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66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用铰链自动组合机,更明确地说,涉及将眼镜用的铰链中相对合的两组件以自动方式螺固在一起的机械。
一般而言,眼镜用铰链装在眼镜镜框外侧与眼镜臂连接,普通的眼镜铰链中相对合的两组件的大小尺寸大约各为5毫米左右,螺固这两个组件的螺丝标称直径大约1.4毫米或更小。然而,目前习知的螺固螺丝的自动化机械适用的螺丝标称直径均大于眼镜用铰链螺固螺丝的标称尺寸甚多。因此,在螺固眼镜用铰链的相对合两组件发展出来之前,以人工的方式螺固相对合的两组件便成为唯一组合眼镜铰链的方法。由于眼镜铰链相对合的两组件的尺寸小,而螺合这两个组件的螺丝尺寸更小,以人工拿取并螺合在一起的工作显得极为不便,并且易使装配人员感到烦燥与不耐烦的工作情绪影响装配速度。平均言之,装配人员装配眼镜铰链的速度为每分钟完成二至三个组合铰链。再者,眼镜铰链相对合的两组件及螺固两组件的螺丝均是以自动化机械大量生产,产制效率极高,制造成本亦极为低廉,而组合成完整的眼镜铰链却仅能以人工为之,大大地增加了眼镜铰链成品的人工成本及降低眼镜铰链成品的制造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组合眼镜用铰链的自动化机械,以增进生产眼镜用铰链成品的速率;本实用新型眼镜用铰链自动组合机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组合眼镜用铰链的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工装配,降低眼镜铰链成品的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组合眼镜用铰链的自动化机械,以精密的组合方式,将尺寸极小的眼镜铰链中各组件精确地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组合眼镜用铰链自动化机械,其具有极为精致的结构,使眼镜铰链中的各组件能在该自动组合机中依序地完成组合的各项操作;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目的之五是提供一操作速度可以调整的组合眼镜铰链自动化机械,以便可依需要而改变装配眼镜铰链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眼镜用铰链自动组合机所揭露的技术基本上是利用振荡输送器及相关的输送装置将眼镜铰链相对合的两铰链组件及一螺固用的小螺丝分别依序地输送至一组合台,再利用电动与气动装置依序分别对合这两个铰链组件及将小螺丝固定至相对合后的两铰链组件中的螺孔内,完成组合工作,以代替习用的人工装配方法,并克服了因人工装配所带来的高人工成本及低制造效率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包含铰链组件喂送部,其中设有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一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二铰链组件输送轨及一螺丝推导装置;螺固部,其中设有一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一螺丝导引头,一短接管,一套管及一尾接管件;铰链组合台部,其中设有一T形台件,一左推杆,一右推杆,一下推杆,一左上盖,一右上盖及一下上盖;动力作动部,其中设有若干振荡开关器,一电动装置及若干气动装置;支持部,其中设有不同形式的若干支持板,若干支撑杆,及若干支架,以配合上述各部的需要进行支持或固定工作;其中,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装设在自动组合机中的若干等高水平支持板顶部,且彼此相隔一短距离相对受固持于该水平支持板中间,该二铰链组件输送轨基本上分别为一上端略成上弯形下端略成下弯形的长条形直板,该二铰链组件彼此亦相对且平行隔开一短距离被倾置于该自动组合机中的中部空间,使得其上端位置在后上方分别与该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中的导轨接合,其下端位置在前下方与该T形台件的上端部接合,该T形台件是以正T形方式装设在该自动组合机中前下方的一前倾支持斜板件上部中央处,该螺丝导引头以其前端向前的方式位于该两输送轨下端之间且座于该T形台件的上端部,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以其前端伸入该螺丝导引头中与同于该支持斜板同倾角的方式倾斜地被架设于该铰链组件喂送部的下方,该动力作动部中的各装置分别与该铰链组件喂送部,该螺固部与该铰链组合台部的相关构件直接或间接连动,以执行眼镜铰链的组合工作。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上述诸目的,技术内容以及未述及的相关特性与优点,以下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叙述,其中


图1为一般眼镜铰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表示其中主要构件的基本构造及各主要构件间的相关位置;图3为图2中的固定螺丝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表示各固定螺丝离开该固定螺丝输送装置的情况及相关的辅助元件;图4为图2中将一固定螺丝螺固至相对合的二铰链组件中的螺固装置的立体断裂图,其中部分元件以分解的方式绘之,以表示该螺固装置的外形及其受固持情形;图5为图4中的螺固装置本身的剖视图,表示其中各元件的位置关系;图6为图2中两铰链组件输送轨的部分断裂背后立体示意图,以表示该两输送轨受固持的情形;
图7为图6中沿线A-A割切的剖视示意图,表示左边铰链组件在该输送轨中的位置;图8为图2中铰链组合台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图8中左上盖由下往上看的立体示意图;表示有一直凹槽于其底部;
图10为图2中铰链组合台与两铰链组件输送轨及螺固装置交会处的视线垂直该处的部分俯视图;表示其间的相关位置;
图11为图8中的一个左推杆与一个右推杆分别推抵两铰链组件,一下推杆支撑两铰链组件的视线垂直该铰链组合台部分剖切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对合后的两铰链正要被螺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的该实施例中动力线路的示意图,表示操作时的动作次序。
首先参阅
图1,眼镜铰链的各组件包括左铰链组件A1,右铰链组件A2,以及一固定螺丝A3,
图1中均以放大的比例表示。左铰链组件A1与右铰链A2中的平面部分A11与A21分别固定在眼镜镜框外端以及眼镜臂端部适当处,以便连接眼镜镜框与眼镜臂。左铰链组件A1与右铰链组件A2的耳部A12与A22的中央处均设有直径能与固定螺丝A3配合的螺孔,耳部A12设于左铰链组件A1的前后两侧,以便令设于右铰链组件A2前端中间的耳部A22能套合于耳部A12之间。左铰链组件A1前端的耳部A12设有一直径及深度与固定螺丝A3的头部直径与深度相当的通孔A13,以便当固定螺丝螺入相对合的左铰链组件A1与右铰链组件A2后,该通孔A13能容纳固定螺丝A3的头部。
现在参阅图2,该图表示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构造。该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主要可分成铰链组件喂送部,固定螺丝螺固部,铰链组合台部,机件支持部,以及动力作动部等部分。由该图所示可看出该铰链组件喂送部设有二个分别喂送二铰链组件A1及A2的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二个分别与这两个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连接的二铰链组件输送轨12A及12B,一个喂送固定螺丝的振荡喂送装置13,一个与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13连接的螺丝推导装置14,以及三个分别控制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与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13的振荡开关16,17及18。该固定螺丝螺固部主要设有一螺丝导引头21,一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以及相关的套接管及固持元件,详细构造将在后面进一步说明。该铰链组合台部主要设有一T形台件31,一左推杆321,一右推杆322,以及一下推杆323,有关更详细的构造亦将再作叙述。有关该动力作动部的各元件分散于各不同部分中,于该图中仅能看出一螺丝输送气压缸424,一左推杆气压缸421,一右推杆气压缸422,一下推杆气压缸423,一直流马达41,一直流马达转速调整器411,一气压作动凸轮组47,及一微动开关组48等,其他相关元件将再依序解说。该机件支持部主要含一分别固持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以及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13的支持板51及52,一振荡开关器面板53,八根振荡装置支持杆54,一块支持杆底板55,一组合台部固持斜板56,四根支撑该自动组合机内其他所有机件的脚架57,三个分别将左推杆321,右推杆322,及下推杆323连接至三个气压缸421,422以及423的活塞连杆接头59等,其他支持元件将在以下的构造中详述中加以说明。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由图2可清楚看出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13设置于铰链振荡喂送装置11B后面适当处;在固定螺线振荡喂送装置13左后侧附近设有一螺丝推导装置14,该螺丝推导装置14上有一开口以与该振荡喂送装置13的螺丝导引板连接,以便在振荡喂送装置13内的诸固定螺丝能借着振荡力的作用依序自行移动至螺丝推导装置14。一螺丝输送气压缸424接合在螺丝推导装置14的左侧端,用以与螺丝推导装置14一起作用依需要推送各固定螺丝至螺丝推导装置14的底部。图3所示为由背后及由下往上看的螺丝推导装置14与螺丝输送气压缸424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由该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螺丝推导装置14与螺丝输送气压缸424以螺丝固定在一起;在螺丝输送气压缸424底部有一通气孔4241以便以气压管与气压源连接。于螺丝推导装置14的底部适当处有一短套管出口141,该短套管141又与一输送软管15的一端成气密式地套合,该输送软管15的另一端则与螺丝导引头21成气密式套接。螺丝推导装置14的后侧适当处连通一螺丝吹送气压管435,可使压缩空气径由该气压管435进入螺丝推导装置14内吹送在短套管出141处的固定螺丝,使得固定螺丝能经由该输送软管15被送至螺丝导引头21处。螺丝推导装置14内有一导块,该导块的左侧端抵着螺丝输送气压缸424的活塞杆,该导块的右侧端抵着一压缩弹簧;当压缩空气经气压管路送入螺丝输送气压缸424时,螺丝输送气压缸424的活塞杆由左向右推,该导块亦随之向右移动,使一固定螺丝以头部在后的方式经由该导块垂直侧边的凹槽被送至底部,当压缩空气不再输入螺丝输送气压缸424时,该导块便因右侧端的压缩弹簧的伸张力作用往左侧移动回复到原来位置。由于螺丝推导装置14为一习用螺丝自动导送技术,因此,将不对其内部详细构造作赘述。由图3亦可看出螺丝推导装置14固定在一角形架件581上,角形架件581则又固定在振荡装置支持板52上。
请参阅图4及图5并配合图2的解说。图2所示的由螺丝导引头21与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所构成的该固定螺丝螺固部成倾斜地装设于振荡喂送装置11A、11B及13的下方中部空间与T形台件31顶部中央之间。该螺丝螺固部的倾斜角度与该组合台部固定斜板56的倾斜角度相同,且螺丝导引头21的位置必须能精确地使一个固定螺丝被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螺入相对合的两铰链组件的螺孔中才为适当。图4所示为该螺丝螺固部的立体断裂示意图,其中,螺丝导引头21略成三角立方体,其后端背面上方中央处有一细接管211与输送软管15成气密式套接,以便令由螺丝推导装置14处吹送过来的一个固定螺丝能顺利进入其内。于螺丝导引头21背侧面中央设有一接头212,该接头212后固接一短接管23,短接管23后端又套有一套管24,套管24之后端设有螺孔以利螺栓241将之固定至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上。一其上端部成圆弧式往下弯折的固定架582环扣住该短接管23且以螺栓将短接管23固定,固定架582的底部平板则螺固至组合台部固定斜板56上。气动起子装置22之后端连接一尾接管件25,该尾接管件25上端设有一开口长孔槽251,以便使得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尾端方便地连接一气压管436。固定气压管436用的一个螺母26同时亦抵住开口长孔槽251后端附近的尾接管件25顶面部分,令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与尾接管件25以压低的方式固接在一起。尾接管件25后端又螺固气压缸425的活塞杆4251,气压缸425的一侧面处连通二气压管434以与气压源相接。一固定架583固定至气压缸425后侧,且该固定架的底部螺固至支持杆底板55上。该固定架583的高度高于固定架582,使该固定螺丝螺固部形成所需的倾斜度。图5所示为该固定螺丝螺固部的部分剖切侧视图,由该图更可清楚地知道其间各元件的组合情形。螺丝导引头21中的接头212后端部设有外螺纹以与该短接管23前端的内螺纹螺合接头212为中空且往螺丝导引头21前端延伸出一通道以利螺丝起子装置22前端部分有适当的空间作轴向前后移动。细接管211亦设一通道与该螺丝导引头21中的轴向通道相通以利于将固定螺丝送至螺丝导引头21的前端开口处。套管24的内径约略相等于短接管23的外径且其前端部分可滑动地套于短接管23之外,其后端部的与气压螺丝起子装置22固定在一起的螺栓241至少有二个。尾管件25后端为一螺孔以便与气压缸425的活塞杆接合。螺丝起子装置22尾端螺接一弯头221以与气压管436连接。当气压缸425作动时,便令固定一起的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套管24与尾接管件25作轴向推进与后退,以执行固定螺丝螺固眼镜铰链的工作。导引头及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本身属习知自动螺丝技术不拟对其内部详细构造加以说明。
请再回到图2,并参阅图6及图7,图2上所示的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分别装设在振荡装置支持板51及52上且该两振荡喂送装置彼此对称地分别固定在该两支持板51及52上。振荡喂送装置亦属习用之技术,不予详述。铰链组件输送轨12A与12B的上端分别与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的铰链引导板件相接合,这两个输送轨下端则分别跨置于T形台件31的顶部中央附近,使得螺丝导引头21位于该两输送轨之下端之间。由侧向看铰链组件输送轨12A与12B的形状基本上为由上往下倾斜的直线形,上、下两端则成与该倾斜直线相切的短弧线形,而上端部为上凸的弧线,下端部为下凹的弧线,使得铰链组件能在不受折角的阴滞情况下,由上而滑落至T形台件31处。图6所示为由铰链组件输送轨12A与12B的背后观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于支持杆底板55前端缘附近固设有二输送轨固持板件584,以便分别支持与固定该两输送轨,避免在整个组合机操作时产生振动导致该两输送轨的偏位。图7所示为图6中沿线A-A割切的剖视示意图,于该一输送轨12A的本体上适当处设由上端延伸至下端的直形凹槽以容纳铰链组件A1,当铰链组件A1进入输送轨12A内的该直凹槽时,该组合的平面部A11抵着该直凹槽的底部,耳部A12对着该输送轨的内侧边12A2。该输送轨本体上方则覆一输送轨盖片12A1,该盖片12A1与该输送轨本体同长,但宽度则较短于该输送轨的宽度,且内侧端具有一稍上弯的弧形,并位于该输送轨本体直凹槽之上,使得仅能令耳部A12对着内侧端12A2的铰链进入该直凹槽。该盖片12A1以适当数量的螺钉由上至下成间隔方式固定至该输送轨本体上。输送轨12B亦有与输送轨12A相对称的直凹槽以容纳铰链组件A2,以及一相对称的输送轨盖片螺固至该输送轨上。
现在,请转至图8,图9与
图10并参考图2中各元件的位置关系。图8所示为T形台件31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T形台件31基本上为T形立方体,在该T形立方体的顶部横块与中间垂直块中均设有一直形凹槽,分别用以容纳左推杆321,右推杆322以及下推杆323。该顶部横块中央上方有一宽度适当的凹缺311,用以令该螺丝导引头21置于此,而在该顶部横块中央处设有一适当形状的垂直通孔312,用以下落组合完成的眼镜铰链。于T形台件31的顶部横块与该中间垂直块顶部上的适当处设有若干个螺孔,一左上盖331,一右上盖332与一下上盖333上亦分别设有对应于该顶部横块与该中间垂直块上的若干个螺孔,以便能以螺栓将该三个上盖固定至T形台件31上。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的前端部具有较高且较窄的抵杆件3211与3221,该两抵杆件彼此相对且远离该两输送轨位置的侧边,且该两抵杆件的前端面易于抵住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背部的适当形状,以分别推抵在该两输送轨下面处的该两铰链组件至T形台件31的中央。下推杆323的上表面则用以支持于被推抵至T形台件31中央处的该两铰链组件的平面部分。该三推杆后端均设有螺孔以便与接头59连接,如图2所示,三个接头59分别与该三推杆连接并且分别与气压缸421,422与423的活塞杆连接。借助该三个气压缸的作动,该三个推杆便能往T形台件31顶部中央处前进与退回。图9所示为左上盖331由下往上看的立体示意图,一长形直凹槽3311由前端适当处往后延,使得该左上盖覆盖至T形台件上时,该抵杆3211有一移动空间。相对地,右上盖332底部适当处亦设有如长形直凹槽3311的直凹槽,以利该抵杆3221有足够的移动空间。由图8及图9所看到的左上盖331与右上盖332前端处均相对应地设有一小缺口,该小缺口为当下上盖333覆盖至T形台件上时,不会与左上盖331与右上盖332相碰触。
图10为T形台件中央附近且视线垂直台面的部分俯视图。当左上盖331,右上盖332与下上盖333分别螺固至该T形台件后,这三个上盖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在该图中可清楚看出。该两输送轨下端形成较窄的形状,以便令该两输送轨下端较稳固地置于该T形台件上,该较窄部分的横向表面平行于该T形台件的台面,且该较窄部分置于该T形台件上后的高度,必须使得铰链组件易于受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的推抵。螺丝导引头21较该两输送轨为厚,因此在图8中所示的T形台件顶部横块中央上方的该凹缺311,目的即在当螺丝导引头21座于其上后,能恰到好处地令一固定螺丝被螺入相对合的铰链组件螺孔中。由该图可更清楚看出输送轨盖板12A1及12B1为等间距地分别被螺固至该二输送轨上。该两输送轨与下上盖333之间的空间距离分别让图8中所示的该两抵杆件3211与3221移动用;螺丝导引头21与下上盖333之间的空间距离为让该气动起子装置推抵一固定螺丝至相对合的铰链组件处。
请参阅
图11与
图12并且配合上述相关的附图,
图11表示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同时推进,以致该两抵杆3211与3221分别抵着铰链组件A1与A2的背部往相对合之处前进,在此同时下推杆333已先向前推进,以便能让铰链组件A1与A2的平面部A11与A21接触下推杆333的顶面,以令该两铰链组件顺利地进行对合。
图12所示为固定螺丝A3螺入对合后的铰链组件简化俯视示意图。当铰链组件A1与A2相对合后之瞬间,气压缸425已推进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将吹送至螺丝导引头21的固定螺丝A3推抵至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处。当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的轴杆221推抵的固定螺丝A3碰触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的螺孔时,受到一反推力,该反推力便打开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内的进气阀,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压管436由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尾端进入,驱动钻头221转动而将固定螺丝A3螺入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中的螺孔内。当固定螺丝A3螺入至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螺孔尽头时,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无法继续行旋入工作,相对地却接受一来自组合完成铰链上的反向扭力,并且作动该装置22内的相关机件而关闭其进气阀而停止轴杆221的旋转,此时气压缸425的活塞杆亦已推进至极点且反向地退回至其原来位置完成固定螺丝A3螺固该两相对合铰链组件的操作。
最后,请参阅
图13,该图是示意性地解说图2所示自动组合机作动的诸装置及作动线路的一个例子。借此图的说明亦可进一步了解该自动组合机的作动程序。有关电动方面的装置包含一直流马达41,一与直流马达41的心轴连接的凸轮组47,一受控于凸轮组47的微动开关组48以及一直流马达转速调整器411;有关气动方面的装置包括一储气槽441,一空气压缩机442,一压力调整器及空气滤清器443,气压缸421,422,423,424与425,以及将电动转换成气动的一组电磁阀49,此外尚包含传输电力的电线与传送压缩空气的气压管。凸轮组47中分别有五个凸轮,微动开关组48亦有五个微动开关,电磁阀组49亦装有五个电磁阀,凸轮组47中的各凸轮均分别对着微动开关组48中的各微动开关,且各凸轮于装设至凸轴上时已预先设定各凸轮的凸部触动与其相对应的各微动开关上的开关簧片的时机先后不同,电磁阀组49中的各电磁阀则分别以电线451,452,453,454及455与各微动开关连接,当各个微动开关被转动中的相对应各个凸轮触动成“开”的状态时,便能令与各个微动开关电连接的各个相对应的电磁阀作动使得压缩空气经由与各个电磁阀连接的气压管使各相对应的气压缸或吹气口作动。压缩空气的供应先由储气槽441中的空气经空气压缩机442压缩后转变成具压力的压缩空气,现经压力调整及空气滤清器443作适当的压力调整及净化,才能真正被用来作动各气动装置。
欲操作本实用新型自动组合机时,先将相对合的两眼镜铰链组件分别放入相对应的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11A及11B中,并将固定螺丝放入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13中,启动振荡开关器16,17与18,启动空气压缩机442及直流马达41,且在马达转速调整器441上调定所需的马达转速,然后便能依以下诸步骤所构成的作动程序,反覆地执行眼镜铰链的组合工作,该作动程序步骤如下(1)凸轮471触动微动开关481成“开”状态,电力经电线451作动电磁阀491,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压管线路431作动气压缸423,令与气压缸423连接的下推杆323推进;(2)凸轮472触动微动开关482成“开”状态,电力经电线452作动电磁阀492,使得压缩空气经二气压管线路432分别同时作动气压缸421与422,令分别与气压缸421与422连接的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同时推进,以抵推相对合的两铰链组件A1与A2至T形台件31的中间位置组合处,此时下推杆323亦支持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3)凸轮473触动微动开关483成“开”状态,电力经电线453作动电磁阀493,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压管线路433作动气压缸421,令螺丝推导装置14将固定螺丝A3推送至该推导装置14的底部;(4)凸轮474触动微动开关484成“开”状态,电力经电线454作动电磁阀494,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压管线路434将该推导装置14底部的固定螺丝A3经输送软管15吹至螺丝导引头21的前端开口附近;(5)凸轮475触动微动开关485成“开”状态,电力经电线455作动电磁阀495,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压管线路435作动气压缸424,以推进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将固定螺丝A3抵至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处;(6)当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正受气压缸424推进并将螺丝A3推抵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螺孔时,连接于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尾端的气压管路线436中的压缩空气便进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并旋动其轴杆221以进行固定螺丝A3的螺固工作;(7)当固定螺丝A3已被旋入该两相对合的铰链组件螺孔尽头时,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尾端的气压管路线436中的压缩空气不再进入其内部而停止轴杆221的旋动,在此同时,凸轮475脱离触动微动并关485的状态,亦即电磁阀495不再受动于微动开关485,使得气压缸425行回退的动作,而令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回复原位;(8)于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开始退回原位时,凸轮472脱离触动微动开关482的状态,亦即电磁阀492不再受于微动开关482,而令气压缸421与422行退回的动作,致使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回复原位不再抵着该组合完成的眼镜铰链;(9)在左推杆321与右推杆322回复原位的动作进行时,凸轮471脱离触动微动开关481的状态,亦即电磁阍491不再受动于微动开关481,而令气压缸423行退回的动作,致使下推杆323回复原位,该组合完成的眼镜铰链便经T形台件31中的垂直通孔312下落至该自动组合机外。
上述步骤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步骤(6)与(7)中所述的气动螺丝起子装置22后端的气压管路线436并非受一电磁阀所控制,而是直接与气压源管路连通,因此,压缩空气是否进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是由气动螺丝起子装置本身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凸轮组47中的各凸轮的凸部轮廓长短为决定微动开关组48中与其相对应的各微动开关处于“开”状态时间的长短,亦即决定电磁阀组49中与其相对应的各电磁阀被微动开关作动的时间长短,更具体地说,决定了相对应的各气动元件推进的时间长短。
有关电动及气动方面的装置均属习知的技术范畴,其详细构造及各线路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详述。图2上未解说的电气路线,气压路线与相关的诸装置均装设于适当位置以利操作。
再者,本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主要借电动与气动装置来执行组合铰链的工作,速率极快,动作极为准确,经试验资料得知,本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每分钟最高可组合六十个眼镜铰链,几乎为人工装配速率的二十倍,为眼镜铰链组合工作之一大革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说明,明白地揭露出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构造上的特点,操作上的优点及基特殊实用功能,就其整体构造而言,仍不失为首创,再就功效而言,更具有实质上的改进。最后必须重申的是,本实施例的叙述仅系举例性质,因此,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各种改进变化,均属本实用新型主张的权利要求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它包含铰链组件喂送部,其中设有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一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二铰链组件输送轨及一螺丝推导装置;螺固部,其中设有一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一螺丝导引头,一短接管,一套管及一尾接管件;铰链组合台部,其中设有一T形台件,一左推杆,一右推杆,一下推杆,一左上盖,一右上盖及一下上盖;动力作动部,其中设有若干振荡开关器,一电动装置及若干气动装置;支持部,其中设有不同形式的若干支持板,若干支撑杆,及若干支架以配合上述各部的需要进行支持或固定工作;其特征在于该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装设在该自动组合机中的若干等高水平支持板处且彼此相隔一短距离相对受固持于该水平支持板中间,该二铰链组件输送轨基本上分别为一上端略成上弯形下端略成下弯形的长条形直板,该二铰链组件彼此亦相对且平行隔开一短距离被倾置于该自动组合机中的中部空间,使得其个端位置在后上方分别与该二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中的导轨接合,其上端位置在前下方与该T形台件的上端部接合,该T形台件以正T形方式装设在该自动组合机中前下方的一前倾支持斜板件上部中央处,该螺丝导引头以其前端向前的方式位于该两输送轨下端之间且座于该T形台件的上端部,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以其前端伸入该螺丝导引头中与同于该支持斜板同倾角的方式倾斜地被架设于该铰链组件喂送部的下方,该动力作动部中的各装置分别与该铰链组件喂送部,该螺固部与该铰链组合台部的相关构件直接或间接连动,以执行眼镜铰链的组合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固设于该两铰链组件振荡喂送装置的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两输送轨分别于靠近内侧端处相对应设有由上端至下端的一直凹槽,该两直凹槽的横断面空间可适当地分别容纳相对合的该两铰链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两输送轨上分别覆固一宽度较小且长度同于该两输送轨长度的片板,该两片板内侧端分别位于该两直凹槽附近,以防止分别于该两直凹槽内的该两铰链组件跳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螺固部中的该短接管固接在该螺丝导引头后端,该套管固接在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的中段且其内径相等于该短接管的外径,可滑动于该短接管的后端部,该尾接管件套固在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之后段且其顶部具有一由前端往后延伸的一开口长槽孔,有利套固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组合台部中的该T形台件的顶部横向部分及中间垂直部分分别设有一长形直凹槽且该两长形直凹槽成垂直相交形状,在该垂直相交处又设有一往下的直通孔,以利组合完成的眼镜铰链下落至该自动组合机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左推杆与右推杆的前端部分别为较高且较窄的抵杆件,而该左推杆与右推杆的杆体部可滑动地分别套置于该T形台件的横向长凹槽的左、右两处,该下推杆可滑动地置于T形台件的中间垂直长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左上盖,右上盖及下上盖的外形分别与该T形台件的顶部左处与右处以及中间垂直处的面积略等,以利于分别覆固在该T形台件的左处,右处及中间垂直处,且该左上盖及右上盖的前端底部适当处分别设有一长直凹槽,以利于该左推杆,右推杆于滑动时,令该两抵杆件有适当的移动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作动部中的该电动装置可由一直流马达,若干基圆相同且并列的凸轮,一马达转速调整器及若干微动开关组成,该直流马达的心轴与该若干并列凸轮的心轴连接,该若干微动开关中的各微动开关分别相对应地置于该若干凸轮中的各凸轮邻处,以利于受各凸轮触动成“开”的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各凸轮的凸部轮廓的弧长不尽相同,且以预先设定好的装设方式套固于该凸轮心轴上,以令各微动开关触动成“开”状态的时机不同及令各微动开关处于“开”状态的时间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动力作动部中的若干气动装置可由若干电磁阀,若干气压缸以及若干气压管组成,各电磁阀分别与各微动开关以电连接,该左推杆,该右推杆,该下推杆,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分别与这些气压缸之一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左推杆,该右推杆与该下推杆的后端与这些气压缸之一连接,各气压缸分别固定在该支持斜板上,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后端的该尾接管件后端与这些气压缸之一相连接,该气压缸则固定在一支架上,该支架固定在该支持斜板后的一个支持底板后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前段部分的该短接管由一支架所支持,该支架则固定在该支持底板前部,且该支架短于该尾接管件后端的该支架,使得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倾斜地受支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动力作动部中的电动装置及若干气动装置可以适当形式配合该自动组合机的组合过程。
专利摘要一种眼镜铰链自动组合机,它主要包含二个铰链振荡喂送装置,一个固定螺丝振荡喂送装置,二个铰链组件输送轨,一个气动螺丝起子装置,一个铰链组合台装置,以及一台电动装置,及若干气动装置的动力作动部。组合时,二铰链组件及一固定螺丝分别输送至该铰链组合台装置及该气动螺丝起子装置的前端,借由气动装置、铰链组合台装置中的三推杆及气动螺丝起子装置将两铰链组件进行组合。
文档编号G02C5/22GK2070458SQ9021858
公开日1991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1日
发明者魏木水 申请人:魏木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