素关断;给多条扫描线自上而下的依次输入扫描信号;通过多条数据线向导通的所有子像素充电。实现多个子显示区的独立显示。

木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2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0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纸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可以独立控制的显示区域,可以同时显示不同的画面,需要的控制芯片和/或柔性线路板的数量较少,甚至可以为1个,成本较低。该显示装置例如为竖向显示装置,其多个子显示区沿着列向延伸,每个子显示区内的扫描线可以自上而下的依次扫描各行,从而可以根据各个子显示区显示画面不同的需要,在每个子显示区内实现自上而下的帧刷新,使得该竖向显示装置采用常规控制芯片即可,节省设计成本。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电子阅读器(电子书)、电子价格牌,工业仪器仪表、动态显示广告牌以及媒介产品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