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977发布日期:2019-09-25 00:3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对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组装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对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对摄像头拍摄画面的品质要求不断提升,影响画面品质的摄像头对位组装过程也成为了厂家重点技术突破的对象。现有技术中的对位装置,一般是采用平面光源作为摄像头零件对位组装时的模拟光源,已经无法满足摄像头日益高涨的高画质和大广角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位装置。

一种对位装置包括架体;

平行光源组件,其设于架体,其用于提供摄像头零配件对位组装时平行光源及模拟目标;以及

对位组件,其位于平行光源组件的下方,其用于摄像头零配件的对位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固化组件;固化组件设于对位组件的一侧,其用于对位后的摄像头零配件的黏贴胶体固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传输机构及治具;传输机构设于架体,并位于平行光源组件以及对位组件的下方;传输机构带动治具移动,治具经过对位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平行光源组件包括光源调节组件以及光源件;光源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光源件连接;光源调节组件驱动光源件沿着垂直于传输机构的方向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光源调节组件包括光源驱动件及光源固定板;光源固定板与架体滑动连接,且光源固定板与传输机构平行;光源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光源固定板连接;光源件设于光源固定板并面向传输机构;光源驱动件驱动光源固定板线性移动,并同步带动光源件线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光源件包括第一平行光管件以及多个第二平行光管件;第一平行光管件以及多个第二平行光管件的一端分别设于光源固定板,其另一端分别面向传输机构;第一平行光管件以及多个第二平行光管件面向传输机构的一端位于同一球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平行光管件包括第一平行光管;第一平行光管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的物镜、光筒、调整环、模拟成像件以及平行光源件;物镜、光筒、调整环、模拟成像件以及平行光源件沿着外壳的高度方向依次叠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对位组件包括对位承载板、第一对位驱动件、运动平台承载板、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第二对位驱动件以及对位夹持件;第一对位驱动件设于对位承载板;运动平台承载板与第一对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对位驱动件设于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对位夹持件与第二对位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治具包括底板、承载部以及高度调节部;高度调节部包括弹性连接组件以及等高限位组件;承载部通过弹性连接组件以及等高限位组件与底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传输机构为治具回流线。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对位装置通过平行光源组件提供对位组件进行对位组装时的平行光源及模拟目标,适用于大广角及高画质要求的摄像头的对位组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平行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光源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光管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对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固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例中的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治具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中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对位装置包括架体1、平行光源组件2、对位组件3、固化组件4、传输机构 5及治具6。平行光源组件2设于架体1,其用于提供摄像头零配件对位组装时平行光源及模拟目标。对位组件3位于平行光源组件2的下方,其用于摄像头零配件的对位组装。固化组件4设于对位组件3的一侧,其用于对位后的摄像头零配件的黏贴胶体固化。传输机构5设于架体1,并位于平行光源组件2 以及对位组件3的下方。传输机构5带动治具6移动,治具6经过对位组件3。治具6用于摄像头零配件的承载。

通过平行光源组件2提供对位组件3进行对位组装时的平行光源及模拟目标,适用于大广角及高画质要求的摄像头的对位组装。

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零配件包括镜头100以及前壳模块200,对位组件3 即是把镜头100对位组装于前壳模块200内,并通过平行光源组件2提供平行光及模拟目标,固化组件4对已经点胶的镜头进行固化,使得镜头100固定于前壳模块200内。

继续参照图2和图3,更进一步,图2为本实施例中平行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光源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平行光源组件2 包括光源调节组件21以及光源件22。光源调节组件21的输出端与光源件22 连接,光源调节组件21驱动光源件22沿着垂直于传输机构5的方向线性移动。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光源调节组件21包括光源调节支架211、光源驱动件212及光源固定板213。光源固定板213与光源调节支架211滑动连接,且光源固定板213与传输机构5平行。具体的,架体1为平板状,传输机构5铺设于架体1上,光源调节支架211设于架体1,并位于传输机构5 的上方。光源驱动件212的输出端与光源固定板213连接,光源件22设于光源固定板213并面向传输机构5。光源驱动件212驱动光源固定板213线性移动,并同步带动光源件22线性移动。

优选的,光源调节支架211包括光源调节支撑架2111、光源调节支撑板 2112以及驱动杆支撑架2113。光源调节支撑架2111的数量为四个,驱动杆支撑架2113的数量为两个。四个光源调节支撑架2111垂直设于架体1上,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位于传输机构5的上方,且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与传输机构 5平行。四个光源调节支撑架2111的一端分别垂直连接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 的下表面的四角,四个光源调节支架2111的另一端分别两两垂直设于传输机构5的外侧。每一驱动杆支撑架2113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光源调节支架 2111平行,且两个驱动杆支撑架2113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驱动杆支撑架2113 横跨于传输机构5的上方。

光源驱动件212包括驱动电机2121、轮2122、两个从动轮2123、同步带 2124、两个驱动丝杆2125以及两个驱动螺母2126。驱动电机2121、轮2122 以及两个从动轮2123均设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其中轮2122转动连接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上表面的一侧边,并位于该侧边的中间部位,两个从动轮2123分别转动连接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上表面相对的两侧边,且该两侧边与轮2122所在侧边相邻,每一从动轮2123均位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 侧边的中间部位,驱动电机2121设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下表面,驱动电机2121的输出端与轮2122连接,同步带2124分别与轮2122以及两个从动轮2123连接。驱动螺母2126对应套设于驱动丝杆2125上,驱动丝杆2125 的一端垂直穿过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后与从动轮2123连接,驱动丝杆2125 的另一端与驱动杆支撑架2113转动连接,驱动丝杆2125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转动连接,驱动螺母2126与光源固定板213连接。驱动电机2121驱动轮2122转动,轮2122通过同步带2124带动从动轮2123转动,从动轮2123 转动带动驱动丝杆2125转动,驱动丝杆2125转动带动套设于其上的驱动螺母2126线性移动,进而带动光源固定板213线性移动。

优选的,光源驱动件212还包括四个光源调节导杆2127,每两个光源调节导杆2127分别位于一驱动丝杆2125相对的两侧,且光源调节导杆2127与驱动丝杆2125平行,每一光源调节导杆2127穿设于光源固定板213,并与光源固定板213形成滑动连接关系,每一光源调节导杆2127的两端分别与光源调节支撑板2112以及驱动杆支撑架2113固定连接。通过光源调节导杆2127 的设置对光源固定板213的线性移动进行导向,保证了其线性移动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3,更进一步,光源件22包括第一平行光管件221以及四个第二平行光管件222。第一平行光管件221包括线型光管支架2211以及第一平行光管2212。线型光管支架2211垂直设于光源固定板213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一平行光管2212的一端设于线型光管支架2211,其另一端正对传输机构5。每一第二平行光管件222包括弧形光管支架2221、第二平行光管2222 以及滑接件2223。弧形光管支架2221的一端设于光源固定板213的下表面,并位于线型光管支架2211的一侧,其另一端由光源固定板213向着传输机构 5的方向延伸,弧形光管支架2221为圆弧状。第二平行光管2222的一端通过滑接件2223滑动连接于弧形光管支架2221上,其另一端面向传输机构5。

具体的,弧形光管支架2221通过一反向弧形板22211固接于光源固定板 213的下表面,弧形光管支架2221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弧形滑轨22212 以及多个等分的弧度值22213,弧形滑轨22212以及弧度值22213分别位于弧形光管支架2221的相背的两面,弧形光管支架2221上对应多个弧度值22213 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销钉固定孔22214。滑接件2223包括滑接框22231、滑动块22232以及销钉22233。滑接框22231套设于弧形光管支架2221外,滑动块22232设于滑接框22231内,并与弧形滑轨22212形成滑动配合关系,销钉22233穿设于滑接框22231后与销钉固定孔22214连接。第二平行光管 2222通过一长度较短的线型光管支架2211与滑接框22231连接。当需要调节第二平行光管2222的位置时,只需要松开销钉22233,并滑动滑接框22231 至对应弧度值22213位置后,重新插入销钉22233固定即可。线型光管支架 2211以及弧形光管支架2221配合设置,使得第一平行光管2212以及四个第二平行光管2222可从多个方位提供平行光,以便为广角摄像头的对位组装。其中等分的弧度值22213的设置使得第二平行光管2222的调节更为精确。

在具体设置时,四个反向弧形板22211围绕线型光管支架2211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两个反向弧形板22211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致。四个弧形光管支架2221处于同一球面上,第一平行光管2212以及四个第二平行光管 2222的输出端均处于同一球面上。如此设置,可保证第一平行光管2212以及四个第二平行光管2222提供平行光的全面性。

继续参照图4和图5,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光管的结构示意图,图 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光管的剖面图;更进一步,第一平行光管2212以及第二平行光管2222的大小以及结构一致。具体的,第一平行光管2212包括外壳22121、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 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均设于外壳22121内,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沿着外壳22121的高度方向依次叠合设置。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 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与外壳22121之间均具有间隙,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可在外壳22121内活动,且物镜22122、光筒22123、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的中心轴线重叠。

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无限远的物体经过物镜22122后将成像在焦平面上,焦平面即焦点所在平面,从焦平面发出的一束光线,经过物镜22122后将成为一束平行光,将模拟成像件22125放在物镜22122的焦平面上,那么它成像在无限远处,即亦相当于来自无限远目标发出的光束,当模拟成像件5逐渐由焦平面向物镜移动时,通过模拟成像件22125的光线经过物镜22122折射后将成为有夹角的发散光束,其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与光轴的交点到光阑的距离即可模拟的目标距离。

通过改变调整环22124的高度,可以控制和改变模拟成像件22125到物镜 22122的距离,从而能得到不同需要的模拟目标的距离,为模拟摄像头的拍摄提供平行光源。而调整环22124的高度的改变可通过制作出不同高度的调整环 22124,根据实际模拟的需要进行替换即可。优选的,调整环22124与光筒22123 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采用调节环22124与光筒22123螺接的方式,便于不同高度的调节环22124的更换。本实施例中,物镜22122具体可采用双面凸透镜。模拟成像件22125具体可采用SFR chart或十字刻画板。

复参照图4和图5,更进一步,光筒22123包括光筒主体221231以及光筒座221232。物镜22122设于光筒主体221231的一端,光筒主体221231的另一端与光筒座221232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光筒座221232的另一端与调整环22124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光筒主体221231以及光筒座221232均为圆筒状,且光筒座221232的直径大于光筒主体221231的直径。物镜22122嵌设于光筒主体221231一端的内壁,光筒主体221231另一端螺纹于光筒座221232 一端的内壁。调整环22124为圆筒状,其直径大于光筒座221232的直径,使得光筒座221232的另一端与可螺接于调整环22124的内壁,此外光筒座 221232与调整环22124也可采用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设置调整环 22124的直径与光筒座221232直径一致,使得调整环22124与光筒座221232 可直接贴合或粘合,例如,调整环22124与光筒座221232的直径一致,两者相对的一端具有可拆卸的卡扣结构,使得调整环22124与光筒座221232形成扣合结构。上述可拆卸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不同高度的调整环22124更换时,能更为方便的与光筒座221232连接,并且能保证两者之间的稳定性。

复参照图4和图5,更进一步,外壳22121包括上壳221211以及下壳 221212。上壳221211与下壳221212可拆卸连接,上壳221211套设于物镜22122 以及光筒主体221231外,下壳221212套设于光筒座221232、调整环22124、模拟成像件22125以及平行光源件22126外。具体的,上壳221211与下壳 221212之间的卡拆卸结构可采用螺接或卡接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便于上壳 221211与下壳221212的拆卸,进而方便调整环22124的更换。

优选的,下壳221212对应调整环22124的位置设有限制位2212121,通过限制位2212121对调整环22124与光筒座221232连接一端的位置进行限制,以便模拟距离时的计算,具体的,限制位2212121可通过下壳221212的内壁凹陷而成台阶,调整环22124的外壁贴合于该台阶形成限制。

复参照图4和图5,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平行光管还包括压紧件 22127。压紧件22127设于外壳22121的下端,其压紧端与平行光源件22126 贴合;压紧件22127驱动平行光源件22126沿着外壳22121的高度方向线性移动。

具体的,压紧件22127包括压紧环221271、压紧板221272以及压紧柱 221273。压紧环221271的外壁设有螺纹,压紧环221271设于压紧板221272 的一面,压紧柱221273设于压紧板221272的另一面,下壳221212下端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压紧环221273与下壳221212的下端螺接。通过旋转压紧柱 221273可调节压紧环221271于下壳221212深度,使其始终可以压紧平行光源件22126,当不同高度的调整环22124更换之后,通过调节压紧环221271 于下壳221212的深度,使得平行光源件22126产生位移,进而压紧模拟成像件22125,使得模拟成像件22125始终贴合于调整环22124。

优选的,第一平行光管2212还包括垫片22128。垫片22128位于压紧件 22127的压紧端与平行光源件22126之间;具体的,垫片22128的两面分别与压紧环221271和平行光源件22126贴合,通过垫片22128的设置,增加了压紧件22127压紧的稳定性。

优选的,平行光源件22126包括LED光源以及灯箱221261(图中未显示)。 LED光源设于灯箱221261内。

优选的,外壳22121的外壁设有安装位221213,安装位221213便于平行光管与线型光管支架2211的连接。

通过平行光管结构模拟平行光的光源,多个平行光管相互配合,以便广角摄像头的对位装配检测,尤其适用于大广角摄像头的检测。

继续参照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对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对位组件3包括对位承载板31、第一对位驱动件32、运动平台承载板33、六自由度运动平台34、第二对位驱动件35以及对位夹持件36。承载板31对应设于传输机构5的一侧,其上设有两个对位导轨311,两个对位导轨311相互平行,且每一对位导轨311均垂直于传输机构5。运动平台承载板33下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运动平台滑块331,两个运动平台滑块331分别对应与两个对位导轨311滑动连接,第一对位驱动件32设于对位承载板31,并位于两个对位导轨311之间,第一对位驱动件32的输出端与运动平台承载板33下表面的中间部位连接,第一对位驱动件32驱动运动平台承载板33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对位驱动件32采用电机与丝杆副的配合,此外,第一对位驱动件32也可采用线性模组等其他驱动件,并不以此为限。六自由度运动平台 34设于运动平台承载板33,第二对位驱动件35设于六自由度运动平台34,对位夹持件36与第二对位驱动件3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对位驱动件35驱动对位夹持件36对摄像头零部件进行夹持。本实施例中第二对位驱动件35可采用气缸,对位夹持件36可采用夹爪。

继续参照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固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固化组件4的数量为四个,每一固化组件4包括固化驱动件41、固化架42以及UV固化灯43。四个固化驱动件41分别两两设于传输机构5的两侧,位于传输机构5同侧的两个固化驱动件41分别位于对位组件52的两侧。固化架42的一端与固化驱动件41的输出端连接,且固化架42与传输机构5平行,固化架42的另一端与UV固化灯43连接,UV固化灯43的照射端面向治具2承载的摄像头零配件。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传输机构5可采用治具回流线,治具6可于传输机构5上循环移动。

继续参照图8至图10,图8为本实施例中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例中的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治具A-A面的剖视图;更进一步,治具6包括底板61、承载部62、高度调节部63以及压盖部64。高度调节部63包括弹性连接组件631以及等高限位组件632。承载部62通过弹性连接组件631以及等高限位组件632与底板61连接。压盖部64包括压盖板641以及两个导杆件642,两个导杆件642设于底板61,并分别位于承载部 62相对的两侧,且导杆件642与承载部62平行,压盖板641的两端分别滑接于两个导杆件642,压盖板641开设有卡位6411。

通过弹性连接组件631的设置使得底板61与承载部62之间的距离可调,通过等高限位组件632的设置使得底板61与承载部62之间的距离调节后能进行等高限位,治具可根据不同规格的摄像头零部件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不同规格的摄像头零部件均能达到与组装设备相配合的同一高度。整个调节结构简单,降低了治具的制造成本。

复参照图8至图10,更进一步,承载部62上开设有承载位621,承载位 621用于承载摄像头零配件。本实施例中的承载部62为长方形的板状,承载位6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承载位621分别开设于承载部62的上表面,其大小及形状与摄像头零配件相适配。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头零配件为镜头 100和前壳模块200时,则承载部62上的承载位6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承载位621沿着承载部6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承载部62的一端,且两个承载位621相邻,其中靠近承载部62端部的承载位621用于承载镜头100,另一承载位621用于承载前壳模块200。具体的,承载位621为相适配的模穴形状。

承载部62与底板61平行,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弹性连接组件631包括多个弹性连接件6311,弹性连接件631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61以及承载部62连接,弹性连接件6311使得底板61与承载部62形成连接关系,又因为弹性连接件6311可进行弹性变化,使得底板61与承载部62之间的位置是可调节的。等高限位组件632包括多个等高限位件6321,每一等高限位件632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61以及承载部62连接,具体而言,等高限位件6321分别与底板61 及承载部62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底板61与承载部62之间的距离位置调节前,等高限位组件632拆卸,调节完成之后,等高限位件6321重新固定住底板61及承载部62。本实施例中弹性连接件6311可选取为弹簧,等高限位件 6321可选取为螺丝,当然也选取其他的弹性件及可拆卸固定件,此处不以为限。

具体的,底板61以及承载部62对应弹性连接件631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盲孔和通孔,弹性连接件6311的一端垂直固接于底板61的盲孔内,弹性连接件6311的另一端垂直固接于承载部62的通孔内。底板61以及承载部62对应等高限位件632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带螺纹的盲孔及通孔,等高限位件6321 的两端分别螺接于承载部62的螺纹通孔以及底板61螺纹盲孔内,且等高限位件6321分别与底板61及承载部62垂直。根据不同规格批次的摄像头零配件的高度不同,通过调节等高限位件6321螺接于底板61的深度,即可调节弹性连接件6311压缩状态,实现底板61与承载部62之间的距离的调节,使得不同规格批次的零配件均能保持在同一高度。

优选的,多个弹性连接件6311分别设置于承载部62的底面,并分别位于承载部62底面的两边。多个等高限位件6321分别设置于承载部62底面的中部。本实施例中多个弹性连接6311沿着承载部62的长度方向分设为两排,两排弹性连接件6311分别靠近于承载部62的具有较长边长的一侧;多个等高限位件6321沿着承载部62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一排,一排等高限位件6321位于两排弹性连接件6311的中间。如此设置,可使得承载部62更易保持平衡。

压盖部64包括压盖板641、两个导杆件642以及两个导轨643。两个导杆件642设于底板61,并分别位于承载部62相对的两侧,且导杆件642与承载部62平行;具体的,每一导杆件642包括导杆6421以及两个导杆座6422,导杆6421与承载部62平行,导杆642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导杆座6422与底板 61连接,使得导杆6421平行于底板61的上方。压盖板641的两端分别滑接于两个导杆件642,且压盖板641位于承载部62的上方;具体的,压盖板641 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滑块6412套设于导杆6421上,使得两者压盖板641 与导杆6421形成滑动连接关系,当外力作用于压盖板641上时,可推动第一滑块6412于导杆6421上进行滑动,而压盖板641于承载部62的上方平行移动,同时导杆座6422对压盖板641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压盖板641贴合于导杆座6422时,压盖板641刚好位于承载位621的上方。压盖板641开设有卡位6411,卡位6411与承载位621相适配,当承载位621内放置有摄像头零配件时,压盖板641移动至承载位621的上方,卡位6411对承载位621内承载摄像头零配件进行卡位,本实施例中卡位6411为U型结构。

两个导轨643设于底板61,并分别位于承载部62相对的两侧,且导轨643 与承载部62平行;压盖板641与导轨643滑接,具体的,压盖板641下表面设有两个第二滑块6413,两个第二滑块6413分别位于压盖板641的两端,第二滑块6413与导轨643形成滑动连接关系。通过导轨643的设置对压盖板641 的滑动进行导向。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对摄像头的通电检测,使得通电线针头能与摄像头连接,底板61正对承载位621的位置具有通孔(图中未显示),承载位621 的底部与底板61是连通的。

本实施例中对位过程如下:位于传输机构5下方的电源导线模块(图中未显示),顶升出的MIPI线穿过治具6与前壳模块200电信连接,光源调节组件21驱动光源件22以提供模拟目标及广角测试需所的光源,对位夹持件 36夹持住已经点胶的镜头100,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34的驱动下放置于前壳模块200对应镜头穴内,并且不断调整XYZ三个方位的位置及角度,并根据模拟成像件22125成像清晰度确定最优位置,固化驱动件41驱动UV固化灯 43进行UV胶固化,完成摄像头的对位组装。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