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9308发布日期:2019-04-17 04:3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crystal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

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guideplate)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与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画质(高对比度,局部光源可调,可扫描背光),高节能效果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由起初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逐步发展成直下式背光模组。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ccfl与led相比具有高功耗、高发热量、寿命短等缺点,ccfl逐渐被led所取代。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需要采用扩散板起到扩散光线和支撑光学膜片两个主要作用;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扩散板进行光有效扩散,可实现较佳的光学品味,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无论是ccfl光源、led光源还是其它光源,扩散板都是背光模组光学架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般扩散板使用的材料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s)、聚苯乙烯(ps)等树脂材料。进一步的,在背光模组设计时,因树脂材料受热易形变,为了防止扩散板下陷导致品味不均,会在扩散板下方放置一系列支撑柱(supportpin)来支撑扩散板。现有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扩散板2、多个光源3、多个支撑柱4及中框5,多个光源3均匀设置在背板1的底壁上,胶框2设置在背板1的侧壁上,所述扩散板2放置在所述背板1侧壁的台阶槽上并由中框5从其上侧边缘夹住固定,支撑柱4竖直固定在背板1的底壁上以对其上方的扩散板3进行支撑。通常情况下,若支撑柱4高度较低,未与扩散板2有效接触,会产生扩散板2下陷所带来的品味问题,若支撑柱4高度过高与扩散板2充分接触,光源3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支撑柱4上,由于支撑柱4的遮光效应,在支撑柱4的上端部位形成亮区,而在支撑柱4背对光线的一侧形成阴影,即扩散板2会在支撑柱4背对光源3的一面产生一条阴影,称作“支撑柱阴影姆拉(supportpinshadowmura)”。另外,扩散板2的边缘与背板1侧壁之间通常会对扩散板2留有一定的膨胀空间,但如果预留膨胀空间太小,扩散板2膨胀会导致扩散板2拱起,由此产生品味问题,若预留空间太大,中框5向下压住扩散板3边缘的宽度又会减小,若扩散板2低温下收缩,则会导致扩散板2从中框5与背板1之间跳脱,从而扩散板2的膨胀空间如何预留给设计者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不利于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显示器设计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采用玻璃材料的扩散板,可有效减少支撑柱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支撑柱,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且可通过量子点涂层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降低了supportpin不良的风险,且可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所述背板上的多个背光源及设于所述背板上且对应位于多个背光源上方的扩散板;

所述扩散板的材料为玻璃;

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表面设有量子点涂层。

所述量子点涂层包括胶体及混合于所述胶体中的量子点。

所述量子点涂层中的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及绿色量子点。

所述量子点涂层还包括混合于所述胶体中的散射粒子。

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连接于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容置空间凸出的用于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撑部;

所述扩散板的边缘设于所述背板的支撑部上;

所述多个背光源设于所述背板的底板上而对应位于所述扩散板的下方。

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及扩散板上的中框;

所述中框与背板的支撑部从扩散板的边缘两侧将扩散板夹住。

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量子点涂层上的光学膜片。

所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背板表面上的反射片,所述多个背光源设于所述反射片上。

每一所述背光源包括led灯及罩设在led灯上的二次透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及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所述背板上的多个背光源及设于所述背板上且对应位于所述多个背光源上方的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材料为玻璃,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表面设有量子点涂层,通过采用玻璃材料的扩散板,可有效减少背板内支撑柱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支撑柱,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为在扩散板上设置量子点涂层提供了有利条件,对量子点涂层可实现良好的水氧阻隔效果,提升了量子点的信赖性,增加了组装时效性且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并通过在扩散板上设置量子点涂层,有效了提高透光光色域。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降低了supportpin不良的风险,且可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现有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0、设于所述背板10上的多个背光源20、设于所述背板10上且对应位于所述多个背光源20上方的扩散板30及设置在所述背板10及扩散板30上的中框40;所述中框40与背板10从扩散板30的边缘两侧将扩散板30夹住。

具体地,所述扩散板30的材料为玻璃,玻璃材料与传统的树脂材料相比,玻璃材料的刚性远大于树脂材料,约为树脂材料的30倍左右,通过对扩散板30采用玻璃材料来替代传统的树脂材料,不仅可使扩散板30有效支撑上方的膜片结构,而且不易形变,从而可有效减少扩散板30下方支撑柱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支撑柱,大大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再者,玻璃材料相较于树脂材料,玻璃材料的吸湿量及cie色度值均远低于树脂材料,从而可很好解决窄边框显示产品中因树脂扩散板所带来的预留膨胀空间问题,大大降低窄边框显示产品的膨胀空间预留风险;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采用玻璃材料的扩散板30,利用玻璃材料较好的阻隔水氧特性,可以实现在其表面设置量子点涂层35,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30远离所述背光源20的一侧表面设有量子点涂层35,可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涂层35包括胶体31及混合于所述胶体31中的量子点32。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涂层35中的量子点32包括红色量子点及绿色量子点。

进一步地,为了有效实现光扩散性,所述量子点涂层35还包括混合于所述胶体31中的散射粒子33。

具体地,所述背板10包括底板11及连接于底板11边缘的侧板12,所述底板11与侧板12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侧板12远离所述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容置空间凸出的用于支撑所述扩散板30的支撑部13。

具体地,所述扩散板30的边缘设于所述背板10的支撑部13上;所述中框40与支撑部13从扩散板30的边缘两侧将扩散板30夹住。

具体地,所述多个背光源20设于所述背板10的底板11上而对应位于所述扩散板30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可包括设于所述量子点涂层35上的光学膜片50及设于所述背板10表面上的反射片60。

具体地,所述多个背光源20设于所述反射片60上。

具体地,每一所述背光源20包括led灯21及罩设在led灯21上的二次透镜22。

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采用玻璃材料的扩散板30,可有效减少背板10内支撑柱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支撑柱,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使在扩散板30上设置量子点涂层35成为可能,对量子点涂层35可实现良好的水氧阻隔效果,提升了量子点的信赖性,增加了组装时效性且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如此可极大提升方案的优化空间,并通过在扩散板30上设置量子点涂层35,可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

基于上述的背光模组,请参阅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及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面板90。所述背光模组的具体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液晶显示面板90包括玻璃的显示基板,所述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面板90框贴或对贴组装后,扩散板30和液晶显示面板90从量子点涂层35两侧对量子点涂层35均可实现良好的水氧阻隔效果,从而提升了量子点的信赖性;进一步地,由于液晶显示面板90的显示基板与扩散板30的材质相同,在贴合组装后,不存在膨胀风险。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采用的背光模组的扩散板30为玻璃材料,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且扩散板30上设有量子点涂层35,可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所述背板上的多个背光源及设于所述背板上且对应位于所述多个背光源上方的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材料为玻璃,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表面设有量子点涂层,通过采用玻璃材料的扩散板,可有效减少背板内支撑柱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支撑柱,降低了支撑柱相关不良的风险,为在扩散板上设置量子点涂层提供了有利条件,对量子点涂层可实现良好的水氧阻隔效果,提升了量子点的信赖性,增加了组装时效性且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并通过在扩散板上设置量子点涂层,有效了提高透光光色域。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降低了supportpin不良的风险,且有效提高透光光色域,提升量子点的信赖性,利于窄边框及无边框设计。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