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9312发布日期:2020-09-29 18:1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光缆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缆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爆炸增长,人们对网络吞吐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光缆传输凭借其独有的超高带宽,低电磁干扰等特性,逐渐成为现代通信中光分配网络(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重要的信号传输媒介。

当前的光缆通信技术中,从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olt)到用户的光缆终端盒(accessterminalbox,atb),中间需要依次经过馈线段光缆、配线段光缆以及入户段光缆。在配线段光缆阶段,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光缆网络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光缆链路造成的损伤或安全影响,充分保证系统安全,通常采用光缆预连接产品。也即是说,在光缆施工之前,光缆的两端做好光缆连接头,并进行光学、机械、环境等性能测试,如图1a所示。这就使得携带至施工现场的配线段光缆为较长的一根光缆。受施工现场工勘准确度的影响,在光缆装配完成后通常会剩余较大的余长(例如20米至30米)。配线段光缆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光缆盘储后携带至施工现场实施光缆安装工作;待光缆安装完毕后将多余光缆收纳在盘缆架上,如图1b所示,图1b示意性的示出了传统的盘缆架。通常,盘缆架与光缆分别独立设置,施工现场实施光缆装配工作时,需要将所有的光缆全部释放完毕后,将多余的光缆重新盘储在盘缆架上。从而,严重延长了施工时长,降低了施工效率。由此,如何提高配线段光缆的施工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的光缆收纳装置,通过设置活动连接的第一盘缆部和第二盘缆部,可以提高配线段光缆的施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缆收纳装置,用于盘储光缆,所述光缆收纳装置包括第一盘缆部和第二盘缆部;其中,所述第一盘缆部包括托盘、连接于所述托盘的第一绕线区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区的定位区;所述第二盘缆部包括第二绕线区、与所述第二绕线区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光缆阻挡区、以及与所述第二绕线区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光缆阻挡区;所述第一盘缆部通过所述定位区和所述第二盘缆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光缆阻挡区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盘缆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缆阻挡区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绕线区和所述第二绕线区的连通区,以使光缆在所述第二绕线区部分盘储后通过所述连通区盘储在所述第一绕线区。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用于在施工前对光缆进行盘储,施工完毕后将光缆收纳装置的部分结构从光缆收纳装置中取下,以将剩余的光缆收纳并保留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将光缆全部释放完毕后再将多余的光缆重新盘储,提高配线段光缆的放缆和收缆的速度,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区远离所述第一绕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自所述定位区向外凸出;所述第二盘缆部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光缆阻挡区和所述第二绕线区的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用于与所述定位轴套接,以使所述第一盘缆部和所述第二盘缆部活动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件;所述第二绕线区的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盘缆部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盘缆部上的卡槽活动连接。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固定件包括沿所述定位轴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固定件。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定位轴的轴向并排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可以限制第二盘缆部与第一盘缆部之间的嵌套深度和嵌套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光缆的长度灵活调节光缆收纳装置中第一绕线区的宽度,进而使得盘储在光缆收纳装置上的光缆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放缆效率以及施工效率。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弹性卡钩。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区中、环绕所述定位轴的区域还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第二绕线区的内壁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二盘缆部与所述第一盘缆部之间的套接位置。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孔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通孔或盲孔。

通过设置通孔和盲孔两种限位孔,可以根据待盘储至光缆收纳装置上的光缆的长度选择将限位柱插入哪一种限位孔中,从而可以调节第一绕线区的宽度。从而可以使得光缆可以工整的盘储在光缆收纳装置中,避免光缆太短而绕线区面积过大导致光缆盘储松散,或者光缆太长而绕线区面积过小导致无法容纳,从而可以提高光缆的施工效果。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缆阻挡区包括多个扇叶,所述多个扇叶沿垂直于所述第二绕线区的外壁的方向、自所述第二绕线区向外延伸;每两个所述扇叶之间形成所述连通区。

该多个扇叶用于阻挡第一绕线区盘储的光缆滑落至第二绕线区,或者阻挡第二绕线区盘储的光缆滑落至第一绕线区。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缆收纳装置还包括收纳箱,所述第一盘缆部和所述第二盘缆部装配于所述收纳箱内部;所述收纳箱的外表面设置有折叠区域,通过折叠所述收纳箱,以将盘储在所述第一盘缆部的光缆和所述第二盘缆部的光缆实施放缆。

通过对折叠区进行折叠或裁剪,可以不需将第一盘缆部和第二盘缆部从收纳箱中取出,直接将光缆的预连接接头从该光缆走线区拉出,并且第一盘缆部和第二盘缆部可以在纸箱内转动,从而实现逐步放缆。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盘缆部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盘缆部和所述第二盘缆部装配完毕后,利用螺钉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收纳箱固定连接。

通过将第一盘缆部和所述第二盘缆部利用螺钉通过定位孔与收纳箱固定连接,可以避免运输过程中晃动导致光缆松散,提高运输过程中光缆的收纳效率。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缆收纳装置还设置有贯穿所述托盘、所述第一绕线区、所述定位区、所述第一光缆阻挡区、所述第二绕线区和所述第二光缆阻挡区的转轴安装孔;所述转轴安装孔用于插入转轴,以使装配完毕的所述第一盘缆部和所述第二盘缆部围绕所述转轴转动以实施放缆。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盘缆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扇叶的短边;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钢带,以使所述第二盘缆部通过所述钢带设置于抱杆上。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盘缆部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挂缆支架,以使所述第二盘缆部通过所述挂缆支架设置于挂缆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线段光缆技术中光缆预连接产品示意图;

图1b是传统盘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盘缆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定位柱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盘缆部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盘缆部的一个侧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6所示的第二盘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盘缆部与第二盘缆部装配后的一个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盘缆部与第二盘缆部装配后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6所示的第二盘缆部中的第二线缆阻挡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6所示的第二盘缆部中的第一线缆阻挡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盘缆部与钢带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盘缆部与挂缆支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6所示的第二盘缆部中的第二线缆阻挡区的又一个正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缆收纳装置中第一盘缆部和第二盘缆部装配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定位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柱。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用于在施工前对光缆进行盘储,施工完毕后将光缆收纳装置的部分结构从光缆收纳装置中取下,以将剩余的光缆收纳并保留在施工现场,不需要将光缆全部释放完毕后再将多余的光缆重新盘储,提高配线段光缆的放缆和收缆的速度,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用于在光缆施工前盘储如图1a所示的光缆,以将如图1a所示的光缆携带至施工现场。

请参看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光缆收纳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缆收纳装置100包括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

第一盘缆部10包括托盘101、第一绕线区102和定位区103。如图3所示,图3为第一盘缆部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绕线区102可以为圆柱形,其包括两个端面和一个侧面。该两个端面可以具有平滑的结构,其中一个端面与托盘101连接,另外一个端面与定位区103连接。第一绕线区102通过其中过一个端面固定在托盘101上,以使托盘101承接第一绕线区102。第一绕线区102用于盘储光缆。定位区103用于与第二盘缆部20之间进行定位连接。

如图3所示,托盘101可以为圆盘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三角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托盘101与第一绕线区102一体成型。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托盘101与第一绕线区102可进行拆分。在该种实现方式下,托盘101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柱1011,如图4所示。第一绕线区102上、与托盘101连接的端面可以设置有定位孔。第一绕线区102和托盘101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定位柱1011和第一绕线区102上设置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托盘101上可以设置多个定位柱1011,例如三个、四个等。定位柱的形状可以为三角柱、圆柱等。该多个定位柱可以沿托盘的边缘等间距的设置。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托盘101上所设置的定位柱的数目进行限定,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托盘101上设置的定位柱的数目与第一绕线区102设置的定位孔的数目相同、位置相互对应,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固定。此外,当托盘101具有一定的厚度时,托盘101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定位孔,第一绕线区102上、与托盘101连接的端面也可以设置有相应数目的定位柱,从而实现托盘101与第一绕线区102之间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区103与第一绕线区102可以一体成型,如图3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区103与第一绕线区102可以进行拆分。在该种实现方式下,定位区103可以包括平滑的端面,该端面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第一绕线区102中、用于与定位区103连接的端面相同。定位区103的端面还可以设置有定位孔,第一绕线区102中与定位区103连接的端面上可以设置有定位柱,从而使得定位区103和第一绕线区102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进行定位连接。其中,第一绕线区102中与定位区103连接的端面上定位柱的设置可以参考上述托盘101上的定位柱的设置;定位区103中的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参考第一绕线区102中与托盘101连接的端面中定位孔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3中的定位区103。在定位区103中还设置有定位轴1031。该定位轴1031可以设置于定位区103远离第一绕线区102的一侧,并且自定位区103向外凸出。该定位轴1031可以为圆柱形或者四棱柱形等。图3中示意性的示出了其为圆柱形的情况。定位轴1031的其中一个端固定在定位区103中、与第一绕线区102连接的端面上,轴向远离第一绕线区102的一侧延伸出来,如图3所示,以使第二盘缆部20可以套嵌在该定位轴1031上。

具体实现中,定位轴103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032,如图3所示。第二盘缆部2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032固定在第一盘缆部10上。该第一固定件1032可以是弹性卡扣,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固定作用的部件。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定位轴1031的周向,可以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件。该多个第一固定件例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该均匀设置例如可以为等间隔的设置,也可以为对称设置,也可以为相对设置。例如,在图3所示的定位轴1031中,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1032,图3示出了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可以设置于定位轴1031上与固定件1032相对的位置处。其中,固定件1032可以设置于定位轴1031的侧面中间位置处。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定位轴1031的周向,可以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件1032。该多个第一固定件1032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固定件1032的设置方式,再次不在赘述。此外,沿定位轴1031的周向,也可以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件1033。沿定位轴1031的轴向,其中一个第一固定件1032和其中一个第二固定件1033并排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沿定位轴1031的轴向设置的第一固定件1032和第二固定件103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使得沿轴向的第一固定件1032和第二固定件1033可以限制第二盘缆部20与第一盘缆部10之间的嵌套深度和嵌套位置。从而可以根据光缆的长度灵活调节光缆收纳装置100中第一绕线区102的宽度,进而使得盘储在光缆收纳装置100上的光缆更加整齐,有利于提高后续的放缆效率以及施工效率。

继续参看图3或图5所示的定位区103。在定位区103中环绕定位轴1031的周围区域还设置有限位柱1034。该限位柱1034与第一固定件1032或者第二固定件1033配合,进一步限制第二盘缆部20与第一盘缆部10的嵌套深度。具体实现中,限位柱1034可以设置一对两个,该一对限位柱1034可以对称的设置在定位轴1031的两侧,如图3或图5所示。

此外,在定位区103中环绕定位轴1031的周围区域还设置有定位柱1035。该定位柱1035用于进一步加固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盘缆部20更加牢固的嵌套在第一盘缆部10上,避免第二盘缆部20从第一盘缆部10上滑落导致光缆从各盘缆部上松散开,有利于提高光缆收纳效果。具体实现中,定位柱1035可以设置于端面的边缘位置,例如图3或图5所示的四个边角处。

继续参考图6,其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100中第二盘缆部20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盘缆部20包括第二绕线区201、第一光缆阻挡区202和第二光缆阻挡区203。其中,第一光缆阻挡区202和第二光缆阻挡区203分别设置于第二绕线区201的两端。在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之间装配后,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位于第二盘缆部20中靠近第一盘缆部10的一端,并且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与第一盘缆部10相接触;第二光缆阻挡区202位于第二盘缆部20中远离第一盘缆部10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盘缆部20可以一体成型。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绕线区201、第一光缆阻挡区202和第二光缆阻挡区203之间可以进行拆分。在该种实现方式下,第二绕线区201的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定位柱,第一光缆阻挡区靠近第二绕线区20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第二绕线区201和第一光缆阻挡区202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装配。同样,第二光缆阻挡区203靠近第二绕线区20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第二绕线区201和第二光缆阻挡区203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绕线区201为筒形,其内部中空,用于嵌套至第一盘缆部10的定位轴1031。具体实现中,第二绕线区201可以为圆筒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筒形、三角筒形等,本申请对第二绕线区20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第二绕线区201包括外壁2011和内壁2012,如图7所示。其中,外壁2011用于盘储光缆。内壁2012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卡槽,该卡槽用于嵌入第一盘缆部10的定位轴1031上的第一定位件1032或者第二定位件1033。此外,内壁2012的表面还设置有多个限位孔,该多个限位孔用于插入定位区103上的限位柱1034,以限制第二盘缆部20在第一盘缆部10嵌套的深度。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壁2012的表面所设置的多个限位孔可以为通孔20121,如图8所示。第二盘缆部20套接在第一盘缆部10上时,将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区103上的限位柱1034直接穿过第二绕线区201内壁的通孔,以实现第二盘缆部20和第一盘缆部10之间的装配。图8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盘缆部10的限位柱1034穿过第二盘缆部20的通孔20121的装配方式的剖视图。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壁2012的表面所设置的多个限位孔可以为盲孔20122,如图9所示。第二盘缆部20套接在第一盘缆部10上时,将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区103上的限位柱1034插入第二绕线区201内壁的盲孔中,以实现第二盘缆部20和第一盘缆部10之间的装配。图9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盘缆部10的限位柱1034穿过第二盘缆部20的盲孔20122的装配方式的剖视图。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限位孔分为两组,一组限位孔为通孔20121,一组限位孔为盲孔20122,如图10所示。将第二盘缆部20套接在第一盘缆部10上时,从该两组限位孔中选择一组以使定位区103中的限位柱1034插入。其中,限位孔的选择根据待盘储至光缆收纳装置100上的光缆的长度决定。当采用通孔20121时,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区103上的限位柱1034由于可以完全穿过通孔20121,使得第一盘缆部10与第二盘缆部20之间具有较深的嵌入深度,进而减小了位于托盘101和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之间的第一绕线区102的面积,进而减少了盘储在第一绕线区102上的光缆的圈数。该种情况下,适用于光缆的长度较短的情形。当采用盲孔20122时,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区103上的限位柱1034完全插入盲孔20122后,由于受到盲孔20122另一端的阻隔,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之间并没有完全嵌套在一起。相较于采用通孔,此时增大了位于托盘101和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之间的第一绕线区102的面积,进而可以增加盘储在第一绕线区102上的光缆的圈数。该种情况下,适用于光缆的长度较长的情形。通过设置两组限位孔,可以根据光缆的长度选择所采用哪一组限位孔,从而可以使得光缆可以工整的盘储在光缆收纳装置100中,避免光缆太短而绕线区面积过大导致光缆盘储松散,或者光缆太长而绕线区面积过小导致无法容纳,从而可以提高光缆的施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盘缆部10中沿定位轴1031的轴向设置一个定位件时,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绕线区可以设置有通孔或盲孔中的一种限位孔;当第一盘缆部10上的定位区103沿定位轴的轴向设置多个定位件时,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绕线区可以设置有通孔和盲孔该两种限位孔。此外,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绕线区设置有通孔或盲孔中的一种限位孔时,第一盘缆部10上定位区103的定位柱的数目与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绕线区的限位孔的数目相同;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绕线区设置有通孔和盲孔该两种限位孔时,第一盘缆部10上定位区103的定位柱的数目是限位孔的一半,且分别与通孔的数目或盲孔的数目相同。此外,当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轴1031的轴向设置如图3或图5所示的第一定位件1032时,第二盘缆部20中所设置的限位孔可以为盲孔20122,其中盲孔20122与第一定位件1032之间互相配合以装配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的情况如图9所示;当第一盘缆部10中的定位轴1031的轴向设置如图5所示的第二定位件1033时,第二盘缆部20中所设置的限位孔可以为通孔20121,其中通孔20121与第二定位件1033之间互相配合以装配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的情况如图8所示。

请继续参考图11,其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二盘缆部20中第一光缆阻挡区20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光缆阻挡区202可以为中空结构。沿第二绕线区201的径向,第一光缆阻挡区202设置有多个扇叶2021,该多个扇叶2021垂直于第二绕线区201的外壁,并由第二绕线区201的外壁2011向外延伸。该多个扇叶2021用于阻挡第一绕线区102盘储的光缆滑落至第二绕线区201,或者阻挡第二绕线区201盘储的光缆滑落至第一绕线区102。扇叶可以包括2个、3个或者4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11示意性的示出了扇叶包括4个的情况。如图11所示,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扇叶2021之间形成有连接第一绕线区和第二绕线区的连通区2022。从而,光缆可以在第二绕线区201部分盘储后通过连通区2022在第一绕线区102盘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盘缆部20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钢带,从而使得第二盘缆部20通过钢带设置于施工现场的抱杆上。

具体实现中,第一安装孔可以设置于第一光缆阻挡区202的扇叶2021上,如图11所示。实践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扇叶202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2023,该第一安装孔2023可以贯穿扇叶的短边。该第一安装孔2023可以设置于扇叶靠近第二绕线区201的位置处。在图11中,示意性的示出了相对的两个扇叶202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023的结构示意图。此外,该第一安装孔2023还可以设置于扇叶2021的中间位置处。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定,根据场景的需要设定。第二盘缆部20与钢带200之间的装配图如图12所示。

请继续参考图10,在图10中,第二盘缆部20中的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用于阻挡盘储在第二绕线区201的光缆,以避免光缆从第二绕线区201滑落。具体实现中,第二光缆阻挡区203也可以为中空结构,其包括用于与第二绕线区201接触的第一面和不与第二绕线区201接触的第二面。该不与第二绕线区201接触的第二面也可以称为第二盘缆部的端面。第二光缆阻挡区203向第二绕线区201的正投影覆盖第二绕线区201。这样一来,可以阻止光缆滑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盘缆部20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挂缆支架,以使得第二盘缆部20可以通过挂缆支架设置于挂缆上。

具体实现中,第二安装孔可以设置于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的第二面,如图10所示。实践中,可以设置两组第二安装孔2031,每一组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孔2031,该两组第二安装孔2031可以对称的设置于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的第二面,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对第二安装孔2031在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的第二面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设定。第二盘缆部20与挂缆支架300之间的装配图如图13所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盘缆部20上还设置有挂墙安装孔2032,如图14所示。该挂墙安装孔2032可以设置于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的第二面,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中与第二绕线区201接触的一面。当挂墙安装孔2032设置于第一光缆阻挡区202中于第二绕线区201接触的一面时,该第二光缆绕线区202中设置挂墙安装孔2032的区域不被第二绕线区201覆盖。也即是说,当第二盘缆部20安装好后,该挂墙安装孔2032可以暴露在外面,以供进行挂墙安装。

综上,本申请实施了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100装配完毕后如图15所示。由此,光缆在第二绕线区201盘储后,通过光缆走线区继续在第一绕线区102盘储。在进行光缆放缆过程中,可以首先释放盘储在第一绕线区102的光缆。待第一绕线区102盘储的光缆释放完毕后,可以进一步释放盘储在第二绕线区201的光缆。待施工现场将所需要的光缆从光缆收纳装置100释放完毕后,直接将第二盘缆部20连同第二盘缆部20上剩余未释放完毕的光缆从光缆收纳装置100上取下,也即将第二盘缆部20与第一盘缆部10拆分开,将第二盘缆部20通过上述第一安装孔2023安装钢带,从而将第二盘缆部20通过钢带挂设于施工现场的抱杆上,或者将第二盘缆部20通过上述第二安装孔2031安装挂缆支架,从而设置于施工现场的挂缆上,或者将第二盘缆部20通过上述挂墙安装孔2032安装在墙上。从而,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光缆收纳装置100,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将所有的光缆全部释放完毕后,再将多余的光缆重新盘储的过程,由此提高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光缆收纳装置100还可以设置有收纳箱30,如图16所示。该收纳箱30的材料可以为纸质。待光缆盘储在第一绕线部10和第二绕线部20上后,第一绕线部10和第二绕线部20可以设置于收纳箱30中。

进一步的,第二盘缆部20上还可以设置有收纳箱安装孔2033,如图14所示。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装配完毕后,可以通过第二盘缆部20设置的收纳箱安装孔2033固定在收纳箱30中,以避免运输过程中晃动导致光缆松散,提高运输过程中光缆的收纳效率。

此外,收纳箱30上还设置有折叠区域。如图16所示。通过对该折叠区域按照图16所示的方式进行折叠,可以不需将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从收纳箱中取出,直接将光缆的预连接接头从该光缆走线区拉出,并且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可以在纸箱内转动,从而实现逐步放缆。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在收纳箱内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缆收纳装置100还可以设置有转轴安装孔,以使得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可以插入转轴,进而使得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可以围绕转轴转动。具体实现中,可以设置贯穿托盘101、第一绕线区102、定位区103、第一光缆阻挡区202、第二绕线区201和第二光缆阻挡区203的转轴安装孔。该转轴安装孔可以设置于上述各部件的中心区域。将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设置于收纳箱中时,可以在转轴安装孔处插入转轴,然后将转轴固定在收纳箱内部。从而使得光缆从收纳箱中拉出的过程中第一盘缆部10和第二盘缆部20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在放缆过程中更加顺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