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45387发布日期:2020-12-01 13:2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镜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手机镜头,摄像镜头,监控境镜头,车载镜头等,光学镜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在汽车领域,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出行的工具,其安全性能密切关系到驾驶员及其他乘员的人身安全。

在光学镜头中,胶合件的采用能够有效减小系统色差,且使得光学镜头的整体结构紧凑,从而满足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装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在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相关技术中,光学镜头的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在用胶水固定上述两个镜片时,由于两个透镜的外侧承靠面先接触,由于第一透镜10’的凹槽14’的截面为矩形,镜片间隙内气体易憋气,不易排出,这样,气泡及多余胶体易堆积在该凹槽内(气泡出现位置具体见图2b中的a部位和b部位),胶合时产生的气泡不仅影响透镜组件的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影响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光学镜头及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透镜组件中易产生气泡,从而影响透镜光学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组件,从物侧到像侧,透镜组件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光学部;第二透镜,具有与第一光学部配合的第二光学部;其中,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面对面设置,透镜组件还包括引流结构,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二透镜上;或者引流结构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上。

进一步地,引流结构包括引导部,第一透镜还具有围绕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承靠面,当引导部设置在第一透镜上时,引导部为位于第一承靠面上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多个第一凹槽绕第一光学部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沿平行于第一光学部光轴的方向贯通设置;或者,第一凹槽沿与第一光学部的光轴之间具有夹角的方向贯通设置。

进一步地,透镜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凸台,所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引流部。

进一步地,凸台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相对于外侧面靠近第一光学部设置,内侧面形成引流部。

进一步地,内侧面为朝向第一光学部一侧凸出的弧面或者内侧面在第一承靠面上的投影包括直线和与直线连接的曲线。

进一步地,第一光学部具有像侧面,第二光学部具有与像侧面配合的物侧面,其中,像侧面为凹面,物侧面为凸面;或者,像侧面为凸面,物侧面为凹面。

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上的过渡部。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一光学部与第一承靠面之间,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和凹槽的弧面或者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

进一步地,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通过胶合方式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包括:镜筒;至少一个透镜组件,位于镜筒内,其中,至少一个透镜组件为上述的透镜组件。

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包括限位构件,透镜组件通过限位构件容置在镜筒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采用上述的光学镜头进行组装,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8: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引流结构;步骤s10:装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以形成透镜组件;步骤s25:将至少一个透镜组件容置在镜筒内。

进一步地,组装方法的步骤s10包括步骤s20:利用引流结构进行引流。

进一步地,引流结构包括引导部,第一透镜包括第一光学部和围绕第一光学部的第一承靠面,当引导部设置在第一透镜上时,引导部为位于第一承靠面上的第一凹槽,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一凹槽进行排气的步骤。

进一步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凹槽之间的凸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上的引流部,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引流部进行引流的步骤。

进一步地,凸台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相对于外侧面靠近第一光学部设置,内侧面形成引流部。

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上的过渡部,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过渡部进行引流的步骤。

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还包括设在第一光学部与第一承靠面之间的第二凹槽,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和第二凹槽的弧面或者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

进一步地,在步骤s25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限位构件固定透镜组件的步骤。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二透镜的第二光学部与第一透镜的第一光学部之间通过胶体胶合连接,从而完成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装配,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在用胶水胶合固定时,容易产生气泡的现象,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上的引流结构,增强了胶水的流动性,在胶合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出上述胶体中的气泡,从而改善透镜组件的外观,进而确保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的透镜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引导部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引导部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引导部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图1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过渡部的实施例一的局部放大图;

图5b示出了图1的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过渡部的实施例二的局部放大图;

图6a示出了图4a的透镜组件的凸台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图;以及

图6b示出了图4a的透镜组件的凸台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透镜;11、第一光学部;12、第一承靠面;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弧面;16、斜面;17、凸台;171、内侧面;172、外侧面;20、第二透镜;21、第二光学部;22、第二承靠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光学部(也可称为“有效径部分”或者“有效直径部分”)为透镜中起光学作用的部分,光学部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凹或凸的形状,从而对光线进行发散或汇聚。非光学部包围并连接光学部,主要作用为放置、支撑相连接的光学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承靠面22均位于非光学部上排气结构设置在非光学部上。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胶合层指的是设置在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光学部21之间的胶体形成的粘接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物侧到像侧,透镜组件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其中,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光学部11和围绕第一光学部11的第一承靠面12;第二透镜20具有与第一光学部11配合的第二光学部21,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光学部21通过胶合方式连接。

该实施例的透镜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10上的引流结构,在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通过胶体等介质连接时,引流结构用于排出介质中的气泡。

本申请中,优选地,第二透镜20的第二光学部21与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部11之间通过胶体胶合连接,从而完成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装配。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透镜组件在用胶水胶合固定时,因容易产生气泡而导致外形不美观的现象,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10上的引流结构,可以增强胶水的流动性,便于气体排出,因而在胶合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出上述胶体中的气泡,从而改善透镜组件的外观和光学性能要求。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胶合方式包括点胶方式,也包括在第二光学部21和第一光学部11之间设置胶合层以连接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方式。

具体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部11具有像侧面,第二光学部21具有与像侧面配合的物侧面,其中,像侧面为凹面,物侧面为凸面;该凹面与凸面相配合并通过胶合方式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透镜10与第二透镜20固定在一起。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也可以这样设置,第一光学部11的像侧面为凸面,而第二光学部21的物侧面为与上述凸面配合的凹面。或者,第一光学部11的像侧面为平面,而第二光学部21的物侧面为与上述平面配合的凹面。

具体地,第一透镜10还包括环绕第一光学部并与第一光学部连接的非光学部,第一承靠面12设在非光学部上且环绕第一光学部11设置。如图4a、图4b以及图5a和图5b所示,第一透镜10还包括第二凹槽14。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凹槽14设置在第一光学部11与第一承靠面12之间。

设置第二凹槽14的作用是:在装配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时,防止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偏心。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凹槽14与上述的第一光学部11和引流结构的引导部均连通时,位于第一光学部11内的胶体中的气泡经第二凹槽14导入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再将气泡排出,从而使得上述透镜组件的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具体地,在装配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过程中,第一透镜10的第一承靠面12与第二透镜20的第二承靠面22先接触,接着,第二透镜20的第二光学部21与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部11卡接配合,通过挤压方式将第一光学部11中的多余胶体及气泡挤入第二凹槽14内,第二凹槽14再将其导入引流结构,通过引流结构的引导部将气泡排出。这样,位于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光学部21之间的胶合层内的气泡被引导至引流结构中,改善了透镜胶合后胶合层的气泡问题,同步提升了胶层均匀性及胶合强度。

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引流结构的引导部设置在第二透镜20上,具体地,引导部为位于第二透镜20的第二承靠面22上的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14连通。这样,设置第一凹槽后,能够使得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光学部21之间的胶体以及位于第二凹槽14内的胶体的流动性增强,便于气泡通过第一凹槽排出。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3,多个第一凹槽13绕所述第一光学部11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引导部即为多个绕第一光学部11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直接与空气相通,利用第一凹槽13能使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凹槽14内的胶体的流动性增强,从而将第二透镜20与第一透镜10之间的胶合层中的气泡排出,使得上述透镜组件的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这样,可以改善透镜胶合后胶层的气泡问题,同步提升胶层均匀性及胶合强度。

具体地,当第一透镜10的第一承靠面12与第二透镜20抵接接触时,第二透镜20的第二光学部21将第一光学部11的凹面内的中多余胶体及气泡挤压入第二凹槽14内,通过与第二凹槽14的底壁连接的弧面15或者斜面16能够加快胶体的流动性,胶体和气泡不易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且设置第一凹槽13后,胶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便于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光学部21之间的胶体中的气泡排出,并通过第一凹槽13将气泡排到空气中,从而避免了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使得透镜组件的外形较为美观。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可以设置不同结构的引导部,比如,根据图4a可以采用设置三个第一凹槽13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如图4b所示的设置四个第一凹槽13的方式,其中,上述多个第一凹槽13绕第一光学部11均匀间隔设置。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更多个(比如六个或者八个等)第一凹槽13,或者多个第一凹槽13绕第一光学部11非均匀间隔设置。

优选地,如图4a和4b所示,第一凹槽13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该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一光学部11的光轴方向l平行,也可以与上述光轴方向l之间具有夹角。第一凹槽13自第一透镜10的像侧面开始并朝向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所在的一侧延伸,但并未贯通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即未贯通第一透镜10的厚度)。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对第一凹槽13的深度和具体结构进行限定,第一凹槽13的结构只要能够与外界连通即可。也就是说,自第一承靠面12向远离第二透镜20的方向,切掉一部分透镜所形成的缺口就构成了上述的第一凹槽13。具体地,第一凹槽13的深度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光学部11的光轴方向l平行,也可以与第一光学部11的光轴方向l不平行。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贯通第一透镜10的厚度方向的第一凹槽13。

如图4a和图4b所示,透镜组件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3之间形成凸台17,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17上的引流部。

引流部能够增强胶体的流动性,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凸台17的边缘,从而方便气泡流入第一凹槽13内,进而避免了因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导致的外形不美观的问题。

具体地,凸台17具有内侧面171和外侧面172,内侧面171相对于外侧面172靠近第一光学部11设置,内侧面171形成上述的引流部。可选地,内侧面171和外侧面172之间通过过渡段连接或者内侧面171和外侧面172之间直接连接。

如图6a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内侧面171为朝向第一光学部11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弧面。

利用上述弧面能够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凸台17的边缘,从而增强胶体的流动性,使得气泡能够排入第一凹槽13。

具体地,当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胶合连接时,第二透镜20的第二光学部21将第一光学部11中多余胶体及气泡挤压入第二凹槽14内,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气泡分别沿图6a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入相应的第一凹槽13内,凸台17的弧面能够增强胶体流动性,便于气体流入第一凹槽13内并排出。

如图6b所示,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内侧面171在第一承靠面12上的投影包括直线和与直线连接的曲线。

利用上述直线能够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凸台17的边缘,从而增强胶体的流动性,便于气体或气泡排出至第一凹槽13内,进而防止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使得透镜组件的外形比较美观,进一步保证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凹槽14与第一承靠面12之间的过渡部。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过渡部可以增强胶水的流动性,便于气体排出,从而能够起到防止气泡吸附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保证外形较为美观的技术效果。

如图5a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凹槽14的底壁的弧面15。

或者,如图5b所示,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凹槽14的底壁的斜面16。

通过上述设置,利用弧面15或者斜面16能够增强胶体的流动性,有效的避免胶体中气泡吸附堆积,使得多余的胶体和气泡更快的流入引流结构,便于胶合层的胶体中气泡快速的排出,从而使得上述透镜组件的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的组装方法,组装方法采用上述的光学镜进行组装,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8:在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引流结构;

步骤s10:装配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以形成至少一个透镜组件;

步骤s25:将至少一个透镜组件容置在镜筒内。

组装方法中,步骤s10还包括利用上述的引流结构进行引流的步骤s20;在装配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引流步骤,能够增强位于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之间的胶体等介质的流动性,因而在胶合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出上述胶体中的气泡,进而一方面可以改善透镜组件的外观,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光学性能要求。

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一凹槽13进行排气的步骤。设置第一凹槽13后,胶体等介质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便于气泡从第二凹槽14中排出,并通过第一凹槽13排到空气中,从而避免了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使得透镜组件的外形较为美观,且改善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具体地,透镜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3,透镜组件还包括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3之间的凸台17,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凸台17上的引流部,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引流部进行引流的步骤。

上述步骤中,利用引流部能够增强胶体的流动性,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凸台17的边缘,从而方便气泡流入第一凹槽13内,进而避免了因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导致的外形不美观和影响光学性能的问题。

根据前面所述,凸台17具有内侧面171和外侧面172,内侧面171相对于外侧面172靠近第一光学部11设置,内侧面171形成引流部。引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10上的过渡部,在步骤s20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过渡部进行引流的步骤。

优选地,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凹槽14的弧面15或者斜面16。设置弧面15或者斜面16后,可以增强胶水流动性,便于气体排出,这样,能够避免气泡吸附堆积,从而改善镜片的光学性能。

在步骤s25中,组装方法还包括利用限位构件固定透镜组件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位于镜筒内的透镜组件,透镜组件为上述的透镜组件。其中,光学镜头还包括限位构件,透镜组件通过限位构件容置在镜筒内,这样,即可将透镜组件固定在镜筒内部。可选地,限位构件包括内外压圈,密封圈等部件。利用上述限位构件,能够方便快捷地将透镜组件固定在镜筒内部。

由于包括了上述的透镜组件,所以该实施例的光学镜头通过设置在第一透镜10上的引流结构,在胶合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出上述胶体中的气泡,从而改善透镜组件的外观和满足光学性能要求。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4a所示,在第一承靠面12上设置了三个第一凹槽13,这样,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3之间形成凸台17,第一凹槽13具有一个预设高度,该预设高度只要满足能够使得第一凹槽13与外界大气连通即可,设置第一凹槽13后,第一光学部11和第二凹槽14内的胶体的流动性增强,便于胶体中的气体排出至第一凹槽13,并进一步排至大气中,这样,可以改善透镜胶合后胶层的气泡问题,同步提升胶层均匀性及胶合强度。

具体地,凸台17的内侧面171为凹面(即内侧面171朝向远离第一光学部11的中心一侧的方向凸出),当第一透镜10的第一承靠面12(此处指的是三个凸台17的表面)与第二透镜20的第二承靠面22抵接接触时,第二透镜20的第二光学部21将第一光学部11中多余胶体及气泡挤压入第二凹槽14内,设置第一凹槽13后,胶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便于气泡从第二凹槽14中排出,并通过第一凹槽13排到空气中,从而避免了气泡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使得透镜组件的外形较为美观,且改善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如图4b所示,实施方式二中第一凹槽13的数量与实施方式一不同,具体数量为四个,实施方式二中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三:

实施方式三与实施方式一的技术方案不同,如图5a所示,在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凹槽14的连接处设置了过渡部,该过渡部为连接第一承靠面12和第二凹槽14的底壁的弧面15。设置弧面15后,能够增强胶体的流动性,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从而确保透镜组件的外形美观,保证了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实施方式四:实施方式四与实施方式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b所示,设置了斜面16,该斜面16所起的作用与实施方式三中的弧面15的作用相同,目的也是加快胶体的流动性,便于排出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斜面16和弧面15组合的方式来形成过渡部,以增强胶体的流动性,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第二凹槽14内,从而确保透镜组件的外形美观,保证透镜组件的光学性能。

实施方式五:

实施方式五是在实施方式一或二的技术构思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6a所示,凸台17具有相连接的内侧面171和外侧面172,内侧面171相对于外侧面172靠近第一光学部11设置,内侧面171为朝向第一光学部11的一侧凸出的弧面。

利用上述弧面能够避免气泡吸附堆积在凸台17的边缘,从而增强胶体的流动性,便于气泡流入第一凹槽13内。

实施方式六:

如图6b所示,实施方式六与实施方式五的不同之处在于,凸台17的内侧面171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五中不同,内侧面在第一承靠面12上的投影包括直线和与直线连接的曲线。

实施方式七:

图4c示出了透镜组件的引流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实施方式七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图4c所示的凸台17的具体形状与图4a所示的凸台17形状不同,实施方式七中,凸台17的内侧面为凸面,该凸面朝向靠近第一光学部11的中心的一侧凸出。

实施方式八:

在实施方式一或者实施方式二或者实施方式七的基础之上,对第一透镜10进行了进一步改进,采用了实施方式三或者实施方式四中所采用的过渡部。

其中,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以及实施方式七采用的技术构思相同,实施方式三和实施方式四采用的技术构思相同,实施方式五和实施方式六采用技术构思相同。

单独采用实施方式一的技术构思或者实施方式三的技术构思或者结合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三的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哪个实施方式,改进的基本原理都是增强胶水的流动性,便于气体排出。只是在该原理之下,每个实施方式作出的具体的结构改进不同而已。本申请并不局限于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基于上述原理作出的改进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利用过渡部和引导部增强了胶体的流动性,方便将胶体中的气泡排放到第一凹槽内,避免了气泡堆积在凹槽内,这样透镜组件的外观质量和光学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